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河区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天河区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文的首尾和构思教学设计(新)
作文的首尾和构思第一课时1.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路径的含义及立意谋篇角度:1.含义:①道路;②门路。
立意角度较多,范围很宽。
可以理解为手段、方法、措施等。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路径多种多样,可以是意志品质(坚强、勇敢);情感态度(乐观、进取);心理素质(谨慎,自信);技巧方法(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等等。
可以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可以从国家民族集体角度谈,可以就某人某事具体谈,也可以宏观立论。
可以谈选择路径、最好的路径、适合的路径、捷径、与众不同的路径、唯一的路径、独辟蹊径等等。
总之,范围宽泛,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各展所能。
例文:路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用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路径的艰难与长远。
有时路径是阳光普照,花香飘溢;有时路径是泥泞险阻,风雨交加,但不管是甜是苦,最重要的是走自己的路。
(使用引用、对比开头)坚持走自己的路径,钱学森选择了淡泊与率真。
钱学森在美国学成,不顾美国的阻留毅然回国。
他眼中没有金钱与名利,他眼中没有强迫与阻挠,他只看到要为祖国的未来奉献。
就这样,他一心扎进航天事业,为中国宇宙空间、航天、原子弹等多项科学事业贡献他毕生的力量。
五年的阻隔,十年研究,他用科学家的淡泊与率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
渺渺宇宙,灿烂星空,当你抬头仰望之时是否还记得钱老?记得他用淡泊与率真开拓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我们就可以实现理想。
(典例——科学家)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选择了无私奉献。
在那个山区偏远草屋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
十九年的清贫与坚守,这对夫妇为偏远山区的孩子打开了知识的天空。
没有过多的顾虑,没有任何享受,夫妇二人用自己的青春来哺育山区的孩子。
是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拉起孩子们的小手,在陡峭的悬崖边点燃智慧的火种。
无私的奉献早已与他的心融为一体。
云雾缭绕,青山岩岩,当你行走在大山之间时是否听到李桂林、陆建芬老师那亲切的话语?是否记得他夫妻二人用无私奉献开拓了自己的路径?坚持走自己的路径,我们就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古诗鉴赏训练三赏析抒情艺术教案30
训练三赏析抒情艺术练前提醒赏析抒情艺术有两种提问方式:一是直接考查,如“请赏析抒情艺术”,题干中有明显的“抒情”二字;二是间接考查,如“本诗是如何表达‘悲情’的?”题干中有“如何”“怎样”用语,且情感在题干中多已明确。
答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间接抒情的方式有很多,如常见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用典抒情等。
另外,还有对比、虚实结合、对写等非常用手法等。
分析时要把所用的手法与所要表达的情感紧密结合起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阅读文签:宋词+游子怀人忆帝京柳永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鉴赏这首词纯用口语表现相思之苦。
起句写初秋天气渐凉,由“薄衾”可见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由“小枕”可见拥衾独卧,“乍觉”是刚刚觉得,引出感情波澜。
由于“别离”而空床辗转,夜不能寐:既希望睡去,梦也许解愁,又默默计算更次,反不能眠。
如是辗转,把相思者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毕竟”二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
“一夜长如岁”化用《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语句凝练,感情深沉。
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般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感情。
下片写游子思归,表现游子理智与感情的冲突。
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可能是离开所爱的人没有多久,便为“别离滋味”所苦。
然而归又归不得,行又不愿行,结果“万种思量,多方开解”,仍然找不到出路,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
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饱含诚挚的情感。
这两句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突出了以“游子”为中心的怀人主旨。
1.本词首句“薄衾小枕凉天气”与李清照《醉花阴》中“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一样,从____________角度写秋凉中的离愁别绪。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教学设计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判断诗眼,并熟练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赏析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诗眼,剖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诊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A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考点说明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E一、考点解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分析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与精确性。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2016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
2016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2016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编写人:王倩教学目标: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过程高考古诗词鉴赏中对于表达技巧的考查,历来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很多学生在此类题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外,更重要的就是审题不清所致。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审准题目相关信息和要求,是答准答好题目最关键的一步。
下面结合实例对古诗词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策略作一探讨归纳。
一、审题目类型根据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
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提示信息的。
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等用语来提问的。
因此,弄清楚题目类型,尤其要弄清楚是否是暗考题型,可以避免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错误。
