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分布

合集下载

豆科

豆科

豆科合欢属合欢落叶乔木,树冠伞形。

树皮灰色,2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白天对开,夜间合拢。

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合瓣花冠,花萼和花瓣黄绿色,雄蕊多条,花丝细长粉红色,气微香,味淡。

荚果线形,扁平幼时有毛。

也叫马缨花。

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及以南各地。

皂荚属山皂荚落叶乔木,小枝紫褐色或脱皮后呈灰绿色;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一回羽状复叶常簇生,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二回羽状复叶具2~6对羽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

雌雄异株;雄花成细长的总状花序;雌花成穗状花序。

荚果带状棕黑色,常不规则扭转。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等省。

紫荆属紫荆落叶乔木或灌木。

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红紫色,成团簇状成总状花序,紧贴枝干,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

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

泡桐科泡桐属泡桐树皮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时平滑,老时纵裂。

假二杈分枝。

单叶,对生,叶大,卵形,全缘或有浅裂,具长柄,柄上有绒毛。

花大,淡紫色或白色,由多数聚伞花序复合而成。

蒴果卵形或椭圆形,两侧具有条纹的翅。

分布在海河流域南部和黄河流域以南。

紫葳科梓树属楸树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灰绿色、无毛。

叶三角状的卵形、总状花序伞房状排列,顶生。

花冠浅粉紫色,内有紫红色斑点。

种子扁平,具长毛。

主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梓树乔木,树冠倒卵形或椭圆形,树皮褐色或黄灰色。

主干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

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阔卵形,叶片上面及下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于无毛,顶生圆锥花序;蒴果线形,种子长椭圆形,两端具平展的长毛。

产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忍冬科金银忍冬花黄白色,叶圆形或椭圆状卵形,上下两面均粗糙,近无毛。

落叶灌木,小枝开展,幼枝有柔毛,髓心中空。

花序总梗较叶柄短,有腺毛,花冠白色带紫红色,质变黄色,芳香。

果实暗红色,球形,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

造林致富资料珍贵用材树种木荚红豆的高效培育技术

造林致富资料珍贵用材树种木荚红豆的高效培育技术

造林致富资料珍贵用材树种木荚红豆的高效培育技术一.概况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为豆科红豆属常绿乔木,木材硬度大、耐磨、耐冲击,心材紫红色,纹理美,结构细匀,径面和弦面都具有细致的花纹,是高级的室内装饰、家具和雕刻工艺等良材,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南方优良的珍贵用材树种。

顶芽发达,树干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其人工林凋落量较大,是一个枯枝落叶返还量较大的优质珍贵阔叶树种,有利于改良森林土壤,其树冠浓荫覆地,也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

1.特性(1)形态学特性:树皮灰色或灰绿色,平滑。

枝密被紧贴的褐黄色短柔毛。

奇数羽状复叶,长11~24.5cm,叶柄长3~5cm,叶轴长 3.2~5.4cIn,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1.7~2.5cm生顶小叶,叶柄及叶轴被黄色短柔毛或疏毛;小叶2~3对,厚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14cm,宽1.3~5.3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微向下反卷,上面无毛,下面贴生极短的褐黄色毛,或脱落较疏,但中脉两侧较密;小叶柄长7~12mm,上面有沟槽,密被短毛。

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或粉红色。

荚果倒卵形至长椭圆形或菱形,长5~7cm,宽2~4cm,厚1.5cm,压扁,着种子处微隆起,果瓣厚木质,腹缝边缘向外反卷,外面密被黄褐色短绢毛,内壁有横隔膜,有种子1~5粒;种子横椭圆形或近圆形,微扁,长0.8~1.3cm,宽6~8mm,厚4~5mm,种皮红色,光亮,种子千粒重194.45g。

(2)牛态学生物学特性:为较喜光树种,天然林中的大树处于林冠卜.层,喜温暖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湿润土壤,在酸性红壤、微酸性黄壤生长良好,适于海拔200~1000m的低山丘陵地。

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3)文化特性:因种子红色,似豆子大小,寓意红豆。

自古以来,红豆是用来表达爱情、抒发怀念之情的信物,人们把红豆作为一种假宝石,镶在戒指上,嵌在项链中,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往往把它作为定情之物相互馈赠,表达倾慕相思之情或夫妻长久和合之意。

红豆

红豆
红豆
相思子俗称
01 形态特征
03 生长习性 05 化学成份
目录
02 产地生境 04 植物毒性 06 主要价值
目录
07 物种区分
09
对海与和相思子的疏 分
08 植物文化
相思子(学名:Abrus precatorius L.):藤本。茎细弱,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 近长圆形。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 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荚果长圆形,果瓣革质,成熟时开裂,有种子2-6粒;种子椭 圆形,平滑具光泽,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按《中国植物志》分类,赤豆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中;相思子列在豆科蝶形花亚科相思子属中;海红 豆列入豆科含羞草亚科海红豆属。赤豆是直立或缠绕草本,为常见食材之一。相思子多为藤本植物,有少部分为 攀援灌木或灌木。海红豆为落叶乔木,高5-20余米。
中国唐代诗人王维那首著名的《相思》“红豆诗”,在中国文学中常被作为思念的象征,王维的诗句和传说 里的“相思豆”并不一定就是相思子。中国南方类似的植物有赤豆、相思子和海红豆,都能结出明艳亮红的种子。 具体是其中的哪一种,还有待考证,植物学界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种子皮中含0.6%-0.
主要价值
装饰
医用
相思子的种子质地坚硬,色泽华美,红艳持久,可做装饰品,但有剧毒。
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种子(相思子):辛、苦,平。有毒3催吐,驱虫,拔毒消 肿。用于疥癣,痈疮。根(相思子根)、茎叶(相思藤):生津,润肺,清热,利尿。用于咽喉痛,肝炎,咳嗽 痰喘。
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有毒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Abrine)的蛋 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种子可以做成珠串饰物与打击乐器;台湾民 间亦流传有以茎入茶增添香气的做法。

豆科顶果木沙冬青黄芪黄檀格木胡豆莲绒毛皂荚红豆树任木

豆科顶果木沙冬青黄芪黄檀格木胡豆莲绒毛皂荚红豆树任木

豆科顶果木沙冬青黄芪黄檀格木胡豆莲绒毛皂荚红豆树任木豆科顶果木沙冬青矮沙冬青黄芪版纳黑檀降香黄檀格木胡豆莲绒毛皂荚野大豆红豆树缘毛红豆任木顶果木(dingguoumu)Acrocarpus fraqxinifolius Wight et Arn.豆科 LEGUMINOSAE现状稀有种。

顶果木在我国广西、云南分布范围虽比较广,但零星分散,因树干通直,材质好,常遭砍伐,破坏严重,成年植株已很少见。

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40-80(-150)厘米;树干通直,枝下高达20米以上;嫩枝黄绿色,老枝灰褐色。

二回偶数羽状复叶,星期30-60厘米,羽片3-8对,顶部一回羽状复叶;小叶4-8对,对生或近对生,卵形,长5-9(-13)厘米,宽3-6厘米;嫩时总叶柄、小叶柄和叶下面被黄褐色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花大而密;萼管钟形,5齿裂;花瓣5,淡紫红色,长为萼齿的一倍;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长为花瓣二倍,花药丁字着生。

荚果具长柄,扁平,长舌形,长8-16厘米,宽2-2.5厘米,沿腹缝线一侧具狭翅;种子卵圆形,有光泽。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西部,贵州西部(六盘水)和云南南部,西南部到西部,北达元江河谷。

生于海拨200-1500米的林中。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主要分布于季节性雨季,为乔木层上层的常见成分。

分布区年平均温 18-22℃,1月平均温一为10-14℃,极端最低温极值偶可下达-4.3℃,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相对温度75-80%。

对土壤的适应幅较广,在石灰岩土或红、黄壤上都能生长。

多生长在山谷、下坡疏林中或石山圆洼地里。

在广西的主要伴生树种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 ei(Levl.)Airy-Shaw、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Hance)Hemsl.、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u Chun et How等。

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动态及其枝叶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动态及其枝叶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动态及其枝叶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曹建新,张劲峰,景跃波,李荣波,李勇鹏,马赛宇,王 磊(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650204)摘要:对昆明树木园的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种植后2年内的林木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其不同月份林木枝叶中的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其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迅速,在种植2年后,其平均树高达到112 66c m,平均地径达到14 38mm,2年内林木的树高和地径分别增长了294%和331%。

全年中4~10月为云南红豆杉幼树生长较快的阶段,而10月以后至次年4月生长较缓;其林木枝叶中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在5、7、9三个月中是一年中最高的,表明在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的生长盛期,其林木枝叶的紫杉烷类物质含量也较高。

