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痹证探讨

合集下载

国家名老中医冯兴华谈从肝论治痹症

国家名老中医冯兴华谈从肝论治痹症

国家名老中医冯兴华谈从肝论治痹症《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气所致。

自《内经》时代以来!历代医家多遵循《内经》外感风寒湿之说'。

这种传统的理论一直约束着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影响痹证的研究和发展。

事实上痹证的病因非独为外感风、寒、湿、热邪气所致,痹证的病因亦可因内伤七情、饮食失节或其它疾病发展而形成。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是常见的导致痹证的病因。

其实古代医家也认识到,某些痹证发病是非因感受外邪所致。

《中藏经》记载“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最为良矣”。

清代罗美在《内经博义》中说:“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不必三气入合于其合也。

'亦说:“肝痹者!肝气郁而血不荣筋之症也。

”——来自:冯兴华1、痹症为何要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调理气血。

肝在生理上有疏泄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气行则血行,血的运行就不会发生瘀滞,如《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通”。

若情志失调,抑郁不疏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肝气抑郁,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而发生瘀滞,表现在肢体上可出现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这种病证由于临床表现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故亦当诊断为痹证。

肝主藏血,主筋。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

”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即所谓“肝主筋”,同时肝有藏血的功能,肝主筋的功能有赖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盈,则筋膜得养,关节活动自如,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肌肤麻木等,而发生痹证。

2、肝郁气痹临床表现(1)大小关节、肌肉均可受累;(2)疼痛或轻或重,或窜痛(状似风痹);(3)关节无肿胀;(4)关节功能不受限;(5)多伴肢冷畏风寒,状似寒痹;(6)如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常无X线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7)常有工作紧张,心情焦虑或有情志有不遂病史;(8)疼痛程度常因情绪波动改变;(9)伴有心烦、易怒、口干、苦、胸闷、腹胀、胁痛、嗳气频繁、头痛、不寐等症状或抑郁不安、悲观欲哭等;(10)中年人多见,女性多见。

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12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n.2021 Vol.28 No.6张西俭从肝论治验案举隅崔世奎,朱丹平,指导:张西俭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中医师从肝论治临床常见病的6个典型案例,从理论认识、脉象分析、遣方用药逐一分析,总结了张老从肝论治疾病的学术特色和思维范式。

关键词:名医经验;张西俭;从肝论治;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6-0124-03DOI:10.19879/ki.1005-5304.2020023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Medical Cases of Zhang Xijian of Treat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LiverCUI Shikui, ZHU Danping, Instructor: ZHANG XijianChongq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hongqing 400021,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sorted out six typical medical cases treated by national TCM master Zhang Xijian chiefChinese physician for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r by analyzing the aspects of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pulse analysis, and prescription and medication, and summarized the academic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thinking mode of master Zhang Xijian.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Zhang Xijian;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r; medical cases首届全国名中医张西俭主任中医师系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行医近50年,提出气变论及病机结构论,倡导“脉诊为先,四诊合参”的临床诊疗模式,以气机气变学说分析脉象,以脉象断病机,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风湿热痹证从肝脾论治

风湿热痹证从肝脾论治

病情 的发展 , 其主要病机为癍瘀 阻络 。提 出疏肝 清热 、 健脾 除湿或 平肝 熄风 、 清热化 湿. 以 活血 佐
化 痰通络 法治之 。井附临床验 寨一 别。 关键 词 :风 湿热痹证 ; 肝脾失调 痰瘀 阻络
中豳分粪号 :R256B 文章编 号:1 7 13(00 0 — 0 3 0 0 — 34 2 . 2 03 — 2 0 C)
厚昧 , 更致湿热 内蕴 。湿热蕴于经络终致该病 。临床上 不仅
见两胁 胀痛、 脘痞 、 欲不振 之脏腑证侯 , 食 常能见到湿热蕴 于
或情志 内发 . 肝脾失 调 , 前者论治在此不 再赘述。对 于后 者 ,
根据病机可分为 肝气 郁结 , 木不疏土 , 湿热痹阻经络 ” 风 和“ 阳妄动 , 木旺乘土 , 风湿热窜犯经络” 两种类型 :
经络, 气机痹阻之 四肢肌 肉、 关节红肿热痛 的风湿热弈 证。
其二 , 肝经风火 妄动 , 旺乘土 , 木 风湿热邪窜犯经络 。肝 与脾本为制胜之脏 , 若其 人素禀脾虚肝旺 , 刚急躁易怒 . 肝经 风阳火动 , 陷脾 土之 中 . 脾 失健 运 , 湿蕴 热 。每 遇 暴 下 致 积 怒, 肝经 风火 挟湿热 窜犯 经络 , 热痹 由之 而 生。临床不 仅 见 两胁灼痛 , 胃痛吞酸 、 头痛耳鸣诸 证 , 能见列肢体 关节红肿 常 上海 中医药杂志 20 02年第 2期

病 机 探 幽
朱 丹溪 在《 匮钩玄》 盒 中说 :七情伤气 , “ 郁结不舒 ……发
为诸病。 _ 从肝脾失 调所致风湿热痹证的发病机理可 知、 ”] 情 志因素在 发病 中起着 重要 作用 , 它是肝脾失调 的重要诱 发因 素 。另 外 , 久病 之人 忧思 抑郁 之情 尤 甚 , 思伤 脾 . 伤则 气 脾 结, 则又加重肝脾失调 :因此 、 脾失 调所致 之风 湿热 痹证 肝 的病情 变化 又往往因情 志波动而增 减。 3 痰癣阻络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 肝脾 失调 , 则气 机郁痹 , 滞则 血 瘀 , 滞则 津 停 而为 气 气 痰, 故痰浊察血阻滞经 络之病机 贯穿 于整个病 程 . 并非 久病 才导致痰察 阻络 . 只是其痰癍阻络的轻重程度不 同一轻者无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

