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2018 年 2 月24 日主备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 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 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2.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三、知识梳理重点字词记忆清单: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 )深邃(suì) 晨曦(xī)瞰(kàn) 望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四、学法指导1.诵读感悟法2.合作研讨法3.联想想象法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1.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二)自学讨论释疑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①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

熟读字词。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②设问释疑(1) 《祖国》一诗的主旨是什么?(2) 《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第一课时《祖国》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歌中的生字词。

虔.()信慰藉.()2.下面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补充完整。

(1),栋莫如德。

(《国语》)(2),害与国者恶之。

(晏婴)(3)乐以天下,。

(孟子)(4)匈奴未灭,?(霍去病)(5)常思奋不顾身,。

(司马迁)(6),以义灭身。

(曹操)3.大声朗读诗歌,体验情感。

请结合诗的内容,用“祖国啊,我爱你那……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4.作者链接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大概意思。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勾画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二)文本探究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4.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语言品析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有怎样的内涵和作用?2.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第二课时《黑人谈河流》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中生字词。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YW2014/9/9—09—0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编写人:谢长城审核人__ _ 编写时间:2014.9.5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学习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学习方法】朗读法感悟法比较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教师点拨: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教师版

四川省金堂县又新镇永乐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4外国诗两首教师版

4外国诗两首一、自学导航㈠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平实中见真情、深邃中显自豪。

㈡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二、自主学习1、自读两首诗歌,看看你能否自己读懂情感?2、静静地、慢慢地读课文,比较一下它和中国诗歌的异同点?3、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作者概况及相关作品并掌握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一)基础达标1、文学常识填空。

⑴、莱蒙托夫是(俄罗斯和苏维埃)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除此之外,还有先与他、被果戈理和别林斯基尊为“民族诗人”的普希金,以及后与他、被高尔基誉为“民族诗人”的叶赛宁。

我们曾经学过的后面两位诗人的作品分别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夜》。

莱蒙托夫的〈〈诗人之死〉〉哀悼了普希金这轮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陨落,这首诗宣告了反对暴政的伟大诗人——莱蒙托夫的诞生。

莱蒙托夫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

⑵、兰斯顿·休斯,是美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

他是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qián)慰藉.(jiè)镶嵌..(xiāng qiàn)晨曦.(xī)瞰.望(kàn)深邃.(suì)河水潺.潺(chán)黝.黑(yǒu)3、解词。

慰藉:安慰。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

深邃:深;深远。

晨曦;清晨太阳初升起时的微光。

沐浴:比喻沉浸在某种美好事物中。

瞰望:从高处向下观看。

虔信:虔诚的信念。

黝黑:黑,黑暗。

(二)文本理解1、选词填空。

虔信虔诚⑴、破除迷信,()科学。

⑵、许多人都()地相信佛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会说出修辞手法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比较两首外国诗异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字的音:,昏晕.()树篱.()栖息..()静谧.()遐.想()喧.响()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国主义诗人。

3、《夜》的作者是国诗人。

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思考:(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

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朗读课文《夜》,思考: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以动写静)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静谧、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2、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华路初中九年级备课组主备人:高艳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了解《蝈蝈与蛐蛐》和《夜》的作者。

2、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品读与联想中,领悟作品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话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本诗结构上分几部分,以哪些句子为标志?分别写了什么?(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3)《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前沿》第9页第1、3(1)、4(1)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蝈蝈与蛐蛐》的作者。

二、出示学习提纲:1、了解《夜》的作者。

2、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停顿。

3、思考:(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反复阅读诗句,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完成以上问题。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时间为8分钟。

三、学生自学,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解决。

四、展示自学成果,以加分的形式进行。

五、回顾目标六、达标测评:比较阅读:说说《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预设答案: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美。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独特构思。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诗歌,积累词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寒暄.()宣.泄()树篱.()幽.暗()沉浸.()侵.略()昏晕.()黯.然失色()2、再读诗歌,根据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在朗读时,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时可采用自由读、展示读、组合读等多种方式。

