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慢性咳嗽
从肝论治慢性咳嗽
则 两脑 下满 。 究 其原 因 , 之 经脉 , 人 隔 膜 , 胁 ” 肝 上 布 肋 , 沿喉 向上进 入鼻 咽部 , 再 分支 从肝 分 出 , 隔膜 , 过
咳为标 , 当清泻 肝 经 有余 之 火 , 善 疏 泄 之 职 ; 治 改 肝
火得 清 , 郁 得 疏 , 降适 度 , 气 宣 利 , 咳 嗽 顿 肝 升 肺 则
・ 5・ 4
22 .
疏 肝 解 郁
苓、 茯苓 各 2 , 芩 1 。7剂 , 煎 服 。二 诊 : 4g 黄 5g 水 服 药 7剂 后 , 喘 明显 缓 解 , 浮 尽 退 。守 方 1 咳 面 4剂 。 三诊 : 喘基本缓 解 , 明显浮 肿 , 方加 玉屏 风散 、 咳 无 前
中 医研 究
21 02年 9月 第 2 5卷 第 9期
T M e. et e 2 1 o.5N . C R sSpe r 0 2V 12 o9 mb
文 章 编 号 :0 1 9 0 2 1 )9— 0 4— 2 10 —6 1 ( 02 0 04 0
・
临 床 经 验
・
从 肝 论 治 慢 性 咳 嗽
盖 因伤 于肺气 而 咳 , 于 脾 湿 因咳 而 为 嗽也 。 但 临 动 ”
床 上 , 嗽 往 往 病 情 错 综 复 杂 , 五 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 “
从肝论治更年期女性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1 临床 资料
现 代 医 学 认 为 C A 以慢 性 咳 嗽 为 主要 症状 , 发 病 机 制 V 其 与 支 气 管 哮 喘 相 同 , 理 变 化 为 气 道 的 慢 性 炎 症 反 应 和 气 道 病 的 高反 应 性 。 由 于人 们 近 年 来才 对 C VA 的发 病 机 制 、 疗 有 治 了较 全 面 的认 识 , 中医 对 本 病 病 因 病 机 、 证 施 治 的认 识 仍 故 辨
六 腑 皆令 人 咳 , 独 肺 也 ” “ 脉 布 两 胁 , 注 于肺 ”“ 火 刑 非 ,肝 上 ,木
胡、 白芍 、 风 、 味 子 、 白皮 、 仁 、I 母 、 紫 菀 、 地 防 五 桑 杏 J贝 l 炙 广
龙、 炙麻 黄。兼 心烦烘 热 、 胁肋胀痛 、 肝气 郁结者加用郁金 、 薄
更年期妇女作为特殊的人群 , 因其 特 有 的 生理 病理 变 化 , 故 在 其 疾 病 的 辨 证 治 疗 上 也 有 别 于 其 他 人 群 。《 经》 :七 内 云 “ 七任 脉 虚 , 冲脉 衰 少 , 癸 绝 , 道 不 通 , 无 子 。认 为 更 年 太 天 地 故 ” 期妇 女 肾 精 亏 虚 , 阴血 不 足 , 阳 失 衡 。《 问 ・ 论 》 “ 脏 阴 素 咳 云 五
从 肝论 治 更 年期 女 性 咳嗽 变 异型 哮 喘 临床 观 察
林 军 梅
( 江省金 华 市 中心 医院 , 江 金 华 3 1 0 ) 浙 浙 2 0 0
[ 键 词 ] 咳 嗽 变异 型 哮 喘 ; 肝 论 治 ; 年 期 ; 关 从 更 女性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2 2 0 6 .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7 1 —2 1 文 0 8 8 9 2 0 )9 70—0 1 气 体 即可 诱 发 , 心 烦 烘 热 , 闷 胁 胀 , 干 , 红 少 苔 , 弦 伴 胸 咽 舌 脉
久咳从肝论治验案2则
病 案
中 图分 类 号
R 5 .1 2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0 80 - 0 0 0 6 2 3 7 2 0 )4 0 5 - 2
近 年来 .我 们 对 于久 咳患 者采 用 从 肝论 治 的方 膈 入 肺 . 挟升 发 之气循 经 而舒 启 肺气 , 之 宣 降而行 使 治 节 之权 例 患者 临床 既 有咽 中如 物梗 阻 , 本 咯痰 不 法着 手 治疗 . 疗效 明显 . 现举 验 案 2则如 下 。
