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摘要】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揭示了其规模不断增长、结构日益复杂的特点。

接着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源头和风险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治理路径,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规范债务行为等。

文章还探讨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具体措施和提升地方政府财务管理水平的方法。

文章总结了根本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途径,展望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未来。

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分析和探讨,有望为解决地方政府财务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风险治理、财务管理、控制措施、未来展望1. 引言1.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各级政府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加,造成了一定的结构性风险。

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探讨存在的结构性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分析是了解问题的前提。

结构性风险分析将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

接着,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路径,将为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提供思路。

进一步,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措施是具体操作层面的实施方案。

提升地方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是长期治理的关键。

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和建议,为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从各种渠道借贷而形成的债务。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累计债务余额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亿元。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然而,过度的债务融资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从而带来诸多风险。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存在1. 债务规模暴增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飞速增长。

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43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了10.8%。

2019年还出现了大量地方政府举债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高达3.75万亿元。

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很容易引起国家财政稳定的担忧。

2. 债务结构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举债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导致了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3. 风险转移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他渠道来隐性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PPP项目等形式转移债务风险,导致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

1.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较为分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容易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制定财政包容性政策、强化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政府融资行为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

2. 加强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PPP等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财力活力,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结语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稳定的顶级风险之一。

为了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政府需要坚决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国家财政。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策略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长,其面临的债务风险也逐渐加大。

为了有效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证财政稳健健康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19.8万亿,其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

同时,地方政府的负债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还不上债务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严重的财政和社会问题。

三、防范策略1.规范债务审批流程为了避免债务规模过大,地方政府需要对债务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并对债务的用途进行统一认定和审核。

同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的监管,防止其滥用融资平台进行债务融资,从而加强风险控制。

2.制定合理的债务限额政府应该在合理范围内制定债务限额,严格控制其债务规模。

同时,应该建立债务限额公开制度和债务评估制度,监督地方政府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债务限额。

3.加强财政管理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自主性和稳健性。

应将政府预算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统一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及保证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要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和财政负担机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债务风险,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债务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可以建立债务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地方政府加强监管和审核。

5.促进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为了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政府可以引导地方政府通过多元化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如发行债券、PPP等,从而减轻对单一债务融资渠道的依赖,保证债务的可持续性。

四、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是保障国家财政稳健发展的重要工作。

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规范债务审批流程,制定合理的债务限额,加强财政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促进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等,从而有效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只有通过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政策,才能为地方政府和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受到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用于支持地方基建、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由于债务规模庞大、偿债能力不足等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自2010年后,随着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不断膨胀。

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了24.25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6.4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平均负担率为59.6%。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际标准的60%警戒线。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也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分为隐性债务和明性债务两种形式。

其中,隐性债务是指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土地出让、信托、基金等方式形成的债务,目前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来源。

三、偿债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大量的非标准化融资形式,使得风险难以评估,难以监管和控制。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利率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负担逐渐增大,还本付息的压力也会逐渐变大,从而导致偿还能力不足。

四、应对政策已经出台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推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拟定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积极发展政府基金,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监管,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等。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预算与账务管理制度,并且鼓励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探索更多的融资方式。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当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加强监管和控制,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同时,也应该加强预算和账务管理,合理使用地方政府的资金,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目录: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现状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经济作用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风险分析四、提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积极效用和降低风险的对策建议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现状(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概念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省级地方政府发行的(省级政府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了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而约定一定的期限并在期限内以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为偿债来源进行还本付息的债券。

新预算法的实施为地方政府的举债权从法律上赋予了肯定地位,使得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成为可能,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出现奠定基础。

随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得到了迅速发展,专项债券的应用场景大幅增加,涉及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区别于同属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简称专项债券)的资金用途有特定用途,需要与具体的项目相挂钩。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地方财政的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则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同为地方政府债券二者在预算管理上有明显不同。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主体只能是省级政府,少数经过省级政府批准的计划单列市政府可以自办债券发行,除此之外其他地方政府或其附属部门无权举债。

各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的水平不尽相同,受各地综合情况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政策传导影响力不同,专项债券的实际使用效率随之有地域差别分化。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期限原则上可从一年期覆盖到十年期,实际短期债券发行不多。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额度在年初由财政部核定,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

专项债券具有公益性和收益性特征以及自发自还的特点,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标志。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债券中的一种重要分类,其设计初衷涵盖了规范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自收自支的专项债券的出现与应用在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债务风险的研究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债务规模过大、风险隐患较多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规范和稳定地方政府债市场,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我国地方政府债市场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债务规模过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迅猛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接近25万亿元,如此规模庞大的债务无疑给地方政府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债务规模过大将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性构成威胁。