故建议在10月左右进行生产用的小枝叶采集。

关键词:昆明树木园;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林木生长动态;枝叶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季节变化中图分类号:S791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10)02-0080-04G ro w th Dyna m ics of Taxus wallich i ana Young Trees Planted in Kun m i ngA rboretu m and Seasonal Vari ati on of Taxoi ds i n L eaves andB ranchesCAO Jian x i n,Z HANG Ji n feng,JING Yue bo,LI Rong bo,LI Yong peng,MA Sa i yu,WANG Lei(Yunnan Acade m y of Forestry,Kunm i ng Yunnan650204,P R C hina)Abst ract:The g ro w th perfor m ance o f Taxus wallichiana young trees p l a nted i n Kun m i n g Arbo retu m w as sustai n able observed for t w o years,and the contents o f taxo i d s i n leaves and branches w ere deter m i n ed as we l.l It w as found that Taxus wallichiana young trees show ed fast g ro w th,2years a fter field planti n g,the average height and basal d ia m eter ach ieved112 66c m and14 38c m respectively,the g r ow th i n cre m ent of he i g ht and basal d ia m e ter w it h i n2years w ere294%and331%respecti v e l y.W ith i n one year,young trees gre w fast fro m April to O ctober, w hereas fro m October to nextM arch w as the stage o f lo w gro w th.A s far as the taxo ids is concer ned,i n M ay,July and Septe m ber,high con tentsw ere detected.The study resu lts i m plied that i n peak of gro w i n g season,the content of taxo i d s is also high.It is there fore suggested to co llect l e aves and s m a ll branches in October.K ey words:Kunm i n g A r boretu m;Taxus wallichiana young p lantati o n;gro w th dyna m ics;seasonal variati o n o f tax oids云南红豆杉(Taxus w allichiana)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物种,属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其树皮、根、茎、叶内均富含紫杉醇(T axo l),为优良的提制紫杉醇高效抗癌药物的原料植物。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2,22(1):1~3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Ξ林瑞余,何宗明,陈光水,杨玉盛(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南平353001)摘要:对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1967年营造的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1999年和2000年木荚红豆人工林向林地输入凋落物共为156921344kg・hm-2,其中叶占60105%,枝占16171%,花占0119%,果占0107%,非目的树种凋落物和杂物分别占10144%和8154%1总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大,2000年的凋落量是1999年的1171倍,每年凋落量的峰值均出现在3月、4月或8月,以3月的凋落量最大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1关键词: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凋落量;动态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89X(2002)0120065205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fall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LIN Rui2yu,HE Zong2ming,CHEN Guang2shui,YANG Yu2sheng(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nping353001,China)Abstract:A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production,component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fall in a Ormosiaxylocarpa plantation located in Xinkuo Teaching Tree Farm in Sanming of Fujian province,which was planted in19671In 1999and2000,about156921344kg・hm-2litter production was returned to the plantation soil,in which60105%, 16171%,0119%0107%were occupied by leaves,branches,flower,fruit,and10144%,8154%were occupied by other tree litters and other litters respectively1Total litter production changed obviously in one year and another1Litter production in2000year were1171times as higher as1999year and monthly litter production both peaked in March and April or August with the highest in March1Litter production changed in the order of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1 Key words:Ormosia xylocarpa;plantation;litterfall;litter production;dynamics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凋落物的分解向土壤输入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对林地土壤肥力的维持极为重要,是森林自我培肥地力主要来源之一[1~3]1国内对天然林凋落物的产量、组成及其动态等进行的研究较多[4~13],对人工阔叶林凋落物的研究较少,仅见廖利平等对湖南会同13年生火力楠人工林的报道[2]1木荚红豆是我国南方珍贵的特殊用材树种之一,主要产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木荚红豆木材耐磨,收缩性小,硬度适中,纹理直且美观,是贵重的家具和雕刻工艺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从60年代起就已结合营林生产开展了木荚红豆、格氏栲、福建柏等珍贵树种的人工造林试验,课题组对1967年营造的木荚红豆人工林的生产力、养分循环及能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从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季节动态的角度,初步揭示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特征,为研究阔叶树在维持地力中的作用和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北纬26°11′30″,东经117°26′00″,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911℃,年均降雨量1749mm,蒸发量为158510mm,年均相对湿度为81%,无霜期300d左右1土壤是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前茬为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天然林1木Ξ基金项目: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02F2004)1第1作者简介:林瑞余(19682),男,福建仙游人,讲师,在职硕士生,从事分析化学、森林土壤研究1收稿日期:2001207215;修回日期:2001209226荚红豆林标准地位于中下坡,坡向北偏西20°,坡度27°,平均胸径17115cm,平均高18137m,林分密度为1117株 hm21林相整齐,林冠层厚,侧枝数量多,枝下高717m,郁闭度为0187,乔木层中有少量的南酸枣(Choerospndias axillar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1林下植被种类少,灌木层中有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毛鳞省藤(Calamus thysanolepis)等;草本层中有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12 研究方法在木荚红豆人工林内沿对角线分别布设15个015m×1m的凋落物收集架,从1999年1月起于每月底收集凋落物1次,并分为叶、枝、花、果、非目的树种凋落物(包括叶、枝、花、果)和杂物(包括鸟、虫粪便,小动物尸体,碎屑等)等组分,分别置8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据此换算为每公顷的凋落量,凋落量以干重表示1本文报道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产量及其季节动态13 结果与分析311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的年产量及组成木荚红豆人工林2a中共向林地输入凋落物156921344kg・hm-2,年均凋落量为78461172 kg・hm-2(表1)1与亚热带林龄相近的其它树种相比,其年凋落量高于亚热带杉木人工林(1176~5130 t・hm-2)[1]和福建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51034t・hm-2)[4],低于福建九龙江秋茄红树林(9208 kg・hm-2)[5],与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199t・hm-2)接近[6],也高于福建武夷山51~54龄甜槠林(215870~515625t・hm-2)[7],木荚红豆人工林年凋落量介于热带雨林(11t・hm-2)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515t・hm-2)之间[8]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较大,其目的树种叶、枝、花、果凋落量平均值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分别为64105%、16171%、0119%和0107%,非目的树种和杂物凋落量分别占10144%和8154%,目的树种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64105%),与林益明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7,9,10]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年际差别较大,2000年与1999年的凋落量之比为1171∶1,在Bray等(1964)提出的森林凋落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11∶1~511∶1的范围内[8]1表1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年产量及组成 kg・hm-2Table1 Annual litter production and component of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组 分叶枝花果目的树种非目的树种杂物合计1999年30451492(52166)12951083(22139)51043(0109)41948(0109)43501566(75122)8081246(13197)6241928(10181)57831740(100100)2000年70051791(70170)13281124(13140)241136(0124)51595(0106)83631646(84141)9191728(9128)6251232(6131)99081604(100100)平 均50251642(64105)13111604(16171)141590(0119)51272(0107)63571106(81102)8631987(11101)6251080(7197)78461172(100100) 注:括号中数字为该组分占当年凋落量的百分比1312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月动态森林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其季节变化模式可以是单峰,也可以是双峰的或不规则的,但多数是双峰,少数是单峰的,差异较大,某一类型的出现主要依赖于林分组成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为了便于讨论凋落量在1a中的变化,将当月凋落量高于年平均值30%的称为峰值,另外,花和果的凋落量占年凋落物总量的比例很小,这里不进行专门讨论131211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的月动态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载体,落叶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1木荚红豆人工林1999年和2000年的落叶量分别为30451492kg・hm-2和70051791 kg・hm-2,占年凋落量的5217%~7017%,所占的比例与温远光等对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一致[6,9,11,12]1 1999年落叶量的变化为双峰型的(图1),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11月,其余各月的变化比较平缓, 66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图1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的月动态Figure 1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leaves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2000年落叶量仅在3~4月出现峰值,其余各月变化比较平缓1木荚红豆人工林落叶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主要是由于3~4月是福建闽北雨季初期,一般是常绿阔叶树的换叶季节,此时有大量的老叶凋落,是落叶量最大的月份[6];而2000年落叶量的变化为单峰型的,这可能是受2000年1月冻害的影响,造成翌春枝叶的更新量较大,也影响了全年的凋落量131212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月动态 木荚红豆人工林1999和2000年的落枝总量比较接近,分别为12951492kg ・hm -2和13281124kg ・hm -2,平均落枝量占总凋落量的16171%,比武夷山甜槠林(20159%)[7]、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512%)[6]、季节雨林(1911%)[11],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2 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月动态Figure 2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branches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1817%)[12]低,与九龙江秋茄红树林(15144%)[5]、滇中常绿阔叶林(16147%)相近[9]11999年木荚红豆人工林落枝量的峰值出现在3、5、6和8月,2000年的峰值出现在4、7、8和9月(图2),其动态与落叶的有所不同1从2a 落枝量的平均值看,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与落叶相比,其峰值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这可能与阔叶树的生物学特性有关1针叶树凋落物经常以小枝凋落(针叶连着小枝一起凋落),而阔叶树树叶和枝条的凋落往往不是同时的,叶子凋落后,其枝条往往仍然保留在树上,在7~8月高温伴随着少雨干旱的季节,则产生大量的落枝,因此在8月出现峰值131213 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月动态 1999年、2000年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分别为图3 木荚红豆人工林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月动态Figure 3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othet trees litters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8081246kg ・hm -2和9191728kg ・hm -2,在年凋落总量占有的比例为13197%和9128%,这主要与木荚红豆人工林在幼林抚育过程中保留了少量的南酸枣和木荷有关1从图3可见,非目的树种凋落量2a 的变化趋势相似,变化为双峰型的,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10月,12~2的凋落量均较低13月为树木的换叶季节,凋落量大,10~11月为酸枣的落叶季节凋落量也大11999年3月和10月的凋落量接近,而2000年3月的凋落量约为10月的213倍1这种差异可能是2000年1月出现冻害造成的,但南酸枣为落叶树种,受冻害的影响不如木荚红豆明显(图1)131214 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凋落量的月动态 森林凋落物中凋落的杂物的养分含量高,对归还土壤的养分的贡献比较大[13]1据温远光等报道,不同森林类型的凋落物中杂物的产量年变化较大[6],但木荚红豆1999年和2000年的杂物产量比较接近,分别为6241928kg ・hm -2和6251232kg ・hm -2,2a 的变化趋势也相似,为双峰型的(图4),主峰出现在3~4月,次峰出现在8~9月,12~2月的凋落量均较小1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的产量占全年总凋落量的7197%,与滇中常绿阔叶林(814%)[9]、西双版纳季节雨林(619%)[11]接近1杂物与非目的树种凋落量之和(18198%)与广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814%)接近、低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a 的平均值(2416%)[12]131215 木荚红豆总凋落量的月动态 虽然中亚热带常绿乔木林在全年内凋落是连续的,但凋落物组分、数量在各个月的分布是不均匀的11999年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变化为双峰型的(图5),这与廖利平等的结论一致[2,6,7,9,13]11999年凋落量的主峰出现在3月,次峰出现在8月,而2000年主峰出现在3~4月,8月的凋落量与1999年的相近但未能表现为峰值,主要是受2000年3~4月的落叶量特大(占全年76第1期 林瑞余等: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凋落量的5111%)的影响,这也造成2000年的总凋落量是1999年的1171倍,目的树种的凋落量变化与总凋落量的变化一致1 图4 木荚红豆人工林杂物量的月动态 图5 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月动态Figure 4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other litters production Figure 5 The monthly dynamics of total litter production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 313 木荚红豆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木荚红豆人工林总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表2),1999年夏季和秋季的凋落量接近1目的树种凋落量、杂物的变化与总凋落量变化一致,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999年春季的凋落量为冬季的4117倍,2000年春季的凋落量为冬季的7191倍,这可能与试验地所处小气候特征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1表2 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的季节变化 kg ・hm -2Table 2 Seasonal dynamics of litter production in Ormosia xylocarpa plantation年 度季节1999年凋落量春夏秋冬2000年凋落量春夏秋冬目的树种17491046113518651040101642516395612143412521696 80915736831346非目的树种 3001197 1671685 2721184 681180 4441351 1771651 2351472 621254杂物 2441318 1681790 1561037 551783 2531262 1731532 1461467 511971总量22931561147213401468123754916026310104716031879119115127971571 注: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14 小结木荚红豆2a 的总凋落量为156921344kg ・hm -2,年均凋落量为78461172kg ・hm -2,凋落量年际变化较大,2000年的凋落量为1999年的1171倍1凋落物中叶占52166%~70170%,平均64105%,枝占31140%~22139%,平均16171%,花占0109%~0124%,平均0119%,果占0106%~0109%,平均0107%,非目的树种9128%~13197%,平均11101%,杂物占6131%~10181%,平均7197%1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有明显的凋落节律,1a 中凋落量峰值出现雨季初期的3~4月和干旱少雨的8月,以3月凋落量最大1凋落物组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3~4月最大,枝的凋落量在8月较大1目的树种、杂物及总凋落量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非目的树种凋落量的季节变化模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与亚热带其它森林相比,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量较大,有利于改良森林土壤,可作为针阔混交树种1参考文献:[1]俞新妥1杉木人工林地力和养分循环研究进展[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2,12(3):26422761[2]廖利平,汪思龙,高 洪,等1火力楠人工林凋落物动态及其养分含量[J ]1应用生态学报,2000,11(增刊):1372140186福 建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2卷[3]杨玉盛,李振问,吴擢溪,等1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1):82161[4]陈金耀1天然杉木混交林及主要伴生树种凋落物动态变化[J ]1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18(3):25522591[5]卢昌义,郑逢中,林 鹏,等1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群落掉落物量研究[J ]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7(4):45924631[6]温远光,韦炳二,黎洁娟1亚热带森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的研究[J ]1林业科学,1989,25(6):54225471[7]林益明,何建源,杨志伟,等1武夷山甜槠群落凋落物产量及其动态研究[J ]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2):28022861[8]Bray J R ,Gorham E 1Litter production in forest of the world [J ]1Adv 1Ecol 1Res ,1964,2:10121571[9]刘文耀,荆贵芬,郑 征1滇中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枯落物的初步研究[J ]1广西植物,1989,9(4):34723551[10]郑文教,邵 成,王良睦,等1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动态[J ]1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4):382431[11]郑 征,刘伦辉,和爱军,等1西双版纳湿性季节雨林凋落物和叶虫食量研究[J ]1植物学报,1990,32(7):55125571[12]屠梦照,姚文华,翁 轰,等1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特征[J ]1土壤学报,1993,30(1):342411[13]翁 轰,李志安,屠梦照1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J ]1植物生态学报与地植物学报,1993,17(4),29923041(责任编校:江 英)欢迎订阅2002年《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学研究》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营林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主要任务是及时反映以中国林科院为主的营林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技动态和信息等,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开展学术讨论、繁荣林业科学,更好地为我国林业建设服务1主要内容有:林木种子、育苗造林、森林植物、林木遗传育种、树木生理生化、森林昆虫、资源昆虫、森林病理、林木微生物、森林鸟兽、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森林经理、林业遥感、林业生物技术及其它新技术、新方法,并增加林业发展战略、学科发展趋势、技术政策和策略等,适于林业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院校师生、领导和管理人员、基层林业职工等阅读1《林业科学研究》被列为最新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300种之一,入选了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 数据库(英文版),入编了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加入了“万方数据(ChinaInfo )系统科技期刊群”1在1997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中列第99名,在农林科学类中列第51在《中国林业文摘》上的收录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1本刊创刊后即被CAB (英联邦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AGRIS (联合国粮农组织书目)和BA (美国的生物学文摘)3大数据库和Forestry ABS 1《林业文摘》(英国)、Forestry productABS 1《林产品文摘》、Agris ABS 1《农业文摘》、BA 《生物学文摘》、GA 《地质文摘》等国外检索期刊收录11995年以来,在世界大型检索性期刊美国《生物学文摘》中的收录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1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11-1221 S ,每期定价8100元1需订阅者请将订费由银行或邮局汇到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并注明订购本刊款项,开户银行及帐号:北京海淀农行营业室;帐号:873-202-551港澳台及国外读者可以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国外代号:BM 41021本刊地址: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91电话:(010)62889680 E 2mail :xumq @rif 1forestry 1ac 1cn 96第1期 林瑞余等:木荚红豆人工林凋落物季节动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作者:王明彬韦小丽韦忆王嫚余大龙袁刚毅来源:《广西植物》2024年第01期摘要:紅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 m × 20 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

(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Ⅱ型,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

(4)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

综上表明,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个体生长空间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稳定性。