胸痹从肝论治概论【摘要】本文以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心肝的生理病理联系论述胸痹能够从肝论治,并论述胸痹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是对胸痹医治方式的一种扩充。

【关键词】胸痹;从肝论治;生理病理基础;病因病机;分证论治胸痹属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范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数学者以为胸痹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抽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因素紧密相关。

但与此同时,心理社会因素在胸痹发病中的地位也慢慢取得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七情致病和脏腑相关的角度动身,提出胸痹的发生与肝脏疏泄、藏血功能失调有紧密关系,并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就胸痹从肝论治做一概述。

1胸痹从肝论治的生理病理基础心肝两脏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肝主藏血、藏魂、主疏泄,心主血脉、藏神,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以流注全身,而血行于脉中亦赖于肝之疏泄,故《血证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那么血脉得畅”。

王冰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那么血运于诸经,人静那么血归于肝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由此可知肝除藏血外,亦有调剂外周血量的功能。

肝藏魂,心藏神,心主宰着人体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但亦与肝的疏泄功能紧密相关,肝之疏泄功能正常,那么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亦爽朗。

心肝的经络彼此联系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均交于胸中,正如《医贯》云:“凡脾、胃、肝、胆……各有一系,系于心包络之旁,以通于心。

”《灵枢·经别》云:“足少阳之脉,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

”以上均说明心肝在生理上通过经络相联系;反之,心肝亦通过经络在病理上相应,正如陈无择云:“十二经络,外感六淫,那么其气闭塞……足厥阴心痛,两胁急,引小腹连阴股相引痛。

”五行相生关系的传变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心属火,且木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

五行相生之传变含“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两方面。

假设心火太旺,必将耗木过量,而致木之不足属子病及母;而肝木不足,生火无力,致火势衰微那么属母病及子[1]。

痹证从肝论治的几点认识

痹证从肝论治的几点认识

痹证不但充实了传统理论的认识不足 ,更丰富 了临床 的治
疗 方 法 , 而 提 高 痹 证 的 临床 疗 效 。 从 参 考 文 献
[] 1 冯兴华.论 痹证病 因病机非犯 外感风 寒湿热 [ n
2 0 1 1 :0 3 0 7, ( ) 3 — 1
生瘀 滞。 若情志失调 , 肝气郁滞 , 导致肝 的疏泄失常 , 则会气
证病因非独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 临证 确 宜细 辨之 。 肝 论 治 从
肝属木 , 日曲直 , 喜条达而恶抑郁 , 主疏 泄 , 隋志 。 血 主 《 证论》 :木气 冲和条达 , 说 “ 不致遏郁 , 血脉得 畅。” 则 即肝 的
疏 泄 功 能 正 常 , 机 则 条 畅 , 行 流 利 , 络 通 畅 而 不 会 发 气 血 经
可 见 , 气 疏 通 对 认 识 和 治疗 痹 证 的 重要 性 。 肝 2 肝 失 充 养 , 荣 则 痛 不
[]3 杨丽萍 , 张江华 , 杨剑.痹证 的病 因病机及证 型研究 现状[ I J_ 辽宁 中医药大学学报 ,0 8 ( )6 — 0 2 0 ,8 :8 7
肝藏血 , 主筋 , 其华在爪 。《 内经 》 :肝主身之筋膜 ” 云 “ , “ 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 。 肝主筋的功能有赖肝血 的充养 。 ”
肝 血 充盈 则 筋 气 得 养 , 节 活 动 强 劲 有 力 。若 化 源 不 足 , 关 或
作者简介 :
钟 燕 斌 , , 1 7 .一)广 东 增 城 , 医师 , 究 方 向 : 西 医 结 合 男 ( 9 94 , 中 研 中
防 治 风 湿 病
久病 耗血 , 或外伤失 血均可致 营血 亏虚 , 肝失 充养 , 而血不 荣筋 , 可出现关节肌 肉疼痛 、 屈伸 不利 , 而发 为痹证 [ ] 2 。正

从肝论治痹证举隅

从肝论治痹证举隅

从肝论治痹证举隅从肝论治痹证举隅更新日期:2009-11-24点击:邵晓明痹证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痹证多为实证、寒证、热证,治疗上多从散寒、祛风、通络、除湿、清热等立法。

笔者体会到,痹证虽属外邪所致,然究其病机,实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肝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脏腑。

人体气血之运行,气机之升降,正气之盛衰,筋骨之强弱,均与肝脏休戚相关。

痹证的形成,多由正虚邪袭所致,而肝有抵抗外邪侵入、调和表里营卫之功。

《灵枢*营卫生气篇》曰:“营出中焦,卫出下焦”。

下焦者,肝肾也。

肝气失调,则卫气从之。

所以肝气调和,外邪不易侵入,表里得以协调而无疾;反之,则外邪可乘虚而入。

由此可见,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与痹证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笔者从肝论治痹证,取得了满意效果,兹简介所治验案3则如下。

