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9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9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9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害B. 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SiO2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燃油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丙烯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6N AB. 0.1mo Cl2全部溶于水后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3N AD. 9.2g由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 A3.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 1H216O在相同条件下比1H218O更易蒸发C. 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D. 2H+的酸性比1H+的酸性更强4.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都是()A. NaAlO2溶液中:Cl-、HCO3-、K+、Ba2+B. FeCl3溶液中:K+、NH4+、Br-、SCN-C. =1012的溶液中:NH4+、NO3-、K+、Cl-D. KMnO4的溶液中:H+、SO42-、CH3CH2OH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CO32-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Na+C. 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稀硝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亚铁:Fe(OH)2+2H+=Fe2++2H2OB. 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Ba(HCO3)2溶液:Ba2++2OH-+2HCO3-=BaCO3↓+2H2O+CO32-C. FeI2溶液中通入极少量Cl2:2I-+Cl2=I2+2Cl-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7.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必要时可加热),放出Cl2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KMnO4B. MnO2C. NaClO3D. NaClO8.将M 摩的Cu2S 跟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 4M molB. 10M molC. 10 M/3 molD. 2 M/3 mol9.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透明高硬度防弹材料,可以由反应Al2O3+C+N22AlON+CO合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氮氧化铝中氮的化合价是-3B. 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C. 反应中每生成5.7g AlON 同时生成1.12 L COD. 反应中氮气被还原10.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ol铁粉,充分搅拌后铁完全反应,同时析出0.1mol Ag.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可以继续溶解B. 氧化性:Ag+>Fe3+>Cu2+>Zn2+C.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轻D. 反应后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向含SO32-、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B.C. D.12.NH3可消除NO的污染,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现有NO与NH3的混合物共1mol充分反应,若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多1.4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原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3:2B. 有0.6 mol NH3被氧化C. 生成还原产物2.8gD. 原混合气体中含氨气为0.2 mol或0.7 mol13.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700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Be+O2=BeO△H=-564.3 kJ•mol-1B. Be(s)+O2(g)=BeO(s)△H=+564.3 kJ•mol-1C. Be(s)+O2(g)=BeO(s)△H=-564.3 kJ•mol-1D. Be(s)+O2(g)=BeO(g)△H=-564.3 kJ14.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A. 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 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 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D. 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15.某温度下,反应2N2O5⇌4NO2+O2开始进行时,c(N2O5)=0.040 8mol/L.经1min后,c(N2O5)=0.030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A. v(N2O5)=1.8×10-4mol/(L•s)B. v(N2O5)=1.08×10-2mol/(L•s)C. v(NO2)=1.8×104mol/(L•s)D. v(O2)=1.8×104mol/(L•s)16.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 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 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D. 反应吸收0.025Q kJ热量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17.在防止禽流感疫情时,防疫部门使用了大量含氯类消毒剂,其中的一氯胺(NH2Cl)是一种长效缓释有机氯消毒剂,能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其杀菌能力是一般含氯消毒剂的4~5倍.下列有关一氯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氯胺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 一氯胺水解的产物为NH2OH(羟氨)和HClC. 一氯胺起消毒作用的物质与漂白粉起消毒作用的物质相同D. 一氯胺的摩尔质量为51.518.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9.甲、乙两个烧杯各盛有l00mLl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2:3(均为相同状况下数据),则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A. 2.8gB. 3.36gC. 4.2gD. 5.6g20.在火星上工作的美国“勇气号”、“机遇号”探测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收集有关Fe2O3及其硫酸盐的信息,用以证明火星上存在或曾经存在过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Fe2O3与Fe3O4互为同素异形体B. 检验从火星上带回来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C. 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有沉淀产生D. 制备Al用电解法,制备Fe、Cu可用还原法21.在100m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6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225mol/LB. 0.30mol/LC. 0.36mol/LD. 0.45mol/L2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CO、CH4的混合气体共mg,若加入足量的Na2O2,充分振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至反应完全,测得固体质量增加mg;则CO2与CH4的体积比为()A. 3:1B. 2:lC. 1:1D. 任意比23.“类推”这种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③Al(OH)3、Cu(OH)2受热易分解,Fe(OH)3受热也易分解④不能用电解熔融的AlCl3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取金属镁.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4.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 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B. 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C. 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D. 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氨水25.0.6mol•L-1Fe2(SO4)3和1.2mol•L-1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A. 0.30molB. 0.22molC. 0.16molD. 0.48mol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6.某学生为了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的纯度.