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EMR、ESD诊疗消化道隆起病变并病例分享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食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6-12-09T14:34:00.1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作者:朱晓妍[导读] 食道黏膜下隆起是一种发生于食道黏膜下的病变,因隆起处的黏膜非常光滑且完整,故普通的胃镜不能准确地判定该病变的发源部位与特性[1]。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250013摘要: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于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对从 2014 年 12 月至 2015 年12 月在医院中经胃镜诊断是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病人共 90 例,实施小探头超声检查,按照诊断结果选取内镜下或者外科的治疗方法。
结果在 90例病人中发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共 43 例,发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共 10 例,发源于黏膜下层的囊肿共 6 例,静脉瘤共 7 例,曲张静脉共 3 例,脂肪瘤共 2 例,腔外器官受压迫的共 5 例。
然后出现症状的病人实施内镜下或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并发症发生。
结论小探头的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可按照诊断情况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平滑肌瘤食道黏膜下隆起是一种发生于食道黏膜下的病变,因隆起处的黏膜非常光滑且完整,故普通的胃镜不能准确地判定该病变的发源部位与特性[1]。
而在食道腔中注水再进行小探头的超声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黏膜下肿瘤和食道壁的联系,然后按照病变的发源部位、特性以及病变的大小的回声特征来选取内镜下或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2]。
本文对食道黏膜下隆起的病人实施小探头超声的诊断方法,分析其诊断结果,详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表法对从 2014 年 12 月至 2015 年12 月在医院中经胃镜诊断是食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病人共 90 例,全部病人需签订知情同意协议且没有一般胃镜与超声内镜的检查禁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内科研究·SYSTEMS MEDICINE系统医学系统医学2018年8月第3卷第16期消化道黏膜病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内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被更为清晰、明确的检查并确诊[1]。
超声内镜和胃镜、腹部超生、磁共振、CT 等检查手段相比,可以对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大小、包膜情况、生长方式、层次等内容进行清晰的反应,为使用内镜进行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2]。
该研究以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共126处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探讨在消DOI:10.19368/ki.2096-1782.2018.16.05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于萍,万思明,代雪艳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4096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共126处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72例患者接受了EMR 治疗,有2例患者没能完全切除,术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7.22%(70/72);4例患者病灶大于2.0cm,接受了EPMR,7处隆起全部完全切除,治愈率为100.00%(4/4),76例患者中有4例(5.26%)在术中有少量出血情况,及时治疗后成功止血。
术中及术后无穿孔情况出现。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2处为良性腺瘤,29处为增生性息肉,12处为炎性息肉,10处为不典型增生,2处为黏膜内癌,1处为黏膜下层癌。
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
结论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黏膜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31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18)08(b)-0053-03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MR in the Eminence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Y U Ping,WA N Si-ming,DA I Xue-yanPeople's Hospital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County of Pengshui Miao Nationality,Chongqing,409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EMR in the eminence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Methods 76cases of patients with 126eminence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to November 2017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MR o EPM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di⁃tions,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Results 72case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MR,the lesions of 2cases were not totally cut off,and the patients were for surgical surgery after surgery,and the cure rate was 97.22%(70/72);and the lesions of 4cases were more than 2.0cm,receiving the EPMR,and the emi⁃nence lesions of 7cases were totally cut off,and the cure rate was 100.00%(4/4),and 4cases (5.26%)of 76cases had less bleeding,successfully stopped after timely treatment.There was no perforation in and after surgery,and the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2benign adenomas,29hyperplastic polyps,12inflammatory polyps,10atypical hyperplasia,2intramucosal carcinoma and 1submucous carcinoma.The reexamination of patients in 6months after surgery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lesion residual or recurrence.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endoscopy-guided mucosectomy in patients with eminence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 is better,with few complications,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Eminence lesions of digestive tract;Endoscopy therapy;Mucosectomy;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Compli⁃cation[作者简介]于萍(1987-),女,土家族,重庆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摘要目的择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例开展此次研究,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该疾病病变来源及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列举相关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