蜕 5, g 防风 5 g 7剂 常法 煎 服 年 , 素性 情 急 躁 易 怒 。 平 自诉 3个 多 月 前 . 因不 满 单 服 完 上 药 后 , 者 精 神 食 欲 好 转 , 中舒 畅 , 患 咽 咳 位人 事 调 动 , 郁 恼 怒 出 现 干 咳 , 少 而 粘 色 黄 . 抑 痰 伴 嗽症 状 基本 消失 . 仍 觉胸 胁 满 闷不适 伴 下 肢浮 肿 . 右胁 隐痛 不适 。 诉 1个多 月前 . 上述 症状 复发 加 重 . 咳甚 舌 质 暗红 、 黄 , 弦涩 。 上方 加 J 楝 子 、 延 胡 则 遗 尿 , 间尤甚 伴 午后 低热 , 晕 失 眠 , 膝 酸软 , 苔 脉 予 I I 炒 夜 头 腰 索 、I 各 1 g 猪苓 、 苡 仁 各 2 g 去 瓜 蒌 、 JI 芎 0, 薏 0, 厚朴 、 大便 干燥 , 便 黄 。 小 曾在 当地 医 院诊 断为 慢 性支 气 管 桔梗 、 防风 。 再服 7剂后 , 症痊 愈 。 患 者 院外 服丹 炎急 性 发作期 、 诸 嘱 右侧 胸 腔 中量 积 液 患者 拒 绝胸 腔 穿 栀 逍遥 丸 1个 月巩 固疗 效 . 同时注 意保 持 心情 舒 畅 刺 治 疗 . 静脉 滴 注头 孢 呋辛抗 炎 、 舒坦 化 痰及 对症 沐 3个月 后 随访 . 未再 复发 处 理 2周 后 . 咳嗽 症 状仍 时轻 时剧 . 迁延 不愈 。 复查
久咳(慢性咳嗽)中医的辩证思路
见内热或烦热者加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之
属; 邪热已去,阳虚依然,可重用黄芪、仙灵脾、 补骨脂、巴戟天补气补肾而收功; 临床多见偏向不明确,症状不典型者,扶正之 法以补脾为主。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 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沈金鳌。
3.治咳与治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 痰有声称为咳嗽。 干咳责之于肺,责之于肝,而痰多责之 于脾,责之于肺。 咳嗽同时存在,有声有咳就应该治痰为 先,痰去而声自息。
4.嗜酸性细胞性支气管炎
若以干咳为主者取养阴清热法,如沙参麦冬
汤、青蒿鳖甲汤。
平时以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更合适。
五、临床常用药对
1.麻黄、法半夏、姜、辛、味
这五味药是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半 夏汤所共有的药物,是张仲景治咳喘的用药 重点。
麻黄宣肺治咳喘 法半夏化痰止咳组成药对
姜、辛、味是张仲景治咳嗽时常用的加味药。
目前临床报导慢性咳嗽邪实证型常以风 寒咳嗽、风热咳嗽、湿痰咳嗽、痰热咳嗽为主。 慢性咳嗽风邪占有重要地位,祛风药 的选用与疗效关系密切。
荆芥:止嗽散 蝉衣:祛风 防风:玉屏风散 痉 桑叶、菊花:散风热 搜风通络 牛蒡子:散风利咽喉 苍耳子、辛夷:散风利鼻窍 僵蚕、 地龙:解
蜈蚣、全蝎:
“风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
痰热者桑白皮、浙贝母酌选; 属火者青黛、炒山栀; 遇顽痰黏稠,不易咯吐,桔梗,皂角刺;清 痰热 的天竺黄、竹沥、海浮石、川贝均可选用。 病情好转或稳定以后,健脾之法为主要调摄 之法,六君子汤为常法。据舌脉及其它症状加减。
干咳的治疗责之于肺、肝。治肺 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而治肝之 法当以清肝、凉肝、泻肝流程 病种列举明白 针对病种进行治疗 仍有相当一部分病 例疗效不理想。
基于《内经》相关理论辨治慢性咳嗽
基于《内经》相关理论辨治慢性咳嗽标签:内经;慢性咳嗽;辨证论治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证候,多由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引发。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其病因较为复杂,多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久嗽”“内伤咳嗽”范畴。
