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漂浮的山2.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教学目标123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3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

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23(1)ab(2)a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45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漂浮的山身高外貌漂浮又多又大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教学设计2一、读读写写。

chéng shòu bó tóng ()凉()命()子()云guì mó hu miào róu()着()寺()()眼睛二、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描写颜色):恍恍惚惚:三、用含“静”的词语填空。

1.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很威武很()地蹲着。

2. ()的夜里,只有小虫在草丛里低吟。

3. 会议开始了,刚才还吵吵嚷嚷的人们一下子就()下来了。

四、句子仿造间。

用下划线词语造句。

1.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板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五、课文内容我熟悉。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

红公鸡()。

黑母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山是何物,能够描述其特点。

2.了解漂浮的山形成的原因。

3.掌握漂浮的山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探索漂浮的山。

二、教学重难点:1.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

2.漂浮的山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漂浮的山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来了解漂浮的山。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漂浮的山,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形象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授(30分钟)a.教师简要介绍漂浮的山是指在水体表面浮起的小山,可以通过引起地壳下降或水体上升来形成。

b.教师详细介绍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地壳下陷和水体上升。

地壳下陷是指地壳下层发生变化,导致地壳表面下沉形成坑洼,然后水体填充到坑洼中,形成了漂浮的山。

水体上升是指海平面上升或水体体积增加,使水位上升,溢出水面的山体被称为漂浮的山。

c.教师介绍漂浮的山的主要分类:沉底型漂浮的山、触底型漂浮的山、水位上升型漂浮的山等,分别讲述其特点和形成过程。

d.教师介绍漂浮的山的分布情况:漂浮的山主要分布在一些陆地碰撞带、隆起带和沉降盆地等地区。

3.实践探究(30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附近的水体进行考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勘测,并记录所见到的漂浮的山。

b.学生回到教室后,每组学生分享和讨论实地考察的结果,交流在实地考察中的发现和问题。

4.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回答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醒和拓展。

五、课堂作业:参考教材或互联网查找漂浮的山的相关案例和资料,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科普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充分,需要注意把握教学进度。

漂浮的山

漂浮的山

课题《漂浮的山》教学背景介绍通过三年级的教学,学生对批读课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

但是对说明文还是初步还涉及,所以在教学时,学习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如“诞生”等。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 初步感受例数据、比较的说明方法。

4 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2感受例数据、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材分析《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批读课文。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漂浮的特点。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教学方法电教法情景创设讲解法等学生学法探究、合作质疑、表演等教学准备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

自然现象图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登过哪些山?你还知道我国的一些名山吗?(黄山、泰山等),提起泰山,让我想起“稳如泰山”这个成语,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它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信我们来看看这段视频。

2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的相撞的片段。

(激起阅读兴趣。

)3 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师述有泰坦尼克号撞冰山的文字资料。

(这段表述也与课文提到的泰坦尼克号相关。

)4、这么美的冰山真的有如此威力吗?要想知道它的真面目,今天我们来学习11课《漂浮的山》。

出示课件展示课题,同时欣赏美丽的冰山。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 请同学打开书,默读课文及本文四处批注。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初步体会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引号的作用,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2、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导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并沉没的画面2、揭示课题——漂浮的山二、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词,遇到难读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词(每个生字至少组2个词)再读一读。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难nàn( )( ) nán( )(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随波逐流横渡5、初读课文,理清大意1)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在旁批栏写写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漂浮的山”指。

课文先写漂浮的山在海上 , ,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接着介绍它的、、。

3)冰山是真正的山吗?冰山是。

4)文中“摇篮”指的是。

5)本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介绍了冰山随波逐流的基本特征,并以泰坦尼克号的失事来举例说明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自然段介绍了冰山的高度。

第4自然段介绍了()。

第5自然段介绍了冰山的数量和漂流的形态。

二、小组交流1、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交流自主学习中的2、3、4、题的完成情况。

2、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第5小题,不能完成的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

