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05《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
《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角色。
分析并解读《空城计》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掌握成语“空城计”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军事战略的运用。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空城计》中汲取智慧,培养勇敢、机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空城计》的故事背景,包括历史时期、地点和主要人物。
简要概述《空城计》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事件。
2.2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特点和性格。
讨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心理较量。
2.3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空城计”的字面意思和引申含义。
举例说明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对《空城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战略和战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解答学生的疑惑。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空城计》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语文课本或相关的文学读物,提供故事的文本材料。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文章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哲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故事所传递的哲理和战略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故事中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空城计》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探讨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心理战术。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哲理和战略思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
6.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分析与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战略思想方面的表现。
4. 小组合作能力:在讨论交流环节,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享。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分享对《空城计》的深入解读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提高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空城计》教案-教学教案
《空城计》教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型;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了解《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蕴含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空城计》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空城计的含义,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词汇学习(10 分钟)
教师讲解生词,学生进行跟读、拼写和造句练习,以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学习(15 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理解课文内容。
4. 角色扮演(10 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决策过程。
5. 总结与评价(5 分钟)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课中的学习表现。
四、教学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关于空城计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空城计》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空城计》教学设计(精选15篇)《空城计》教学设计篇1黄玉芳总体构思《空城计》节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同学进入学校后学的第一篇小说,由于是文言白话,故事情节也相对完整,因此比较适合同学阅读。
教训这篇课文应当引导同学在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初步把握阅读小说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评价人物形象。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同学阅读小说的爱好,培育同学的想象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鼓舞同学自主学习,发觉问题并乐观主动地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擅长在学习发觉问题,并制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一)导入1、问题导入问题一:同学们读过小说《三国演义》吗?(或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或听过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谈谈你了解的故事情节和你最佩服的人物。
(此环节节目营造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同学的学习热忱,了解同学的已有学问)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提出。
比如,肯定有许多同学佩服诸葛亮,可以进一步启发:为什么佩服诸葛亮?诸葛亮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同学了解马谡“失街亭”的故事,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告知大家?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影象资料来更深化地了解“失街亭”的故事。
2、多媒体影象资料导入。
(老师独白)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30万大军伐魏,势不行挡.。
魏国都督司马懿不与蜀军正面交锋,而预备夺取街亭要道,断蜀军粮道(播放依据电视剧《三国演义》剪辑的片段)(老师独白)街亭丢失,蜀国非常被动,诸葛亮分拨兵马,预备退回汉中,急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诸葛亮将如何应对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节选字小说《三国演义》的课文——《空城计》。
(问题导入应当轻松,简洁,时间不宜太长)(二)方法指导1、先请同学扫瞄《单元说明》,要求同学阅读后猎取两方面信息:一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二是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同学筛选信息,明确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空城计》全文。
能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会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空城计》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历史背景。
解释《空城计》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形象特点。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转折点。
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空城计》相关的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并模仿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发展。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互动评估: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背诵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与《空城计》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会,交流彼此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5.2 创意表达: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冷静面对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及其情节发展。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战争策略和智慧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空城计》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空城计》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战争术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战争策略和智慧,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独特魅力。
(2)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5. 巩固练习:(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战争策略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发言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3.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战争策略和智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战争场景,生动形象地再现《空城计》。
2. 资料卡片:介绍战争术语、人物形象等相关知识。
3. 课后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文《空城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语文2. 教学年级:七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空城计》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以历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5. 教师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练习: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巩固所学内容。
7.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培养爱国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写一篇关于《空城计》的读后感。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把握。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智慧。
2. 情景模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方面。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空城计》教案《空城计》教案(精选12篇)《空城计》教案篇1【课前寄语】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赏歌就像是欣赏生活。
七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空城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空城计》中的经典语句。
(2)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知识,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并欣赏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空城计》中的经典语句。
