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理路
与 “ 旧” 的界 限 ,未 免 有 失 偏 颇 。 比 如 ,有 些 原 来 建 校 基
础 较 好 的新 建 本 科 院 校 , 由 于 师 资 及 学 科 的 优 势 , 几 年 就
拿 下 来 硕 士 点 ,将 来 即使 是 申请 博 士 授 予 权 也 并 非 天 方 夜 谭 ,一 些 院 校 的 发 展 势 头 甚 至 远 远 超 过 了 老 牌 本 科 院 校 ,
反 观 近 十年 来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的 具 体 办 学 实 践 ,虽 然 在 合 并 、升 格 、调 整 、更 名 等 形 变 现 象 的 背 后 ,都 隐 含 着 它 们 对 本 校 长 远 发 展 的 价 值 与 理 念 的 追 求 ,但 这 类 院 校 的 建 校 时 间 短 ,文 化 积 淀 不 足 , 缺 乏 内 涵 发 展 式 的 理 念 ,社 会 认 知 度 较 低 ,现 实 中它 们 盲 从 趋 同 、追 赶 发 展 、忽 略 特 色 , 似 乎 还 没有 在 高 等 教 育 生 态 系 统 中 确 立 自身 的 真 正 坐 标 和 方 位 。显 然 ,这 类 院 校 要 转 型 跃 迁 就 必 须 要 走 出 自身 “ 新 建 期 ” 以及 高 等 教 育 要 素 与 职 能 发 挥 的 困 惑 可 见 ,科 学 而 客 观 地 认 识 这 些 问 题 对 破 解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各 类 困 境 就 显
高 教 研 究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 0DERN EDUCATI oN CI S ENCE
2 1 0 2年 第 2期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的 发 展 困 境 与 转 型 理 路
谢 凌 凌
[ 摘
要 ] 近 年 来 , 学界 对 新 建 本 科 院校 发 展 困境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师 资 、教 学 、 管 理 、经 费 等 微 观
坚持一路径两驱动 拓展三平台四理念
坚持一路径两驱动拓展三平台四理念——西安文理学院转型发展的“升级版”实践西安文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存在两个战略性考量:一是如何在高校林立的省会城市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特色;二是如何不断适应形势需要,服务西安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西安文理学院逐渐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的发展通道。
一条路径两轮驱动2003年升本以来,学校根据形势要求,以转型求发展,以转型求升级,在顺利实现专科向本科转型、师范向综合院校转型后,201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学校适时启动了二次转型,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向注重结构、质量的内涵式转型,从追求学术型向贴近应用型转型,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转型,努力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办学活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2013年成为陕西省同类高校首家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14年成为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单位,同年获批为陕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试点高校。
针对“人才培养停留在传统的教室,课程教学简单模仿学术型院校,科学研究脱离地方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学校多次开展大讨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明晰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
紧扣“地方性”和“应用型”两大主题,学校实施双轮驱动,不断创新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平台,努力充实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的内涵和特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平台升本以来,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应用型新专业,改造旧专业,使专业总数达到42个,涉及9大学科门类,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类院校。
2012年、2015年两次完善调整管理机构和教学单位,按10个二级学院重新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培养。
为加强转型发展工作,学校将现有专业分为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三种类型和省级、校级、院级三个梯队,实行不同的资金支持、政策帮扶和教学资源配置。
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重点
[摘要]高校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
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既有其本科院校内涵发展的共性,又具有其合并型、地方性的特点。
在分析本科办学理念滞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办学资源需要整合、校园文化亟须融合等制约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诸多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运行有效的治理结构体系、促进新建学校深度融合、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以文化整合推进融合发展等促进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合并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3-0116-02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重点①韩启昊,李自刚(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4)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扩招、调整、合并、升格”成了主流,合并型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必然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发展逐步由规模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升,高等学校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质的改变。
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最大的特征是在两校或多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各类办学资源过度分散。
