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了解【1】英日双语班康妮2011/6/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大多数人可谓耳熟能详,听起来很学术化,其实并不难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6月1日,人民网上刊登的《九十年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文中写道,“我们党历来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建设发展道路中的重要地位。

一个伟大理论思想的提出和成长必然是要经历漫长历程的。

党的幼年时期,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因此这个思想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革命受挫后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而后,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之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终于成为了全党的共识。

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发展并完善着。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个个杰出理论成果的诞生反映了党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引:我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顺利的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大小小各个方面……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共中央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收获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和社会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最终取得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进展,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果,向我们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旗帜的指引下将要迎来的美好蓝图。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谈对中国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解

谈对中国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解

谈对中国化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它彻底改变了西方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法。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以还原论为基础的本体化思维方式,不再追求终极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为根本任务。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变革。

可是人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传统之间的关系时,经常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而是从局部和个别关系入手,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正确理解。

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思维,才能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解。

马克思主义在20~21世纪都具有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彻底变革了西方的传统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虽然在20世纪有许多新观念被提出,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最具时代价值的。

在当代我们仍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

有人将马克思主义比作一发炮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仍在炮弹的射程范围以内,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和利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全人类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体现了人类的存在。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时代解释性和批判性。

多数学者都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在进行创新和实现其当代价值时要传承马克思最开始的原则和思维方式,同时继续马克思关注人类社会生活和命运的研究。

从价值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全人类,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从当代文化思考产生共时性角度来看,文化领域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生长点;从政治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对人权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西方人权思想和理想国的批判;从思维范式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在超越近代主题性的同时,也从根本上超越了理论道路;从社会批判功能角度来看,它促进了现代社会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重建中国角度来看,它和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实践性,两者之间具有亲和性;从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角度来看,马克思不仅是辩证法,还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在于指导社会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实事求是,它是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发展、创新的基础,在其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doc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doc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动植物检疫1012班林明雅201025304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想繁荣昌盛,就必须要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而我们中国现在走的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就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毛泽东曾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

特别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是人的解放说。

是伟大的历史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位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要想好好的应用这个理论体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还记得,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这不是偶然事件,是一件必然事件。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农民人口众多,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如果照搬外国的经验和理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须要实行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作者:张博颖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04期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目前,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涵及其关系,以及“三化”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在此,对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过程,也包含这个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要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为了实践、为了应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自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邓小平在谈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说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这也是强调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根据具体实际和实践,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国情下的中国风格和特色,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则鲜明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过程中的世界眼光、时代视野。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篇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感2009152班 20092701 吴俊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调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的。

至此我国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会对这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重要指导理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有三个涵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一层涵义是它的革命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的科学,更是革命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和现实地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才能达到。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二层涵义是它的实践的确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要求所做的应用性处理,就是把马克思所规定的革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转化为具体能够完成时代使命的实践形式和路线方针。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第三层涵义是它的科学的系统性。

这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时代主题、实践形式和根本纲领,转化为革命的科学学说和根本纲领相统一、人的解放的实践形式和时代主题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形成一个完备的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和纲领体系。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呢?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8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源泉。

其次,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条主义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当作语录,当作《圣经》,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工场‎工业到大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引发、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最近‎本的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到了19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开始变成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

马克思指出,从30年代起‎,“阶级斗争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采取了日‎益鲜明的和带‎有威胁性的形‎式”。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连‎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但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起义总‎以失败告终。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求‎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来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这一伟大的进程虽然是关乎历史,关乎政治的,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却觉得,可以将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来。

从党的幼年时期,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一直到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这样一个长期而艰苦的探索过程,如果从我们个人出发,就好比从我们幼年开始对周遭环境甚至自身都不太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人的辅导和不断地自我学习中获得成长,从而渐渐走向成熟。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涵盖了很深的科学内涵。

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没有哪一种理论生搬到每个人头上都行得通的,也就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知识、并觉得它对我们的成长有所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将其当成是一种教条而死扣理论,这样只会让我们自己一头雾水。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从他人的身上看到一些成长成功的方法时,总是想拿来用用,看看自己是否可以走同样的路而获得成长。

