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合集下载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围城》中隐喻的分类与翻译-认知的视角

【关键词】《围城》认知翻译隐喻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9—8534(2011)02—0034一04 一、隐喻——一种认知行为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理查兹指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我们日常会话 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Richards, 1936:98)。乔治・莱考夫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 的语言中,思想中。我们赖以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 系统,从本质上讲,也是隐喻性的。”(【akoff& Johnson,1980:4)他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 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ibid:5)。 莱考夫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 解释隐喻现象.从而得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是 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参照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 概念去认识或思考未知的,陌生的,抽象的概念的认 知方式。隐喻实际上就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映射。 莱克芙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TIME IS
Mrs.
so
Sun said.
are
“She
has

fianc6 and
is
stiU
nirtatious?We
already antiques.At
new
least we’
Ve
leamed something
this
time.”
2.辛楣教训了李梅亭一顿,鸿渐背后对辛楣到: “那雌老虎跳出来的时候.我们这方面该孙小姐出 场,就抵得住了。” …“When

lener was sad
enough
to
moVe
hean of stone… 评价:该类隐喻
源语.目标域喻源域

《围城》中汉语隐喻英译方法探析

《围城》中汉语隐喻英译方法探析

《围城》中汉语隐喻英译方法探析作者:罗玉枝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摘要: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 隐喻翻译《围城》近几十年来,隐喻成了心理学、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在国外语言学界,隐喻研究几乎成了“隐喻学”。

其中以Lakoff &Johnson(1980)[1]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他们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

二十多年以来,很多语言学家沿着这条途径摸索前行,取得了不少成果[2][3][4][5],国内也掀起了一股“隐喻热”。

国内对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Johnson隐喻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6]、束定芳[7]、林书武[8]等为主要代表。

但学者们大多侧重隐喻的理论研究,且多侧重英语中的隐喻,对汉语隐喻的翻译研究不太多。

关于隐喻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9][10]。

国内不少学者也试图从不同的视角从理论到具体方法探讨隐喻的翻译,如蒋跃[11]、柯平[12]、刘重德[13]等。

总体而言,他们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重点是隐喻的修辞功能,是以修辞为取向的。

但他们没有侧重中文小说中汉语隐喻的翻译。

中文小说中蕴藏了丰富的隐喻语例,其中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典型的例子。

本文试以钱钟书(2001)《围城》[14]及Jeanne Kelly & NathanK.Mao(2003)的英译本(Jeanne Kelly & Nathan K.Mao,2003)[15]为范本,借鉴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汉语隐喻翻译的方法以及文化差异对汉语隐喻翻译的影响。

一、隐喻翻译的方法Newmark在他的论著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到了七种隐喻翻译的方法:1)在目的语中重现相同的喻体;2)用目的语中合适的喻体代替源语言中的喻体;3)用明喻代替隐喻,保留喻体;4)明喻和喻底结合;5)将隐喻转化为喻底;6)省略;7)同一隐喻与喻底结合法。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作者:叶枫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1980年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选择的英译本译作有得失之处。

在进行文本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深层含义,将隐喻的内容考虑在内。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围城》一、引言1947年,钱钟书的《围城》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围绕抗战初期中国各阶级人民的群像,钱钟书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多含讽刺意味,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随后,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分别翻译了《围城》,将中国的“新儒林外史”介绍给了外国读者。

本文将结合概念隐喻理论,针对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评判英译本中对于讽刺意味的翻译程度,以及在概念隐喻的三个结构层面的体现。

二、概念隐喻早在1958年,德国语言学家Weinrich就开始系统性地阐述他的隐喻理论。

Weinrich认为每个词、物都可以用隐喻表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向场(image field),即始源意向(image donor)和接受意向(imagerecipient)的连接。

由于“融合在意向场的隐喻才最易被人接受”,因此意向场是由文明与社会塑造而成,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相似的意向场。

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其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类似于Weinrich的意向场理论,Lakoff认为隐喻是基于若干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隐喻的认知力量在于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一系列映射(mapping)。

围城隐喻翻译

围城隐喻翻译

1. 一个气概飞扬,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颈下打的领结饱满齐整得使方鸿渐绝望地企羡。