只有切实整合新建学校学科专业、师资力量、仪器设备等各类办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彰显其办学特色,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对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经历了合并扩张,其办学规模可能翻了将近两倍,造成师生比不够、实验资源紧张、图书配备不达标、学风不正、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必然要求合并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不断优化在校生规模和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强化办学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许仲 举 高 芸
【摘 要】榆林学院根据 国家宏观 经济政策要 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结合 自身发展实际,成功 实施 “1231”转型升级模 式,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该 学院的转型实践也受到上级主管部 门的高度肯定并赢得 了省 内外 同类院校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成一 所有特 色的地方性 、应 用型本科 院校”的办学定位 ;以服务 “榆 林市产学研 合作联盟 ”,架设 了与政府 、兄弟 院校 、行 业企业
地方 需求为 核心 目标 ,确立 了“立足榆林 ,面 向陕西 ,辐射周边 ” 合作互助 的桥梁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 了良好条件 ,也为地
的服 务面 向定 位 ;根据榆林 国家能 源化工基地 对能源化工 和管 方经济发展搭建 了智力平 台。省 市共 建 、对 口支援 、组建市级产
才 培养与社 会需求脱 节等 问题 ,切实适应地 方经济社会 发展需 2015年两 次签署共建 榆林 学 院协议 ,安排 专项资金 逾 2.7亿 元 ,
要 ,走 出 一 条 差 异 化 发 展 的 路 子 。
并提供一 系列政策 支持 学校转型升级 。在陕西省教育厅 的主导
西部 大开发 以来 ,榆 林市提 出了建设 国家级能源化工基 地 、 下 ,榆林学 院于 2008年 、2015年两 次与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
为陕西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 院校 ,2015年荣获“中国产 环境 ,也为助推转 型升级提供 了强劲支撑 。
学研 合作促进 奖”,2016年被确定为 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
1.构 筑政 产学研 合作平 台。转型升级是地 方院校 的必然选
转型 升 级 的一 个 核 心 目标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摘
要: 依托 内涵式发展之路 , 全面提 升 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 高等教 育建设 和发展 的基本要 求 , 更是新 建地
方本科 院校全 面提升教学质量 , 打造学校特 色,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选择 。 在理论上 对高校 内涵式发展 加以探讨 , 又从实 践方面对新 建地 方本科院校的 内涵式发展提 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基金项 目: 湖 南工 学院质 量工程建设 项 目教研教 改项 目“ 地 方普 通本科 院校 经管类应 用型人 才培 养模式 的研 究” 的阶段
性成果( A1 2 3 3 )
作者简介 : 李 长征( 1 9 7 8 一 ) , 男, 湖南岳 阳人 , 讲 师, 硕士 , 从事产业经济、 金 融理论与 实践研 究。
二、 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
( 一) 内涵式发展需要先进的教育理 念
不出户 就能体会到学 以致用的效果 。
( 二)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湖南工学院邀请企业参与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 专业设 置
内涵式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 , 以开放 与创新作 为核心教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9
果,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 门人才 。
工 学院推进应用型人 才的素质教 育 , 突 出应用 能力的培养 , 在教学过程 中加 强了实习实践 的学 时安排 , 并针对不 同年级
不 同专业开展 了针 对性强 、 操作性 强的模拟 上机操作 , 充分 将 理论应用于实践 当 中, 通过教 师的面对 面指导 , 让学生足
定的负面效 用。因此 国家提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依托内涵式
育理念 , 立 足于培养高 素质能力 的专业人才 , 帮 助建立创新 型社会 , 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 , 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 二) 内涵式发展需要 良好 的制度文化环境 有 效地 把握 发展的方 向与途径 , 是 内涵式发展 的根本保 障, 而文化是高校_ 的精神所在 , 有助于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 又 能够增 强师生 的主 观能动性 , 不但 激发教 师爱 岗敬 业的精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_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2008年6月 第6期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Journal of Changshu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Educati onal Sciences )Jun .,2008No .6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傅大友(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94(2008)06-0010-07 收稿日期:2008-04-29 基金项目: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傅大友(1952—),男,江苏海安人,常熟理工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学。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原有的专科学校基础上,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
全国现有新建本科院校约200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处在“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时期。