方法研究时间截点在2022年6-7月间开展,取我院3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针对本研究3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经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后结果显示,以病变部位区分:食管病例占7 例/23.33% ,胃部病例占19例/63.33%,十二指肠病例占4例/13.33%;以病变类型区分:发病率占据前3位病变类型为间质瘤占比率最高7例/23.33%,平滑肌瘤、囊肿各占5例/16.66%,后依次为脂肪瘤占 3例/10.00%,异位胰腺、外压病变各占2例/6.66%,息肉、疣状胃炎各占1例/3.33%,十二指肠布氏腺增生占1例/3.33%,其余3例患者未发生病变。
结论针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占据一定优势性,其显现的图像更为清晰,能够深层次剖析上消化道壁,明确患者病变部位、起源及性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且可作为内镜下治疗前的重要评估手段。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治疗价值近年,于临床中胃肠道粘膜及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肿瘤性病变,或囊肿、异位胰腺、静脉瘤等非肿瘤性病变属粘膜下病变类型[1-3]。
针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普通胃镜结合活检可明确大多数粘膜层病变特征,如表面光滑、色同周边、形态相似的隆起等表现,但对来源于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不高,甚至部分病变难以取得活检病理样本,故对其病变来源及性质无法判断。
本文择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例开展此次研究,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该疾病病变来源及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列举相关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
超声内镜辅助下ESD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超声内镜辅助下ESD 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王金春,徐正元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宿迁 223600[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 ESD )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宿迁市沭阳医院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在超声内镜辅助下对照组采取黏膜切除术治疗法,观察组采取ESD 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21±6.53)min 、术后下床时间为(2.14±0.36)d 、恢复进食时间为(2.33±0.69)d 、住院时间为(7.21±1.56)d 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90.35±19.57)mL 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182、9.881、9.306、6.864、6.290,P <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于接诊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以超声内镜辅助下实施ESD 治疗,可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声内镜;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2(b)-0045-04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Assisted ESD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minenceWANG Jinchun, XU Zhengyu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uyang Hospital,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6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tudy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 (ESD) assisted by endoscopic ultrasound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minence.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rotuberant lesions admitted to Shuyang Hospital of Suqian C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July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ucosal resection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D.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was (34.21±6.53) min,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was (2.14±0.36) d, recovery eating time was (2.33±0.69) 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7.21±1.56)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90.35±19.57) mL, which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14.182, 9.881, 9.306, 6.864, 6.290, P <0.05) ;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ESD therapy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ndoscopic ultrasound can help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5.045[作者简介] 王金春(1986-),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疗技术方面。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3-02-20T05:53:30.5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胥春华文武刘潇聪蹇贻[导读]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M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胥春华,文武,刘潇聪,蹇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成都,610021[摘要]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M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MS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收集17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14例,疾病种类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为主;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1例,疾病以炎症/息肉和神经内分泌瘤为主,病变起源位置以黏膜层为主。
EMS评估消化道隆起性疾病的特异性、准确性超过90%。
结论 EMS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特征,明确病变起源位置,能够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性质,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对人体的危害呈进程性发展,应重视、早诊断、早治疗[1]。
多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且内镜检测表现相似,钡餐和普通内镜不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组织学特征,难以区分病变来源。