按图2所示称取一定量的Na2SO3样品放入A装置的烧瓶中,滴入足量的H2SO4至完全反应;然后,将B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与足量的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酒精灯、 ______ 、 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 ______ 处酒精灯(填装置字母).(3)实验开始后,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4)C中的现象是 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5)原样品中Na2SO3的纯度为 ______ (精确到0.1%).按题给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若装置连接和实验操作均无任何问题,该学生测得的Na2SO3的纯度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27.如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甲、乙、丙、丁为常见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B是具有磁性的氧化物,D和丁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乙在丙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H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I.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注明)(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B______,F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H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成I,该过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4)将足量的CO2通入E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是______.(5)将G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得红褐色液体,该液体具有的性质有______.A.具有丁达尔现象B.红褐色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纯化C.液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D.取适量液体加入K2SO4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28.在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NaHCO3),并提取氯化铵作为肥料或进一步提纯为工业氯化铵.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上述制备小苏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滤出小苏打后,母液提取氯化铵有两种方法:①通入氨,冷却、加食盐,过滤②不通氨,冷却、加食盐,过滤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a.①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b.②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c.①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d.②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3)提取的NH4Cl中含少量Fe2+、SO42-.将产品溶解,加入H2O2,加热至沸,再加入B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得到工业氯化铵.加热至沸的目的是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4)将一定质量小苏打样品(含少量NaCl)溶于足量盐酸,蒸干后称量固体质量,也可测定小苏打的含量.若蒸发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9.次磷酸钠(NaH2PO2)是化学镀镍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制备NaH2PO2•H2O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NaH2PO2•H2O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2)在反应器中加入乳化剂并高速搅拌的目的是______.(3)在反应器中发生多个反应,其中Ca(OH)2与P4反应生成次磷酸钙及磷化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流程中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滤渣X的化学式为______.(5)流程中母液中的溶质除NaH2PO2外,还有的一种主要成分为______.(6)含磷化氢的尾气可合成阻燃剂THPC{[P(CH2OH)4]Cl}.①PH3的电子式为______.②含PH3的废气可用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处理将其转化为磷酸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0.X、Y、Z、W四种常见元素,其中X、Y、Z为短周期元素.有关信息如表:层电子数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1)W在周期表的位置为 ______ ,W(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由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X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与Y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3)Z的氧化物在通讯领域用来作 ______ ,工业上制备Z的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锗与Z是同一主族元素,门捷列夫曾预言了这一元素的存在,它用来制造半导体晶体管,最新研究表明:有机锗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锗不与NaOH 溶液反应但在有H2O2存在时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锗酸盐,其方程式为 ______ .(4)在50mL l mol•L-1的YX3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NaOH溶液,得到1.56g 沉淀,则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 ______ 种情况(填一或二).第三部分: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D3. B4. C5. C6. C7. C8. C 9. D 10. D 11. C 12. D 13. C 14. B15. A 16. D 17. C 18. B 19. C 20. D 21. C22. C 23. C 24. D 25. C26.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D;Cl2+SO2+2H2O=4H++2Cl-+SO42-;红色鲜花褪色;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和氯气;50.8%;偏低27. Fe3O4;FeCl2;3Fe+4H2O(g)Fe3O4+4H2;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CO2+AlO2-+2H2O=Al(OH)3↓+HCO3-;AD28. NH4HCO3+NaCl=NaHCO3↓+NH4Cl;ad;使亚铁离子快速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并使氯化铁充分水解,形成氢氧化铁沉淀;Fe(OH)3、BaSO4;偏高29. +1;加快反应速率;2P4+3Ca(OH)2•6H2O=3Ca(H2PO2)2+2PH3↑;将Ca(H2PO2)2转化为NaH2PO2;CaCO3;Na2HPO3;;PH3+4ClO-+3OH-=PO43-+4Cl-+3H2O30. 第四周期第Ⅷ族;4Fe(OH)2+O2+2H2O=4Fe(OH)3;;6H++Al2O3=2Al3++3H2O;光导纤维;SiO2+2C Si+2CO↑;Ge+2H2O2+2NaOH=Na2GeO3+3H2O;二【解析】1. 解:A.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作钡餐,但钡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则Ba2+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B.酒精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作消毒剂,而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都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消毒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C.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单质硅,故C错误;D.“地沟油”中主要含油脂,还含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碱性条件下水解)或燃油(油脂能燃烧),故D正确;故选D.A.硫酸钡不溶于水,可作钡餐,但钡离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酒精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Si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D.“地沟油”中主要含油脂,还含有害物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成分及性质与应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物质组成和性质,注重元素化合物与生活相结合的训练,题目难度不大.2. 解:A.0.1mol丙烯中含有0.3mol碳碳键和0.6mol碳氢键,总共含有0.9mol共价键,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9N A,故A错误;B.