这类高校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合格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和一定竞争力的本科院校,确实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新建期”是学校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 缺少举办本科教育历史和经验的新建本科院校,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新建期”。
达到国家认可的基本办学水平和基本教育质量,是对新建本科院校综合实力的基本要求。
它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涉及达到合格的质量标准,又涉及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而这些是需要一定时间积淀的。
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省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是第一个重要环节,但首次通过评审的专业只是部分,只有大多数专业通过评审,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才可以说基本符合了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点及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 G 6 4 0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9 8 1 ( 2 0 1 3 ) 1 1 — 0 0 2 5 — 0 4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发展迫切要求地方新建 实 、 素 养好 、 能力 强 、 后劲足” 特点 的高 级应 用 型 人 才 本科院校加快推进 内涵发展 、 转型发展 , 为实现高等 为 目 标定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 1 。 教育现代化和服务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做 出应有的贡 献。特别是《 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与发 展规划纲要
加 快 内涵 建设 、 提 升学 校 的办 学实 力 、 产 出标 形成 了彰显地方新建本科 院校办学特色, 具有 “ 基础 会 资源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项目: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4 0 7 1 2 0 0 9 ) 。
收稿日 作者简介 期: 2 0 1 3 — 0 9 — 1 1
庞 海 燕
( 金 陵科技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6 9 )
摘要 : 地 方 新建 本科 院校 , 必须 牢 固树 立提 高质 量 为核 心 的教 育发 展 观 , 紧 紧抓 住 内涵建设 的 主旋律 , 走 内涵式发 展道 路 , 提 高 学校 核 心竞 争 力 。 围绕地 方 新 建 本科 院校 的 办 学特 点 , 如人
一
进 区域产业 升 级 和地 方 经 济 转 型 发 展 。地方 新 建 本 科 院校注 重依 据地 方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需 要 调整 学 科 专 业 布局 , 在 面临产 业 升 级 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时 , 学 校
从《驻马店共识》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普 通 本 科 高 校 向应 用 技 术 型 高 校 转 型 是 大 势 所 趋, 但 转 型 发 展 注 定 要 有 一 个 艰 难 的过 程 , 势 必引起
( 2 0 1 0 - - - - 2 0 2 0年 ) 》 中明确提 出“ 适应 国家和 区域 经济
。许红 芝
[ 摘要 ] 引导 部 分 普 通 本科 高校 向 应 用技 术 型 高校 转 型 , 是 国务 院 常务 会 议 做 出 的战 略 部 署 。这 一 重 大 决 定 为地 方新 建 本 科 院校 带来 了机 遇 和挑 战 , 成 为 地 方 高校 新 的发 展 目标 。 1 7 8 所 高等 学校 达 成 的 《 驻马店共识》 , 旨在 将 产 教 融 合 之 路 作 为 推 动 改 革 的 积 极 实践 者 和探 索 者 。 [ 关键词 ] 新建本科院校 ; 转型 ; 驻 马店 共识 [ 作 者简介 ] 许 红芝( 1 9 6 8 -) , 女, 硕士 , 新 乡 医学 院三 全 学 院讲 师 , 研 究方向 : 职业发展教 育与就业指 导。
划 与就 业指 导 课 程 体 系建 设 的 实践 与探 索 ” ( 课题 编号 : 2 0 1 4 - 5 2 ) 。
为 落 实 国务 院 “ 引 导一 批 地 方 新 建 本 科 高校 向应
业 的技 术 创 新 , 更 好 地 为 区域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服务 。 ( 二) 转 型 发 展 是 新 建 高 校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根 本
势, 沦 为 就业 难 的 “ 重 灾区” ; 另一方 面 , 又 遭 遇本 科 院
、
新 建本 科 院校 转 型 的 内涵
教育生态视阈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微
93教育现代化·2016年11月第33期院校及专业建设教育生态视阈下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微蔡伟(宁波工程学院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为了科学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本文基于教育生态理论对地方本科高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压缩生态位维度、调整生态位功能、拓宽生态位空间的发展理念,引导高校内涵因子向“互动型”转变、教师因子向“双能型”转变、学生因子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生态位趋异进化、协同演化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国家做出的宏观战略,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转型路径不搞一刀切,要根据高校所有属性和行业特点灵活对待。
如何科学引导转型以及转型期的发展理念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强调办学主体及其周围的政府、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子共同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
教育生态学的“错位发展、和谐共处”发展理念引起学界高度关注[1-2]。
目前,采用生态位理论分析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文献较少。
既有研究大多仅留在描述性层面,缺乏解释性研究,提出解决思路的合理性存疑。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生态位现状,对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准确生态定位,提出理念错位、因子错位、途径错位的差异化发展战略,需求独特的办学特色,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一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生态定位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时间一般较短,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也较晚。
