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陈缘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2期一、游戏导入,激发热情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看,这是什么?生:跷跷板。

师:对,是跷跷板。

喜欢玩么?生:喜欢。

师:谁想上来玩玩?(学生全都举起小手,希望上来玩。

老师有意识地找两名身高、体重相当的学生上来。

)师: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谁还想玩?(这次找3名学生,两名个子小的,一名个子大的。

学生上来后,自己安排座位,三个同学一样玩得很高兴。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很想参与,谁愿意跟我玩?(有意识地请小个子同学,坐好后跷跷板一高一低)咦?我们为什么玩不成?生:老师你太重了。

生:你们俩的体重悬殊太大。

生:老师你再往前坐一点。

……师:对于我们俩来说,老师是大个子(板书:大个子),你是小个子(板书:小个子),那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把课题补充完整: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二、引导探究,感知对称平衡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为同学们准备了杠杆尺,它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

杠杆尺主要由支架和尺子两部分组成(边说边出示),尺子固定在支架上的这个点称为支点,支点两边各有6格,每格距离相等,分别代表一个刻度,每个刻度下面都有一个悬挂钩码的小挂环。

如果用两个一样的钩码代表两个体重一样的小朋友,在杠杆尺的两边怎样挂钩码,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谁想上来实验一下?(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把两个钩码分别挂在杠杆尺左右第一格下。

)师:他成功了吗?生:成功了。

师:像现在这样杠杆尺保持水平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平衡。

谁还有不同的挂法?(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把两个钩码分别挂在杠杆尺左右第四格下。

)师:杠杆尺的平衡简单吧?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生:如果两边都挂一个钩码就挂在两边刻度相同的位置。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子 的原 理 。
体 重 差 不 多 的 小 朋 友 坐 在 离 支 点 相 等距 离 , 一 幅是 两个 体 重 不 同 另
的 人 , 的 离 支 点 近 , 的 离 支 点 重 轻 远 。 提 出 的 问 题 是 : 个 子 能 不 能 小 跷 起 大 个 子 ? 教 材 主 要 是 想 通 过
2 .经 历 “ 出 问 题 、 测 、 提 猜 实 验 、 出 结论 ” 探 究过 程 。 得 的
学 生 主 动参 与 活 动 , 一节课 才 能
有 活 力 , 生 才 会 有 收 益 , 能 学 才 体 现 出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学 生 没
3 .体 验 到 科 学 研 究 的 价 值 及
景) 同学 们 玩 过 跷 跷 板 吗 ? 大 家 给
学 生 可 能 回答 : 个 小 朋 友 分 两
教 学 中 , 要 让学 生 根 据玩 跷 说 说 怎样 玩 的 ? 先
3让 学 生 在 质 疑 中 探 究 。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大 胆 思 考 、 疑 质
“ 毛 与鸡 毛 ” 各 有什 么 物质 , 鸭 上
(4 20 夺 4 10 )
跷 跷 板 的 情 境 之 中 , 生 兴 趣 很 学 浓 , 极参 与到 学 习 中。 接 着教 师 积
引 出 问题 “ 个 子 能 不 能 跷 起 大 个 小
远 , 杆 尺 平衡 。 然 后 , 学 生 应 杠 让 用 不 对 称 平 衡 的 条 件 解 释 小 个 子
程 , 学 生 是 课 堂 的 主 体 , 有 而 只

教 学 分 析
教 学 目标
《 个子能不 能跷起大个子》 小
课 , 材 首 先 呈 现 了 两 幅 学 生 平 教 时 玩 跷 跷 板 的 插 图 。 一 幅 是 两 个

四年级科学下册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2教案 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2教案 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2教案鄂教版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外活动”单元中的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与前后教学内容没有知识上的关联,是一节比较独立的内容。

教材首先是让学生交流平时玩跷跷板的事情。

玩跷跷板无非是二种情况。

第一,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坐在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可以玩。