(167)His nose was straight and high; his profile gave the impression of a ladder propped against his face. The bow tie at his neck was so large and neat that Hung-chien was struck with hopeless admiration.2. 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283)Without his dark glasses on his face, Li’s large, white eyes looked like two shelled hard-boiled eggs.3. 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傍横溢。

(401)His nose was short and wide, as though it had originally come straight downward but had received a head-on punch in the nostrils and, unable to come down further, had retreated by fanning out on both sides.4. 红海早过了。

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

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7)The Red Sea had long since been crossed, and the ship was now on its way over the Indian Ocean; but as always the sun mercilessly rose early and set late, encroaching upon the better part of the night. The night, like paper soaked in oil, had become translucent. Locked in the embrace of the sun, the night’s own form was indiscernible. Perhaps it had become intoxicated by the sun, which would explain why the night sky remained flushed long after the gradual fading of the rosy sunset.5.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从认知视角看隐喻及隐喻翻译_评_围城_及其英译本

从认知视角看隐喻及隐喻翻译_评_围城_及其英译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OCE AN U NIVE RSIT Y OF CH INA (Social Sciences E dition )2008年第5期N O.5.2008从认知视角看隐喻及隐喻翻译评 围城 及其英译本*梁淑梅!章晓雯(浙江林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

它是通过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从认知视角分析文学名著 围城 及其英译本,可以鉴赏其新奇、犀利的隐喻和准确、传神的翻译。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隐喻;映射;源域;目标域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35X(2008)05 0094 03!!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已从单纯的修辞学扩展到哲学、符号学、外语教学等学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认知工具和看待、认识事物的一个视角,既然如此,隐喻就不可否认是一种认知现象。

[1]笔者试图从认知对等、认知偏移及认知缺省的视角,分析文学名著 围城 及其英译本,以鉴赏作者新奇、犀利的隐喻和译者准确、传神的翻译。

一、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有Jackendo ff,Lakoff,Jo hn son,Langacker 和Talmy 等人。

认知语义学采用经验主义的语义观,以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 phy)为基础,从认知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经验、语言及心理、生理系统间的辨证关系。

它研究概念化(co nceptualization)的形成、隐喻投射、(metaphori cal projection)、范畴化(categorization)、原型(pro to ty pe)、寓比(parable)、理想认知模型(ICM )、语音接口层次(PIL)、概念接口层次(CIL)等认知语义现象。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
王斌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18)004
【摘要】本文对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指出隐喻式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实施运作的认知方法,而隐喻的翻译是对修辞隐喻这个对象进行翻译.隐喻式翻译过程中,译文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原文,用译文容器装载原文容器中的内涵.隐喻式翻译是翻译修辞隐喻的手段之一,用译文中的修辞隐喻替代原文的修辞隐喻.翻译研究可为认知研究提供跨文化视角和对比语料库,是认知研究重要手段之一.翻译过程中不同语义结构的转换,摩擦出不同文化在认知模式产生和作用上的差异,有助于揭示新认知模式.
【总页数】6页(P91-96)
【作者】王斌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文化视角下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以《红楼梦》中的隐喻翻译为例 [J], 李健
2.认知努力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基于英汉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 [J], 张艺戈;王福祥
3.隐喻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中隐喻翻译为例 [J], 游爱学
4.隐喻的翻译理论和隐喻的翻译策略研究 [J], 赵永江;姜志伟
5.概念隐喻理解的认知流程及翻译研究——兼谈“翻译隐喻”与隐喻翻译之区别[J], 王明树[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以《围城》中隐喻汉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以《围城》中隐喻汉英

内涵 。因此 ,对于 不同种类 的隐喻 ,尤 其是一 国文化 中特 够 的 积 极 的语 境 效 果 。 定 的隐喻 ,应 该采取不 同的翻译 方法 以帮助译文读 者获得 总 而 言 之 , 关 联 理 论 以关 联 为 原 则 , 以 明示 推 理 为 理 充 分 的 了解 。 本 文 将 在 关 联 理 论 视 角 下 , 结 合 《 围 城 》 中 解模 式, 以获取话 语与语境 效果之间的最佳 关联为言语交 隐喻汉英翻译实例来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 。 际活动 的 目的 ,即在话 语理解时 以一 定的认知努力 获得最

