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既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1.近代城市发展期。
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有所发展的原因主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个时期就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被打开。
各种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使军事、民用工业,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2.计划经济的波动期。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短期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启动了很多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得新的一批工业城市得以建立。
(2 )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后来又因为前期冒进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人都被动员回乡,城市人口下降,直接使城市化水平下降。
(3 )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这个时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为很多青年都下乡去了,所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改革开放的加速期。
(1 )恢复阶段(计划经济的波动期1979—1983 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青们和下放的人们陆续返乡,使得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1 年)。
因为国家的政策,使得小城镇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和务工人员开始在小城镇落户。
(3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
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得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地经历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而现代化则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呈现出科技、资本和文化等新的特征。
城市化与现代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来探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演变过程。
一、历史背景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500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了从部落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
此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也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但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呈现出的特征都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
随着商业贸易的兴起和手工业发展,各大城市迎来了人口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此时期,各个城市也都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建筑风格。
例如伦敦的泰晤士河畔,巴黎的塞纳河畔等都是畅销全球的旅游景点。
到了现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速。
城市成为了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集中的地方。
但城市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和机会,但也导致资源消耗、城市环境污染以及社会大众生活不平等等问题。
二、文化背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同样也注定了城市文化的不断演变。
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环境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音乐、电影、文学、艺术与娱乐等领域。
城市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个以形形色色的反文化活动而著名的城市文化的涌现地,而这种反文化运动的兴起恰好与美国经济的繁荣和城市文艺复兴的兴起密不可分。
同样地,当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创造需要城市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时,城市也通过成为一个文化创造的场所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不同文化对于城市化和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观察到。
高三历史复习城市化专题
②1957—1975曲折: 反“右”扩大化; 国民经济调整; “文革”、“上山下乡”; 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 (4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其他符合史实, 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举措: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对外开放; 户籍制度改革; 政府城市发展政策。(2分。任答2点即可 得2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 酌情给分)
• 认识:城市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 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会带 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不同的城市 化模式会产生极不相同的社会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从国情出发,选择 城市化道路,要循序渐进
配套练习
(1、1)(不27均分衡)的城主市要是原文因明:的载体,是文明的 沿产海物城。市请化根发据展材较料快,:结合所学知识,在下 ①列外问国题资的本指主引义下入,侵进,行通深商入口探岸究的中开外放城;市 ②化自进然程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材民料族一工:业从的19发世展纪(下包半括叶官,僚到企20业世、纪民 族中资叶本,主…义…企我业国)城,市工化业的化发、展近十代分化不的均努衡力,; ④有交些通地便区利,,比文如化上较海发,达城。市迅速扩张,另 (一4些分地。区每则1点完2全分处,在任工答业2化点的即进可程得之4分外,。其 他符合问史题实:,(言1)之分成析理1的9世答纪案下也半酌叶情到给2分0世)
(4)此外,关于城市化,你觉得还有哪些 方面需要探究?(3分)
探究: 城市化的规模与速度;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土地、环保、住房、社 会福利等。(3分,SOLO分层给分)
(民运21间动、)材自是阅不料发由读同一的转材::行为料1如为8大,世果;租回纪说1佃答8之,世主问前此纪的题,前之各。圈几后庄地个,园运世圈主动纪地在主的运各要圈动个是地 是形村的政式子有府进进计行行行划为)的实;。,施圈(的18地6世性分运纪质)动的。成圈16为8地8合就年法带政(有变通集后过团…立性…法 代表新贵族利益的议会积极支持扩大本阶 级的地产……通过立法形式采取的合法行 动(进行圈地运动)。圈地从道德评判层 面上讲,给小农带来深重灾难,使大批农 民无家可归……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简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简述1949年以前中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4、评述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5、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6、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城市化的差异及其主要对策。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1、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
2、用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来解释城市发展的机制。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名词解释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名词解释引言: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和演变。
本文将对城市化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历史进程。
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定居、参与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功能不断扩展。
二、城市化的动因1.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之一。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既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动力,也是农村发展瓶颈的结果。
2.经济发展:城市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职位,吸引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3.社会文化变迁: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文化和娱乐资源,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往城市发展。
城市也是社交和交流的中心,人们渴望在城市中获得更多机会和更广泛的人际网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古代城市化:虽然城市化在古代远没有现代那么迅速和显著,但在古代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城市的概念。
古代城市通常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控制和管理周边地区。
2.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工厂和矿山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寻求工作和机会。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结构也发生变化,从传统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
3.现代城市化: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更加迅速和深入。
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城市的发展水平有了巨大的差异。
大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全球化也促进了城市间的联系和竞争。
四、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新活动,推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规模经济的效益,推动了区域发展。
2.社会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城市提供了更多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不平等。
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对发达国家来说,当前已进入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阶段,因此用
城市人口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不存在 着显著相关。
26
以1981年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与城市化水平为例,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 的相关性:
国家类型
低收入国家
国家数
33
加权人均GNP (美元/人)
260
加权平均城市化水平 (%)
8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 推进,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 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 称之为假城市化,如非洲一些国家。 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 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 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叫做过度城市化。
11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 不算城市化?