第二,两个体重不同的人,重的坐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也可以玩。

当学生交流了这些情况后,教材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采用了杠杆尺这一装置。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让学生挂钩码,想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并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

当学生收集了许多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后,组织学生整理分析得出:两边重量一样,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重量重的离支点近,重量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

然后,让学生应用不对称平衡的条件解释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原因。

这种思路其实是先明确了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方法,肯定了小个子可以跷起大个子。

然后通过做平衡实验,得出结论,解释玩跷跷时的这种做法。

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跷跷板与研究杠杆尺联系不紧密,容易给人两张皮的感觉。

当提出“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这个问题后,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研究杠杆尺的平衡。

为了使教学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探究的意味更浓厚一些,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定的改进。

同样实现了知识、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丰收。

教学目标:1、通过对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情况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晒课者:肖忠诚一、教学目标:1、探究杠杆尺的平衡条件及其作用,能利用已探究出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杠杆平衡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基础,加之本课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性极强,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深广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有条不紊地操作、用符号记录、体验感受到用语言表达、比较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等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情况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猜谜导入、揭示新课(1)、课件出示谜语: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

(生答){学生分男女组开始智慧星学习竞赛活动}(2)、课件出示跷跷板图片。

(3)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跷跷板是怎样组成的?(4)、师述;跷跷板主要是一个横杠和中间的支架组成。

(5)、出示课件:两个个子(重量)相同的人玩跷跷板。

(6)、生同桌观察讨论:他们玩跷跷板有哪些相同的条件?(重量、距离)活动2、【实验】同伴互助、合作探究(1)、指导组装杠杆尺。

(2)、生观察回答:杠杆尺与跷跷板相似吗?它有什么特点?(生答)(3)、师边演示边讲解:现在我们分别用两个重量一样的钩码,来分别代替两个体重一样的小孩,将它们分别挂在杠杆尺的2号位置上,松开手后,杠杆处于什么状态?(生答)(4)、师述:这种状态叫平衡。

如果在杠杆尺的5号位置上挂两个钩码,杠杆会怎样?(生答不平衡)(5)、师问:怎样使它平衡呢?(在另一边同样的位置上也挂两个钩码)(6)、学生分组实验,收集杠杆尺(对称)平衡的条件。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根据《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这一题目,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社会中的力量对比问题,探讨在不同情况下,小个子是否有可能撬起大个子的现象。

通过这一主题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思考。

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动力。

2. 课堂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比如生理原因、智力原因、情感原因等,寻找合理的解释。

3. 作业设计环节: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设计作业题目为:请用你的想象力,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小个子成功撬起大个子的故事。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展现出创造力和逻辑思维。

4. 作业提交与评定: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作业提交。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意和逻辑性,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5. 总结反思环节:在本次作业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通过总结反思,让学生对“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这一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以短文的形式写作,描述一个小个子成功撬起大个子的故事。

作文应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发展过程等方面。

2. 作业字数: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丰富细腻地描述故事情节,展现出学生的创意和逻辑思维。

3. 作业提交: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教师。

未按时提交或作业质量低下的学生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四、作业评价标准1. 创意性:作业中是否有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能否引起阅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2. 逻辑性:作业中是否有合理的逻辑结构和发展过程,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故事情节。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500字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500字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500字教学设计反思:本次教学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是基于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身体平衡的重要性和平衡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究跷跷板力学原理。

教学方法选择了情景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在情景教学中,首先设计了一段情景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接着,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发现平衡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跷跷板实验的例子来让学生体验和探究力和力距的关系,从中发现平衡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反馈较为积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本次课程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如下:一、情景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情景教学中,本人设计了一个小组竞赛的游戏,希望通过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但实际上,游戏难度太大,有一些学生很难理解游戏规则,导致游戏中有些小组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

