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
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
当前,经济新常态趋势和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推动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从传统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如何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微观层面转型的具体措施,亦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文本,只有明确其政策背后蕴含的关注点及关注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才能在政策指导下,有方向、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所以本文从颁布的政策文本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及对政策文本中的高频共性词和特色词,旨在从教育政策文本视角,明晰“转型”涵义,提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建议。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发展进程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政策经历了由问题关注到出台国家层面的专门政策,再到地方响应国家政策,配合出台相关地方实施意见的发展历程。
(一)国家:从问题关注到出台专门政策
“地方高校转型”最早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1年)》的政策文本中,《纲要》指出:要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此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强调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2021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1年)》从对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方面,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同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并对其转型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与核心
前言
如今,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摇篮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
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随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地方本科院校也在不断进行转型发展。本文将会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转型发展的概念、转型发展的核心几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行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它的前身是专科学校,主
要培养技术和工科类人才。与国家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门类、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在地域特色、人文教育、应用型专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转型发展的概念
转型发展是指由一个运作模式或经济结构逐渐向新的运作模式或经济结构转化
的过程。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它的转型发展意味着从单一的培养技术和工科类人才的教育模式向更加综合、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转变。转型发展不仅仅是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更是一个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
转型发展的核心
学科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是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学科建设包括课程体系、教材
建设、科研机构建设等方面,它不仅需要注重本专业教育,还需要关注跨学科交叉,更客观地满足社会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的专业性,同时注重综合性的学科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建立起一支有着良好教育思
想和扎实学术基础的教师团队。该团队要有着学术创新意识和实际经验,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强化教育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特色,建立有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建设的有效策略——以张家口学院为例
(下转第107页)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厚,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在前期跨越式、外延式发展后,应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2013年以来,张家口学院(以下简称“该校”)的整体办学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学科专业迅速拓展,结构不断改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教学变革转型,努力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本文拟以该校为例,提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突出育人特色
走应用型之路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张家口学院统一要求,各本科专业于2016年、2017年先后两次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2016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重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使培养方案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培养方向更加明确。2017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则着重解决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等问题。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减少课堂教学,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比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增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冰雪周”等课程和实践环节,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最终须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重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继续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向实践教学要质量,重视职业能力训练、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更新和重组,紧贴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景,创设条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精练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线上线下交汇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三是继续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数量充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学科大类专业认证建设要求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2 7 0 —
与课程开发 。 推行订单培养 、 岗位见 习的教育模式 , 从 而提高 ຫໍສະໝຸດ Baidu
应 占有一定 比例 , 同时通过加 强师德建设 , 努力 提高教师 的 思想道德水平 , 培养为人 师表 、 爱岗敬业的精神 。 加强名师培
养, 在教师 中树立 “ 育人 为本 , 争 当名师 ” 的理念 , 积 极营 造 “ 事业 留人 、 感情 留人 、 环境 留人 、 待遇 留人” 的 良好氛 围, 并且
果,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 门人才 。
工 学院推进应用型人 才的素质教 育 , 突 出应用 能力的培养 , 在教学过程 中加 强了实习实践 的学 时安排 , 并针对不 同年级
不 同专业开展 了针 对性强 、 操作性 强的模拟 上机操作 , 充分 将 理论应用于实践 当 中, 通过教 师的面对 面指导 , 让学生足
基金项 目: 湖 南工 学院质 量工程建设 项 目教研教 改项 目“ 地 方普 通本科 院校 经管类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式 的研 究” 的阶段
性成果( A1 2 3 3 )
作者简介 : 李 长征( 1 9 7 8 一 ) , 男, 湖南岳 阳人 , 讲 师, 硕士 , 从事产业经济、 金 融理论与 实践研 究。
( 一) 优化人才培养方 案 针对 当前经济发 展现状 与社会 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 湖南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点及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
