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三首 教案1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1)(精品)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情景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李白与老朋友孟浩然的深厚友谊,作者与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感动了我们,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同样是描写朋友之间的感情,不同的作者表达友情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二、新课学习(一)整体感知,疏通诗意。
师板书课题。
(送元二使安西)师:《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赠别》《阳关三叠》《阳关曲》师:它的作者是谁呢?生:唐王维(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诗句引入,揭示课题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
(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二、学习《暮江吟》,授之以渔1.初读古诗,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暮冮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吟”。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再读古诗,读懂古诗。
(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2)学生反馈。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常用词典》,独字扩词等方法。
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残”的意思。
(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3.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
(1)自读古诗,圈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露水月亮。
(2)再读古诗,找出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选择汇报。
(3)交流残阳特点。
①体会“残”。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预设:夕阳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②体会“铺”。
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引导学生交流:哪个词更好?为什么?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
③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得舒展。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义与韵律;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教授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善于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朗读古诗时的发音和节奏。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视听法;3.探究法。
教学准备1.电脑及投影仪;2.PPT课件;3.打印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制作PPT课件,展示《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谈论古诗的经典意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演示环节1.老师现场朗读古诗,并分段解释古诗的意义;2.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发音。
探究环节1.分组讨论古诗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3.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练习环节1.按照小组分配,学生进行分组朗读;2.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效果;3.让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
总结环节1.总结古诗的经典意义;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下一次探究做出思考。
课后作业1.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究三首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学生每天朗读和背诵一首古诗;3.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诗有了全新的体会,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制作PPT,做好多样化的教学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3篇 ⼩学是我们古诗背诵打造基础的阶段,今天⼩编给⼤家带来的是关于⼩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供⼤家阅读参考。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诗的⼤意。
4.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诗⼈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你对诗⼈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王昌龄写的《出塞》。
(课件出⽰2)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种题⽬,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 (出⽰课件——王昌龄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课件出⽰4)“塞、秦、征、还” 2.学习⽣字 (课件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下⼩; “征”左窄右宽。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首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欣赏春景图,导入新课。
(1)出示春天风光图片,揭示课题。
春天总给我们一片草长莺飞、莺歌蝶舞的生机勃勃景象,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古诗都和春景有关。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绝句》《惠崇春江晚景》)2.认读生字“鸳、鸯、惠、崇、豚”。
(1)教师指导正音。
(2)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
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春天风景,初步感知春天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
二、感受节奏,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
(1)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
(2)理解重点字词。
迟日:指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欲:将要。
(3)通过图片及偏旁猜认“蒌蒿”“芦芽”两种植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三、自主合作,想象画面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
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四、品读诗句,悟意明情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背诵和理解《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较好地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朗读。
2.听写+填词练习。
3.听课后问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口胡一段飘雪江河的美景,引出古诗《江雪》。
2.让学生画个画,勾勒出你的江雪江河的美景。
3.学生看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学习《江雪》1.教师现场讲解《江雪》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朗读整首《江雪》。
3.让学生理解整首《江雪》的意境,并借助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点评。
第三步:学习《登高》1.听教师朗读《登高》。
2.分组朗读《登高》,搭配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3.教师讲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学生理解整首《登高》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
第四步:学习《悯农》1.看动画片《悯农》,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
2.跟教师一起朗读《悯农》。
3.画一个农村场景,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4.教师点评。
第五步:总结1.教师简单总结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家庭作业1.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演讲、表演或朗诵。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精选3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教案(篇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能够朗读《古诗三首》。
3.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4.认识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二、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相关古诗内容和注释。
2.课件准备:配合古诗内容的PPT或图片。
3.教具准备:音响设备。
4.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笔记本或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同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通过引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部分:学习古诗文字及背景知识1.老师朗读《古诗三首》,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品读和理解。
2.分组让学生读诗、思考诗的含义,进行讨论。
3.通过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的意境。
第三部分:思考与感悟1.引导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促进学生对古诗哲理的思考和探究。
2.与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辞藻和修辞手法,增进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意识。
第四部分:巩固与拓展1.设计有趣的小练习或活动,如填空、选择题等,检测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其他古诗,拓宽诗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词汇积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古诗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我还会加强对于古诗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我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这是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教案第1 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