EMS可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结构和临近脏器,能区分病变是壁内还是壁外,并显示是实性、囊性或血管结构,相较于传统超声内镜,小探头尖端更灵活,可准确探测狭窄以及细小或表浅病灶[2]。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使用EMS检查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病变特征及评估EM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依据,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EMS检查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王晶,叶小峰*,朱明花,陆健(常州中医医院内镜中心,江苏常州 213003)【摘要】目的 评价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术前行小探头超声内镜且经内镜治疗明确病理性质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用于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价值。
结果 食管隆起性病变24例,胃隆起性病变23例,十二指肠1例。
肿瘤直径(0.86±0.06)cm,48例均在超声内镜检查提示下根据病变性质、病变大小及病变来源层次,术前设计手术治疗方案。
采用高频电切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成功切除病灶。
不同病理类型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检查存在特征性表现,包括其来源层次与病变回声特点。
手术中病变均一次性切除,无转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3个月复查时,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病变组织残留,未见复发的病例。
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术前用于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切除治疗,术后愈合良好,且安全性高,不易复发,尤其是根据病变的来源层次,可以术前设计内镜下治疗的方案,预判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9.141.02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普通胃镜检查时是常见且多发的,普通胃镜检查仅能观察其表面情况,对其粘膜下的范围及深度不能评估,即使结合病理组织检查,也往往不能确定其病变性质。
没有超声胃镜检查时,可通过腹部超声、CT进一步检查明确,甚至外科手术治疗来明确其性质,即使经过上述检查,其中病变较小者则也不能被发现,常瞩患者定期复查来跟踪病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内镜技术与超声技术的结合,小探头超声内镜的应用,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EMRESD诊疗消化道隆起病变并病例分享
胃全层侵犯
食管全层侵犯
胃淋巴瘤
Borrmann IV型胃癌
T2肿瘤
食管肿瘤
食道平滑肌瘤
食道粘膜肌层平滑肌瘤
脂肪瘤及粘膜肌层平滑肌瘤
异位胰腺
前壁外压为肝脏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外压
胃平滑肌瘤
十二指肠息肉
第二部分 ESD、EMR治疗介绍
定义
•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 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 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 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食管隆起(1)
直肠类癌(2)
梅晓波(1)
梅晓波(2)
Thank you!
•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 全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工具(1)
热活检钳
手术刀1
工具(2)
手术刀2
手术刀3
第三部分 临床病例分享
屠金虎手术(1)
屠金虎手术(2)
屠金虎手术(3)
屠金虎手术(4)
MPS适应症
MPS禁忌症
禁忌 症
暴发性结肠炎
MPS下消化道管壁的构造图像
胃肠壁的五层结构:
正常MPS图像
正常食管
正常胃壁
肿瘤的浸润深度T分期
• 恶性肿痛的手术前准确TNM分期对制定合理的治 疗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及判断其预后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Lightdale报道,T准确率为8092%,N准确率为68-78%,T1和T2分期的准确率 比T3、T4为低。
超声内镜分类
超声引导下esd与emr对上消化道黏膜及粘膜下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1. 2 方 法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禁 食 水 8 ~ 10 hꎬ 术 前
34) ( P < 0. 05) ꎮ
护生命体征ꎬ而后进行静脉麻醉ꎬ常规胃镜检查ꎬ确定
低于对照组患者( t = 5. 341ꎬ P = 0. 021) ꎬ见表 1ꎮ
数据分析ꎬ计数资料以率( % ) 的形式表示ꎬ采用卡方
检验ꎬ计量资料验ꎬ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
龄 35 ~ 77 岁、平均年龄 56. 32 岁ꎮ 观察组男 17 例、女
2 结果
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ꎮ 本研
74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 年 8 月第 35 卷第 8 期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ꎬ Augꎬ2019ꎬVol. 35ꎬNo. 8
【 临床医学】
超声引导下 ESD 与 EMR 对上消化道黏膜及粘膜下
病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赵 涛ꎬ曲 峰
( 信阳市解放军第 990 医院信阳院区ꎬ河南 信阳 464000)
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ꎬ观察组患者实施 ESD 术ꎬ对照组患者实施 EMR 术ꎬ对比两组术后创面阳性率、
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12 个月的复发率ꎮ 结果:病变直径≥3 cm 或 < 3 cm 时ꎬ对照组切缘阳性率高于观察组( P < 0. 05) ꎻ
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 05) ꎻ术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 0. 05) ꎮ 结论:超声引导下
缘阳性率为 11. 76 % (4 / 34) ꎬ高于观察组的 0. 00 %
超声内镜联合EMR治疗食管黏膜肌层病变的疗效观察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04.013超声内镜联合EMR治疗食管黏膜肌层病变的疗效观察刘晓艳(巩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河南巩义 451200)[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黏膜肌层病变应用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食管黏膜肌层病变患者68例,术前均进行EUS检查,实施EMR治疗,记录术中创面渗血、一次性完整切除情况,并记录术后1周穿孔、皮下气肿、出血等发生情况,经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食管狭窄、复发、病变残留等情况。
结果 术中创面渗血发生率为17.65%,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5.59%;术后1周,均无穿孔、皮下气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无食管狭窄、复发、病变残留等情况。
结论 食管黏膜肌层病变应用EUS联合EMR治疗的效果较好,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高。
[关键词]食管黏膜肌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4-0415-02 食管黏膜肌层病变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疾病,多见间质瘤及平滑肌瘤,常规可通过内镜检查检出,但存在正常黏膜上皮覆盖其表面,病理标本无法经内镜活检有效获取,不能进行准确区分[1]。
近年来为了彻底切除病变,并对病理组织加以判断,常采用积极的内镜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食管黏膜肌层病变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将黏膜注射治疗及电凝切除治疗相结合,可用于治疗宽基底病灶及带蒂病灶[2]。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可清晰显示食管管壁结构,利于病变起源的初步判断,并对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食管黏膜肌层病变应用EUS联合EMR治疗的效果。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探素PPT课件
.
