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俄而雪骤.骤(2)差可拟.拟(3)去后乃.至乃(4)尊君在不.不(5)元方入门不顾.顾3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元方时/年七岁C.白雪/纷纷何所似D.君与家君/期日中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0.《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有人认为元方的“入门不顾”行为太过失礼,不能体现其“方正”。

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37.(1)急 (2)相比 (3)才 (4)同“否” (5)回头看38.D39.(1)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抛下别人就离开了。

40.(语句通制、理由充分、言之成理即得全分)示例:友人失信于人,且对子驾父,失礼在先,对这种人加果宽容就失去了原则,必须让他接受教训。

元方“入门不顾”正是品性正直、合乎道义的表现。

【解析】3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识记文言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尤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现象。

需注意:骤:急(速),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27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尊君在不.(2)吾曰三省.吾身27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下车引.之引,引导C.吾曰.三省吾身曰,每天D.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27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相委而去(2)为人谋而不忠乎?274.请从原文摘取合适的词句,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与人相处要讲信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却“过中不至”,从中可以看出友人“ _____”;《论语》十二章中,曾子在“交友”方面强调自我教育与反省,这一句是“ _____”。

【答案】271.(1)fǒu (2)xǐng272.B273.(1)丢下我走了。

(2)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274.①无信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解析】271.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不,通假字,通“否”,读作fǒu,省:多音字,这里读作xǐng,反省。

272.B. 引,拉。

故选B。

27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 阅读练习(word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世说新语》两则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元方入门不顾.()(2)耻.己之不如也()(3)思所以..败之()(4)乃袖.茅栗以往()2.翻译下面的语句。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5-7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60.写出下列句子的翻译。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_____【答案】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太丘便独自先走了。

【解析】【详解】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斯:这;昼:白天;至:到;舍:舍弃,抛弃;去:离开。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6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俄而雪骤._____②陈太丘与人期.行_____③人不知而不愠._____④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答案】急约定恼怒改变【解析】【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①不久雪下得急了。

骤:急。

②陈太丘和别人约定好一起上路。

期:约定。

③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生气。

愠:生气、恼怒。

④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能被改变。

夺:改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③。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yú)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焉之:到哪里。

③罢之:取消这次活动。

20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0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送孟浩然之.广陵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10.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11.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陈元方的做法,你认为对吗?212.(甲)(乙)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完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案】208.B209.C210.(1)您和我父亲约定正午。

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2)虽然快乐,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211.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12.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将诚信放在第一位,诚信之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 第一套 复习试题(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二)李德裕神俊①,其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

丞相武元衡召之,谓曰:“吾子②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

德裕不应。

翌日③,元衡具④告吉甫,因戏曰:“诚大痴耳⑤。

”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丞相不问理国⑥调而问所读书书者礼部之职也。

其言不当,所以不应。

吉甫复告,元衡大惭。

由是振名。

(选自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注)①神俊:天赋才智出众。

②吾子:你。

③翌日:第二天。

④具:详尽。

⑤诚大痴耳:(你儿子)实在是非常痴呆啊。

⑥:理国:治理国家。

28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B.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C.吾子在家,所嗜.何书(喜欢,爱好)D.其言不当,所以不应.(应该)286.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武公身为丞相/不问理国/而问所读书/书者礼部之职也B.武公身为丞相/不问理国而问/所读书书者/礼部之职也C.武公身为/丞相不问理国/而问所读书书者/礼部之职也D.武公身为/丞相不问理国而所读书/书者礼部之职也。

28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友人,下车引之。

②意欲探其志也。

288.陈元方“不顾”,李德裕“不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285.D286.A287.(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2)想借此试探德裕的志向。

288.陈元方“不顾”是因为他父亲的朋友不守信用而且没有礼貌;李德裕“不应”是因为丞相武元衡说话不恰当、有失身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0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②尊君在不.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102.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103.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答案】101.①约定②同“否” ③拉,牵拉。