新知探究反复朗读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思考下列问题。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你是怎样理解的?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反复朗读叶赛宁的《夜》,思考下列问题。

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的?综合提升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或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当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2.根据注音写字。

树lí()yōu暗()沉jì()昏yùn()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后反思】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1.q ián chàn qiàn suìxīpàn kàn yǒuqīróng rǎng xuān篱幽浸晕2.(1)沉醉消逝(2)栖息(3)沉浸3.(1)拟人(2)比喻、拟人(3)拟人4. C5.盛夏“蝈蝈的乐音”,冬日“蛐蛐的歌儿”。

6.夜的静谧和美丽。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7.俄国莱蒙托夫休斯哈莱姆的桂冠诗人合作探究案一、学习《蝈蝈与蛐蛐》1.【交流点拨】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2.【交流点拨】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

(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3.【交流点拨】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4.【交流点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5.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二、学习《夜》6.【交流点拨】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7.【交流点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

8.【交流点拨】《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9.示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10.内容上,两首诗都在描写大自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难点: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学法指导】学诗,首先就需要多读,只有在读中才能真切感受到诗的音韵美、节奏美、意象美。

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因而,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对比,看大自然的多面性;包括描述同一种大自然现象──夜,却也有不同写法;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对比;包括英文原版诗歌与译诗的对比等等,增加对诗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是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说,不管说得怎么样,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就能不同程度达到要求。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走近作者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第一课时《祖国》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歌中的生字词。

虔.()信慰藉.()2.下面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请补充完整。

(1),栋莫如德。

(《国语》)(2),害与国者恶之。

(晏婴)(3)乐以天下,。

(孟子)(4)匈奴未灭,?(霍去病)(5)常思奋不顾身,。

(司马迁)(6),以义灭身。

(曹操)3.大声朗读诗歌,体验情感。

请结合诗的内容,用“祖国啊,我爱你那……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4.作者链接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有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大概意思。

2.《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勾画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二)文本探究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4.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语言品析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有怎样的内涵和作用?2.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第二课时《黑人谈河流》一、预习与交流1.朗诵诗歌,圈画诗中生字词。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外国诗两首》精品导学案

【最新推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4.外国诗两首》精品导学案

4.外国诗两首【预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预习重点】1.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2.熟读成诵,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预习任务】1.初读两诗,解决字词。

2. 资料助读: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3.品读揣摩:(1)《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2)《黑人谈河流》中,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预习诊断】一、书写·读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虔.()信慰藉.()镶嵌.()深邃.()晨曦.()河畔.()潺.潺()瞰.()望黝.黑()2.把下列句子认真抄写一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二、理解·积累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_____国诗人________,本诗选自____________。

《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国诗人____ __,黑人文艺复兴的领袖,被称为________。

4.把诗句补充完整:⑴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外国诗两首学习内容第 1单元第4课 (第 1课时)外国诗两首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重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难点)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

(重点)时间分配导课 3 分、自学15 分、探讨交流及展示 12 分、、小结 4 分、巩固 6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学法指导)一、导入二、预习交流1生字注音昏晕.(yūn)消逝.(shì)蝈.(ɡuō)蝈蛐.(qū)蛐树篱.(lí) 栖.(qī)息弹.(tán)琴子弹.(dàn) 草茸.(rónɡ)茸2词语解释沉醉:大醉,多用于比喻。

消逝:消失。

栖息:居住(多指暂时的)。

3走近作者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

4相关知识田园诗是诗歌的一种。

歌咏农村景物或农民、牧人、渔夫的生活,格调恬静悠然,如东晋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被称为“田园诗”的代表作。

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诗人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从而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隐逸避世的思想情绪。

作品以歌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满足于现状为特点。

一、导课,一、文本导入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区别。

今天我们要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感受外国作家笔下大自然的美好,从中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指导自学新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三、互动探究(一)朗读指导学习诗歌,要学会正确地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停顿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

