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拓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共23张PPT)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4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4日星期 三2021/8/42021/8/42021/8/4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42021/8/4August 4,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内流区与外流区兼备,高 山湖泊众多,山岳冰川成 为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条件 稍好地区有高山草甸、灌 丛和山谷森林。冻土广。
随纬度位置变化 的气温是该区内部 自然区域变化的主 导因素。
距离海洋远近而变 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化的干湿状况,是该 的垂直地带性是决定
地区内部自然地域变 该地区内部自然地域
青藏高原
自然区域的划分 是依据自然特征 的差异来进行的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 等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
区域差异——指自两然个区域或的划分 多个区域之间的是的差依差别据异自来。然 进特 行征 的
青藏高原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青藏高寒区
我国自然区域差异 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这 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请 问:它们之间的差异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

2. 海洋,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阶 段 海 洋 环 境 航海技术落后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发源于大陆内部
航海技术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 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 开发海底矿产: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 太平洋丰富的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 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2)利用波浪、阳光、 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 国际军事意义
北方 主要地形区 温度带 干湿区 河 流 水文 特 征 植被 土壤 耕作制度 农 业 耕作方式 主要农作物 主要水果 民居 交通 方言 矿产,工业 水量 水位变化 含沙量 结冰期 平原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暖温带(华北)中温带(东北) 半湿润区 小 大 大 有,自南向北渐长 南方 低山丘陵为主(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亚热带,热带 湿润区 大 小 小 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 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3)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 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5)有一定的界线,有的明确如国界、省界等,有的模糊如 气候区、植被区。 (6)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整体性),区域之间的绝对 差异性。 2. 中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是决定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 因素,而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4.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划分。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内容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内容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内容拓展】一、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比较法是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

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

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找出明显而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要素进行对比即可。

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

区域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思路和内容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禀赋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区域差异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仅是停留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上,对区域差异的比较侧重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在进行区域发展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各要素的分析内容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要素主要内容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变化科 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通、通信要 素主要内容地理位置纬度位置——降水、光照、温差等气候条件的差异海陆位置——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差异 交通位置——对外联系的差异气 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 形 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水 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地 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植 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 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交通、通信的通达度政 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城 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农业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工业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等。

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讲解)

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讲解)

区域地理概述——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讲解)考点解读1.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清单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特点,以及一定的面积、____ ____和________。

区域内部的________相对一致。

3.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由于________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进展________、进展⑨________等也存在差异。

4.地理环境差异: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差不多上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然而在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是________季风气候,松嫩平原纬度较高,是________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以________土为主,松嫩平原以________土著称;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________等矿产。

5.对区域进展的阻碍:地理环境对⒅________生产活动的阻碍尤为明显,对其他生产活动,如商业贸易、⒆________生产活动的阻碍也较大。

参考答案:1.空间地理差异2.区位形状边界特定性质3.地理环境水平方向4.气候条件土地条件亚热带温带水稻黑贫乏石油5.农业工业要点精析要点一:如何完整地认识一个区域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一个区域,才是完整的认识。

这要紧包括清晰区域的类型、区位的特点、区域间的差异、区域内的共性、边界的形状。

可简化为下图:【典型例题】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点相对一致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依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能够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纳综合指标解析:一样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像一些自然分区一样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如自然带植被,A错;一样区域之间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某些特点相对一致,B错;区域界线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主观划分的,但不是任意划分,而是依照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能够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纳综合指标,C错;故选D。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1、地理位置: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1、地理位置:43°N~48°N,125°E附近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大陆性稍强),温暖时间短,作物的生长期短。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黑土,耕地较为集中,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有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耕作方式相对粗放,亩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嫩江、松花江6、作物:春小麦、大豆、玉米、甜菜(辽南为冬小麦)7、矿产: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8、工业: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

高中地理分章复习 区域和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分章复习 区域和区域差异
2、 工业(工业部门构成特征、工业区位条件、工业区及其重要工业城市)
其他
其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地理事物。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相间分布在二、三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
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
详解
区域的含义
l 是指地球表面的某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指标方法划分的空间单元,这些空间单元之间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质的。
区域差异
1、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运用区域比较法研究;区域内部有整体性,运用综合分析法研究;
2、区域比较的方法:(附表在后)
区域比较的方法
土壤
1、地带性土壤;2、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
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等资源构成;
2、 资源优势及其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民族民俗
1、人口规模及密度;2、人口分布;3、民族。
语言及文化
1、语言种类;2、宗教信仰;3、民俗文化;4、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生产活动
1、 农业(作物、熟制、农业类型、在世界农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温暖湿润
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少,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大。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河谷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水文
河流湖泊众多,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雨水为主。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1.1.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发展重工业
限制:水资源不足, 能源工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发展冶金工 业和轻工业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特征: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西部最 低。呈东、中、西 梯度排列方式,且 发展水平的差距还 在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5年): 东部最快,中部、西部较慢。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
西部 57%
10个
人口 43.1% 34.4% 22.5%
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
12个+3 9个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12个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 粤桂琼(不含台港澳)
自然条件
优越
划 经济基础 分 依 发展水平 据 对外开放
程度
雄厚 较高 较高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三大自然区
二、自然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
三大经济区 三、经济区域差异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 省级行政区有哪些?划 分依据是什么?
2005 东部 中部 面积 16% 27%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时1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涵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件 中图版必修3