氯气和水的反应为歧化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0.1mol氯气不能和水反应完全,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 A个,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D.乙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9.2g由乙醇和二甲醚(CH3OCH3)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 A,故D正确;故选:D.A.1分子丙烯中含有3个碳碳键和6个碳氢键;B.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D.乙醇与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1分子乙醇和二甲醚都只含有1个氧原子;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结构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条件应用,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 解: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故A错误;B、因1H216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则1H216O的沸点低,1H216O在相同条件下比1H218O更易蒸发,故B正确;C、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故C错误;D、2H+与1H+都是氢离子,化学性质相同,即2H+的酸性与1H+的酸性相同,故D错误;故选B.A、利用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来计算;B、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分子晶体的沸点,沸点低的容易蒸发;C、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D、2H+与1H+都是氢离子,化学性质相同.本题以信息来考查同位素及原子的构成等知识,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确原子中的量的关系及比较物质的沸点、酸性的方法即可解答.4. 解:A.AlO2-促进HCO3-的电离生成沉淀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Fe3+、SCN-结合生成络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1012的溶液,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酸性溶液中KMnO4、CH3C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A.AlO2-促进HCO3-的电离;B.离子之间结合生成络离子;C.=1012的溶液,溶液显酸性;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5. 解:A、根据图象第一段,沉淀不是马上出现,可知一定有氢离子,酸碱中和反应是一切反应的优先反应,生成沉淀在后面溶解一部分,一定有铝离子,根据第三段,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不产生沉淀,证明是铵根离子,根据坐标得生成沉淀用了6体积的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铝溶解用了一体积的氢氧化钠,所以形成氢氧化铝用了三体积的氢氧化钠,还有三体积的氢氧化钠一定是被三价铁离子消耗,所以一定含有三价铁离子,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和镁离子,即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Fe3+、Al3+,故A错误;B、根据A的推断,解题图象第二段和最后剩余沉淀的量,可以知道氢氧化铝的沉淀量和另一沉淀的量是相等的,即一定是三价铁离子,一定不含有镁离子,所以含有的阳离子是H+、NH4+、Fe3+、Al3+,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溶液中需要正、负离子,故一定有阴离子SO42-,不能确定钠离子是否存在,故B错误;C、根据坐标得生成沉淀用了6体积的氢氧化钠,其中氢氧化铝溶解用了1体积的氢氧化钠,所以形成氢氧化铝用了3体积的氢氧化钠,还有3体积的氢氧化钠一定是被三价铁离子消耗,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D、加入NaOH溶液,钠离子实际不参加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钠离子一定存在,最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2SO4和偏铝酸钠,故D错误。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3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3周周考题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说法正确的是A.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B.在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的10个纵列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D .X 2+的核外电子数为18,则X 位于第三周期第0族 2.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A .加热氯化铵B .白磷熔化C .氯化钠受热熔化D .金刚石粉碎 3.在14~17号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是①正化合价的绝对值都大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 ②正化合价的绝对值都等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 ③正、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④负化合价=最高正价-8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N 2的结构式:N —NB .Na +的结构示意图:C .R 2+离子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R 原子符号为a +b +2a +2R D .次氯酸的电子式:H ··Cl ······O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Cl 气体溶于水电离出H +,所以HCl 为离子化合物 B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极性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稀有气体原子之间不易形成共价键6.下面是一些常见分子的比例模型。
其中1个分子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最多的是A .H 2B .NH 3C .H 2OD .CO 27.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F 的分子数为N AB .17 g OH -中所含电子数为10N AC .常温下,22.4 L 甲烷中所含C —H 键数为2N AD .在18 g D 2O 中所含中子数为8N A 个8.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 ,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 .能生成+3价离子化合物 C .T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Tl 3+的氧化能力比Al 3+强 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H 3中P —H 键比NH 3中N —H 键更难断裂 B .Ⅰ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 .16 8O 、18 8O 、O 2-、O 2、O 3是氧的五种同位素10.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 与X 属于同一主族。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20周《化学能与热能》教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考点一 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或kJ/mol。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3)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4)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 )(5)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6)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答案(1)×(2)√(3)×(4)×(5)×(6)√解析 (4)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
(6)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2.反应 A +B ―→C(ΔH <0)分两步进行:①A +B ―→X (ΔH >0),②X ―→C(ΔH <0)。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答案解析 由A +B ―→X ΔH >0可知,X 的能量比A 和B 的能量和大。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1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1周周考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都是烃C.大多数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相结合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D.有机物完全燃烧只可能生成CO2和H2O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列叙述:①天然气与煤、石油相比是较洁净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②D.①②和③3.下图是CH4、CCl4、CH3Cl的分子球棍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4、CCl4和CH3Cl都是正四面体结构B.CH4、C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C.CH4和CCl4中的化学键均为非极性键D.CH4、CCl4的结构相同,性质也相同4.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跟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溴水 C.氢氧化钠溶液D.溴蒸气5.为验证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将其燃烧产物通过:①浓硫酸②澄清石灰水③无水硫酸铜。
