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用
于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该技术利用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染色
质上的特定蛋白质,然后通过免疫沉淀和DNA提取等步骤分离出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从而确定该蛋白质在染色质上的结合位置和作用机制。
ChIP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交联、裂解、免疫沉淀、洗涤、反交联和DNA提取。
首先,通过交联剂如甲醛将细胞或组织中的染色质与蛋白质进行固定化。
然后将细胞或组织裂解并利用特定抗体选择性地捕获
目标蛋白质与其所结合的DNA片段。
接下来,通过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并保留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
最后,通过反交联将DNA片段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并进行PCR扩增或测序等分析。
ChIP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许多生物学问题,如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
例如,可以通过ChIP技术确定某个转录因子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或者确定某个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
的影响。
总之,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chip原理及实验步骤
chip原理及实验步骤芯片(chip)是电子技术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集成电路的一种封装形式。
芯片原理就是将多个电子器件、电路和元件集成到一块硅片上,并通过微影技术将电路图案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
下面将介绍芯片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一、芯片原理芯片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集成电路技术:芯片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将多个电子器件和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通过微影技术将电路图案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
1.2、微电子工艺:芯片的制造过程中采用微电子工艺,包括光刻、蒸镀、离子注入、扩散等步骤,通过这些工艺将电路图案化并形成电子器件。
1.3、材料选择:芯片的制造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硅片、金属、绝缘材料等,这些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会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
1.4、电路设计:芯片的设计是芯片原理的关键,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如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芯片等。
二、芯片实验步骤芯片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芯片制造、芯片测试和芯片封装等过程。
2.1、芯片制造芯片的制造是芯片实验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芯片设计:根据实验需求和功能要求,进行芯片电路设计,确定芯片的布局和电路结构。
(2)芯片加工:根据电路设计,采用微电子工艺将电路图案化,形成电子器件,包括光刻、蒸镀、离子注入等制造步骤。
(3)芯片测试:对制造好的芯片进行测试,检测芯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2、芯片测试芯片测试是为了验证芯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功能测试:对芯片进行功能测试,验证芯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和完成设计的功能。
(2)性能测试:对芯片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速度、功耗、温度等方面的测试,验证芯片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可靠性测试:对芯片进行可靠性测试,包括老化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等,验证芯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芯片封装芯片封装是将制造好的芯片封装到外部封装材料中,以保护芯片并方便连接外部电路。
CHIP技术操作步骤
CHIP技术操作步骤CHIP技术(也称为微芯片或集成电路)是一种用于制造电子设备的技术,它将数十亿个晶体管和其他电子元件集成在一个小小的硅芯片上。
CHIP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计算机、通信、医疗和汽车等。
下面是CHIP技术操作的一般步骤:1.设计:首先,需要进行芯片的设计。
这个过程通常由专门的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完成。
设计师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芯片的电路图和布局。
他们还需要考虑功耗、散热和信号传输等因素。
2.掩膜制备:一旦设计完成,接下来需要制备用于芯片制造的掩膜。
掩膜是一种通过光刻技术将芯片上的电路图转移到硅片上的透明薄膜。
制备掩膜需要使用电子束或激光刻蚀等先进的技术。
3.硅片制备:在制备掩膜的同时,需要准备用于芯片制造的硅片。
硅片是一种高纯度的硅晶体,上面没有电路图。
硅片的制备通常通过铸造、切割和抛光等步骤完成。
4.光刻:一旦掩膜和硅片准备好,接下来需要进行光刻。
光刻是将掩膜上的电路图转移到硅片上的过程。
在光刻中,硅片表面涂上光刻胶,然后将掩膜放在光刻机上,通过紫外线照射,将电路图转移到光刻胶上。
5.刻蚀:一旦光刻胶上有了电路图,接下来需要进行刻蚀。
刻蚀是将光刻胶上的电路图转移到硅片上的过程。
刻蚀通常使用化学物质或离子束进行,以去除光刻胶上的多余部分。
6.清洗和检验:刻蚀完成后,需要对芯片进行清洗和检验。
清洗可以去除刻蚀过程中的残留物,确保芯片表面干净。
检验可以检查芯片上是否有缺陷或损坏。
7.封装和测试:一旦芯片制造完成,接下来需要进行封装和测试。
封装是将芯片放入塑料或陶瓷封装中的过程,以保护芯片并提供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
测试是对芯片进行功能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8.成品芯片:经过封装和测试后,芯片将成为最终的成品。
它可以被集成到各种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手机和汽车等。
总结:CHIP技术操作步骤包括设计、掩膜制备、硅片制备、光刻、刻蚀、清洗和检验、封装和测试,最终得到成品芯片。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原理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原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一种用于研究染色质中特定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
通过ChIP技术,可以确定染色质中特定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从而揭示基因调控网络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本文将介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ChIP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交联、裂解、免疫沉淀、洗涤和DNA纯化等步骤。
首先,将细胞进行交联,使得染色质中的蛋白质与DNA固定在一起。
随后,对细胞进行裂解,释放染色质蛋白质复合物。
接着,使用特异性抗体将目标蛋白质与其结合的DNA片段进行免疫沉淀。
然后,通过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和DNA,最终得到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
