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试题1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10%, 每题1分)1、()是指构成总体的每—个单位必须或至少有—个共同的性质,正是这个共同的性质才使得这些个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A.大量性B.差异性C.同质性D.社会性2、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
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3、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
A.登记误差B.系统性误差C.计算误差D.抽样误差4、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表中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B、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C、各种指标所描述的研究对象D、分布在各栏中的指标数值5、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6、某企业计划产品产量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了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B.5%C.4.56%D.104.55%7、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大B、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代表性大小8、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 10 + 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9、变量间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
A、越小B、越接近于0C、越接近于– 1D、越接近于110、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25%,单位产品成本减少20%,则生产总成本()。
A、增长5%B、增长20%C、减少80%D、没有变动二. 多项选择题(20%, 每题2分)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大学毕业生是研究总体B.大学毕业生总数是统计指标C.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位大学毕业生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2.某市要调查全市现有养老机构情况,全市每一个养老机构是()。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数据中,属于分类数据的是()A 年龄B 工资C 性别D 体重2、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 60 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 40 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3、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begin{cases}2x, &0<x<1 \\ 0, &\text{其他}\end{cases}$,则 P(05 < X < 15) =()A 075B 05C 025D 14、设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且 P(X = 1) = P(X = 2),则λ =()A 1B 2C 3D 45、设总体 X 服从正态分布$N(\mu,\sigma^2)$,其中$\sigma^2$已知,$\mu$未知。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 n 的样本,样本均值为$\overline{x}$,则$\mu$的置信水平为 1 $\alpha$的置信区间为()A $(\overline{x} z_{\alpha/2}\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z_{\alpha/2}\frac{\sigma}{\sqrt{n}})$B $(\overline{x} t_{\alpha/2}(n 1)\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t_{\alpha/2}(n 1)\frac{\sigma}{\sqrt{n}})$C $(\overline{x} z_{\alpha}\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z_{\alpha}\frac{\sigma}{\sqrt{n}})$D $(\overline{x} t_{\alpha}(n 1)\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t_{\alpha}(n 1)\frac{\sigma}{\sqrt{n}})$6、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为 H0,备择假设为 H1,如果原假设被拒绝,则()A 可能犯第一类错误B 可能犯第二类错误C 两类错误都可能犯D 两类错误都不可能犯7、对于两个独立样本均值之差的检验,当两个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时,检验统计量为()A $Z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sigma_1^2}{n_1} +\frac{\sigma_2^2}{n_2}}}$B $T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s_1^2}{n_1} +\frac{s_2^2}{n_2}}}$C $F =\frac{s_1^2}{s_2^2}$D $Z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n_1 1)s_1^2 +(n_2 1)s_2^2}{n_1 + n_2 2}(\frac{1}{n_1} +\frac{1}{n_2})}}$8、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不同水平下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量是()A F 统计量B T 统计量C Z 统计量D $\chi^2$统计量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D 0, +∞)10、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判定系数 R²越接近 1,说明()A 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好B 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差C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D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小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数据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1

《应用统计学》课程考试试卷一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10=10分)1.在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以普查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
2.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一般用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水平,其假定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皮尔逊规则,在现象总体分布呈轻微偏斜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距离大约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的____________。
4.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
5.如果时间序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在测定其长期趋势时可以拟合_____________。
6.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_____________和不规则变动。
7.在用按月平均法确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_____________。
8.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的标准差。
9.如果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说明这两变量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统计方法的两大组成部分是统计描述和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10=10分)1.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2.假如各组标志值都扩大两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那么平均数()A.不变B.减少为原来的1/3C.扩大两倍D.无法计算3.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