最伟 大的小 说之一 。在严 肃 的主题 下 ,钱 钟书在这 一作 品 就小 一些,关联性 就越 强 ,反之 就越弱 。当语境 效应与处
中运 用 了 大 量 的 隐 喻 来 取 得 讽 刺 和 幽默 的 艺 术 效 果 。这 些 理努 力达 到平衡 时话语具有最佳 关联 ,而人们在 交际过程 隐 喻 融 聚 智 慧 、饱 含 哲 理 、 活 泼 生 动 、 幽 默 风 趣 。 作 者 把 中追 求的正是最佳 关联 。根 据关联理论 ,每一种 明示 的交 内心 深 处 的深 刻 感 受 、 人 生 体 验 和 对 时 世 的 态 度 不 露 痕 迹 际行为都应 设想 为这个交 际行为本身 具备最佳关联性 。交 地 用 比喻 外 化 成 文 学 语 言 ,形 成 了独 具 特 色 的 “ 钱 钟 书 式 际是一个 明示—— 推理 的过 程 ,即说话 人明确地 向听话人 的隐喻 ”。可 以说 ,该书 的魅 力在很 大程度上 归因于书 中 表达 意图 ,听话人 通过不 同程 度的努力 ,根据话 语提供 的
二 、关 联 理 论 佳 的语 境效果 。接 下来我们 从 《 围城》这个 隐喻库 中选择 关 联 理 论 是 由S p e r b e r 和W i l S o n 在 他 们合 著 的 《 关 相 应 实 例来 探 讨 分 析 隐喻 汉 英 翻译 应 采 取 的 策 略或 方 法 。 联 :交际 与认 知 》 ( R e 1 e v a n t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a n d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 《 围城》中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分析 C o g n i t i o n )一 书 中 提 出 的 。关 联 理 论 关 注 的核 心 问题 是 认 ( ~ )译 文 中保 留 隐喻 意 象 知与 交际 ,主 要研究信 息交际 的推 理过程 ,尤其注 重探索 由于 隐 喻 意 象 的重 要 性 ,译 者 应 尽 量 保 留 意 象 。 意 象

《围城》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围城》中概念隐喻的翻译
B 3 1 0 e B H O B a . r I ! K a i  ̄ D e T e 6 en e n o ? KH e M yO T H O C I I I T C  ̄ I

O H H Me C T O C B O e 3 a 6  ̄ i n . He 囟I a 嗍
Ⅲd 蠡 , I I 印e I I f u I e o T p o , n  ̄ e !
后) , B e p X BB H H 3 ( 上 一下 ) , a e  ̄- - - n p a m( 左—右 ) , B H y r p H -C H a p y ) I  ̄ - I
( 里—外 ) ,且 a Ⅱ c N 》 一 6 J 1 耶硒 ( 远—近 )等等 。将此类的空间结构映 射到其他的非空间范畴概念 匕 , 就形成了方位隐喻, 也叫做空间隐喻。 ( 三 )本 体 概 念 隐 喻 在我们想要表达更 为广 范的意义 , 特别是一些较为抽象 的概 念时 , 就通常需要用一定 的物理实体或者是替代物对所要表达 的 概念 进行转化 。 由于人类对于这些 日常生活 中物理实体 已经非常 熟 悉 ,这 些 经 验 便 为我 们 表 达 和 理 解 抽 象 概 念 提 供 了物 质 基 础 , 本 体隐喻 ( 也被称做实体 隐喻 )就是 由此派生 出来 的。在这类 隐 喻中人们常常将抽象 的模糊 的无形 的概念 ,比如人 们的思想、感 情 、心理状态 、事件等 ,看作是有形 的、具体的,这样就可 以给 它们 分类 ,统计 ,分析其原 因、特征 ,做理性 的讨论 。 三、围城 中概念隐喻 的翻译 隐喻作为小说 《 围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情节的发展水乳 交融,成 为刻画人物、描摹景物、深化主题 等方面有效的艺术手 段 。其 中居于主体部分 的是描述 型隐喻,即小说语言表达 中出现 的隐喻,包括人物描写 ( 外貌 、语言、行 为、心理等 ) 、场景描 写以及叙 述人 的叙述中运用 的隐喻 。 ( 一 )在 目标语言 中再现同一形象 尽 管俄语和 中文是两种 不同的语言, 但 隐喻在两种语 言中的 组成是相 同的,或者相似概念性系统,是语言表述 的重要方式 。 翻译是可行 的,也基于相似 的认知心理学 。自所 有人类 生活在 相 同物质世 界起 ,不同语 言的言语 表达有共 性,这一点并不稀奇。 关于翻译这种 隐喻,建议采用直译 。 直译是翻译 中普遍认 可的重 要方法 。我们 能在 目标 语言中重现相 同画面。 我们新 吃过 女人的亏, 都是惊 弓之鸟, 看见女人影子就怕 了。

