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区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种以上分类单位绝大多数是单境发生。
• 4.泛境发生论:旧种进化达到质变阶段,新种在旧种的背
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
主要环境因子
• 1.气候因子 • 2.土壤因子 • 3.地形因子 • 4.生物因子 • 5.历史因子 • 6.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 扩展( extend):种群由发生中心分
金毛鼹科、狐猴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
蹄兔
土豚
(三)新热带区
• 最具特色且种类最丰富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1)范围:包括中美 洲和南美大陆 • (3)现代自然条件: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三)新热带区
(三)新热带区
• ①植物
• 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仅巴西一国有4万多种 • 特有科25个:仙人掌 科、美人蕉科、凤梨 科、旱金莲科等
• 1.自然条件变化 • 2.第四纪冰川的影响
• 3. “陆桥”下沉 : 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以 及海南岛与雷州半岛的地理隔离
• 4.大陆漂移 • 5.跳跃式传播 • 6.人类影响
第二节
生物区系
•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 二、生物区系区形成的地质学基础
和早期的生物分布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 生物区系:一个地区所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 主要环境因子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 1.单境发生论:物种是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生,然后由发生
地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 • 发生中心或起源中心:初始发生地
• 2.多境发生论:物种可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 3. 稳健的多境发生论: 种以下(变种)分类单位可多境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生物区系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世界海洋生物区系区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一)分布区的概念 •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二)非洲热带区
• (2)现代自然条件
• 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群落主要为萨王纳群落、 热带雨林
(二)非洲热带区
• ① 植物
• 植物区系丰富,有45000种以上 • 特有科40个
典型:龙脑香科、露 兜树科、芭蕉科、棕 榈科等
龙脑香
(二)非洲热带区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复杂
• 特有种类丰富:蹄兔目、管齿目、非洲鸵鸟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周界法(轮廓法)
• 在点图法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 分布轮廓 • 实线:确定的边界,虚线:推测性边界
• 3.涂斑法
•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将整个分布区涂成不 同的斑块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 例如:
• 偃松:在东北亚的分布区
(四)间断分布区
• 又称不连续分布区 • 指一种(或科、属)生物因地理或生态 屏障(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占有 两个以上相互隔离的地区 • 例如:
• 东亚和北美间断
分布:植物共有 属达155属,如 鹅掌楸属、莲属 等
根据分布区的变化划分
• (五)扩展分布区 • (六)潜在分布区(potential area) • (七)特有分布区(endemic area) • (八)残余分布区(remain area) • (九)替代分布区(vicarious area)
• (一)全北区 Holarctic realm
• (二)非洲热带区 Africotropical realm
• (三)新热带区 Neotropical realm
• (四)东洋区 Oriental realm
• (五)澳大利亚区 Australian realm
• (六)南极区 Antarctic realm
(六)南极区(Antarctic realm)
• (1)范围
• (2)现代环境特点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六)南极区(Antarctic realm)
• (1)范围:
• 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
• (2)现代环境特点:
• 气候极端恶劣,冬季漫长 酷寒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 植物:
界、新北界、新热带界、旧热带界 (埃塞俄比亚界)、 东
洋界和澳洲界
二、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一)全北区 Holarctic realm
• (二)非洲热带区 Africotropical realm
• (三)新热带区 Neotropical realm
• (四)东洋区 Oriental realm
世界陆地植物区系:
• 德国恩格勒( Engler) 和 狄 尔 斯 ( Diels)
• 六个植物区: • 泛北极(全北)植物区
最早对其划分
• 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
• 古(旧)热带植物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好望角植物区 • 澳洲植物区 • 南极植物区
修改补充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
• 1857年英国斯克莱特,将全球分六大鸟区 • 1876 年,英国华莱士,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区 :古北
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包括动物区系和植物