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1.趣味导入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预设: 生1:农作生2:放风筝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2.了解作者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作者:范成大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 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古诗《山行》- 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案、PPT- 彩色图片或插图- 录音机、音箱-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诵录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比赛。
4. 意象解析: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1. 《山行》- 2. 《枫桥夜泊》- 3. 《夜书所见》- - 作者- - 背景- - 意象- - 情感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讲解意象和情感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古诗三首》是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出塞、夏日绝句以及凉州词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体裁、意境表达等相关知识。
通过该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古诗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下面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主要是围绕《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展开,重点介绍了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参与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品味古诗的美学魅力,锻炼语文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材目标(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理解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自信的象征。
2.新课讲解(20分钟)(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3)探讨古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3.课堂活动(30分钟)(1)分组朗读古诗,并围绕古诗的主题展开讨论。
(2)自由创作一首短诗,体现课文中所学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激发创造力和写作兴趣。
(3)讨论课文中古人表达的感慨和思想,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和感悟。
4.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古诗的美学欣赏和文化认同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2)学习出塞、夏日绝句和凉州词三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内涵。
2.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2)运用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进行创作。
《古诗三首》教案
3.结合插图以及诗句内容具体交流《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如何表现“繁忙”。
4.交流稚子弄冰的过程以及稚子的心情变化,读中体会诗情诗意。
四、了解诗人,体会诗情
1.关联复习四下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比较两位诗人田园诗的语言特点。
2.链接资料,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体会诗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结合注释在语境中理解“耘田、稚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相同与不同之处,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词,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结合注释在语境中理解“耘田、稚子”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相同与不同之处,感受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初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借助诗题及注释,感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分别写孩子做了什么事。
三、比较阅读,研读古诗
1.交流《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分别写了什么季节。
2.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首诗的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古诗三首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
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安西是唐代朝廷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附近)。
这位姓元的朋友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是秦朝的都城咸阳,汉朝时改为渭城,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是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这首七言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之广陵”,之:去,到。
就是到广陵(今扬州)去。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理念: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应用注释等方法,落实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培养;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想象,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更加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
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钢琴曲《神秘花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应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感受积累古诗文的成就与快乐,让教室弥漫浓浓的古诗文味,为学生课内学习古诗创设一个诗文语言情感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
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
【言简意赅的谈话导入,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了本课要学的古诗上。
既明确了所要学的古诗的相关内容,又感受到了世间友情的珍贵,也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āo)、舍(shè)(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ū)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让诗句先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更有利于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
本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借助注释等了解诗意,是本学段学生所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人赴边之作。
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诗句的意思大意对即可,不必苛刻要求。
告诉学生说诗意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诗句中的词序。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
朝雨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乃万千。
)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①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举杯相劝——生读……③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读……④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生读…………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三、四两行诗句的教学,在让学生明诗意的基础上,扣住诗眼“劝”想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实了诗的内容,从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扣住“劝”设计引读,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浓浓惜别之情。
】4.配乐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
【在配乐诵读中,感受诗句的美,感受诗的意境的美,感受诗中情谊的美。
】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
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师简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
(2)让学生再读全诗: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
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让学生感受古原草的勃勃生机,进一步体验古原草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
】(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
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借春草表达的情意,让情和景相融在一起。
】(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
激活画面,体会诗情。
【应用接读,意在让教师有感情的读,带动学生有感情的读;在反复接读的过程中,达到有感情的朗读。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验了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
五、课后练习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写一段话。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问: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师的设问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抓住“烟花三月”设问,一是唤醒学生脑海里美丽的春景画面。
二是体验诗人的离别愁情。
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孟浩然与李白本可一边饮酒,一边赏尽春天美景,一边吟诗作对,但朋友却要“下扬州”,不免愁情满怀。
为体会三、四两行诗句所蕴涵的诗情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
【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通过想象,激活了诗句所呈现的画面,给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注入了生机。
】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设问具有开放性。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表达能力,而且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李白对朋友的深情。
通过引读,又盘活了诗句;诗句盘活,又加深对诗情的体验。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适当的拓展,丰实了学习的内容。
诵读诗句(名言),进一步感受人间友情之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