从关联理论看_围城_中隐喻的英译

从关联理论看_围城_中隐喻的英译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Fortress Besieged from the View ofRelevance Theory ACKNOWLEDGEMENTSFirst of all, I want to express my deepest gratitude to Prof. Chen Hongwei, for all her help, support and love. For me, she has been more than a supervisor. If I failed to the schedule, even the thought of her smiling face brought me a powerful sense of awe and motivation. Her sparkling ideas, kind words and careful revision make this present thesis possible.My sincere thanks also go to all the professors in the Fa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ho have greatly benefited my intellectual growth through their inspiring lectures. And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mpress me so much that this experience of my postgraduate study is a lifelong treasure.I especially want to thank all of my friends and classmates, who have always been there when I need them.Finally, a very special gratitude goes to my parents who have been my source of strength and happiness in life. With their love, I believe I can always pursue my dreams.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来讨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翻译问题。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

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标签:关联理论隐喻汉英翻译《围城》一、引言钱钟书是20世纪40年代才华横溢、享誉极高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围城》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评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在严肃的主题下,钱钟书在这一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来取得讽刺和幽默的艺术效果。

这些隐喻融聚智慧、饱含哲理、活泼生动、幽默风趣。

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深刻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隐喻”。

可以说,该书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书中大量精彩的隐喻。

20世纪70年代,珍妮·凯利和毛国权合作,将此书翻译成英文。

在翻译过程中两位译者是怎样处理这些精彩的隐喻的?通过对文中具体实例的分析,发现两位译者在处理这些隐喻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但基本上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喻体。

具体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对于翻译基于人类文化共识的隐喻是有效的,但是大量《围城》中的隐喻是基于特定的中国文化、文学因素,因而直译的方法使得译文读者难于理解其内涵。

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隐喻,尤其是一国文化中特定的隐喻,应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充分的了解。

本文将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结合《围城》中隐喻汉英翻译实例来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

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的。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认知与交际,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的映射 , 使人类达到认知世界的 目的。《 围城》 中情感概念 隐喻及其翻译 的定量和定 性分析证明: 基于人类共 同的身体经验 , 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隐喻 系统有 着重叠 的部分, 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 中求“ 同” 忽略“ 异” 的过程 , 然而对于那 些 无法 忽略 的“ 异” , 英 汉不 同文化 模 式 中的“ 优 先概 念 化 ” 对 翻 译 策略 的 选择 则 起 到
隐 喻” 理 论 。莱考夫 认 为 : “ 隐 喻无 所 不 在 , 在 我们 的语 言 中 , 思 想 中 。我们赖 以思 考 和行 为的 日常概 念 系统 , 从 本质 上讲 , 也是隐喻性的。 ” 概 念 隐 喻理
论 为 隐喻 翻译研 究带 来 了许 多新 的启 示 。

达。 ” 隐喻翻译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
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 是从始源域到 目 标域
的结 构 映射 。在 莱 考 夫 和约 翰 逊 ( M.J o h n s o n ) 看 来, 隐喻 的 实质就 是通 过另 一类 具体的概念
( 始源域) 来 理解 人们 未 知 的 、 陌生的、 抽 象 的概 念 ( 目标 域 ) 。始 源 域 的知 识 结 构 被 映 射 到 目标 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3一l 7
作者简介 : 郑凌燕 , 福建福州人 , 硕 士生 , 主要从事 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 。