现阶段,地方本科高校扩张无序,盲目跟随老牌本科发展模式,更校名、扩校址、争学科此起彼伏,专业设置“高而全”,发展目标“大而空”,导致“百校一面”,生态位过度重叠,教育生态环境恶化,引发政府和社会关注。
地方本科高校要准确寻找所属生态位,解决好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和办学模式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本科教学心得体会
本科教学心得体会本科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本科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科教学心得体会 1在参加本系组织的“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后,自己感觉收获很大,深刻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学校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我就结合自己的岗位本职工作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一是充分认识到学校正处于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
随着生源的下降,未来的高校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现在已经出现个别地方高校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学校要想持续科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尽快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现在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要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需要,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深刻理解了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
参加活动后,我认识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而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顶层设计的一个关键内容。
办学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问题,办学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地方区域经济情况,确定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这是很恰当的。
在认真查阅资料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也对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明白了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高新 实用技 术 , 加速 区域技术 进 步 , 为提升地 方企
正确选择转 型的实 践路 径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 , 2 1- 0 0 》 围绕 提 高教 育 质量 问题 , 高等学校 增强社会 服务能 力 , 对 优化 结构 办出 特色 做 出 了新部 署 , 明确 指 出要 “ 立 建 高校 分类体 系 , 实行 分 类 管 理 ” “ 挥 政策 指 导 ,发
院校 的生存 和发展 。推进 地方新建 本科 院校的科
学发展 , 既是促进 其迅速实 现战略转 型的需要 , 也
是事关 院校生存 和 发展 的需 要 , 更是 直 接影 响我 国高等教 育强 国建设 进程 的迫切需要 。地方新 建
本 科 院校 的战略转 型与科 学 发展 , 须 全 面分析 必
进入新 的世 纪 , 国的 高等 教育 跨 入快 速 发 中 展 时期 。伴 随高 等教 育 的不 断 扩张 , 一大 批 新建
地 方本科 院校应 运 而生 。经 过 近几 年 的发展 , 这
内涵升本 , 差异 发展 , 以增 强其适 应生存 和发展 的 应 变能力 , 使之在 办学方 向 、 科学定 位 、 展模式 、 发
才 强校 之 路 。
关 键 词 :地方 新 建 本科 院校 ; 国 家 中 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规 划 纲要 (0 0 22 ) ; 略 转 型 《 2 1- 0 0 》 战
中图分类号 : A 0 8 C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8 8 (0 1 0 一 0 0— 8 6 3— 3 1 2 1 ) l 0 1 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为例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探索——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原毕节学院)为例崔民日【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驱动力,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作为毕节试验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高校,转型是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运用SWTO分析法,论述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其自身优势、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名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6页(P94-99)【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SWTO分析转型发展【作者】崔民日【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一、引言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一批本科院校,主要由一批专科或高职院校通过升格、合并或重组而成。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发布的相关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从2000年到2013年论文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详见图一),特别是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是否转型,如何转型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国务院到教育部,从省、市政府到教育行政部门,从学者研究成果、评论到部分高校改革实践,都以不同的方式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发展“发声”。
政策和理论研究上,国务院会议指出“引导一批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教育部出台(征求意见稿)《关于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组织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