最后,通过逆交联和DNA纯化,获得可以进一步分析的DNA样品。
ChIP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ChIP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染色质中特定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基因的调控机制。
其次,ChIP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揭示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之间的关系。
此外,ChIP技术还可以用于筛选与某一特定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从而帮助鉴定新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总之,ChIP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来探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综上所述,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沉淀染色质中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来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调控。
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ChIP技术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广泛,为我们揭示生命的奥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chip技术的原理
chip技术的原理
Chip技术是一种基于微电子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程工艺: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工具,包括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化学蚀刻等。
这些步骤和工具都是为了将芯片上的电路图案转移到硅片表面,并控制芯片上的材料和形状。
2. 芯片结构:芯片结构包括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等等,这些元件是基于材料学和电子学的理论设计而成。
晶体管是芯片中最重要的元件,它可以控制电子流并实现数字电路的功能。
3. 物理特性:芯片中的元件和材料都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如电阻率、电容率、电流饱和等。
这些特性是芯片设计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4. 电路设计:芯片的电路设计是芯片制造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包括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路仿真和优化。
设计师必须考虑元件的物理特性、芯片的功耗、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总之,芯片技术的原理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电子学、材料学、制造工艺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芯片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 1 -。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步骤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步骤
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IP)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染色体上特定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染色体免疫共沉淀的基本步骤:
1. 交联:将细胞或组织与形成蛋白质-DNA复合物的交联剂(如甲醛)处理,使蛋白质与DNA之间形成致密的交联。
这一步骤有助于保持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固定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
2. 细胞破碎和核裂解:将交联后的细胞或组织进行破碎和核裂解,以释放细胞内的染色质。
这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超声波处理)或化学方法(如利用细胞裂解缓冲液和蛋白酶进行破碎)完成。
3. 免疫共沉淀:在破碎的细胞或组织提取物中,加入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免疫抗体与目标蛋白质形成免疫复合物,并与形成蛋白质-DNA复合物的目标区结合。
4. 洗涤:通过一系列洗涤步骤,去除非特异性和非特定结合的蛋白质和核酸,以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
5. 解交联:通过加热或酶处理等方法,解除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DNA交联,并将DNA释放出来。
6. DNA提取:通过加入DNA提取缓冲液和有机溶剂,从溶液中沉淀出DNA,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纯化和浓缩。
7. 分析:对提取的DNA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使用PCR、测序等技术,以检测免疫共沉淀的蛋白质与目标DNA的相互作用。
这些步骤旨在允许研究人员从细胞或组织中获得特定蛋白质与DNA的结合信息,并进一步了解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等相关的生物学过程。
实际操作时,具体的步骤和条件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验时,建议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验室经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
可重复性。
ChIP实验精讲(做科研的必看)
ChIP实验精讲(做科研的必看)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概述ChIP:chromatin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
ChIP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原理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ChIP应用1、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2、CHIP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 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3、CHIP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4、RNA-CHIP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试验流程一、交联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1. 细胞甲醛交联和收集注意事项:①需要优化甲醛使蛋白质和DNA交联的时间。
②交联的时间很关键。
交联的时间一般为2-30 分钟。
③交联过度会降低抗原的可结合性和超声的效率,也会被遮盖抗原的表位。
④甘氨酸可抑制甲醛的作用,终止交联反应。
1.1 取1直径10cm培养皿的细胞。
加入甲醛至终浓度为0.75%(V/V),使蛋白和DNA 交联。
1.2 室温下,轻摇10 分钟。
1.3 加入甘氨酸至终浓度为125 mM,室温下放置5 分钟,以终止交联。
1.4 吸去培养基,用冰冷PBS 洗细胞2 次。
1.5 使用细胞刮刀,加入5ml 冰冷PBS,刮下细胞,收集至一个50 ml 离心管中。
1.6 再用 3 ml 冰冷PBS 洗培养皿2次,至50ml 离心管中。
1.7 4℃,1000 g,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
1.8 吸弃上清,用SDSLysis Buffer重悬沉淀(每1 X 107 个细胞加800 μl)。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简介、原理及ChIP
