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论文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与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与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摘要】2012年我院成功进行了41例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手术,其中携带有hbv病毒3例、hcv病毒4例、hiv病毒19例、梅毒15例。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流行趋势相当严峻,呈逐年上升趋势,做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节奏快、强度大,与患者开放性的血液、伤口、体液有着诸多直接接触的机会,且手术配合中传递锐利器械、缝针、刀、剪等极易造成意外损伤,因此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只有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保护措施及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多达50多种,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以下几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

1易被感染的疾病1.1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

健康工作人员中以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最易感染hcv,多由有创操作中因经皮肤暴露而感染,其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的风险为0.1%- 1.6%。

1.2艾滋病目前艾滋病感染病例数在我国正快速增长中,护理人员占受感染医卫工作者中达60%。

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途径中,主要危害是针刺伤,针刺入的部位、注入被污染的血量、血中艾滋病病毒载量(hiv— rna)水平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共同影响感染几率。

1.3梅毒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尤其在合并梅毒患者的剖宫产中,手术人员随时都在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

手术室护理人员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2防护措施2.1加强相关理论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进修、实习、保洁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专业的院感培训。

尤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接受更多有关hbv、hcv、hiv、tp的知识,了解各病毒的传播方式,懂得采取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管理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管理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管理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医疗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经血液传播疾病(主要为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感染相应传染病的情况。

锐器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每年至少发生100 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

我国是HBV、HCV 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

0.004ml 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3%、HCV 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 .8 8 %。

如何预防职业暴露?1、制订、实施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2、加强普及性预防及自我防护能力培训设有专门的组织和管理系统。

3、落实好各项防止职业暴露的安全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

4、现事故时要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评估。

预防锐器伤的原则1、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弃物处理;2、禁止手持针、刀片等锐利器具随意走动;3、禁止将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徒手传递;4、禁止将针头等锐利器具回套盖帽;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缝合针、刀片、针头等锐利器具直接投入专用锐器盒中。

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发生锐器伤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锐器伤后伤口紧急处理: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回流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碘伏或酒精或碘酒。

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暴露评估。

血清学检测:HBV 、HCV 、HIV。

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提出改善意见,防刺伤教育等。

发生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要紧急处理(立即从近心端到远心端挤压伤口,同时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10分钟,再用0.5% 碘伏或75% 酒精消毒伤口)。

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感染预防

血液传播疾病与职业暴露感染预防

职业暴露感染与预防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感染
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
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一旦感染传染病 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和其他医 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 危险中。(西班牙的一名麻醉医师Maeso
使217名病人感染HCV)。
医院接触感染性物质人员
护士、外科、内科医生、急救中心人员、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
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
缝合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
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
抽血:拔出针头时
职业暴露常见原因
直接接触
分离输液器时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 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收拾手术污物
首例因施行手术而感染的医务
人员为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耳
鼻喉科的William,他在手术时因手套
被刺破及手指而发生感染,并于
1987年确诊为艾滋病。
粘膜接触 5% 接触开放 伤口 7%
切注射器刺 伤 80%
护士占63%
医生占14% 医技人员占10%。 1054例被注射器等锐物刺伤或割伤 中,4例发生HIV感染,占0.0038%,但 粘膜接触的147例中,没发生一例感染。
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暴露感染(1996年.美国)
接触传染 呼吸道传染
医院职业暴露感染机率
HBV :2-40%
HCV: 3-10% HIV :0.2-0.5%
职业性HIV密切接触
临床与防疫单位的实验室工作的人
员,由于意外事故,致使HIV感染 者的血液,体液或血性体液污染了 皮肤的伤口或粘膜,或污染完整皮 肤的时间较长,面积较大。
伤口污染 6% 利器伤 9%
皮肤粘膜破损 6%
针刺伤 79%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职业暴露的风险,其中包括经血感染的危险。

经血感染是指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时,不慎受到感染的风险。

这种暴露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多种病原体,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对医务人员进行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十分重要。

一、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形式的经血感染职业暴露,包括直接穿刺伤、黏膜暴露和皮肤损伤等。

这些暴露可能发生在手术、护理、采血、输液、注射等过程中。

医务人员在这些操作中往往需要与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接触,一旦操作不慎,就会产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二、经血感染的危害三、经血感染的安全防护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免受经血感染的危害,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