才培养 目标突出应用性 , 学科 专业设置紧扣产业要 求, 发展路径选择 突出合作教 育, 服务面向 定位 强调 地 方特 色等 , 在 强化 内涵 建设 中要 紧扣 “ 改革” “ 合作 ” “ 提 升” 三 个 关键 词 , 即突 出
“ 改革” , 强调创新 ; 突出“ 合作” , 强调协 同; 突出“ 提升” , 强调质量。同时 , 要加 大高层次人 才 引进 力度 , 强化应 用 学科 专业 特 色建设 , 推进 “ 政 产 学研 ” 合作 , 加 强科技 创新 等 重点 工作 。
一
进 区域产业 升 级 和地 方 经 济 转 型 发 展 。地方 新 建 本 科 院校注 重依 据地 方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需 要 调整 学 科 专 业 布局 , 在 面临产 业 升 级 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时 , 学 校
、
地方 新建 本 科院校 的 办学 特点
Baidu Nhomakorabea
( 一) 人 才培 养 目标 突 出应 用性
( 三) 发展 路 径 选择 突 出合 作教 育
合作 教 育既 是地 方 新 建 本科 院 校满 足 区域 产 业
原则 , 紧扣“ 就 业” “ 职业” “ 改革 ” “ 质 量” 四个关 键 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等需求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的重要 也 是地 方新 建本 科 院校举 全校 之力 获取 更 多社 词, 切实加强符合社会需要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作 , 途径 ,
新升本地方院校内涵发展研究
一、引言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近30年的快速扩张,从1999年到2015年期间,全国高等学校由1,942所上升到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则从10.5%达到40.0%;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由413.42万人上升到2,625.30万人;毕业生人数从84.76万人增长到680.89万人。但是,新升本地方院校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在教学模式上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出现同质性,专业设置缺乏特色。此外,新升本地方院校对社会服务定位不清、社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不明确等都是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新升本地方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办学条件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发展。
二、社会需求与新升本地方院校内涵发展现状
(一)社会人才需求现状。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对各方面都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下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推动了新职业的产生,使得社会人才需求方面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在201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对职业有了新的规划,其中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一部分传统职业开始衰落,例如磨刀人、鞋帽的制造工人和手艺人逐渐销声匿迹;另一部分职业为了不被淘汰,更好地顺应形势进行调整与转化,新职业开始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以及专业分工的调整、转移、集群化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类型趋向多样性发展。
对于区域来说,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人才的需求。地区的人才需求与供给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互相配套的、多层次的有机结构。对于行业来讲,一个行业的发展决定了该行业的人才需求。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势必使高校本科教育专业化分工更为明确、专业分类更加合理。总体而言,地区人才需求相对于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更为复杂。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作为产业集群链上的应用型人才链的短缺,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区域竞争力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不少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升本地方院校没能形成与区域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集群模式。伴随着现代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性人才的能力培养要求也在提高。而我国新升本地方院校倘若盲目地向学术型高校非专业应用性的定位,就可能难以反映出专业性特色及区域性差异。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转型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转型路径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限于地域和资源条件,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国内一
流大学还存在一定差距。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进行转型发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将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
内涵意蕴和转型路径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意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意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水平。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就业率和生源质量。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优化人才培
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
率和生源质量。
3. 发挥地方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深度
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与国内
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办学
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主要包括提升办学层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发挥地方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内涵式发展
2015年第8期 £*!在嗎省教肯No.8,2015 (总第 21 期)SHANDONG HIGHER EDUCATION General No.21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的内涵式发展
秦梦华
(泰山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内涵式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路径的必然选择。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定位、结构、特色、刨新和质量。学校只有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凝练特色、改革刨新、提高质量,才能保证新建本科院校在 转型过程中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高校转型;内涵发展;发展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00(2015)08-013-06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1]为 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引导全国600多所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这一转型既是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此 类高等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2]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过程中,是否需要内涵式发展?如何促进 其内涵式发展?这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内部要素作为动力和资 源的发展模式,表现在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及质量提升等。作为高校管理工作 者,笔者尝试结合泰山学院实际,从科学定位、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等五个方面就新 建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实现内涵发展进行阐述。
一、科学定位是内涵发展的前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内涵建设质量的思考
2019第4期下(总第298期
)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起点低,经费不足,要充分认识走内涵式发展的意义,着力提升办学软实力入手,