染⾊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简介、原理及ChIP ChIP简介:ChIP是染⾊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的简称,属于免疫沉淀技术的⼀种,⽤于检测蛋⽩质与DNA的相互作⽤。
染⾊质免疫沉淀技术的⼀个重要⽤途是研究某个转录因⼦A(可以是发⽣某些特定修饰,如磷酸化、⼄酰化等修饰的蛋⽩)是否调控其预期靶基因B的特定转录调控区(主要是启动⼦区域)。
下⾯就以利⽤ChIP研究转录因⼦对基因的调控为例进⾏阐释。
检测⽔平:转录⽔平调控原理及操作流程:染⾊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及⼀般操作流程为:1. 在活细胞状态下,使⽤交联剂(常为甲醛)将蛋⽩质-DNA复合物固定下来;2. 然后通过理化⽅法(常为酶消化法或者超声破碎)将这种复合物中的DNA随机切割为⼀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质⼩⽚段;3. 继续使⽤蛋⽩质A的特异性抗体I(⼀般要求ChIP级别)处理,将含有蛋⽩质A的蛋⽩质-DNA⽚段特异性标记;4. 再利⽤⼀种可以结合抗体的Protein A(⼀般偶联到分选柱和磁珠上,便于分离),将含有抗体的复合物从作⽤体系中富集分离出来,未被抗体标记的蛋⽩质-DNA则被洗脱去除;5. 将得到的抗体-蛋⽩质-DNA复合物解交联,纯化富集其中的DNA⽚段;6. 利⽤针对⽬的基因B转录调控区的特异性引物(⼀般设计多个位点,覆盖多个区域)进⾏PCR(以前多为半定量PCR,现在随着设备的升级,使⽤荧光定量PCR也逐渐普及)等⼿段检测,如果其中有PCR检出阳性则表明蛋⽩质A可以与基因B的转录调控区有结合(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结合,具体区分还需要进⾏进⼀步的EMSA检测),⽽具体的结合位点就在引物覆盖区域及其周边位置。
ChIP-on-chip衍⽣技术:ChIP-on-chip有时也称ChIP-chip,要注意其中的⼤⼩写因为它们代表的意义不同,其中前⼀个ChIP表⽰染⾊质免疫沉淀技术,后⼀个chip表⽰基因芯⽚技术。
ChIP基本流程图
ChIP基本流程图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与染色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技术。
下面是ChIP的基本流程图,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原理和步骤。
1.交联:首先,将细胞或组织交联。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以便后续的实验处理。
交联通常通过添加交联剂(如甲醛)来完成。
2.细胞裂解:将交联的细胞或组织裂解,以释放细胞核。
这可以通过机械破碎、化学裂解或超声波处理来完成。
裂解的目的是将染色质解离为小片段,以便后续的免疫沉淀步骤。
3.DNA切割:使用特定的限制酶或酶切剂切割DNA。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产生适当大小的DNA片段,以便后续的免疫沉淀和测序分析。
4.免疫沉淀:将特定抗体与要研究的蛋白质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是针对特定蛋白质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将抗体与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DNA复合物一起孵育,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洗涤:使用缓冲液洗涤掉非特异性的蛋白质-DNA复合物,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减少背景噪音,提高实验的特异性。
6.反交联:通过加热或酶切等方法去除交联剂,以使蛋白质-DNA复合物解离。
这将使DNA片段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以便后续的纯化和分析。
7.DNA纯化:纯化被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以去除杂质。
这可以通过酚/氯仿提取、柱层析或磁珠纯化等方法完成。
8.DNA分析:对纯化的DNA片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可以包括PCR扩增、测序、芯片分析或基因组定位等技术。
这些分析将帮助确定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DNA区域,并揭示蛋白质与基因调控之间的关系。
ChIP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调控、表观遗传学和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
通过了解ChIP的基本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从而更好地利用它来解答科学问题。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原理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原理一、前言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染色质上的特定蛋白质,进而从复杂的细胞核提取物中富集这些蛋白质,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的原理。
二、实验步骤1. 交联首先,需要对活细胞进行交联处理,以稳定染色质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的交联剂有甲醛和二氧化硅等。
2. 染色质片段化接下来,需要将交联后的细胞进行裂解,并将DNA片段化。
这可以通过超声波或者限制性内切酶等方法实现。
3. 免疫共沉淀然后,在裂解液中加入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进行免疫共沉淀。
在共沉淀过程中,目标蛋白和与其结合的DNA片段会被富集到抗体上。
4. 分离DNA片段接下来,需要将DNA片段从抗体上分离出来。
这可以通过加入盐或者进行热处理等方法实现。
5. 鉴定和分析最后,对富集的DNA片段进行鉴定和分析。
这可以通过PCR扩增、测序或者芯片技术等方法实现,以确定目标蛋白在染色质中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式。
三、原理解析1. 抗体选择ChIP技术的核心是抗体的选择。
抗体需要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并保持其活性。
通常情况下,使用多个不同来源的抗体可以提高富集效率和准确性。
2. 交联原理交联是通过甲醛或二氧化硅等化学物质与细胞核内的DNA、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而实现的。
交联后的染色质会更加稳定,避免了在裂解过程中DNA和蛋白质之间失去相互作用。
3. 片段化原理染色质片段化是为了将长链DNA切成适当大小的小片段,以便于后续步骤中与抗体结合并富集目标蛋白。
超声波法利用高频声波震荡使DNA分子破碎,而限制性内切酶法则利用特定的酶切割位点切割DNA分子。
4. 免疫共沉淀原理免疫共沉淀是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及其相关DNA片段从裂解液中富集到抗体上。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体和免疫共沉淀条件,以提高富集效率和准确性。
5. DNA片段分离原理将DNA片段从抗体上分离出来是为了进一步进行后续鉴定和分析。
ChIP技术的实验原理和应用
ChIP技术的实验原理和应用概述ChIP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染色质上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来富集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染色质区域,通过分析富集后的DNA序列,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结合位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
ChI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重塑、疾病发生机制等领域。
实验原理ChIP技术的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交联:将细胞或组织交联,固定染色质蛋白质与DNA的结合状态,一般使用甲醛进行交联。
2.细胞裂解:将交联的细胞裂解,释放出染色质蛋白质-DNA复合物。
裂解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超声波破碎)或化学方法(如胶体法)。
3.DNA片段化:使用限制性内切酶或酶切剂,将染色质蛋白质-DNA复合物切割成小片段。
切割后的DNA片段长度与目标蛋白质的结合区域有关。
4.免疫沉淀: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裂解液中,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形成抗体-目标蛋白质-DNA复合物。