三、全班展示1、全体学生大胆、积极、有序地向全班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2、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哦!四、巩固达标1、看拼音,组词语。

ní qū dàn guàng泰坦( )克号()别( )生( )街今日表现:☆☆☆☆☆组长评价:☆☆☆☆☆教师寄语:家长留言:四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4Y-11-2)导学目标:1、了解关于冰山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文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拟人化等说明方法。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2.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忙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整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尼诞逛区③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诞——延逛——狂④听写生字词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了解冰山的特点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身高:外形:漂浮:数量多: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部分)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并告诉学生:134m 1—2倍90m 6倍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B指名回答;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部分)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②汇报情况根据汇报板书:南:个儿较大、平顶北:个儿较小、尖顶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中,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收集一下好吗?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教学目标123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漂浮的山》_0573文档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漂浮的山》_0573文档

2020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漂浮的山》_0573文档EDUCATION WORD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漂浮的山》_057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

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2019-2020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11课《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重点难点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特点外,还有一点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对文章进行批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是我国几座名山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名山的资料。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交流积累的与山有关的成语(安如泰山逼上梁山崇山峻岭地动山摇调虎离山恩重如山放虎归山千山万壑千山万水人山人海山崩地裂寿比南山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稳如泰山愚公移山重于泰山)。

2.教师小结,谈话交流:提起泰山,我们不禁想起成语“稳如泰山”,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是稳固而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这种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关的片段和冰山毁船的片段。

)3.揭示课题: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是一种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漂浮的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多媒体出示自由读要求。

(1)认识文中生字,会读文中的词语词;(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山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2.掌握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3.了解漂浮的山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价值;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和地质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漂浮的山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2.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三、教学难点1.漂浮的山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价值;2.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和地质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漂浮的山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漂浮的山是指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变化等原因,使得山体在地壳板块上漂浮而形成的山体。

漂浮的山通常位于大陆边缘或海洋地壳板块的交界处,其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漂浮的山通常是高耸的山峰,海拔较高,地形陡峭;2.漂浮的山周围通常是深海或深谷,地形险峻;3.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 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是其形成原理的直接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通常是由多个地壳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形成的,因此其地质构造复杂,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2.漂浮的山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山体高耸、地形陡峭、山势雄伟等方面,同时还包括山体的风化、侵蚀、沉积等地貌过程。

3. 漂浮的山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价值漂浮的山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漂浮的山的形成原理和地质构造是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变化具有重要意义;2.漂浮的山的地貌特征和自然环境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3.漂浮的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于海洋交通和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和地质学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和地质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漂浮的山的形成原理和地理特点;2.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漂浮的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3.通过阅读文献和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漂浮的山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的研究价值;4.通过课堂演讲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地理学和地质学思维能力。

《漂浮的山》教学课件

《漂浮的山》教学课件

南极冰山
外形 形态各异 北极冰山
平顶,个儿大
尖顶,个儿小
漂浮
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山的外貌特 征有什么不同?
南:个儿较大、平顶 北:个儿较小、尖顶
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
——比较的说明方法。
考考你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 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 听听。
危害
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北冰洋
高出海平面134米,水下是水上的1-2米
高度
比山丘大得多 南极冰山 高出海面的有90米,水下是水上的6倍
影片中造成船 毁人亡的就是 漂浮的山。
课文欣赏
“漂浮的山”指什么? 指冰山
课文介绍了它的哪几方面? 身高: 外形: 漂浮: 数量多:
这样用数字说 明的方法叫做 列数字。

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 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 个脑袋。
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这是拟人的修辞 手法,说说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黄山
泰山