例如,建筑密度较为稀疏的地域,随着商业服务网点的 增多、交通线路的开辟,人流将逐渐稠密,建筑密度升 高。再如,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内部一些设施较为落后 的地段逐渐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像这些城市内部地域 级差的变化,是否属于城市化概念的范畴?
19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2.第二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只提供粮食,不提供劳动人口,非农业部门就 不能兴起;非农业部门不能形成,城市也就不能产 生。 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 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共28张ppt)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 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 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 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 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 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 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 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 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工业化催生城市化 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加速器 工业化
发动机
城市化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世界城市化发 展速度比较 %
缩字法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速度已变慢并出现
逆城镇化)。
部分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现发在展速速度度比已较超% 过发达
——王旭《美国城市史》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近代英国的城市化
1750—1851英国人口数(单位:百万人)
城市化表现之一:城市人口的比重
年份 1750 1781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人口 10.5 13.0 15.9 17.9 20.894 24.029 26.731 27.390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问题要点
3.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 ,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究其原因,除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因 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 分隔政策极大地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社会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大量的研究表明,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滞后的结果不仅使工业化 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 离农人口“两栖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农村病”的产生。 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UNIQUE & PPT PRESENTS
•中国城市化进程阶段
• 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 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 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 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 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 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 、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 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 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中国城市化背景
•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发端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大规模的使 用机器的生产活动,要求劳动要素的相对集中,再加上工业区域劳动 市场价格的吸引作用,造成了农村人口向某些中心区域的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也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人群集 中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上述诸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于是,使得工业 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所谓“现代化”成为同样的一个历史进程 。这样,从18世纪中叶开始,到了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的时间 里,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多数人 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西欧中世纪城市,指11~15 世纪西欧诸国新兴的城市。罗马帝国灭亡 后,法兰克王国仍保存了罗马时代的一些城市,只是经济活动有不同程度的 衰落,查理帝国分裂后,西欧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10 世纪后期,特别是11 世纪,一些商人、工 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 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城市。新兴的城市规 模都不太大,一般只有1000~2000 居民。 西欧中世纪城市,有因手工业发达应运而主,有因国内外贸易而兴盛, 有因政治、军事、宗教地位重要而形成。例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
总结
城市的产生预示着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 的集中,易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使封建社会 发展到“顶点”。
西欧城市的发展也为后来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做足了准备。
谢谢观赏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早在5000年前,地球上出现城市。 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 2.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3.工业化时期 4.当代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 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早期城市的产生主要集 中在世界四大文明区域:
讨论——城市产生的原因?
