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词:清贫(板书)。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很贫穷,非常的廉洁······)。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清贫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志敏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吓”的读音。
(3)方志敏是一个廉洁奉公,生活清苦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被国民党搜身、逼问的经历。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觉得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廉洁。
就在我被俘的那天······把你炸死去!”*国民党从方志敏身上搜刮到了什么?(时表、自来水笔)*有搜刮到钱财吗?(一个铜板也没有)*读出方志敏的清贫。
12《清贫》(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方志敏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品质,教育学生学习方志敏同志坚定的信念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如“清贫”、“橱窗”、“奢华”等,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其含义。
2.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方志敏的生活经历,体会他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品质。
3.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如叙事、议论、描写等,学生能够理解作者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
4. 培养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
3. 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
4. 分析课文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如叙事、议论、描写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清贫方志敏的生活经历作者的思想感情六、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清贫”的作文。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清贫》,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清贫,体会清贫的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清贫》的主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清贫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2.难点: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分析清贫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示例分析3.活动:讨论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4.评价办法:口头表现、书面作业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图片引出清贫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话和探讨。
2. 学习篇1.讲解《清贫》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读懂文章。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清贫对人的影响。
3.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就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2.朗读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情感。
3.写作练习:就清贫的价值观点写一篇小作文。
五、示范课在示范课中,教师通过展示文中例句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清贫的内涵。
六、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类似题材的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清贫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清贫对人生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拥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清贫的含义,明白清贫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他们的正面人生价值观。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坚持清贫生活,以身作则,教育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深入挖掘方志敏烈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志敏烈士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内容:(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生活(2)清贫精神的内涵(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答案:(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坚定信仰、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方志敏烈士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庭贫穷,但是母亲依然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贫穷环境下人们的坚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贫穷环境下人们坚韧和无私的思考。
a. 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b.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家庭贫穷的?c. 文章中的主人公对母亲有什么感激之情?3. 词汇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4. 情感体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贫穷环境下的坚韧和无私。
2. 重点词汇和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贫困山区,让他们亲身体验贫穷环境下的生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无私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清贫》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以作者小时候家庭的贫穷为背景,描述了母亲在困境中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清贫”是一种品质,希望学生在品德、态度等方面受到启迪。
2.培养学生一颗感恩之心,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学习反思“清贫”的内涵。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难点,如“饭常两茶,人应二毿”。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读课文,认真听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一堂课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清贫”。
二、学习
1.听课文《清贫》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清贫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将清贫排在人生大事之首?
4.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生僻字词。
三、拓展
1.鼓励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2.学生展示“清贫”主题作业,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巩固
1.小组合作,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点。
2.教师布置作业:重新书写一遍课文,体会清贫的内涵。
五、课后反思
1.教师自我反思:本课教学中哪些环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2.学生学习反思:学生对课文理解有哪些疑问,需要教师多加解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清贫”的内涵,培养起感恩之情,懂得珍惜各自所拥有的一切。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 (5)
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案(5)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清贫》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感悟人生真谛。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审视“清贫”生活的正面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情感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贫穷并非绝对消极,引导学生对贫困人群的尊重与同情。
2.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懂得珍惜自身所拥有的一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及意义。
教学难点1.对清贫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2.帮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贫困背后的奋斗和顽强。
三、教学准备1.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2.课堂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贫穷”一词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清贫》,并与学生讨论贫穷的含义及对贫困人群的态度。
二、学习内容1.学生阅读课文《清贫》,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
三、教学重点1.通过教师讲解,理解课文中生僻词汇的意义。
2.讨论导读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四、拓展延伸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贫穷与富贵的价值观。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理解。
2.记述身边的一个贫困的故事,并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主题词:清贫•生词:第一声、苦中作乐•寓意:生活质量与精神境界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到学生对贫穷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对贫穷的印象较为负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穷,并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品格。
以上是关于年级下册语文《清贫》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领悟这篇经典的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清贫》。
文章讲述了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诱降,始终坚守信仰,保持清贫,英勇不屈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方志敏清贫的原因,体会他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方志敏会变得清贫?他的清贫与一般人的清贫有什么不同?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典型的例句、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同时,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清贫的原因、清贫的表现、清贫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方志敏清贫的原因和表现。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清贫的理解。
2. 答案:(1)方志敏清贫的原因: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弃了家庭和个人的利益;清贫的表现:生活简朴,不接受敌人提供的优厚待遇。
(2)对于清贫的理解:清贫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是对金钱和物质的淡泊,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清贫》。
课文详细描述了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文章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领会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方志敏同志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贫》2. 生字词:清贫、朴素、坚定、信念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课文主题: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及革命信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
(2)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清贫的理解。
2. 答案:(1)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朴素、勤俭、坚定、为人民服务等。
(2)精彩句子:①“他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棉袄,补丁摞补丁,露出了棉絮。
”②“他每天只吃两餐,早餐是稀饭,午餐是糙米饭,菜肴也很简单。
”③“他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总是笑着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搞特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方同志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同志。
板书:方同志2.方同志是谁?你们知道吗?3.听了方同志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清贫方同志1.交流预习收获。
2.阅读信息窗中方同志简介。
3.学生自由谈感受并由文题质疑。
如《清贫》的内容,什么叫“清贫”?方同志为什么要“清贫”一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清贫”具体指哪方面?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三、课堂练习:形近字组词率( )摔( )区( )驱( )躯( )岖( )骗( )编( )篇( )偏( )蔽( )弊( )搜艘嗖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方同志甘于清贫?2.讨论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1.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二、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感悟“清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中“趣事”部分,加深理解。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体会“清贫”的内涵。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方同志的清贫?3.指导分角色朗读。
