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负责任的国际投资:ESG与中国OFDI
负责任的国际投资:ESG与中国OFDI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国际投资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就业和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国际投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投资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投资国和被投资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祉。
本文旨在探讨负责任的国际投资,特别是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如何更好地融入ESG理念。
我们将首先分析ESG在国际投资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中国OFDI在ESG方面的现状和挑战。
然后,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和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中有效融入ESG原则,以实现负责任的投资行为。
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中国OFDI在ESG方面的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国际投资向着更加负责任、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ESG与负责任的国际投资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跨国企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投资活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
因此,负责任的国际投资(Responsibl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简称RII)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负责任的国际投资强调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充分考虑投资活动对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影响,确保投资行为的可持续性和合规性。
ESG理念正是负责任的国际投资的重要体现,它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融入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的考量,以确保投资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环境(E)维度主要关注投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动绿色能源等方面。
社会(S)维度则强调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关注对当地社区、员工和消费者权益的影响,确保投资行为符合社会公正和道德标准。
怎样认识旧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现代中(精)
怎样认识旧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现代中国的外资引入旧中国。
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自守,其政治十分腐朽。
鸦片战争后中国失去了领土主权、经济主权,被迫进入资本主义市场。
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开始了严重的剥削,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商品输出,掠夺中国的原料、倾销商品。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的侵略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三座大山”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我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旧中国,中国人民没有自己的权利,政治上不健全、经济上不富有、被动的接受帝国主义侵略性的资本输出,被动接受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银行,并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输出资本的工具。
迫于偿还赔款的压力,被动接受帝国主义贷款给中国,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中国的财政。
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帝国主义国家还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使他们不但能更大量的倾销商品,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且便于运输军队,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帝国主义取得在中国设厂权利,在中国大肆开办工厂,掠夺了许多工人,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攫取了中国的采矿权,从中国掠走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造成中国重工业极端薄弱和落后。
资本输出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以致命的一击,对其起着进一步瓦解作用,而现代中国的外资引入,其有自己的目的,步骤和对引入外资所采取的措施,属中国主动的吸取外资。
我们对外引资是为了解决我国面临的难题,即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和我国现有资金短缺的矛盾,而且引资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下进行的,并没有任何的附加条,尤其是没有用中国的主权作为交换条件,而是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进行的。
其有利于生产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尽管不断引来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种种攻击,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与趋势,也不能不正视中国在亚太及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与趋势,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性标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
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5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4位。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3位。
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成本、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迅速增加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在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中国大陆,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
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
其中,2002年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
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的36.6%,即超过三分之一,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的重要据点。
新时期中国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G ANSU FINANCE甘肃金融/2015年第10期本栏目责任编辑:黄楠◎周景彤/文新时期中国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中国需要坚持工业和技术立国并重,加快经济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水平迈进,从国际规则的顺应者向制定者和主导者转变,加快金融机构“走出去”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在我国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格局剧烈动荡,全球经济金融进入了大挑战、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新阶段。
旧秩序正在被打破,而新秩序正在重构之中。
近期由美国主导的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已经完成,TTIP (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其他经济体间的双边和多边自贸区谈判也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人们不免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前景有些担忧。
