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提升练习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矿产与城市②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③近代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④强冷空气入侵⑤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⑥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触摸高考]错误!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第(2)题,因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城市是该国最主要的港口,甲城市成为该国的经济中心,进而发展成为该国的首都。
答案:(1)D (2)D主题升华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1.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城市的兴起。
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则要注意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找出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章末测评: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A 含解析
第四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某区域1965年和2012年地理简图,完成第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优惠的政策D.劳动力素质高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A.A地B.D地C.E地D.F地解析: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利于村镇形成和发展。
图中显示该地的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对其开发形成了D地和F地。
A、C两地交通便利,资源外运促进了其发展。
E地附近旅游资源丰富,因旅游而兴起,故矿产资源枯竭对其影响最小。
答案:1.A 2.C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A.aB.bC.cD.d4.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A.土地生产力的大小B.水资源的多少C.基础设施的建设D.经济规模的设想解析:从图示分析,b处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又有铁路经过,交通便捷,周边绿洲面积大,位置居中,在a、b、c、d四个位置中,其区位优势条件最为突出。
从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看,周围有大片沙漠,河流为内流河,因而制约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条件。
答案:3.B 4.B青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剖面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许多高大山脉,图中代表唐古拉山脉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6.青藏铁路约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④为动物迁徙留出生态通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5题,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自北向南穿越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第6题,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多年冻土层和为动物迁徙留出生态通道。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水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水能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②水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③水能发电成本较高④用水能发电不会带来任何的环境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3.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4.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广泛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雨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C.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D.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黄土高原6.干热岩发电A.季节性强 B.技术要求低 C.大气污染严重 D.有利于改善环境7.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减弱的主要是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9.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温和湿润 C.温和干燥 D.高温多雨10.在全球风带中,盛行东南风的地带大致位于()A.南纬0°至30°之间与南纬60°至90°之间B.南纬30°至60°之间与北纬60°至90°之间C.北纬30°至60°之间与南纬0°至30°之间D.南北纬30°至60°之间11.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总量少,人均不多B.年际变化小C.春夏多,秋冬少D.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有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深色为蓝天,白色为云。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1
【高中教育】2020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1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20xx精选】最新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1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答案 5。A 6。B
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完成7~9题。
7.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 )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
解析 第12题,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和图例判断,赣位于风电高成本区,A错。湘、豫位于中成本区,B、C错。鄂位于低成本区,D对。第13题,西南地区风电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受高山阻挡,风能较匮乏,A对。
答案 12。D 13。A
下图是20xx年4月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图。读图,回答14~15题。
(4)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应在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之间建设一条公路。
(5)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_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内河运输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因素,解题时应抓住以下几点:
(1)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尽量多通过居民点。(2)道路选址时要考虑线路长度、施工难度以及对沿线地区的带动作用等因素。(3)可通过建人工运河来克服自然障碍,与天然航道联结起来以形成内河航运网。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整合提升 中图版必修1
既要重视其经济效益, 也要重视其环境效益; 利用时要做到采育结合; 同时要延长产业链,提 高经济效益
矿产 资源
煤炭主要分布在亚欧大 煤炭主要分布在
陆、北美大陆,石油主 华北、东北,石
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 油主要分布于东
墨西哥湾沿岸和北海等 北、西北、华北,
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 铁矿分布于辽宁、
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河北、四川等地
解析答案
(2)分析说明预防干旱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主要预防措施有:调整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 建设、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监测机制, 实施人工增雨等。 答案 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 建设,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 强监测机制,进行人工增雨等。
(1)结合材料分析西南地区此次严重旱灾形成的原因。 解析 结合材料中的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持续高温等信息并联系西南 地区的地貌、地质特点分析。 答案 气候异常,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势力偏弱,使得降水较少,干 旱时间长,形成春夏连旱;持续高温天气,使用水量和蒸发量增大,加 剧了干旱;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下渗严重, 地表水缺乏;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多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 水资源的储备不足。
东部季风区多耕
地 地,西北内陆多 南部的季风气候区和美洲
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草
资 草地,东北、西 地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
南多林地
源
候区和温带大陆内部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 则林、宜牧则牧;防止土地 资源被污染或破坏
森 林 东北、西南、东南 资 地区 源
南美洲、非洲等热带雨林 气候区和亚欧大陆北部、 北美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区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分层突破4 中图版必修1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 1 000 m 等高线大致平 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 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 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 D。第 4 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 新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 合理之处。故选 B。