1肝郁气滞,痰热阻络徐某,女,57岁,工人。

左臂酸痛麻木,时轻时重,己历二载。

近来加重,伴头昏心烦,胸闷不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而滑。

某医院摄片检查提示:颈椎3~4椎唇样增生,诊为颈椎骨质增生。

先后用中西药物及牵引、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显。

证属:木失调达,痰热阻滞络脉。

拟方疏肝解郁、清化痰热以通络脉。

药用:醋炒柴胡、广地龙、嫩桑枝、片姜黄、法半夏、路路通各10g,炒黄芩、白蒺藜、络石藤、夏枯草、黛蛤粉(包)各12g,天仙藤15g。

5剂。

二诊:药后左臂酸痛明显改善,头昏胸闷已除,苔腻已化,惟苦项背不舒,舌质仍红,脉弦。

拟柔肝和络,药用:炒白芍、络石藤、广郁金各12g,当归、嫩桑枝、生薏仁、白蒺藜、僵蚕各10g,川桂枝、橘络各6g。

再5剂后症状消失,随访多年未发。

按: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抑郁,百病生焉”。

本例患者先由气郁而致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热互结,阻滞络脉,则为痛为麻。

治疗上宜从肝着眼,从郁着手,疏肝解郁,清化痰热兼以通络。

投方5剂,症情大减;二诊改用柔肝和络之剂,以善其后。

可见临证治病,须知常达变,才能把握病机,克疾制胜。

从肝论治周痹临证体会

从肝论治周痹临证体会
划 。 卧床 的病 人 予 以定 时 翻 身 、 背 、 对 拍 肢体按摩 、 腹部 按 摩 、 节 被 动 运 动 、 关 气
表 3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并发 症 发 生 率 比较
组别 例数 总并发症 呼吸系 统感染 褥疮 应激性溃疡 电 解质紊乱 心梗 便秘 肩手综 合征
从肝论治周 痹临证体 会
张华 东 杜 辉 于 志谋 陈 神 黄 梦媛 殷 海 波 ( 国中 医科 学 院广安 门医院 , 中 北京 1 0 5 ) 0 0 3
关 键 词 周 痹 中 图分 类 号
肝 郁 气滞 R2 56 . . 5
从 肝 论 治 小 柴 胡 汤 文 献 标 识 码 A
气 不 能周 . 故命 日周痹 ” 周痹 的 主要症 状 表 现 为反 节 血流 量起 着 重要 的作 用 藏 血 的意义 在 于涵 养肝 调 疏定 情 志 、 养肝 及筋 目等 。“ 为 罢 濡 肝 复周 期 性 急性 发 作 的 游走 性 关 节 炎 和 关 节周 围炎 . 气 、 节血 量 、
第 一 作 者 : 隐 漪 (94 ) 本 科 学历 , 任 医 师 , 事 中 陈 16 一 , 主 从
全 身大 小关节 均 可受 累 。 发病 特点 为 :1 迅 速发 病 ; 极 之本 ” 肢 体 的筋膜 、 节 、 甲 的活动 和 荣润 有赖 () , 关 爪 () 2 上下 游走 ;3 左右不 对称 性 。 病相 当于现代 所 于肝 气 的推 动 、 () 本 肝血 的濡 养 。
指 不 同病 理 阶段 风 湿 类 疾病 , 们 临 床 以 “ 肝 论 、 我 从 “ 者 . 闭 塞 不通 流 也 ……周 身 掣 痛 麻者 . 痹 气 谓 乃 ( 李 医学入 门》 。肝脏 ) 和少 阳 、 护脾 胃” 为基 本治 则 , 从肝 论 治周 痹 , 小 柴 之周 痹 , 肝气 不行 也 ” 明 ・ 梃《 用 胡汤 合逍 遥散 为 主方 治疗 . 多年 的临床 验证 . 经 只要 疏泄 失 职 , 机 郁 滞 , 能 推 动 血脉 的正 常 运行 , 气 不 血 辨证 准确 , 则效 如桴鼓 。 述体会 如 下 : 现 液滞 涩不 行 而成瘀 血 . 血阻 于脉 络 . 碍气 血 的正 瘀 阻 常运 行 . 时而 不通 则 痛 , 时而通 则 不痛 , 痛移 他处 。 或 1 肝 郁气 滞是 周痹 的主 要病机 肝 主疏泄 .一 身之 气 机条 达有 赖 于肝 脏 的 疏泄 气 滞 、 气逆 、 血 相互 作用 , 瘀 阴阳失 调 、 气血 逆 乱而 成 作用 。“ 为 血之帅 ”血 液 的运行 有赖 于气 的推 动 和 周 痹 七 情过 极亦 影 响气血 的正 常运行 . 气 . 主要 是导 致 气 机 的调 畅 . 肝疏 泄功 能 正 常 . 液 方 能 营 运 不休 。 气 机 的升 降失调 。肝为 风木 . 血 主升 主动 , 肝血 不足 , 涵

膝痹从肝治疗分析

膝痹从肝治疗分析

膝痹从肝论治刘爱峰1,张鹤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天津300192;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100)摘要:膝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膝骨性关节病。

膝痹好发于中老年,是以膝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作者从诊治膝痹的理论依据、辨证论治和现代研究三方面来论证从肝论治。

关键词:膝痹病;从肝论治;膝骨性关节病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66-02膝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病。

膝骨性关节病(Knee Osteo-aahritis,KOA)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并伴有关节内滑膜、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常导致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功能受限等关节炎症,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1]。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2.2% 9.6%,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49%[2]。

中医骨伤科对损伤内证首重“气血辨证”,治疗时“专从血论”。

针对治疗,当从肝论治,这在伤科内证治疗中起到了指导意义[3]。

笔者根据从肝论治膝痹的理论依据和方药辨证两方面来论证从肝论治膝痹病。

1理论依据1.1肝生气血利关节肝生血气之说最早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

罢极即为耐受疲劳之意,肝血虚,不能荣筋,则疲劳。

《张氏医通》对肝化生血《素问·痰论》曰:“肝主身之筋膜”,“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素问·经脉别论》载:“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贮藏于肝,通过肝的疏泄布散到各脏腑组织器官。

