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思维论文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数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有点差,而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抽象思维的意识,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
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一、提高对思维能力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尽管教学大纲中有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关于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但他们不能自觉调节检查、验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们在这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对引导学生向深远的思维空间发展很有必要。
在如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有意识地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且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
这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质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做到:(1)从直观入手,运用多种感官逐步将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源泉。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方案,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才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听课的积极性,触发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乐于思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三篇)【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全部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期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三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一、分类联想,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常识性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进程中,第一可以依照不同的章节知识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干内容建立充分的认识,使他们在知道的基础上再进行记忆。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各类知识同我们的生活之間的关系,促使其对这一学科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还能从本质上着落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好感。
例如:在讲授二年级数学上册“2~6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时,我并没有先让学生对口诀进行背诵,而是采取一系列联想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只小白兔可以拔5个红萝卜,用乘法表示就是1×5=5,我们可以这样记一五得五;当有两只兔子时,每只可以拔5个就是5+5=10,也能够看作2×5=10,二五一十……这样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识记,发觉他们很快并正确地完成了“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任务,而且学生从中找到了规律,在后续的乘法教学中只需要我进行简单的引导,他们就可以快速地知道并进行识记。
二、进程分析,锤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虽然多数以简单的运算为主,在很多成人看来这些运算进程并没有什么可以讲授的,但是小学生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并不明白为何要进行“加”或者“减”,更不知道怎样找自己运算当中的毛病。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小学教师在教诲学生的进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根据具体的问题对其进程进行介绍或者分析,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扎实、坚固的基础,走好培养和锤炼他们数学思维的第一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和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与众不同的表现。
而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教学要不断创新。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敢于尝试,萌发出新的构想。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创新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要渠道。
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通过沟通信息,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协作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先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再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分组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把圆分成16等份,学生自主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等活动的机会,不仅发展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还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新思维是不拘泥于己有的定论或类似于他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在思维的过程中有不同于他的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盲目性和单一性,培养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从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图:我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应该怎么办?(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先画一个图)那么,请你们的想法画出一个示意图,剪去一个最大的圆,那么圆心又怎么确定呢?学生通过尝试猜测,得出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方法为途径,提高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问能力等。
我认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经常采用的手段,因为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
著名教育家约翰托威普也曾提出:提问不仅对教育而且对思维过程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课堂提问是关键。
一、创设情境,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的作用应在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验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去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
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
比赛开始前,我先让学生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跑得快呢?……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
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唯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数学在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根据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点看法。
一、创设思维环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一堂课的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的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学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出一种思维的环境, 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允许学生发表各种想法与做法,不能轻易否定学生,而是要点激学生的思维,抓住学生思考中合理成分,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在课堂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编应用题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练习。
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不断设置新的矛盾,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是有区别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思维由它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
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那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感性认识教学,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展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一些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
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教学做了准备。
从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操作、小结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而思维的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如教学“9个26相加是多少?”很多同学拿到这样的题目,毫不犹豫地用了9个26直接相加再算出结果,麻烦又容易出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在数学王国中自由翱翔。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
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
在教学时,要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
接着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的演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探索某一类知识规律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图形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教学中综合运用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演算思维小学数学演算思维能力训练,教师首先要明了让学生掌握哪些演算能力,这些基本的演算能力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不能说一年级就能马上把所有的演算方法都掌握了,小学六年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演算技巧。
小学数学演算思维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三四年级掌握整数的一些连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运用这些数学公式使计算简便而快捷。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所以利用所学演算知识解决应用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演算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是学习的重点,演算思维能力继续是教学的重点,把以前所学的整数换成小数、分数,基本的演算思维照样在小数和分数中使用,运算法则一样,这样通过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了演算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空间思维小学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图形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时候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是一体的,那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图形与位置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在课本。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识。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石,思维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依托教材,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以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顾客,顾客拿着面值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来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六角钱,顾客给了营业员一元,营业员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二)创设游戏情境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对游戏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基本途径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基本途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学,是科学的、现代化的素质教育。
从某种角度上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备怎样的思维素质。
另外,教师需要解决知识的无限性与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这个矛盾,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创造出以“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扩展性是发散思维的一大特征。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
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的、题型多变的练习题。
如:小明打一份稿件,如果每分钟打50个字,30分钟打完,现在每分钟打80个字,几分钟打完?学生完成后,提出:谁能把“现在每分钟打80个字”这个条件改成间接条件?学生思维活跃,兴致盎然,纷纷抢答。
(1)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打30个字;(2)现在每天分钟是原来的1.6倍;(3)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打五分之三……以上做法付诸实践后,会收到一定的效果,学生通过训练会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二、增强课堂互动,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方互动和谐、自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我们要不断探索,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质量参差不齐,数学知识点不够扎实等。