1 0 6・
郑凌燕 :从概 念隐喻的视角看《 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三、 《 围城》 中的 情感概 念 隐喻

在《 围城》 中 以情 感作 为 目标 域 的概 念 隐喻 总 数达 5 6条 , 包含 了快 乐 、 悲伤、 愤怒、 爱情 和妒忌 这 些 人类 常见 的情 感 。这些 概 念 隐 喻 的 翻译 策 略 见

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以《围城》为例

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以《围城》为例

ywjszxk@在《围城》这部小说中,钱锺书先生运用了他独特的隐喻手法,其中包含了钱先生的人生智慧、生活体悟和人生哲理等。

但是对于《围城》中隐喻的翻译,如果只是直译,难免会造成外国读者对于书中内容不理解的现象,无论对于小说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种损失。

笔者从关联理论角度,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深入分析隐喻翻译的应用对策。

一、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最早来自《关联:交际与认知》,这部书的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这个概念。

关联理论的主旨是认知以及交际。

关联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想要实现交际行为,那么这个人会表现出自己的交际行为,对方可以根据这种交际行为,判断出这个人的交际意图。

交际的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其核心是一种推理思维。

其中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以明确表达的语言和语言环境作为条件,其过程是个人在交际过程中的行为和加工,最后产生关联并将认知作为结果。

关联的最好结果就是个人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认知效果。

交际是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彼此认知和了解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人的语言、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在交往过程中人显示出的暗示,将会对接受者产生影响,接受者对这些语言会有不同的判断。

当接受者只用一个标准理解语言时,体现出的就是语言的关联性。

二、隐喻在翻译中的认知关联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久远。

隐喻在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三个不同的时期,一个是比较学说,一个是互动学说,还有一个是映射学说和心理空间学说。

比较学说和互动学说对隐喻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词汇方面,这两种学说的核心思想认为,隐喻其实是一种修辞手法。

比较学说和互动学说在隐喻的研究理论领域,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相关文章的发布,才将隐喻引入了目前我们所熟知的认知领域。

西方学者对于隐喻的工作原理涉猎较少,我国相关领域学者从多方面对隐喻做出了阐述,包括冲突是隐喻的基础,映射是隐喻的运作等。

这些研究结论是隐喻翻译的根本。

隐喻的实质是不同的两件事物具有相像性,并且内部存在某种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扩大一件事物的某个特点,可见关联理论在隐喻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论视角下《围城》的隐喻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围城》的隐喻翻译

2021年19期总第563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并为其增添了不少美学价值。

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随处可见,可隐喻通常被视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殊不知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更是一种思维现象。

本文以弗米尔为代表的目的论的指导下,从目的论三原则的角度出发研究《围城》英译本中具体的隐喻汉英翻译实例。

【关键词】 目的论;隐喻汉英翻译;《围城》【作者简介】周露,武昌首义学院。

一、引言《围城》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他以风趣犀利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众生百态图,尤其是将国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千般滋味描述得淋漓尽致。

书中有许多讽刺但不乏幽默的隐喻,让读者感受到钱钟书先生的博学智慧及幽默风趣。

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翻译的英文版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已被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

《围城》中有大量的隐喻语言,其对应的英文译文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围城》中的隐喻大多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如果只采取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目标语读者可能会难解其中奥义。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隐喻翻译也不例外,本文将在目的论视角下以目的论三原则为切入点探究《围城》隐喻翻译的翻译策略。

二、目的论三原则目的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它是由德国学者Katharina Reiss, Hans J. Vemeer, Justa Holz - Manttari和Christiane Nord提出的。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并非从方法论入手,而是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思考“为什么要翻译?”。

Vemeer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提出,翻译目的论包括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在目的论三大原则中目的性原则是核心原则,指每一个文本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产生的,而译文文本应为这个目的服务。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074《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翻译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阐释翻译。

从文化翻译视角,对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英译本中文化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解读。

[关 键 词] 《围城》;文化意象;隐喻;翻译策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唐 甜 申卫华翻译是人类的一项活动,人类借助语言进行的交流包括文化交流、文学研究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无疑伴随着多样化的翻译理论。