大规模债务的短期利息支出和长期偿还压力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断升高,增加财政赤字,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甚至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

债务规模扩大也会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和民生支出产生不利影响。

大量财政资金被用来偿还利息和债务,减少了可支配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风险隐患较多在地方政府债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债务违规融资、债务隐性增长等。

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对整个债市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债务违规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市面临的一大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债务限额等监管政策,采取变相方式进行债务融资,如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等,借此规避监管政策,增加了债务风险。

债务隐性增长也是地方政府债市的风险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统计报表上可能存在着数据造假、隐瞒等行为,导致实际债务规模超出官方统计数据,增加了债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机制针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债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约束。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排查违规债务和隐性债务,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监管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限制和规范,防止因垒高息还高导致新债务增加的无限循环。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展开研究。

在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首先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及分类,接着分析了其结构性风险,并探讨了治理路径。

随后探讨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政策。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结构性风险治理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路径,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治理路径、风险防范、监管政策、建议、未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结构性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其结构不断优化,风险也相应增加。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风险逐渐增加、债务偿还逐渐困难等问题。

如何有效监管和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和治理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进行相应的借鉴提供了有益借鉴。

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债务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路径,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政策,以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管理债务,避免风险扩大和金融危机的发生。

通过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决策建议和政策指导,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和谐。

通过对结构性风险的治理路径和未来展望的深入探讨,为学术界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渐扩大,贵州省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在快速增长。

债务规模的快速扩大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波动、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下,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原因和风险点出发,分析其风险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需资金支持贵州省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经济基础较弱,传统农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单一。

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地方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致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贵州省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增。

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只能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3.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速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获取大量资金,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债务。

二、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 偿债能力下降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贵州省地方政府偿债能力逐渐下降。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债务偿还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2. 利率风险贵州省地方政府债务中存在着利率风险,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地方政府偿债成本将大幅增加,进而加剧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没有被充分披露,从而导致风险的积聚。

三、应对策略1.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贵州省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解决债务风险问题。

2. 提高财政自律和透明度贵州省政府应加强财政自律,坚决控制债务规模的增长,同时提高财政透明度,充分披露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增强公众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力度。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地方债务失控风险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势在必行。

一、我国地方债务失控风险的原因分析1.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我国的地方政府存在着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而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等需求又十分迫切。

由于银行信贷条件收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逐年增长,造成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2.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不完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膨胀、风险不断积累。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计划、使用、偿还等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管和审计,让地方政府债务突破制度约束,导致失控风险逐渐增大。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资金投资运用不当,盲目进行重复投资,无法形成产出,而且对于债务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管,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运用不当的问题。

1. 影响国家经济稳定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一旦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发生,将直接影响到金融市场稳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加剧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将会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加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财政运作,妨碍地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

3. 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失控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应当建立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3. 促进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渠道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对债务融资的依赖,应当积极促进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吸引社会投资、开展政府合作项目等方式实现融资。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引起了广泛的担忧。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原因1. 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面临着大量的融资需求。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地方政府纷纷举债进行资金筹措。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目前地方政府融资主要依赖于两个渠道,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融资平台公司。

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信用不足、债务限额、融资平台公司运营不规范等原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相对受限,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通过非法途径进行大规模隐性债务融资。

3. 地方政府过度投资: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过分注重投资规模,而忽视了投资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抢占性投资激增、无序竞争以及重复建设,给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

4.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不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是发现隐性债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手段滞后等原因,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影响1. 财政风险加大: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较大的偿债压力,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旦债务违约,将对地方财政和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2. 经济发展受阻:地方政府债务的沉重负担会抑制地方政府的有效支出,影响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往往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进而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3. 金融稳定面临挑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不良影响,引发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

一旦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威胁。

4. 社会稳定受到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导致大规模投资失利、企业倒闭、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进而影响了社会稳定。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

所谓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诱发空间广、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并不明晰,很多地方政府无法仅依靠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承担所需的支出,加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地方官员通过非正规渠道举债,以解决财政赤字。

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大规模投融资,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增大量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不能化解,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最近高利贷崩溃事件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敲响了警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幕,迪拜的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

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强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其中,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各类债务所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生成机理,而且有关预警信息取得困难,"财政危机"的表现模糊,这些问题给有效预警带来困难。