本文认为,尽管未来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改变,但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挑战明显增大。
应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突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后起直追的“两头夹击”,中国需要坚持工业和技术立国并重,加快经济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水平迈进,从国际规则的顺应者向制定者和主导者转变,加快金融机构“走出去”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在我国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位势将发生重大变化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是梦。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尽管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在上升、比较优势在衰减,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城镇化、改革红利及技术创新等驱动因素依然未变,中国依然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GDP 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未来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需要保持在6.5%左右。
我们的研究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保持年均6%~7%左右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按此增速测算,预计在202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GDP 总周景彤甘肃通渭人,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研究员。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投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作用及发展趋势一、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及特点(一)我国对外投资现状。
根据商务部数据,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截至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463亿美元。
数据显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
尤其对美国投资,增长了23.9%,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1.7倍,大大高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总体增速。
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投资上升明显,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为27.1%,占全部对外投资的比重达64.6%。
而对采矿等资源投资同比下降了4.1%,在全部投入中仅占18.8%。
下一步中国将重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沿线国家转移。
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境外直接投资预计将达1.25万亿美元,中国似乎正在往全球投资者的角色迅速转变。
境外投资帮助更多来自各行业的中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和获得更具竞争力所需的经验、技术、品牌和人力资本。
而中国公司的投资也从选择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具备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全球分销网络的发达国家。
(二)我国对外投资特点。
一是我国即将成为净资本输出国。
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而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197.1亿美元,同比增长0.8%。
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7.1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
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中国对外投资增速将继续快于吸收外资,即将成为净对外投资国。
我国政府在吸收外资的同时,也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使企业在国外得到锻炼,拓展发展空间。
近代史选择题
(1)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了巩固封建政治。
维护国家统一。
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活力(5)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6)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
(7)资本主义生产产生的需要量大前提:一方面是少数人积累大量的财富另一方面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无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9)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0)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发生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此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1)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12)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近代中国的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
(13)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包括官僚买办资本家二是民族资本家。
(14)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当发生国内战争的时候,斗争矛头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局次要地位,之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站在一条战线上,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向外国借师助剿。
(15)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16)发动反侵略斗争的原因是(1)社会制度腐败(2)经济技术落后(17)要想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进行翻地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篇: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华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国际金融简答题含答案
国际⾦融简答题含答案⼀、简答题1、国际收⽀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什么?2、国际收⽀平衡表的分析⽅法有哪些?3、国际收⽀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现⾏国际收⽀账户构成与原有国际收⽀账户构成有何不同5、确定外部均衡的标准有哪些?6、简述内外均衡冲突7、率的标价⽅法有哪些?在不同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或下降的涵义怎样理解?8、什么是购买⼒平价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9、我国《外汇管理条例》是如何对外汇进⾏表述的?10、⾦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什么?1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哪些?12、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可以分为哪些层次?13、远期外汇交易的⽬的有哪些?14、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有哪些?15、外汇期合约的内容有哪些?16、什么是外汇风险?它有哪些类型?17、防范交易风险的⽅法和措施有哪些?18、防范折算风险的⽅法与措施有哪些?19、防范企业经济风险的⽅法与措施有哪些?20、简答外汇管制的⽬的和内容。
2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有何关系?23、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如何?24、国际储备有何作⽤?25、影响⼀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26、为何要进⾏外汇结构管理?如何进⾏外汇储备结构管理?27、国际储备政策与其他政策如何搭配?28、⾮贸易结算及其特点。
29、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