关键词:红豆树,濒危植物,种群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中图分类号: Q94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142(2024)01-0179-14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numbe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of endangered plant Ormosia hosiei inSichu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ChinaWANG Mingbin, WEI Xiaoli*, WEI Yi, WANG Man, YU Dalong, YUAN Gangyi( 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Ormosia hosiei is 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that is narrow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with important economic and humanistic values. In order to find out its survival status and the reasons that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 we investigated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O. hosiei in four regions of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 set up two 20 m × 20 m for each popul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lot investigation and conducted a community survey in each plo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 hosiei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establishing population static life tables and drawing populations survival curves. Four survival functions, number dynamic index, and time series model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scribe survival statu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age-class structure of O. hosiei populations were in the shape of “J”at Hezhu Village and Ganerpan Village, in the shape of “Dumbbell”at Chenjiawan Village and Rongchun Village, the populations had strong natural renewal ability, but middle-aged individuals were easily missing. (2)The four populations belonged to the increasing type, the survival curves of populations are close to Type Deevey-Ⅱ,the disappearance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O. hosiei populations showed a “Multimodal” pattern inHezhu Village, Chenjiawan Village and Rongchun Village,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s were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disturbances in the middle period. (3)All O. hosiei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ppeared to decrease in the early stage and keep dynamically stable in the medium-late stage, and the formation reasons were related to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seed dispersal characteristics of O. hosiei. (4)RDA analysis showed that altitude and slope were the domin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pulations structure of young individuals, and interference intensity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number structure of older individuals. All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al and number characteristics of O. hosiei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restricted by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 areas, the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O. hosiei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By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young individuals and managing the growth space of middle-aged individuals, we can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s,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middle-aged individuals,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O. hosiei.Key words: Ormosia hosiei, endangered plant, population structure, static life table,survival function珍稀濒危植物指受自身原因或外界干扰的影响,其野生种群面临很大灭绝风险的一类特殊群体。

浅析木荚红豆苗木繁育技术

浅析木荚红豆苗木繁育技术

浅析木荚红豆苗木繁育技术作者:汤更生来源:《种子科技》 2018年第12期摘要:木荚红豆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属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该树种天然林资源已枯竭,为使木荚红豆这一特色乡土珍稀树种得到有效保护,并不断扩大,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对其苗木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木荚红豆;苗木;繁育技术木荚红豆(Ormosiaxylocarpa),属蝶形花豆科、红豆树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20m,胸径达60cm,树皮灰色或棕褐色、平滑;枝密被褐黄色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9片,厚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15cm、宽1.5~6cm,叶边缘微向下反卷;圆锥花序顶生,花冠白色或粉红色,花大、有芳香;荚果长椭圆形,扁平,着生种子处微隆起,果瓣厚木质,外面密被黄褐色短绢毛,每荚果着生种子1~5粒,种子椭圆形或近圆形,微扁,长0.8~1.2cm、宽0.6~0.8cm、厚0.4~0.5cm,种皮鲜红色、光亮,种脐0.2~0.3cm,千粒重236g。

木荚红豆生长于山坡、山谷、路旁、溪边疏林或密林中,海拔230~1600m,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东部),是我国特有树种,属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其木材坚实硬重、耐磨、结构细、纹理美观、有光泽,是工艺、雕刻、装饰和贵重家具的上等用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树冠浓萌覆地,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且病虫害少,较耐强光照晒。

目前,该树种天然林资源已枯竭,为使木荚红豆这一特色乡土珍稀树种得到有效保护,并不断扩大,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寻乌县红豆花木场经过10多年的选育栽培试验,目前已成功培育出鄂西红豆、寻乌县本地软荚红豆、木荚红豆等袋装苗木100多万株。

1选地与整地木荚红豆幼苗较耐阴、耐湿,但要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灌溉条件的地方。