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了解并掌握经血感染的危害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处理各种医疗器械,防止出现不慎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还需要配备相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医疗机构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排查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四、总结经血感染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严重危险之一,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问题,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严格规范医疗操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对患者负责的也能得到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尊重和保护。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五篇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五篇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有直接接触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须时进行手消毒(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有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时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防护(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事件。

5、摒弃将双手回套针帽的操作方法。

如需回套,建议单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

6、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医院口腔科职业暴露防护为了保障我院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和《黑龙江省艾滋病性病防治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集贤县人民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请遵照执行。

一、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及执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谢光荣汉川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病人,面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而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一,经血液传播疾病概述:1,经血传播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其它(疟疾,梅毒,埃拉出血热等。

)2.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传播。

二: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职业暴露):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被经血液传播感染的危险,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病人的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2,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3,引起感染的因素大多数的接触是不至于引起感染的,引起感染的因素与病菌的种类,接触的血量,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病毒量有关。

4,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1)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后立即:肥皂和清水冲洗洗被刺伤或者割伤的伤口。

(15分钟)用清水冲洗被血溅到口腔,鼻腔和皮肤。

用清水,生理盐水或者其它消毒冲洗被血溅到眼睛。

(15分钟)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使用消毒剂和挤压排血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2)暴露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3)危险性评估由专家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艾滋病职业暴露分级:一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暴露源沾有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临床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

临床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

临床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摘要】为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感染,本文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途径提出了详细的防护措施,使医护人员及管理者认识到防止临床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临床护士;血液传播;防护随着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日益增多,医护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护士是医院感染中最直接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高危操作,易被针头、锐器刺伤。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而这一数字仅为实际的1/3,有20种血源性传播可通过针刺伤传染[1]。

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及职业行为规范,势在必行。

1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暴露途径1.1 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

1.2 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2 防护措施2.1 防护用品:①隔离衣、隔离裤应是易于清洗、消毒、灭菌的材料或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使用塑料围裙作保护。

②手套:橡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

③口罩:棉纱或一次性口罩。

④帽子:棉布或一次性帽子。

⑤眼罩、面罩:密封要好,清晰度高。

⑥鞋套:一次性不易破损鞋套。

2.2 防护具体措施2.2.1 实行安全注射。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操作时戴手套,用无菌纱布打开玻璃安瓿,抽血、注射完毕禁用双手套帽法[2],用单手套帽。

2.2.2 锐器的安全传递。

传递针头、缝合针、剪刀、刀片等锐器时,尽量把锐器置于弯盘中进行传递,避免在传递过程中误刺伤。

2.2.3 尽量使用一次性锐器医疗产品。

因为在临床工作,清洗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等锐器时,极易刺破、划破手套,从而刺伤手指皮肤,造成操作人员感染。

2.2.4 手部皮肤有创伤时,尽量避免护理操作,若操作不可避免,要戴双层手套。

2.2.5 处理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物品时,要戴口罩、穿隔离衣、裤,戴手套,如预料操作会有血液、体液飞溅到操作者的眼和口腔时,应戴眼罩或面罩。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经血感染是医务人员感染风险较高的一种职业暴露。

经血感染不仅影响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传染威胁。

对于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十分重要。

一、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情况1.1 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范围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情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口操作、采血、输血、静脉穿刺、注射、吸引分泌物、接触患者排泄物、接触受伤患者的血液等情况。

这些操作中,医务人员容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1.2 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原因经血感染是由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患者的血液而导致的感染。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原因:(1)医疗操作不当: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外溢,从而造成感染;(2)工作环境不安全:有些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不够安全,缺乏相关的安全设施和工作保护措施,导致医务人员容易受到感染;(3)缺乏相关知识:有些医务人员对于经血感染的危害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经血感染的安全防护措施2.1 规范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消毒器具,规范操作过程,避免在操作中出现血液外溢或污染风险。

在手术切口操作、输血等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外溢或感染风险。

2.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始终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减少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装备,确保安全操作。

2.3 加强职业安全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于经血感染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接触感染源而发生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情况。

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接触受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而导致的潜在传染风险。

这种暴露可能发生在手术操作、注射、采血、输液等过程中,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健康危害,还会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医疗质量造成影响。

加强对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制定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概念、危害、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和建立健全的防护措施,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其危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导致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原因。

