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仁爱之心 培育正当行为 引导入情入境
2023年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2023年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育活动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增强全体人民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3年将举办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的理念,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方案旨在规划和推进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二、方案内容和措施1. 三生:指身体、心灵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1) 举办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宣传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科学知识,鼓励全民参与。
(2) 开展全民健康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3) 设立健康评比奖项,鼓励个人和集体关注身体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 四爱: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亲人。
(1) 组织参观学习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走进社区、企业等基层,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 举办公益活动,包括扶贫帮困、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倡导热爱人民、关爱社会的精神。
(3) 开展爱国主题教育,通过纪念活动、讲座等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感。
3. 五心:指感恩心、责任心、公德心、友好心和进取心。
(1) 举办感恩教育活动,鼓励人们感恩祖国、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培养感恩的态度和习惯。
(2) 设立责任感典范奖项,表彰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公德心的个人和组织,激励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3) 开展友善交往教育活动,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友谊周、友谊赛等活动,培养友好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组织职业发展培训,鼓励人们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培养进取心,推动自己和社会的进步。
4. 五好:指文明好、学习好、工作好、家庭好、社区好。
(1) 推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校园文明行动、单位文明行为评比等,倡导尊重他人、文明待人、文明交往。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年高中政治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年中学政治老师业务学问与实力专题测试试题【基础学问】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一核”概括回答的是()A.“考谁”的问题B.“为什么考”的问题C.“考什么”的问题D.“怎么考”的问题2.中国高考的核心功能概括为()A.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B.以考促学、引导教学C.为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合格人才D.为中学教化供应评价依据3.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是“四层”重要内容之一,起到方向引领作用,主要包含三个一级指标,以下不在其列的是()A.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B.志向信念与爱国情怀C.世界观和方法论D.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4.以下不属于“学科素养”体系一级指标的是()A.学习驾驭B.实践探究C.思维方法D.语言表达5.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实力”涵盖“学问获得实力、实践操作实力、思维认知实力”三个方面实力群。
以下属于“实践操作实力”群范畴的是()A.试验设计实力B.信息整理实力C.阅读理解实力D.归纳概括实力6.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和课程实施的等特征。
()A.实践性引领性综合性B.引领性实践性综合性C.综合性引领性实践性D.综合性实践性引领性7.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①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②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③敬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④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学问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本课程()①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削减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②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③坚持教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③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索中感悟真理的力气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须要()①注意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②采纳多种评价方式;③重点关注学生的理论思维实力;④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以下有关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B.必修课程各模块可以依据教学实际敏捷调整依次开设C.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展,满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爱好和升学须要D.选修课程更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及学生特性化发展的须要二.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现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小学德育的薄弱环节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改善时事教育,举办中小学时事课堂展示活动,用鲜活事例教育广大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引导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断成长。
2.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认真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五心教育实施方案
五心教育实施方案五心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包括了关心之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创新心。
为了有效地实施五心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关心之心关心之心是五心教育的核心之一,学校应该建立起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其次,老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二、培养爱心培养爱心是五心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爱心。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让爱心在学校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耐心教育耐心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
首先,老师要有耐心,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和成长。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需要耐心的活动,比如手工制作、植物培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耐心。
四、培养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五心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班级岗位、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同时,家长也要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五、激发创新心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心。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课程,比如科技制作、艺术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如创意比赛、发明大赛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总之,五心教育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五心教育真正落地生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五心教育为指导,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
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必将更好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坚持融会贯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是高校教学育人的重要资源。
用好这个资源就要让文化融入课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探索〃研讨式、体验式、沉浸式〃课堂模式;为文化打造载体,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普及,举办各类学习宣讲、征文演讲、分享交流活动,用文化涵养品格,用精神提振人心;让文化融通心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准自身定位,明晰人生方向,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还可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讲述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突出知行合一。
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从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两个维度出发,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创产品、短视频、摄影作品、绘画作品、音乐剧等文化产品的创作,在实践中展示自我。
另一方面,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以环境育人为载体,实施〃网格+文化+育人〃校园治理模式,建立宿舍、班级、楼宇、学院四位一体管理机制,设置谈心谈话室、书香活动室、学生活动室等文化间,科学开展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打造立体育人格局。
强化内外联动。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是当前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所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根基。
而立德树人,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底蕴。
在当前社会风气浮躁、人们精神追求缺失的情况下,特别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立德树人,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美德的热爱,引导学生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担当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所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艺作品、礼仪习俗等众多方面,它们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活、社会、自然、精神世界的认识和追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诚实,弘扬“以德治国”的理念;道家思想倡导“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共生;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和舍己为人,提倡修心养性;文艺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情怀和审美观念,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载体;礼仪习俗体现了中国人的团结友爱和互助精神,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道德品行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出现,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重温旧书,而是要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精神力量。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使自己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实施“五心”教育,点亮师生心灯