这个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调整。

二、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不太显著在探究式学习中,本人设计了跷跷板的实验,并让学生来亲自操纵和探究跷跷板。

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实验的时间比较紧张,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程度有限。

因此,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安排更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跷跷板的力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足在教学方法上,教案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这两种方式,而其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练习等形式则比较少。

这就导致了教学的单调和乏味,有些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要更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的教案和教学设计虽然存在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总体来讲,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六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该课程主要讲解身体的柔软性和某些肌肉的锻炼可以带来身体的愉悦和能力的提升。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以及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关系。

本篇反思主要针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学生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以及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些基本的肌肉运动技巧,以帮助他们锻炼肌肉和提高柔软性。

3.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首先展示了一些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都那么厉害、身体灵活呢,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身体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关系。

2. 活动1针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设计了一项互动游戏活动,引导他们体会柔软性对身体的影响。

首先要求小朋友做些简单的拉伸运动,然后要求他们尽量多的向前弯腰,看看能不能到达自己的鞋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可以轻松触及脚尖,而有些小朋友却短了几寸?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身体的柔软性和伸缩性,进而理解身体的可塑性以及训练身体的必要性。

3. 活动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肌肉运动技巧,促进身体的锻炼和健康发展。

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些肌肉训练小练习,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做些基本运动如单脚跳、弓箭步等,既可以增强肌肉,又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体位的控制和平衡感。

针对“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的问题,为了让小个子学生进行有挑战性的肌肉练习,每个学生都配备了轻便的哑铃(或重力球),并按自己身体的承受程度进行练习。

4. 活动3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避免受伤,特地安排了一些运动技巧的讲解,如正确地弯腰、运动前要进行适度的热身等,引导他们明确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理解坚持锻炼健康的重要性。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身高对于体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探究小个子和大个子在体能和运动能力上的差异。

2. 分组活动:小组内小个子和大个子搭档进行体能测试和运动项目比赛。

3.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小个子如何通过技术和策略战胜大个子。

4. 思考题:小个子和大个子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个子”和“大个子”这两个概念,引出“小个子能不能撬起大个子”的话题。

2. 知识背景介绍(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介绍小个子和大个子在体格、力量和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3. 分组活动(4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组内小个子和大个子搭档进行体能测试和运动项目比赛,记录成绩和表现。

4.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体育明星和运动员,探讨小个子如何通过技术和策略战胜大个子。

5. 思考题讨论(15分钟):学生思考并讨论小个子和大个子的优势和劣势,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策略。

6.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要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学会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

四、教学评估1. 学生活动表现: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成绩记录:体能测试和运动项目比赛成绩记录,包括小个子和大个子搭档之间的对比。

3. 思考题讨论:学生对于优劣势和策略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4. 教师观察记录: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出评价。

五、延伸活动1. 学生自主小组展示: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展示小个子和大个子的比赛视频或精彩瞬间,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 小组合作策略设计比赛:学生小组设计小个子和大个子合作的比赛策略,并展示实施。

3. 体育明星故事分享:教师或学生分享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目标和努力前行。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罗田县白庙河镇中心小学周永锋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下册12课——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利用已探究出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仪器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并通过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准备:杠杆尺装置、杠杆尺平衡条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开展一场争夺红旗的比赛,看哪个小组夺得红旗最多,这个小组就是这节课的最棒小组。

还要看看每个小组哪位同学表现最好,这位同学就是这节课的科学之星。

好不好?)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5分钟)1、播放三个小动物玩跷跷板游戏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

)2、提问:几个小动物在干什么呀?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视频中小松鼠和欢欢兔玩跷跷板玩得可高兴了,可是小松鼠却怎么也跷不起大胖猪?这是为什么呢?你们和自己个子差别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怎样玩的?)二、提出问题,大胆猜测。

(2分钟)同学们,假如你是欢欢兔,怎样才能帮到小松鼠,让它们可以开心的玩跷跷板呢?(请大家大胆猜测)预设:生1:小松鼠和胖胖猪都坐着不动,欢欢兔和小松鼠坐在一块儿。