培养土可用黄泥心土,心土即清理掉表面土,取里面深层新鲜的黄壤土,这种心土的pH值适中,而且病虫害少、杂草源少,可节省除草劳力。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㊀Guihaia㊀Jan.2024ꎬ44(1):179-192http://www.guihaia-journal.comDOI:10.11931/guihaia.gxzw202210038王明彬ꎬ韦小丽ꎬ韦忆ꎬ等ꎬ2024.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J].广西植物ꎬ44(1):179-192.WANGMBꎬWEIXLꎬWEIYꎬetal.ꎬ2024.PopulationstructureandnumberdynamiccharacteristicsofendangeredplantOrmosiahosieiinSichuanandGuizhouprovincesꎬChina[J].Guihaiaꎬ44(1):179-192.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王明彬ꎬ韦小丽∗ꎬ韦㊀忆ꎬ王㊀嫚ꎬ余大龙ꎬ袁刚毅(贵州大学林学院ꎬ贵阳550025)摘㊀要:红豆树(Ormosia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ꎮ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ꎬ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ꎬ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ꎬ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ꎬ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mˑ20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ꎬ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㊁绘制存活曲线㊁计算数量动态指数㊁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ꎮ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 J 型结构ꎬ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 哑铃 型结构ꎬ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ꎬ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ꎮ(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ꎬ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Ⅱ型ꎬ其中河株村㊁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 多峰型 ꎬ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ꎮ(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ꎬ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ꎬ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ꎮ(4)RDA排序结果显示ꎬ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ꎬ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ꎮ综上表明ꎬ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于山区地形特点㊁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ꎻ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个体生长空间进行管理ꎬ可以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ꎬ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ꎬ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稳定性ꎮ关键词:红豆树ꎬ濒危植物ꎬ种群结构ꎬ静态生命表ꎬ生存函数中图分类号:Q948.1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 ̄3142(2024)01 ̄0179 ̄14PopulationstructureandnumberdynamiccharacteristicsofendangeredplantOrmosiahosieiinSichuanandGuizhouprovincesꎬChinaWANGMingbinꎬWEIXiaoli∗ꎬWEIYiꎬWANGManꎬYUDalongꎬYUANGangyi(CollegeofForestryꎬGuizhouUniversityꎬGuiyang550025ꎬChina)Abstract:OrmosiahosieiisarareandendangeredplantthatisnarrowlydistributedinSouthChinaꎬwithimportanteconomicandhumanisticvalues.Inordertofindoutitssurvivalstatusandthereasonsthatrestrictitsdevelopmentꎬwe收稿日期:2023-03-04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一般501)ꎻ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百 层次人才项目([2016]5661)ꎮ第一作者:王明彬(1998-)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ꎬ(E ̄mail)244355582@qq.comꎮ∗通信作者:韦小丽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ꎬ(E ̄mail)1229304247@qq.comꎮinvestigatedthenaturalpopulationsofO.hosieiinfourregionsofGuizhouandSichuanprovinces.Accordingtothedistributiv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populationsꎬwesetuptwo20mˑ20mforeachpopulationbyusingthemethodofplotinvestigationandconductedacommunitysurveyineachplot.Th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O.hosieipopulationswereanalyzedbyestablishingpopulationstaticlifetablesanddrawingpopulationssurvivalcurves.Foursurvivalfunctionsꎬnumberdynamicindexꎬandtimeseriesmodelanalysiswereusedtodescribesurvivalstatus.Theresultswereasfollows:(1)Theage ̄classstructureofO.hosieipopulationswereintheshapeof J atHezhuVillageandGanerpanVillageꎬintheshapeof Dumbbell atChenjiawanVillageandRongchunVillageꎬthepopulationshadstrongnaturalrenewalabilityꎬbutmiddle ̄agedindividualswereeasilymissing.(2)ThefourpopulationsbelongedtotheincreasingtypeꎬthesurvivalcurvesofpopulationsareclosetoTypeDeevey ̄ⅡꎬthedisappearancerateandmortalityrateofO.hosieipopulationsshoweda Multimodal patterninHezhuVillageꎬChenjiawanVillageandRongchunVillageꎬindicatingthatthepopulationsweresusceptibletoexternaldisturbancesinthemiddleperiod.(3)AllO.hosieipopulationsindifferentregionsappearedtodecreaseintheearlystageandkeepdynamicallystableinthemedium ̄latestageꎬandtheformationreasonswererelatedtothetopographic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ousareasandtheseeddispersalcharacteristicsofO.hosiei.(4)RDAanalysisshowedthataltitudeandslopewerethedominantfactorsaffectingthepopulationsstructureofyoungindividualsꎬandinterferenceintensitywasthemainfactoraffectingthenumberstructureofolderindividuals.AlltheaboveresultsindicatethatthestructuralandnumbercharacteristicsofO.hosieipopulationsindifferentregionsarerestrictedbythetopographiccharacteristicsofmountainousareasꎬthereproductivecharacteristicsofO.hosieiandtheenvironmentalpressureꎻBycontrollingthedensityofyoungindividualsandmanagingthegrowthspaceofmiddle ̄agedindividualsꎬwecanincreasethesurvivalrateoftheseedlingsꎬpromotethehealthygrowthofmiddle ̄agedindividualsꎬandmaintainthestabilityofthenaturalpopulationsofO.hosiei.Keywords:Ormosiahosieiꎬendangeredplantꎬpopulationstructureꎬstaticlifetableꎬsurvivalfunction㊀㊀珍稀濒危植物指受自身原因或外界干扰的影响ꎬ其野生种群面临很大灭绝风险的一类特殊群体ꎮ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和人为活动的过度干扰ꎬ导致这类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马晨晨等ꎬ2017ꎻ许恒和刘艳红ꎬ2018)ꎮ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以濒危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㊁生活史及生存环境为切入点ꎬ通过分析濒危植物的生存潜力㊁发展规律及其濒危机制ꎬ为濒危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臧润国等ꎬ2016ꎻ高岚等ꎬ2019)ꎮ其中ꎬ研究种群结构与动态是了解濒危植物生态特性的重要方法ꎬ也是探讨物种濒危原因的重要途径(王进等ꎬ2020)ꎮ通过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可以展现种群结构特征ꎬ了解种群不同年龄个体之间的动态差异ꎬ从中找出种群发展与变化规律(金慧等ꎬ2019ꎻ唐凤等ꎬ2022)ꎮ通过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ꎬ可以分析种群生存现状及演替方向ꎬ评价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ꎬ找到制约种群发展的关键因素(李娟等ꎬ2019)ꎮ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ꎬ也是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方法ꎬ以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来探讨物种濒危机制ꎬ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邹天才等ꎬ2021)ꎮ红豆树(Ormosiahosiei)为蝶形花科(Papilionoideae)红豆属(Ormosia)的常绿或落叶乔木ꎬ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ꎮ红豆树是我国特有种ꎬ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㊁四川㊁福建㊁浙江等省份ꎬ是我国南方地区珍贵用材树种之一ꎬ也是南方地区重要的风水树种ꎬ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李峰卿等ꎬ2018a)ꎮ由于红豆树木材珍贵ꎬ树皮与种子被老百姓视为重要的药材(张琳婧等ꎬ2021)ꎬ因而其遭到过度的利用与破坏ꎬ加之红豆树自然扩散能力差ꎬ其更新幼苗幼树均分布在母株周围导致激烈的种内和种间竞争ꎬ造成红豆树种群分布范围以及种群数量不断减少ꎬ趋于濒危状态(邱浩杰等ꎬ2020)ꎮ国内外有关红豆树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学特性㊁遗传分布㊁育苗造林㊁人工林经营等方面(蔡勇ꎬ2007ꎻZhangetal.ꎬ2012ꎻ尤根彪等ꎬ2017ꎻ李峰卿ꎬ2018a)ꎮ针对红豆树天然种群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浙江㊁福建等地ꎬ分布于溪流㊁河谷等流域附近的红豆树种群(谢慕华ꎬ2015ꎻ刘鹏等ꎬ2017ꎻ李杨等ꎬ2021)ꎬ李081广㊀西㊀植㊀物44卷峰卿等(2017)对3个小流域红豆树天然居群的研究表明ꎬ水流对红豆树种子的传播起重要作用ꎬ是影响红豆树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ꎮ对分布于西南山区ꎬ与河流相隔较远的红豆树种群生存现状㊁种群结构特征㊁种群发展规律及濒危原因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ꎮ缺乏种群生态学特征的相关研究ꎬ不利于该区域红豆树种群的保护和管理ꎬ因此ꎬ本研究以川黔地区生长于山地上的红豆树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ꎬ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ꎬ通过对分布于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红豆树种群结构特征㊁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ꎬ拟探讨以下两个科学问题:(1)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生存现状如何ꎬ不同自然条件下种群结构特征与动态发展规律有何不同ꎻ(2)立地环境对红豆树种群结构特征有何影响ꎬ种群如何适应外界干扰ꎮ以期通过对川黔地区红豆树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ꎬ为该区域红豆树天然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2021年6 11月期间ꎬ根据资料记载对贵州及四川两省14个样点进行实地踏查ꎬ发现存在4个种群数量较大的红豆树天然种群ꎬ即四川省中江县河株村和江安县陈家湾村㊁贵州省关岭县干耳盘村和望谟县绒春村ꎮ研究区地处四川及贵州两省ꎬ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ꎬ海拔在289~1020mꎬ年平均气温16.7~19.5ħꎬ年平均降雨量900~1656mmꎮ4个红豆树分布区林分类型为常绿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ꎬ除红豆树外ꎬ4个区域主要乔木树种有柏木(Cupressusfunebris)㊁油茶(Camelliaoleifera)㊁朴树(Celtissinensis)㊁桑树(Morusalba)㊁枳椇(Hoveniaacerba)㊁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㊁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等ꎮ灌木层主要有油茶㊁楤木(Araliachinensis)㊁杜荆(Vitexnegundo)㊁吴茱萸(Tetradiumruticarpum)等ꎮ草本层植物主要有鳞盖蕨(Microlepiahancei)㊁鸢尾(Iristectorum)㊁大叶仙茅(Curculigocapitulata)㊁香附子(Cyperusrotundus)㊁紫茎泽兰(Ageratinaadenophora)等ꎮ研究区红豆树分布地理位置见图1ꎬ研究区基本情况见表1ꎮ底图来源于标准底图服务系统(http://bzdt.ch.mnr.gov.cn/)ꎬ运用ArcMap10.5软件绘制ꎮThemapisbasedonthebasemapoftheBigemapwebsite(http://bzdt.ch.mnr.gov.cn/)andisdrawnusingArcMap10.5software.图1㊀红豆树分布区地理位置Fig.1㊀Distributionarea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1.2样地设置及调查方法调查样地的大小取决于目标树种分布范围㊁地形以及种群数量(李伟等ꎬ2014)ꎮ珍稀濒危植物受地理分布㊁地形条件及人类干扰的影响ꎬ种群分布区域可能相当有限ꎬ调查样地需要根据种群实际分布特征进行设计ꎮLi和Zhang(2015)的研究表明ꎬ30mˑ30m的样地可为濒危植物的种群结构研究提供很好的代表性样本ꎮ本研究根据红豆树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ꎬ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mˑ20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ꎮ调查内容:(1)详细记录样地环境信息ꎬ即经纬度㊁海拔㊁坡度㊁郁闭度等数据ꎻ(2)对样地内所有红豆树及其他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ꎬ分别记录物种名㊁胸径(diameteratbreastheightꎬDBH)㊁树高(treeheightꎬH)等信息ꎻ(3)以5mˑ5m为调查单元ꎬ对红豆树更新幼苗(H<50cm)编号ꎬ记录其地径㊁高度等数据ꎻ(4)各样地内沿对角线各取3个0~20cm土壤样品ꎬ用于测定土壤有机质㊁pH等ꎻ(5)不同样地的人为干扰强度根据调查结果参照袁刚毅等(2021)的方法进行赋值ꎬ最大赋值为1ꎬ最小为0ꎮ1.3年龄结构划分采用得到广泛应用的 空间代替时间 ꎬ以树高或胸径代替龄级的方法进行红豆树种群特征分析(孟宪帅和韦小丽ꎬ2011ꎻ杨慧琴等ꎬ2020)ꎮ结1811期王明彬等: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表1㊀研究区红豆树种群基本情况Table1㊀Basicstatu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inthestudyarea种群Population经纬度Latitudeandlongitude样地Plot海拔Altitude(m)坡度Slope(ʎ)郁闭度Canopydensity土壤有机质Soilorganicmatter(g kg ̄1)土壤pHSoilpH干扰强度Interferenceintensity河珠村HezhuVillage104ʎ44ᶄ58ᵡE㊁31ʎ04ᶄ14ᵡNA453140.833.686.420.25B447120.751.526.180.35陈家湾村ChenjiawanVillage105ʎ04ᶄ16ᵡE㊁28ʎ35ᶄ02ᵡNA286260.629.004.870.50B292220.420.325.340.30干耳盘村GanerpanVillage105ʎ36ᶄ13ᵡE㊁25ʎ42ᶄ04ᵡNA860230.6108.586.700.20B860230.679.766.000.20绒春村RongchunVillage106ʎ03ᶄ17ᵡE㊁25ʎ32ᶄ28ᵡNA1020420.7103.136.300.50B1030300.6101.636.130.40合样地调查数据和红豆树种群的生长状况ꎬ参考张群芳等(2015)对红豆树种群龄级结构的划分方式ꎬ将树高(H)<50cm的个体划为第Ⅰ级ꎬH>50cm且胸径(DBH)<5cm的个体归为第Ⅱ级ꎬ之后DBH以5cm为一个径阶ꎬDBHȡ25cm则为第Ⅶ级ꎮ1.4种群动态量化采用陈晓德(1998)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对红豆树种群结构进行定量描述ꎬ以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n)来评价红豆树种群结构动态ꎮ1.5种群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匀滑修正(Bishtetal.ꎬ2013ꎻ杨立荣等ꎬ2015)ꎬ以修正后各龄级内个体数进行红豆树种群静态表编制ꎮ以标准化存活数为纵坐标ꎬ龄级为横坐标绘制红豆树种群存活曲线ꎻ参考Helt和Loucks(1976)的数学模型ꎬ采用指数模型Nx=N0e-bx来检验Deevey ̄Ⅱ型存活曲线ꎬ幂函数方程Nx=N0x-b检验Deevey ̄Ⅲ存活曲线类型ꎮ1.6生存分析采用生存函数S(i)㊁累计死亡率函数F(i)㊁死亡密度函数f(ti)及危险率函数λ(ti)进行红豆树种群的生存分析(杨凤翔等ꎬ1991)ꎬ了解种群动态发展规律ꎮ1.7时间预测模型采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一次移动平均法(拓锋等ꎬ2021)对红豆树不同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ꎬ预测经过2个㊁4个㊁6个龄级时间后不同红豆树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ꎮ1.8数据统计分析利用Excel2010进行数据处理ꎬOrigin2022统计分析及绘图ꎮ采用Canoco5软件的冗余度分析(RDA)方法检验红豆树种群数量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性ꎬ以海拔㊁坡度㊁郁闭度㊁土壤有机质㊁土壤pH及干扰强度作为环境数据ꎬ参照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中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LY/T2908 2017)方法及红豆树种群生长特性ꎬ将红豆树种群划分为3个龄组:幼龄组Ag1(包含第Ⅰ和第Ⅱ龄级)㊁中龄组Ag2(包含第Ⅲ㊁第Ⅳ㊁第Ⅴ龄级)㊁高龄组Ag3(包含第Ⅵ和第Ⅶ龄级)ꎬ并将3个龄组个体数量作为物种数据ꎬ同时使用物种数据及环境数据对样地进行约束性排序分析(RDA)ꎮ2㊀结果与分析2.1种群龄级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分析使用胸径(DBH)及树高(H)分别绘制了4个红豆树种群的龄级结构ꎮ由图2可知ꎬ不同红豆树种群之间龄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ꎮ河珠村和干耳盘村总体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数量较多ꎬ为中㊁老龄级个体数量逐级减少的倒 J 型结构ꎬ陈家湾村和绒春村表现为幼龄㊁老龄级个体数量多ꎬ为中龄级数量较少的不规则 哑铃型 结构ꎮ281广㊀西㊀植㊀物44卷图2㊀红豆树不同种群龄级结构图Fig.2㊀Ageclassstructure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从表2可以看出ꎬ河珠村种群在第Ⅰ和第Ⅱ龄级为衰退状态ꎬ第Ⅱ至第Ⅳ龄级为增长状态ꎻ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在第Ⅰ和第Ⅱ龄级为增长状态ꎬ第Ⅱ至第Ⅳ龄级为衰退状态ꎻ干耳盘村种群在整个龄级都处于增长状态ꎮ4个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均为Vpi>Vᵡpi>Vᶄpi>0ꎬ表明4个红豆树种群均为增长型ꎮ4个种群在无干扰下增长性参数Vpi排序为陈家湾村>干耳盘村>河珠村>绒春村ꎻ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参数Pᶄmax排序为陈家湾村>河珠村=绒春村>干耳盘村ꎻ在随机干扰条件下的增长性参数Vᶄpi排序为陈家湾村>河珠村>干耳盘村>绒春村ꎻ对非随机干扰的敏感性参数Pᵡmax排序为陈家湾村>绒春村>河珠村>干耳盘村ꎻ非随机干扰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性参数Vᵡpi排序为陈家湾村>绒春村>河珠村>干耳盘村ꎮ总体上ꎬ4个种群在面对外界干扰的情况下ꎬ都是呈增长状态ꎬ但是增长速度缓慢ꎬ并且陈家湾村种群在受干扰下敏感度高于其他3个种群ꎮ2.2红豆树种群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2.2.1静态生命表㊀由表3可知ꎬ红豆树种群不同龄级个体数差别较大ꎬ种群期望寿命ex随着龄级增长呈逐渐降低趋势ꎬ河珠村种群期望寿命ex表现出两个高峰ꎬ分别在第Ⅰ龄级和第Ⅳ龄级ꎮ4个种群的死亡率(qx)和消失率(Kx)变化各有不同ꎮ河珠村种群的死亡率和消失率在第Ⅰ龄级和第Ⅱ龄级维持在较低水平ꎬ在第Ⅲ龄级达到第一个峰值后下降ꎬ随后在第Ⅵ龄级达到第二个峰值ꎬ说明该种群在生长中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人为干扰和环境压力ꎻ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qx和Kx在第Ⅰ龄级较高ꎬ在第Ⅱ龄级急速降至最低水平后ꎬ分别于第Ⅴ龄级和第Ⅵ龄级出现峰值ꎬ表明陈家湾村和绒春村2个种群在生长初期受到一定的生存压3811期王明彬等: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表2㊀红豆树种群动态变化指数Table2㊀Dynamicindice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种群PopulationVn123456VpiPᶄmaxVᶄpiPᵡmaxVᵡpi河珠村HezhuVillage-31.6441.0969.14100.000.00-100.0030.790.570.181.220.38陈家湾村ChenjiawanVillage94.44-34.21-76.62-18.750.0095.2753.191.100.583.441.83干耳盘村GanerpanVillage30.0028.5740.00100.000.00100.0044.440.290.130.670.30绒春村RongchunVillage85.71-34.21-24.000.000.00-63.5019.160.570.112.020.39㊀注:Vn.种群从n到n+1的数量动态变化指数ꎻVpi.忽略外部干扰的情况下ꎬ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变化指数ꎻPᶄmax.随机干扰风险概率极大值ꎻVᶄpi.考虑外部随机干扰时ꎬ种群结构的数量动态变化指数ꎻPᵡmax.非随机干扰风险极大值ꎻVᵡpi.考虑外部非随机干扰时ꎬ种群结构的数量动态变化指数ꎮ㊀Note:Vn.Populationnumberdynamicchangeindexfromnton+1ꎻVpi.NumberdynamicchangeindexofpopulationstructurewhenthereisnointerferenceꎻPᶄmax.ThemaximumofriskprobabilityinrandomdisturbanceꎻVᶄpi.NumberdynamicchangeindexofpopulationstructurewhenconsideringexternalrandominterferenceꎻPᵡmax.Themaximumofriskprobabilityinnon ̄randomdisturbanceꎻVᵡpi.Numberdynamicchangeindexofpopulationstructurewhenconsideringexternalnon ̄randominterference.力ꎬ幼龄个体死亡率较高ꎬ需要加强对幼龄个体的保护ꎻ干耳盘村种群qx和Kx变化呈现逐步攀升的变化趋势ꎬ表明该种群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ꎮ2.2.2存活曲线分析㊀从图3可以看出ꎬ随着龄级的增加ꎬ4个红豆树种群标准化存活数对数(lnlx)逐渐减小ꎬ陈家湾村㊁干耳盘村和绒春村存活曲线总体上呈对角线型ꎬ但河珠村种群呈阶梯型ꎬ在中龄级个体波动较大ꎮ分别采用指数模型Nx=N0e-bx和幂函数方程Nx=N0x-b检验存活曲线类型(表4)ꎬ各种群指数模型的R2值和F值均大于幂函数模型ꎬ4个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Deevey ̄Ⅱꎮ2.3红豆树种群生存分析种群生存函数如图4所示ꎬ随着龄级的增加ꎬ红豆树种群生存率S(i)呈逐步降低的趋势ꎬ累计死亡率F(i)呈逐步增加的趋势ꎮ河珠村和陈家湾村种群在第Ⅱ至第Ⅲ龄级之间出现两者的平衡点ꎬ表明两地红豆树种群在Ⅲ龄级之后就开始进入衰退期ꎮ而在干耳盘村和绒春村ꎬ两者平衡点出现于更早的龄级ꎬ分别在第Ⅱ龄级和第Ⅰ至第Ⅱ龄级之间ꎬ说明干耳盘村和绒春村红豆树种群相比河珠村和陈家湾村种群更早进入种群衰退期ꎮ红豆树种群危险率函数λ(ti)呈递增的趋势ꎬ在河珠村ꎬ种群于第Ⅱ至第Ⅲ龄级之间出现危险率骤增的情况ꎮ红豆树种群死亡密度函数f(ti)走势较稳ꎬ基本保持在0.2以下ꎬ在第Ⅰ至第Ⅱ龄级种群个体数骤减ꎮ通过4种生存函数的分析发现ꎬ4个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ꎬ成熟龄级个体数量稳定的特点ꎮ2.4红豆树不同种群数量动态的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时间序列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ꎬ河珠村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在经历2个龄级时间后减少了15.8%ꎬ经历4个㊁6个龄级时间后各龄级个体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ꎮ陈家湾村种群在经历2个龄级时间后ꎬ第Ⅱ龄级个体数有明显增长ꎬ经历4个㊁6个龄级后ꎬ第Ⅲ至第Ⅵ龄级个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ꎬ第Ⅶ龄级数量先增加后减少ꎮ干耳盘村种群在经历2个㊁4个㊁6个龄级时间后ꎬ各龄级个体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ꎬ其中第Ⅵ龄级数量变化稍有波动ꎮ绒春村种群在经过2个㊁4个㊁6个龄级后ꎬ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有明显的增加ꎬ第Ⅲ至第Ⅵ龄级个体数无明显变化ꎬ第Ⅶ龄级个体数逐步减少ꎮ2.5环境因子对红豆树种群结构的影响RDA排序结果(图6)显示ꎬ排序轴RDA1与排序轴RDA2两轴对不同龄组个体数量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65.55%与34.41%ꎬ前两个排序轴对个体数量变异的解释率达99.96%ꎬ解释效果显著(F=5.2ꎬP<0.05)ꎮ其中ꎬ干扰强度(R2=0.826ꎬP=0.012)与第一典范轴相关性最高ꎬ其次是郁闭度(R2=-0.800ꎬP=0.028)ꎬ两者对种群数量结构481广㊀西㊀植㊀物44卷表3㊀红豆树种群静态生命表Table3㊀Staticlifetable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种群Population龄级AgeclassAxaxlxdxqxLxTxexlnlxKxSx河珠村HezhuVillageⅠ1882301000.095.70.1952.22530.42.56.90.10.90Ⅱ275208904.391.30.1858.71578.31.76.80.10.90Ⅲ162187813.0678.30.8473.9719.60.96.71.80.17Ⅳ5031134.834.80.3117.4245.71.84.90.30.74Ⅴ023100.034.80.382.6128.31.34.60.40.65Ⅵ01565.239.10.645.745.70.74.20.90.40Ⅶ25626.1 3.3陈家湾村ChenjiawanVillageⅠ4504501000.0408.90.4795.62070.02.16.90.50.59Ⅱ25266591.1140.00.2521.11274.42.26.40.30.76Ⅲ38203451.1140.00.3381.1753.31.76.10.40.69Ⅳ163140311.1140.00.5241.1372.21.25.70.60.55Ⅴ20077171.1140.00.8101.1131.10.85.11.70.18Ⅵ2751431.12.20.130.030.01.03.40.10.93Ⅶ131328.9 3.4干耳盘村GanerpanVillageⅠ2502121000.0188.70.2905.72681.62.76.90.20.81Ⅱ175172811.3184.00.2719.31775.92.26.70.30.77Ⅲ125133627.4188.70.3533.01056.61.76.40.40.70Ⅳ7593438.7188.70.4344.3523.61.26.10.60.57Ⅴ053250.0198.10.8150.9179.20.75.51.60.21Ⅵ501151.947.20.928.328.30.53.92.40.09Ⅶ014.7 1.6绒春村RongchunVillageⅠ1751751000.0354.30.4822.92491.42.56.90.40.65Ⅱ25113645.7125.70.2582.91668.62.66.50.20.81Ⅲ3891520.0120.00.2460.01085.72.16.30.30.77Ⅳ5070400.0125.70.3337.1625.71.66.00.40.69Ⅴ5048274.3131.40.5208.6288.61.15.60.70.52Ⅵ5025142.9125.70.980.080.00.65.02.10.12Ⅶ137317.1 2.8 ㊀注:Ax.存活数ꎻax.匀滑处理后存活数ꎻlx.标准化存活数ꎻdx.标准化死亡数ꎻqx.死亡率ꎻLx.区间寿命ꎻTx.总寿命ꎻex.生命期望ꎻKx.消失率ꎻSx.种群存活率ꎮ㊀Note:Ax.Survivalnumberꎻax.Survivalnumberaftersmoothingtreatmentꎻlx.Standardizedsurvivalnumberꎻdx.Standardizeddeathnumberꎻqx.MortalityꎻLx.IntervallifeꎻTx.Totallifeꎻex.LifeexpectancyꎻKx.VanishrateꎻSx.Populationsurvivalrate.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48.2%与11.3%ꎻ坡度(R2=0.042ꎬP=0.008)与第二典范轴相关性最高ꎬ对种群数量结构变异解释率为33%ꎮ从环境因子对不同龄组个体数量变异解释上来看:坡度和海拔是限制幼龄个体发展的主导因子ꎻ郁闭度和海拔对红豆树种群个体数量起负向影响ꎬ其中郁闭度对中龄个体数量的影响较大ꎻ适度的人为干扰对红豆树中㊁高龄个体起正向影响ꎬ其中对中龄个体的影响较为明显ꎮ3㊀讨论与结论3.1红豆树种群龄级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物种自身的生物学㊁生态学特性及周围环境因子对种群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张文辉等ꎬ2005)ꎮ红豆树种群龄级结构显示ꎬ4个种群均呈现幼龄个体数量比例较高的特点ꎬ表明种群自我繁殖能力较强ꎬ具有较高的增长潜能ꎬ这与红豆树5811期王明彬等: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图3㊀红豆树不同种群存活曲线Fig.3㊀Survivalcurve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表4㊀红豆树种群存活曲线的检验模型Table4㊀Testmodelsofsurvivalcurve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种群Population存活曲线类型Survivalcurvetype拟合模型Fittedmodel方程EquationR2F河珠村HezhuVillageDeevey ̄ⅡNx=N0e-bxNx=2838.5e-0.653x0.92965.525Deevey ̄ⅢNx=N0x-bNx=2137.8x-1.9130.80120.066陈家湾村ChenjiawanVillageDeevey ̄ⅡNx=N0e-bxNx=6.9e-0.002x0.991564.483Deevey ̄ⅢNx=N0x-bNx=32.8x-0.4290.77717.375干耳盘村GanerpanVillageDeevey ̄ⅡNx=N0e-bxNx=5020.8e-0.803x0.80720.862Deevey ̄ⅢNx=N0x-bNx=2848.2x-2.1730.5937.291绒春村RongchunVillageDeevey ̄ⅡNx=N0e-bxNx=2547.7e-0.567x0.81121.511Deevey ̄ⅢNx=N0x-bNx=1799.3x-1.5750.6308.525结实间隔期长ꎬ但母树单次结实量大的繁殖特性有关(刘鹏等ꎬ2017)ꎮ从不同种群龄级结构差异来看ꎬ河珠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现倒 J 型ꎬ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缺失ꎬ呈不规则 哑铃 型结构ꎮ其中ꎬ河珠村种群第Ⅲ龄级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ꎬ而陈家湾681广㊀西㊀植㊀物44卷图4 红豆树不同种群生存率㊁累计死亡率㊁死亡密度和危险率曲线Fig.4㊀Survivalrateꎬcumulativemortalityꎬdensityofdeathsandhazardratecurve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村和绒春村种群第Ⅰ龄级和第Ⅱ幼龄级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ꎮ可以看出ꎬ幼龄个体数量波动及中龄个体数量缺失是导致不同种群龄级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ꎬ其影响因素有以下三点ꎮ(1)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由于红豆树种子重量大ꎬ千粒重达1310g(罗旋等ꎬ2021)ꎬ空间扩散能力差ꎬ分布于山区以及隔河流较远的红豆树种群缺乏流水这一重要的传播媒介ꎬ更新幼苗集中分布于母树周围ꎬ幼苗存在激烈的种内竞争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龄个体向中龄个体发展ꎬ是导致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第Ⅰ龄级和第Ⅱ龄级个体死亡率和消失率都高的重要因素ꎮ(2)红豆树的生长习性:红豆树幼苗的生长需要适当的荫蔽环境(潘惠均ꎬ2014)ꎬ但当个体发展到中龄阶段以后ꎬ对光照的需求逐渐增强ꎬ较高的郁闭度使得红豆树中龄个体取光不足ꎬ是导致河珠村种群中龄个体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ꎮ(3)外界干扰:中龄级个体数量缺失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随着个体长大导致的种内和种间激烈竞争有关ꎬ另一方面可能与遭受破坏有关(黄冬柳等ꎬ2019)ꎮ虽然红豆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ꎬ但调查中发现当地政府和居民只注重红豆树古大树的保护ꎬ而忽略了对其种群的保护ꎮ在红豆树种群中ꎬ幼龄个体一般会被老百姓忽略ꎬ古大树老百姓不敢砍ꎬ中龄个体则成为樵采㊁盗伐的对象ꎬ这也是导致红豆树种群生境破碎化ꎬ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ꎮ此外ꎬ调查中发现红豆树有着较强的萌蘖能力(李峰卿等ꎬ2017)ꎬ陈家湾村㊁绒春村2个种群分别有27.7%㊁42.8%的幼苗个体来自于萌蘖更新ꎬ显然是由于外界破坏导致部分中龄级个体死亡后由树桩萌发产生的幼苗ꎬ中龄个体的缺失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红豆树种群的自我调节能力ꎮ种群动态变化分析证7811期王明彬等: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Mt(n).经过t个龄级时间后第n龄级所预测的个体存活数ꎮMt(n).Predictedindividualsurvivalnumberofthenageclassaftertageclasstime.图5㊀红豆树不同种群数量动态时间序列预测Fig.5㊀Timesequencepredictionofnumberdynamic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实了这一观点ꎬ种群在受外界随机干扰的情况下增长性参数排序Vᶄpi为陈家湾村>河珠村>干耳盘村>绒春村ꎬ说明在受到外界轻微干扰的情况下ꎬ红豆树种群通过负反馈调节激发更高的增长潜能ꎬ而过度的破坏则会使红豆树种群丧失这种自我恢复能力ꎬ这与张群芳等(2015)对四川省万源市红豆树种群结构的研究结果类似ꎮ生存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能直观地体现红豆树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动态(张晓鹏等ꎬ2022ꎻ李敏敏等ꎬ2022)ꎬ川黔地区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整体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ꎬ成熟龄级个体数量稳定的特点ꎬ中龄级个体受幼龄个体数量变化的影响ꎬ在不同种群中出现较大的结构差异ꎮ从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也可以看出ꎬ红豆树种群在未来2个㊁4个㊁6个龄级后ꎬ幼龄龄级个体数变化较为明显ꎬ其他龄级个体数变化相对平稳ꎮ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变化是种群演替发展的核心ꎬ因此ꎬ如何针对红豆树种群生长特性和生境特点进行幼龄级个体的保护和管理是促进红豆树种群自然恢复和更新的关键ꎮ3.2制约红豆树种群不同龄级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种内㊁种间竞争及周围环境对种群个体的发展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吴邦利等ꎬ2018)ꎮ本研究中RDA排序结果表明ꎬ坡度㊁海拔是影响幼龄级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ꎬ与幼龄个体呈负相关ꎮ红豆树幼龄个体不仅受到个体间竞争的影响ꎬ外部环境也制约着幼龄个体的发展ꎮ坡度较大的山区ꎬ红豆树散落的种子和萌发的幼苗易因坡度过大而向下坡迁移ꎬ尤其是受雨季滑坡的影响ꎬ导致种子和幼苗失去原有的生长环境而不能幸存(黄萍和刘艳红ꎬ2018)ꎻ随着海拔的升高ꎬ温度降低ꎬ881广㊀西㊀植㊀物44卷Ag1.幼龄组ꎻAg2.中龄组ꎻAg3.高龄组ꎻS.坡度ꎻAlt.海拔ꎻIi.干扰强度ꎻCD.郁闭度ꎮAg1.YouthagegroupꎻAg2.MiddleagegroupꎻAg3.OldagegroupꎻS.SlopeꎻAlt.AltitudeꎻIi.InterferenceintensityꎻCD.Canopydensity.图6㊀红豆树种群龄级结构与环境因子冗余分析Fig.6㊀RedundancyanalysisofageclassstructureandenvironmentalfactorsofOrmosiahosieipopulations不利于红豆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ꎬ特别是西南山区每年冬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凝冻灾害ꎬ导致一些幼苗不能越冬ꎮ此外ꎬ适度的人为干扰对红豆树种群中龄组和高龄组个体有着正向影响ꎬ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调节种群密度ꎬ能为种群保留个体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张群芳等ꎬ2015)ꎮ可见ꎬ在保证不破坏红豆树自然种群生境的前提下ꎬ适当进行种群密度调整ꎬ是稳定红豆树中高龄级个体发展的有效措施ꎮ3.3红豆树种群保护和恢复策略研究濒危物种的种群特征是了解植物濒危机制的重要基础ꎬ是濒危植物保护和恢复的理论依据(吴其超等ꎬ2021)ꎮ种群结构特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ꎬ其中坡度㊁海拔㊁人为干扰是影响红豆树种群结构特征的主导因子ꎬ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也是种群结构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田慧霞等ꎬ2017)ꎮ在本研究中ꎬ川黔山区红豆树种群因远离流域ꎬ种子缺乏传播媒介ꎬ导致种群发展受到限制ꎬ4个区域红豆树种群均显示出幼龄个体密度较大的特点ꎮ由于红豆树自身的生物学特性ꎬ幼龄个体容易聚集分布于母树周围ꎬ密度过大和死亡率较高ꎬ建议采取人工移栽以减少幼苗密度ꎬ提高幼龄个体存活率ꎮ同时ꎬ进行人工采种培育ꎬ开展野外回归以促进红豆树种群的恢复和自然更新(任海等ꎬ2014ꎻ丁剑敏等ꎬ2018)ꎮ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现出中龄个体 缺失 的种群结构ꎬ针对种群中龄个体容易受到外界破坏的特点ꎬ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ꎬ如建立自然保护区ꎬ加强对红豆树保护的宣传力度ꎬ增强老百姓的保护意识ꎬ避免对其生境造成再破坏(李丹等ꎬ2016)ꎮ红豆树种群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ꎬ当种群密度较大的时候ꎬ对中龄个体进行适度的人为干预ꎬ调节生长空间能稳定种群数量并保持其旺盛的生长ꎮ此外ꎬ调查中发现绒春村种群还存在红豆树古大树被过度保护的现象ꎬ即对大树周围建立树池㊁硬化路面ꎬ严重限制其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ꎬ导致其生长衰退ꎮ针对此类现象应积极和当地政府沟通ꎬ及时拆除以保护为名义建立的树池及硬化铺装ꎬ并实施复壮等措施ꎮ参考文献:BISHTVKꎬKUNIYALCPꎬNAUTIYALBPꎬetal.ꎬ2013.SpatialdistributionandregenerationofQuercussemecarpifoliaandQuercusfloribundainasubalpineforestofwesternHimalayaꎬIndia[J].PhysiolMolBiolPlantsꎬ19(3):443-448.CAIYꎬ2007.PreliminarystudyonseedlingtechnologyofOrmosiahosieiinwesternHubei[J].ForProspectDesꎬ(2):97-100.[蔡勇ꎬ2007.鄂西红豆树育苗技术初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ꎬ(2):97-100.]CHENXDꎬ1998.Astudyonthemethodofquantitativeanalysisforplantpopulationandcommunitystructuraldynamic[J].ActaEcolSinꎬ18(2):104-107.[陈晓德ꎬ1998.植物种群与群落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研究[J].生态学报ꎬ18(2):104-107.]DINGJMꎬZHANGXDꎬLIGLꎬetal.ꎬ2018.Geneticconsiderationsinrecoveryofendangeredplants[J].PlantSciJꎬ36(3):452-458.[丁剑敏ꎬ张向东ꎬ李国梁ꎬ等ꎬ2018.濒危植物居群恢复的遗传学考量[J].植物科学学报ꎬ36(3):452-458.]GAOLꎬLÜZPꎬLEJXꎬetal.ꎬ2019.ResearchprogressofconservationbiologyonTorreyafargesiiꎬarareand9811期王明彬等: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红豆树栽培技术