2. 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等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三国演义》前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2)简介《空城计》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关系等知识点。
(2)分析诸葛亮的智谋和胆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诸葛亮的智勇双全品质。
(2)强调背诵经典语句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6. 课后作业(1)背诵《空城计》中的经典语句。
(2)阅读《三国演义》其他章节,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空城计教案7篇
空城计教案7篇《空城计教案7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空城计教案第1篇素质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的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行成功的重要原因。
2.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课时划分 2课时指导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遁(dun)隐匿(ni)骇然(hai)笑容可掬(ju)抚掌(fu)纶巾(guan)鹤氅(chang)懿(yi)2.解释下列词语: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旁若无人: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莫非:莫不是,大概。
表推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会唱里面的主题歌吗?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今天就一起学习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空城计”二、研习课文1.简介《三国演义》以及第95回梗概,《空城计》选自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描述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陇西的故事。
魏军先得街亭,占列柳城,势如破竹,进而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临西城下,而城中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伍百名士兵,诸葛亮设空城计,使蜀军转危为安。
2.分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发展情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兵临西城第二阶段(2):临危施计第三阶段(3、4)司马中计第四阶段(5、6)孔明释计3.抓住课文故事情节发展的这四个阶段,请同学复述故事。
4.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文中描写诸葛亮写到他的几次笑,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描写诸葛亮笑的词语。
明确: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5.诸葛亮的这“三笑”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的笑是为了迷惑敌人,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是一种假笑。
课文《空城计》教案
课文《空城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3)能够领会课文中所体现的智慧与谋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空城计》。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内容理解。
(2)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3)课文所体现的智慧与谋略的领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用谋略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空城计》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空城计》。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所需道具和场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战争策略和文化背景。
《空城计》的教学教案
《空城计》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基本情节。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掌握作品中的成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空城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智慧,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空城计》(节选)2. 教学重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作品中的成语和典故。
(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作品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空城计》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
(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空城计》文本,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空城计》节选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作品中的成语和典故。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空城计》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理解作品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空城计》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智慧,勇于面对挑战。
5.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学生通过讨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空城计》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三国演义》背景知识,认识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欲望。
(2)通过学习《空城计》,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冷静面对困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对《三国演义》背景知识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战争策略和成语典故的理解。
(2)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及其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简介其生平事迹。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空城计》,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诸葛亮的智慧。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生字词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空城计》,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抄写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写一段心得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诸葛亮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生字词学习、课文阅读等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空城计》教案
《空城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和成语,如“空城计”、“兵不厌诈”等。
(3)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智慧斗争的精彩。
(2)领悟到智慧战胜实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空城计》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情节把握。
(2)关键词语和成语的学习和运用。
(3)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智慧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战争中智慧的应用和策略的提炼。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以课文《空城计》为例,分析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空城计》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空城计》相关的战争场景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空城计》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空城计》,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并掌握关键词语和成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智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战争策略和智慧的应用。
4. 案例分析:(1)教师以课文《空城计》为例,进行战争策略和智慧的深入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领悟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空城计》七年级语文教案
《空城计》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空城计》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诸葛亮的智慧。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慧较量。
2.领悟诸葛亮“空城计”的内涵,感受其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三、教学难点1.诸葛亮的内心活动及其战略意图的把握。
2.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国故事吗?知道三国中有哪些著名的智者吗?2.学生回答:诸葛亮、曹操、周瑜等。
3.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被后人称为“睿智之士”?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他的故事《空城计》。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生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智慧较量,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
3.讨论诸葛亮的内心活动及其战略意图。
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实施“空城计”?2.学生回答:诸葛亮的智慧、胆识以及对司马懿的了解。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诸葛亮的智慧,引导学生理解他如何在危急关头化险为夷。
2.分析诸葛亮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感受他的冷静、果断和勇敢。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应对司马懿的进攻?四、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答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诸葛亮“空城计”的成功实施,提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学生回答:智慧、勇敢、冷静、果断等。
二、课堂讲解1.讲解《空城计》中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他如何在劣势中找到优势。
2.分析诸葛亮的胆识,让学生感受他的非凡气度。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诸葛亮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空城计》的读后感。
(初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空城记-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空城记-教学教案13空城计教学目的:1、引导同学在理清故事情节的根底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根本方法。