实施“五心”教育,点亮师生心灯1. 引言1.1 了解“五心”教育“五心”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情感态度的教育理念。
它包括五个方面:爱心、责任心、诚心、耐心和恒心。
爱心是指师生之间互相关爱,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心是指学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推卸;诚心是指师生之间要真诚相待,不虚伪;耐心是指学生要有耐心面对学习困难,老师要有耐心教导学生;恒心是指师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不轻言放弃。
通过“五心”教育,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了解“五心”教育,可以帮助师生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
只有在“五心”教育的理念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教学工作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了解“五心”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2 明确点亮师生心灯的重要性点亮师生心灯是实施“五心”教育的核心,它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和价值。
在教育实践中,点亮师生心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点亮师生心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当师生的心灯被点亮时,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学习氛围也会更加融洽。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而学生也会更愿意沟通和分享自己的问题。
点亮师生心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努力地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教师通过用心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也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
最重要的是,点亮师生心灯可以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只有当师生的心灯都被点亮时,他们才能在相互鼓励和支持下一起进步,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明确点亮师生心灯的重要性,是实施“五心”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师生都应该认识到心灯的重要性,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教育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者:张大有肖敏来源:《民生周刊》2024年第10期2023 年 9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教师代表时强调:“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这是广大教师躬耕教坛、教书育人的方向引领,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发展的更高期待,为新时代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增添磅礴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教师素质和教师育人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
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因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教育发生了极大变化。
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科技可以更有效率、更直观地开展课堂教学,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和科技手段的多样让信息的收集在所有群体中更加平等化,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更高。
受此影响,教师的职业压力持续加大。
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质量,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的焦虑一直存在且呈上升趋势。
201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57.16% 的受访青年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状态基本达到‘996’,更有12.2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工作状态已经不止‘996’了。
”有学者指出:“数字媒体时代的教师道德权威呈现出失落的态势,具体表现为教师道德指令‘语力’的降低、道德指令‘语境’的缺失以及教师感召力的下降。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教师需要快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学习强国》考试题库100题BZD【含答案】
《学习强国》测试题库100题[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2.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
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
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4.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全社会文明程度6.树高叶茂,系于根深。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7.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8.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9.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0.强调,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1.人类的大脑有五大方面的功能:感觉的功能.……。
目前的神经科学研究对(感觉的功能.控制运动的功能.记忆的功能.情感和情绪)四种功能已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1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太常引》为:词牌13.所谓“隐形飞机”是指【D 雷达测不到】的飞机14.“宁德位于福建东北翼沿海,是中国大黄鱼之乡15.以下不属于“天下之名巧”——马钧发明的是【D锯子】16.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思想政治教育者仁爱心
汇报人:
Hale Waihona Puke 日期:目录• 仁爱之心概述 • 思想政治教育者仁爱心的体现 • 思想政治教育者仁爱心的培养 • 思想政治教育者仁爱心的实践 • 思想政治教育者仁爱心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仁爱之心概述
仁爱的含义与重要性
含义
仁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表现为善意、理解、 支持和帮助。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也是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之一。
详细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具备高度的仁爱心。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需求。通过关心和照顾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二:以身作则,传递仁爱精神
总结词
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仁爱精神
详细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他们通过自身的言行举 止,传递仁爱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通过关心和照顾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
强化师生互动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需求,鼓励他 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互助互爱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关心和支持,培养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的品质。
组织仁爱实践活动
1 2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老人、 儿童、环保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体验仁爱精 神的价值。
关注学生成长,倾听心声
了解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 长等,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 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
问题。
倾听心声
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尊 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给予积极
爱国主题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题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爱国主题教育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旨在唤起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本文将分析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
1. 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使大学生树立对国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于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以及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主题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国家的繁荣与强大而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2. 引导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领社会风气、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这些价值观。
3. 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题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校园应当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志愿服务、社区互助、环保活动等。
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经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于实践中。
4.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国主题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大学生应当从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出发,关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求相结合。
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5. 加强爱国主题教育的组织与引导为了有效推进爱国主题教育,大学校园应加强组织与引导工作。
学校及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包括课程设置、社团活动、主题讲座等。
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意识,使他们在爱国主题教育中获得深度思考、广泛交流和持续学习的机会。
总之,爱国主题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中的“五个突出特性”,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以此作为我们处世之道的基础。
首先是“亲”。
亲情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华儿女始终强调家庭的和睦和亲情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孝敬长辈,家庭的亲情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幸福的源泉,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其次是“仁”。