【答案】 5.A 6.B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7.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 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为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 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 气候资料。
巩
提
固
升
层 ·
章末分层突破
层 ·
知
主
识
题
整
强
合
化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 内,构建出的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 ②强冷空气入侵 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矿产与城市 ⑤影响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 ⑥近代气温波动上升,全球变暖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 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 题。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1word版本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综合检测(四)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
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据此回答1~2题。
1.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⑤解析:图中等高线反映了地形起伏状况,表示城镇图例的黑点大小反映了城镇等级。
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准确读出,该题有可能错选D项,误把乡镇⑤当作城市。
答案:B2.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 A.①—⑤B.②—④C.①-③D.都一样解析:因为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而①③两个城市位于平原上,连接①③经济效益最佳。
答案:C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解析: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答案:D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答案:C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
读图回答5~7题。
5.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解析: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高中地理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试卷中图版必修1
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试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
读图完成1~2题。
1.传统民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土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B.陕西窑洞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C.四合院反映聚落主要受交通影响D.云南竹楼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2.从风水学上说,我国的建筑物都要求“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关于这一说法从地理角度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迷信的说法B.朝南阳光较充足C.空气清新湿润D.南面的地形比较平坦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故A错;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均一,冬暖夏凉的窑洞适合人居,故B错;北方是平原,易建宽敞的建筑,天气变化大,风大,有相连的四合院可以改善局部的气候,故C错;云南竹楼主要是适应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故D对。
第2题,中国地处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从南边照射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朝南的。
读“我国台湾铁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资源D.军事4.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径流量小B.泥质沙岸不利于港口城市建设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台湾山脉直逼东海岸,而西部为宽阔的平原,因此东部城市少,西部城市多。
第4题,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因而众多河口处未发育成城市。
读“我国某天然气输油管线分布图”,完成5~6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检测 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2.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C.气温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青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剖面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许多高大山脉,图中代表唐古拉山脉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4.青藏铁路约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完成第5~6题。
5.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6.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第7~8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生物体,长达2 000余千米,面积达20.7万平方千米,美丽的珊瑚吸引了世界大量的游客。
但近年来,这个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区面临着渔业资源大量枯竭、大量珊瑚濒临死亡以及沿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的局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总结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P78思考盛行西北风的某地,化工厂应建在居住区的东南方。
因为化工厂是有严重大气污染的工厂,若建在西北方,大气污染物会随风扩散到居住地,造成污染危害,建在东南方会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
教材P80思考在山区修建铁路,所需工程量较大,造价也高,所以选线时往往选择在利于或便于修建铁路的地形单元上,如在山间盆地或山谷处;而平原地形则相对较为容易,工程造价较低。
在平原发展河运与铁路线路,虽然工程量、造价方面占有优势,但要占用大量农耕田地。
教材P82思考1.修建青藏铁路的不利因素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时,一起出现了。
(1)冻土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规划中的青藏铁路全长1 956公里,海拔4 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地段约600公里,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
(2)为解决高原缺氧问题,他们建起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制氧站,在隧道施工中,对洞内进行弥漫式供氧,使洞内氧含量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原施工缺氧的难题。
(3)青藏铁路建设以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文精神为特色。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有着极为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和世界山地生物物种的一个重要起源与分化中心,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
2.修建青藏铁路对该区的影响(1)铁路建成后有利于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铁路建成后,我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运抵青藏高原,高原上的居民靠砍伐爬地松作燃料的历史即将结束,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
(3)铁路建成后有利于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造福沿线各族人民,促进民族团结。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
1.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 )A.公元后1000年B.公元后1600年C.公元后1800年D.公元后1900年2.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总体呈下降趋势B.总体呈上升趋势C.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D.波动不一定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B.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C.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D.冰川向高纬度缩小1~3.解析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
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
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
答案 1.B 2.C 3.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
4.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B.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6.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城市分布B.地形C.气候D.河流4~6.解析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