正确的通过顺序是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6.下列事实可以说明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CH4没有同分异构体 B.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D.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烃B.分子组成符合C n 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C.烷烃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D.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中心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B.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物质,互称同系物C.同系物符合同一通式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9.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A.2 B.3 C.4 D.510.有机物:①正戊烷②异戊烷③新戊烷④正丁烷⑤异丁烷,它们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11.(21分,每空3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5周试题(答案不全)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5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表示的是丙基的是()A.CH3 CH2CH3B.CH3 CH2CH2-C.―CH2CH2CH2―D.(CH3 )2CH-C2H5 CH3 C2H52.按系统命名法命名时,CH3 —CH—CH2—CH CH的主链碳原子数是() CH(CH3)2A.5 B.6 C.7 D.83.2-丁烯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A.CH2=CHCH2CH3B.CH2=CHCH=CH2C.CH3CH=CHCH3D.CH2=C=CHCH34.下列关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说法中错误的是()A.苯的同系物命名必修以苯作为母体,其他的基团作为取代基B.二甲苯可以以邻、间、对这种习惯方法进行命名C.二甲苯也可以用系统方法进行命名D.化学式是C8H10的苯的同系物用4种同分异构体5.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6.下列属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A.蒸馏B.蒸发C.重结晶D.蒸发7.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A.质谱B.红外光谱C.紫外光谱D.核磁共振谱8.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CH3)2CHCH2CH2OH有多少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6 B.5 C.4 D.3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最多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是()A.2─二甲基戊烷 B.2─乙基戊烷C.3,4─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10.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A.乙苯 B.邻二甲苯C.对二甲苯D.间二甲苯11.在系统命名法中下列碳原子主链名称是丁烷的是()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12.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A.3-甲基-4-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C.3,4,4-三甲基己烷D.3,5-二甲基己烷13.某烷烃的结构为:,下列命名正确的是()CH3—CH—CH—CH—CH3CH3 C2H5 C2H5A. 2,4—二甲基—3—乙基己烷B. 3—异丙基—4—甲基已烷C. 2—甲基—3,4—二乙基戊烷D. 3—甲基—4—异丙基已烷14.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应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A.石油醚B.丙酮C.乙醇D.乙醚15.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质谱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A.分子中C、H、O个数之比为1:2:3 B.分子中C、H个数之比为1:4C.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D.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417.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9周周考题(答案不全)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9周周考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B.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C.在使用化石燃料时,为使之充分燃烧,需通入过量的空气D.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提高燃烧效率2.已知R2+有b个中子,核外有a个电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A.R B.R C.R D.R3.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Ⅰ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B.HC1的电子式:C.HClO的结构式:H—O—Cl D.CO2的电子式:5.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A.干冰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HCl溶于水 D.NH4HCO3久置逐渐减少6.可以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的性质是A.熔融状态能导电 B.具有较高的熔点C.可溶于水 D.溶于水能导电7.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热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H—Cl→H+C1"过程中放出热量C.干冰升华过程放出热量D.反应“C+H2CO+H2” 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右图表示8.对于铜锌原电池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中,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C.电子由锌片流经稀硫酸溶液到铜片,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9.一定温度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 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10.将铁片和碳棒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四周 有机物的结
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导入]我们刚学过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现请同学们给《自我检测1》中各有机物命名。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自我检测1》1.请用系统命名法给以下几种有机物命名并写出其所属类别和分子式2.上述有机物①与②;②与③;②与④;⑤与⑥;⑥与⑦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提示:指的关系可以是“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或“同一物质”等);;;;;[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板书]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1)“同分”——相同分子式(2)“异构”——结构不同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分子式不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2》]《自我检测2》下列五种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一物质;互为同系物。
①②③④ CH2=CH-CH3 ⑤ CH2=CH-CH=CH2[知识导航2](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
(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