(二)深层赏析1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点拨明确】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诗人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
学反思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教学反思
4.《外国诗两首》学案
设计:刘杜王军
教师寄语:“谁不说俺家乡好。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____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
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

诗人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从他父亲对自己同胞的那种“奇怪的厌恶感”,说到他不理解父亲的想法,因为“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

接着,诗人谈到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外国诗两首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学会体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3、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二)预习要点一、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二、通过朗诵,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

(三)达标练习一、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刻画_______的景色。

二、分辨以下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烈日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倦怠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什么缘故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4、学生自由朗诵,充分联想一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述。

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明白得。

答:五、如何明白得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六、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朗诵,感受并形象刻画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漂亮。

答:二、探讨案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以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答:八、明白得虫鸣的象征意义:答:九、《夜》中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答:【精读精练】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河水悄悄流入梦境,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寂静了,长脚秧鸡再也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醉在梦境。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0、你以为这首诗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行?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备习内容:
备习检测内容:
问题:平
1.朗读课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辨明字音并抄写 3 所有读音并组词:
翘舌、声调易 错字:
遍:课后练中“读一 造句。
习惯性误
读,写一写”
4.作者常识填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 读的字:
3.词义理解:
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
对策:辨
4.多音字:
(夏)蝈蝈的乐音 (冬)蛐蛐的歌儿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板 短小精致又十分大
书 设 计
7/8
word
反 思
8/8
学。1817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 析,强调。
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
问题:对
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 X 愁予的常识
6. 济 慈 ( 1795 — 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 常有误差认识
备 1821),英国浪漫主 等。
冬天蛐蛐的“歌儿”称

为“大地的诗歌”?
应用。
比较自由的形
2、细致地观 察景物,抓住 特征进行描 写。
式和接近口语 的白话,更直 接反映了社会 生活 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诗 歌 短 小 精 致 而 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 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 匠心? 有感情的朗读《夜》回 答下列问题 1. 此 诗 着 力 表 现 了 夜 的 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 书课题)
流。
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屏幕出示检
(板书文题、作者)
测学案;点拨纠错。
一、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一)感知课 (一)整体感读。 文内容,说出 1、试读。 读文感受。 A、 生初读课文,圈出 (二)文章是 生字、生词。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导学案(人教版)

4.《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虔.()信颤.()抖深邃.()昏晕.()2.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课堂探究3.《蝈蝈和蛐蛐》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4. 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5. 《蝈蝈与蛐蛐》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6.感情品读《夜》,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7.阅读课文《夜》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当堂检测1、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静夜月光淡淡,天河何处?笼罩着村外的松林远远的海雾模糊白云团团,怕会有鲛人在岸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2、根据课文填空它争先________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______,/一旦唱得________了,/便舒适地___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1.略2.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1.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2. 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1.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2.略3.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1.恬静、欣喜 2.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3.把夜莺、秧鸡、溪水、明月、大自然等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动作、情感,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夜的诗情画意,使这首诗更富有感染力4.示例:郭沫若的《静夜》5.略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1.略2.(1)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2)“谢谢”一词,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中时的喜悦和激动(3)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确定了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则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4)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融情于景,富于感染力。

外国诗两首 导学案(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导学案(九年级语文)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
叶赛宁(1895~1925)苏联俄罗斯诗人。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并结婚。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离开意象派。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通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通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编制人
乔丽
审核人
董雄
学习
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合作研讨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1.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14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27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13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400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20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
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主学习《祖国》,整体感知诗意:
合作探究:
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2、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精读精炼:
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熟读全诗。

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整体感知诗意:
合作探究: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

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

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拓展提升:
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教后记:
参考答案:
《祖国》
1、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
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

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4、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黑人谈河流》
1、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

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

均不相同。

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合作探究,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

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

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

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

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主题阅读:
(1)、B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