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2页精美排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过程,理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人类起源的理论,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文明的定义和特征,文明的发展过程。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展示。
- 实施步骤:引入话题,讲解人类起源的理论,组织学生讨论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介绍文明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文明的发展过程。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辉煌-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和影响,认识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
- 教学内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实施步骤:讲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介绍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通过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各个古代文明。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课时三: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变革-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理解封建社会的变革和影响。
-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变革。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 实施步骤: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变革。
课时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认识不同时期的政治机构和特点。
- 教学内容:夏商周政治制度,封建时代的政治机构,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唐宋的科举制度。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 实施步骤: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介绍封建时代的政治机构,解析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唐宋的科举制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世界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课时五: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认识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人站起来了》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过程。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对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英雄人物的了解也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先烈和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结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学生对新中国成立过程和英雄人物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图片,如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
同时,播放《歌唱祖国》的音乐,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喜悦。
川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
川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川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川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1改革开放教学目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从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对我国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政治制度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特点和优势的理解。
3.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过程。
川教版八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第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国庆节来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明的历史结论,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及时间。
第2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开始时间、军队名、司令员、歌曲材料、抗击谁的入侵、结束时间、签订文件、英雄代表两名、最可爱的人、胜利的意义;土地改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公布文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标志、列举新中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第二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过渡时期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一五计划时段、一五计划任务和重点、结果、这时期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谁;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名、通过的时间、会议、三大改造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改造范围、改造形式、完成的意义。
第2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时间、内容、在执行中片面强调的中心环节、出现“大跃进”的根本原因、“大跃进”运动农业和工业的主要表现、“大跃进”历时时间、主要成就代表,人民公社化运动形成的原因、高潮时间。
第3课“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共产主义战士各指谁?他们出现在20世纪多少年代(或时期)第4课“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发动原因、毛泽东发表文章名、共和国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化大革命”中的两大反革命集团名、林彪集团覆灭的时间、标志事件,“四人帮”成员名、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事件名、发生时间、内容、性质,1976年逝世的三个伟人、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事件、时间、为此事件作出贡献的人物、十年文革的经济损失。
*第三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课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发起文章及报纸名、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提出时间、提出人、内容、其中方向、保证、核心、指导思想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第2课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率先“包产到户”的典型、农村改革的制度名称、内容、农村人民公社不存在的时间,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城市改革的方针、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成果代表。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的教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的教案川教版八年级历史的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
2020最新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 巩固
2020最新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45页 0129页 0169页 0247页 0275页 0329页 0357页 0418页 0475页 0477页 0495页 0554页
第一单元 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6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第10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建设与和平外交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17课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9课 百年奥运梦想的实现
【26页精品】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案(全套)川教版 (1)
八年级历史教案(下册)兰玲目录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2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3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第4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主题活动一调查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第三学习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2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3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4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5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6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主题活动二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2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五学习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第2课朋友遍天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第2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3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1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第2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主题活动三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短短的三年内,新中国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恢复国民经济,而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为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好了准备。
在国际上,随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相继建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抗衡,使世界笼罩在“冷战”阴云中。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川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2导入新中国建立,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到来了严重危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面貌的强烈愿望,忘我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表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观察讲述体验一.“铁人”王进喜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图片反映的故事。
指导学生看书,讲讲王进喜的事迹,读一读王进喜的诗。
讨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是在什么情况下打出来的?二.“两弹元勋”邓稼先师或生讲述邓稼先如何回国、如何进行科研(国际、国内环境)的事迹后,提问:1.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原子弹的研究的?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说明了什么?3.邓稼先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精神?(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艰苦创业…)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学生阅读教材,讲述焦裕禄的故事。
讨论:他身上反映出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品质?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巩固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来说说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他们的精神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启示?3.填写下表: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延伸课堂完成学习测评,指导阅读“史海拾贝”。
心得与疑问反思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课程标准】简述文革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严重的空难。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奋力抗争;“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二、过程与方法: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实践和分享
在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教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等方面,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分享。
一、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教学目标明确。
教案的设计需要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明确课程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案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方式来传达历史知识。
3.内容有机联系。
教案的内容不是孤立的,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层层关联,形成有机衔接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后的逻辑和内在联系。
4.重视实践性。
