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四周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周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备课周次:第四周备课内容:第8课-拓展二备课教师:袁全清8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7个生字.2.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学习重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4周 五年级语文 教案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二次备课
作
业
设
计
反
馈
练
习
找一找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增加——()幼稚——()
寂寞——()清脆——()
暖和——()安静——()
拓
展
练
习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二次备课
作
业
设
计
反
馈
练
习
抄写词语。
汲取膝盖柳絮喧闹花苞
拓
展
练
习
根据课文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及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4周教案.最佳方案
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2.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作业设计
写一种动物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分课时)
二度备课
练习2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学案-第四周《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辅导总结丨苏教版精美含答案
本周涉及的课文:《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梦圆飞天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1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秋老师:本周,我们将要学习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
其中第6课《梦圆飞天》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
太空一往返,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扬我国威:“烈焰升腾,大漠震颤。
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第7课展示了我们人类共同的骄傲,因为有了对宇宙的不断探索,人类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差不多。
”更让人类憧憬的是生物科学的发展,《神奇的克隆》正向人类展示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晨晨:老师,先给我们说说《梦圆飞天》吧,每次读完我都觉得热血沸腾,为祖国感到自豪呢!秋老师:是啊,我读这篇课文时,也是这种感受!你们在文章中找找这种自豪感吧!豆豆:第二自然段“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第十五自然段“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都直接写到了人们的自豪。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周集体备课教案
红树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情感情感价值与态度观感受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
教学重难点:了解红树林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主题入手,引入课文。
1.我们学习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奇观)我们一起领略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也观赏了浙江潮的雄伟与壮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我国南疆边陲的海南岛琼山去看一看。
那里有一片海底森林——红树林。
(板书课题)2.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并且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一定对红树林有了自己的了解。
(意图:学生介绍了解到的红树林方面的知识并出示相关的图片,把大家带进那片神奇的世界里。
)过渡语:让我们打开想像的大门,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领地———红树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红树林?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3.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三段。
(边汇报边板书)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远看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丽)(2)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尊重学生的感受)相机理解:浸没、露出、浮荡等词展现红树林的动态美芳馨、婀娜、绚丽多姿(3)应该怎样读?(突出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适合用高昂的语调)2.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
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
3.面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学剩下的部分。
回顾学法:(1)自读课文相关段落,想想课文中描写的红树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不理解的词语尝试用学过的方法理解)(3)想想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五年级第四周语文教案
反 馈
全班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整理收获】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生动、优美。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的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板 书
设 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 贫穷
田间劳作 煮饭 打滚 挑水 泥泞古道 破旧土屋
教 后
反 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 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整理收获】
板 书
设 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 后
反 思
3、一读,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筛选出精华部分,进行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测 评
反 馈
小组带着对美的憧憬朗读这一部分。
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整理收获】
板 书
设 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今天 焕然一新
工人 商人 新农民 高速公路 厂房 乐园
教 后
反 思
南屏学区导学设计
课 题
合 作
交 流
精 彩
展 示
1、朗读第一部分(第1---2小节),谈谈读了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2、用沉重的语气读这一部分。
3、默读最后一小节,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
【问题生成】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了解深圳的昨天,并指导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想象深圳的未来,并指导学生朗读。
2、在全班展示朗读诗歌。
3、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学法指导】
采用“读—议—读”的方法进行学习
合 作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第四周教案
反思
指名分段读文,共同正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
总计第23节
课题
8、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教具
投影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重点
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个生字。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根据句子内容联想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
书
设
计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难句的。(1.在难句的上下文,有对这个句子进行解释说明或提示的文字,读了这些文字,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也可以根据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推断出难句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句,就是联系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形,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句子。)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欣喜)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体会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课题引入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赏读积累
拓展延伸
一、朗读课文 复习字词 感受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组教案详细解析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组教案详细解析。
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文的阅读方法,能够流畅准确朗读古文。
2.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5.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重点难点1.古文阅读方法:古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如字形、词义、语态、语气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寻找关键词汇、区分句子成分、理解上下文等。
2.古代文化:该单元涉及很多古代文化,如经典诵读、传统礼仪、道德教育、历史人物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理解其意义和现代价值。
3.语文能力提高:学习古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如词汇量、语法基础、修辞手法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以课文为基础,辅以阅读训练。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以活动为纽带,辅以课堂讲解。
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比赛、古文气息主题展览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化。
3.以巩固为目标,辅以课后作业。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巩固作业,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活动:通过比赛或者问答等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课堂讲解: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3.课文讲解:逐句逐词讲解课文并解释生字词。
4.阅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诵演练,以及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5.文化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文化,如古代礼仪习惯、人物故事、历史事件、道德教育等。
6.课堂讨论:安排一些小组或个人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和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7.总结回顾: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朗诵演练、课堂讨论等环节,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发言成果、阅读表现等进行评价。
2.作业检查:针对课后布置的作业,进行作业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周教案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得出了一些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
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
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
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
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二、品读语言,学习积累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三、联系实际,升华感情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周教学设计(表格式)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第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第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第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第13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2.这个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他最初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2.圈画本课生字,小组间交流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3.谁能简单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石猴出生和石猴成王的经历。)
(1)试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这只石猴在干什么呀?
(3)这花果山简直就是他的乐园了!谁再来读这个句子?
(4)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这段文字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谁发现了?