不仅如此,现有的预警研究在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及特征(一) 地方债务规模风险这是指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支付的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以某市为例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以某市为例

7 30 ) 4 00
摘 要 : 文 以 某 市 为 例 , 析 了地 方 政 府 债 务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1题 , 出 了通 过 完善 分 税 制 财 政 体 制 、 立 地 方 政 本 分 ' - 3 提 建
中图分类号 : 8 05 F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6 4 0 1 — 0 (0一 0 1 0 1 7 - 0 7 2 1 1 )0 7 - 2 1
亿元 , 中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6 其 . 9亿元 , 2 . 全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 1. 亿元 , 5%, 占 6 %, 9 4 9 占 8 分布在 1 个平 台中, 1 具有以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以项 目贷款为主 、 限主要为中长期 、 期 抵押担保方式单一 、 信贷
投放期集中五个特点 。 转贷地方政府债券和中期票据借款 1 2 . 亿元 , 0 5 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债务 1 4 占 . %。 5 亿 元。政府性债务主要集 中在银行信贷方面 , 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贷款近期信用风险较小 , 但远期未知风险
育 等 占 2 . 其 他 占 26 96 %; .%。表 明大 量 的贷 款用 于公 共产 品项 目的建 设方 面 。从地 方 整体 的社 会福 利着 眼 ,
支配财力 , 警戒线为 1%。全市 5 2 在警戒线之内 , 中市级 2 . %, 5 . %, 5 其 5 6 超过警戒线 1. 个百分点。融资 2 06 2
平 台贷款负债率 : 即平台债务合计除以本地 区 G P D 。定西市 2 1 00年的融资平台贷款负债率为 5 %, 8 与全国 其他地区相 比处于较高水平 , 全国 3 个省 、 自治区融资平台贷款债务率有 l 1 市、 0个省市甚至超过 了 10 0 %。 融 资平 台本 身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弱 , 款来 源 主要 依赖 于财 政 逐年 积 累 , 险放 大 。 还 风 ( ) - 动态风险分析。债务构成 : 市政府性直接债务包括 , 国债转贷资金和政府基建项 目融资( 含商业银 行贷款 、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 和转贷地方政府债券、 中期票据等。债务 占比最大的为基建项 目融资 , 2 . 达 51 7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各地区政府债务普遍较高,超过了许多其他省份。

这种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背景主要源于政府部门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依赖债务手段,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财政收支平衡机制。

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拉动GDP增长、提升地方形象和政绩,过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过度竞争和项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了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探讨应对之策,以及制定具体措施,评估风险,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背景介绍】。

1.2 问题提出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之一,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给地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于江苏省各地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债务问题。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开展一些过度投资的项目,导致债务规模急剧增加;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形成了“债不还、还继债”的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到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政策,以实现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字数:231】2. 正文2.1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在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债务规模庞大。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布及风险化解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布及风险化解思路
从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署抽样调查的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大体反映了全国的平均水平。6 月 10 日,国家审计署公布《36 个地 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36 个地方政府本级中,有 10 个地区 2012 年政 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 100%;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有 16 个地区债务 率超过 100%。根据我们的测算,2012 年末,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率为 102.1%。
2013 年 8 月 8 日
民 生 证 券研究院
宏 观 经 济研究中心
管清友 高级经济学家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 电话:(8610)85127430 邮箱:guanqingy ou@msz
李衡 宏观分析师 执业证号:S0100513020001 电话:(8610)85127658 邮箱:liheng@
8 月 1 日,国家审计署启动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分析地 方政府债务结构,有利于理解该举措的意图以及未来的政策取向。
一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其分布
我们把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可以根据公开数据测算的显性债务,主要包括
平台贷、城投债、信托以及中央代发地方债;二是公开数据不可获得、难以统计的隐性债
2012 年末,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 14.0 万亿元,其中平台贷款 9.2 万亿元,城投债 2.5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 0.7 万亿元,基础产业资金 信托 1.7 万亿元。根据 36 个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数据推算, 2011-2012 年,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包括垫资施工、BT 等)4905 亿元。2012 年末,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全部债务余额 14.5 万 亿元,债务率(债务/综合财力)102.1%。

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政府债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政府债务风险是指政府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从而导致财政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本文将深入探讨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I.政府债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借贷等方式筹集政府支出所需的资金,并向债权人承诺按照协议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债务。

政府债务的产生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出过度:政府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需求,不断加大公共支出规模,导致政府负债增加。