肝获得的精气都会布散到筋,发挥濡养作用,只有肝血充足,疏泄正常,筋才能坚强而富有韧性。

赵杰从肝主筋膜理论辨治痹证经验

赵杰从肝主筋膜理论辨治痹证经验

第一作者:杜剑群,
E
Gma
i
l:
943047471@qq
c
om
22 中国民间疗法 2020 年 4 月第 28 卷第 8 期
1 筋膜理论

1 中医肝主筋膜 理 论 肝 主 筋 膜 理 论 最 早 见 于«黄
帝内经»,书 中 详 细 阐 述 了 筋 膜 的 功 能 与 能 量 的 来 源.
附子、干姜、肉 桂 等 温 热 药 治 疗 疑 难 杂 病,分 析 经 方 组
方规律,注 重 脉 证 并 治. 赵 杰 教 授 从 肝 主 筋 膜 的 角 度
入 手,认 为 痹 证 的 发 病 是 基 于 筋 膜 病 变 而 发 生 的 一 系
通信作者:冯振宇,
E
Gma
i
l:
sx
f
z
c
om
y@163
将赵杰教授从肝主筋膜理论辨治痹证的思路阐述如下.
诊断治疗
.赵杰教授 是 第 6 批 全 国 名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
1]
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 导 老 师,创 立“经 方 扶 阳 法”,将 肌
筋膜纳入六经辨证体 系,提 出 六 经 的 结 构 观 思 想,重 视
阳 气 在 生 命 运 行 及 疾 病 恢 复 过 程 中 的 作 用,擅 长 运 用
运,升降气机,一方多 用,调 和 五 脏. 脾 胃 健 运,则 气 血
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7

[
4]何华,李为民 李鲤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M]
北 京:人 民 军
医出版社,
2015

[
5]常学辉,张良芝,何 华 李 鲤 医 案 实 录 [M]

马武开教授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撷要

马武开教授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撷要
础 ,马武开 教授 常 以养肝 清肝 ,佐 以祛邪 通络 为治
指 受血 而能 摄 。”肝 藏血 的病 理反 应是 肝血 虚 ,肝 血 不足 失去 濡养 作用 ,则 可能 出现 视物 不清 ,眼睛 干 涩 ,四肢 关节 活动 不利 、麻 木 ,手指 不 能拳握 。
1 前 贤之 论
志 、助消化吸收 、促进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R A
的发病 主 要 与情 志有 关 ,多数 R A 患 者发 病季 节在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 ,中医学认为 ,这正是肝主
时节 。 由于患者 性格 情绪 的原 因 ,焦 虑 、抑郁 、激 动 可使病 情 加重 ,尤 其 多见 于女性 患 者 。鉴 于 女性 特殊 的生 理 特点 ,经 、孕 、产 、乳 与肝 关 系密切 ,
痛 ,导 致 R A 的发 生 。
是发病的外在条件。 《 丹溪心法 》云 : “ 肥人肢节
痛 ,多是 风 湿与痰 饮 流注 经络 而痛 ,瘦 人肢 节痛 是
2 . 1 肝 脏 的 疏 泄 正 常 ,气 机 则 顺 畅 ,气 血 平 和 , 血虚 。 ” 指出肝血亏虚是痹证发病的主要 因素。 《 傅 五 脏协 调 若肝 脏失 于疏 泄 , 则气 机不 畅 , 出现 “ 肝 青 主男科 》进 一步 提 出 : “ 手 足 ,肝 之分 野 ,而 人 气郁 结 ” “ 肝火 亢盛 ” ,临 床表现 为 两胁胀 痛 、急 乃为 脾经 之热 ,不 知散 肝经 之郁 结 ,而手 足之 痛 自
人 才 培养对 象 ,贵 州省 中医特 色治疗 风湿 病科 技创 新 人 才 团队领 衔人 。
类风湿关节炎 (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 R A )是 一 种

陈世国教授“临床从痹论治重在肝”经验初探

陈世国教授“临床从痹论治重在肝”经验初探

陈世国教授“临床从痹论治重在肝”经验初探摘要:陈世国教授结合川南地区气候、饮食等特点,立论遵《内经》、《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旨,在40余年行医中形成“从痹论治”临床指导思想,治疗如眩晕、补寐等疾病效果显著,而陈世国教授在给药时,尤重肝的调理,论痹重在肝的理念深入中药组方。

本文结合一些典型病例分析,予以窥探其经验思想。

关键词:从痹论治;中医病例;肝调理,中医治法;陈世国教授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泸州市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师,自小师承于川南名中医李尊贤、张君斗等,曾于华西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从事西医、中医工作多年,笔者有幸成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1.临床诊疗多从痹论治,尤重肝的作用。

陈老认为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环境温润多湿,民众嗜食辛辣油腻,以致湿热体质居多[1]。

而老年人群多为正气虚损,虽不感受外邪,由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久生痰浊虚血伴,筋骨失养,则生内风;阴精亏乏,失其滋养,阴不制阳,则生内热;阳气不足,机能衰退,阳不制阴,则生内寒;气虚失运,血运无力,则血缓脉涩,停而为窟,寒凝愁阻,热煎等也可致生癣血[2]。

故风寒、湿热、痰浊可从内而生,留干经脉闭阻脏腑,使痹从内生。

故陈老在长期的临床用药中,多采用痹病思想指导用药,同时药方多考虑调肝治痹。

肝主疏泄,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3]。

“疏泄”一词,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土疏泄,苍气达”,与土得木而达同义:元·朱丹溪首次明确地提出“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观点。