中华文明强调的“仁者爱人”,即仁爱之心。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善待他人,用仁爱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宽容、体恤、关爱,发挥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与关怀,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三是“善邻”。
中国人历来注重与邻里和睦相处。
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尊重和关心邻居,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
也要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只有通过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够更加稳定、进步。
第四是“协和”。
中华文明强调的是合作与协调。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主动与他人沟通和谈判,寻求共同利益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只有通过协作与协调,才能实现群体的利益最大化,社会才能达到稳定和发展。
最后是“万邦”。
中华文明追求的是天下大同的理想。
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推崇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学习他人的优点,使世界变得更加多元、美好。
综上所述,“五个突出特性”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处世之道的基石。
我们应该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不仅要了解其内涵,更要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的处世之道。
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试题
2022 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真题含答案1.综合运用______,促进知行合一。
2.课程教材要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___指导地位,体现:3.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4.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5.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__,反映______________,确立______________。
6.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注重案例教学,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
案例选择要关注:3. ______是学生在完成______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______的要求。
4.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______.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安康的生活态度。
5. 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______与______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______.______,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6. 课程教材要发挥______.______的作用,必须坚持______的指导地位。
7. 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8. 道德修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______为主要维度,结合______对学生______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10. ______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1. 以______和______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1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______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不断扩展学生的______和______范围。
13. ______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正确答案:学业质量14.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______和______。
爱国奉献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积极奉献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
爱国奉献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积极奉献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积极奉献社会,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也是培养下一代中国人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育角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爱国奉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
一、培养国家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是爱国奉献的前提,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尊重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组织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社会问题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奉献社会的意愿。
二、打造实践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通过实际实践,更能真切地体验到爱国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如义务植树、社区服务、帮助贫困地区儿童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问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三、教育引导,强调个人责任与奉献精神学校应该加强对奉献精神的教育宣传,让学生明白个人责任与奉献精神的内在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奉献活动,让爱国奉献的思想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文化熏陶,传承爱国精神爱国奉献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是需要在长期文化熏陶中形成的。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爱国奉献的文化氛围。
可以举办关于爱国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题展览等,通过文化熏陶,让学生从小就有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五、师生互动,共同成长教师是培育学生爱国奉献观念与行为准则的重要人物,他们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务活动,让教师亲身体验并与学生共同成长。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心系祖国服务人民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心系祖国服务人民在当今时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心系祖国,以服务人民为己任,既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社会的需要。
本文将从教育、校园活动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相关策略。
首先,加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基础。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纳入课程体系。
在各个学科中,可以通过教材内容的编写,将祖国历史、文化、发展成就等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的力量。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中国近现代史纵览”、“中国文化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祖国的机会。
其次,校园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爱国主题讲座、学术竞赛、文化节等,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园演讲,让学生了解国情和时事动态;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在广场集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地等,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事迹。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此外,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应该体现在服务社会中。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爱国行为的实质意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增长社会经验,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学校也应该设立相关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以鼓励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表现突出的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加强教育、开展校园活动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始终心系祖国,服务人民。
让美好生活浸润在良好道德风尚之中
让美好生活浸润在良好道德风尚之中作者:钱亮星来源:《群众》2018年第04期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必须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的矛盾变化,聚焦新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的探索实践,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活,道德的利他性、自主性、理想性三个特质,无一不指向美好、关乎幸福。
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存在,有道德的生活成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
首先,德性生活可以提升获得感、价值感。
“德者,得也。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利他性是道德的重要特质。
面对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当人们把德性作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去追求并得以实现时,会感受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积极作用,可以获得社会舆论的赞赏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内心会充满人生意义的获得感和存在的价值感。
其次,德性生活可以提升充实感、安全感。
理想性是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它促使人们的行为从“现有的”向“应有的、理想化的”转化,鼓舞人们不断向新的道德境界攀升。
德性的生活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构建了精神的家园,实现了心灵的寄托,搭建了安身立命之所,摆脱了精神无所归依的困境。
第三,德性生活可以提升愉悦感、幸福感。
道德是通往幸福的阶梯。
幸福感有不同的来源和层次,物质的享受与满足只能提供低层次的幸福感,道德则提供了一种“应当”的幸福生活,它带来的幸福是内在的、自足的,产生的愉悦是长效的、恒久的。
人无德不立,基于道德的幸福感是真正的幸福感。
因此,激发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提高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欣赏美好生活的态度和性情,引导人们在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体验美好生活,既是进入新时代提升道德发展水平的现实需求,也是社会矛盾新变化赋予思想道德建设新的发展契机。
爱国主义教育法 草案全文
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全文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国公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提高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国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途径,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引导,培养和加强公民的爱国情感、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感。
第三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以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和国家认同为目标。