2. 经济不景气: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对国家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3. 财务管理不善:政府财务管理有缺陷,不能有效预算严格控制开支,容易造成债务累积。

II.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指标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1. 债务规模:政府债务总额。

2. 债务水平:政府负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3. 债务期限:政府债务借款期限与还款期限。

4. 债务结构:政府债务的融资结构,主要分为内债和外债。

III.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政府债务规模过大:政府债务总额超过国家GDP,或财政赤字过大,必定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增加国家财政风险。

2. 债务水平过高:政府负债与国家GDP之比超过合理的水平,超过该比例以后,国家财政难以负担所需的还款利息等费用。

3. 债务期限短:政府短期内需要偿还很多债务,而政府没有足够的收入和资产来偿还这些债务,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财政风险。

4. 债务结构不合理:外债比例过高、财政赤字比例过高等都不利于政府的经济发展,会导致诸多问题,并且增大政府面临违约危机的可能。

IV.政府债务的管理措施政府债务的管理措施包括:1. 降低政府开支:政府应该把握各种机会,降低政府的开支,减少赤字,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2. 提高财政收入: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和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提高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风险分析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是指地方政府面临的未能及时偿还债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会对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经济发展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对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债务规模过大。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这就需要借债。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和地方经济增长,过度举债或以债务形式隐性融资,使债务规模膨胀。

债务规模过大将增加债务偿还压力,并增加财政风险。

其次,地方政府负债风险的另一个原因是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通常包括隐性债务和明确债务。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追加债务,而未以明确的形式出现在政府债务中,例如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往往风险高且不透明,使得地方政府容易陷入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境地。

此外,地方政府负债风险还与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和财政能力有关。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时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政府补贴,这种依赖性使得地方政府在收入来源不稳定或政策变化时面临较大风险。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薄弱,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加剧了地方政府负债风险。

在应对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防止过度举债。

其次,地方政府应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隐性债务的风险,提高债务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增加财政收入来源,提高财政能力和融资能力,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总之,地方政府负债风险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和提高财政能力是应对负债风险的关键措施。

地方政府应警惕和应对负债风险,确保财政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doc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doc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及分析为刺激消费促进内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级政府都相应的增加了债务规模,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分追求政绩工程,通过债务来弥补政府收支缺口,已成为解决地方财政的主要选择。

对债务的认识不当,从而造成债台高筑,负债累累。

但是这只是将现时的财政缺口推迟到未来某个时期,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当债务规模发展到超过地方政府能承受的范围时,政府的信誉、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及房地产经济、宏观经济稳定将受到不可预期的沉重打击。

1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截至X X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亿元。

从举借主体看,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分别举借亿元、亿元、亿元。

地方政府举债基本构成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银行贷款为亿元,占举债资金总额亿元的%,这是地方政府举债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负有偿还责任债务BT债务为亿元、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发行债券为亿元,这三种举债方式是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债务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本目的支出亿元,占%。

其中,用于土地收储债务形成大量土地储备资产,审计抽查的34个重点城市2本级截至XX年6月底储备土地万公顷。

地方政府债务还款期分析从未来偿债年度看,XX年7月至12月、XX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和2189%,XX年、XX年和XX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和%,XX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

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体系按地方政府债务分类角度从地方政府的债务分类的角度来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主要包括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

评估标准则是对不同类型的债务的依存度、负担率、偿还率、逾期率等进行计算后与临界值进行比较。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及对策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不少地方政府深陷债务危机之中。

作为江苏省这样一个地方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江苏省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江苏省各地方债务状况分析1.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省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发布的《江苏省政府债务审计报告》,苏南地区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多数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了警戒线,甚至已经进入了风险区域。

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大量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包括扬州、镇江等地,虽然相对于苏南地区来说发展速度稍慢,但同样也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其地处长江经济带,充分利用长江资源,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大量投资。

据统计,苏中地区各地方政府债务率在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债务风险不可忽视。

3.苏北地区苏北地区包括南通、连云港等地,虽然相对发展水平较低,但同样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逐渐实施,苏北地区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导致债务规模不断增加。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根据《江苏省政府债务审计报告》,截至目前,江苏省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债务率在50%左右。

1.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大量投入,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有序化解债务风险(3篇)

有序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有序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债务风险现状,探讨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我国债务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二、我国债务风险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余额逐年攀升。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给经济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压力。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导致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低效领域,债务风险隐患较多。