同时,通过对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建议,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加强医务人员对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预防控制措施,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 正文2.1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概念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因接触感染源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可能感染病原体的风险暴露。

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医疗操作,包括采血、输液、手术等,这些操作如果没有妥善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医务人员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中,增加患者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不仅对医务人员本人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传播疾病给其他医务人员和患者。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日常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经常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血液中的病原体。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遭受的职业暴露,尤其是经血暴露,是比较常见的。

因此,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防护,是医疗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医务人员经血暴露的原因、预防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务人员经血暴露的原因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经常接触到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产科等环节工作,都会有可能接触到女性经血导致的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的原因如下:1. 吸入气溶胶。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可以在空气中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并随着空气流动远离病源,医务人员吸入这些气溶胶会引起职业暴露。

2. 皮肤接触。

医务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与患者有身体接触,如口腔护理、伤口处理、手术操作等过程中,皮肤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从而导致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3. 经血直接接触。

在接诊女性患者的时候,由于坐垫、床单、担架、手术床、设备表面上有经血残留,医务人员手部接触到这些物品也会引起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经血暴露后,可能会导致以下危害:1. 严重传染病暴露。

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所致的传染病。

2. 疾病暴露级别。

职业暴露评估可能级别高(如临床需治疗),而所暴露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存在慢性化、难治愈,从而对个人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3. 受到心理困扰。

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担忧,从而对他们的健康和生产力产生长期影响。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医务人员预防性行为、合规操作、以及职业暴露后的防护是保护他们免于感染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经血暴露的预防和管理体系,对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和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 预防性行为:包括建立根据性别、年龄、体型不同的医疗服务和其相应的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在术前术中术后及时洗手;避免在操作中创建气溶胶、或将体液喷溅入空气。

2. 合规操作:操作前要确定患者的感染状况,包括感染标志、预防或诊断过程,选择相应防护用品;高风险场所实行流程控制、使用有效的开放方式、选择明确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高风险活动实施安全方法、使用安全技术、建立标准作业程序规范操作。

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

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手术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各种血液及体液,存在着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

这些职业暴露风险主要来源于手术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如手术刀片刺伤、针头滑刺等。

而这些暴露行为往往会引发各类传染性疾病,给手术人员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预防与控制手术人员血源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暴露的危害性1. 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手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病毒等,这些病原体通过血液或体液的接触传播,极易引发职业暴露性感染,严重危害手术人员的健康。

2. 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职业暴露会给手术人员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不仅会造成恐慌和紧张,还会给工作及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部分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等还具有潜伏性,可能长期不表现疾病症状,导致手术人员本人以及其周围的人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降低,容易造成二次传播。

二、预防和控制1. 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的宣传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手术人员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确保其在工作中具备必要的防范意识。

2. 强化操作规程和规范操作流程手术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避免因手术不慎而引发的意外伤害。

3. 使用防护设备手术人员在工作中应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保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并定期更换。

4. 做好暴露后的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手术人员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并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以减少职业暴露后造成的感染风险。

5. 注重职业暴露监测和干预医院应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定期对手术人员进行职业暴露情况的监测。

一旦发现职业暴露,应及时进行干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

6. 做好心理疏导对于经历职业暴露的手术人员,医院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排解紧张和恐慌情绪,重塑工作信心。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1. 引言1.1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医务人员是医疗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从而导致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风险。

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患者或患者体液的污染,可能使自身暴露于血液传染病的危险之中。

这种职业暴露不仅会危害到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可能造成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内传播。

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理机制,推行规范化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如手术切割、注射等,这些工作往往伴随着血液的飞溅和接触。

若不慎受伤或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医务人员就可能面临感染危险。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面临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事件时,需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尽快进行伤口处理和检测,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这里引用的内容,例子或数据需要在整篇文章中有引用,并高亮显示】。

2. 正文2.1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危害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是指在医疗工作中接触感染性病例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职业暴露事件。

这种暴露可能发生在接触患者时的意外划伤、针头刺伤、溅泼血液等情况下。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血感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各类血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这些疾病都属于严重的传染病,会给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经血感染职业暴露还可能给医务人员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被感染后的医务人员可能会感到恐慌、焦虑和恐惧,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还可能会加重医疗系统的负担,因为感染后的医务人员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和护理,甚至可能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或早期退休。

2.2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原因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受各种医疗操作和手术,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越来越显著地成为一个关注焦点。