(师生共同发现这段话表达上的特点:作者就是用这短促、有节奏、跳跃性的语言让石猴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的语言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一起读。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脉络,了解石猴出世及生活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2)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妙处,领略经典名著语言的魅力。
3.情感与价值
初步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五、拓展延伸
五年级第四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五年级第四周教案(9.20 —9.24) 整理人:任玉玲
一、周学习内容:第三单元《变化》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生字^一个,多音字六个。
2.积累:背诵《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设问句在文章中的用法,给课
文分段的方法。
3.作文:一、诗歌《xx的变化》,仿照第一篇课文写。
二、xx的变化(电视、笔、书包、住房……)
三、周学科融合:语文与省情、科学及美术的融合
四、周学情分析:第一篇课文十首诗歌,浅显易懂,读中求通并不难。
《黄河
象》一课,学生对化石的形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黄河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高大
J 炙烤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课 后 反 思
板
书 设 计。
秦秀娟语文教案第四周
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
对学困生多关注。
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课后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词句或段落;积累关于柳树或思乡的古诗。
特色作业
小练笔:家乡的小河
集体备课补充
用绿色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了前面的三篇课文对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一目了然的,对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的情感,学生也较容易把握。这节课,我不是把重点放在读而是放在了习作指导上。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完成口语交际
1.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注重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能够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不过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周教案设计
(3)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教学准备
PPT
导 学 过 程
基本环节
主 要 活 动
调整与思考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学生欣赏)
2.小结导题: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石猴成王
教学反思
课题
《红楼春趣》
课 时
1
本节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者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11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周教案6 景阳冈第3课时(1)一、把下面的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梢棒一口气喝完。
一饮而尽即斟酒、倒酒。
筛酒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
如何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但凡来来往往。
枉送凡是,只要。
过往指白白地送掉。
印信肢体软弱无力。
酥软本课指官府的图章。
二、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虎。
(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 )武松遇到虎。
(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zhǎo zhǎ)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jié()梢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zhènɡ zhēnɡ)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使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有一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chuí()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了五七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看拼音写汉字。
2.用“——”选择加粗字的读音。
3.读这段话中带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武松就势把大虫揪住,这里的“势”是指________。
4.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在文中属第________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6.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举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4周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4)小结:人到中年了,远离故乡了,林海音女士还会问吗?再读“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五、读文悟情,怀念童年
1.总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在童年里可以漫无边际的遐想,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人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做了,如果你是林海音,此时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你从“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这段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请你用一二句话来赞美一下美好的童年。
3.升华情感: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它五彩斑斓,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今天,让它也成为我们明天最好的记忆。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大家一定想回到童年,如果人生有第二个故乡,那一定也是我们的童年。
五上语文第四周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桂花雨
课时:2课时
总课时数:20—21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第二课时(4—2)
一、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二、完成课堂作业。
三、家庭作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现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改进思路:
注:因第四周只有三天,只备两个课时,另单元测试。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课时安排及具体内容: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完成作业。
设计特色:
自主学习,读中品味、积累。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1)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师范读。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五年级语文教案统编版4周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19课时)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20课时)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21课时)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22课时)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23课时)
钟山镇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修正后的课时电子教案模版
(总第24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4周8课时 申秀英
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
浓浓的乡情
作业
布置
1、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二
课时安排
4—3、4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数
20、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
情感价值观: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教学方法
说话、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题想象画面,并交流。
3.交流搜集到的作者的资料。
三、新课呈现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1)订正字音。
潺潺(chán)婀娜(ēnuó)粼粼(lín)
干涸(hé)点缀(zhuì)螃蟹(pánɡxiè)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第四周《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
准备
教学课件
预设
流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1.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一位猎人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语文《猎人海力布》教学预案(详案)
备课
类型
详案
设计教师
课题及课时
《猎人海力布》(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景谷课文,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课文结构——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3.教师小结预习情况。板源自三、小组合作研讨1.教师: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请你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读给大家听。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酬”“嘱”“塌”“谎”“延”。
4.独立书写生字,投影展示作业。
作业
设计
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课后熟读课文。
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第四周教案(9.20—9.24) 整理人:任玉玲
一、周学习内容:第三单元《 变化 》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生字十一个,多音字六个。
2.积累:背诵《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设问句在文章中的用法,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作文:一、诗歌《xx的变化》,仿照第一篇课文写。
二、xx的变化(电视、笔、书包、住房……)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课后反思
黄河象授课时间:周﹍3、4、5﹍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文章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
学法
教师导法
分析段意入手,深入了解内容
学法
教师导法
激情导练
学生学法
读中求悟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
(1)找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了解诗中描绘的人民生活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
2.积累目标:
(1)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2)掌握多音字:挑 作 和 处
(3)生字目标:换、焕 灶、杜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学生学法
读—想---议—练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朗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2.积累目标:
(1)简要复述课文重点段。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3)练习编写提纲。
3.生字目标:
多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假
辨字:掘 倔 历 厉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分段。
2.细读感悟点: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2)这高大、完整的化石是怎样来的?
(3)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化石的由来。
(4)假想的依据是什么?
3.能力训练点:分段、复述
4.拓展延伸点: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高大 ↓ 炙烤 斜插沙土
2.细读感悟点: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3)诗人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
3.能力训练点:
(1)区分形近字。(2)背诵课文
4.拓展延伸点: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课后反思
三、周学科融合:语文与省情、科学及美术的融合
四、周学情分析:第一篇课文十首诗歌,浅显易懂,读中求通并不难。《黄河象》一课,学生对化石的形成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授课时间:周﹍1、2﹍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
材
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