生2:小松鼠坐着不动,胖胖猪离支点近一点。

生3:胖胖猪坐着不动,小松鼠离支点远一点。

生4:改变支点的位置。

猜想:(真是一群敢想的孩子!)小松鼠是(小个子),胖胖猪是(大个子)。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呢?(到底能不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三、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杠杆尺。

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1教学反思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1教学反思鄂教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三单元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1.教学充分体现了鄂教版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并没有开门见山的认识杠杆尺、研究杠杆尺。

而花了一定的功夫创设玩跷跷板的情境,然后才进入对杠杆尺的研究。

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并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即探究的问题源于生活。

这样探究活动才显得更有意义。

2.教学顺应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

本节课中,对杠杆尺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扶到放。

学生对杠杆尺的对称平衡较容易理解,所以在研究对称平衡环节所花时间较少。

主要是指导学生实验、记录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明白玩跷跷板其实和杠杆的道理一样,要让跷跷板保持平衡才行。

而对不对称平衡着重进行研究。

这也是考虑了本节课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即小个子怎样才能跷起大个子。

紧扣研究主题,使探究活动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3.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典型的探究过程。

从学生喜欢的“玩跷跷板”活动中,提出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小个子怎样才能跷起大个子”?然后通过杠杆尺这一装置进行模拟研究,揭示杠杆不对称平衡的条件,应用不对称平衡条件解决“小个子怎样跷起大个子”这一问题。

实质引导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4.本节课三段视频和自制杠杆尺相当重要,是保证上好课的重要因素。

三段视频:(1)两个个子差不多的小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头,可以玩;(2)一个小个子和一个大个子也坐在跷跷板的两头,玩不成;(3)大个子离跷跷板的支点近,小个子离支点远,可以玩。

自制杠杆尺,解决了许多学校没有现成杠杆尺的问题。

1。

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期〔三单元〕课题: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PPT探究: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并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知识: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杠杆作用的研究实验。

感情:关注一般生活中的杠杆及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

教学方法:观察研究。

教学打算1、教具打算:课件或图片。

2、学具打算:平衡尺、钩码、字典、直尺、固体胶等。

教学建议:本课分2课时1教学内容:认识杠杆和了解杠杆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校园里学生玩跷跷板的场景〔农村学校可用图片展示〕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让学生实际玩一玩。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玩跷跷板,和与自己个子差异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为什么个子差异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让学生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觉,猜想原因。

二、推断与假设小组商量:为什么个子差异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观察研究商量后,汇报小组一致同意的意见。

〔在此教师要对观察不够认真的学生进行引导,对教材40页上的三幅图的区别,每幅图中学生在跷跷板上坐的位置进行提示〕。

三、制定方案,开展研究〔1〕教师出示并介绍本次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并指出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

〔2〕各个小组商量成员分工以及实验步骤,猜想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方法。

〔3〕小组用杠杆尺和钩码做平衡实验,搜集“能使杠杆尺平衡有多种方法的“事实,想方法让杠杆尺到达平衡,每做完一次平衡,都要记录实验结果。

四、总结与交流1、学生汇报搜集到的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看法记录在教材41页,统计全班同学共发觉了多少种使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按实际体验→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全过程。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科学发现的角度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科学解释。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1.学生根据经验描述玩跷跷板这一有趣的事情。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不同的表述。

教材第40页上面三幅图,分别展示了跷跷板的不同玩法。

第一幅图中,两位学生的个子一样,体重基本相同,他们离跷跷板中心的距离相等;第二幅展现了“个子差别很大的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个子大身体重的离跷跷板中心近,个子小身体轻的离跷跷板中心远;第三幅中展示了“一个人和两个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人多的一边较重,离跷跷板中心近,人少的一边较轻,离跷跷板中心远。

