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过程与方法:1. 采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 利用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领会诗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本课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2.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资料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古诗(1)学习《示儿》a. 让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

b.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领会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c. 分析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d.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2)学习《题临安邸》a. 让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

b.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领会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c. 分析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d.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学习《己亥杂诗》a. 让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

b. 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领会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c. 分析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d.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

4. 小结六、板书设计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包括《长相思》、《山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还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写作活动,如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出塞、夏日绝句、凉州词)教案范文3篇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3篇 ⼩学是我们古诗背诵打造基础的阶段,今天⼩编给⼤家带来的是关于⼩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供⼤家阅读参考。

⼩学四年级上册语⽂《古诗三⾸》(出塞、夏⽇绝句、凉州词)教案范⽂⼀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诗的⼤意。

4.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思想。

2.引导学⽣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知诗⼈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

李⽩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你对诗⼈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王昌龄写的《出塞》。

(课件出⽰2) 2.读诗题《出塞》。

“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种题⽬,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 在学习在这⾸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诗⼈。

(课件出⽰3) (出⽰课件——王昌龄照⽚、⽣平简介) ⼆、初读诗⽂,整体感知 1.⾃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课件出⽰4)“塞、秦、征、还” 2.学习⽣字 (课件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下⼩; “征”左窄右宽。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

二、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

这首诗是王冕写的。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题目的'意思是: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江雪》和《渔家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具体内容如下: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三首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的内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幅描绘古诗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细节解析:对三首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b. 意境分析:分析三首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江雪》和《渔家傲》进行类似的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三首古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b. 从三首古诗中选取一首,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录音机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展示古诗图片,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作者:李白3. 诗歌内容:简要列出三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在家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绘制关于《古诗三首》的思维导图,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诗歌解析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

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

《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6、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1、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背诵默写,理解字面意思,掌握重点字词含义(重点)。

2、学习古诗写作手法并能识别分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韵律美和意境美(难点)。

3、借助注释、插图和已有知识理解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提高合作探究与表达能力(重点)。

4、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对古典诗词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三首古诗相关的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诗词赏析等,制作成教学课件。

-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准备相关的教具,如黑板擦、粉笔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三首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2、提问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如:“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古典诗词呢?”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3、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非常经典,它们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吧!”(二)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1、教师依次介绍三首古诗的诗人。

-《浪淘沙(其一)》,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风豪迈奔放,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

-《江南春》,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

-《书湖阴先生壁》,介绍诗人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的创作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多反映政治改革和民生疾苦。

2、结合诗人的情况,介绍每首诗的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一)》,创作于中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刘禹锡被贬谪,但他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学习生字词,如“晓、花、风雨”等。

2.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学习古诗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3)学习生字词,如“静、夜、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习并运用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直观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

(2)合作学习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想象联想法: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黑板、粉笔:用于书写生字词和讲解古诗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

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还是显得有些拘谨,缺乏创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担心自己的创作不符合古诗的要求。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引入一些有趣的古诗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古诗背诵和默写,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记忆和复述。
-教师应教授有效的记忆策略,如联想记忆、图谱记忆等,帮助学生提高背诵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诗背景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创作练习,尝试仿写绝句,体验古诗的创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绝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古诗中的表达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2.难点1.学习古诗中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1.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兴趣。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4.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解决生字词问题。

2.思考:每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5.精读古诗,理解诗意6.1.逐句分析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7.体会情感8.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情感。

2.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9.学习表达方法10.1.总结古诗中的表达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表达方法在其他古诗中的运用。

11.朗读背诵12.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13.总结升华14.1.总结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15.拓展延伸16.1.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赏析和分享。

2.推荐阅读其他优秀的古诗。

教学反思:在教学《古诗三首》时,通过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方面,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但在学习表达方法时,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部分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学习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发现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诗歌朗读或音乐烘托氛围,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内容。

2. 学习《古诗三首》
1.讲解《登鹳雀楼》:介绍作者、背景,并解释古诗中的描写手法。

2.学习《将进酒》:解读诗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分析《静夜思》:帮助学生体会古人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感受。

3. 学习扩展
1.带领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演练古诗朗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处理。

4. 提高应用能力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写或背诵其中一首古诗,体会古诗之美。

2.指导学生写下对《古诗三首》的感想和评价,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

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

(5首)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课件出示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4.拓展阅读:选择一首与本节课所学古诗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了解其背景知识,体会诗人情感,为下节课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5.家长参与: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朗读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乐趣,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认真,切勿抄袭他人作品。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语言表达清晰,无错别字。
3.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对于修辞手法、意境描绘等技巧的把握程度不一。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提高鉴赏能力。
3.学生在古诗创作方面,存在词汇量不足、句式结构掌握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创作能力。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悟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诗三首》,并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及句式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c.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意。
d.赏析: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提高鉴赏能力。
e.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锻炼写作技巧。
f.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道德观念。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创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

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篇二: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诗词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望天门山》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学习建议: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

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

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订正字音:石径斜(xiá)生(shēng)处理解难词含义: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

(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

(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1: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2: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

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三、作业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望天门山山行(唐)李白(唐)杜牧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人家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

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二、导入新课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

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

生2:声音大。

生3:“吟”就是有节奏……)对了,有节奏。

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学生静心自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学生纷纷发言,预计学生借助注释能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在学生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再予以深入的点拨和讲解。

)(1)一道残阳铺水中,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

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

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

”,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可怜——可爱)(真珠——珍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

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四、作业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分析】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

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