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精品】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搭石》教案8篇
《搭石》教案8篇《搭石》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学情分析】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搭石》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搭石》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教材分析】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领学生领略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正因为《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他才能用那样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么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
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并课件出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说课稿(精选8篇)
《搭石》说课稿(精选8篇)《搭石》篇1《搭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
文章描写了作者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搭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一、说教材《搭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2、过程与方法:(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难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三、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四、说教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什么文章的美五、说学法1、从重点问题入手,联系上下文,加强字词句的理解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六、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自由地读课文,从问题——什么是搭石?若无搭石,人们又如何过小溪?“绾”字的意思?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三)再读课文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寻找描写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进行汇报2、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语言,体会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3、小练笔“假如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四)课堂小结也许有一天,家乡会搭上桥,铺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七、说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什么文章的主题,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搭石》说课稿篇2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搭石》。
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5篇
搭石四年级课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文设计。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第17课《搭石》。
内容详细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搭石游戏实践、课后习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搭石游戏的规则及背后的数学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搭石游戏的数学原理,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搭石游戏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搭石游戏道具(或自制搭石道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组有趣的搭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它有什么规则?”2. 课文阅读与生词学习(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搭石游戏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词,如“间隔”、“连续”等。
3. 搭石游戏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搭石道具。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搭石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搭石规律。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搭石原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搭石》2. 生词:间隔、连续3. 搭石游戏规则4. 例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课后习题第3、4题。
2. 答案:(1)见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搭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原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搭石游戏的变化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搭石》说课稿(12篇)
《搭石》说课稿(12篇)《搭石》说课稿1【说教材】《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__。
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搭石的由来。
第二—四自然段分别通过“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乡里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第五自然段讲搭石联结了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学生】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搭石”所折射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展开教学活动,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说教法、学法】1、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
“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以“读”为主线,紧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通过“读通—读懂—诵读”三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保持学生那份“读”的热情。
四年级语文《搭石》的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搭石》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山村风情。
课文描写的是一幅幅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画卷,作者刘章借景喻人,歌颂了人们勤劳善良,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
课文语言平实,描写生动,作者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敬精神,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平凡事物中发现美的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乡村风情及搭石的平凡与美。
2. 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观察法:通过观察画面和倾听老师的讲解,了解乡村风情和搭石的平凡与美。
4.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深入探究搭石的平凡与美。
5. 练习法:通过课堂和课外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通过播放乡村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美景和风情。
2. 谈话导入:在美丽的乡村,有一群朴实善良的人们,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搭石》就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文章。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将会了解到搭石的平凡与美以及人们勤劳善良的精神风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以及老人调整搭石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乡亲们的敬佩之情。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搭石的句子并朗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范文篇1一、说教学目的(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搭石》说课稿(5篇)
3 找一找其他平凡中见真美的故事
第 3 页 共 13 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最终,我来说说第四版块:板书及教学评价
《搭石》。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学生状况,说教法,
板书: 21 搭石
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七方面来进行说课。
摆搭石 乡村秋景 美的画面
我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朗读,并与亲身经受结合,联系生活实际,
【意图:这样的支配,即培育了学生的书面表表达能力,也是感情的
讲讲自己的感受。【意图:借助平常的生活阅历,联系文本表达,达成生 升华。引导学生通过该与文本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实现情
活与文本的沟通。以个人感受为基础,达成文本的独特理解,有自己的独 感看法价值观的维度目标插了情境创设发、启发式教学法,
【意图:发挥学生的自主,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来读,表达了一种人性
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语言品 化的教学,学生喜爱的也可能是读的好的,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信念,同
味中积存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把握方法。
【意图:这里让学生进入角色,想象自己在乡村,即理解了文本,又
第二步:朗读体会,欣赏美
加深了学生阅历世界的联系,拓展了文本空间。】
课文很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风景美,也有心灵美,我让学生
并且在商量、沟通、想象的基础上,随即进行朗读指导。
把它找出来,专心读一读,学生或许会找到以下几处美的画面:
【意图:因学生在角色换位的同时,已与文本产生共鸣,这时的朗读
依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时的重难点为:通过有感情地朗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村风光,并奇妙地将课文内容以图片的形
《搭石》说课稿
美,静静地流淌——《搭石》说课稿一、说教材《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单元的主题是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
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难点】能从生活中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二、说学生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三、说教法、学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教材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配乐范读、鼓励评价等教学方法,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想象画面、朗读感悟、情境体验等学习方法。
四、说媒体使用:粉笔、黑板、CAI课件、投影仪五、说教学程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情境导入营造美愉悦的心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有助于轻松学习。
因此,一开始,我就在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出示一幅色彩明快、风景秀丽的风光图,同时老师激情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儿美吗?这就是大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儿有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袅袅的炊烟,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篇1[设计理念]《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阅读讨论、以读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编选本课的意图一是使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二是使学生学习作者从周边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
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可我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里长大,她们缺失农村生活的体验,要他们体会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景,体会乡亲们的朴实、善良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学会“洪、暴、猛”等11个生字,认识“谴、惰、俗”等7生字,正确读写“间隔、懒惰、联结、清波漾漾、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案 1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方式。
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惯。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步学*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一、复*,质疑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2.在学*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二、学*课文,解质疑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师: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搭石人教版说课稿
搭石人教版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搭石》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文章的电子文本、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文章,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准备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是否见过或参与过搭石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