A.9%B.8.1%C.109%D.108.1%4.从某生产线上每隔5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A.等距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5.按最小平方法,计算回归方程参数,使得( ) A.()0X X -=∑ B. 2()0X X -=∑C.2ˆ(Y-Y)0=∑ D.ˆ(Y-Y)0=∑ 6.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52309.013.0⨯ B.109.013.0523-⨯ C.52309.113.1⨯D.109.113.1523-⨯7.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 )A.最大的那个频数B.最大的标志值C.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标志值 8.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应用统计学》模拟试卷1(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应用统计学模拟试卷(一)一. 单项选择题(10%, 每题1分)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2.对一批食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将某地区40个工业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A.产值B.工厂数C.各组的产值数D.各组的工厂数4.某企业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5.离散程度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恒等关系D.依存关系6.下面4个动态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A.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C.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D.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7.在材料单耗综合指数中,每种产品的材料单耗指标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相对指标D.总量指标A、提高B、下降C、不变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8.某企业产品为连续性生产,为检查产品质量,在24小时中每隔30分钟取下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
A.整群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C.类型抽样 D.纯随机抽样9.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10 + 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 000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 D.减少80元10.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每一名职工二. 多项选择题(20%, 每题2分)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性别、文化程度、企业所属行业类型都是品质标志B.企业的职工人数、企业管理人员数都是数量标志C.某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是统计指标D.在校学生的年龄是连续变量2.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展示数据的科学。
2. 统计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个体。
3. 标志是指说明特征的名称,而指标是说明数量特征的名称。
4. 统计数据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5. 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6. 抽样调查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
7. 频数分布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并统计每个组内数据个数。
8. 频率分布是指将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并计算每个组内数据个数占总数据个数的比例。
9. 标准差是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10.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2.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3. 定性数据可以用数值表示。
()4. 全面调查适用于所有调查对象。
()5. 抽样调查的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越准确。
()6. 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是同一概念。
()7.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越集中。
()8. 相关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越强。
()9. 应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只有一种。
()10.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不同领域具有普遍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数据的类型?()A. 定性数据B. 定量数据C. 统计数据D. 非统计数据2. 以下哪种抽样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分布均匀的情况?()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3.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方差4.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A. 相关系数B. 线性回归系数C. 相关系数D. 线性相关系数5.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方差6.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方差7.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A. 相关系数B. 线性回归系数C. 相关系数D. 线性相关系数8.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方差9.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方差10. 以下哪个指标可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A. 相关系数B. 线性回归系数C. 相关系数D. 线性相关系数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应用统计考试及答案

应用统计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个概念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值B. 中位数C. 方差D. 众数答案:C2.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A. 极差B. 标准差C. 众数D. 偏度答案:C3. 在回归分析中,残差平方和(RSS)是用来衡量什么的?A. 模型的拟合优度B. 模型的预测能力C. 数据的离散程度D.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答案:A4. 假设检验中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我们通常会做出什么决定?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无法确定D. 需要更多数据答案:A5. 以下哪个统计图最适合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A. 折线图B. 条形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B6. 在统计学中,标准差和方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B.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C. 标准差和方差是相同的D. 标准差和方差没有关系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计算平均值B. 绘制直方图C. 进行假设检验D. 计算中位数答案:C8. 以下哪个选项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图?A. 饼图B. 箱线图C. 折线图D. 散点图答案:C9.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个选项是衡量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指标?A. 相关系数C. 标准差D. 偏度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度量?A. 平均值B. 方差C. 偏度D. 众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选项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A. 平均值C. 众数D. 极差答案:A、B、C12. 以下哪些选项是描述性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图?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箱线图答案:A、B、C、D13.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决策?A. 显著性水平αB. 样本大小C. 效应大小D. 检验统计量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选项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自回归模型B. 移动平均模型C. 指数平滑模型D. 线性回归模型答案:A、B、C、D15. 在统计学中,以下哪些选项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变异系数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在统计学中,一组数据的________是指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平均值。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描述定性变量的?A. 身高B. 年龄C. 性别D. 体重2.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用于表示解释变量的参数是什么?A. 系数B. 截距C. t值D. R方3. 什么是显著性水平?A.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时所使用的统计指标B. 在假设检验中,所设定的拒绝原假设的概率值C. 回归模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D. 方差分析中用于计算误差的指标4. 在假设检验中,p值表示什么?A. 拒绝原假设的概率B. 接受原假设的概率C. 样本出现这种结果的概率D. 用于计算置信区间的参数5.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定量变量的?A. 温度B. 年龄C. 体重D. 性别二、简答题1. 请说明t检验和z检验之间的区别。