通过抗体的亲和力可以选择性地富集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
5.洗涤:将非特异性的DNA片段和其他不相关的蛋白质从免疫沉淀物中洗脱。
洗涤的条件要求严格,以确保只保留目标蛋白质与DNA结合的片段。
6.反交联:通过加热或酶解的方法解除交联,使得DNA片段恢复到自由状态。
7.DNA纯化:对反交联后的DNA片段进行纯化和提取,以得到富集的DNA样品。
实验应用ChIP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ChIP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基因表达调控研究:ChIP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位点,从而揭示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
通过ChIP-seq技术可以高通量地测定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进一步分析与这些结合位点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元件。
2.染色质结构与重塑研究:ChIP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染色质的结构和重塑。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介绍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一种用于研究染色质上特定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确定某个蛋白质在染色质上的结合位点,进而探究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和疾病发生等重要生物学问题。
ChIP的原理ChI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免疫沉淀的方式将蛋白质及其结合的DNA分离出来。
具体步骤如下:1. 交联首先,将细胞或组织进行交联,使得染色质上的蛋白质与DNA形成稳定的结合。
常用的交联剂包括甲醛和二氧化硅。
2. 细胞裂解将交联后的细胞或组织进行裂解,释放出染色质。
3. DNA切割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超声波等方法将染色质切割成小片段。
切割后的DNA片段长度通常在200-1000碱基对之间。
4. 免疫沉淀将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中的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一起免疫沉淀。
5. 分离DNA通过洗涤等步骤将非特异性结合的DNA片段去除,保留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片段。
6. 解交联去除染色质与蛋白质的交联,使得DNA片段恢复单链状态。
7. DNA纯化将解交联后的DNA片段进行纯化,去除杂质。
8. DNA分析通过PCR、测序等方法对免疫沉淀得到的DNA片段进行分析,确定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序列。
应用ChIP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以下领域:1. 基因表达调控通过ChIP技术,可以确定转录因子与染色质上的结合位点,进而揭示基因的调控机制。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ChIP-Seq等方法,高通量地鉴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从而识别出与特定基因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
2. 表观遗传学ChIP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染色质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ChIP-Seq可以鉴定出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相关的位点,进一步探究这些修饰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机制。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其应用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及其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是一种分离和富集染色质中特定蛋白质与DNA交互作用的技术。
该技术涉及多次步骤,包括交叉连接、切碎染色质、免疫沉淀、反交联和DNA纯化。
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可以捕获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染色质,进而使用PCR、微阵列技术或测序等技术来检测目标的DNA序列或特定的基因启动子区域。
ChIP技术有许多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DNA互作:ChIP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在细胞及组织中,蛋白质与DNA之间的互作关系。
通过通过捕获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染色质,可以获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DNA序列信息,从而确定特定基因或生物学过程中蛋白质的功能。
2. 研究转录因子及其他调控因子:ChIP技术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转录因子及其他调控因子。
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抗体是针对特定转录因子的,这意味着可以确定该转录因子在哪些基因启动子区域中所结合的染色质。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调控的复杂性和机制。
3. 应用于疾病研究:ChIP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研究。
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某些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研究某些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时,细胞中常见的免疫调节因子如核因子kB(NF-kB)的作用。
4. 药理学研究:ChIP技术也可以在药理学研究中使用。
例如,可以使用ChIP来研究药物如何影响转录因子或其他调控因子的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如何影响细胞内基因表达。
综上所述,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研究工具,能够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蛋白质与DNA之间的互作关系,并为基因调控和疾病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染色质免疫沉淀名词解释
染色质免疫沉淀名词解释
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 ChIP)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染色质的相互作用原理,使用免疫学技术分离诱导相应变化的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DNA。
ChIP技术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1. 交联
将细胞或组织交联,以保持蛋白质与DNA的交互作用。
2. 染色质的剪切
使用限制酶或超声波等方法将交联后的DNA剪切成500 bp左右的小片段。
3. 免疫沉淀
将抗体与蛋白质通过免疫反应结合,然后将其与DNA结合在一起。
4. DNA的净化和测序
将DNA从免疫沉淀物中纯化出来,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
测序,从而确定蛋白质与DNA交互作用的区域。
通过ChIP技术可以研究某个特定蛋白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ChIP技术的应用包括:
1. 鉴定基因启动子区域
ChIP技术可以鉴定某个特定蛋白是否与基因启动子区域相互作用,并确定相互作用的具体区域。
2. 分析转录因子与表观遗传学调控之间的关系