30、承兑及其作⽤是什么?31、背书及其主要⽅式有⼏种?3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34、什么是保险单及其作⽤?35、汇款及其三种具体结算⽅式是什么?36、国际结算的特点有哪些?37、海运提单及其作⽤是什么?38、国际⾦融市场及其作⽤?39、什么是亚洲美元市场?40、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41、欧洲货币市场有哪些特点?42、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43、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因?44、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45、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46、⼆次⼤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7、我国利⽤外资的⽅式及对外投资策略有哪些?48、产业性资本流动与⾦融资本流动有何区别?4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流动的特点有哪些?50、国际资⾦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51、简述流量理论,存量理论和货币分析法理论?52、什么叫货币危机,货币危机产⽣的原因是什么?53、货币危机是如何传播的?54、货币危机的影响是什么?55、国际债务的内涵是什么?56、国际债务是怎样构成的?57、国际债务的偿还⽅式有哪些?58、简要回答国际债务产⽣的原因是什么?59、衡量偿债能⼒的指标有哪些?60、债务危机产⽣的原因是什么?61、国际债务危机的解决⽅案有⼏种?62、我国外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63、国际银⾏信贷和银团信贷的特点各是什么?64、国际银团信贷的当事⼈有哪些?65、欧洲货币市场中长期信贷的各项费⽤有哪些?66、欧洲货币市场中长期信贷本多的偿还⽅式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67、外国政府和政府混合贷款的特点各是什么?68、外国政府、政府混合贷款的作⽤有哪些?69、IMF的资⾦来源有哪些7 .70、IMF贷款的特点有哪些?71、IMF贷款的种类有哪些?72、IBRD贷款的资⾦来源和贷款政策各是什么?73、IBRD贷款的特点是什么?74、中国银⾏外汇贷款的特点是什么?75、现汇贷款和买⽅信贷外汇贷款各包括哪些贷款?76、简述外汇贷款的条件?77、外汇贷款的对象和使⽤范围是什么?78、⾦融租赁、维修租赁与经营租赁⽐较。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给近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虽然,它对中国的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瓦解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徐滇庆耿健*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0年7月6日) 内容摘要资本输出并不是富国的专利。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资本流入和流出同时存在。
随着国民收入上升,流出资本量逐渐增加。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外投资迅速上升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有必要研究中国的资本输出的特殊规律,制订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各种必要的政策支持。
港台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不具备传统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发展得非常快。
这说明,除了传统的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之外还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投资方式。
投资的竞争力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开拓市场的可能性。
对外投资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实际资金的流动。
正如许多文献中所阐述的那样,外国直接投资也并不一定需要资金从资本充裕国家流向资本稀缺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动方向基本一致,来自于港台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向基本相反。
从一些案例来看,资本输出和实际资金流向相反的要比流向一致的经济效益更好。
如果我们按照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将世界各国排个队,在这个排列中比较靠近的那些国家最容易互相合作。
这也许可以称为跨国投资的“快半拍”准则。
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
一般说来,东欧和中亚各国比较符合这一条件。
特别是在那些尚且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里,中国的对外投资既可以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开展,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在下游环节突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营销能力。
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
沿海的夕阳产业不仅可以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那些发展程度尚且不如中国的地区转移。
在国内由东向西扩散的同时走出国门,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向一切能够开拓市场的地区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
未经允许请勿引用经济预测分析第 17 期国家信息中心2015年5月25日中国当前与日本80年代对外投资的比较及启示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
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不断升级的过程。
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与当时的日本具有一定相似性,比较这两个时期中日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对外投资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2 — 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正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由资本净输入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
1、对外贸易难以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世界份额快速提升,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 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提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但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进出口规模占GDP 比重在2006年达到63%的高点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参见图1)从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看,外贸将难以继续发挥以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与此同时,巨额的贸易顺差既造成了中国外汇储备额的迅猛增长,也引发了不少贸易摩擦,更带来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实施,活跃的海外投资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新亮点,并形成新的增长潜力。
0%10%20%30%40%50%60%7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0042006200820102012中国出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口占G D P 比重中国进出口占G D P 比重图1 中国进出口占GDP比重变化情况2、对外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大规模净资本流入,经济取得快速增长。
资本输出
我对资本输出的理解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它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目标是更广阔的范围内从事实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其实质是资本输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垄断资本实行国际垄断的基础。
其主要形式:一是从资本输出的形态来看,分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二是从资本输出主体来看,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二战后,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加以坚持。
按照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进行剥削的重要手段,其原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机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通过这种手段而造成的后果是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