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
第6题,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城市分布,但要注意题目要求选自然因素。
答案 4.A 5.C 6.B读某国轮廓图,完成7~8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0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最小的是( )A.A城 B.D城 C.E城 D.F城读图,完成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4.图中铁路线的分布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6.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的变化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后回答7~9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9.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 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 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C.地势能、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上海市自1921年出现明显地面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降1.69米。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质量检测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必修1
阶段质量检测(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①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河流 D.湖泊2.③地村落分布特点是( )A.呈团块状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3~5题。
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源 D.土壤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
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C.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7.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日本发生强烈地震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④近年来火山频发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8~10题。
8.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区五个村落的漫衍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成长为小城镇的是()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⑤(2)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成长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干系最密切()A. 地形平展B. 气候优越C. 资源丰裕D. 交通便利2.读下列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图,剖析甲、乙两传统民居可得出的结论是()A. 甲地水热条件优于乙地B. 乙地昼夜温差大C. 甲地泥土直立性强D. 乙地阵势平展3.自1861年以来,环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A. 气温不断下降B. 气候没有变化C. 环球降水量异常增多D. 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4.读以下两个地区略图,两地区互助的特性有A. 夏季高温多雨B. 城市化水平高C. 水资源丰裕D. 重化产业基地5.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性的环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产生振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范畴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
下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
(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均匀值的差)读图,由图中信息可知,从1950s到2019s我国()A. 年均匀气温逐年上升B. 气温年较差大抵呈递减趋向C. 耕作制度产生明显改变D. 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6.随着生活节拍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思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法的主导因素。
读“三种交通运输方法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三种交通方法相比,机场的位置往往隔断住民区最远,这主要是思虑了()A. 水体混浊B. 固体废弃物混浊C. 大气混浊D. 噪声混浊7.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平原最适宜聚完工长,通常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漫衍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成长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漫衍在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流平原上④古代乡村聚落多漫衍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8.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生齿密度较大的地区,读“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回答下列各标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单元测试 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河流是城市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地点最不易发育成城市的是( )A.m B.f C.h D.g2、我国城市的形成中与“h”点区位相同的是…()A.赣州 B.重庆C.天津 D.武汉3、下列哪些地区的城市多布局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①澳大利亚②东南亚③印度西南部④埃及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4京九铁路中的一些路段有明显的曲折,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①与公路、水路的连接②地形起伏③有利于帮助沿线更多地区建立对外联系通道④依河而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读图,完成5~6题。
5为了加强乙村与甲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C.c D.d6、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7、关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增加产量B.高纬度地区产量减少C.低纬度地区产量增加D.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8~9题。
8、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9、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2007年9月9日美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说:目前北极冰帽的融化速度超出科学家预料。
到2050年时,可能比现在减少40%。
据此完成10~11题。
10、北极冰帽快速消融的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北极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大大增加C.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D.人类在北极地区的活动频度增加,破坏了北极地区的热量平衡11、下列关于北极冰帽快速消融所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猎取海洋动物的水域大大增加B.会使人类更容易进入北极地区勘探油气资源C.会给北极熊及其他海洋生物带来不利影响D.冰帽消融会大量吸收热量,导致全球气温降低下表代表寒潮、台风、干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中图版必修1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检测一、选择题(4分×14=56分)下图为我国某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①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B)A.气候 B.地形C.河流 D.湖泊2.③地村落分布特点是(C)A.呈团块状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解析:①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限制,呈带状分布;③地村落沿河分布,受取水和水上交通的影响,村落呈带状分布。
读下图,回答3~4题。
3.P处铁路绕弯的主要原因是(C)A.使铁路与环城公路相接,交通方便B.减少火车爬坡技能,节省能源C.减少工程投资,确保铁路安全运行D.减少耕地占用量,节约土地资源4.图示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是(B)A.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B.地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水循环活跃,降水丰富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处铁路绕弯处的西侧为丘陵地形,因而可判断出铁路绕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工程投资,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第4题,结合等高线可判断出该城市地处平原地区,有利于城市建设;同时城市位于河流的两侧,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下表是西藏各站点0.8米深度年代平均地温距平(℃)资料,据此完成5~6题。
年代拉萨泽当当雄安多日喀则20世纪70年代-0.8 -0.2 -0.1 -0.2 -0.520世纪80年代-0.1 0.1 0.1 -0.2 -0.220世纪90年代0.9 0.1 0.1 0.3 0.65.表中数据表明(C)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根据西藏地区年代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B)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5题,西藏平均地温距平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10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素质高2.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最小的是( )A.A城 B.D城 C.E城 D.F城读图,完成3~4题。