1.(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二、审题干要求题干要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即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或规定了的要求;一种是隐性的,即题干中没有明确交代隐含在题目中的要求。
如果有隐性要求,就一定要结合题干信息仔细揣摩并挖掘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答题有的放矢,要点齐全。
2.(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准确判断诗眼,并熟练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赏析炼字炼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诗眼,剖析关键字词,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诊断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案】 A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意思接近即可考点说明内容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E一、考点解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分析其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与精确性。
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31份) 通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教学目标:.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描写的内容分: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⑤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分:①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②侧面描写(也就是间接描写).鉴赏人物形象的几个切入点①从人物描写切入。
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从肖像、神态,典型的动作、行为,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中折射出来,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能够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②从分析故事情节切入。
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要学会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③从分析环境角度切入。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教学案 粤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借描写客观的“物”(松竹梅兰、山川草树、鸟兽鱼虫等各种物象)的特点(形态、色彩、特征或其所处的环境)表达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或说明一定道理。(需结合诗句分析其外形和内蕴<神态品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特征: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高洁的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第三阶段:会表述
、要点准确
、符合规范
二.广东考试的总体趋势是:
①一般考查一首律师或两首绝句;
②一般设计为两问,两问之间呈由浅入深的梯度;
③赋分为—分;
④都比较明显地扣紧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来设题。
古诗词分类鉴赏
风花雪月皆有意,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关键词:客、次、旅、移、村、乡
边、塞、夜、思、怨、愁
常见意象:明月、鸿雁、笛、家书、梦境等,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节日。
月——用月亮来烘托情思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词中的月亮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
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表现手法:渲染环境,寓情于景,即景抒情,比拟铺垫,虚实相生,对比抑扬,烘托映衬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31份) 通用7
第三课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分)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①②④ . ①③⑥. ②⑤⑥ . 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广东省天河区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内容部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例题赏析】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诗文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例1】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简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广东省天河区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言虚词(第3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 吾与.点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 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答案】C【解析】介词,比。
A.表示判断语气;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B.动词,赞同、赞许;介词,和、跟、同。
D.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B .因.入京师 C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 .因.以讽谏 【答案】D【解析】D 项“因”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其他三项中“因”均译为“趁机”。
10.下列各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公为.我献之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 .①④⑥B .③⑧⑨C .②③⑤D .②⑤⑦【答案】B【解析】③⑧⑨均是介词,“替、给”;①助词,表反问语气,“呢”;②介词,引出对象,“向”;④介词,表原因,“因为”;⑤介词,表目的,“为了”;⑥介词,表被动,“被”;⑦动词,“作为”,“当作”。
1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迂公)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损一臂,衣亦污。
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迂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
” 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向我索讨?”(《雅谑》)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臂坏无与.尔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 从者.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身之.不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而念一衣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C【解析】都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广东省天河区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2课时)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原创】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语言部分第2课时 Word版
