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测试题:作业5_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五)

(2017·河北衡水模拟)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下图为冬季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

A.江苏B.江西

C.海南D.黑龙江

2.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 )

A.晴天多云雨天雪天

B.多云雨天雪天晴天

C.雪天晴天多云雨天

D.雨天雪天晴天多云

3.研究表明( )

A.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温室郁金香的质量和花期

B.晴天和雨天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温室内小

C.雪天融雪过程释放热量,导致室外温度不断下降

D.同一天气条件下,靠近地表处地温变化幅度较大

答案 1.A 2.A 3.D

解析第1题,从图可知,该地冬季的室外温度最高达到20 ℃,最低在-6 ℃上下,冬季均温在0°~20°之间,可推测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故可排除位于热带的海南和位于北温带的黑龙江。由题可知,该地冬季会出现降雪,该地位于纬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故该日光温室最可能位于纬度较高的江苏。第2题,①图室外白天气温高达20 ℃,晚上气温低于0 ℃,昼夜温差较大,为晴天;②图中午时室外温度比晴天中午时的气温低,但也在15 ℃左右、且昼夜温差较①小,为多云;③图室外温度在4 ℃~8 ℃之间,且变化较小,为雨天;④图室外温度在-8 ℃~4 ℃之间,均温最低,最可能是雪天。故A项正确。第3题,同一天气条件下,受地面吸热、散热影响,靠近地表处的地温变化幅度较大。故D项正确。仅依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看不出温度条件对温室郁金香质量和花期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室外气温变化特点可判断①图表示晴天,③图表示雨天。从两图可以看出晴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室内大,雨天室外温度下降幅度较室内小。故B项错误。融雪过程中,由固态到液态,需要吸收热量而不是释放热量,因此室外温度才不断降低。故C项错误。

(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在低温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有时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它是潮湿土壤中的水分沿着土壤缝隙向上蒸发,水汽在地表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俗称树挂,是在有雾的寒冷天气里,雾滴(或者水汽)冻结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的疏松冻结层,是一种冰雪美景。读图,回答4、5题。

4.地冰花与雾凇现象形成的共同天气条件是( )

A.寒潮过境,带来大风降温天气

B.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C.气温低于0 ℃,晴朗且风小

D.冷锋过境,带来降雪天气

5.地冰花与雾凇现象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是( )

A.两者都主要分布在南方

B.两者都主要分布在北方

C.地冰花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

D.雾凇现象主要分布在南方

答案 4.C 5.B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地冰花与雾凇都是在较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的。寒潮过境,大风天气,水汽与雾气容易消散,不会形成,A项错误。地冰花中的水汽来自土壤,而非大气,B项错误。气温低,晴朗风小,有利于水汽凝结,C项正确。冷锋过境,往往伴随大风天气,雾气消散,不利于形成雾凇,D 项错误。故选C项。第5题,由材料可知,雾凇和地冰花主要出现在寒冷的冬夜里,南方地区气温高,不容易发生,而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如果土壤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就会形成,故选B项。

(2017·河北衡水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 048米。这里的人发现夏季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的“白夜”现象。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读图完成6~8题。

6.“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B.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D.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7.该地夏天可以看到“白夜”现象的原因( )

A.海拔高B.晴天多,光照充足

C.大气散射作用D.纬度高,有极昼现象

8.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

A.东去种麦B.南下踏青

C.西山牧羊D.北山滑雪

答案 6.D 7.C 8.C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的西部地区,而且处于西风带的纬度范围,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可知,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故选项D正确。第7题,所谓“白夜”,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有时出现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因此C项正确。第8题,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当该河进入主

汛期时,说明此时是夏季;东去种麦是春季或秋季;南下踏青是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西山牧羊属于山地牧场,在夏季,故选项C正确。

(2017·福建泉州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9~11题。

9.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10.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B.1920年

C.1940年D.1960年

11.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

A.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答案9.B 10.A 11.A

解析第9题,从文中读出,季风系数可以表示季风环流强弱,如果数值为正,说明比往年强,如果数值为负,说明比往年弱。从图中看出1960~1970年,夏季风由强转弱,而冬季风一直强于往年,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该些年份温度偏低,导致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第10题,江淮区伏旱期不明显,说明夏季风弱,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长。从图中找到夏季风距平为负且数值最大即可。第11题,1920年的冬季风系数与1900年差不多,但是1920年夏季风指数比1900年数值大,说明夏季风强,降水多,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引起三角洲的泥沙沉积多,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12.(2017·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打靶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