后期,伴随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崛起,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商业的进步越来越成为城市建 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腓 尼基(当时城里云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
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在西班牙、意大利、 希腊和遥远的西利岛沿岸建筑起有堡垒的 商站,从事中转贸易,还积极地推销本国 生产的物品。同时又苛刻、狡诈,曾经用 一艘船的油从西班牙人手里换取不计其数 的白银,以致差点压沉了他们的船只,还 贩卖奴隶,甚至耍诡计诱骗自由人为奴隶, 比如将靠岸者的船推入茫茫大海中,使其 失去交通工具而被迫为奴。)希腊等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城市化后发的国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行政区的建制制度(即行政区划制度)的产生,仅有80余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如何划分和确定中国过去50年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根据目前的工作,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两分法。
该观点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将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城市化的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进一步又可细分为1950-1957年的短暂健康发展时期、1958-1960年的过度城市化时期与1961-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时期。
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阶段。
[1](2)三等分。
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50年的城市化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7年,是城市经济恢复平稳发展的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的时期;1958年至1977年是解放后中国城市化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1949年以来,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化,第二阶段是城市化;第二阶段(1958-1978)是城市化的倒退和停滞期;第三阶段(1979-1998)是快速城市化时期。
[3] 第三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1956)是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第二个时期(1957-1978)是一个调整和曲折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时期(1978-2000年)是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时期。
[4](3)四分法。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特点,中国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动荡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萧条阶段;第四阶段(1977-1996年)为发展阶段。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作者:朱铁臻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添加日期:10年03月29日人类从山林走向平原,从江河走向湖海,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人类祖先遗传的群居基因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集聚性的过程。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近三个世纪,是一个逐步扩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一个国家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人口、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速度和途径有着差异,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相同。
中国的城市化真正的发展阶段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
它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经济改革而发展的。
它与世界城市化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大段曲折的道路,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我国早期阶段的城市化步履蹒跚,1949~1957的正常发展阶段;1958~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不稳定发展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停滞阶段;1978年以后城市化为复苏和发展阶段。
由1949年的城市化起点7.3%,到1998年的城市化率30.4%,整整用了50年。
前30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为3.4%,其中,自然增长部分接近50%,其余部分为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迁徙入城镇。
1966年至1978年城市化率一直在12%左右徘徊。
从1979年开始,城市人口逐渐上升,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由1978年的全国城镇人口11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8%,增至198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211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3%。
特别是1986年以后,全国城镇人口发展较快由2331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9%,到1994年增长为343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2%。
199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351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04%。
1979~1997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度为4.1%,比前30年加快,而且机械增长是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早期城市
“城者,可以自守也。” ——《礼记》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春秋》
分析文字、图片史料,归纳早期城市的特征。
特征: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城市规模较小。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时空坐标】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阅读教材P61-62内容,梳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 历程。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思考:上图反映了1800—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人口 的增加。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城市建筑增多;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三)城市化促进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1、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 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 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2、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 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 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 工具出行。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问题: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医疗卫生保障急需改善; 基础设施不健全等。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市民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市民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城市逐渐成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过程中,市民文化也从此开始了它的独特之旅。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和市民文化,并且探讨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一、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
11世纪,早期城市逐渐出现,那些商业中心以及手工业聚集地,人口较密集的地方。
在14世纪的时候,城市的数量已经增长到了1500个,占欧洲的人口2%。
在城市化进程中,外部商贸和技术的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和手工业者们开始在不同城市之间互相联系并交流。
规模的增长和城市之间的联合也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增长也明显增强了城市在欧洲的地位。
二、市民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市民文化也开始独立于其他文化体系发展。
集中城市社会生活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和影响力。
市民文化的诞生就是一个有感知的进程,其在城市居民的日常互动以及经济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以下是市民文化的一些特点:1、城市自治:城市自治意味着城市居民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器。
这种自治涵盖了许多方面,如城市政府的组织和管理、行政管辖范围和投票方式等。
2、城市文物:中世纪城市的文物是城市文化的一个关键元素。
这些文物例如城墙和城门等,象征着城市的兴旺和独立,同时保护了城市居民的安全。
城市文物通常是城市的几个民主角度之一。
3、专业性:城市是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
这种聚集使得人们更加专业和专注于某一个行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专业性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性涵盖了人们在工作和商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4、社交圈:城市化进程使得居民对向外拓展的互接触增加,这样的社交圈包含了日常生活、文化和经济交流的必要性是非常强烈的。
文明的中心城市的参与也说明了贸易、经济方面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2)