教育最新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检测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检测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2.能够证明甲烷构型是四面体的事实是()A.甲烷的四个键键能相同B.甲烷的四个键键长相等C.甲烷的所有C-H键键角相等D.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3.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A.甲烷B.乙烷C.丙烯D.戊烯4.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结构不同,性质相同,化学式相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B.同分异构体现象是导致有机物数目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C.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D.同分异构体现象只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碳链异构()A.CH3CH2 CH2CH3和CH3CH(CH3)2B.CH2=C(CH3)2和CH3CH=CHCH3C.CH3CH2OH和CH3OCH3D.CH3CH2 CH2COOH 和CH3COOCH2 CH26.下列选项属于官能团异构的是()A.CH3CH2 CH2CH3和CH3CH(CH3)2B.CH2=C(CH3)2和CH3CH=CHCH3C.CH3CH2OH和CH3OCH3D.CH3CH2 CH2COOH 和CH3COOCH2 CH27.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机化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下列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①CH2=CHCH3 ②③CH3CH2CH3④HC CCH3⑤⑥CH3CH=CHCH3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⑤和⑥8.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的表示碳氢化合物,种键线式物质是()A.丁烷B.丙烷C.丁烯D.丙烯9.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中,在结构简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10.化学式为C5H12O的醇有多种,其中能氧化成醛的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11.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CH3、一个—CH2—、两个—CH—、两个—OH,该有机物可能结构简式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12.有机物甲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同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汽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A.8种 B.14种 C.16种 D.18种13.苯环上连有一个甲基和3个溴原子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A.4种 B.6种 C.3种 D.5种14.立方烷(C8H8)的碳原子在立方体的8个顶点上,其六氯代物共有( A )种。
精品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7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7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关注化学基本概念的热点、重点①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②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③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二、在概念的准确理解上下苦功夫没有准确就没有概念,更谈不到运用概念。
怎样才能作到准确理解呢?首先要能正确..复述..一个概念的定义。
你是否发现,你的复述中对“重点字”的使用有遗漏,更换等不同现象,这往往是在准确理解上下功夫不够。
认真阅读教科书上的定义,力争一字不差地诵记,在此基础上再去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即重点字。
深入思考定义中的内涵:这一概念的讨论,概念的使用范围,概念在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三、学会比较并对概念分类整理,掌握概念的系统性,建立起概念的体系和网络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找出差异,从而强化思考、理解与记忆。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考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减弱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如果n 为第ⅡA 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 +1)的元素可能位于 A .ⅢA 或ⅢB B .ⅣA C .ⅠB D .ⅠA 3.下列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①HCl 比H 2S 稳定 ②HClO 氧化性比H 2SO 4强 ③HClO 4酸性比H 2SO 4强 ④Cl 2能与H 2S 反应生成S ⑤在与钠反应时,S 原子得到的电子数更多 ⑥Cl 2与Fe 反应生成FeCl 3,S 与Fe 反应生成FeS ⑦HCl 酸性比H 2S 强A .②⑤⑦B .①②⑦C .②④D .①③⑤4.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 2+、b B +、c C 3-、d 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 >B >D >C B .a +2=b +1=c-3=d-1 C .离子半径:C >D >B >A D .原子序数:A >B >C >D 5.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由“C(石墨)→C (金刚石);△H=+1.9 kJ/mol ”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吸热反应才需要加热C .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D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 ,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H=-(2×57.3) kJ/mol6.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B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C .铝与稀盐酸D .H 2与O 2的燃烧反应7.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N 2(g)+3H 2(g)=2NH 3(1) △H =2(a -b -c) kJ/molB .N 2(g)+3H 2(g)=2NH 3(g) △H =2(b -a) kJ/molC .21N 2(g)+23H 2(g)=NH 3(1) △H =(b +c -a) kJ/mol D .21N 2(g)+23H 2(g)=NH 3(g) △H =(a +b) kJ/mol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SO 2+O 2 ℃~252SO 3 ΔH =-196.6 kJ/molB .H 2(g)+21O 2(g)=H 2O(l) ΔH =-285.5 kJ/mol 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D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9.短周期元素A 、B 、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1,A 和B 同主族,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D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E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EO 2n+2。
教育最新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小学+初中+高中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来表示。
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1、电子层的划分电子层(n) 1、2、3、4、5、6、7电子层符号 K、L、M、N、O、P、Q离核距离能量高低[思考与交流]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在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的规律呢?[指导阅读]课本12页表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
[归纳与整理]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4)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
[思考与交流](1)请大家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哪层电子?稀有气体原名为惰性气体,为什么?小学+初中+高中我们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会得出什么结论呢?通常,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