13
术后病理示:异位胰腺
.
14
病理示:脂肪瘤
.
15
胃镜下胃固有肌层病变切除术
消化内科 刘吉勇
.
16
胃镜下胃固有肌层病变切除术 典型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李琦,男,55岁,住院号837948, 入院诊断:胃底粘膜下固有肌层占位 手术名称:胃镜下胃固有肌层病变切除术 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患者术后观察4天,无任何不适出院
.
17
.
18
谢谢!
.
19
.
7
ESD治疗步骤
1.普通内镜 观察
2.放大内镜 +NBI染色
3.标记
.
8
ESD治疗步骤
4.粘膜下 注射
5.环切
6.粘膜下 剥离
.
9
ESD治疗步骤
7.氩气处理 后创面
8.标记标本 切缘
9.病理送 检
.
10
.
11
病理示粘膜内腺癌,侵及粘膜肌层, 边缘未见癌。
.
12
病理示粘膜内高分化腺癌,边缘未见癌。
ESD和EMR治疗消化道早癌
.
1
.
2
内镜下粘膜剥离器械
.
3
EMR治疗步骤
1.普通内镜 观察
2.放大内镜 +NBI染色
3.标记
.
4
EMR治疗步骤
4.粘膜下 注射
5.套扎
6.电切
.
5
EMR治疗步骤
4.粘膜下 注射
5.套扎
6.电切
.
6
EMR治疗步骤
7.氩气处 理后的创
面
8.标记标本 切缘
9.病理送 检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
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
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
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
EMR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29例临床分析
EMR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29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3-06T17:11:52.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9期供稿作者:张凤梅[导读]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
张凤梅(海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嘉兴 314400)【摘要】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经EMR切除的29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情况等结果。
结果 29例患者的病灶切除顺利,切除完全。
1例内镜手术后24小时内少量出血,经内科止血治疗出血停止。
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随访3-6个月无复发。
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
【关键词】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67-02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治疗消化道源自粘膜层、粘膜下层病变的重要方法。
诸多临床应用实践证实EMR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3]。
利用此项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
近10年来,EMR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在扩大。
自2013年以来本科采用EMR治疗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2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共有29例患者接受了EMR,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39~79岁,(平均57.3岁)。
患者中其中食管病变例,胃部病变例,大肠病变例,均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为手术禁忌症。
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治
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治石柳;汤建华;曹德清;林晔【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
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超声内镜;粘膜切除术;胃隆起性病变【作者】石柳;汤建华;曹德清;林晔【作者单位】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胃隆起性病变泛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肿瘤以及胃壁外脏器和/或肿瘤压迫所导致的隆起性病变,其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由于多数隆起性病变发生于黏膜下,使得直接通过胃镜、X线等方式明确诊断比较困难[1-2]。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03(009)003【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型,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例),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总页数】3页(P21-23)【作者】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r诊断中的应用 [J], 陈新;王安平;岳新霞2.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附322例诊断分析 [J], 李初俊;崔毅;谢晓燕;胡品津3.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实用价值(附287例诊断分析) [J], 王守东;孔祥响;徐鸰鸽4.