学者们则从不同视角分析和阐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从办学角度说,在合理的教育体系中,地方本科院校本就该实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应用技术人才,与其说是转型,不如说是回归”(熊丙奇,2014)。
观点丨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
观点丨我国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一、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新建本科高校是指从1999年起升格的新本科院校,它们是在我国高校布局结构调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独立升格、转制升格和转设的具有全日制本科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1]。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2]。
关于新建本科高校的转型,有如下几种观点:内涵转型说。
王玉丰认为转型发展的要义之一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层次跃迁基础上,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实质性转变的内涵转型,其根本点就在于强调学校内容和实质的转型而不是外表和形式的变化[3]。
陈新民等亦认为,转型是指新建本科院校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实现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转变,真正达到本科教育水平的过程[4]。
功能转型说。
王玉丰认为,转型发展的另一要义就是强调新建本科院校的功能转型,即由过去只注重单一的教学向教学、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5]。
顾永安认为,与传统大学相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新建本科高校的新使命,体现了一种新的大学精神:从旁观式批判转向参与式建设[6]。
柳友荣则认为,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一类新的办学理念[7]。
类型转型说。
顾永安等认为,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变革中,新建本科高校必然要在从专科层次办学向本科层次办学转型的基础上,实现从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8],这是该类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
此外,还有溯源转型说[9]、频次转型说[10]、叠加转型说[11]等。
笔者认为,内涵转型、功能转型、类型转型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内容。
类型转型说与内涵转型说、功能转型说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高校转型的内涵及内容较为丰富,所以,转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柳友荣认为,新建本科高校的内涵转型,要经历两次变革、两个阶段。
第一次变革是外延式发展,第二次变革是内涵式发展。
走向高水平新建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内在选择——以铜仁学院为例
16应用转型是对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的一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
铜仁学院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实践者,走出了一条以推动学校走向高水平为己任的应用转型之路。
回顾铜仁学院走过的应用转型历程,学校采取的各项应用转型之举,无不指向高水平。
所以,推动学校走向高水平,既是铜仁学院应用转型的特色所在,也是其发展的内在选择。
2014年,国家刚刚提出推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铜仁学院就在接受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参加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在当年学校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加速学校转型发展”[1]的思路。
2015年,学校成为贵州省首批3所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之一。
2017年,贵州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现场会在铜仁学院召开。
2018年,学校接受贵州省应用转型试点高校中期评估,在50个评估指标中,有39个指标获A级、11个指标获B级,是贵州省试点学校中唯一全部指标均在B级以上的学校,并在当年荣获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在这一年,学校还获得国家支持应用转型发展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得到国家支持经费1亿元。
2020年,学校成为贵州省唯一按需推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可以说,铜仁学院的应用转型,就是推动学校一步步走向高水平的应用转型,是贵州省“新建走向高水平:新建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内在选择——以铜仁学院为例侯长林摘 要 应用转型有力推动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
铜仁学院在应用转型过程中,坚持内涵式发展,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促进学校逐步走向高水平:精准定位,做好应用转型顶层设计;坚守大学根本,推动应用转型特色发展;采取多元方式,确保应用转型有序推进。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应用转型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和对应用转型规律认识不清等方面。
实现本科院校应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是:促进社会承认,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加大支持力度,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厘清探索理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其 急需有理论 、 有技 术的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 , 而 本科层次 的职
业 教育出现 了断 层 。这对新 建本科院校来 说 , 既是机遇 , 更是 责任 。
新 建本 科院 校本科办学时 间短 , 大 多是 由师专 、 教 育学 院、 高职升格或合并 而成 , 历史积淀不 多, 资源有限 , 没有雄厚的实 力与重点大学抗 衡 。教 育部对本科院 校的批文 要求也分 为两 类, 一类是要求近 3 0 所新 建本科院校把培养 、 培训中小学教师
教师 。
3 、 学科 建设 偏 大求 全
、
新 建 本 科 院校 人 才 培 养 定 位
社 会经济的发 展 , 不仅 需要一定 的研究型人 才 、 学术型 人
才, 更需 要大量从事 实际工作的应 用型人才 , 随着 我国产业 结