尤其是在妇科、产科等专业领域,医务人员面临的经血感染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本文将围绕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个人卫生不严格等原因,可能会发生经血感染职业暴露。

这种暴露不仅会对医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还可能危害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主要危害如下:(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经血中含有多种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疱疹等,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易导致医务人员感染上述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健康。

(二)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受到危害。

经血在流出体外的短时间内,由于接触空气等原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迅速,其感染性极高。

若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发生经血感染职业暴露,携带病原菌的手可能会接触到患者体表等部位,从而导致传播。

二、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为了有效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和预防疾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

具体包括:(一)加强职业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受到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危害。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个人卫生和手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二)选用适宜的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需要使用一次性手套、医用面罩、医用手术帽、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以降低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风险。

医用手套需要经过高温灭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无菌性。

(三)加强环境消毒。

医疗机构需要对操作室、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在医疗机构的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感染病人的管理,确保患者隔离和早期发现。

(四)提高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

医务人员需要增强职业健康意识,保证自身卫生和安全。

在工作前需要仔细检查身体是否有任何携带病菌的标志,避免因个人原因导致经血感染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医务工作者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一线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多种职业暴露风险,其中之一就是经血感染。

经血感染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危害性病原体,所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风险1.1 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容易发生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

一旦发生感染,将会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丙肝病毒同样通过血液传播,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也面临经血感染的风险。

丙肝病毒感染会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长期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二、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2.1 戴手套在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医务人员应该随时戴上医用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处理完毕后,及时更换手套,并丢弃到规定的医疗垃圾桶中。

2.2 穿防护服医务人员在处理有感染风险的患者时,应该穿戴医用的防护服,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经血感染的风险,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2.3 使用安全注射器在抽取患者的血液或者进行注射时,医务人员应该使用安全型注射器,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自己受伤。

安全型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医务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风险。

2.4 编制个人暴露管理方案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制定个人暴露管理方案,包括暴露后的急救措施、暴露后的随访管理等。

这样可以在发生暴露事件后,及时进行处理,减少感染的风险。

2.5 定期健康检查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感染病原体的检查。

及时发现自己有感染的风险,采取措施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2.6 定期接受职业暴露教育培训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职业暴露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对感染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识,学习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事件,确保自己的安全。

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经验交流3.1 积极参与经验分享会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参与经验分享会,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其他同行,让大家都能够受益。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医务人员经血感染是职业暴露中的一种常见情况,而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务人员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类情况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接触患者的血液,特别是外科医生、护士等直接接触手术患者血液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

医务人员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划伤或刺伤: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因为工具不慎划伤或刺伤自己,导致接触患者的血液,从而发生职业暴露。

2. 抽血或输液操作中的意外溅射:在抽取患者血液或进行输液操作时,由于操作不慎或患者的突然动作,可能导致血液溅射到医务人员身上,造成职业暴露。

3. 不慎接触患者有感染性的体液:在治疗或护理患者过程中,因为接触了患者的体液,尤其是血液、呕吐物、粪便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体液,从而发生职业暴露。

以上情况都可能导致医务人员经血感染,因此医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这些潜在的职业暴露,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安全防护措施为了预防医务人员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1. 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应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时应该采取的步骤和安全措施,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清楚应该如何正确操作。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该全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衣等,以减少被血液溅射的风险。

3. 定期接受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 包括注射器和针头的一次性使用:医务人员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应该坚持一次性使用,避免因为重复使用导致划伤或刺伤。

5. 定期检查血液:医务人员应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确保自己没有感染病毒,同时也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风险。

6. 及时处理职业暴露情况:如果发生了经血感染的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应该立即进行处理,包括清洗伤口、接种疫苗等,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医护人员要注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

医护人员要注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

• 管理·教育·教学 •777减少,易发生足溃疡和感染。

属高危足的范畴,应有效预防[7]。

嘱患者每日适当活动,促进微循环,指导患者每日温水泡脚,水温不宜过热,以防烫伤。

,告知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教会患者检查足部并涂抹润肤膏的方法,教会患者剪趾甲,选鞋,鞋子以宽松跟脚为好,避免小鞋挤压脚部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坏疽。

2.3.4 使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的注意事项,应定期监测血糖,长期注射的告知患者及家属空腹,餐前,餐后的正常血糖值,根据病情病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保管胰岛素的方法,将胰岛素放置2~4℃冰箱内冷藏。