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木也赛尔•麦麦提依明;古丽热娜•阿布拉;吐尔斯娜依•艾白都拉5.评估小探头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孙聪花;王峰;李国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刘胜楠;陈卓【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8(016)013【摘要】目的:探讨用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05例患者均使用EUS联合EMR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这105例患者均经手术一次性成功地切除病灶,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迟发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手术结束6个月后,对这105例患者进行复查的结果显示,其病情均未复发,也无残留的病灶存在.结论:用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总页数】2页(P2-3)【作者】刘胜楠;陈卓【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徐州 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研究[J], 罗小玲;周传文;潘峰;李倩君2.超声内镜联合EMR及ESD诊治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效果 [J], 严和中;郭世存;唐郡;解传磊;刘卫;朱斌;王教学;段晓伟;施红林;余森源3.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内镜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诊治研究[J], 陈保银;马竹芳;刘畅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伍沁芳5.EUS结合STER在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卫军
目录
1
小探头超声内镜应用介绍
目录 2
3
ESD、EMR治疗介绍 临床病例分享
2
3
定义
• 微探头超声内镜(Mini Probe Ultrasonography,
MPS),是指将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既可 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形态,又可实时超声扫描, 以获得管道壁层次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周围临近 脏器的超声图象。
•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 全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28
29
工具(1)
热活检钳
手术刀130Fra bibliotek工具(2)
手术刀2
手术刀3
31
32
屠金虎手术(1)
33
屠金虎手术(2)
34
屠金虎手术(3)
35
21
脂肪瘤及粘膜肌层平滑肌瘤
22
异位胰腺
23
前壁外压为肝脏
24
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外压
25
胃平滑肌瘤
十二指肠息肉
26
27
定义
•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 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 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 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疗方案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及判断其预后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Lightdale报道,T准确率为8092%,N准确率为68-78%,T1和T2分期的准确率
比T3、T4为低。
16
胃全层侵犯
食管全层侵犯
17
胃淋巴瘤
Borrmann IV型胃癌
18
食管肿瘤
T2肿瘤
19
食道平滑肌瘤
20
食道粘膜肌层平滑肌瘤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高回声带,相当于食管壁的外膜层
12
胃肠壁的五层结构:
13
正常MPS图像
正常食管 正常胃壁
14
肿瘤的浸润深度T分期
T1
低回声影局限在前3层内 低回声影已破坏到第4层,但第5 层光滑
低回声影己侵及第5层 低回声已破坏腔壁全层并部分浸 及周围组织或器官
15
T2
T3 T4
• 恶性肿痛的手术前准确TNM分期对制定合理的治
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9
MPS适应症
(1)判断粘膜下肿瘤起源层次及超声特点
(2)食管癌手术前分期
(3)纵隔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
10
MPS禁忌症
患者不合作
怀疑有消化道穿孔
暴发性结肠炎 急性憩室炎
11
MPS下消化道管壁的构造图像
第一层 第二层
高回声带,相当于界面波及粘膜浅层 低回声带,相当于粘膜层及粘膜肌层 高回声带,相当于粘膜下层 低回声带,相当于固有肌层
屠金虎手术(4)
36
食管隆起(1)
37
食管隆起(2)
38
食管隆起(3)
39
直肠类癌(1)
40
直肠类癌(2)
41
梅晓波(1)
42
梅晓波(2)
43
Thank you!
44
4
超声内镜分类
应用范围
扫描方式
探头运动方式
1.超声胃镜 2超声肠镜超声 腹腔镜 3超声小探头
1.线阵式超声内镜
1.电子触发式
2.环形扫描超声内镜
2.机械旋转式
5
电子超声镜
6
超声微探头(1)
7
超声微探头(2)
8
超声内镜优势
• 超声探头距病变部位近,无腹壁衰减和胃肠道气 体的影响,采用了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因而获得 较清晰的图象,充分发挥了内镜和体外超声的优 势,特别对消化道表浅病灶或细小病灶的显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