优化基础设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践行“四个服务”。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之一,相对于外延式发展的差别,其是以高等教育内因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发展主体、发展动力,要求高校领导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培养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内涵式发展程度将关联学校的生存、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都是在专科院校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标准等方面离合格本科院校还是有一定差距,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内涵发展上有所思考。
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要提升办学实力,就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思路,在学科建设、课程层次、师资队伍、
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下功夫,而这些方面一旦取得明显成就,学院的办学软实力就会凸显。高等院校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就是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将大学发展的潜力折射出来。
(一)内涵式发展牵动高校师生的共同发展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培养质量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的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内涵建设的核心
在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的大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大家的共识,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内涵建设质量成为发展的当务之
观点丨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
观点丨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
一、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新建本科高校是指从1999年起升格的新本科院校,它们是在我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独立升格、转制升格和转设的具有全日制本科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1]。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2]。关于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有如下几种观点:
内涵转型说。王玉丰认为转型发展的要义之一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层次跃迁基础上,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实质性转变的内涵转型,其根本点就在于强调学校内容和实质的转型而不是外表和形式的变化[3]。陈新民等亦认为,转型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转变,真正达到本科教育水平的过程[4]。
功能转型说。王玉丰认为,转型发展的另一要义就是强调新建本科院校的功能转型,即由过去只注重单一的教学向教学、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5]。顾永安认为,与传统大学相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新建本科高校的新使命,体现了一种新的大学精神:从旁观式批判转向参与式建设[6]。柳友荣则认为,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一类新的办学理念[7]。
类型转型说。顾永安等认为,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变革中,新建本科高校必然要在从专科层次办学向本科层次办学转型的基础
上,实现从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8],这是该类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
此外,还有溯源转型说[9]、频次转型说[10]、叠加转型说[11]等。笔者认为,内涵转型、功能转型、类型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类型转型说与内涵转型说、功能转型说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推动内涵式发展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推动内涵式发展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作者:胡俊梅
来源:《高教探索》 2017年第7期
摘要:国家鼓励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转型要落到实处并有所成效,高校势必要强化教育改革理念,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
“内涵式发展”道路。文中从学科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创新就业等方面阐
述了内涵式建设和发展的内容及形式。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转型;学科建设;校企合作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中的研究型大学、专科型大学以及高职院校的定位相
对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则显得“高不成、低不就”。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短、基础
薄弱、投入有限、师资不足、生源不齐、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往往出现办学定位模糊化、学科(或专业)建设趋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未能发挥应有
作用。少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尽快达到普通本科办学要求,效仿名牌高校办学模式,采
取“追赶式”扩张发展,专业设置没有前瞻性也不接地气,不仅丢掉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而且
与重点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阶段,高层次高技能创新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
满足市场需求,“高级技工荒”正演变为行业难题,制约了行业发展转型;另一方面,入学率
激增、普通本科高校同质化发展等,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显然,当务之急是调整普
通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多样化;实施普通高等院校分类分级定位,促进人才培养
与市场需求相匹配[1]。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和政府先后出台多项制度力促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出部署,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地方经济发 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05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景 展望
转型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促进地方产业结构
升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将更加注 重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地方 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劳动力,推 动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 值转变。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概述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模式
与路径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保障
措施
目录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案例 分析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前景 展望
01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概述
转型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案例概述
某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开设了 一批新兴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具体措施
该院校通过深入调研和论证,开设了与地方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工 程、智能制造等。同时,该院校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 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可以说处 在“ 黄金发 展 ” 矛盾 凸显 ” 和“ 并存 的时期 。
这类 高校 如何实 现科 学 发展 , 争 在 较短 的时 间 内 力
“ 新建期 ” 作 的 重 中之 重 是 完 成 “ 型 ” 工 转 。这
是关 系到新 建本科 院校 能否 开好头 、 起好 步 、 正路 走 的重要 问 题 。新 建本 科 院 校 的“ 型 ” 少 包 含 两 转 至
1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段 , 格 以特色 为发展方 向 , 合 特色 以合格 为基 础和前 提 , 合格 的 、 建设 有特 色的地 方本科 院校 应该成 为新
建本科 院 校 共 同努 力 的 目标 和 方 向。 因此 , “ 在 新
联合 国教科 文组 织 的《 际教育 标 准分 类法 》 19 国 (97 年修 订稿 ) 要 以培 养 人 才 职 能 来 分 类 , 第 三 级 主 将
科 院校 既面临着发 展 的机遇 , 面临着 严峻 的挑 战 , 又