3.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不足。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刚性增加,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三、化解债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短期债务规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降低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投向,引导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提高债务使用效率。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职责,强化债务风险监测预警。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提高债务透明度,防范道德风险。

(1)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刚性。

(2)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4.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2)与金融机构协商债务展期置换,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3)设立化债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债务化解。

5. 加强区域协调与监管(1)建立区域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区域协调,防范区域债务风险扩散。

(2)完善债务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违法违规举债。

6.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

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性债务余额约30.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计17.9万亿元。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

相较2010年底,省、市、县地方三级政府性债务增加近7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1.7%。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将进入偿债高峰期。

根据审计署报告的数据计算,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债务约占20%。

因此,今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新特点实际上,2011年审计署就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过一次全面审计1。

与2011年的审计相比,2013年的审计范围更广,面向了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2778个县和33091个乡。

通过对这两次审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举债的政府层级下移从政府层级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780.84亿元、48434.61亿元、39573.60亿元和3070.12亿元;市县债务占比超过80%。

省级债务中大多是或有债务;就全部债务而言,省级债务的份额与县级债务相当,而市级债务的规模仍然是最大的。

省、市、县三级债务合计17.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了63.5%。

其中,县级政府性债务增长最快,增幅达到77.3%,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5.8%。

(二)融资平台仍是地方的举债主体,但占比下降截至2010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占全部地李宁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各地区债务负担分析2014年1月份,除西藏以外,其余各省或直辖市均陆续发布了政府债务审计报告,其中福建厦门市政府的债务报告单独披露,因此以下分析中,福建省的数据均不包括厦门。

截至2013年6月底,各地区的绝对债务水平最高的依次为江苏、广东、四川、上海,四地债务资料来源:各地审计局地方债务审计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方债务的比例高达47%,而截至2013年6月底,这一数据为39%。

由此可见,地方融资平台仍是地方债务的举债主体,但占比有所下降。

这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独资或控股的企业债务在全部债务中的占比上升。

(三)地方政府对非银行贷款的依赖加剧截至2010年底,接近80%的地方债务来自于银行贷款。

而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中只有56.6%为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中,有1.5万亿元的BT(建设—移交)融资、1.8万亿元的债券融资、1.4万亿元的信托融资,一共占到全部债务的26.5%。

(四)地方举债主要投向公益项目截至2013年6月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支出了101188.77亿元,其中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为87806.13亿元,占比达86.77%。

项目包括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

其支出结构与2010年底时的结构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五)政府性债务的综合期限进一步缩短相比2010年底,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期限更短,2年半内到期的债务占全部债务的53.9%。

而在截至2010年底的存量债务中,3年内到期的占53%,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的再融资压力增大,其流动性风险上升。

(六)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较高截至2012年底,11个省级、316个市级和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达到34865.24 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93642.66亿元的37.23%。

而在2010年底的审计结果中,该比例为37.9%。

可见,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居于首位,分别为23%和20%;安徽、山西、湖北、浙江、河南的增速也超过16%;另外,新疆、四川、江苏、海南的增速则超过了全国地方政府增长的平均水平;而上海、广东、厦门、吉林的增速较慢。

从地方政府的总债务率来看,北京的总债务率最高,达到98.93%;其次是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上海、吉林、海南和河北,均高于80%;第二梯队依次是四川、内蒙古、湖南、天津、辽宁,总债务率位于70%~80%之间;第三梯队分别是陕西、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青海、福建和山东,这些省的总债务率在55%~70%之间;而甘肃、河南、宁夏、厦门、山西、安徽、黑龙江、新疆的总债务率均小于55%。

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指标来看,债务率最高的地区依次是北京、贵州、湖北、云南、上海、吉林,其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高于75%;四川、海南、重庆、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和湖南等地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则位于60%~75%之间;天津、陕西、青海、广东、江苏和江西的该债务率在50%~60%之间;而山西、宁夏、甘肃、安徽、河南、黑龙江、新疆、广西、厦门、山东、福建的地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低于50%(见表2)。

地方债务风险综合评估从时间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偿付风险可分为短期和长期。

前者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后者主要是资不抵债的风险。

与国外相比,长期来看,我国地方政府资不抵债的风险较低。

一方面,中国的政府拥有大量可用于偿债的资产,比如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大量的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发债历史较短,政府债务累计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把政府看作一个实体,资料来源:各地审计局地方债务审计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水平均超过8000亿元;第二梯队分别是湖南、湖北、辽宁、北京、河北、重庆、山东、浙江、贵州、陕西,其债务水平在6000亿~8000亿元之间;第三梯队依次是云南、河南、安徽、天津、内蒙古、福建、广西、吉林和山西,其债务水平在4000亿~6000亿元之间;其他地区的债务水平则小于4000亿元(见表1)。