④回头看102.(1)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陈太丘离开后,他的朋友才到。

(2)您和我的父亲约定是中午。

中午了你不到,就是没有信用。

(3)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飘扬(而起)。

103.聪明、机智的孩子。

(明理,有礼,有信)示例一: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示例二:元方这样做不失礼。

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

【解析】10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期,重点实词,这里使用本义,理解为“约定”;②不,通假字,同“否”;③引,重点实词,理解为“牵、拉、牵拉”;④顾,重点实词,理解为“回头看”。

10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其次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

①注意:至,到的意思。

舍,丢下、舍弃的意思。

去,离开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课内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面小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A.未若柳絮因.风起B.则是无信.C.相委而去.D.元方入门不顾.10.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对/子骂父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都是敬词,前者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9.B10.D11.C【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古今义的理解。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A.“因”在句中是“凭借”的意思,今义是“因为”。

B.“信”在句中是“诚信”的意思,现在也指诚信。

C.“去”在句中是“离开”的意思,现在指“到、往”。

D.“顾”在句中是“回头看”的意思,现在指照顾。

故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为:B。

10.A.句意为:对着孩子骂父亲。

应划分为:对子/骂父;B.句意为: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

应划分为:即/公大兄/无奕女;C.句意为: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28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使君何.日当还④及.事讫287.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288.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289.(材料探究)阅读下面几则诚信小故事,谈谈你对诚信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

徐君很喜欢季子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

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经死了,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然后再离去。

材料二: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我10天前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答案】286.①期,约定②舍弃什么等到287.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住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取之信①然。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信:确实,的确。

29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已去.(2)下车引.之(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4)竞走.取之299.用“/”给(乙)文市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争走取之唯戎不动30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301.简要分析(甲)文元方和(乙)文中王戎的人物形象。

【答案】298.1. (1)离开(2)牵,拉(3)曾经(4)跑299.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300.(1)真不是人(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301.【甲】文元方聪慧(机智)、勇敢、懂礼(回答任意两点即可);【乙】中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解析】29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

要注意“去”的古今异义,古义:离开。

“引”的古今异义,古义:牵、拉。

“尝”的古今异义,古义:曾经。

“走”的古今异义,古义:跑。

29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田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2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2)元方入门不顾.____(3)学而不思则罔.____(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22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B.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C.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23.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和“思”的关系,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公欣然..曰:__________ (3)尊君在不.: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232.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33.《咏雪》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如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234.元方还有一个弟弟,叫季方,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客有问陈季方》的内容,说一说他们两兄弟共同的品质(围绕一个方面简要概述即可)。

客有问陈季方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选自《世说新语》)(译文)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好的声名?”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当然我的父亲也不会知道这功德是有还是无。

”【答案】231.(1)急(2)高兴的样子(3)同“否”(4)拉,牵拉232.(1)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到一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精编练习含答案

8 《世说新语》二则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 差可拟.(nǐ) 尊君在不.(fǒu)雪骤.(zhòu) 太傅.(fù) 韫.(yùn) 无奕.女(yì)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君与家君/期日中(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待君久/不至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3)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4)去后乃.至(才)(5)元方时.年七岁(当时)(6)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友人便怒.怒不可遏(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死不渝言而有信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2)俄而雪骤.急(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8.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10.“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2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曰:“白雪纷..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屋下架屋①庾仲初②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

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④。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⑤纸为之贵。

谢太傅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注释)①屋下架屋:愿意是在屋子底下再建屋子,比喻结构、内容重复。

②庾仲初:指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

③名价:称道、评价。

④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并列为三,与《三都赋》并列为四。

⑤都下:都城,此指建业。

31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庾仲初作《扬都赋》成.大功告成.B.与儿女....讲论文义英雄儿女C.公欣然..曰欣然..自得D.俄而雪骤.风驰雨骤.31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B.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C.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D.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318.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19.明代胡应麟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请结合以上两篇文章内容,谈谈对谢太傅形象的理解。

【答案】316.B317.C318.(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从此人人争着传抄,京都建康的纸张也因此涨价了。