第二章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和原则第四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公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和国家意识,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意识。
第五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是全面、科学、系统、全民参与和人文关怀。
第六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贯穿于全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展开,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三章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途径第七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培养公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二)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三)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四)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和国家意识;(五)强化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意识。
第八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包括以下方面:(一)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社团组织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家庭通过家教、家庭活动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社会通过宣传教育、纪念活动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新闻媒体通过宣传报道、节目制作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其他途径,如文艺作品、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四章爱国主义教育机构和人员第九条爱国主义教育机构是指国家、地方、学校、社会等各级各类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机构。
第十条爱国主义教育机构应当设立专职负责人,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负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
兴文化展形象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使铸魂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引领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践行者、积极传播者,筑牢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强国专项答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
学习强国专项答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1、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A 积极性]、[B 主动性]、[C创造性]。
3、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A 爱国情]、[B 强国志]、[C 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5、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6、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A 培养什么人]、[B 怎样培养人]、[C 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7、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8、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A 专职为主]、[B 专兼结合]、[C 数量充足]、[D 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9、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10、要建立[A 党委统一领导]、[B 党政齐抓共管]、[C 有关部门各负其责]、[D 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基弘扬中华文明之魂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基弘扬中华文明之魂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基,弘扬中华文明之魂,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随着国家力量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和重新认识中华民族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的根基,弘扬中华文明之魂,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爱国情怀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将爱国情怀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投入和力度,增加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题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在接触实际、体验亲身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与执着。
二、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有一种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展览和培训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三、倡导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爱国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白,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扶贫助学、环保行动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公益活动的参与,大学生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仁爱之心培育正当行为引导入情入境作者:陈忠孝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第06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该标准深刻全面地体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价值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价值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进而达到该标准的预期目的。
一、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仁爱之心”
“仁爱”是重要的人文价值之一。
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课文都渗透“仁爱”教育。
我们可以在传授学习方法之余,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窗前的气球》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文章,表现了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
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科利亚同学的关心、关怀之情,从而体会到要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教学中,我借助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自学导航”,让学生思考: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给谁的?为什么要送气球?这是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认识到要为有困难的人送去自己祝福。
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运用了静思,学生安静地闭上眼睛,专心地听我朗读课文,再一次走进课文,感受深刻的友情,明白到要学会关心他人,有仁爱之心。
就这样,学习了这一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的课文后,我能感受到学生在关爱他人方面的表现更明显了。
“仁爱”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让班集体更温馨、更和谐,学生更融洽。
二、在语文课堂中培育小学生的“正当行为”
“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必须具有辨别力,因为在判断错误行为时必须要用到辨别力……切不可让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
”“正当行为”是五大人文价值的其中一个,它包括:礼貌、整洁、尊重、责任感、服务、勇气、义务和自我控制。
这段时间,我着重帮助学生养成对“正当行为”的“自我控制”。
二年级的男孩子活泼好动,课堂上有时很难做到“自我控制”。
A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着尺子和铅笔,头也不抬,把自己置身于课外;B同学则神游太空,眼睛没有焦距,尽情地发呆;C同学手舞足蹈,兴奋得很,自得其乐。
这些情景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是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表现。
虽然他们都清楚课堂的要求,但控制不了自己,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学习。
如何帮助他们搬开这个“拦路虎”,让他们做到“自我控制”呢?我充分发挥了赏识和批评教育。
当他
们专心学习时,我就给予大拇指和赏识的眼神,并播放优美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到“自我控制”带来的好处。
当一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时,我只有不厌其烦,不断督促,并借助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互相提醒。
屡教不改时,只能在课后继续教育,并采用“补习”的方法,让他们在别人玩耍时补回之前的学习。
作为老师,我们要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拥有正当行为,让学生渐渐具有辨别力,尽量不出现错误行为,不让错误行为影响自己,更不能因为错误行为去伤害别人。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培育尽可掌控于小学语文课堂内外。
三、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入情入境”
静思,是一种让师生在短时间内放松的技巧,也可以用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静思也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调整,通过静思可以让情绪平和。
想象静思是很常用的一种静思方式。
《“红领巾”真好》是二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中的一首小诗。
两幅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小鸟的快乐、活跃和勤劳。
“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主题。
课后男孩的思考:“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耐人深思。
课堂上,播放一段鸟儿在森林中鸣叫的轻音乐,孩子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我就轻声描述音乐所展示的美妙画面:清晨的森林,雾蒙蒙,可爱的小鸟在林间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太阳出来了,机灵的小鸟扑棱棱,飞来飞去,不停地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孩子们用心倾听着,似乎看到了诗歌所描述的情境,看到了快乐、勤劳的小鸟,爱鸟之心油然而起。
这样,“保护自然,爱护鸟类”的人文价值观念就悄悄地在静思中进入了孩子的心灵。
语文教学中还有诸多融入人文教育的方法。
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课文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
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和“融入”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
我们认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书本知识之外的抑或与书本知识有关联的情感教育、良知教育、品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同样不可或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穷尽一切方法和策略,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自觉地将人文价值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作者单位:岷县蒲麻镇中滩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