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从初中所学知识,我们知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K12推荐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2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2周周考题1.下列不是..乙烯用途的是A.制塑料 B.做灭火剂 C.制有机溶剂 D.做果实催熟剂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C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烷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双键不如单键稳定,导致乙烯的性质比乙烷活泼D .乙烯分子中因含有不饱和键,导致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烷的分子式是C 3H 6 B .丙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C .丙烷在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D .丙烷的沸点比乙烷低 4.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 .NH 4Br 的电子式:B .丙烷的比例模型为:C .比例模型可表示CH 4,也可表示CCl 4 D .N 2的结构式:N≡N5.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 .(CH 3)2CHCH 2CH 2CH 3B .(CH 3)3CCH 2CH 3C .(CH 3)2CHCH(CH 3)2D .(CH 3CH 2)2CHCH 36.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 4溶液的紫色褪去 ③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 2H 6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②若R 2-和M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③F 2、Cl 2、Br 2、I 2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④NCl 3、PCl 3、CO 2、CS 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⑤干冰升华会破坏共价键⑥HF 分子很稳定是由于HF 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⑦Na 2O 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是1∶2⑧由于非金属性 Cl > Br > I ,所以酸性HCl > HBr > HIA .②⑤⑥⑧B .①③④⑥C .②④⑤⑦D .③⑤⑦⑧ 8.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 mol 乙烯分子中共有5N A 对共用电子B .标准状况下,2.24 L 二氯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N AC .15 g 甲基(—CH 3)所含电子数为10N AD .常温下,0.1 mol 乙烷、乙烯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 A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H 2O 和D 2O 互为同位素B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C .所有烷烃互为同系物D .乙醇(CH 3CH 2OH)和二甲醚(CH 3-O-CH 3)互为同分异构体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 .聚乙烯和乙烯都是纯净物 C .戊烷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D .1 mol 乙烯与Cl 2完全加成后再与Cl 2取代,整个过程中最多需3 mol Cl 2 11.(12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Cl —C —F ClF Cl —C —Cl F FE (高分子化合物) (1)A 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烷烃,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0.2 mol 该烷烃完全燃烧所消耗O 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L 。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7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7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NH3 B.C2H6 C.甲烷 D.乙烯2.与丙烯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环丙烷B.环丁烷C.乙烯D.丙烷3.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2CH3CH2Br + 2Na −→−CH3CH2CH2CH3 + 2NaBr 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 A.CH3Br B.CH3CH2CH2CH2Br C.CH2BrCH2Br D.CH2BrCH2CH2Br4.m mol 乙炔跟n mol 氢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 mol 乙烯,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A.(3m+n)mol B.(25m+2n -3p )mol C.(3m+n+2p)mol D.( 25m+2n)mol5.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10g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
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8.4g ,则混合气中的烃可能是()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C.乙烷和乙烯D.乙烷和丙烯6.某烃的分子式为C10H14,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结构中只含一个烷基,则此烷基的结构有( )A.2种B.3种C.4种D.5种7.关于炔烃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叫炔烃 B .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 .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D .炔烃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下列不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 A .CH3CH2OH → CH2=CH2↑+H2OB. CH3CHBrCH3+NaOH → CH3CH =CH2↑+NaBr +H2OC. CHClCH2Cl +2NaOH → C ≡CH +2NaCl +2H2OD. 2CH3OH → CH3-O -CH3+H2O 9.属于苯的同系物是( )A .B .C .D .10.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 =CH -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 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C. 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1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的是( )A .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12.等物质的量的与Br 2起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是()13.下列分子中的14个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 .B .C .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B .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后通过浓H2SO4,减少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C .某气态烃CxHy 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 =4;若体积减少,则y >4;否则y <4D .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2越多,烃中含H%越高15.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2.24L (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得3.36L (标准状况)二氧化碳和2.7g 的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八周 乙醛教学设计
乙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对比思考】
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醛的加成反应,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
从而引入有机中的氧化还原概念。
三、破解疑惑,本质归一
有机物得氢 还原反应。
继续提出问题,乙醛能否发生氧化反应,体现还原性呢? 四、引出问题,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简要梳理
预测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可能的现象?以及被氧化的产物?(学生互动)
(讨论)上述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过度到工业制备大量乙酸,是氧化乙醛的方法。
五、优化统整,反馈提升
CH 3CH 2OH CH 3CHO CH 3COOH 得H 还原 加O 氧化
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在C-H 间插入O
有机物去H 加O 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去O 加H 是还原反应。
课外延伸:
1、制镜工业经历千年历史,请以“镜子的发展”为题,感受镜子的故事
2、体内糖类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何用化学方法检测呢?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特点
关注学生认知,教学过程设置符合最近发展理论
探究过程流畅,问题一环扣一环,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教学设计中有待思考的问题
本节知识重、难点多,实验动手能力要求高,在探究过程中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收获。
课堂开放程度如何把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2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2周周考题1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2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C .钠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钠原子核外电子数少D .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铯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