《内经》关于咳嗽有深刻论述,其理论体系对现代诊疗慢性咳嗽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阐述如下。
1 《内经》对咳嗽的认识1.1 关于病位《内经》认为咳嗽病位在肺,且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素问·咳论篇》有“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
”《灵枢·九针论》云:“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1.2 病因病机《内经》关于咳嗽的病因病机归结起来有两方面:一为外感六淫,二为脏腑功能失调,二者均可致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而引发咳嗽。
《素问·咳论篇》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此为外感寒邪所致咳嗽;又有“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为寒饮停聚于胃,上犯于肺所致咳嗽。
慢性咳嗽属“内伤咳嗽”,其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素问·咳论篇》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发病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同时间接指出了五脏六腑在治疗咳嗽中有着重要作用。
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上相互协同,共同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由于五脏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其他四脏功能失调均可病及于肺,从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
从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浅谈慢性咳嗽的诊治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 内经 》 , 对咳嗽病 因的认识 , 《 素问 ・ 咳论》 篇 指 咳嗽系由” 皮毛先受邪气 , 泄气 以从其合也 ” , ” 五脏 六腑 , 皆令人
咳, 非独肺也。 ” 五脏六腑之 咳” 皆聚于 胃关于肺” , 均说 明外邪犯肺可 以致咳 , 其 它 脏 腑 受 邪 功 能 失 调 而 影 响 于肺 者亦 可 致 咳 。 许多 医家也从不 同角度辩 证论治, 认为, 治宜疏 肝解郁 , 顺气化
同对 照 组 。
愈’ 咳嗽持续时 间达 8 w以上者, 胸部 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者” I 。在祖 国医学 中属 于咳嗽病” 久 咳… ’ 久嗽… ’ 顽 固性 咳嗽 ” 的范畴 1 , 但 因慢 性 咳嗽 为临床上最为常见且最为难 以治疗的疾病之一 , 因此, 近 年来 已 引起 了呼 吸界 医生 的高度关注[ 3 1 。 I 艋床 上 , 咳嗽主要分为新感 咳嗽和久咳两种 。新感咳嗽 多为外
感, 病位相对 较浅病情 较轻 , 久咳 即慢 性咳嗽 多因脏腑 失调或新 感 咳嗽失治误治迁延而至 , 病 因病 机相对复杂 , 病位 不单一 , 症 状不统 而 治疗难 以取得速效1 4 1 。而老年性支气管扩张咳嗽更是慢性咳嗽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最 常见的类型。 诊 治疾病必先分析疾病 的病 因病机 , 确定病 位 , 方能辨证论 治 。 怎样才能理清我们 的辨 治思路 , 其实早在《 内经 》 中 已为我们 指明 了