2. 什么是方差分析?请说明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3. 请简要描述线性回归分析的步骤并说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 什么是离群值(outlier)?离群值会对统计分析产生什么影响?5. 简要说明统计学在商业决策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统计学如何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盈利。
三、论述题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应用广泛,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阐述统计学在以下领域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作用:1. 医学领域2. 金融领域3. 营销领域4. 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决策和预测。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统计学方法,因此掌握统计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考试,你能够加深对统计学的理解,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统计学复习一

复习思考题一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20分)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3、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4、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A、采访法B、直接观察法C、大量观察法D、报告法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6、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7、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A、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水平C、平均增长速度D、静态平均数8、相关关系是()。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9、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估计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10、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可靠性B、随机性C、代表性D、准确性和及时性二、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1、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2、专门调查包括()。
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全年出生人数B、国民生产总值C、粮食总产量D、商品销售额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应用统计学》复习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3.统计活动具有 . . .和的职能。
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5.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文化程度”是标志。
6.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7.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它分为和两种。
8.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 .个体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或两种结果。
10.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 . . . . 和等构成。
1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1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指标称为指标。
14.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 . 和三个阶段。
15.经过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统计学。
16.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17.《关于死之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的作者是,他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
18. 提出了著名的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19.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指通过数来反映事物的量的 .量的 .量的和量的。
20.统计学包括和两部分容。
21.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
22.总体中的一个组或类,可被称为一个研究域或。
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24.统计理论与方法,事实上就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
25.总体的三大特征是 . 和。
26.总体的差异性要求体现在至少具有一个用以说明个体特征的。
27.企业性质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产品质量等级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利润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产量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
28.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抽象化称为。
它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按其数值的变化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和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7 页 《 应用统计学》 测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题(15×1=15分)
1.对在全国茶叶产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几个大茶场进行茶叶生产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2.红花建筑企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2001-2003年为13%,2004-2005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
A、52309.013.0B、52309.113.1C、109.013.0523D、109.113.1523 3.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依据是 ( ) A.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B. 组数的多少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 现象的复杂程序 4.单项数列中,若某组的向上累计频数是80,它表示总体中标志值 ( ) A.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B.等于和低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C.高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D.等于和高于该组标志值的单位有80个 5.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有( )。 A、标准差 B、平均数 C、全距 D、标准差系数 6、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是一致的。 第 2 页 共 17 页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差 C、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D、两个相邻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7.下列现象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圆的半径越长则面积越大 B、家庭收入越多则消费也增长 C、产量越高总成本越多 D、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随压力加大而缩小。 8.计算平均差时对每个离差取绝对值是因为 ( ) A.计算方法方便 B.离差有正有负 C.便于数学推导 D.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零 9、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是( )。 A、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95年的236.3% B、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8.3% 、44.3%、27.3% C、2001年到2006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 D、2005年国民收入实际为计划的164.3% 10.某地农业增长值2004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到6000万元,增长1.5倍,则累计增长额为 ( ) A.2000 B.3600 C.4000 D.6000 11、下列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 ) A.劳动生产率 B.积累和消费的比率 C.产品合格率 D.中国与日本钢产量之比 1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设条件是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为( ) 第 3 页 共 17 页