现代翻译理论在哲学、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诠释和再诠释,其成果丰富多彩,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语言学角度讨论的翻译理论已经转向文化角度。

随着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等翻译领先人物的出现,使20世纪90年代的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

文化研究不再主要强调“对等”和翻译技巧,而是将翻译研究的范围从过去的文本分析扩大到对翻译中的历史和社会因素、译者个人对译文的影响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对文本的影响的研究。

文化研究理论家建立了翻译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在宏观翻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基于文化研究理论,笔者拟对小说《围城》(Jeanne Kelly 和Nathan K. Mao 译)隐喻翻译中的文化转译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翻译中的文化转译一直是文化研究的重点,隐喻通常承载着一种语言最突出的文化特征。

钱锺书小说《围城》中的隐喻蕴含大量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在不同情况下,有些隐喻的转译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主要论述了《围城》中隐喻的文化多样性、文化转译中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围城》隐喻翻译中的一些有效技巧。

一、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现代翻译理论涉及语言间的翻译,包括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语言学派将翻译视为“科学”。

语言学派的理论家从更系统的角度研究翻译,更关注语言的语法、句法和语义;关注文本,分析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并找到等效性。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作者:孙宝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2期摘; 要:钱钟书先生所写的《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著名的长篇小说,被翻译成不同国家的语言并流传于世界各地。

本论文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重点研究其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

《围城》中不同种类的隐喻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观点,隐喻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合适的语境下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本论文通过对《围城》中英文两种版本中的隐喻的翻译和其效果进行研究,看其是否实现了同样的功能。

关键词:隐喻;关联理论;翻译;《围城》[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02一、隐喻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围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隐喻在小说中的运用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热点问题。

这部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隐喻,这给本书的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围城》的英文版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出版。

译者提出了不同的隐喻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

自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现和传播以来,隐喻就被视为一种认知方法和推理机制。

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准确表达源语言的含义,还要再现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文拟基于宝贵的结论,对《围城》英文版隐喻的翻译进行分析,比较汉英两版隐喻的效果,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是否达到了相同的功能。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人。

在他看来,隐喻就是给事物起一个属于其他事物的名字;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根据类比。

概念隐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概念隐喻理论的思想最早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到目前為止,我们所做的最重要的声明是,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也仅仅是词语的问题。

《围城》中隐喻的英译及喻体意象传递效果解读

《围城》中隐喻的英译及喻体意象传递效果解读

一、引言隐喻是一种思维的外在表达方式,学者束定芳(2000)曾将其本质概括为“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

《围城》一书可谓是隐喻之集大成之作,新奇巧妙的隐喻表达俯拾皆是,字字珠玑,或严肃,或诙谐幽默。

在喻体的外壳之下,每一个倍具中国特色的隐喻背后无不凝聚着独特的意象。

因此,将《围城》一书中的隐喻作为单纯的修辞方法进行浅层次研究,其文学价值难免贬值。

二、《围城》中的隐喻类别分析隐喻表达的使用无疑是《围城》一书最鲜明的语言特色。

尽管隐喻手法使用频繁,却类别多样,绝不千篇一律。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证,对书中的主要隐喻类别从言语类、心理活动类以及客观描写类进行简单概括。

1.言语描写类隐喻。

言语类隐喻是《围城》一书的最大特色。

这类隐喻相对简单,即借助人物语言作为隐喻的最佳载体。

钱钟书先生(1946)曾在《围城》的序中这样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确实,这是一部能够反映人间百态、人物形象颇为立体的佳作。

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而对人物的刻画更离不开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作者在小说中将人物言语与隐喻技巧巧妙融合,读来令人欣喜。

2.心理描写类隐喻。

心理活动类隐喻通常与言语类隐喻相对,往往互为补充。

小说人物的存在总脱离不了对其心理的描写,因而心理活动自然亦成为隐喻表达的又一媒介。

心理活动类隐喻在书中频繁可见,例如“他说这冒昧话,准备碰个软钉子”;“拼命回忆,只像把筛子去盛水”;“心里正在捉着迷藏”。

3.客观描写类隐喻。

在《围城》中作者或用拟人、或用夸张、或用讥讽的隐喻方法对外在客观进行描写。

这样的多样表达方式让环境特征得到放大,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也更强烈些。

外在的描写总是离不开修辞手法的使用。

在该书中,外在描写与隐喻表达法巧妙结合,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

例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桃子吃完,他两手两脸都挂了幌子,苏小姐看着他笑”。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的开题报告