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如果学生对数学充满了热爱和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因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1、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别墅家教师应注重趣味性的开发,让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例如巧妙地利用数学谜题、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质量的参差不齐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力不符合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1、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次教学,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质量。
2、注重基本功的拓展。
数学学习是需要一步步打好基础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基本功的拓展,从基础入手,扎实基础,为将来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知识点的精通程度也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只是懂得数学的一些表面层次的知识和方法,而并不真正掌握其精髓。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1、练习题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是需要大量练习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点。
因此,我们应注重练习题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就是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成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敏捷的状态。
这已不仅仅是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乐学、爱学”,而且还要使学生善于获取知识和创造性的探究知识,从而“能学、会学”,所以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的问题是值得广大教师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
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
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
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
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
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
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法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教师要运用学习迁移,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所谓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一般性思维而言的。
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运用新的认识方法,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开创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造就要靠创新教育。
数学是一门思维能力很强的科学,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要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
教师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二、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首先,要民主。
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
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
例:9+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
“想:9加1得10,10加1行11”。
9+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3、9+7。
创设问题情境,还要在一些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适当创设一种“人为障碍”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
如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老师在黑板写1、10、100,然后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单位名称,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100总比10和1大,怎样用等号连起来呢?整理提供学生陷入深思!接着教师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到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上。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1)读说训练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
思维的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情况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2)说理训练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
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讲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开始解答简单应应用题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训练,如第二册第90页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
红花有几朵?”图示是实物图和文字表达的长方条形图结全。
图分成哪两部分?怎样算红花的朵数?”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直观图示和操作活动,按照“想”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依次说出:红花的朵数多。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成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
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其生存质量是不理想的。
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不容质疑的是,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下面就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其实创造能力的种子是人人都有的,只是未必有合适的土壤条件使之萌芽。
教学的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这块土壤,让全班学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积极思维。
1、创设情景。
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有问题的情境中学习,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去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好思。
情境的创设还包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乐思方有思泉涌”,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板着脸,更不能去训斥学生,做到真正尊重每个学生。
在我的课堂上,不举手就发言,手在做小动作都是可以原谅的。
不求表面的形式,而求内在的专心。
我努力用我的教学魅力去吸引每个学生,使他们由衷的喜欢上我的课,使他们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他们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时时流露。
2、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我总是采用课内分小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好机会;人人轮流当讨论小组长,使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而我则深入到每个小组以学习者的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在启发引导的同时,得到了及时的反馈,修正后来的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
小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针对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启发性问题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到答案。
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首先安排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内容。
(1)计算10.25+125。
(2)回答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然后导入新课;10.25÷12.5,提出思考问题。
(1)除数是几位小数?(2)怎样使除数转化成整数?(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在复习102.5÷125的基础上看书上的提示。
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主动领悟新知识。
在讨论解答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新。
通过一步步由浅入深地沿着知识的阶梯不断攀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针对知识的重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思维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
求知,就一定要学会思考和提问,只有边学边问,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才是学习该有的态度和做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题,求知,就一定要学会思考和提问,像古人所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只有边学边问,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才是学习该有的态度和做法,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取得进步。
在过去的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习惯于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行为习惯控制约束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一、敢于提问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敢于提问,他们本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成人过多的告知、规范和干预,销蚀了他们的好奇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
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向你提出问题时,课堂教学才有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激发他们思考、提问的勇气,
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质疑。
对于敢说敢问的学生,要常用掌声、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即使有时他们思考得不是很全面,表达不是那么准确,教师也需要及时肯定他们勇于问疑的精神,拓展思维的发展。
结合实际来看,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中,有一道练习题是:
0.125×0.125×0.125……×0.125×8×8×8×……×8
{2003个0.125} {2002个8}
一位学生认为这道题的答案等于1,我没有直接评价,而是先微笑着表扬了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说出等于1的理由。
他认为因为2003比2002多1,又0.125×8等于1,所以这题的答案肯定是1.听完他的思路,我笑着反问他:“算式中的2003和2002是多一个1呢还是多一个0.125呢?”听完这个问题,这位同学恍然大悟说:“是我算错了,应该是0.125.”于是,我问全班同学,通过这题,大家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有的说:“解题时应认真审题”,有的说:不能被题目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
这一例子极好的说明了教师通过和蔼的姿态、亲切的语言以及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班级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水平,总是有相对较好的和不是很好的同学,对于这部分相对基础较差,胆子小,不习惯提问的同学,他们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对老师畏惧等原因,有疑不敢问、不愿问,为了克服他们心理上的恐惧,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常运用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间相互质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时,我要求学生围绕课本知识进行预习,精心设计1~3个有质量的问题,课堂上,我采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教学,由于提问的对象是身边的小伙伴,同学们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想着考倒对方,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连平时胆小的学生都纷纷举起小手想表现一番。
有的同学问怎样才能辨别图形是怎样旋转的,是否对称等问题,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开动了脑筋,大胆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善于提问
其次,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问好奇的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准确地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拓展上提出问题。
概念就是基础。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0.988÷0.38时,为什么要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通过观察,从中发现规律,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方面,理清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找出更多、更好的解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并且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只要引导方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路。
三、乐于提问
最后,乐于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好习惯,要学会坚持有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老师们可以常常在班级里开展“每日一问”的活动,评选谁提的问题多,谁能争当“提问小能手”的称号,同时,鼓励全班同学学习他人善于提问的妙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这三点贯穿为一条线,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 月.
[2]章志光. 《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3]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祝智庭、钟志贤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