319.①谢太傅性情温和,对子侄们教育有方,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对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的讨论,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入门不顾.8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元方入/门不顾88.翻译下列句子。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89.“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怎么样的孩子?【答案】86.舍弃;才;丢下、舍弃;回头看。

87.C88.(1)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一同出行,约定正午出门。

(2)友人感到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

89.原因: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是个聪颖机智,能言善辩,正直不阿,天真勇敢,懂礼识义的孩子。

【解析】8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太丘舍去”翻译为“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舍”意思是“舍弃”。

“去后乃至”翻译为“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意思是“才”。

“相委而去”翻译为“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委”意思是“丢下,舍弃”。

“入门不顾”翻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意思是“回头看”。

87.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A.“期日中”翻译为“约定在中午”,停顿为:期/日中。

B.“对子骂父”翻译为“当着孩子骂他父亲”,停顿为:对子/骂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值:适逢。

②郡:这里指城。

③一:整个。

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3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_____)(2)不忍委.之(_____)(3)下车引.之(_____)(4)子可去.(_____)34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B.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C.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D.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34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43.(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_______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_______的性格。

【答案】340.不,通“否”,相当于“吗”委:丢下,丢弃引,牵,拉。

去,离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卿父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②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父法⑤孤,孤法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做,实践。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法:效法,仿效。

198.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遥遥无期.B.陈元方年十一时./元方时.年七岁C.周公不师.孔子/可以为师.矣D.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19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你父亲在吗?B.友人惭,下车引之:友人很惭愧,下车去拿好吃的吸引元方。

C.期日中,过中不至:约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

D.不知卿父法孤,孤法父: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还是我效法你父亲?20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少年陈元方的故事,你认为两则故事都突出反映了他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答案】198.D199.B200.答案示例1:陈元方聪明机智。

甲文:在听到有人骂自己的父亲时,他指出了对方的两个错误,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乙文:对于袁公提出的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他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应对,“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更加体现了他的机智。

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它是由南朝_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②俄而雪骤.(___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文中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2.①文章的义理②急③相比④趁、乘3.从文中雪天家人聚集在一起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各答出一点即可)4.主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认为撒盐空中好的,从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来阐释理由,这是形似。

认为柳絮因风起好的,从神似,意蕴的角度阐释理由即可。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意思是“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的意思是“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的意思是“趁、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世说新语》二则第
二套复习试题(含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三人行.
B.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过中.不至仁在其中.矣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思而.不学则殆
B.尊居在不.不.亦乐乎
C.下车引之.日月之.行
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
31.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
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也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
29.A
30.D
31.C
32.(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解析】
29.A.“行”都是“行走”的意思;
B.“日”分别是“中午”和“每天”的意思;
C.“时”分别是“当时”和“按时”的意思:
D.“中”分别是“中午”和“其中”的意思。

故选A。

30.A.“而”,第一个是“表顺承”,第二个是“表转折”;
B.“不”,第一个是通假字,通“否”,第二个是表否定,不是;
C.“之”,第一个是代词,代元方,第二个是“的”;
D.“与”,都是“和”。

故选D。

31.C.元方并没有“战胜对方后的满足与自豪感”。

故选C。

3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2)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点睛】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3.下列句子加点词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看戏)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C.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D.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3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不.舍昼夜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D.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3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事的起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高潮是:友人不至乃去。

B.“友人惭”的原因是听了元方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陈元方做得很对的地方是耐心说明,据理反驳。

D.读了这篇文章,使人懂得了为人处世要懂礼貌,讲诚信,知错能改。

36.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与家君期日中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
33.A
34.B
35.A
36.(1)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2)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解析】
【分析】
3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戏:嬉戏,玩耍。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C.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因:凭借。

D.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省:反省。

故选A。

3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通“否”,表疑问语气/副词,表否定;
B.诚信;
C.了解/领悟;
D.快乐/以……为快乐;
故选B。

3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A.故事的起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是:友人不至,太丘乃去;高潮是:客人发怒,元方针锋相对。

选项错误;
故选A。

3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1)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则:就。

礼:礼貌。

【点睛】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