浅谈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围城》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读者追捧,被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作为一部充满隐喻的小说,《围城》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探讨了人们内心的真实世界。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关联理论视角翻译《围城》英译本中隐喻这一主题,探讨隐喻的翻译带来的文化差异,提高翻译质量,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研究内容:1.关联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解读。

关联理论是指通过感官的联系或相似之处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理论。

根据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围城》英译本中隐喻会更加准确。

因此本文将结合小说内的脉络进行隐喻的解读,指出其中所包含的隐含意义。

在此基础上,还将探讨这些意义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所具有的差异。

2. 隐喻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分析。

隐喻翻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隐喻往往是特定文化的产物,需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理解才能有效传递隐喻中所包含的意义。

在进行隐喻的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对目标语言所处文化环境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差异,以此来讨论隐喻翻译中文化背景的影响。

3.提高隐喻翻译的质量。

隐喻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翻译人员有专业的背景和文化敏感性。

为了提高隐喻翻译的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总结常见的隐喻类型和难点,以此为依据对翻译人员提出具体的操作建议;其次,剖析作者在隐喻使用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将其作为翻译参考,以期翻译更准确;最后,针对隐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提高翻译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围城》文本和译本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小说所包含的隐喻和相关文化背景;其次,采用数据统计法,对《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进行搜集和整理,进一步分析隐喻翻译的效果和文化差异;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实际翻译实践的探究,提出翻译改进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效 。
3 . 2替换 由于不 同民族或 国家的文化背 景 、风俗 习惯 、历史 进 程 、地 理 位 置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某 些 隐 喻 为 本 民族 所 特 有 。英语 中也有许 多隐喻与汉 语中 的隐 喻区别很大 ,有 时 候 中英 文 化 中概 念 隐 喻 形 成 的经 验 基 础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 若 将 源 语 中 的 概 念 隐 喻 直 译 到 译 文 中 ,译 文 读 者 并 不 能 获 得 相 同 的 认 知 效 果 。 这 样 的 隐 喻 在 翻 译 的 时 候 应 该 根 据英语 的习惯 ,转换 喻体 ,舍 弃原来英语字 面上的喻体 形 象 , 在 目的 语 中 可 以找 到 相 似 的 概 念 隐 喻 ,加 以替 换 , 来传达 原文的意思。例 如: 辛楣道 : “ 我并没 有那样 气量 小—— 这全是 你不好 , 听 了许 多闲话来告诉我 ,否则我耳根 清静 ,好好 的不会

此隐 喻属 于结构 隐喻 。 “ 税 ”在 此处指 的是付 出的代 价。 “ 代 价是税 ”在 中 国文化 中的这两个概念 ,相似之处 都为义务 的、非主动 的。 T o l l 在英文 中的概念意义为 “ 通 行费 ,税 ” ,而 其引 申意义为 “ 代价 ” ,由于中英文读者 在这个概 念上有相 同的认知基础 ,始源域 “ 代价 ”的特 征能够 映射到 目标域 上,所 以采 用直译 能起 到异 曲同工
概 念 隐喻 理论
■_
下只好舍弃始源域 ,采取意译的策略。
3 . 1直 译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各 异 ,但 是 人 类 在 生 存 和 进 化 中也
享有相 同的观点和认 知,在思 维和 行为方面 有一定程度 上 的相似 性 ,存在着 相同 的概念 隐喻 。汉语 中有很多隐 喻在字面 涵义、喻体 形象和 比喻意义方面与 英语的隐喻 致或者 喻体在英语 读者 中的联 想意义相 同,这个时候 就 采 取 直 接翻 译 的 策 略 。例 如 : 吐 了么? 没有 关 系的。第 一次 坐飞机 总要 纳点税 。
Ⅱ 引 言
新 兴的认知 语言学 中,隐喻被 当作一种重 要的认知 工 具 ,帮助 我们更好地 了解 这个世 界 。如果译 语与原语 实现 “ 映射对等 ” ,让英语读者得到和汉语读者相 同的认 知 和同等 的反应,就达 到了传递 隐喻的 目标 ,该隐喻 的 英 译就是成 功的。钱钟 书先生 的 《 围城》 中含 有丰富多 样 的隐喻 ,本 文将结合现代 概念 隐喻理论 ,对 比分析原 著 及其 英译本 中 的隐喻翻 译实例 ,试 图从 “ 映射对 等 ” 角度探 究文 学作 品中概念 隐喻 的翻译策略 。