红豆树栽培技术
红豆树栽培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红豆树简介 • 红豆树栽培技巧 • 红豆树病虫害防治 • 红豆树采收与加工 • 红豆树栽培注意事项 • 其他有关红豆树的信息
01
红豆树简介
红豆树的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
红豆树为常绿乔木,树皮灰绿 色,光滑无皮纹。
叶片形状
红豆树的叶片为革质披针形或椭 圆状披针形,长约8cm,先端渐 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 面淡绿色,有羽状脉。
浇水
红豆树浇水要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在生长期间,根据天 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03
红豆树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01
02
03
炭疽病
表现为叶片枯黄,严重时 导致枝条枯死。可选用多 菌灵、托布津等药剂进行 防治。
根腐病
常导致红豆树根部腐烂, 影响水分和养分吸收。可 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药剂浇灌根部防治。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剪刀将红豆树果实从果柄处剪下,保留部分果柄,以利于贮藏。 避免使用竹竿或其他硬物打击,以免造成果实破损和减产。
红豆树果实加工方法
晾晒
将采收后的红豆树果实放在阳光下晾晒,注意经常翻动,以利于晾晒均匀。晾晒 至果实表面干燥、略有皱缩即可。
去壳
晾晒后的红豆树果实可以通过手工去壳或机械去壳两种方式。手工去壳时,需注 意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和清洁度;机械去壳则需注意调整好机器的参数,避免对果 实造成损伤。
综合防治策略
加强树木管理,保持红豆树周围环境整洁,减少病菌 滋生。
结合修剪,剪除病虫害枝条,集中销毁,减少传播源 。
定期检查树木,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防止 扩散。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生态平衡 。