ChIP技术可以鉴定转录因子与表观遗传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3. 研究微环境中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
ChIP技术可以鉴定肿瘤微环境中某个特定蛋白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之间的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总之,ChIP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可以从基因调控的角度解析蛋白与DNA相互作用,为深入理解生物学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chipt概念
chipt概念
“Chip”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最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命科学领域,包括疾病预测与诊断、基因突变检测、遗传学产前诊断等临床应用中。
其中的芯片技术主要包括最常见的DNA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芯片、microRNA芯片及最新开放的新型芯片等。
此外,“Chip”在英语中有多重含义,例如它可能来自于“Chips”这个词,意为“炸土豆条”,或者表示作赌注用的“圆形筹码”等。
然而,在计算机科学领域,"Chip" 通常指的是“芯片”,它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
芯片(Chip)是一种集成电路(IC),由大量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微电子元件通过微细加工技术集成在一块微小的半导体材料上。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
芯片的种类繁多,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处理器芯片(如CPU、GPU等)、存储器芯片(如DRAM、Flash等)、传感器芯片(如CMOS图像传感器等)、通信芯片(如5G基带芯片等)等。
按照制造工艺可以分为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模拟芯片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如声音、光线等),数字芯片用于处理数字信号(如0和1)。
随着科技的进步,芯片的制造工艺不断升级,从微米级到纳米级,晶体管的数量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升。
同时,芯片的封装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最早的DIP封装到现在的BGA、CSP等封装形式,使得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
chip
ChIP是一项比较流行的研究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与启动子(promoter)相互结合的实验技术。
由于ChIP采用甲醛固定活细胞或者组织的方法,所以能比较真实的反映细胞内TF与Promoter的结合情况。
这个优势是EMSA这个体外研究核酸与蛋白相互结合的实验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当用甲醛处理时,相互靠近的蛋白与蛋白,蛋白与核酸(DNA或RNA)之间会产生共价键。
细胞内,当TF与Promoter相互结合(生物意义上的结合)时,它们必然靠的比较近,或者契合在一起,这个时候用甲醛处理,能使它们之间产生共价键。
一般ChIP的流程是:甲醛处理细胞——收集细胞,超声破碎——加入目的蛋白的抗体,与靶蛋白-DNA复合物相互结合——加入Protein A,结合抗体-靶蛋白-DNA复合物,并沉淀——对沉淀下来的复合物进行清洗,除去一些非特异性结合——洗脱,得到富集的靶蛋白-DNA复合物——解交联,纯化富集的DNA片断——PCR分析。
在PCR分析这一块,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半定量-PCR。
但是现在随着荧光定量PCR的普及,大家也越来越倾向于Q-PCR了。
此外还有一些由ChIP衍生出来的方法。
例如RIP(其实就是用ChIP的方法研究细胞内蛋白与RNA的相互结合,具体方法和ChIP差不多,只是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RNase,最后分析的时候需要先将RNA逆转录成为cDNA);还有ChIP-chip(其实就是ChIP富集得到的DNA片段,拿去做芯片分析,做法在ChIP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做法,要根据公司的要求来准备样品)。
我ChIP做的比较多,RIP和ChIP-chip也做过(ChIP-chip用的是罗氏Nimblegen的产品)。
这边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做ChIP实验的心得。
当然这个帖子肯定会有很多漏洞,但是希望能一起讨论一下。
另外如果有同学对RIP或者ChIP-chip有兴趣,可以在回帖中指出来,我尽量及时回答。
CHIP技术操作步骤
CHIP技术操作步骤CHIP(Chemical Identification Profile)技术是一种常用于药物研发、化学分析和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微流控技术,可以实现高通量的化学反应和分析。
以下是CHIP技术的操作步骤:1.设计和制造CHIP芯片:首先,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和制造CHIP芯片。
CHIP芯片通常由透明的玻璃或聚合物材料制成,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可以固定化分析物质,如抗体、酶、核酸等。
2.洗涤和预处理CHIP芯片:在使用之前,需要对CHIP芯片进行洗涤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并使芯片表面更适合固定化分析物质。
3.固定化分析物质:将需要固定化的分析物质溶液加到CHIP芯片的特定区域,利用化学键或物理吸附的方法将分析物质固定在芯片表面上。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在适当的pH、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
4.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处理成适合于CHIP芯片检测的形式。
这可能涉及样品的纯化、浓缩、稀释等步骤,以确保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且不会影响后续的分析步骤。
5.样品加载:将经过处理的样品加载到CHIP芯片上,通常通过微流控系统控制样品的注入和流动。
在样品流过芯片表面时,目标分析物质与已固定化的分析物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
6.控制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一些实验条件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这包括温度、压力、流速、反应时间等。
适当的实验条件可以确保后续的分析步骤能够准确地进行并且结果可靠。
7.反应和检测:待测样品与固定化的分析物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后,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和测量结合事件。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检测、生物传感器、质谱分析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来获得精确的分析结果。
8.数据分析和解释: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比较样品与对照组的差异,可以获得目标物质的定量或定性信息。
根据实验设计,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来确定结果的可信度和显著性。
chip的原理和应用
CHIP的原理和应用1. CHIP简介CHIP(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High-density Integrated Photonics)是一种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的高密度集成光子器件。
它将光电子器件的制造过程与传统的CMOS工艺相结合,实现了高度集成的光电混合芯片。
2. CHIP的原理CHIP的原理基于光电子器件和CMOS电子器件的互补使用。
光电子器件负责实现光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CMOS电子器件负责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