历史学科注重实践性,因此,在教案的设计中,需要注重实践性,采取周密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设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课程设计实践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过程和历史文化的知识转化和联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更需要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感性理解。
“历史的故事”,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
例如,我曾设计了一堂关于“中华文化花朵”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欣赏、模仿、自主创新的方式,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美丽和博大精深。
首先我准备了许多颜色鲜艳、形态各异的花卉生动图片,展示了中国由来已久的花文化。
我用有趣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来源、流传、特征和吉祥象征等方面的知识。
接着,我组织学生自由绘画,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花卉文化的美丽。
我鼓励学生在同学之间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从而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分享感受在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既要注重课内教学,也要注重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可以是看电影、读书、去博物馆等方式,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历史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感情,学习历史知识。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举办历史文化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文化。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讨论、归纳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课程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掌握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训正确认识这段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永远牢记实事求是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教学重点:“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一课内容: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总路线”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其主观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有什么影响?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1、材料分析: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例说明:“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川教版八下历史教案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一起看看川教版八下历史教案!欢迎查阅!川教版八下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与要求:透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在我国消灭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透过教师讲述土地改革的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运动之一,土地改革的进行也是当时势在必得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对巩固新政权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课的重点,可运用刘文彩这个典型案例来分析旧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状况,从而突出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土地改革的资料与性质,可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进行总结。
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应当先进行补充,讲述土地改革所带的结果及其在农村土地制度上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然后再从结果中引导学生归纳其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或电影资料吗?(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及对土地改革的感性认识)生:(思考并讨论)师:《白毛女》描述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十分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注:“白毛女”在现实中,是有此人存在的。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第1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2)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革命先烈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辛亥革命。
2.学习新课(1)讲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①介绍孙中山的生平。
②讲解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如兴中会、同盟会等。
(2)讲解辛亥革命的经过①讲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和经过。
②讲解各省纷纷独立的状况。
③讲解中华民国的建立。
(3)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讲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①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③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3.巩固知识(1)提问: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2)学生回答: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提问:辛亥革命有什么局限性?(4)学生回答: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4.拓展延伸(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吗?(2)学生回答:北洋军阀统治、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等。
(2)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布置1.复习辛亥革命的经过、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思考: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历史意义及局限性,使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主革命。
川教版八下历史教案
川教版八下历史教案【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案八年级(上)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刘中宪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认识鸦片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清朝通过电视我们都非常的熟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且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
让我们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二、新课学习:(一)虎门销烟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想想—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
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
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
议议: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林则徐禁烟: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读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问:什么看法?原因是什么?到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虎门销烟:讲讲—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义历史教材(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刘中宪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讲述史实。
提供思考的方向,讨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放西藏,认识问题的复杂性,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一届政协的召开及其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与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经过。
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学步骤】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
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知识与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
《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土改法》的颁布。
难点: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步骤】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程标准】: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资料,加深对建国后国家的经济状况的理解和认识。
利用地图和插图认识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认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实质及其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主要成就。
第一部宪法的时间、性质。
三大改造的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及时间。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以及通过纵比、横比,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点:“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教学步骤】【教学后记】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一课内容: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总路线”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其主观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有什么影响?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1、材料分析: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例说明:“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阅读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然后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图表说明: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领导正确:B.干群积极:四、小结(失误: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课程标准】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
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课程标准】简述文革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严重的空难。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文革”造成的动乱,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奋力抗争;“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
二、过程与方法:研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由表及里、去芜存精,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剖析历史事实,客观归纳“文革”原因和危害。
三、知识与能力:“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培养学生正确提取信息和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四五运动。
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学步骤】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文革”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召开、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教学步骤】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程标准】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认识到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第一标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
三、知识与能力: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典型、主要内容,城市改革的方针、重点、改革成果的代表。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制、国有企业改革。
难点:改革的必要性;城市改革的方针;理论性强、理解困难。
【教学步骤】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程标准】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讨论、个案学习法,学习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成就。
三、知识与能力: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步骤】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课程标准】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难历史历程及光明的未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联系现实学习理解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情况。
三、知识与能力:知道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和发展现状;知道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立法与执法方面的成就。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及民主制度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