- 展示搭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搭石的场景。
2. 阅读指导-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教师适时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型。
- 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
4. 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助人为乐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5.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教育意义。
-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搜集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或例子,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 主旨: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人物:村民、过河者- 情感:无私、感激- 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情感体验的深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章的语言知识,更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涵,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设计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搭石》。
本课语言朴实无华,处处流淌着作者刘章家乡那淳朴的民风,美丽的民情。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入手,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思中感悟。
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
具体特点如下:一、以“美”领路,关注学生的体验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一根主线,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体验文中美好的情感,交流研讨,感悟家乡人美丽的心灵。
以一个具有发散性的问题,通领整节课的教学,既让学生有线可寻,也便于教师的调控,给人以整体美。
学生在阅读、自学、研讨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将课堂教学的氛围牢牢控制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下。
另外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空间,以学生汇报的思路带动课堂教学,不但体现了教师把握教材,控制学生的功底,更体现的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地位的肯定。
所以,课堂上,学生纵横于文章之中,品词析句,畅谈感受,陶醉在家乡那流动着浓浓乡情的小溪里。
教师则运筹帷幄,不断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烘托情感。
达到了学生、老师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二、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情感丰富的过度语,辅以悠扬的乐曲,仿佛将与会者带到了那个淳朴的山村,充满关爱的父老乡亲面前。
在老人一节,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了老人可贵之处,教师及时引导“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
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
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搭石无语心有情’”……一句句貌似平凡,情在深处的话语,调动了学生读的欲望,说的想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说课稿范文一、说教学目的(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人教版搭石说课稿
人教版搭石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对《搭石》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实践。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于“团结协作”的理解,引出文章主题。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 词汇解析: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和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
4. 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5. 文章结构:梳理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6. 作者意图:探讨作者通过《搭石》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7. 思考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团结协作的意义,并联系实际生活。
8.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团结协作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互动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团队工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文章中的情景,增强理解。
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团结协作的实际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文章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团结协作例子,引出文章主题。
2. 课文朗读- 教师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3. 词汇解析- 列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讲解词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 挑选文章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句子成分和意义。
5. 文章结构梳理- 指导学生识别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
6. 探讨作者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文章想要传达的信息。
7. 思考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联系个人经历。
《搭石》说课设计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搭石》说课设计一、设计理念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
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
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
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
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设计思路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爱”这一专题编排,。
本文正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它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则是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五、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复习导入,感知“美”;二、品读课文,欣赏“美”;三、合作学习,领悟“美”;四、总结升华,赞颂“美”;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从而引出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课文,欣赏“美”。
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描绘的是一幅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
教学时,我主要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人们走搭石的节奏,倾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学习,领悟“美”,让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来合作学习。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
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却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
在指导这一部分的朗读时,我重点抓住“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所当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感。
我抓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具体事例的描写,加深学生对“理所当然”这个词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第四环节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白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指导学生朗读。
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并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再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
并将此布置为一次自主练笔的作业来完成。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也为了能吸起学生的注意,本文教学的板书力求既简洁,又能再现搭石的美,更凸现出人性的美。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什么是搭石”,以“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为切入点,以“美”作为主线,从看的得见的景美到看不见的心灵美,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美”。
1、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搭石》这篇课文内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告诉老师,什么是搭石?
2、交流学习“为什么要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指名回答
(2)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3)通过读体会搭石的麻烦、不便,从而感受搭石的重要性。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板书:一道风景)
过渡:的确,这搭石在作者刘章爷爷的眼里不仅是过小溪的方式,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吧!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
(一)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图。
1、生汇报。
2、是引导,归纳:老人“搭”石图、一行人“走”石图、面对面“让”石图、背老人“过”石图。
(二)教师引导学习第3自然段(一行人“走”石图)。
1、找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词语或者句子,读一读,并且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生读词句,师相机正音。
(一行人xíng)
2、重点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协调有序
(1)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生可字面上理解,可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就有一些句子说这词的意思)
(2)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走搭石。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先指一组读,再全班合作读)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答)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3)全班练习读。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个人、全班读词语
2)讲解“绰”字字义。
师:“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
是什么意思?(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在词语“绰绰有余”中又是什么意思?
3)想像一下这两个词仿佛让你看到什么了?(生答)
师: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出示诗句:“每当一行人……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4)读诗。
个别读,全班读。
3、小结:家乡人走搭石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
(板书:景美),作者说,搭石,构成——(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合作学习,领悟“美”
刚才同学们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品读了第3自然段,请你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2和第4 自然段。
找一找你觉得写得美的词句,读一读,并且说一说美在哪里?
1、根据学生找出的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无论……只要……直到……才……”体现的“为人着想的美”
(1)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
(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
2、引导学生感悟“总会……等……才……”和“假如……总要……”体现的“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
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设计情景说话训练。
(训练学生想象“假如……总要……”的情景)
(1)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那么多人走搭石,假如小孩第一次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
(2)假如还有谁走搭石,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小结:家乡景美,家乡人心灵更美(板书:人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作者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5自然段
2、写作特点的渗透。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小练笔: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们很有启发。
请你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课堂上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发现的美,课后让学生写一写。
)
六、板书
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