气机调达,则脏腑经脉通利而痹症除[4];同时肝“体阴而用阳”,可以调节阴阳平衡。

故调肝在“从痹论治”中有着重要地位,下面就医案举例:2.不寐患者宋某,男,52岁,因“失眠3月余”就诊,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难眠伴心悸,颅鸣持续性发作,蝉鸣音,声尖锐刺耳,不伴听力下降,患者易醒,多梦,颅鸣未见明显缓解,肢体酸软、发力。

案例讲解:从肝论治痹病

案例讲解:从肝论治痹病

案例讲解:从肝论治痹病结合前两篇文章。

从肝论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从肝经阴阳两个方面论治:阳证(肝经实热证)、阴证(肝经虚寒证);阳证(肝经实热证)其病程相对较短,起病较急,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周身多关节疼痛,僵滞,甚则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可伴见胸胁、足踝肿痛,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口苦、咽干等表现。

阳证(肝经实热证)1形体瘦弱者,治宜清肝热、健脾气、舒经络;阳证(肝经实热证)2形体壮实者,或伴大便坚实难解或上腹部拘急不适,治宜清肝泻热;阳证(肝经实热证)加减其内外俱热者,可合升降散升降气机,清热通络;因本病常夹痰瘀,常化痰活血。

阴证(肝经虚寒证)病程相对较长,起病缓慢,除明显周身关节疼痛僵滞等表现外,患者多素体虚弱,劳倦无力,可见胸腹动悸不安,心下痞满(脘腹胀闷),饮食不佳,大便稀溏等症状。

治宜温肝经、健脾肾、祛寒湿;患者因久病入络,多兼有痰瘀痹阻表现,常以活血化瘀;若患者合并明显腰膝酸软等肾气不足表现,以补肾壮督,温阳而不燥,滋阴而不腻,以达虚实并治之效。

案例一:阳证(肝经实热证)患者,女,50 岁,2019 年 1 月 26 日就诊。

患者反复腰背部、髋部疼痛5 年余,夜间疼痛为甚,活动后可缓解,既往某三甲医院确诊为AS,平素口服药物控制病情,疼痛时有反复,此次因髋部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就诊。

既往外院髋关节 MRI 提示双髋关节骨髓水肿。

诊时见下腰部刺痛,活动后可缓解,双侧髋关节酸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拘紧不利,口干,口苦,纳差,寐差,二便如常。

舌黯红,苔白,脉弦涩。

腹肌濡软,脐下轻压痛。

停经 2 年余。

查体:脊柱生理曲度正常,全脊柱无侧弯畸形,脊旁肌肉无压痛,枕墙距 2 cm,胸廓活动度 5 cm,弯腰指地距30 cm,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侧髋关节外展外旋内旋及外收外旋时疼痛。

建议患者住院予生物制剂治疗,患者拒绝,要求中药口服治疗。

考虑肝经实热证,且久病夹瘀,治宜清肝热、健脾气、舒经络,兼化瘀活血。

筋痹与肝的关系探析

筋痹与肝的关系探析

筋痹与肝的关系探析作者:乔龙辉田雪梅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年第09期【摘要】筋痹是五体痹之一,筋痹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经脉空虚;外因为感受外邪。

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认为,筋痹多累及肝,肝与春气相应,筋痹在春季发病,为风寒湿留滞筋脉,气血闭阻导致。

筋依赖于肝血的滋养,筋痹日久,复感外邪,可成肝痹。

在筋痹的治疗中除了将舒筋通络贯穿始终之外,同时也应该注重补益肝肾、疏肝理气。

【关键词】筋痹;筋脉;肝痹;从肝论治;舒筋通络筋痹首见于《黄帝内经》,属“五体痹”范畴。

因正气亏虚于内加之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筋脉,或外伤于筋,或痰湿流注筋脉致气血痹阻而引起的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1]。

因为肝主疏泄,所以也兼有胁痛、急躁易怒等症状。

筋痹在西医学主要涉及的疾病有坐骨神经痛、筋膜炎、肩周炎及腱鞘炎等。

笔者通过阅览大量文章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观察,总结出筋痹的发生、发展与肝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肝论治可以明显改善筋痹的临床症状。

1 筋与肝的关系筋依赖于肝之精血的濡润,才能使骨节得以维持约束,联结肌肉和主司运动的功能正常运转。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说明肝所获得的精气,能布散到筋而发挥濡养作用,以维持筋的坚韧刚强之性,使肢体关节屈伸自如,强健有力,且能耐受疲劳。

故《黄帝内经》中多次指出“肝生筋”“肝主筋”“肝合筋”“肝主身之筋膜”。

2 筋痹形成与肝的关系筋痹这一名称首次出现于《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宋·严用和《济生方》曰:“筋痹之为病,应乎肝……”清·秦之桢《症因脉治》曰:“肝痹之症,即筋痹也。

”从古书的论述可以看出筋痹的形成与肝有一定关联。

2.1 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气血痹阻于筋有关筋痹病机的叙述首次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肝气衰,筋不能动。

肝痹的证治

肝痹的证治

肝痹的证治李满意1,刘红艳1,陈传榜1,娄玉钤1,张国胜2,刘传慧3 【摘 要】 肝痹为五脏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之一。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治肝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肝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6型:邪实候(寒滞肝脉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痰瘀候(肝气郁滞证,痰瘀痹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肝痹;绝经期关节炎;五脏痹;风湿病(痹病);三级痹病;证治;规范化;虚邪瘀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21.04.012 肝痹多由筋痹[1]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肝而致;筋痹若见胸胁满闷或疼痛,夜卧则惊,多饮,小便多,小腹胀满,筋挛节痛或阴缩者为肝痹[2]。