既然如此,独立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何还要积极引进外资,接受发达资本主义的“剥削”呢?一、对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的分析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的运动规律。
他指出,资本积累必然会产生“剩余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前提条件。
他认为:“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
”[1]这揭示了追求高额利润率和获得高额利润是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因此它要求资本以“不断过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
[2]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四大阵痛和六大新机遇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四大阵痛和六大新机遇BWCHINES中文网讯,中国经济好不好,其实就是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大不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表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 %。
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
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
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城市群的竞争。
第二是经济服务化。
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将大幅上升,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服务化的新常态将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发展机遇。
应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
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所 起的推动作用几乎 已经
仅 20 0 9年 9 月,中国 主权 财 富 中国企 业不需 要再 投资和 基金 中国投资 有限责任公 司就 拿 出 卖 运动鞋 给 耐克、 玩具 卖 了近 1 亿美元 , O 收购了哈萨克斯坦石 是 卖 汽 车 零 件 给 麦 格 纳 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 司1% 国企业需要使 自己成为耐j 1
巴西 深 海 油 田 的 开 采 活 动 。 近 十 年 和 房 地 产 的 投 资 也 将 成
来, 中国花费了大约 15 亿美 元收购 出 去”的 重 要 组 成 部 10
外 国 资 产 。 既 然 中 国现 在 坐 拥 大 量 看 全 世 界最 知 名 的 对 冲 基
在美联储只关注货 币政策, 它在美国体制中享有独
虽然中国仍 主要将 目光集中在经 手中握有 中国的 3 0 亿美 00
济发展所需的 自然资源上 , 但现在它 金, 而且已经开始把其中
正缓 慢而稳步地扩大 自己的对外投资 投人各式各样的西方投资 范畴。国营和私营企业都开始将 目 光 因 为 它 自己现 在 还 远 未 具
投 向发 展 中国家 以外 的资 产。 中 国已 类资金的能力。 经 人 股 外 国的 银 行 、 用事 业 和半 导 公
有经济学 家尖 刻地讽 刺道 , 如果 指责美联 储 缺乏 对经济危 机的预见性 , 就像是 要求一条 狗去 识别字母表 , 在生理结 构上就 注定这是一件 “ 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 , 奥巴马和伯南 克所做的正 是 对美联 储进 行生理结 构大改 造这项 “ 不可能完
成 的任 ’ 。
的股 份 。2 0 年夏 天早 些 时 候 , 09 中国 麦格纳。用专家的话 说 , t
控制 。“ 大”与 “J 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 , 这次众议院通过 的金融监管议案, 从本质上说
中日就钓鱼岛达成四点共识
2014年11月7日,APEC会议召开了部长级会议、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会议,但舆论最为关注的仍是中日关系的重大进展——昨天,国务委员杨洁篪与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就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同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将为两国领导人在APEC期间接触营造必要的环境。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刘雪玉潘珊菊黄海蕾新华社央视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共识提出钓鱼岛存不同主张昨天,国务委员杨洁篪在钓鱼台国宾馆同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
杨洁篪指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一贯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局面,近几个月来,双方通过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关系政治障碍进行了多轮磋商,中方重申了严正立场,要求日方正视和妥善处理历史、钓鱼岛等重大敏感问题,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
谷内表示,日方高度重视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愿意着眼大局,同中方通过对话磋商,增进共识和互信,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推进日中关系改善进程。
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以下四点原则共识:一、双方确认将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继续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二、双方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达成一些共识。
三、双方认识到围绕钓鱼岛等东海海域近年来出现的紧张局势存在不同主张,同意通过对话磋商防止局势恶化,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避免发生不测事态。
四、双方同意利用各种多双边渠道逐步重启政治、外交和安全对话,努力构建政治互信。
杨洁篪强调,双方应切实按照上述共识精神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把握两国关系正确发展方向,及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以实际行动构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谷内表示,上述四点原则共识非常重要,日方愿意同中方相向而行。
希望相向而行为领导人接触营造环境昨天,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日媒称中日双方就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达成一致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国资金为何流向富裕国家
中国资金为何流向富裕国家起初似乎很难理解全球资本为什么会从穷国倒流向富国。
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录得经常账户盈余,而发达经济体则录得赤字。
年轻的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快,资本匮乏,按常理他们本该从其他国家进口资金以支持金融消费和投资。
那么为什么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在向富裕国家进行资本输出?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在2000-2008年间平均达到5.5%,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贷款国之一。
尽管投资机会诱人、经济也快速成长,中国却一直将很大一部分储蓄向海外输出。
中国的情况并非个例。
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中东石油出口国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经常账户盈余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显著增加。
资金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向资金充裕的发达国家放贷成为一种集体现象。
很多观察家认为这样的全球失衡反映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现状,以及国内金融市场还很不成熟。
按照此类说法,这些国家对资产的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在国内得到满足,因此他们只得将部分储蓄配置到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拥有更多样化的优质资产可供选择。
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人们因此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全球失衡的现象必然日渐萎缩。
但这样的逆转似乎还遥遥无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贸易自由化。