CHIP采用了面向硅基光子学和光电子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通过微纳加工制作出了光器件和电器件的精确结构,以实现光电子器件和CMOS电子器件之间的无缝集成。
3. CHIP的应用CHIP集成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以下是一些CHIP的应用领域:3.1 通信领域•光通信:CHIP在光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实现高速、高容量的光纤通信,提供更稳定和可靠的信号传输。
•光互联:CHIP可以用于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之间的高速光互联,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处理能力。
•光网络:CHIP可以应用于光网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传输、交换和路由等,提高网络的带宽和性能。
3.2 生物医学领域•光学成像:CHIP可以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如生物组织结构的成像和细胞分析等。
它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势。
•生物传感器:CHIP可以集成光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标记物和疾病诊断等应用。
3.3 传感器领域•光电传感器:CHIP可以应用于光电传感器中,实现光信号的精确检测和转换。
•温度传感器:CHIP可以集成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度变化。
3.4 光电子学领域•光电子芯片:CHIP可以应用于光电子芯片的制造,实现更高效和更稳定的光电转换。
•光电存储器:CHIP可以用于光电存储器的制造,提高数据存储密度和读写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技术介绍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 技术介绍(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Abcam 公司与Upstate 公司都提供ChIP 抗体产品)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就是研究体内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 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核小体组蛋白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共价修饰与真核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根据“组蛋白密码”假说,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的组合会以协同或拮抗的方式诱导特异的下游生物学功能,因此,ChIP 也为研究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全面阐明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真核生物细胞状态就是由内源与外源因素共同影响的,所有信号传递途径的终点都就是DNA。
DNA 通过核蛋白复合物组成染色质,染色质就是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
转录激活因子与辅助抑制因子的研究显示存在一种新的调节机制--“组蛋白密码”,其信息存在于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等过程中。
该类修饰包括组蛋白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ADP-核糖基化等过程。
随着越来越多组蛋白核心结构区域与羧端修饰的确定,组蛋白密码在控制与调节基因功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确。
参与修饰的酶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而分类:如组氨酸乙酰转移酶(HATs)可以将乙酰基团转到组蛋白上;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可以去除氨基酸上的乙酰基团;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可以将甲基基团转移到组蛋白上等不同组氨酸修饰标记对应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它可以作为调节因子的作用位点,也可以用来改变染色质结构。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就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 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 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 相互作用的信息。
它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 序列上的调控蛋白,就是目前确定与特定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或确定与特定基因组区域结合的蛋白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CHIP 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而且,CHIP 与其她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 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 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 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 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随着CHIP 的进一步完善,它必将会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就是目前研究转录调控蛋白与相应核苷酸序列结合的常用方法,但就是由于许多转录调控蛋白有相似或相同的DNA 结合位点,这种体外分析获取的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体内转录调控蛋白与DNA 结合的状况。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就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它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 序列上的调控蛋白,就是目前确定与特定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或确定与特定基因组区域结合的蛋白质的最好方法。
ChIP 技术与芯片技术的结合有利于确定全基因组范围内染色体蛋白的分布模式以及组蛋白修饰情况。
ChIP 基本试剂盒与特定蛋白质抗体结合完成一个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ChIP)就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可以真实地反映体内蛋白因子与基因组DNA结合的状况。
特别就是近年来由于该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研究目的蛋白与已知靶序列间的相互作用,发展到研究目的蛋白与整个基因组的未知序列的相互作用;从研究一个目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发展到研究两个蛋白与DNA共同结合的相互作用;从研究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的修饰,发展到研究结合在DNA序列上的蛋白复合物。
随着对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科研的各个领域。
目前已经有成熟的ChIP试剂盒出售,如Mill ipore公司提供的EZ-ChIP试剂盒,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容易地采用染色质沉淀技术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的原理就是:在生理状态下把细胞内的DNA与蛋白质交联在一起,通过超声或酶处理将染色质切为小片段后,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将与目的蛋白相结合的DNA片段沉淀下来。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一般包括细胞固定,染色质断裂,染色质免疫沉淀,交联反应的逆转,DNA的纯化,以及DNA的鉴定。