区系。
二、生物区系区形成的地质学基 础和早期的生物分布
• (一)大陆漂移学说
• (二)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 • (三)大陆上早期生物分布
第三节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海洋生物区系 • 陆地生物区系: 包括岛屿和陆地水
域生物
一、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
• 世界植物区系 • 世界动物区系
(七)特有分布区(endemic area)
• 特有种:分布只局限于某地区或某生境
• 特有分布区:特有种的分布区
• 例,大熊猫、藏羚羊、银杉、金佛山兰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三)新热带区
• ②动物
• 动物种类繁多、特有种类很多 • 哺乳类特有科:吸血蝠科、卷尾 猴、豚鼠科、硬毛鼠科等
吸血蝠
新袋鼩
(三)新热带区
• 鸟类有25个特有科, 最著名的代表:美洲 鸵鸟、麝雉 • 蜂鸟种类和数量丰富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植物
• 植物区系成分独特,特有属、种
很多
• 75%的维管束植物为特有种、属
瑞丽山龙眼
• 特有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
木麻黄科等
(五)澳大利亚区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古老,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特征 • 最突出特点:缺乏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 的哺乳类型,如鸭嘴兽(原兽亚纲)和有袋类(后 兽亚纲),真兽亚纲仅有少数几种蝙蝠和啮齿类
序的科;
• 灌木和草本植物有菊科、毛茛
科、十字花科、禾本科、莎草
科等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 • 变温动物少,恒温动物较多,盛产大型种类
(二)非洲热带区(古热带区、
埃塞俄比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二)非洲热带区
• (1)范围 • 第二大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 陆、阿拉伯半岛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及附 近岛屿
3.生物携带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不同生物的分布区大小、形状、 变化等不同
根据分布区的大小划分
• (一)广域分布区( eurychoric
area)
• (二)狭域分布区(stempchoric
area)
(一)广域分布区
• 世界分布区
• 指生物种分布范围广泛, 通常遍及各大洲 • 世界种或广域分布种:分 布范围很广的生物种 • 自然界不多
• (五)澳大利亚区 Australian realm
• (六)南极区 Antarctic realm
(一)全北区(泛北极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一)全北区(泛北极区)
(1)范围:面积最大。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以温带为主的
广大地区,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包括:东南亚以 外的欧亚大陆、
(一)分布区的概念
• 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所有的个体所占有的全 部地域。(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 • 栖息地(habitat) • 分布区概念可用于其它等级的分类单位,如 目(科、属)的分布区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 1.点图法
• 将某种动植物已知的分布地点用黑点绘 在一定比例尺的空白地图上。客观、直 接、具体
北美洲以及撒哈
拉沙漠以北的非 洲广大地区
(一)全北区
• (2)现代自然条件
• 大面积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水热 条件差,内陆干燥,形成草原和荒漠
(一)全北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
① 植物
② 动物
• ①植物:
• 特有科属很多,特有科30个 • 典型:壳斗科、桦木科、胡桃 科、杨柳科等大多具有柔荑花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1)范围:
• 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
山、缅甸、中南半岛、 菲律宾、太平洋岛屿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2)现代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植物
•
•
植物区系非常丰富;
布到另一地区的过程
• (一)主动扩展
• (二)被动扩展
(一)主动扩展
• 主动扩展:指生物不依靠外界因素,只依 靠自身力量所进行的一种积极性的迁移,
使分布区扩展
• 可分为:
•
•
1.正常扩展
2.先锋扩展
1.正常扩展
• 指物种由发生中心逐 渐地向外扩展而到达 新的地区 • 有规律、缓慢进行
2.先锋扩展
特有科很少,特有属、种比较多
• ②动物
• • 动物区系繁杂 特有类群不多
(五)澳大利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五)澳大利亚区
• (1)范围:
• 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 斯马尼亚及附近太平洋上的 岛屿
• (2)现代自然条件:
• 温带到热带均有 , 有大面积 沙漠; • 自然条件较复杂
• 迁移:指动物定期的在严格固定的路 线上往返进行.如鸟类迁徙
• 漫游:指有些个体迁移后不返回原来
的地区而到达其他地区。利于扩展 • 爆发:一种大规模的迁移,一般由于 环境条件不利,如缺乏食物引起。如 蝗虫。不一定扩展分布区
(二)被动扩展
• 被动扩展:指借助生境的外力(如风力、 水力、动物、人类)来进行扩展 1.水 2.风 椰子 蒲公英、小动物以及卵 苍耳、鬼针草等
• 种类非常贫乏,主要有苔藓、 地衣 • 植物约1600种,其中75%是 特有种,如南洋杉属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②动物:
• 主要由极端耐寒的无脊椎动物
(螨类和无翅昆虫)组成
• 无真正陆栖高等动物,所有鸟类
生活与海洋有密切联系,如企鹅
• 兽类只有海豹和海狮
二、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动物:家蝇、褐家鼠
(二)狭域分布区
• 生物种分布范围狭小,只局限 于局部地区
根据分布区的形状划分
• ( 三 ) 连 续 分 布 区 ( continuous