2.研究杠杆尺特点,使学生知道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做杠杆,并且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平衡的条件。

课文以两个问题引入探究过程,①“和与自己个子差别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②“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分析研究杠杆的作用。

教材在这一部分共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教材举了“杆秤称重物”、“托盘天平”、“用扁担挑水”、“吊车起重”四个例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表述物体平衡的道理,如:“杆秤称物体时,物体离中心点近,秤砣像钩码一样找到离中心点距离适当的位置使杆秤平衡,从而通过视读刻度的方法称出物体的重量;挑水时,重的水桶一边离中心点(人身体)近,轻的水桶离中心点(人身体)远,能保持平衡;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离中心点一样近,因此天平平衡时两边的重量相等;吊车吊重物时,吊车离中心点近质量大,重物离中心点远质量小,就像杠杆尺平衡时一样。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鄂教版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力目标: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杠杆尺平衡的研究实验。

3.情感目标: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活动现象,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杠杆,研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扁担、塑料瓶、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互动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玩跷跷板,提出问题1、猜谜语。

教学开始前,请同学们看屏幕猜谜语。

学生猜出后,出示跷跷板图片,并让学生说一说玩跷跷板的有趣事情。

2、观察插图。

课件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观察三幅图片,比较跷跷板三种玩法的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你觉得奇妙吗?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本节的学习吧!导入新课。

(二)转杠杆尺,探究问题1、猜测引出杠杆尺。

让学生猜测“小个子能翘起大个子”的原因是什么?猜测的原因,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引出杠杆尺。

介绍杠杆尺的特点。

杠杆尺主要由底座、支架、尺子、平衡螺母、支点组成。

尺子可以绕支点转动,左右两边有刻度,上面可以挂钩码。

2、认识杠杆。

通过观察比较杠杆尺与跷跷板的相似之处,引出杠杆。

①什么是杠杆:像杆杠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

(即: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这个固定点叫支点。

)②什么是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3、杠杆尺的调节。

练习“怎样调节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调节方法。

讨论得出:杠杆尺哪边高,平衡螺母就向哪边调节。

强调在每次实验开始前,都要检查杠杆尺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4、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问题:在杠杆尺的两边怎样挂钩码,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①实验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材分析:这一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外活动”单元中的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与前后教学内容没有知识上的关联,是一节比较独立的内容。

教材首先是让学生交流平时玩跷跷板的事情。

玩跷跷板无非是二种情况。

第一,两个体重差不多的小朋友坐在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可以玩。

第二,两个体重不同的人,重的坐的离支点近,轻的离支点远,也可以玩。

当学生交流了这些情况后,教材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采用了杠杆尺这一装置。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让学生挂钩码,想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并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

当学生收集了许多让杠杆尺平衡的方法后,组织学生整理分析得出:两边重量一样,距离支点的远近相同,杠杆尺平衡;重量重的离支点近,重量轻的离支点远,杠杆尺平衡。

然后,让学生应用不对称平衡的条件解释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原因。

这种思路其实是先明确了小个子跷起大个子的方法,肯定了小个子可以跷起大个子。

然后通过做平衡实验,得出结论,解释玩跷跷时的这种做法。

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上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跷跷板与研究杠杆尺联系不紧密,容易给人两张皮的感觉。

当提出“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这个问题后,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研究杠杆尺的平衡。

为了使教学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探究的意味更浓厚一些,我对教学思路做了一定的改进。

同样实现了知识、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方面丰收。

教学目标:1.通过对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明白,要想玩跷跷板,必须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揭示规律、实践应用”的探究过程。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难点:对实验情况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跷跷板图片、三段视频)、黑板上的记录表。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案教学设计反思引言本文是针对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这一教材内容的教案教学设计的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以及探索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资源: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材2.辅助教具:小球、竹竿、切割好的大小不同的酸橙片、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木头、塑料、金属等)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设备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1.引入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重物往地上掉下来,而不会往上升起来?2.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概念讲解(约10分钟)1.要点复述: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结论:重物往下掉的原因是因为地球对物体有一个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叫做重力。