因为ChIP 实验涉及的步骤多,结果的重复性较低,所以对ChIP实验过程的每一步都应设计相应的对照,而且对结果的分析也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对于刚刚开始使用ChIP技术的研究人员来说,使用成熟的商品化试剂盒与相关的技术服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Millipore公司的EZ-ChIP试剂盒就就是专门为初学者设计的入门产品。
它的原理就是在保持组蛋白与DNA联合的同时,通过运用对应于一个特定组蛋白标记的生物抗体,染色质被切成很小的片断,并沉淀下来。
IP就是利用抗原蛋白质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目前多用精制的pror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r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达到精制的目的。
实验最需要注意点就就是抗体的性质。
抗体不同与抗原结合能力也不同,免染能结合未必能用在IP反应。
建议仔细检查抗体的说明书。
特别就是多抗的特异性就是问题。
其次,要注意溶解抗原的缓冲液的性质。
多数的抗原就是细胞构成的蛋白,特别就是骨架蛋白,缓冲液必须要使其溶解。
为此,必须使用含有强界面活性剂的缓冲液,尽管它有可能影响一部分抗原抗体的结合。
另一面,如用弱界面活性剂溶解细胞,就不能充分溶解细胞蛋白。
即便溶解也产生与其它的蛋白结合的结果,抗原决定族被封闭,影响与抗体的结合,即使IP成功,也就是很多蛋白与抗体共沉的悲惨结果。
再次,为防止蛋白的分解,修饰,溶解抗原的缓冲液必须加蛋白每抑制剂,低温下进行实验。
每次实验之前,首先考虑抗体/缓冲液的比例。
抗体过少就不能检出抗原,过多则就不能沉降在beads上,残存在上清。
缓冲剂太少则不能溶解抗原,过多则抗原被稀释。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romatin immunoprecitation,ChIP)就是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灵敏地检测目标蛋白与特异DNA片段的结合情况,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核小体组蛋白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共价修饰与真核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根据“组蛋白密码”假说,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的组合会以协同或拮抗的方式诱导特异的下游生物学功能,因此,ChIP也为研究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全面阐明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真核生物细胞状态就是由内源与外源因素共同影响的,所有信号传递途径的终点都就是DNA。
DNA 通过核蛋白复合物组成染色质,染色质就是基因调控的一个重要作用位点。
转录激活因子与辅助抑制因子的研究显示存在一种新的调节机制--“组蛋白密码”,其信息存在于组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等过程中。
该类修饰包括组蛋白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ADP-核糖基化等过程。
随着越来越多组蛋白核心结构区域与羧端修饰的确定,组蛋白密码在控制与调节基因功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确。
参与修饰的酶根据其作用的不同而分类:如组氨酸乙酰转移酶(HATs)可以将乙酰基团转到组蛋白上;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可以去除氨基酸上的乙酰基团;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可以将甲基基团转移到组蛋白上等不同组氨酸修饰标记对应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它可以作为调节因子的作用位点,也可以用来改变染色质结构。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就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它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序列上的调控蛋白,就是目前确定与特定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或确定与特定基因组区域结合的蛋白质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CHIP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 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而且,CHIP与其她方法的结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CHIP与基因芯片相结合建立的CHIP-on-chip方法已广泛用于特定反式因子靶基因的高通量筛选;CHIP与体内足迹法相结合,用于寻找反式因子的体内结合位点;RNA-CHIP用于研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随着CHIP的进一步完善,它必将会在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就是目前研究转录调控蛋白与相应核苷酸序列结合的常用方法,但就是由于许多转录调控蛋白有相似或相同的DNA结合位点,这种体外分析获取的结果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体内转录调控蛋白与DNA结合的状况。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IP)就是基于体内分析发展起来的方法,它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结合在DNA序列上的调控蛋白,就是目前确定与特定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或确定与特定基因组区域结合的蛋白质的最好方法。
ChIP技术与芯片技术的结合有利于确定全基因组范围内染色体蛋白的分布模式以及组蛋白修饰情况。
ChIP基本试剂盒与特定蛋白质抗体结合完成一个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
ChIP(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方法1.Cross-linking and cell harvesting1、1、Start with two confluent 150 cm2 dishes (1×107- 5×107 cells per dish)、Cross-link proteins to DNA by adding formaldehyde drop-wise directly to the mediafor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75% and rotate gently at room temperature (RT) for 10min、*1、2、Add glycine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25 mM to the media and incubatewith shaking for 5 min at RT、1、3、Rinse cells 2 x with 10 ml cold PBS、1、4、Scrape cells into 5 ml cold PBS and transfer into 50 ml tube、1、5、Add 3ml PBS to dishes and transfer the remainder of the cells to the 50 mltube、1、6、Centrifuge for 5 min at 1,000 g、1、7、Carefully aspirate off supernatant and resuspend pellet in FA Lysis Buffer (750μl per 1×107 cells)、* When using suspension cells, start with 1×107- 5×107 cells and treat with both 0、75% formaldehydeand glycine as described above、Pellet cells by centrifugation (5 mins at 1,000 g)、Wash 3 x withcold PBS and resuspend pellet in FA Lysis Buffer (750 μl per 1×107 