别人的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指明一些道路,但是如果我们在走这条道路的时候,别人摸过什么花我们也去摸什么花,比人摘什么枝我们也去摘什么枝,也就是将别人的经验原封不动的照抄下来,这样肯定也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

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学会逐渐了解自己,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

然后将我们认为有用的知识将其行动、实践化。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类似的感触,有些艰涩难懂的概念,往往我们读了千遍万遍都不解,而不妨在实际生活中将其运用起来,再回头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恍然大悟。

开辟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心得

开辟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心得

开辟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心得1.引言1.1 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初步探索、理论建构、实践推动的完整路径。

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西方理论的照搬照抄,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

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代表国家和时代发展方向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锤炼而来的,是中国共产的领导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效解决了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开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创造性再创造。

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总结经验,总结错误,继续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团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正逐渐展现出其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

它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和社会进步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将继续引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的崛起注入更大力量和信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将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章之后,我对该章有了一下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普遍性,其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发展,与时俱进。

因此,才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为基础,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曾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他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

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

规律都是隐藏在现象中的,任何规律的发现和掌握都是经过不断地对现象进行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得到的。

中国的国情有其特殊性,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国情,把握中国革命不同于别国革命的特殊性、特殊规律,把握不同革命阶段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三,要坚强理论创新。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一次结合,实现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相联系,进行第二次结合,实现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所组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是最新表现和境界。

这就是我们党建党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两次结合”、“两次飞跃”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走出书斋,落脚现实世界,成为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纲领,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

反过来说,一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先锋队——共产党,要想成功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将这一原理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用新的实践、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毛概作业学院:公安技术学院班级:2012级信息安全学号:201283120149 姓名:赵潇航1、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其科学内涵?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第一,实质说,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具体说,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与中国的实践(革命、建设)、中国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85年奋斗的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领悟与困惑当代大学生在沐浴改革开放政策、享受经济社会空前发展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他们的思想趋于更加开放和多元。

同时由于他们尚未在思想上、人格上完全独立,造成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诸多迷茫与困惑。

标签:大学生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

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务实化等现象。

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还有部分大学生从纯粹的理想走向务实。

在政治上,他们积极要求入党,但是入党动机不够纯正,狭隘的把入党作为求职的资本;在人际关系上,由集体本位价值观转向重视个人价值和利益,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基础上的彼此依赖,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在职业取向上,当代大学生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更加现实,多元和折衷。

在价值选择上表现为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发展,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

当代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强烈,对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保持高度一致,推崇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愿意为民族和国家贡献才智和力量;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

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就更少。

同时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

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整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盲目攀比消费等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德语系09级2班赵宝宝指导教师:王建敏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中国的发展几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总论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建设的伟大旗帜,指引着我国向前不断地发展进步。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中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的胜利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成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辩证统一的关系。

下面将从几方面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核心。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专家学者的观点各不相同。

主要有下述几种观点。

(一)结合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
段》及1943 年《中共中央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陈家付教授认为,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过程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双向互动的过程。

如雍涛教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关系的总体性概念,它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双向过程[1],而且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三化论。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新鲜化的角度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问题。

如张远新教授认为,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括为三层意思: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三是把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其依据是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阐述。

(四)实质论。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结合论”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所以提出了“实质论”。

他们从实质上来定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袁辉初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有机统一。

综上各种观点,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这也就进一步肯定了“进程论”的观点。

然而,我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既有结合也有进程,结合是矛盾特殊性的融合和渗透,进程则是所有事物发展都要经历的过程,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要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所以,我们应该不同阶段事物不同的特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正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

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
一性,由此我们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运用来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党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

(二)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实践证明教条主义的道路行不通,原来的发展道路不适应中国当时的国情。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而且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事物的内因,同时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今中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国情,而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现实中必须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理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曾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是我深刻的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他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主要干部,只有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我党的战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

第二注重总结经验,把握事物的规律。

不断地总结经验得到的按客观规律办事,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三要加强理论创新。

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际,还要通过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也只用这样,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双重内涵,要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更要注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我国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标,引领着中国向更高的高度发展,是我们一直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也将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加深。

同时,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保持中国特色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同化,更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我们要不断地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1页
《论新阶段》
中国学术论文网
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
成绩: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授课教师:王建敏
院系:德语系
年级班:09级2班
学号:090150221
姓名:赵宝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