➢ 区域和区域差异 ➢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 课堂小结 ➢ 课堂检测
自主预习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 地理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②

是一地个理可位度置量的实体。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 过渡 的特性
内在联系:表现出④ 相对一致 的特性
(1)区域特点 范围:⑤
其划分体现了主观 是人们按照某种指标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 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的反映
练习巩固
我国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 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 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划分是按________划分的( C 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据 材料分析,指标有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 所以是综合指标。
(1)你了解什么是区域吗?你是如何理解“区域差异”这个概念的? 答案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这个概 念,这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区域”是地理学最常 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 个特定指标,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 空间单位,即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 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而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
(2)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B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解析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3)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B )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C.长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解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湿地,现在 已禁止开发。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地理必修3中图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区域的含义及区域的划分指标(自然、经济、社会或综合指标)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增强归纳探究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比较自然环境(地形、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人口、产业结构及发展变化、交通运输、地域文化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差异,体会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通过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方法,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2)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3)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4)教学建议: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和区域差异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二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第三课时: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教法建议讲述法、分析类比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模拟旅游激趣导课(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生: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 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了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课件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课件中图版必修3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 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 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1)请说出甲、乙两种景观主要的分布区域。 提示: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窑洞主要分布 在黄土高原。 (2)甲区域主要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乙区域的主 要区域环境生态问题是什么? 提示:甲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水土流失是 黄土高原区域主要的区域环境问题。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 地势
海拔_较__低_,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1 000 m以下,东 部多广阔的平原,平原 间高地多为低山丘陵
海 拔较__高__ , 但差别明
显,地形主 要是高原或 高山和盆地
海拔_高_,由 山脉和山间 高地组成
气候
季__风__气候显著,风向、 降水、气温随季节变化 而变化。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
干__旱__、半干 旱、气温 低、风力大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水文
绝大部分地区属于 _外__流__区__。地表水以 雨水补给为主,地 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多属_内__流__ _区_,湖泊多 为咸水湖
内流区和外流区 兼具。多_冰__川_、 湖泊,多大江、 大河发源地
二、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研究方法 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一般思路:自然区域差异的比较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矿产资源状况 矿产资源的种类、富集程度、开发条件等
气候因素 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知识拓展】区域及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的本质特征有二:一是整体性,这是由其内部一致性和联系性决定的。

区域的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某一区域某种资源的发现和生产,会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某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会改变整个区域的城市格局和系统。

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

区域的结构性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区域结构源于区域的联系。

由于区域内部的区域功能不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与产品不一,从而产生多种联系,形成不同结构。

一、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思路(1)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

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

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2)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

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①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②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③气候特征: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量、结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⑤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⑥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

⑦环境特征: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

这些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比较1.掌握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经济、人口、城市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

掌握区域特征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两种。

(1)综合分析法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是通过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2)纵横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多采取列表比较的形式。

例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的区域特征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自然和人文两大方面。

掌握区域特征,应该把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结合起来使用。

2.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①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

②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①地形:主要分析地形特征、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

②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向阳坡气温高,背阴坡气温低。

③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

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①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②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

③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④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⑤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⑥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a.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b.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

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3.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事物的异同,通过逐项比较的方法,可以准确掌握各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因此,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区域较适合用比较法来学习。

(1)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60°N亚欧大陆东岸和西岸,可从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印度河河口与恒河入海口都位于23°26′N附近,可从气候特点、主要农产品、附近的工业城市、宗教等方面进行比较。

③对位于北纬30°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

④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被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⑤被回归线穿过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⑥直布罗陀海峡与曼德海峡的密度流及其成因的比较。

⑦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②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卑斯山南坡冬、夏季雪线变化及其成因的比较。

③比较中亚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④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⑤安第斯山南段东部与西部气候、自然景观差异及其成因的比较。

⑥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3)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①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②鲁尔区与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

③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④比较俄罗斯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及工业城市的分布。

⑤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水平等方面来进行。

⑥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中国、美国、印度、中亚地区、埃及)共同的优势条件。

⑦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