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 什么成语吗?
稳如泰山


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 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自学提示一
1· 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漂浮的山?
冰川和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一些高山地区和两极,长年穿着一件白皑皑的冰雪“外 衣”。在高山地区,由于那里地势高,空气稀薄不保暖,在两极地区,由 于从太阳那里得到的热量少,因此气候终年寒冷,一年四季都堆积着冰雪。 这些冰雪是以冰川的形式在那里贮存和运动着的。 为什么叫做冰川呢?这是因为它虽然是固体的冰,却能在重力作用下, 从高处向低处缓慢流动。冰川的流动速度,一般每昼夜在1米以下,个别 的冰川,每昼夜最快能流动20多米。但它们有一条规律:冰川越厚,坡 度越大,气温越高,冰川的流动速度就越快。 构成冰川的冰和普通的冰不同,它不是简单地由冰冻结而成,而是在 雪花越降越多,以及由于间或有阳光照射,稍有融解,但随即又冻结起来 的情况下,先结成了颗粒状的粒雪,再进一步结成了冰层,这种冰比普通 的冰略为轻一点,称为冰川冰。存在于高山上的冰川,称为高山冰川;分 布在两极地区的冰川,称为大陆冰川。几乎整个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极 大部分被埋没在厚度超过千米的冰层下面。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11课《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重点难点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特点外,还有一点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对文章进行批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是我国几座名山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名山的资料。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交流积累的与山有关的成语(安如泰山逼上梁山崇山峻岭地动山摇调虎离山恩重如山放虎归山千山万壑千山万水人山人海山崩地裂寿比南山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稳如泰山愚公移山重于泰山)。

2.教师小结,谈话交流:提起泰山,我们不禁想起成语“稳如泰山”,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是稳固而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这种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关的片段和冰山毁船的片段。

)3.揭示课题: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是一种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漂浮的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多媒体出示自由读要求。

(1)认识文中生字,会读文中的词语词;(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漂浮的山》_教案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_教案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本文是关于《漂浮的山》,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

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

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漂浮的山》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2.了解说明冰山特点的写法,学习拟人修辞手法。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提示引路,自我探究。

1.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二)解疑合探。

1.北冰洋已发现的高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的约的90米,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1)“出身”是指____________;“外貌特征”指__________________。

(2)南、北极冰山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做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浮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漂浮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_。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教案标题:漂浮的山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认识地球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2. 掌握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地壳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山?山是如何形成的?知识讲解:1. 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

2. 讲解大陆漂浮理论,解释为什么山能够漂浮在地壳上。

3. 分析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地壳碰撞、岩石抬升等。

实验活动: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壳运动和山的形成过程。

2. 使用沙盘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了解地壳碰撞和岩石抬升的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让他们总结出漂浮的山形成的关键因素。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漂浮的山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并与知识讲解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思考:漂浮的山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山脉,了解其形成过程和地理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附近的山脉或地质公园,亲身体验地壳运动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漂浮的山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自己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案扩展:1. 将漂浮的山与其他地理现象联系起来,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深入探讨地球的地理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索其他地球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河流、湖泊、平原等。

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让他们撰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研究报告或科普文章。

注:教案中的具体活动和内容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朗读诗歌的主要方法,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四、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六、教学过程:1、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3、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赛课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 (共21张PPT)

(赛课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漂浮的山》 (共21张PPT)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 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 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 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 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 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考考你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 冰山的知识?说给大 家听听。
Hale Waihona Puke 影片中造成船 毁人亡的就是 漂浮的山。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 /5/11 2021/ 5/11T uesda y, May 11,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2021/ 5/112 021/5 /1120 21/5/ 115/1 1/202 1 3:05:23 PM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漂浮的山”指什指么冰?山
课文介绍了它的哪几方面?
身高: 外形: 漂浮: 数量多:
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地区,常年覆盖着冰雪,这里太阳 直晒时间最少,气候寒冷,除了企鹅、北极熊等耐寒动物外, 人迹罕至,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冰山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随波逐流, 任意漂浮,给航海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过,冰山不仅担负着调节地球温度的使命,它融化后 也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 瑟堡-奥克特维 尔以及爱尔兰 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 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 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16艘救生艇,1503人葬生 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 的一次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而改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的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
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忙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整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
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
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
尼诞逛区
③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
诞——延逛——狂
④听写生字词
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
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了解冰山的特点
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
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身高:
外形:
漂浮:
数量多:
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部分)
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并告诉学生:
134m 1—2倍
90m 6倍
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B指名回答;
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部分)
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②汇报情况
根据汇报板书:
南:个儿较大、平顶
北:个儿较小、尖顶
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中,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收集一下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