( P 5 4 8 ) Di dy o u t h r o w u p? Ne v e tmi n d .T h e ir f s t t i meyo u a y
yo u a l wa y sh a v e t o pa ya t o l l , ( P 5 4 9 )
概 念隐喻理论思想是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在 《 我 们 赖 以 生存 的隐喻》 ( 1 9 8 0 )一书 中提 出来 的。 L a k o f 使用如下术 语 阐述概念 隐喻理 论 : 概 念域 ( c o n c e p t u a l d o ma i n ) 、 始 源域 ( s o u r c e d o ma i n ) 、 目标 域 ( t a r g e t d o ma i n ) 、 意 象 图 示 ( i ma g e s c h e ma ) 、恒 定 假 设 ( i n v a i f a n c e h y p o t h e s i s ) 、映 射 ( ma p p i n g ) 。认知 语 言 学认为 一 个概 念 隐喻 包含 两 个 部分 : 一个 始源域 和一个 目标域 ,隐喻 的认知力 量就 在 于将 始 源域 的图式 结构 映射到 目标 域 之上 。这种 映 射 不 是 随 意 的 ,而 是 受 到 “ 恒 定原则 ”的制约 ( L a y o f f , 1 9 9 3 : 2 1 5 ) 。蓝 纯 ( 2 0 0 5 : 1 2 2 )认 为 ,概 念 隐 喻 体 系 在 我 们 的 语 言 和 概 念 形 成 过 程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对 于 我 们 的 认知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 的。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 1 9 8 0 )根据 始源域 的不 同 ,将概 念 隐喻分 为三大 类 : 空间隐 喻 ( s p a t i a l me t a p h o r s ) 、实 体 隐喻 ( o n t o l o g i c a l me t a p h o r s )和结 构隐 喻 ( s t r u c t u r a l m e t a p h o r s ) 。空 间 隐 喻 以 空 间 为始 源 域 , 通 过 将 空 间 结 构 投射 到非空 间概 念上 ,赋 予该非空 间一个空 间方位 。实 体 隐喻帮助我们 将抽象 的事 件、活动 、情感等视 为有形 的 实体 和物 质 。例 如 , “ 心 智 是 实 体 ”这 一 隐 喻 就 是 将 “ 心 智”这 一抽 象概念 具体化 。空 间隐 喻和 实体隐 喻都 可 以进 一步拓展 为 内容更丰 富的结构 隐喻 。所 谓结构 隐 喻 ,就是通过 一个结构清 晰、界定分 明的概念 去构建另
概念 隐喻理论溯 下 《 围城 》中隐喻的翻译
口 张宁飞
苏州大学外国语 学院
l 摘 要 】隐 喻 不仅 是 一 种 修 辞 手 段 ,更 是 人 类 思 维 方 式 的 一 种认 知 工 具 和 看 待 、认 识 事 物 的 一 个 视 角 , 既 然 如 此 , 隐喻 就 不 可 否 认 是 一 种 认 知 现 象 。钱 钟 书 先 生 的 《围城 》 中含 有 丰 富 多样 的 隐 喻 ,其 英 译 本 也 广 受 关 注 。 笔 者试 图利 用概 念 隐 喻 的理 论 ,分 析 文 学名 著 《围城 》 , 探 究文 学作 品 中 隐喻 的翻 译 策 略 。 【 关键词】 概 念 隐 喻理 论 ; 概念 隐 喻 翻译 ; 《 围城 》 【 中 圈 分 类 号】 H 3 1 5 . 9 I 文献标识码】 A l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0 3 — 0 0 0 9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