4.质疑讨论,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九自然段对方同志“家底”的交代有什么表达作用?(2)方同志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1.读“趣事”部分。
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2.通过两个士兵和方同志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
4.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了解“清贫”的内涵。
可以四人一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本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描写人物、环境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贫困和富裕的含义。
情感目标1.通过《清贫》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富裕,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
2.多角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例如老头、小男孩等。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人物内心变化。
2.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贫困与富裕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清贫》这篇课文的主题有所了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清贫》这篇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清贫》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改或补充,练习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文中的贫困与富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贫困与富裕的含义,并通过《清贫》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帮助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4课《清贫》教案(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4课《清贫》教案(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清贫》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关键词汇的词义和用法;3.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提高语感;2.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3.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感恩与珍惜的意识;2.引导学生珍爱现有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关键词汇的词义。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1)复习前一课时内容,由学生朗读前文。
2.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清贫》标题,请学生猜测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有所预期。
3. 阅读课文(1)听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深入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中的情感。
(2)学生表演课文中的片段,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与处境。
5. 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情感交流,分享自己感悟到的感情。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所拥有的幸福,培养珍惜之心。
四、作业布置•完成《清贫》课后练习册部分的习题;•写一篇感悟文章,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清贫与幸福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清贫》•人生何须富贵,人生何须多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清贫》这一课文展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课文表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感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与珍惜。
待下次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先驱方志敏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时,坚定信念,严守的机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员的高尚品质。
课文通过方志敏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他的清贫精神,坚定信念,热爱祖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方志敏的高尚品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志敏的事迹和时代背景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课文学习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教育目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难点:深刻理解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学习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对方志敏的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文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相关资料:方志敏的事迹和精神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上讲解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清贫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清贫精神?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清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呈现课文PPT,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教案1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勤劳朴实,孩子聪明可爱,一家人虽然生活困苦,但依然乐观向上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学会珍惜,同时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家庭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通过阅读感悟人生、体会亲情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感悟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通过课文阅读,学会感悟人生,体会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3.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解析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贫穷吗?贫穷意味着什么?呈现(10分钟)1.出示课文标题《清贫》,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巩固(10分钟)1.针对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拓展(10分钟)1.讨论:课文中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他们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一曼在狱中坚守信仰、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对赵一曼同志精神的赞扬,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内涵,如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尚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加深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赵一曼坚定的信仰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难点:深刻理解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赵一曼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赵一曼事迹相关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赵一曼的精神。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赵一曼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对话、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师: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关于方志敏的资料以及小故事,谁先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1月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疑难字词,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3.指名朗读,检查预习。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课文初谈体会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六、品读课文交流感想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筹、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4.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清”——“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廉
“贫”——贫穷
“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画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批。
)
3.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
二、分角度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导同桌朗读。
点评:读得怎样?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
三、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想一想:课文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画:
用圈画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用圈画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
[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五、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分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地方。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六、学习“传家宝”一段
廉洁教育渗透点:
在一次缴获敌人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之后,方志敏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并未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仍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也就是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家宝”?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4.再读,加深体会:“清贫”的内涵和本质。
(1)“清贫”一词的来历。
汉语中的“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死清贫。
”这里,清贫即是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
(2)方志敏的“清贫观”。
方志敏的“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之意,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之意。
方志敏谈清贫,丝毫没有赞成贫困、固守贫穷的内涵。
社会学意义上,贫穷,是指没有钱,缺乏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从物质方面说的,一般不带有人文精神的含义。
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
廉洁教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清贫”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也应该是循序渐进。
首先可以与学生回忆经历的“安贫乐道”;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贫”的认识,与学生共议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贫”之可贵;最终明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由于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小预习提示:如,找一找方志敏的生平资料,了解烈士事迹;在你的周围展开一次对“贫”的调查,了解你身边的人是怎样看待“贫”的,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课前准备,我想这一堂课更能驾驭自如,学生也能够更轻松地对其有一个新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准备分组演课本剧(4-5人一组,分工:剧本/三个角色/旁白)[教师可作适当指导]
教后感: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此入手,通过方志敏与两个士兵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方志敏这个在革命年代与无数危险和艰辛连在一起的名字,直到今天,我们想起他,想起他的“清贫”,仍能感受出一份历史的厚重,为一种纯粹和高尚而震撼。
通过学习本文,讨论、搜集方志敏的资料,同学们写下了《清贫是他的财富》《坚守淡泊》等读后感。
懂得了“问生长久之道,则清心寡欲。
”懂得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正含义。
教学反思
《清贫》这一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先从“趣事”中让学生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接着在方志敏的“传家宝”一事进一步重申,再通过和国民党士兵丑恶嘴脸的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共产党人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并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