对中国而言,由于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外贸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9年的25%猛增至2006年的66%。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出口的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和服装。
发达国家则反过来得以从事资本更密集、附加值更高的生产活动。
贸易全球化使各国能充分利用专注于比较优势领域所带来的效率回报。
稍微发挥一下想象力就不难想见,一个国家的产品和贸易可能会影响其储蓄和投资决策。
比方说,一个以浆果采摘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经济体将鲜有投资和资本积累的需求。
那里的劳动者挣钱、消费,并储存部分劳动收入。
中国历史题
1、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以来的中国历史。
A、 1840年B、 1860年C、 1900年D、 1919年2、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的历史。
A、 1919年五四运动B、 1927年大革命失败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D、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3、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4、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A、共产主义B、社会主义C、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A、无政府主义B、新黑格尔主义C、新康德主义D、马克思列宁主义6、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在()以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7、推翻“三座大山”,是()的主要任务。
A、旧式农民战争B、旧的资产阶级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8、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A、中国农民阶级及其领导人B、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武装力量C、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D、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9、建立一个()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34、()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5、新中国的政体是()。
A、议会制共和制B、总统制共和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议会制君主立宪制36、新中国的国体是()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地主阶级D、资产阶级38、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
从“ 十五” 计划开始 , 出去成为 中 国对外开 放战略 走 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从一个资本净 流人 大 国正在迅
投 资国别产业 的导 向 目录以及 国别 投资报 告 , 为走 出去
力加快实施走 出去 的步伐 ,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 , 无论 是 国
有企业还是 民营企业 , 加大对外投资 的力度 。 今后 , 商务部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工作 , 加强服
务:
一
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 , 国际化人才短缺 , 业的 企 经营层对国外 的法律环 境 、 营环境往 往不熟 悉。现在 经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目标 国往往 是社会 风险 、 政治风 险很
同有关部 门起草并且上报 国务院对外 劳务 合作 的管 理条
例征求意见稿 , 稳步推进对外劳务合作 。 三是抓规划统筹 的管理 。为发挥规划 统筹 的引领作
速转变成为一个资本输 出大 国 , 国企业从 以往 被收购 中
的角色逐渐变成 资产 的收购 者。中国商 务部公布的统计 数字显示 , 中国 目前 已经在全球 17个 国家 、 区设立境 7 地
有企业 , 都具备相 当实力 , 并且在 国际市场上 表现得非 常
活跃。
中国企业走出去 的过程 中应 该坚 持互利共 赢 , 同 共 发展的理念 。2 1 , 00年 境外 中资企业为东 道 国提 供 了超
其次 , 国综合力量增强 , 中 对外投资保障机制 不断完 善, 为中 国企业走 出去提供 了机 制保障。 中国已经 与有
关国家和地区签订 了 10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 9 3 有 6个 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和 1 自贸区的协定 , 立 了双边 O个 建 经贸联 委会投资合作促进 等机制 , 些机制 和法律 法规 这
介绍中国经济的文章
介绍中国经济的文章中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化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9%,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约15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约14.38万亿美元,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成就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了一批重要的产业,如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注重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家。
第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
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全球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和转型难题。
特别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创新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国际投资合作发展历程回顾-文档
我国国际投资合作发展历程回顾我国参与国际投资合作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初步尝试阶段,此阶段从林则徐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开始至解放前。
由于当时我国面对外资处于弱势地位,利用外资也处于被动利用局面,实质上是西方掠夺的载体,但客观上对促进我国技术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是停滞阶段,此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很封闭,基本没有外资引人,同时也束缚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另外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利用外资也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华侨资金。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资合作始于改革开放后,通过利用外资,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资金,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使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38 年前,我国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向国外资本开放国内市场和资源,实行改革开放。
从此,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推动着社会的文明水平向前发展。
在此进程中,我国也由资本输入国发展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国内产业开始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我国的国际投资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单向的“引进来”为主发展到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到以“走出去”为突出特点的国际投资合作新阶段。
一、第一阶段( 1979-2001 年):利用外资发展国内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拉开了改革的大幕。
我国经济社会开始转向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此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我国的经济体制、机制也得到改善,引进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了现代产业,增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
(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Report | 65
>> 投资Fra bibliotek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