科 教育 的基本 要求 。通过 国家本科教 学工作 水平评 估 是第二 个重要 环 节 , 评 估标 准 主 要侧 重 于 计划 但 规模 、 师 比及 办学 的硬性 条件 , 生 学科 专业建 设和教 育 质量没 有放 在应 有 的重要 位 置 。 同时 , 科教 学 本 工 作水平 评估后 教育 质量 等方 面可能会 出现 反复和 波 动 。因此 , 要一 段 整 改 、 高 和 巩 固的 时 间 , 需 提 本 科教 育质 量才 能真 正 稳定 下 来 。从 时 间上 来 说 , 这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转型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转型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关注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及转型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指在满足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特色优势和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向应用型、产学研融合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和发展。
1. 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提升教育质量,重视专业特色建设,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
2. 推进深度产学研合作,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依托本地区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3. 促进国际化发展,增强办学国际竞争力。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吸引国外优秀学生和教师,增强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合理定位,找准办学特色和方向,注重本地区服务和创新需求,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
4. 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学校综合管理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管理创新和管理人才培养,强化学校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学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意蕴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国际化合作、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找准办学特色和方向,为实现高质量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摘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
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
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
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的
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此类院校分类发展,特色办学的内在需求。抓住历史机遇,直面挑战,融入地方,探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育人新机制,必能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机遇;挑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大众化教育的生力军,在政策性扩招后规模迅速扩张,目前潜藏的危机日益凸显,结构性失业的影响已经超出了高等教育领域,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状
2013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一举措既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机构调整的内在需求,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无论客观还是主观方面,转型发展都是一种必然趋势。
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将转型发展提上日程,但对怎么转,转什么等问题还有没明晰,仅停留在概念层次上。少部分高校已经明确提出要努力进入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行列,并为此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也有一部分高校还在观望,表现出从众心理。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困境
2.1外力主导,内需不足
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合并、扩招、升本、评估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本次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国家政策性扩招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在成立至今的10余年时间里,主要完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使命。与其他老本科相比,其发展历程表现出鲜明的政府意志,因此在转型发展问题上,更多倾向依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要求,与外力主导相比,追赶超的自我发展需要始终处于劣势,表现出一定的惰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摘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
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
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
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的
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
择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中立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定服务地方的理念。紧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扎根临沧、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周边,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类型应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托学校的定位,
同时,要融入行业企业需求,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其次,提出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重点考虑岗位实际需求;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强调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最后,提出“教师的问题是角色,管理者的问题是执行,职能部门的问题是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是先行,学生的问题是觉醒,教学信息化的问题是理念,社会要求的变化是融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审时度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新定位,要求各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应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和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三、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依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萌发了加入“创新工场”、“创客邦”的想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在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树立学习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体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合格的技术人才。
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把行业企业的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它们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这势必会为大学生的就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四、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办应用型的本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注重课程体系产学结合,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
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一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二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三建立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四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总之,在转型过程中,每个职员找准定位,避免看的指责干的;每个部门履行职责,避免少的指责多的;建立科学考评指标,避免虚的指责实的;确立正向激励机制,避免差的指责好的;选择合适的工作路径,避免技术代替管理;制定制度综合实际,避免借鉴代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