A. 连续的 B. 间断的 C. 稳定的 D. 均匀的 13、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为( ) A.97.9% B.140% C 102.2% D.2% 14、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具体包括 (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15、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价格提高了( ) A. 104.35% B. 142.21% C. 4.35% D. 42.21%
二、填空题(10×1=10分) 1、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 指标。 2、平均发展速度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 。 3、某产品销售额2006年为25万元,比2005年多8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2005年降低3%,产品物量指数为____________。 4、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相差___________。 5.当对比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或对比总体平均水平差异较大时必须计算变异系数衡量_____________大小。 6.由相同的一组样本值,分别求出回归方程Y=14-0.8X和X=7第 4 页 共 17 页
-0.2,则X= 。 7.普查、重点调查、 和典型调查都是属于专门调查。 8.零售物价指数是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 9.设X~N(μ,σ2),X1,X2,…,Xn为X的样本,对方差σ2作区间估计,则σ2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为 。 10.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对被调查现象各个单位的客观特征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三、名词解释 (5×2=10分) 1.统计指数 2.劳动生产率 3.统计学 4.典型调查 5.强度相对指标 四、计算题(65分) 1、(10分)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产品,现从甲厂中抽取了200件,测得有160件一级品,从乙厂中抽取了120件,测得有90件一级品。 (1)验甲乙两厂的一级品率P1,P2是否相等(α=0.05) (2)求甲厂产品一级品率P1的置信区间(1-α=0.95) 2、(10分)掷一颗骰子300次得下列结果,在α=0.05下检验这第 5 页 共 17 页
颗骰子是否均匀对称。 点 数 1 2 3 4 5 6 出现次数 53 57 52 46 48 44 3、(25分)设总体X~N(μ,σ2),现从中抽取了25件样本,测得X=28,S2=9 (1)检验假设H0:σ2≤11,H1:σ2 > 11 (α=0.05) (2)检验假设H0μ=30,H1μ≠30 (α=0.05)
(3)试求总体方差σ2的置信区间。(1-α=0.95) (4)求总体均值μ的置信区间。(1-α=0.95) (5)试求总体均值μ的具有置信下限的置信区间。(1-α=0.95) 4、(20分)长期试验知某化工产品温度X与回收率Y之间有关系式为Y=β0+β1X,现测得6组数据为: 温 度 X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回收率 Y 23 25 29 30 34 39 试求回归方程Y=β0+β1X,X与Y的相关系数γ。列出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以验证其回归效果是否显著(α=0.05)并求β1的置信区间 (1-α=0.95)。 (计算知:Lxx=175000 、Lyy=172 、Lxy=5400 155.1 )
附:设α=0.05则 Z2=1.96 T2(4)=2.776 T2
(24)=2.064
T(24)=1.711 第 6 页 共 17 页
X22(24)=39.364 X221(24)=12.401
X2(24)=36.451
Fα(1,4)=7.71 2(5)=11.07 《 应用统计学》 测试试题B卷
一、单项选题(15×1=15分)
1.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 A.某建筑企业各年建筑业增加值 B.某建筑企业各年劳动生产率 C. 某建筑企业历年年初职工人数 D. 某建筑企业历年生产工人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2.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指 ( ) A.调查的起始时间 B. 调查的期限 C.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工作进行登记的时间 3.某连续变量数列,某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 A.260 B.215 C.230 D.185 4.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它的大小取决于( )。 A、最末水平大小 B、最初水平大小 C、总速度大小 D、各期发展水平大小 第 7 页 共 17 页
5.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是 ( ) A.各组组距相等 B.各变量值相等 C.各组次数不相等 D.各组次数相同 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 平均数大代表性小 C. 平均数小代表性小 D.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7.标准差系数是反映标志变异程度的 ( ) A.平均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集中趋势指标 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的了解 C、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D、计算抽样数目 9.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 )。 A、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B、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非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D、非专门组织的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10.下列指标中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是( )。 A、2001年到2006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 B、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95年的236.3% C、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8.3% 、44.3%、27.3% D、2005年国民收入实际为计划的164.3% 第 8 页 共 17 页
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 ) A. 之和 B. 之差 C. 之积 D. 之商 12.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类型的是 ( ) A. 散点图 B. 直方图 C. 正态曲线面积图 D. 结构图 13.当一事物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事物的数量则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负相关 D. 正相关 14.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为( ) A.97.9% B.140% C 102.2% D.2% 15、某企业2006年比2005年产量提高了15%,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价格提高了( ) A. 104.35% B. 142.21% C. 4.35% D. 42.21% 二、填空题(10×1=10分) 1.某一时期的累积增长量减去前一时期的累积增长量等于 。 2.专门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 。 3.零售物价指数是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 。 4.平均发展速度是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___ 。 5.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__ ___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