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 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
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3C 和14C 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 .1H 和2H 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 .14C 和14N 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 .6Li 和7Li 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5.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所示,W 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 .X 、Y 、Z 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 .Z 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 .X 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 .Z 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6.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ⅡA 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氢氧化物呈两性C .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D .碳酸盐难溶于水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ⅠA 族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B .L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 层电子数相等C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绝对值与它的族序数一定相等D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8.已知主族元素A 、B 、C 、D 的离子a A (n +1)+、b B n +、c C(n +1)-、d D n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n 为正整数)( ) A .原子序数a >b >c >d33B .离子半径A(n +1)+>B n +>C(n +1)->D n -C .单质的还原性B>A ,单质的氧化性D>CD .离子还原性A(n +1)+>B n +,离子的氧化性C(n +1)->D n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与相邻分子之间B .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C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D .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10.如图中,a 、b 、c 、d 、e 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b 位于第ⅥA 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 B .五种元素中,元素e 的性质最稳定C .元素c 和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D .元素c 和e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 11.关于化学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里,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里D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12.已知A 为ⅡA 族的元素,B 为ⅢA 族的元素,他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 和n ,且A 、B 为同一周期元素。
精品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2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第12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A.乙醇 B.二氧化碳 C.乙酸 D.乙醛2. 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四元酸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3.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D.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4.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反应B.属于取代反应C.酸去氢,醇去羟基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5.炒菜时,又加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味可口,原因是()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酸类物质生成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酯类物质生成6.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的是()A.CH3CH2OH B.CH3CHO C.CH3OH D.CH3COOH7.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H2SO4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D.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作用生成乙烯8.乙酸又称,它的分子式是,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
乙酸从结构上可看成是基和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基决定。
9.乙酸在反应中体现酸性,断裂键,乙酸的电离方程式:,乙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反应说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醋酸除去水垢的反应(b)乙酸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乙酸溶液与氧化铜反应(d)乙酸溶液与锌粒反应11.在大试管里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缓缓加入2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
【配套K12】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7周周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年度高中化学下学期第7周周考题1 A .电池工作的过程中,d 电极上产生气泡B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 2-4向d 移动 C .c 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 .电池工作的过程中,溶液中SO 2-4浓度基本不变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 .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CuSO 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C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 .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3.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a 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B .图b 中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C .图a 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D .图a 不需要加热就一定能发生,图b 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4.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 ,它的阳离子X n+核外有x 个电子,w 克这种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 .A )n x A (w -+molB .w )n x A (A +-molC .A )n x A (w -- molD .A)n x A (w ++ mol5.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BF 3B .H 2OC .SiCl 4D .PCl 5 7.能说明A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B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 .A 原子得到电子的数目比B 原子少 B .A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B 元素的最高正价要高 C .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的酸性:A 比B 强D .A 单质能与B 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生成B 单质8.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设计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价态规律(1)升降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2)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⑤中不会出现H 2S 转化为SO 2而H 2SO 4转化为S 的情况。