常绿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 (五)

常绿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 (五)

常绿阔叶树种的生态栽培技术(五)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8期红豆树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属豆科(Leguminosae)红豆树属(Ormosia)常绿或半落叶大乔木,通常叫鄂西红豆,别名顾山红豆、江阴红豆、戴氏红豆和花梨木等,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南部、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生于海拔400—650米的丘陵、河边或山谷常绿阔叶林中,是最接近国家标准5属8类29种红木树种中分布最北、最耐寒的珍贵树种之一。

其木材坚实硬重,结构细密,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举世闻名的龙泉宝剑的剑鞘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

其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呈伞形,浓荫覆地,树姿优雅清秀,花、果、种子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具有极高的用材、景观和森林文化价值,属浙江省优先发展的乡土珍贵树种和城乡景观绿化树种。

品种选择:红豆树适应性较强,但易因秋天温度升高发生秋梢而受冻。

宜选择浙江和福建的种源育苗造林,应选择30年生及以上的优良母树采种。

立地选择:红豆树为固氮树种,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

造林时宜选择土壤pH4.5—7.5、土层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立地。

在土壤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通直。

不宜选择在风口造林,造林地的海拔要低于500米。

栽培模式:红豆树为喜光树种,作为珍贵用材林栽培,宜采用小块状纯林的栽种模式,每亩初植密度为90—110株。

在生产上也可采用与松杉及其他阔叶树种混交的造林模式,但因红豆树竞争力不如杉木等树种,其与杉木等伴生树种的混交比例要高,如3∶1,并应及时间伐利用杉木等伴生树种。

公园和行道景观绿化,以及四旁造林也是培育红豆树珍贵用材一种非常好的造林模式。

种苗规格: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用1年生红豆树大田苗或容器苗造林,其造林成效差,抚育成本高,且容易遭野兔啃食危害,需采用干形通直、高度在70厘米以上2—3年生粗壮的容器大苗造林。

红豆行业信息资料

红豆行业信息资料

红豆行业信息资料红豆,一种色泽鲜红,形状可爱的小型豆类,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本文将从红豆的起源、栽培、营养成分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关于红豆行业的信息资料。

红豆所属的植物学分类是豆科植物,并在中国、日本等地广泛栽培。

据研究,红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唐宋时期,红豆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药膳烹饪等方面。

在栽培方面,红豆属于一年生的短日照植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相对较高。

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宜温度为20℃。

红豆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只需保证排水良好即可。

一般来说,红豆的种子会在4-8℃的温度下萌发,并需要定期浇水和施肥来促进生长。

从播种到收割,约需3-4个月左右。

红豆不仅是美味的食品,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纤维素的含量较高,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此外,红豆还含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的作用。

因此,红豆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可以为身体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

红豆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食品方面,红豆可以制作成各种甜品,如红豆沙、红豆糕等。

它的饱满口感和独特的香甜味道,使得人们对红豆制品爱不释手。

此外,红豆也常用于炖汤、煮粥等烹饪方式中,为食物增添特殊的口感和营养。

除了食品,红豆还被广泛应用于美容护肤领域。

红豆中的异黄酮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可以减缓皮肤老化的速度。

因此,许多护肤品中都添加了红豆或红豆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

红豆面膜、红豆粉等产品深受女性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红豆还可以用于药膳烹饪。

根据中医理论,红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

因此,使用红豆来熬制汤水、煲粥等,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总结起来,红豆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农作物,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富含营养。

它已经成为食品、美容护肤以及药膳烹饪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

红豆草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红豆草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红豆草的特点有哪些特征红豆草花*粉红艳丽,饲用价值可与紫花苜蓿媲美,故有“牧草皇后”之称。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豆草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根瘤较多,有改良土壤的效果。

喜欢干燥温暖的气候,抗旱*强。

在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地区即可种植。

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合在富含石灰质土壤上种植,不宜在**土、粘土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上种植。

红豆草株高60-100㎝,种子大,易出苗,第一年生长较慢,第二年后可割草2-3次,可生长6-7年。

肥用红豆草作肥用,可直接压青作绿肥和堆积沤制堆肥。

一般亩产鲜草1500~3000千克,每亩可提供氮素7.5~15千克,折合**铵22~43千克。

茎叶柔嫩,含纤维素低,木质化程度轻,压青和堆肥易腐烂,是优良的绿肥作物。

根茬地能给土壤遗留大量有机质和氮素,改善土壤理化*,肥田增产效果显著。

2~4龄每亩鲜根量一般为1400~2300千克,相当于9.8~16.1千克氮素,加上根系和根瘤的不断更新,以及枯枝落叶,增加的氮素就更多。

根系分泌的有机*,能把土壤深层难于溶液解吸收的钙、*溶提出来,变为速效*养分并富集到表层,增加了土壤耕作层的营养素。

因此,红豆草又是中长期草田轮作的优良作物。

保土、蜜源、观赏红豆草根系强大,侧根多,枝繁叶茂盖度大,护坡保土作用好,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红豆草一年可开两次花,总花期长达3个月,含蜜量多,花期一箱蜂每天可采蜜4~5千克,每亩产蜜量达6.7~13千克,在红豆草种子田放养蜜蜂还可提高种子产量,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红豆草花序长,小花数多,花期长,花*粉红、紫红各*兼具,开放时香气四*,引人入胜,道旁庭院种植,是理想的绿化,美化和观赏植物。