用1mL 注射器抽吸药液的方法,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 讨 论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 )是一个以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让护士掌握各科知识和技能,更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案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整合书本理论知识,找到切实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

当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解决护理问题时,将激发护士进一步探索,寻找更多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从而使护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 )护理教学查房过程和学习成效显示,优于传统护理教学查房,从针对患者病情,由护理教学查房主持人介绍患者护理目标,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估,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参与,督促护士进一步学习完成。

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 U den L,Beaumont C.Technology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M].London: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2006:87-103.[2] 杨伟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诊治现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3):139-142.[3] 刘均娥,黄金月.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成效[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2):563-565.[4] C ampbell AJ,Robertson MC,Gardner MM,et al.Ran domisdcontrolled trial of a general practice programme of home based exercised to prevent falls in eldly women[J],BMJ,1997,315(7115):1065-1069.[5] 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65.[6] 沈月秀.内科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47-48.[7] 王振宇 ,童奥.Ⅰ型糖尿病并发严重神经病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786-788.目前,已知的血液可传播病原体高达20种,包括常见的乙肝(HBV )、丙肝(HCV )、结核杆菌以及艾滋病病毒(HIV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职业安全成为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

作为综合性医院感染病区,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由于职业特殊性,与患者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职业危害,为了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应对护士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关键词】血液传播职业暴露防护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21-02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病人,而面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很少,医务人员因职业的原因,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区,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这些都使护士获得性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加强护理人员的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

[1]
1 经血液传播疾病概述:
1.1 经血传播疾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其他(疟疾、梅毒、埃拉出血热等。


1.2 传播途径:血液、性、母婴传播。

2 职业暴露的巨大危害性
职业暴露后最严重的结果是各种血源传播性疾病,特别是被感
染hiv、肝炎等。

而目前对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感染上就意味着生活、工作、家庭等的改变,甚至生存也存在问题,同时还有可能在不自觉中传给自己的亲人、同事。

3 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被经血液传播的危险,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锐器割伤或者病人的血液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或者皮肤。

3.1 引起感染的因素
大多数的接触是不至于引起感染的,引起感染的因素与病茵的种类、接触的血量、接触时病人血中的的病毒量有关。

3.2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2.1 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3.2.2 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24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整个过程。

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二种或
三种药物)。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测。

3.2.3 事故的报告和记录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查找事故原因,并对事故过程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4 由专家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
5 预防用药:
5.1 艾滋病:
5.1.1 发生一级暴露时可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5.1.2 发生二级暴露时,使用基本用药。

5.1.3 发生三级暴露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常规治疗量,连续使用28天。

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补救治疗并不主张用于所有接触暴露后,大多数暴露并不引起感染,而补救药物有很强的副作用。

5.2 乙肝:注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如果没有接种)。

5.3 丙肝:暂时无。

采取用药的时间:
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

乙肝:越早越好,最好在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天。

6 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
6.1 针刺伤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有关。

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套回针头、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地丢弃针头、毁形、意外。

6.2 锐器损伤传递器械、刀片、缝针。

6.3 无损伤性接触血液通过破损皮肤;血溅到口腔、眼睛。

7 职业暴露的防护:
7.1 制订、实施医疗安全操作和普遍性防护措施指南。

增加防范意识:以预防为主。

7.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7.3 绝对不要套回用过的针头,必要时用单手法;严格用手折弯、损坏及注射器分开。

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7.4 在进行侵袭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在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伤害。

手持锐利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7.5 尽快就近和正确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

操作后及时清理,不要留给他人处理。

绝对不徒手拾破玻璃片。

7.6 认真洗手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

脱手套后,即使手套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7.7 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

手套:(随处可及随身携带)
7.7.1 接触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粘膜、破损的皮肤。

7.7.2 接触或处理任何被血液或者体液污染的物件。

7.7.3 医务人员的皮肤有割伤伤痕或者开裂,同时要进行抽血操作须带双层手套。

(注意:一副手套不可以用于不同的病人。


7.8 充足的人员配备,合理排班,减少忙乱。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职业暴露的机会,而暴露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害怕且消极无奈。

所以我们全社会都应该支持关心医护人员,为其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同时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职业暴露的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到防护职业暴露的重要性及寻找暴露后的心理支持,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03(3):54.
[2]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