肝痹为五脏痹之一[3],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4-5],肝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肝痹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多处提及“肝痹”。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肝痹,……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为治疗肝痹的最早记载。

《黄帝内经》对肝痹的病因病机提出“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后世医家也多沿用此观点,并有所发挥。

《黄帝内经》对肝痹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从病因病机到临床脉症都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世论治肝痹奠定了理论基础。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针对肝痹提出了“补养宣导”的方法,创治疗肝痹导引法之先河。

宋代《圣济总录》则首次将肝痹单独列出,系统论述其理法方药。

详细列出治疗肝痹的多种方剂,如薏苡仁汤、补肝汤、人参散等,为后世治疗肝痹提供了依据。

明·龚信《古今医鉴》中提出肝痹之症为“其病在筋者,屈而不能伸,应乎肝,其证夜卧多惊,饮食少,小便数”,与《黄帝内经》所述略有不同。

清·秦之桢《症因脉治》对肝痹发病原因进行了完善和丰富,根据脉象不同,分别用泻青丸、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和逍遥散等方剂治疗肝痹。

从肝论治痹病

从肝论治痹病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23 -22-感体质出发,早期预防和治疗CHB,从而延缓及阻止疾病的进展与恶化。

这一新兴的理论在CHB防治中的运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1]胡建华,李秀惠,姚乃礼,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 2010:564-567.[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3]李开韵,邵雷.从“治未病”思想浅论小建中汤治疗肝病[J].中医学报,2014,29(12):1743-1744.[4]陈书杰.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变异与耐药的中医对策[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5):313-315.[5]谢有良.“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中医研究,2011, 24(7):58-60.[6]雷秉钧.慢性乙型肝炎经治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5):279-280.作者简介:苏海华,女,2015级硕士研究生,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系统方向。

唐金模,通讯作者,主任医师,从事肝炎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70330301(修回:2017-08-15)从肝论治痹病Treating paralysis disease from liver刘海涛王钢田杰祥王佳王涛王丽琴杨芳(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3-0022-【摘要】本文以肝与痹病的渊源为出发点,通过探讨肝与痹病的相关性及现代研究,为痹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痹病;论治;研究【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of liver and paralysis was select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and paralysis disease and the modern research were explored,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lysis.【Keywords】Paralysis disease; Treatment; Research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3.009痹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僵硬、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冯兴华痹症“贵肝”学术思想探析

冯兴华痹症“贵肝”学术思想探析

冯兴华痹症“贵肝”学术思想探析宋竖旗;李灿;冯兴华【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01【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痹症;从肝论治;学术思想;冯兴华【作者】宋竖旗;李灿;冯兴华【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北京市卫生局临床药学研究所,北京 100035;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6冯兴华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谢海洲、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与研究工作40余年,逐渐形成了痹症“贵肝”的学术特色。

笔者跟师临证学习,逐渐领悟了老师痹症从肝论治的学术精髓。

现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其痹症“贵肝”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辨证要素和常用方剂。

1.1 百病生于气《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里的气就是指气机。

它强调疾病的发生责之为七情内伤,情志失调可导致人体气机的异常变化,影响气的正常升降出入,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灵枢·百病始生》曰:“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著而不去,而积成矣。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怒伤肝”,强调情志过激可伤及相应脏腑,大怒最易伤肝。

“怒则气上“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

《内经》涉及“怒”者达47篇,共计93个词条。

怒为肝志,为五志之首,在七情致病因素中具有特殊地位[2]。

1.2 肝为气枢1.2.1 肝为气枢的概念(1)“肝”空间位置: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

人体可分上、中、下焦,肝(胆)既为三焦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就必然处于中焦这个枢纽之地。

王洪图讲肝痹

王洪图讲肝痹

王洪图讲肝痹“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由于肝不藏魂,所以睡眠不实,还容易受惊、睡眠不安(我理解是做惊恐之类的梦。

另外,晚餐多肉食者此类症状为多)。

因为肝的经脉对水液代谢也有重要的影响,肝气不能正常地疏泄,饮水之后不能化生、布散津液,所以就口渴,口渴就多饮,多饮就数小便。

这倒没说是消渴病,因为水液在体内代谢,是“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我们在讲《经脉别论》的时候给大家讲过这个问题(讲过吗,我没印象),不单是脾肺肾三脏,脾肺肾三脏固然在水液代谢当中起重要作用,但肝心都对水液代谢有影响,所以肝痹也可以出现水液代谢的症状,甚至出现腹水。

“引”就是如弓,这个肝子鼓得象引弓、怀孕一样,这是由于肝痹,肝气不通畅,肝血瘀滞导致的腹胀。

这个腹胀可能是水、也可能是胀气,木气太盛使得脾胃功能、肠胃功能失调。

也可能是水,多饮嘛。

多饮要是数小便,当然一般的不肿,如果多饮而小便不多的话,也可能出现腹水啊。

附记:肝痹:论曰《内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又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

又曰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盖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

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肝也。

其证夜卧则惊,多饮小便数,上为引如怀者是也。

古人从脏象学说的观点,认为本病由“筋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邪气内积所致。

如《素问·痹论》说:“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肝痹病名。

痹病邪侵肝脏出现的病证,亦可由筋痹发展而成。

或称为筋痹。

《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圣济总录·诸痹》:“肝痹。

……肝之合,筋也。

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肝也。

”《症因脉治·肝痹》:“肝痹之症,即筋痹也。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腹大如怀物,左胁凝结作痛。