饲用红豆草作饲用,可青饲,青贮、放牧、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和多种草产品。

青草和干草的适口*均好,各类畜禽都喜食,尤为兔所贪食。

与其它豆科不同的是,它在各个生育阶段均含很高的浓缩单宁,可沉淀能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持久*泡沫的可溶*蛋白质,使反刍家畜在青饲、放牧利用时不发生膨胀病。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郑天汉;兰思仁【摘要】首次应用标准差选择法、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95.7%、29.5%、400.6%.精选优树8株,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cm、0.6 m、0.0497 m3,与全省红豆树平均生长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2)006【总页数】6页(P610-615)【关键词】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作者】郑天汉;兰思仁【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福州35000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99红豆树(Ormosia hosiei)系豆科蝶形花亚科红豆树属,国家Ⅱ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广泛分布于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及甘肃等省区,常见于海拔200-900 m的低山丘陵、河边及村落附近,是同属树种中树形最大、分布最北、经济价值最高的珍贵树种,树高可达40 m,胸径超过2 m,树冠开展,枝叶茂密浓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1-2].红豆树木材是工艺、雕刻、高档装璜装饰、珍贵家具的上等用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相关文献未见红豆树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探讨了红豆树人工林的优树选择方法及其选择结果.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本研究的红豆树来源于1965-1966年福建省系统布设的科研试验林,科研试验林面积约40 hm2;20世纪70年代至今,相继种植的红豆树林分约15 hm2.试验地的立地质量等级为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仅2块.1.2 研究方法鉴于现有红豆树人工林分较少,可供开展红豆树优树选择的群体较小,故对红豆树优树选择采取较为细致的选择途径[3,4].为防止一些优良遗传材料的漏选,对四旁树等个别生长特别突出的单株以特选树方式进行优树选择,特选树的选择标准为:胸径年生长量>1 cm、树高生长量>平均值、枝下高>6 m、树干通直系数为“1”.1.2.1 标准差选择法根据红豆树13个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材积与胸径的相关性达到0.9342,说明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林分中进行优树选择时,以胸径为主因子能反映材积生长性状,并且具有直观、简便、可操作性强、选择结果可靠的优点.尤其是在红豆树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存在类似杉木或马尾松的庞大选择群体,为了从有限的群体中充分利用和不遗漏红豆树优良基因资源,可以采用标准差选择法来适度放大优树选择.以胸径为红豆树林分个体的标志值,如果抽样调查的样品结构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根据统计学原理:胸径在2倍的标准差范围内的个体,应该在95.45%的概率区间内,即用2倍标准差作为基准对红豆树优势木进行选择,其入选概率为2.28%,即入选的优树预选树就是小概率事件.1.2.2 林分径级的正态分布检验采用χ2分布检验方法,对红豆树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状态进行检验,用皮尔逊定理[5]式中,Vi为实际频数、nPi为理论频数.若则说明该分布为正态分布.1.2.3 优树标准参考红椎的优树选择标准[6,7],并根据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分化情况,红豆树人工林优树生长量指标为树高大于优势木10%、胸径大于优势木20%、材积大于优势木100%.其他形质指标为主干通直系数、圆满、冠形浓密、侧枝粗细、夹角,个别单株心材为黑色的特殊性状直接入选.1.2.4 优树精选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8],计算各因子的相对权重系数和综合指数.式中:各因子权重系数λj、i为目标、j为选择因子、R为红豆树性状间的相关系数,∑Rij为相关系值之和,Uj为性状因子.2 结果与分析2.1 红豆树胸径生长的正态分布检验没有外力干预的林分中,林木按照一定的规律生长发育,在森林胸径径级结构上,一般表现较稳定的正态分布.红豆树人工林株数按径阶分布规律遵从正态分布,可利用标准差选择法选择优势木(表1).表1 红豆树人工林胸径分化规律的χ2检验及其特征值Tab le 1 The χ2test andits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DBH differentiation law for plantation forest of Ormosia hosiei林分平均胸径/cm 标准差偏度峭度变动系数η值χ20.05三元16.29 4.5240 0.3225-0.5211 27.77 10.5841 14.5916 0672南靖 19.00 6.29650.2090-0.6150 33.14 18.5225 21.0261华安 30.67 10.4182 0.1467-0.6090 33.97 6.0280 15.5073沙县 21.36 4.0022-0.1467-0.6504 18.74 3.8917 12.2.2 红豆树优树选择指标优树选择是一种去劣留优的选择,是对表现型分布的正方向极端个体进行选择,其目标是增大群体子代的平均值.根据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性质,将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红豆树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选择差=入选优势木平均值-群体平均值,因此,林分平均值+选择差(2S)=优良单株的选择值.共选择67株优良红豆树,胸径平均增长率71.8%,树高平均增长率17.3%(表2).2.3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选择结果应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树法对标准差选择法所筛选的优良单株逐株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出红豆树人工林优树22株(表3).表2 红豆树人工林优良单株选择结果Table 2 Selection of the dominant trees of plantation forest of Ormosia hosiei三元 35.5 98.3 22.5 24.3 南靖44.3 131.9 25.2 29.2三元 39.6 121.2 22.5 24.3 南靖57.0 128.3 24.5 25.6三元 37.5 109.5 21.0 16.0 南靖36.9 93.2 17.8-8.7泰宁 31.8 128.8 21.0 66.7 南靖38.2 100.0 19.1-2.1泰宁 35.6 156.1 22.5 78.6 南靖36.3 90.1 17.2-11.8泰宁 22.5 62.6 20.0 58.7 南靖36.0 88.5 16.9-13.3将乐 35.2 100.0 21.0 31.3 南靖41.6 117.8 22.5 15.4将乐 31.6 79.5 25.0 56.3 周宁27.8 11.6 15.5 11.5将乐 28.8 63.6 19.0 18.8 周宁27.7 11.2 16.0 15.1将乐 25.6 45.5 24.0 50.0 周宁30.522.5 17.5 25.9华安 47.0 87.6 23.0 5.0 周宁28.0 12.4 18.0 29.5华安 38.0 58.323.0 5.0 周宁42.1 69.1 18.0 29.5华安 51.0 100.7 23.0 5.0 邵武22.7 38.4 19.5 50.0华安 44.0 77.9 19.5-11.0 邵武26.1 59.1 20.5 57.7华安 52.0 103.9 23.0 5.0 邵武30.0 82.9 15.0 15.4华安 41.0 68.1 19.5-11.0 邵武31.1 89.6 21.0 61.5华安 39.0 61.6 19.5-11.0 屏南38.2 17.5 17.0 13.3华安 58.0 123.5 19.5-11.0 屏南39.8 22.5 17.0 13.3华安 38.0 58.3 19.5-11.0 屏南38.2 17.5 17.0 13.3华安 44.0 43.3 24.0 9.6 尤溪27.6 55.1 25.8 40.2华安 45.0 46.6 24.5 11.9 尤溪34.5 93.8 25.7 39.7华安 48.0 56.4 21.0-4.1 尤溪26.9 51.1 25.1 36.4华安 61.0 98.7 23.0 5.0 寨下36.4 133.3 19.5 35.4沙县 38.1 65.7 22.5 12.5 寨下24.3 55.8 19.5 35.4沙县 44.2 92.2 25.0 25.0 寨下20.7 32.7 18.5 28.5葛坑38.2 46.4 21.5 9.1 寨下20.6 32.1 16.0 11.1葛坑 38.6 47.9 19.5-1.0 石陂26.1 41.8 17.0 16.4葛坑 39.7 52.1 20.0 1.5 石陂24.2 31.5 20.0 37.0葛坑 40.6 55.6 20.5 4.1 石陂36.2 96.7 17.0 16.4葛坑 45.6 74.7 21.5 9.1 石陂24.3 32.1 15.0 2.7南靖 44.2 131.4 24.5 25.6 石陂28.5 54.9 13.8-5.5南靖 36.9 93.2 17.8-8.7 延平41.4 49.5 18.0 8.4南靖 37.0 93.7 17.9-8.2 延平40.6 46.6 18.5 11.4南靖 37.3 95.3 18.2-6.7 平均71.8-17.3-表3 入选的红豆树人工林优树及其性状因子Table 3 The selected elite trees of plantation forest of Ormosia hosiei and their characters样本号胸径3 39 2 42.1 17.2 18.0 0.16 0.83 0.996 1.11 0.47 0.0262 38 3 35.5 17.6 22.5 0.27 0.83 0.965 0.93 0.59 0.0254 38 4 39.6 21.7 22.5 0.49 1 1.221 1.04 0.59 0.0321 38 5 37.5 19.6 21.0 0.29 0.83 0.979 0.99 0.55 0.0258 38 6 58.0 27.3 19.5 0.33 1 2.434 1.45 0.49 0.0608 40 7 61.0 30.3 23.0 0.15 0.83 3.674 1.53 0.58 0.0919 40 8 45.6 19.5 21.5 0.30 1 1.570 1.20 0.57 0.0413 38 9 35.2 17.6 21.0 0.21 0.83 0.857 0.88 0.53 0.0214 40 10 44.2 25.1 24.5 0.22 1 1.786 1.11 0.610.0447 40 11 36.9 17.8 21.5 0.23 0.50 0.979 0.92 0.54 0.0245 40 12 37.0 17.9 22.0 0.36 0.83 1.019 0.93 0.55 0.0255 40 13 37.3 18.2 22.0 0.30 1 1.037 0.93 0.55 0.0259 40/a 1 44.2 21.2 25.0 0.24 0.50 1.843 1.13 0.64 0.047胸径离差树高cm cm m枝高系数通直系数单株材积m3年均生长量胸径/cm 树高/m 材积/m3 年龄续表3样本号胸径/a 14 44.3 25.2 24.5 0.18 0.83 1.796 1.11 0.62 0.0449 4015 57.0 37.9 24.5 0.45 1 3.391 1.43 0.61 0.0848 40 16 36.9 17.8 21.0 0.430.83 0.946 0.92 0.53 0.0236 40 17 38.2 19.1 21.0 0.33 1 1.018 0.96 0.530.0255 40 18 36.3 17.2 20.0 0.30 1 0.850 0.91 0.50 0.0213 40 19 36.0 16.9 20.5 0.41 1 0.867 0.90 0.51 0.0217 40 20 41.6 22.5 22.0 0.59 1 1.317 1.040.55 0.0329 40 21 31.8 17.1 21.0 0.55 1 0.698 1.03 0.68 0.0225 31 22 35.6 21.7 22.5 0.60 1 0.971 1.15 0.73 0.0313 31胸径离差树高cm cm m枝高系数通直系数单株材积m3年均生长量胸径/cm 树高/m 材积/m3 年龄2.4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精选2.4.1 优树选择的权重系数以表型选择的22株优树为对象,应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红豆树优树精选.根据红豆树的材用性改良目标,及上述红豆树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结果,确定以速生丰产和干材形质为基础的5个主要性状因子为评价指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权重系数λ.红豆树优树选择的5个性状因子分别为材积、胸径、树高、枝下高、通直系数,各因子的权重系数以红豆树材积性状与其它各个性状的相关系数为基础,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获得各自的相对权重系数(表4).表4 红豆树优树选择的权重系数1)Table 4 Weight coefficients of elite tree selection for Ormosia hosiei1)综合指数计算时,将枝下高转化为枝高系数.速生丰产性状材积年均生长量0.39胸径年均生长量 0.9342 0.37树高年均生长量0.5986 0.24小计 2.5328 1干材形质性状枝下高1 0.4915 1 0.2081 0.42通直系数 0.2834 0.58小计2.4.2 红豆树优树分级按4级评价标准划分:综合评价指标的平均值W为0.936,综合评价指标的标准差为0.116,其 1/2 标准差为0.058.Ⅰ级标准为 Wj-W >S,Ⅱ级标准为 Wj-W >0.5S,Ⅲ级标准为 Wj-W>0,Ⅳ级标准为Wj-W<0.红豆树优树精选以各优树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分级确定(表5).表5 红豆树人工林优树综合评价指标值Table 5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exes of predicted elite trees for plantation forest of Ormosia hosiei样本号12345678 Wj 0.832 0.832 0.842 1.026 0.86 1.097 1.034 1.003 Wj-W-0.104-0.104-0.094 0.09-0.076 0.161 0.098 0.067级别Ⅳ Ⅳ Ⅳ Ⅱ Ⅳ Ⅰ Ⅱ Ⅱ样本号10 11 12 13 14 15 16 Wj 0.782 0.948 0.718 0.869 0.891 0.884 1.124 0.889 9 17 18 19 20 21 22 Wj Wj-W-0.154 0.012-0.218-0.067-0.045-0.052 0.188-0.047级别ⅣⅢ Ⅳ Ⅳ Ⅳ Ⅳ Ⅰ Ⅳ样本号0.909 0.87 0.919 1.058 1.061 1.143 Wj-W-0.027-0.066-0.017 0.122 0.125 0.207级别Ⅳ Ⅳ Ⅳ Ⅰ Ⅰ Ⅰ2.4.3 红豆树优树选择效果根据综合指标值精选优树,最终从人工林中选择样本号为4、6、7、8、15、20、21、22 共8 株优树(表6).精选的8 株优树平均胸径46.3 cm、平均树高22.1 m、通直度系数0.98、单株材积1.9094、胸径年平均生长量1.23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0.6 m、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0.0497 m3.精选优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与全省红豆树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0.5467 cm、0.44 m、0.0065 m3相比较,分别增长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 15%、5.3% 、36.5% .表6 红豆树精选优树及其性状特征值Table 6 Elite trees of Ormosia hosiei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values优树编号胸径树高枝下高年龄综合026 6 58.0 19.5 6.5 1 2.4336 1.45 0.488 0.0608 40 1.097 7 61.0 23.0 3.5 0.83 3.6741 1.53 0.575 0.0919 40 1.034 8 45.6 21.5 6.5 1 1.5696 1.20 0.566 0.0413 38 1.003 15 57.0 24.5 8.0 1 3.3910 1.43 0.613 0.0848 40 1.124 20 41.6 22.0 13.0 1 1.3171 1.04 0.550 0.0329 40 1.058 21 31.8 21.0 11.5 1 0.6975 1.03 0.677 0.0225 31 1.061 22 35.6 22.5 13.5 1 0.9710 1.15 0.726 0.0313 31 1.143评价4 39.6 22.5 11.0 1 1.2211 1.04 0.592 0.0321 38 1.cm m m通直指数单株材积m3年均生长量胸径/cm 树高/m 材积/m3a2.4.4 特选优树为防止红豆树优良遗传材料的漏选,对四旁树等生长突出的单株以特选树方式进行优树选择,共选择18株特选优树(表7).特选优树平均心材率为77.5%,比全省平均心材率57.9%高19.6%;平均胸径 77.35 cm,最大胸径151 cm;平均树高24.32 m,最大树高40 m;平均枝下高8.32 m,最大枝下高15 m;平均单株材积6.05 m3,最大单株材积27.57 m3.这些优树多数呈孤立木或混生于其他树种的林分中,红豆树“木出于林”,且形质性状良好.表7 红豆树特选优树Table 7 The special elite trees of Ormosia hosiei特选样本胸径树高枝下高侧枝粗枝角冠幅心材率cm m m通直系数cm 度m %材积m3 53.6 21.5 6.0 1 9.0 35 11.5 67.0 2.3301特选 2 121.4 31.0 7.0 1 24.0 30 15.0 82.1 14.1394特选 3 93.5 29.0 12.0 1 17.0 45 10.0 79.8 8.0863特选 4 151.0 40.0 17.0 1 19.0 45 19.0 85.6 27.5747特选 5 74.8 23.0 7.0 1 13.0 40 17.0 71.2 4.2047特选 6 76.7 21.0 8.0 1 16.0 45 11.0 78.0 4.0213特选 7 64.6 25.0 9.0 1 8.0 50 12.0 71.2 3.4710特选 8 50.3 24.0 7.0 1 12.0 60 12.0 78.9 2.0799特选 9 71.3 24.5 6.5 1 21.0 45 11.5 78.4 4.0951特选 10 67.2 24.0 6.01 18.0 45 11.0 86.0 3.5877特选 11 42.7 22.0 10.0 1 8.5 45 8.5 65.8 1.3996特选 12 56.3 21.0 8.0 1 10.0 60 7.5 76.6 2.2471特选 13 108.9 18.0 2.0 1 11.080 9.0 87.9 6.6577特选 14 58.0 23.0 9.5 1 14.0 38 10.0 81.1 2.6050特选 15 48.0 18.0 7.0 1 9.0 45 7.0 76.5 1.4245特选 16 50.0 14.0 6.0 1 11.0 45 6.5 81.3 1.1937特选 17 46.1 30.0 15.0 1 12.0 50 7.5 72.6 2.2109特选特选1 18 60.2 31.0 9.0 1 15.0 30 14.0 74.8 3.77643 小结与讨论选择红豆树优树22株,平均胸径41.5 cm,平均树高21.9 m,平均枝下高9 m,通直度指数0.89.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07 cm、0.57 m、0.0364 m3.与全省红豆树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相比(0.5467 cm、0.44 m、0.0065 m3),分别增长 95.7%、29.5%、400.6%,优树的选择效果极显著.精选的8株优树平均胸径46.3 cm、平均树高22.1 m、通直度系数0.98、单株材积1.9094.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23 cm、0.6 m、0.0497 m3.精选优树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与全省红豆树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长125%、36.4%、664.6%;与优树均值相比分别增长15%、5.3%、36.5%.精选的优树可用于近期开展组织培育和扦插等无性繁殖利用.在材用性优树改良目标中,以材积、胸径、树高、枝下高、通直系数5个性状指标为优树选择因子,以红豆树材积生长与其它各个性状的相关系数为权重系数,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进行优树选择,选择效果良好且生产实用性强.首次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红豆树人工林进行优树选择,其方法和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共筛选出18株特选优树,这些特选优树呈孤立木或混生于其他树种的林分中,形质性状良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鉴于部份优树已流出福建原种植地,或被个人移植保存收集,建议加强对珍贵红豆树种质资源的保护.致谢:王章荣和吴承祯教授给予悉心指导,参加野外调查的还有何国生、高兆蔚等.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J].植物杂志,1999(5):4-11. [2]郑天汉,陈元品,何国生.红豆树老林分的群落特征[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2):117-120.[3]郑天汉.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Ⅰ)[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6):40-43. [4]郑天汉,李建英,黄兴发.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Ⅱ)[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68-71.[5]陈华豪,丁恩统,洪伟,等.林业应用统计[M].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6]朱积余,蒋焱,潘文.广西红椎优树选择标准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2(3):109-113. [7]国家标准局.LY/T 1344-1999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8]洪伟,吴承祯,李贞猷.集对分析与效用函数量级[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5,15(3):203-207.。