area)
• (四)间断分布区 ( discontinuous
area)
(三)连续分布区
• 连续分布区:一个物种多 次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 区域 • 具体生长地点不连续
• 4.泛境发生论:旧种进化达到质变阶段,新种在旧种的背
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
主要环境因子
• 1.气候因子 • 2.土壤因子 • 3.地形因子 • 4.生物因子 • 5.历史因子 • 6.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 扩展( extend):种群由发生中心分
金毛鼹科、狐猴科、河马科、长颈鹿科等
蹄兔
土豚
(三)新热带区
• 最具特色且种类最丰富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1)范围:包括中美 洲和南美大陆 • (3)现代自然条件: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三)新热带区
(三)新热带区
• ①植物
• 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仅巴西一国有4万多种 • 特有科25个:仙人掌 科、美人蕉科、凤梨 科、旱金莲科等
• 1.自然条件变化 • 2.第四纪冰川的影响
• 3. “陆桥”下沉 : 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以 及海南岛与雷州半岛的地理隔离
• 4.大陆漂移 • 5.跳跃式传播 • 6.人类影响
第二节
生物区系
•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 二、生物区系区形成的地质学基础
和早期的生物分布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 生物区系:一个地区所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 主要环境因子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 1.单境发生论:物种是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生,然后由发生
地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 • 发生中心或起源中心:初始发生地
• 2.多境发生论:物种可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 3. 稳健的多境发生论: 种以下(变种)分类单位可多境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生物区系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世界海洋生物区系区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一)分布区的概念 •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二)非洲热带区
• (2)现代自然条件
• 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群落主要为萨王纳群落、 热带雨林
(二)非洲热带区
• ① 植物
• 植物区系丰富,有45000种以上 • 特有科40个
典型:龙脑香科、露 兜树科、芭蕉科、棕 榈科等
龙脑香
(二)非洲热带区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复杂
• 特有种类丰富:蹄兔目、管齿目、非洲鸵鸟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周界法(轮廓法)
• 在点图法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 分布轮廓 • 实线:确定的边界,虚线:推测性边界
• 3.涂斑法
• 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将整个分布区涂成不 同的斑块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 例如:
• 偃松:在东北亚的分布区
(四)间断分布区
• 又称不连续分布区 • 指一种(或科、属)生物因地理或生态 屏障(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占有 两个以上相互隔离的地区 • 例如:
• 东亚和北美间断
分布:植物共有 属达155属,如 鹅掌楸属、莲属 等
根据分布区的变化划分
• (五)扩展分布区 • (六)潜在分布区(potential area) • (七)特有分布区(endemic area) • (八)残余分布区(remain area) • (九)替代分布区(vicarious area)
• (一)全北区 Holarctic realm
• (二)非洲热带区 Africotropical realm
• (三)新热带区 Neotropical realm
• (四)东洋区 Oriental realm
• (五)澳大利亚区 Australian realm
• (六)南极区 Antarctic realm
(六)南极区(Antarctic realm)
• (1)范围
• (2)现代环境特点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六)南极区(Antarctic realm)
• (1)范围:
• 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
• (2)现代环境特点:
• 气候极端恶劣,冬季漫长 酷寒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 植物:
界、新北界、新热带界、旧热带界 (埃塞俄比亚界)、 东
洋界和澳洲界
二、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一)全北区 Holarctic realm
• (二)非洲热带区 Africotropical realm
• (三)新热带区 Neotropical realm
• (四)东洋区 Oriental realm
世界陆地植物区系:
• 德国恩格勒( Engler) 和 狄 尔 斯 ( Diels)
• 六个植物区: • 泛北极(全北)植物区
最早对其划分
• 不少学者在其基础上
• 古(旧)热带植物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好望角植物区 • 澳洲植物区 • 南极植物区
修改补充
世界陆地动物区系
• 1857年英国斯克莱特,将全球分六大鸟区 • 1876 年,英国华莱士,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区 :古北
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包括动物区系和植物
区系。
二、生物区系区形成的地质学基 础和早期的生物分布
• (一)大陆漂移学说
• (二)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 • (三)大陆上早期生物分布