从2013年上半年债务的增幅来看,福建、甘肃其资产负债率不会很高。

事实上,对比中国与国外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宏观指标,可以发现,我国的债务状况还显得比较健康。

截至2012年底,经过或有债务调整后,中国全部政府性债务占GDP的比例只有39.43%,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短期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

其原因是,过去几年里,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太快,而债务期限又短、或有债务较多,加上举债主体众多所引起的权责关系混乱,短期内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债务偿付压力。

因此,本文对国内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评估集中在对流动性的分析,而不是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一)评估债务压力的指标根据各地的债务审计情况,本文选取几个核心指标,以此来评估地方政府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1.债务与综合财力的比率债务与综合财力的比率类似于企业部门中的总债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是反映地区债务负担的最基本指标。

直接债务率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地区综合财力的比率;全部债务率是政府直接债务+或有债务(负有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占地区综合财力的比率。

其中,地区综合财力包括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性收入(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以债务率水平衡量,债务负担较高的地区既有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也有云南、四川等西部欠发达省份。

2.债务期限地区政府性债务的期限越短,其流动性风险越大。

各地区的审计报告公布了截至2013年6月底,存量债务到期时间的分布。

假设2018年及以后到期的债务平均期限为7年,以此估算各地的债务加权到期时间。

那么债务加权到期时间超过3年的有5个省,其中期限最长的是海南省,约4.27年,而最短是内蒙古,只有2.15年。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债务水平下,内蒙古的流动性压力是海南省的约2倍。

3.非信贷和债券融资量非信贷和债券融资量可以用来衡量各地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

尽管地方政府性债务仍然以信贷为主,但2011年以后,信贷占比大幅下降,影子银行成地方融资的重要渠道。

由于中央政府接下来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是“堵斜门,开正道”,因此那些过度依赖“斜门”的地区将面临融资渠道的收窄。

非信贷和债券形式的债务占比超过40%的省份以中西部地区为主,有内蒙古、山西、四川、河南和云南,其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厦门、青海、上海、黑龙江等地则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较低。

4.县、乡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占比县、乡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占比可以用来衡量地区的违约可能性。

从信用评级的角度看,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所掌握的资源越少,其偿付能力越弱。

因此,同样的债务水平下,县、乡级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其加权信用评级会较低。

我国县、乡级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呈现分化现象:一类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的县、乡级债务占比均都超过了50%;另一类则处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例如四川、贵州、内蒙古等地区的县、乡级债务占比也较高。

而政府或有债务是指负有担保责任债务和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

显然,或有债务出现违约的概率相比直接债务更大,因此在政府性债务中,或有债务比例越高,出现信用事件的可能性越大。

北京虽然总债务率较高,但只有小部分是或有债务,因此风险较低。

而山西、甘肃、陕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的或有债务占比较高,因此风险较高。

5.逾期率和或有债务代偿率逾期率反映了地方的违约史和信用文化,代偿偿率较高。

对以上指标运用五分法进行量化评估,各指标所衡量的债务压力排名前20%的地区得5分,在20%~40%之间的得4分,以此类推,排名最后20%的地区得1分。

所有指标得分加总即为该地区的总得分。

综合评判的结果表明,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内蒙古债务压力大,青海、辽宁、黑龙江、海南和浙江债务压力较小(见表3)。

(二)评估债务承受能力的指标评估一个地区的信用风险,仅依靠债务比率等绝对指标,是比较有局限性的。

还应考虑不同地区所能承受的债务水平上限。

比如在债务/GDP 为200%的情况下,日本和西班牙的偿债表现必然大不相同。

某个地区所能承受的债务上限是由该地区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持续性所决定的,具体可关注三个方面的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最优量化指标。

中国经济实力的地区排名众所周知,东强西弱是主要特征。

2.人口变化与服务业水平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人口的增长与流动,代表了社会对该地区长期发展前景的预期。

而服务业相比工业更加稳定,可以使该地区获得收入的可持续性增强;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服务业意味着良好的生活和生产配套,对当地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也具有支撑作用。

人口可用人口总量来量化,服务业水平可用服务业占当地GDP 的比例来量化。

3.金融资源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意味着融资的便利性高。

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款决定了地区内的金融资源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