红豆树生态学特征研究 2

红豆树生态学特征研究 2

红豆树生态学特征研究生命学院生科2班:周艳超指导老师:简敏菲摘要目的:红豆树为中国特有种,是本属植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

研究红豆树的生态特征,更加有利于开发和利用红豆树。

红豆树幼年喜湿耐阴,中龄以后喜光。

较耐寒,在本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的一个种。

它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壤肥润、水分条件较好的山洼、山麓、水口等处生长快,干形也较好;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

主根明显,根系发达,寿命较长,具萌芽力,能天然下种更新。

叶芽于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旬开始展叶;花于4--5月开放,9--10月荚果成熟。

本种结实年龄较迟,并有隔年结实现象。

关键词:红豆树;生态学特征1.前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中“红豆”即为红豆树种子。

诗人以物抒情,传颂人间相思与爱情佳话,使红豆文化下续存承千年。

红豆鲜红的外表象征着喜气洋洋与热情奔放,更能让人们用来表达真诚实在的美好心愿。

红豆是千年来人们用来咏赞相思和爱情的绝物,深受群众喜爱。

红豆树集珍贵用材,庭园观赏,药用价值,景观文化于一体,世界八大珍贵用材树种之一,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红木原料资源"在国外,我国高档木制品、家具等在欧洲、美国市场占有重要份额,但高档木材原料却以进口为多,这不仅使企业发展受制于国际原料市场,而且每年耗费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在国内,自古以来红豆树都是贵重名木,其家俱!工艺雕刻饰品极为盛行,尤以明!清时期为甚,目前仍有许多明!清时期的佳作传世"近年来,国内高档红木制品方兴未艾,许多红豆树木材制品成为收藏家收集珍藏之宝。

目前,国外有关红豆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国内仅有少数林学专家和学者开展红豆树群落特征,,并作相关报道。

系统开展红豆树栽培技术研究,离不开以红豆树生物生态学特征的研究为基石,为此,特开题研究"2红豆树生长分布任何树种都存在着对其生存环境适应性问题,只有当栽培树种能适应所在生长区域的地理气候条件时,林木才能生存和发展繁衍,否则其群体就会逐渐萎缩最终消亡"所以,对任何一个树种的推广应用,首先必须进行生长适应性试验和生长效果的评估,这是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内容,是确定树种发展布局、发展方同、发展规模等的主要技术依据,更是林业经济发展战略。

浙江丽水白云山红豆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浙江丽水白云山红豆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浙江丽水白云山红豆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尤根彪;叶和军;焦洁洁;林莉军;刘伟;吴初平【摘要】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浙江丽水白云山林场的红豆树人工林中共建立两个20 m × 40 m的监测样地 (1号样地和2号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1) 共记录到乔木和灌木物种13种,优势种主要为红豆树、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和刨花楠 (Machilus pauhoi)等.两个样地的径级结构均成倒"J"分布.(2) 从空间分布看,两个样地的红豆树均基本呈现随机分布.在较小空间尺度上,1号样地和2号样地的其他树种与红豆树之间均呈负相关,特别是1号样地.(3) 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红豆树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除土壤厚度外,其他因子如全氮、全磷含量、pH值及凋落物等对红豆树的生长影响不大.研究认为:① 白云山的红豆树人工林尚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② 红豆树的种内竞争可较小,而红豆树和其他树种之间则可能存在较强的种间竞争.③ 后期管理过程中,该类林分可以适当伐除其他树种,并对大红豆树进行修枝,即有利于干形也可促进小红豆树的生长,同时加强对土壤厚度的管理.通过对40年生红豆树成熟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林分结构特征和物种更新过程.%We set up two 20 m × 40 m plots (Plot 1 and Plot 2) using forest dynamics plot investigation protocol in Ormosia hosiei plantations of Baiyuan Mountain,and conducted a community survey in these two plot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irteen tree and shrub species were recorded,of which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Ormosia hosiei,Michelia maudiae and Machilus pauhoi.Stem size class structures of both plots were reverse "J" shaped.(2) Stems of Ormosia hosiei in both plots were spatially randomly distributed.At the small spatial scales,O.hosiei and other speci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both plots,especially in Plot 1.(3) Analysis of soil effects on the DBH growth of O.hosiei only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soil layer thickness,but not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otal phosphorous content,total nitrogen content,soil pH and litter.The results suggest: ① The Ormosia hosiei plantations were with large growth potentials.② The intraspecific comp etition between O.hosiei stems may be weak,while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O.hosiei and other species may be strong.③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O.hosiei plantations,it might be appropriate to remove some branches of large stems to facilitate the growth of small stems,and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soil layer thickness.Through the study on size class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40 years mature O.hosiei plantation,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pdate process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and it provides more scientific basis for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plantation large size materials and ational management.【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7页(P799-805)【关键词】红豆树;群落结构;径级结构;格局分析;空间分布格局【作者】尤根彪;叶和军;焦洁洁;林莉军;刘伟;吴初平【作者单位】白云山林场, 浙江丽水 323000;白云山林场, 浙江丽水 323000;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3;丽水市林业局, 浙江丽水 323000;白云山林场, 浙江丽水 323000;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红豆树(Ormosia hosiei)系蝶形花科红豆树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瑞金,2007),红豆树心材红褐色,木材贵重,林木兼具材用、药用、景观美化等作用,经济价值高(郑天汉等,2007a),但种苗紧缺(郑天汉等,2007b)。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

川黔地区濒危植物红豆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特征王明彬;韦小丽;韦忆;王嫚;余大龙;袁刚毅【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24(44)1【摘要】红豆树(Ormosia hosiei)是我国南方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为了解红豆树种群在川黔山区的生存现状及制约种群发展的原因,该文以川黔4个区域红豆树自然种群为调查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每个种群分别设置2个面积为20 m×20 m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通过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利用生存函数及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了川黔山区不同红豆树种群的结构与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1)河株村和干耳盘村种群龄级结构呈倒“J”型结构,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呈不规则“哑铃”型结构,红豆树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但中龄级个体容易缺失。

(2)4个种群均为增长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其中河株村、陈家湾村和绒春村种群消失率和死亡率呈“多峰型”,种群在生长中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红豆树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表现为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成熟龄级个体数量动态稳定的特点,其形成原因与山区地形特点和红豆树种子传播特性有关。

(4)RDA排序结果显示,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幼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导因子,干扰强度是影响种群中高龄个体数量结构的主要因素。

综上表明,川黔山区红豆树天然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的形成受制于山区地形特点、红豆树自身繁殖特性以及环境压力;通过对种群幼龄个体密度控制和中龄个体生长空间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种群幼苗存活率,促进中龄个体健壮生长,维持红豆树天然种群稳定性。

【总页数】14页(P179-192)【作者】王明彬;韦小丽;韦忆;王嫚;余大龙;袁刚毅【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2.珍稀濒危植物紫纹兜兰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3.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4.太行山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槭叶铁线莲种群年龄结构与数量动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豆树Word

红豆树Word

红豆树,(拉丁文名: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属豆科、红豆属。

又名: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

因种子皮色鲜红而得名。

是常绿或落叶乔木,高20米以上,胸径可达1米;幼树树皮灰绿色,具灰白色皮孔,老树皮暗灰褐色;小枝绿色,无色。

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被子植物野生植物。

具有药用价值理气,通经。

主治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中文学名红豆树拉丁学名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别称何氏红豆、鄂西红豆、江阴红豆、花梨木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蔷薇亚纲目豆目科豆科(蝶形花科)族槐族属红豆属种红豆树分布区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保护级别国家2级目录1 形态特征2 生长习性3 地理分布4 植物保护5 栽培技术▪采种培育▪造林技术▪抚育技术▪病害预防6 主要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形态特征编辑红豆树红豆树(2张)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灰绿色,平滑。

小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后变光滑;冬芽有褐黄色细毛。

奇数羽状复叶,长12.5-23厘米;叶柄长2-4厘米,叶轴长3.5-7.7厘米,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0.2-2厘米生顶小叶;小叶(1-)2(-4)对,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长3-10.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叶疏被细毛,老则脱落无毛或仅下面中脉有疏毛,侧脉8-10对,和中脉成60°角,干后侧脉和细脉均明显凸起成网格;小叶柄长2-6毫米,圆形,无凹槽,小叶柄及叶轴疏被毛或无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0厘米,下垂;花疏,有香气;花梗长1.5-2厘米;花萼钟形,浅裂,萼齿三角形,紫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长1.8-2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均为长椭圆形;雄蕊10,花药黄色;子房光滑无毛,内有胚珠5-6粒,花柱紫色,线状,弯曲,柱头斜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