cells)、Proceedto Step 2、1、2、Sonication2、1、Sonicate lysate to shear DNA to an average fragment size of 500 to 1000 bp、This will need optimizing as different cell lines require different sonication times、Follow the fragment size on a 1、5% agarose gel、2、2、Centrifuge for 30 secs, 4°C, 8,000 g and transfer supernatant to new tube、**2、3、Remove 50 μl of each sonicated sample This sample is the INPUT, and this isused for obtaining the DNA concentration (see Step 5)、**The lysed cells can be snap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after and stored at -70°C for up to 2 months、Avoid multiple freeze-thawing、3、Immunoprecipitation3、1、Use approximately 25 μg of protein per IP、Protein concentration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Bradford assay、Dilute each sample 1:10 with RIPA Buffer、You will need one sample for the specific antibody, and one sample for the beads only control、3、2、Add the primary antibody to all samples except the beads-only control、The amount of antibody to be added has to be determined empirically, 1-10 μg of antibody per 25 μg of protein often works well、3、3、Add 20 μl of protein A/G beads (pre-absorbed with sonicated single stranded herring sperm DNA at 1、5 μg / 20 μl beads***) to all samples and IP overnight with rotation at 4°C、3、4、Centrifuge the protein A/G beads for 1min at 2,000g and remove the supernatant、3、5、Wash beads 3 x with 1ml Wash Buffer (centrifuge as above)、3、6、Wash beads 1 x with 1ml Final Wash Buffer (centrifuge as above)、***Preparation of protein A/G beads with single stranded herring sperm DNA- Mix an equal volume of Protein A and Protein G beads and wash 3 X in RIPA Buffer、- Aspirate RIPA Buffer and add single stranded herring sperm DNA to 75 ng/μl beads and BSA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1 μg/μl beads、Add RIPA Buffer to twice the bead volume and incubate for 30min with rotation at 4°C、- Wash once with RIPA Buffer and add RIPA Buffer to twice the bead volume、4、Elution and reverse cross-link4、1、Elute DNA by adding 120μl of Elution Buffer to the protein A/G beads and rotate for 15 min at 30°C、4、2、Spin down and transfer the supernatant into fresh tube、**4、3、The INPUTs can be included at this stage、Add 80μI of elution buffer (whenusing the DNA purification kit) or 400 μl TBS (when using phenol:chloroform) to each INPUT sample、Add either 2 μl RNase A (0、5 mg/ml) when purifying DNA using PCR purification kit or 5 μl of proteinase K (20 mg/ml) when purifying DNA using Phenol:Chlorophorm to the eluates (INPUTs and IP material) and heat at 65°C for 4-5hrs (or overnight)、****4、4a、The DNA is then purified using a PCR purification kit following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4、4b、Alternatively the DNA can be Phenol:Chlorophorm extracted and ethanol precipitated in presence of 10μl glycogen (5 mg/ml) and taken up in 100 μl H2O、4、5、Store samples at -20°C or proceed with detection method (PCR, microarray, etc)、*****4、6、PCR is used to quantify DNA levels of specific loci、This is analyzed semi-quantitatively (analyses of PCR endproduct by agarose gel) using primers which can be designed using the URL below、Alternatively, DNA levels are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by real-time PCR、Primers and probes are often designedusing software provided with the real-time PCR apparatus、**** The samples can be frozen and stored at -20°C after these steps、***** The INPUT DNA is purified as describ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calculated、Transfer 5 μl of the purified DNA in a tube containing 995 μl TE to give a 200-fold dilution and read the OD260、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in μg/ml is OD260 x 10,000、This is used to calculate how much input DNA was included in the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the sample values altered accordingly、SolutionsFA Lysis Buffer50 mM HEPES-KOH pH7、5140 mM NaCl1 mM EDTA pH81% Triton X-1000、1% Sodium Deoxycholate0、1% SDSProtease Inhibitors (add fresh each time) RIPA Buffer50 mM Tris-HCl pH8150 mM NaCl2 mM EDTA pH81% NP-400、5% Sodium Deoxycholate0、1% SDSProtease Inhibitors (add fresh each time) Wash Buffer0、1% SDS1% Triton X-1002 mM EDTA pH8150 mM NaCl20 mM Tris-HCl pH8Final Wash Buffer0、1% SDS1% Triton X-1002 mM EDTA pH8500 mM NaCl20 mM Tris-HCl pH8Elution Buffer1% SDS100mM NaHCO3Proteinase KDissolve in H2O at 20 mg/ml, store at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