第二课时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
【原创】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诗歌鉴赏内容部分第2课时 Word版
第二课时【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⑴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⑵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①(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②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①《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
②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①[清] 王士禛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②,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③尽,空羡夥颐王④。
注:①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
②通侯里:喻傅公生前居处。
③汤沐:即“汤沐邑”,借指封地。
④夥颐王:指张楚王陈胜,汉高祖称帝后为陈胜置守冢三十户。
(1)简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颈联中“寂寂”“沉沉”二词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狞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
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2)“寂寂”为“寂寥、冷清”之意,这里形容傅公旧里“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沉沉”为“茂盛”之意,这里形容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诗人运用叠词将傅公与陈胜死后衰荣的迥然不同相对比,更衬托出傅公命运之悲,抒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为低沉。
“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诗人又将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思之凄然。
尾联反衬出傅公命运之悲,而诗人对明太祖诛杀功臣的愤慨,亦暗含诗中。
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八月章孝标徙倚仙居绕翠楼,分明宫漏静兼秋。
长安夜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
(1)诗歌讲究炼字,“分明宫漏静兼秋”中的“静”字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静,既是写夜阑而静,也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宫禁之幽深与冷清。
(2)宫女的愁怨之情主要是通过对其情态和所处环境的刻画表现出来的。
开篇起笔写宫女往来徘徊,即微露愁情,写出了其心绪的波动不安。
接着以楼阁的华美冷清、宫室的寂静无人、天上的明月、别处的笙歌烘托出宫女愁怨之情的浓厚。
【解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写中秋之夜,一个宫女踟蹰在殿阁旁边,仰望明月,发出深深的哀怨。
首两句诗人用一组特定镜头描绘宫廷内部的情景,既点明了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场所,还描绘了时令特点和人物内心的愁怨。
后两句具体写出了宫女的愁思,她不只想到个人的不幸,还由自己、自家的不幸,想到了千家万户的遭遇,这样,诗篇就具有普遍意义了。
此诗还涉及一个政治问题:怎样才能使天下太平,国家富强,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是在写一个宫女的宫怨,宣泄她个人的幽怨,也是在宣泄许许多多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幽怨。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愁绝”一词为全词之“眼”,请简要分析词中包含了哪些“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结构形式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愁。
词中描绘“千里万里”的明月,既写出了戍卒离家之遥远,又寄予了戍卒的思乡怀人之情。
②士兵长期戍边的孤独寂寞之愁。
词中以边草枯萎来比喻戍卒之老,不仅写出了戍卒守边时间之长,也道尽了其人生的凄凉。
(2)这首词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全词有两对叠句,即“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
通过反复歌咏,既强化了感情,又起到了创设意境的作用。
【解析】(1)本词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一样悲惨。
士兵征战边关,年复一年,归期渺茫。
他们看着边草渐渐变白枯干,深感青春消逝,年华老去。
在这僻远广袤的边地,浓重的乡思涌上了心头。
接下来词人的视角由边草转到白雪、明月。
雪晴、月明的宁静景象,让人联想到征人伫立在苍茫的雪中的形象以及那排解不尽的边愁和绵长悠远的思乡情怀。
(2)这首词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诗经》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即重章叠句。
本词重叠运用“边草”、“明月”,营造了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
这种结构有利于吟诵和强化抒情。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宋琬月去疏帘才几尺。
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
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
清影裴回①,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②遮掩窗儿黑。
注:①裴回:即徘徊。
②生憎:此处作厌恶解。
(1)请分析上下片中“白”与“黑”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写“怀人”时用了哪些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中的“白”字与下片中的“黑”字遥相呼应,都是从视觉上来写作者的心情的。
伤心之人触物皆可伤心,更何况身在旅途之中,面对满地清辉,一个“白”字尽写作者的怕见;下片的“黑”字,更是写出了夜半无眠时作者内心的悲凉,无论是色泽还是氛围,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2)①借视觉之景来描绘悲凉意境,融情于景。
借近在咫尺的月儿、惊飞的乌鹊以及瑟瑟秋风下的芭蕉来凸显作者怀人而不得的伤感。
②衬托。
借梅花笛的哀怨以及灯前鸣叫的蟋蟀的搅扰,衬托出作者的怀人之痛。
③借用典故。
用曹操的《短歌行》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来衬托自己的孤寂。
④运用拟人手法。
借写蟋蟀欺负“病客”的不通人情来衬托作者的悲凉心境。
【解析】此词写月夜怀人,从“万里故人关塞隔”句看,似怀遣戍塞外之故友。
之所以怀人如此怆楚,又应与一己“惊飞”不稳心境有关。
色调幽凄得浓黑,是心绪沉陷抑郁难拔境地的表现。
上片一“白”字与下片一“黑”字对应,触目之极。
尽管月色在作者眼中“伤心白”,怕见,可是再白总有一丝光亮,较之“窗儿黑”要略为宽舒,拗笔逆推,他的心灵的幽凉几乎触纸可感。
在色泽、音响、氛围上,全用浓墨渲染,画面上那一抹惨白月色更令人心悸。
秋蛩声,风吹芭蕉声和笛里悲苦声,交替灌入独坐人之耳,是怎样一种滋味。
词末那个“黑”字较之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似更觉黑得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