第三节 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海洋生物区系 • 陆地生物区系: 包括岛屿和陆地水
域生物
一、陆地生物区系区的划分
• 世界植物区系 • 世界动物区系
(七)特有分布区(endemic area)
• 特有种:分布只局限于某地区或某生境
• 特有分布区:特有种的分布区
• 例,大熊猫、藏羚羊、银杉、金佛山兰
第一节
生物分布区
• 一、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 二、分布区的形成 • 三、分布区的扩展 •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三)新热带区
• ②动物
• 动物种类繁多、特有种类很多 • 哺乳类特有科:吸血蝠科、卷尾 猴、豚鼠科、硬毛鼠科等
吸血蝠
新袋鼩
(三)新热带区
• 鸟类有25个特有科, 最著名的代表:美洲 鸵鸟、麝雉 • 蜂鸟种类和数量丰富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植物
• 植物区系成分独特,特有属、种
很多
• 75%的维管束植物为特有种、属
瑞丽山龙眼
• 特有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
木麻黄科等
(五)澳大利亚区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古老,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特征 • 最突出特点:缺乏哺乳动物,但保存了现代最原始 的哺乳类型,如鸭嘴兽(原兽亚纲)和有袋类(后 兽亚纲),真兽亚纲仅有少数几种蝙蝠和啮齿类
序的科;
• 灌木和草本植物有菊科、毛茛
科、十字花科、禾本科、莎草
科等
• ②动物
• 动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 • 变温动物少,恒温动物较多,盛产大型种类
(二)非洲热带区(古热带区、
埃塞俄比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二)非洲热带区
• (1)范围 • 第二大区,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 陆、阿拉伯半岛南部、马达加斯加岛及附 近岛屿
3.生物携带
四、分布区的类型
• 不同生物的分布区大小、形状、 变化等不同
根据分布区的大小划分
• (一)广域分布区( eurychoric
area)
• (二)狭域分布区(stempchoric
area)
(一)广域分布区
• 世界分布区
• 指生物种分布范围广泛, 通常遍及各大洲 • 世界种或广域分布种:分 布范围很广的生物种 • 自然界不多
• (五)澳大利亚区 Australian realm
• (六)南极区 Antarctic realm
(一)全北区(泛北极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一)全北区(泛北极区)
(1)范围:面积最大。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以温带为主的
广大地区,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包括:东南亚以 外的欧亚大陆、
(一)分布区的概念
• 种的分布区:一个物种所有的个体所占有的全 部地域。(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 • 栖息地(habitat) • 分布区概念可用于其它等级的分类单位,如 目(科、属)的分布区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 1.点图法
• 将某种动植物已知的分布地点用黑点绘 在一定比例尺的空白地图上。客观、直 接、具体
北美洲以及撒哈
拉沙漠以北的非 洲广大地区
(一)全北区
• (2)现代自然条件
• 大面积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水热 条件差,内陆干燥,形成草原和荒漠
(一)全北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
① 植物
② 动物
• ①植物:
• 特有科属很多,特有科30个 • 典型:壳斗科、桦木科、胡桃 科、杨柳科等大多具有柔荑花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1)范围:
• 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
山、缅甸、中南半岛、 菲律宾、太平洋岛屿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2)现代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
(四)东洋区(印度-马来西亚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①植物
•
•
植物区系非常丰富;
布到另一地区的过程
• (一)主动扩展
• (二)被动扩展
(一)主动扩展
• 主动扩展:指生物不依靠外界因素,只依 靠自身力量所进行的一种积极性的迁移,
使分布区扩展
• 可分为:
•
•
1.正常扩展
2.先锋扩展
1.正常扩展
• 指物种由发生中心逐 渐地向外扩展而到达 新的地区 • 有规律、缓慢进行
2.先锋扩展
特有科很少,特有属、种比较多
• ②动物
• • 动物区系繁杂 特有类群不多
(五)澳大利亚区
• (1)范围 • (2)现代自然条件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五)澳大利亚区
• (1)范围:
• 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 斯马尼亚及附近太平洋上的 岛屿
• (2)现代自然条件:
• 温带到热带均有 , 有大面积 沙漠; • 自然条件较复杂
• 迁移:指动物定期的在严格固定的路 线上往返进行.如鸟类迁徙
• 漫游:指有些个体迁移后不返回原来
的地区而到达其他地区。利于扩展 • 爆发:一种大规模的迁移,一般由于 环境条件不利,如缺乏食物引起。如 蝗虫。不一定扩展分布区
(二)被动扩展
• 被动扩展:指借助生境的外力(如风力、 水力、动物、人类)来进行扩展 1.水 2.风 椰子 蒲公英、小动物以及卵 苍耳、鬼针草等
• 种类非常贫乏,主要有苔藓、 地衣 • 植物约1600种,其中75%是 特有种,如南洋杉属
(六)南极区
• (3)现代动植物组成特点
• ②动物:
• 主要由极端耐寒的无脊椎动物
(螨类和无翅昆虫)组成
• 无真正陆栖高等动物,所有鸟类
生活与海洋有密切联系,如企鹅
• 兽类只有海豹和海狮
二、世界陆地生物区系区
• 动物:家蝇、褐家鼠
(二)狭域分布区
• 生物种分布范围狭小,只局限 于局部地区
根据分布区的形状划分
• ( 三 ) 连 续 分 布 区 ( continuous
area)
• (四)间断分布区 ( discontinuous
area)
(三)连续分布区
• 连续分布区:一个物种多 次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 区域 • 具体生长地点不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