”肝痹亦可由肺痹传变而来,见《素问·玉机真藏论》。

"上为引如怀"一句,王冰注云:"上引少腹痛,如怀妊之状也."张志聪云:"肝气痹闭,则木火郁,固在上则多饮,在下则便数,上引于中,而有如怀妊之状也."形容腹部胀大,如怀孕之状。

论痹证从肝论治

论痹证从肝论治

论痹证从肝论治
冯兴华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北京)》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一、从痹证的病因谈起病因学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病理变化、指导治疗。

中医所说的“审因治论”,即说明了审查病因是辨证论治的基础。

同样.我们对痹证病因的认识也有利於对痹证病理的认识,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冯兴华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605
【相关文献】
1.从肝论治痹证探讨 [J], 孙志新;韩明蕊
2.痹证从肝论治的几点认识 [J], 钟燕斌
3.痹证从肝论治探讨 [J], 朱虹
4.浅论痹证从肝论治 [J], 冯兴华
5.痹证从肝虚论治体会 [J], 李锦殊;黄颖瑜;梁文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肝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全⾝性、进⾏性、以滑膜关节病变为主的⾃⾝免疫性疾病。

肝⾎不⾜为其主要内因,⽽肝失疏也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

结合RA不同的发病阶段,按早、中、晚期分别从肝予以施治。

并在各期据风、寒、热之偏盛,分别佐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之药,适当结合西药治疗。

⼀般⽤药6个⽉左右即可控制病情,得到临床缓解的效果。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种慢性、全⾝性、进⾏性、以滑膜关节病为主的⾃⾝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前中西医均⽆特效药物或⽅法进⾏治疗。

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从肝论治RA常能收到满意疗效。

1从肝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杂⾄合⽽为痹,其风⽓胜者为⾏痹,寒⽓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著痹也”。

隋代巢元⽅在《诸病源候论。

风痹候》中说:“风湿弊病……由⾎⽓虚则受风湿,⽽成此病”。

在《诸病源候论.⾎痹》中说:“肥⼈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痛,瘦⼈肢节痛,是⾎虚”。

明代秦景明的《幼科全针》说:“痹者,内因肝⾎不⾜,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之⾎脉也”。

从前贤所述可以看出,肝⾎不⾜为其主要内因,⽽肝失疏泄也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1.1肝⾎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因肝主藏⾎,《素问.五脏⽣成论》说:“⼈卧则⾎归于肝”,说明肝脏有藏⾎的功能,⼈在活动状态⾎液则流布全⾝发挥正常滋润作⽤;安静之时⾎则流归于肝脏;同时中医学认为肝主筋,《素问.痿论》说:“肝主⾝之筋膜”。

