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考核试题-辅导答案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法B.词汇C.句子D.语音答案: D2.()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结构,强调“结构先于语言”,语言结构是发生性的,它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A.行为主义B.先天论C.认知相互作用论D.社会相互作用论答案: C3.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A.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起决定性的作用B.人类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着儿童语言获得的整个过程C.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以其认知的发展为基础的D.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儿童与语言交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4.语言运用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二是()。

A.语言情境B.语言形式C.语言内容D.语言规则答案: A5.在幼儿教育机构中,()是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

A.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B.基本的语言教育活动C.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D.集体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答案: B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主要目标的是()。

A.检查或鉴定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或判断达成情况B.及时让教师明确、发现现实与预定活动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C.帮助教师针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改革措施D.检查教师的工作以进行适当的奖罚答案: D7.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B.书写的技能C.纠错能力D.辨字能力答案: A8.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A.前图书制作经验B.前图书阅读经验C.前绘画经验D.前文字辨认经验答案: B9.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A.图书制作的经验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D.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答案: B10.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前词语发声阶段)2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是指(语言内容的发展)3 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4 关于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5 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6 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规范语言)8 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理解语言符号)9 在听说游戏的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旁观者地位)10 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素包括流畅性、言语速度和(言语节奏)11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活动结构的研究)12 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倾听)13 讲述活动为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相对正式的)14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属于(前图书阅读经验)1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16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17 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18 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目的性)19 关于讲述活动如何提高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感性)20 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议论性讲述).21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括(情感控制能力)22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设置游戏情境)23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集成功能)24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25 早期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书面语言)26 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 学前儿童先学会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属于(双语延时学习)28 与自闭症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回声式语言)29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评析性倾听能力)30 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受到(儿童发展规律的制约)31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9年8月期末考试儿童文学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2019年8月期末考试儿童文学答案

在线作业问答题 (共1道题)展开收起1.(100.0分)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儿童文学》在线作业(总分100分)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儿童文学2、儿歌3、幼儿文学的情节4、幼儿散文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寓言有哪些特点?2、幼儿戏剧有哪些特点?3、格林童话有哪些艺术特色?4、简述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20分)1、结合作品阐述幼儿文学的功能。

四、作品分析题(20分)1、分析幼儿生活故事《蓝色的树叶》的艺术特色。

我的答案:教学中心:福建中华技师学院校外学习中心专业:学前教育学号:18101450212083 姓名:许艳红成绩:一、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3、幼儿文学的情节::也叫故事情节,是叙事文学所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它既构成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也展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是小说创作的三大要素之一,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4、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造的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

二、简答题1、寓言有哪些特点?答: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远古时代就在各民族之间流传。

战国时代,由于士阶层的兴起,他们或者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或奔走于各国,游说诸侯,都必须致力于言谈的技巧,使之寓于说服力,因此,在他们的著作或言谈中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一、填空题:1._语言能力__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2.语言符号的__任意性_和_强制性_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_、词_、句子。

4._组合关系_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_语音__、_词汇_、_语法三个方面。

6.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_、___先天决定论_和__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_。

7.___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_双词句_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8.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__口语_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_的增加、_词类范围__的扩大,以及__词义理解_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二、判断题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

.×3.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4.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5.“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

.×6.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7.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8.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带有较强直觉性的特点。

3.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5.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_前言语阶段__”。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一来确定,还应该根据一--和-------来选择。

7.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8.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 )2.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3.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 )4.“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 )5.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 )6.“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 )9.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形考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研究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研究之中。

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学前儿童语言研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改为:语言是后天获得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需要在成长过程中研究和使用语言。

3.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改为:动物有一定的交流方式,但不同于人类的语言系统。

4.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5.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改为:文字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突破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

6.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改为:体态语是一种辅助交际的手段,不能完全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7.聋哑的人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改为:聋哑的人可以通过手语等方式进行交流,说明思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试题及答案考试方式:半开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过程中关键的两步。

V2•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V3.对于孩子而言,早期阅读活动就是看图讲述活动。

x4.行动硏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在日常真实的教育中边行动边硏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

V5•及时而巧妙地纠正幼儿用词错误的现象,有助于幼儿准确运用词汇。

V6 •〃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x7.在亲子共读中,父母本身对图书的情绪,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V8、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9・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就显露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

V10・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V11・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X12 •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X13・讲述活动是培养独自语言的主要途径。

V 14 •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x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X16•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V17.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X18•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V19•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V20.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

V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考核试题-辅导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9年8月课程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考核试题-辅导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核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简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子领域与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规定,语言子领域中的倾听与表达一共包括三个子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简述何谓“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一、感性认识能力。

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

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述的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复述。

一般同学以为有了这种能力就是会读书了,不需要下功夫学语文了,重理轻文的现象与这种认识有重要关系。

应当明白,这种能力是最低级的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

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

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其是非曲直。

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

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看书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聘的跑马场。

能品味作者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

即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四、创造性理解能力。

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

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范围,从书中走出来。

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

如读这篇(部)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它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非常强调和重视有关语言知识的认识功能和德育功能的是()A.2001年纲要B.1989年纲要C.1981年纲要D.1952年纲要2.模仿说代表人物是阿尔波特。

()A.错误B.正确3.4.儿童在学前时期应获得的基本阅读技能包括观察摹拟书面语言的能力、()以及自我调适的技能。

A.预期的技能B.辨字能力C.纠错能力D.书写的技能5.6.儿童前言语获得的关键在于()核心能力的获得。

A.语音B.语法C.词汇D.句子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是一致的,一般可以分解为()三个不同的层次A.课程目标B.活动目标C.总目标D.年龄阶段目标8.下列关于听说游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听说游戏是儿童自发组织的游戏B.听说游戏是教师设计来组织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则游戏C.听说游戏是语言游戏D.听说游戏带有明显的自发言语的特点9.具体活动目标是()的最终分解和具体化。

A、总目标B、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C、年龄阶段目标D、活动目标与总目标10.活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是()A.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B.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C.要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11.文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仿编、想象讲述和()。

A.诗歌朗诵B.歌曲表演唱C.故事编构D.儿歌背诵12.在幼儿园,教师常常采用()的活动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具体文学作品。

A.自发游戏B.故事表演游戏C.故事编构D.故事复述13.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应当()。

A.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读写能力B.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C.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识字和书写D.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幼儿认读一定数量的字14.整合教育观认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有效的结合A.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B.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C.社会知识、认识知识和学科知识D.认识知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15.在谈话活动中,不属于教师的引导方式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考核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 简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的子领域与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规定,语言子领域中的倾听与表达一共包括三个子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简述何谓“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一、感性认识能力。

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

读过一篇文章,能弄懂词、句所表述的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的内容进行复述。

一般同学以为有了这种能力就是会读书了,不需要下功夫学语文了,重理轻文的现象与这种认识有重要关系。

应当明白,这种能力是最低级的能力,满足于此,是读不好书的。

二、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

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阅读如果不具备这种深层意义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中心,不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三、鉴赏性理解能力,即评判能力。

能对文章进行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其是非曲直。

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

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看书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聘的跑马场。

能品味作者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

即能鉴赏,又能批判,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四、创造性理解能力。

读过的东西经过思维的过滤,融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能因此生出新意。

从阅读中生出新意,就是能活读书,跳出书本的范围,从书中走出来。

对作品的理解能同现实生活相联系,把书本知识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

如读这篇(部)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它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