2.讲解重力的概念: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重力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图解释。

实验探究(约1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物质的种类的关系。

2.实验步骤:–实验一:探究物体大小对力的影响1.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竹竿,让学生尝试用竹竿将小球踢出去。

2.让学生换一个更大的球,再次尝试将它踢出去。

3.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用竹竿踢小球比踢大球更容易?重力对小球的影响比对大球的影响小。

–实验二:探究物体形状对力的影响1.准备两片切割好的酸橙片,一片呈球状,一片呈平板状。

2.让学生将两片酸橙片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竹竿踢倒。

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什么竖立的平板状酸橙片比球状酸橙片更容易倒?因为重心的位置不同,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也不同。

【新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创新教案】

【新版】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创新教案】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按实际体验→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全过程。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科学发现的角度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科学解释。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1.学生根据经验描述玩跷跷板这一有趣的事情。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不同的表述。

教材第40页上面三幅图,分别展示了跷跷板的不同玩法。

第一幅图中,两位学生的个子一样,体重基本相同,他们离跷跷板中心的距离相等;第二幅展现了“个子差别很大的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个子大身体重的离跷跷板中心近,个子小身体轻的离跷跷板中心远;第三幅中展示了“一个人和两个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人多的一边较重,离跷跷板中心近,人少的一边较轻,离跷跷板中心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玩一玩跷跷板,教材安排这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发现玩跷跷板时学生所处位置的区别,认识到使跷跷板保持平衡的方法,为下面教学的展开进行了铺垫。

2.研究杠杆尺特点,使学生知道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做杠杆,并且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平衡的条件。

课文以两个问题引入探究过程,①“和与自己个子差别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②“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第40页下图是实验室杠杆尺的图片。

教学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杠杆尺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和跷跷板很相似?”。

“杠杆”一词,是本课的重要概念,但教材中没有突出写入课文的正文中,而是通过“小鸭”说出来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淡化概念教学,强化过程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分寸。

“在杠杆尺的两边怎样挂钩码,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这个问题的解决是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

教材分为四个环节陈述解决过程:(1)根据学生自己玩跷跷板的经验,先推测几种方法;(2)学生实际动手做一做并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后感
本课为《课外活动》单元的起始课,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后几课选择合适的探究学习方式其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觉得本课有以下几个知识点的教学:1.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杠杆。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杠杆在什么时候保持平衡。

3.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杠杆有哪些作用。

4.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了杠杆的什么作用制成的。

作为经典的力学课,深知引导学生探究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分为两节课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物体是杠杆,并通过探究分析得出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并用此规律来解释生活中杠杆保持平衡的事例。

第二课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明白杠杆有哪些作用。

并用此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杠杆什么作用制成。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对画图来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学生探究一阵子,还要我引导学生往前走。

还有,学生对实验前所提要求没弄明白,有的学生在杠杆尺两边几个离支点不同的位置挂钩码。

虽然他们成功了,但是我提醒他们课外自己在来研究这种情况。

(实际上都是对称状态下的平衡)这些探究的习惯,一定要注意在今后要好好进行培养。

考虑到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物体为什么这样做,借来扁担来挑水,学生的兴趣大增,从学生的口答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第二课时中,让学生进行撬字典活动,学生的感受是深刻的,遗憾的是学生不能较完整地表述杠杆的作用,只得用演示的办法来认识其中能传递力和改变力的方向两个知识点。

看来课前的准备的确很重要,如果设计些引导学生的实验表格,或许总能说到点子上。

最后的要求看图说出这些物体应用了杠杆的什么作用制成的,觉得学生就是被牵着走,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我想,非得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努力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知识,而不是依靠老师牵着鼻子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