若肝藏⾎功能正常,“⾜受⾎则能步,掌受⾎则能握,指受⾎则能摄”(《素问.五脏⽣成论》),⼿⾜活动⾃如,指、掌摄取正常,筋膜关节运动有度。

若肝⾎不⾜,⾎液不能正常流布,筋⾻关节和⼿⾜⽀节失于濡润,则可见类风湿关节炎之⼿⾜关节僵硬不适或关节肿胀之证。

肝主⾎海,⽽“冲脉为⾎海,⼥⼦经⽔及带等,全赖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黑龙 江 中医药 大学 , 黑龙 江 摘 哈尔滨 104 ) 500
要: 痹证 为 临床 的常见病 , 医家 多以外邪致 病 的 角度 论证 治疗 , 有从 肝 脏 论 治 。作 者 以古代 医籍 鲜
为基 础 , 肝 气怫郁 、 血 亏虚 、 风 内动 三 个方 面对痹证 从 肝论 治进 行理 论探 讨 。 从 肝 肝
大灼热等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病证 。《 问 ・ 论》 素 痹 有 “ 风寒湿三气杂至 , 合而为痹也” 不与风寒湿气合 , 及“ 故不 为痹 ” 等论 , 后历 代 医 家 大 多遵 循 此说 , 此 治疗 上 多 以散 寒 、 祛风 、 络 、 湿 、 热 为 基本 原 则 , 有 从 通 除 清 鲜 肝 脏 角度论 治 。殊 不 知 “ 外 未 发 于皮 , 居 分 肉之 而 独 间, 真气不能周 , 故名 日周痹” 《 枢 ・ (灵 周痹》 、 肝 )“ 主身之筋膜” “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问 ・ (素 痿 论》 之论 , ) 肝的疏泄功能正 常, 则气机条达舒 畅, 气行 则 血行 , 的运行 顺 畅及肝 血充 足则 筋得 其养 , 节运 血 关 动、 转侧 灵 活有力 , 可见 肝脏 与痹 证 的发 生有着 密切 的 关系 , 正如秦景明在《 幼科全针》 所说 “ 双膝酸痛筋不 支, 步行平地若高低 , 湿痹 良由肝受病 ” 傅 青主男 及《 科》 “ 有 手足 , 肝之 分野 , 人乃 为 脾 经 之热 , 知 散 肝 而 不 经 之郁结 , 手足 之痛 自去 ” 而 之说 。 1 肝气怫 郁 。 身掣痛 麻木 周 肝 为刚脏 , 喜条 达 而恶 抑郁 , 主疏 泄 , 为气 之枢 机 , 调 畅气机 , 气机运 行 不 息 , 降有 序 , 则 升 出入 有 节 而 气 行则血行 , 气血平 和, 经络舒畅。如《 血证论》 “ 日: 肝 属木 , 气 冲和条 达 , 木 不致 遏 郁 , 血 脉 得 畅 。 若 七 情 则 ” 不舒 , 志失 调 , 病 邪 侵 袭 , 气郁 滞 , 机不 畅 , 情 或 肝 气 则 血行 受 阻发生瘀 滞 , 阻脉络 , 致周 身疼 痛而 发生 痹 闭 可 证, 表现在 肢体 上可 出现 关 节 和 肌 肉 的疼 痛 、 木 、 麻 重 着 、 伸不 利 。如 《 屈 中藏经 》 所说 :“ 痹 者 , 思 喜 怒 气 愁 过多 , 则所 结 于 上 … …宜 节 忧 思 以养 气 , 喜 怒 以 全 慎 真 , 为 良矣 。 说 明 了情 志失 调 可 引 起气 痹 。罗 美 在 最 ” 《 内经博义》 亦有“ 凡七情过用 , 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 ,
作 者 简 介 : 志 新 ( 9 5一) 男 , 为 黑 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2 0 孙 17 , 现 0 4级 方 剂 学 博士研究生 。 收 稿 日期 :0 8— 9— 1 20 0 0
修 回 日期 :0 8—1 0 20 0— 9
不必三气入合于其合也” 肝痹者 , 及“ 肝气郁而血不荣 筋之症也” 之说 。《 医学入 门》 则进一步指 出: 痹者 , “ 气 闭塞 不通 流也 … …周身 掣痛 麻者 , 之周 痹 , 肝气 谓 乃 不行也。 论述 了肝气郁结不行 , ” 气机不畅可导致周身 掣痛麻木而发生痹证 。《 因脉治 ・ 症 痹症论》 对此脉 治 有 明确 论 述 : 或 见 沉 滞 , 家 郁 结 … …左 关 沉 滞 “ 肝 者, 柴胡疏肝散。 《 ” 傅青 主男科》 中亦有精彩 的阐述 , 即“ 手足 心腹 , 身 皆疼 , 一 将治 手 乎 ?治 足 乎 ?治 肝 为 主。盖肝气一舒 , 诸痛 自愈” 并提出具体方药( , 柴胡、 甘草 、 陈皮 、 子 、 栀 白芍 、 苡仁 、 苓 、 薏 茯 当归 、 术 ) 又 苍 , 进 一 步说 明 : 此 逍 遥 散 之 变 化 也 , 肝 而 又 祛 湿 祛 “ 舒 火, 治一经 而诸 经无 不 愈 也 。 足见 肝 气郁 滞 对 痹 证 的 ” 发 生 有着 重要 的影 响 。 2 肝 血亏 虚 , 关节 挛 急疼痛 肝藏 血 , 司血 海 , 肝 主 筋 , 华 在 爪 。筋 体 以柔 且 其 和为 贵 , 肝血 充 养 为 本 。肝 血充 盈 则 筋 气 得 养 以连 禀 络 百节 、 主司运 动 , 之 活动 强 健 有 利 。《 问 ・ 脏 使 素 五 生 成篇 》 “ 之 合 筋 也 , 荣 爪 也 ” “ 受 血 则 能 谓 肝 其 及 足 步 , 受血 则 能 握 , 受 血 则 能 摄 ” 掌 指 。若 禀 赋 不 足 , 化 生乏源, 久患大病 , 伤 阴血, 产后失 血 , 或 耗 或 阴血 骤 虚, 或行 经 期 问 , 室 正 开 , 致 营 血 亏 虚 , 血 均 血脉 虚 涩 , 络 失濡 润 , 而病 痹证 。 临床可 出现 肢体 肌 肉疼痛 , 关节 屈 伸不 利 , 肌肤麻 木 , 或见 女 子 月 经 量 少 , 则 闭 经 等 甚 症 。《 枢 ・ 十五入 》 出 :血 气 皆少 则 无 须 , 于 灵 二 指 “ 感 寒 湿则 善痹 , 痛 , 枯 也 。 《 青 主 女 科 》 骨 爪 ”傅 中有 :产 “ 后 百节 开张 , 血脉 流 散 , 弱 则 经 络 间 多 阻滞 , 日不 血 累 散, 则筋 牵 脉 引 , 节 不 利 ” 说 。秦 景 明 于 《 科 全 骨 之 幼 针》 谓之 :痹 者, “ 内因肝血不足 , 被寒湿所 中, 外 盖肝 主 筋通一 身 之血 脉也 。 张 锡纯 对 此 亦 有 精辟 的 阐述 , ” 即“ 脾虚 令人 腿 痛 , 大体 皆 能 知 之 , 虚 可 令 人 腿 疼 , 肝 方书罕言 , 即深 于 医 学 者 , 恒 不 知 。 …… 所 谓 伤 肝 亦 者, 乃伤 肝经 之气 血 , 非必郁 肝 经之气 血 也 , 血 伤 , 气 则 虚 弱随之 。因肝 主疏 泄 中藏相 火 , 虚 不能疏 , 火 即 肝 相
关键 词 :: 2 5 6 R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4 6 2 0 ) 6— 0 5— 1 10 2 0 ( 0 8 0 0 2 0
痹证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 发 病 之 一 , 以 肌 肉 、 多 是 筋 骨 、 节发 生酸 痛 、 木 、 着 、 伸 不 利 , 或 关 节 肿 关 麻 重 屈 甚
20 0 8年第 2 5卷第 6期
Vo. 5, . 2 0 12 No 6, 0 8





I fr ain o a to a n om t n Tr diin lChie e M e i n o n s dcie
从 肝论 治痹 证 探 讨
孙 志 新 , 明蕊 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