(3)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2.强弱规律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遵循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即“由强制弱”。
3.先后规律(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因为还原性Fe 2+>Br -,所以Fe 2+先与Cl 2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3+、Cu 2+、H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 3+>Cu 2+>H +,所以铁粉先与Fe 3+反应,然后依次为Cu 2+、H +。
4.电子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题组一 电子转移数目判断与计算1.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B 项,硫元素发生歧化反应,两个S 由0降低为-2价,总共降低4价,一个S 由0价升高为+4价,总升高4价,共失去4个电子,正确;C 项,根据化合价不能交叉的原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5价降到0价,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电子数是5;D 项,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箭头应该是从O 指向Cl ,故D 错误。
2.ClO 2遇浓盐酸会生成Cl 2,反应方程式为2ClO 2+8HCl===5Cl 2+4H 2O ,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 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 .11.2 L B .33.6 L C .22.4 L D .44.8 L 答案 C解析 2ClO 2+8HCl===5Cl 2+4H 2O 中,ClO 2中Cl 由+4价降低为0,HCl 中Cl 由-1价升高为0,则生成5 mol Cl 2转移8×6.02×1023个电子, 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 则生成氯气为5×9.632×10238×6.02×1023=1 mol ,所以产生的Cl 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 mol ×22.4 L ·mol -1=22.4 L 。
3.用下列方法制取O 2:①KClO 3(MnO 2)受热分解;②Na 2O 2加水;③H 2O 2中加MnO 2;④KMnO 4受热分解,若制得相同质量的O 2,反应中上述各种物质(依编号顺序)的电子转移数目之比是( )A .3∶2∶2∶4B .1∶1∶1∶1C .2∶1∶1∶2D .1∶2∶1∶2答案 C解析 由反应可知,生成氧气时,①④中O 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升高为0,即O 元素失去电子,②③中O 元素的化合价从-1升高到0价,并且都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失去电子的氧原子相同,所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假设是 1 mol),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4∶2∶2∶4,即2∶1∶1∶2。
题组二 价态规律的应用4.已知G 、Q 、X 、Y 、Z 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 ―→Q +NaCl ②Q +H 2O ――→电解X +H 2 ③Y +NaOH ―→G +Q +H 2O ④Z +NaOH ―→Q +X +H 2O这五种化合物中Cl 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 .G 、Y 、Q 、Z 、X B .X 、Z 、Q 、G 、Y C .X 、Z 、Q 、Y 、G D .G 、Q 、Y 、Z 、X 答案 A解析 由①得出Q 价态高于G ,因为G 必介于Q 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 介于Q 与G 之间,故有Q 价态高于Y ,Y 价态高于G ;分析②:H 2O 中的H 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 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 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 价态高于Q ;最后分析④:Z 介于Q 、X 之间,则X 价态高于Z ,Z 价态高于Q 。
5.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l 2+KOH ―→KX +KY(未配平),KX 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反应:KX ―→KY +KZ(未配平,KY 与KZ 关系比为1∶3),以上KX 、KY 、KZ 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推知在KX 中氯的化合价是( ) A .+1 B .+3 C .+5 D .+7答案 C解析 反应:Cl 2+KOH ―→KX +KY 是Cl 2的歧化反应,KX 、KY 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由于KX 也发生歧化反应:KX ―→KY +KZ ,可断定KY 为KCl ,化合价高低是Z 中Cl>X 中Cl(均为正价)。
假设KX 中Cl 为+a 价,KZ 中Cl 的化合价为+b 价,依据化合价守恒原理及KX ―→KY +3KZ ,有a +1=3(b -a ),把a =1、a =3、a =5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 =5时,b =7符合题意。
则KX 中Cl 的化合价为+5。
题组三 先后规律的应用 6.现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 ②2FeCl 2+Cl 2===2FeCl 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含有Fe2+、Cl-和I-,要除去I-而不氧化Fe2+和Cl-,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 A.Cl2B.KMnO4C.FeCl3D.HCl答案 C解析本题是寻找一种氧化剂,其氧化性应大于I2的氧化性,而小于Cl2和Fe3+的氧化性(也可等于Fe3+的氧化性)。
由①知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由②知氧化性:Cl2>Fe3->Mn2+;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还原性:Fe2+>Cl-;由③知氧化性:MnO-4>Cl2,还原性:Cl顺序为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Cl->Mn2+。
所以KMnO4可氧化Cl-、Fe2+及I-,Cl2可氧化Fe2+及I-,FeCl3只能氧化I-。
7.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
现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Br2>Fe3+>I2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l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 B解析由已知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及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3+>I2、Br2>Fe3+,故①正确;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则说明溶液中无I-存在,又氧化性Cl2>Br2>Fe3+>I2,氯气的量不确定,则Br-不一定被氧化,故②错误,③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存在Fe3+,但不能确定是否所有的Fe2+均被氧化为Fe3+,故④正确;上层溶液中若含Br-,则产生淡黄色沉淀,若含I-,则产生黄色沉淀,由题知只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含Cl-,即溶液中的Fe2+、Br -均被完全氧化,故⑤正确。
8.向含S2-、Fe2+、Br-、I-各0.1 mol的溶液中通入Cl2,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还原性:S2->I->Fe2+>Br-,所以发生反应的顺序:①Cl2+S2-===S↓+2Cl-,②Cl2+2I-===I2+2Cl-,③Cl2+2Fe2+===2Fe3++2Cl-,④Cl2+2Br-===Br2+2Cl-。
考点二电子守恒思想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
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
2.守恒法解题的思维流程(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
(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题组一两元素之间得失电子守恒问题1.现有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C.+4 D.+5答案 B解析 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物质是Cr ,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 2Cr 2O 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 2SO 3,其中S 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 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 (设化合价为+n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有0.05 mol ·L -1×0.024 L ×(6-4)=0.02 mol ·L -1×0.020 L ×2×(6-n ),解得n =3。
2.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进行相关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