构 的调整 , 专科层 次的职业人才 很难适应新 的要 求 , 现阶段 尤
通 本科院校 的 3 5 . 4 9 %。这一 类院校承担着扩 大教育规模 的重
显赫声誉及影响 力, 也没 有高职院 校培养技 能型人才的显著优 势, 面临着扩大招生规模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
2 、 新 建 本 科 院校 本 科 教 学经 验 不足
任, 同时 也为地方经 济发展培养 了众 多人才 , 尤其 是满足了 大 量 民营企业 、 中小企业及基层等单位的用人需求 。
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 , 而对 另一类学校 则只要求培养更 多更好
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 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因为 , 对于后一类院校除了办学 层次 的显性转型之外 , 还面临着学校 办学 目标及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等更深层次的隐 『 生 转 型。 在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的今天 , 新 建本科院校应根据社会 需求 , 实现从形式到 内涵 的转型 , 结合 自身实际 , 定位于 以教学 工作 为核心 、 培养社会所 需要的面向基 层的应用 型 、 适 用性 本 科人才 , 既是 自身发展 的需 要 , 也能填补市场 空白 , 满足用人 单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队伍建设
2012年6月Jun.,2012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队伍建设许霆(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建期普遍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转型发展中的队伍建设问题。
针对这批高校普遍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其教师队伍建设的双重要求,即一方面要有传统大学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和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要有转型大学教师的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针对这批高校相对忽视管理队伍建设,提出其管理队伍持续地学习培训、战略地素质提升的课题,重点要解决好管理队伍创业的核心能力问题,使之真正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的驾驭核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6-0001-07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已有近300所新建本科院校获批设立。
这批高校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从事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有着与此前本科高校差异很大的特征,其特定的初建期处在“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时期,目前社会各界已普遍关注这一问题,这里就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与队伍建设的关系谈点想法。
问题的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有个艰苦的升本过程。
升本以后部分院校发展较好,也有相当数量院校发展一般,其发展差异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意识到升本后自身的发展转型问题。
转型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转型中,新建本科院校必然存在两种转型:一是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办学层次的转型,从相对单一的人才培养向全面履行高校功能转型;一是从原有办学形态向新的办学形态的转型。
前者是共性转型,后者是个性转型。
后者具有多种个性化表现,如由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向以应用学科专业为主转型,由单科性高校向多科性高校转型,由成人高校为主向普通高校为主转型。
是否自觉意识到转型要求,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生态中确定自身定位,直接关系到这批院校能否科学发展。
河南省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正确 的实践必 须有科 学 的理 论来指 导, 异 。因此 ,需要对河南省新建本科高校转型
河南 省 新建 本科 高 校转 型 同样 需要 相 关 的 发展进行系统研 究和分析 。
理论探索 ,从而促使其达 到预期 目标。因此 ,
一 、 河 南 省 新 建 本 科 高 校 的概 念 界 定 与
展环境。而在现实中,部分新建本科高校在校 转型 ,而社会 转型必然导致教育转型 ,这给
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方面进展较慢 , 高等教 育发展 的传统理念带来 了挑战 。著名
影响了新建本科高校的科学发展。此外,全社 教育家 克拉 克指 出: “大 学的转型 已经提到
会 还 需要充分 认可应 用 型高等 教育 。
了现代 大学的议事 日程 的顶端 ”。新建本科
四是投融资渠道不多且不够 畅通。新 建 高校在 办学层 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及学
本科 院校无论是购置各种实验设备 ,还是改 校 的内涵建设等方面必然发生变革 。
善教 职工和学生 的学 习生活条件 ,都需要大
展方面的理论研究 ,主要成果有 :吴立保等 专科学校升格或 由多所不 同层 次、不同类 型
研 究 了行 业特 色 型高校 转 型 发展面 临的挑 的学校合 并组 建的普 通本科 高校 。河南省新
战及发展战 略选择 ;华根球论述 了大学转 型 建本科 高校有 2O余所 ,主 要分布 在郑州 以
科 高校面临着师资总体质量不 高、师资结构 根本 出路在于 融入地 方发展 。新建本科高校
不合 理等 问题 。这不但影响新建本 科院校教 的特 点就 是办学区域定位与服务面 向定位 的
学质量的提升 ,而且影响学校科技 创新能力 区域性 和地方性 ,就是高校与地方结合 ,高
什么是高校内涵
什么是高校内涵?高校怎样做才是内涵发展?对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并不奇怪,因为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多只是提出了内涵发展的要求,但没有阐明什么是内涵,也没有指出内涵发展应当做什么。
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只是总结了自“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在规模扩张、学科专业数量增长、校园扩大、基本建设扩建、师资队伍数量增加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高校应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但如何才能实现内涵发展却语焉不详。
内涵发展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需要理论研究做出明确的回答,更需要改革实践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高校发展内涵与内涵发展内涵是逻辑学的一个概念,主要用于解释概念。