2、激发同学阅读小说的爱好,鼓舞同学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
3、乐观制造时机,引导同学自主学习,发觉问题并乐观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在理清故事情节的根底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
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
二、整体感知:引导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
1、需重点留意以下字词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假设无人、无不骇然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策,最终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开展的四个阶段。
同学争辩后,老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四、分析课文。
思考:(一)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明确:1、运用比照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局部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比照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
第三局部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第四局部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比照,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空城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的内涵的理解。
2、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ppt 课件四、教学方法:反复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部《三国演义》让诸多英雄人物长久的留在我们心中,而要论《三国演义》群英谱,有一位称得上“智慧化身”的人物:他,就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空城计》的学习,来见识一下诸葛亮那“神鬼莫测”的奇谋。
二、介绍作者作品:《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在政治、军事谋略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三、介绍文章的体裁: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与散文、诗歌、戏剧合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人物、情节、环境)。
四、写作背景:三国时魏主曹丕新亡,曹睿即位。
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
一路上势如破竹,进行得相当顺利。
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
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
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士居于西城,形势万分危急。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司马懿.(yì)麈.尾(zhǔ)旌.旗(jīng)隐匿.(nì)骇.然(hài)鹤氅.(chǎng)纶.巾(guān)逃遁.(dùn)言讫.(qì)笑容可掬.(jū)2、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同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醒方法:谁?干什么?怎么样?)六、快速浏览全文,整理故事情节:1、事情的开端、起因是什么?魏将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来攻打西城,蜀军危在旦夕。
(兵临西城)“蜂拥而来”说明司马懿兵马很多。
(体味“蜂拥”一词好在哪里)2、发展:在这无将少兵的危急时刻,诸葛亮大开城门,布下空城计。
(临危施计)3、高潮是什么?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生疑,不敢贸然进城,只得匆忙离开。
(司马懿中计)4、故事的结局怎样?司马懿带军撤退后,诸葛亮如释重负,拍手大笑,向部下解释成功的原因。
(诸葛亮释计)教师:文章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情节吸引人,还因为人物形象生动。
七、布置作业:1、找出文中描写孔明笑的语句,并试着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孔明和司马懿各是什么样的人,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板书设计:空城计罗贯中(元末明初)(一)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二)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三)高潮司马懿中计(四)结局诸葛亮释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节依然清晰完整。
下面请大家根据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
(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2、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
请大家在“计”字前面各添加一个动词,以此来概括各层的内容。
教师板书:“计”以及“逼”、“施”、“中”、“释”等。
二、由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一)下面我们就从情节入手来看看文章是如何具体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1、开端:司马懿兵临西城:这一部分写的是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军情紧急? (孔明实施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表现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司马懿率领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而此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在这里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军情的紧急。
课文还有两处可以体现军情紧机:①忽然十余次飞马来报;②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不得已)(教师板书:“军情紧急”及“侧面”。
)2、发展:诸葛亮临危施计。
面对如此紧急的军情,诸葛亮是怎样施计的?这可见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诸葛亮先登城察看,然后安排部署: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在安排好别人之后,自己登楼而坐,焚香操琴。
诸葛亮这样部署的目的就是要显示这是一座空城,城越空,就越能让司马懿心中起疑。
孔明登城察看这一句,可以表明他谨慎、细心。
(教师板书:“处变不惊”及“正面”。
)3、高潮:司马懿中计。
(1)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个旨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久经沙场的魏国名将司马懿有这么容易上当吗?(司马懿对空城计有何反应?)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马懿态度变化以及他采取的相应行动的词语。
不信——为什么? —→望——见什么? —→大疑——疑什么?何根据? —→退.(2)第3、4两段主要写谁的活动而没有写谁?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主要写司马懿的活动,而没有写孔明。
通过对司马懿的所见(焚香操琴)、所思(大疑)、所言(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所为(速退兵)的描写,反衬出孔明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
(教师板书:“从容镇定”及“侧面”。
)本层中写到诸葛亮“笑容可掬”,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情况,说说他的笑中有何含义? 4、结局:诸葛亮释计。
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空城计实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众官的愚见和孔明的高见所形成的对比,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知己知彼、“计”高一筹。
(教师板书:“料事如神”及“正面、侧面”。
)(二)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找出来。
1、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三次。
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
)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
(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2、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3、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
明确:.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
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小结: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原因:“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出奇不意。
(板书:出奇不意)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诸葛亮的“出奇不意”。
(三)小结:1、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
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教师板书:“胆”及“识”。
)2、谁能说说诸葛亮的“胆”和“识”之间的关系吗?他的胆来自于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他对问题的准确认识来自他的镇定和冷静的态度。
三、学生讨论拓展:1、现在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2)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在当时的形势下,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
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还冒险用了空城计,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教师小结: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正是其智慧过人之处。
谨慎而不胆小,冒险而不盲目,这种冒险精神对我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是有启示的。
2、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表现诸葛亮智慧的故事。
你还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吗?教师:《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篇章很多。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我建议大家课余挤点时间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想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四、小结本课:学习了小说的阅读方法。
对诸葛亮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
对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1、《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非常的高,对后世的文学影响也很大。
其中,它就影响到了歇后语,有很多歇后语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人名来编写的,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2、完成“大视野”板书设计:开端:(1)司马懿兵临城下 1.孔明实施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发展:(2)诸葛亮临危施计 2.孔明怎样实施空城计的?高潮:(3-4)司马懿中计 3.司马懿对空城计有何反应?所见:焚香操琴所思:大疑所言: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所为:速退兵结局:(5-6)诸葛亮释计 4.空城计实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空城计:出奇不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