3.为了加强乙村与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4.图中铁路线的分布存在的明显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6.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的变化特征是( )A.趋向于干旱 B.趋向于湿润 C.存在某种周期性 D.趋向于温暖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后回答7~9题。
7.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9.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 D.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较低纬地区向较高纬地区减少 B.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C.由平原向山区逐渐增多 D.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1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太阳能、风能和沼气C.地势能、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上海市自1921年出现明显地面沉降以来,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降1.69米。
由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1966年至2003年全市地面沉降累计为0.248米。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3~14题。
13.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南水北调 C.长江上游修建水库 D.过度抽取地下水14.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下列哪种问题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 )A.森林覆盖率低 B.地下水质变坏 C.空气污染严重 D.长江鱼类品种减少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
据此回答15~16题。
15.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C.灌溉农业发达 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16.下列现象属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是( )①河流上游河湖干涸,荒漠面积扩大②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③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
据此回答17~18题。
17.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④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8.世界上缺水国家或地区的共性是( )A.降水量稀少 B.蒸发量大 C.远离海洋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19.该表说明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 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20.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 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21.读“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1)分析下列字母所代表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城市的区位条件与我国以下城市相似的是( )A.大庆 B.攀枝花 C.大同 D.玉门(3)从城市区位因素角度出发,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F城市的发展?(4)图中______________处最有可能形成新的城市,阐明理由并用字母K标注。
22.2009年12月7日为期12天的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开幕。
与会各方继续就所有国家都承诺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目前基础上减少一半的议题展开讨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3)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4)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材料一新华网乌兰巴托2010年3月4日电:据蒙古国官方3月4日表示,今冬大雪寒潮天气引起的数十年来罕见雪灾已造成蒙古国300万头牲畜死亡。
未来两个月,大部分灾区灾情将持续加重,预计到5月中旬死亡牲畜有可能达到500万头。
蒙古国政府采取自救和求助外援等多种举措,减少雪灾对牧民生活和牧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材料二新华网乌兰巴托2010年3月23日电: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23日要求遭受雪灾的12个省64个县采取紧急措施,在抗击雪灾的同时预防融雪洪灾,以免灾区遭受更大损失。
日前刚从灾区了解灾情回到首都乌兰巴托的纳木斯莱说,近一段时间蒙古国天气多变,频繁出现大雪、降温、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导致一些地区低温冻害、雪崩等次生灾害不断。
(1)蒙古国受雪灾影响严重的原因有哪些?(2)减轻寒潮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哪些?(3)下列气象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滑坡—台风—暴雨 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 D.寒潮—雪灾—洪灾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我国目前地下水超采区的面积在逐步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的8.7万平方千米,已经扩大到现在的19万平方千米;目前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比较突出。
(1)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2)材料二中说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原因是什么?(3)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除南水北调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B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C [E城旅游资源丰富,受矿产资源枯竭的影响最小。
]3.C [a、b线与等高线基本上垂直相交,施工难度大。
d线经过海域,投资较大。
] 4.D [铁路在经过图左下角地形时,与等高线垂直相交,坡度较大,而且穿越城区,造成噪声污染。
]5.B 6.C [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
华北地区中期后植被由疏林草原过渡到森林草原,说明气候温暖湿润。
从表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到晚期后的过程中,由疏林草原到两个森林草原的重复出现,表明具有周期性变化。
] 7.A 8.B 9.D [第7、8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图示“环境变迁”主要发生于沿海低地区,可知应是指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沿海低地被淹没现象。
第9题,解决全球变暖措施:一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植被吸收CO2的量。
]10.B [从图例分析可以得出风能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的结论。
]11.C [风能大小成因除了考虑气压差原因(风源地)以外,还要考虑地形的影响。
②、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处于盆地和崎岖不平的山地地形,受山地阻挡风能较贫乏。
]12.A [M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从图例可以直接读出M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大。
]13.D 14.B [上海市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面失去水的支撑力,导致地面下沉。
上海市近海,由于地下水减少,使得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质变坏。
]15.B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区域特征就是干旱,之所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主要还是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为了满足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
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需水量更大,但由于降水比较多,所以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他两个选项均不合理。
]16.C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与西北地区过度用水无关;河湖干涸、荒漠面积扩大的主要是河流下游地区。
]17.C [世界上出现水资源问题并不是指全球所有地区都有此问题,而是指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或水质污染问题。
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及水污染严重有关。
]18.D [缺水国家的共性就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19.C 20.B [从表中水价与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数据中可看出,水价越高、有效利用率越高,则水价与有效利用率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
由于水价低使人们不注意节约用水,水价高使人们想办法去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所以说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多于北方而水资源更丰富一些,从而紧张状况相对要轻些,所以一般水价低于北方。
]21.(1)水运的起止点河流交汇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科技(2)B (3)修建铁路、公路;建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