概念可以从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内涵是内在的,外延是外在的,它们共同构成事物的性征和形态。
就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两层含意:第一,指事物的本质;第二,指事物的内容。
就事物的概念而言,内涵既涉及事物的本质,又包含事物的内容。
人们在概念解释的时候,有时分别从两方面去解释内涵,有时又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解释事物内涵。
具体选取什么方式,可根据要解释的概念及相关条件进行取舍。
高校发展有外延和内涵之别。
实际上,在讨论高校发展时,除了外延发展、内涵发展两个概念外,经常使用的还有特色发展、高水平发展、转型发展等。
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纵横交织,弄清楚这些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高校发展内涵与内涵发展的含义。
(一)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高校内涵发展在我国的提出有一定的背景。
它是从高校办学实践提出来的,从与内涵相关的外延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要求,主要针对高校发展的数量与质量要求的差异而言。
简单地讲,外延发展主要指高校在数量上的增长,表现在招生规模、学科专业数量、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教职工人数等的增长上。
数量的增长会不会带来内涵发展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应该说,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内涵发展,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短缺,规模越扩大,不管是学校数量增加还是办学规模扩大,都会稀释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摘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
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
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
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
办学定位的
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
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
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
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
择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中立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定服务地方的理念。
紧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扎根临沧、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周边,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类型应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托学校的定位,
同时,要融入行业企业需求,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
其次,提出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重点考虑岗位实际需求;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同时,强调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
最后,提出“教师的问题是角色,管理者的问题是执行,职能部门的问题是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是先行,学生的问题是觉醒,教学信息化的问题是理念,社会要求的变化是融入”。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审时度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新定位,要求各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应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和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三、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依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萌发了加入“创新工场”、“创客邦”的想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在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
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树立学习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体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合格的技术人才。
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把行业企业的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它们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
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这势必会为大学生的就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四、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办应用型的本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注重课程体系产学结合,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
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一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二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三建立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
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
四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总之,在转型过程中,每个职员找准定位,避免看的指责干的;每个部门履行职责,避免少的指责多的;建立科学考评指标,避免虚的指责实的;确立正向激励机制,避免差的指责好的;选择合适的工作路径,避免技术代替管理;制定制度综合实际,避免借鉴代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