有学者认为:城市化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如果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 动是城市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那么这种流动也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历史条件。 对该学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D ) A.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是决定性因素 B.工业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是根本推动力 C.人口流动是连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纽带 D.农村人口的流动助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解析 据材料“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城市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可知,农村人口流 入城市是城市化的前提,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B项与题干无关,题干强调的是 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非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影响,排 除;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人口流动有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 的发展,但并非连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纽带,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完整概括,正确。
2.交通运输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条件。 城市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一个城 市的兴衰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唐山原先是小农村,由于开平煤矿的开采和唐胥铁 路的通车,此后随铁路的延伸,机械、水泥、陶瓷、轻纺等工业以及教育事业相继 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唐山发展成为以煤炭为主、人口10万余人的综合性城市。 3.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促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中国 虽未经过完整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但工业的发展对近代城市化的影响还是较大的。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一些地区非农业人口有所增加,商业、服务等行业出现,并 得以发展,随之促进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比如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企业促进近代上 海的城市化进程;天津机器制造局的设立对天津市城市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居住条件的改善
因素 城市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革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革”时期(1966-1976)
逆城市化(2000万) 上山下乡 工厂内迁 干部、知识分子下放
以上分析看出:我国城市化波动具有特殊性, 既有经济影响,又有政治影响,而且政治影 响还特别大,多次出现了经济波动和城市化 波动的不一致性,导致我国城市化速度慢, 水平低。
第五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 约公元1世纪 非洲(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
位于有利于农业、防御、贸易的地方 城墙环绕,宗教地位重要 中心有广场 富人在城市中心,商人、工匠住在工作地 农民给城市提供粮食,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公元100 罗马控制地中海和西欧大部分地区
建立公路系统 市场、行政中心、军事基地 罗马(80-100万人、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高 达35米的建筑)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焦点三: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
焦点五:谁是城里人?
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
焦点七:城市的“吸纳力”有多大? 焦点八:小城镇——大战略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 • • • • • •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1000年 欧洲黑暗时期 很多城市走向衰落(但没有消亡) 罗马 100—4万 中世纪后期,城市又得到发展 市的色彩日益增强 总体看,人口规模仍比较小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 • • • 工业革命 大机器生产(社会化、专业化、集中) 火车(城市范围迅速扩展) 英国(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规划普遍实施 秦—城市衰落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三国(南方超过北方) 隋(超过秦) 唐(四级行政中心)(大中商业再次城市出现) 宋
宋(城市革命)
坊市制被打破 镇、市开始显现 出现特大城市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大大加速 二、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 超级城市(400万人以上) • 巨城市(800万人以上) • 大都市带(2500万以上)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四个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
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 市移民为主
表1:OECD成员国城市群GDP占所在国GDP的比重(2002年)
表2 长三角城市群现状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的规模比较
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
公元前2000年 黄河中游 夏 商 周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 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
测算显示,目前农村绝对过剩的劳动力仍 至少有1.5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 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 新增劳动力600多万。 劳动力从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高效益的第 二、三产业转移,是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结果,不以人的主 观意志为转移。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五、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东北、华北、西北) 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沿海和中部地区) 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西南和部分中部地区)
元(北京) 明清(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发展速度的区域差异明显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短暂发展期(1953-1957年)
二、起伏波动期(1958-1965年)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四、过渡时期(1977-1981年) 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 年) 六、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至今)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五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水平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 公元前3500—3000 尼罗河、两河流域 • 公元前2500-1500 印度河流域 • 公元前2000-1600黄河流域约 • 公元前300年 美洲危地马拉(玛雅)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促进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目前许多社会经 济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城市化是伴随工 业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在一个实现了现代化 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是不可想象的,没 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 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 转移的过程,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 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从1978年到2000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 到20312个,城市数量由190个增加到663 个, 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 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城市 化率达到36.09%。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 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 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问题
农产品的大量剩余 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
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也严重制约 了社会有效需求的扩张,影响了国民经济 的增长,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药方”: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城市化是重要突破口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人口 结构性的矛盾;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可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 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 一体化,推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等。 使更多的土地可以恢复自然状态,生态环境 得到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