1 . 2方法 对 照组采用呼吸科常规治疗方 案 , 药物选用使用 中成药 桂 龙 咳喘 宁( 成分 : 桂枝、 龙骨 、 白芍 、 生姜、 大枣 、 炙甘 草 、 牡蛎 、 黄连 、 法半夏 、 瓜蒌子 、 苦杏f ■( 炒) 等) , 制成胶囊 , 规格 为 O . 3 g  ̄ 6 0 s , 口服 , 5 粒, 次, 3次, d , 2 w一个疗程 , 观察 1 ~ 2个疗 程 ; 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 基 础上 , 加强脾 胃功 能调整 , 选 用香砂六君 子丸( 成分 : 广 木香 2 4 g 、 西 砂 2 4 g 、 炒 党参 6 0 g 、 炒 向术 6 0 g 、 茯苓 6 0 g 、 炙甘草 3 0 g 、 炒 广 皮 3 O g 、 制半夏 6 0 g )  ̄述各药共研细末 , 每料用 生姜 、 枣子各 3 0 g ,煎汤 代水泛丸 , 如绿豆大 , 约成丸 3 0 0 g , 2次/ d , 6 W次, 食后开水吞服 。 疗程
赫烜从肝肾论治久咳经验总结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n .2019,V o l .27N o .112.2 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结合 周华龙主任在临证中,对于时间掌握恰到好处,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㊂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力求做到 及时㊁对症处理 的骨伤治疗原则㊂在急性损伤治疗中,以标本兼顾,并以治标为重,要求及早进行㊂此时(多在72h 内)瘀血尚未凝结,整复创伤较小,易于恢复㊂特别是在骨质损伤初期数小时内,移位骨折仍存在自然修复机制和回复力,患者往往痛苦小,恢复快㊂而在慢性劳损治疗中,应以标本兼治原则为指导,求本为主㊂治疗不仅考虑患处的修复,更要以患处整体的骨质及软组织整体功能为全局,循序渐进㊂不可一味地只求骨折固定和愈合,而忽视病变软组织的再次或重复损伤㊁出血及炎症加剧改变㊂2.3 解剖和功能结合 临床骨伤科病变多以骨质破坏和软组织损伤为主㊂周华龙主任在临证治疗时,多采用效果好,操作相对简单容易,痛苦小,愈合恢复较快,后遗症及并发症相对少,无医源性损伤和病变的方法㊂因此,在解剖与功能的关系处理上,尽可能达到对线㊁对位良好的解剖复位,或较理想的近解剖复位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不一味地追求解剖复位,能够达到功能复位则更可取㊂成人㊁儿童及老年患者,加以区分其功能要求不同,亦不拘于常数,一切从临证实际出发㊂2.4 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方药分 三期 治疗㊂①损伤期㊂此时因机体损伤,气血㊁筋骨㊁经络㊁脏腑受损多以出血导致的 瘀 为主㊂气血溢于脉外,而致瘀滞肿胀㊁疼痛大作,在治疗上应以 止 为主,一为止血,二为止痛㊂止血有行气止血㊁补气止血等辨证而用;止痛则可减轻患者痛苦㊂②生长(修复)期㊂此期损伤修复㊁破坏生长趋于恢复,但同时瘀滞消而未尽,骨质㊁关节制动受限,因此治宜 活 ,一为活血,二为活动关节㊂以被动活动治疗为主,多以通络法为主㊂③预后期㊂此期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㊂因此,以 理 法为治则,一为理筋整复,二为调理脏腑㊁护脾胃㊁补肝肾为主㊂2.5 内外结合 不仅重视骨伤的外在临床表现,更注重脏腑功能,强调 以内养外,内外结合 的原则㊂①护脾胃㊂骨伤患者因长时间休养,运动减少或制动,脾胃虚弱,进而影响水谷精微消化吸收,濡养筋脉㊂养护脾胃则宜于补养气血,助筋脉,气血恢复㊂②补肝肾㊂可加速筋骨的续接,帮助伤肢康复,亦可起到理筋整复㊁恢复运动功能之功㊂3 小结中医骨科临床诊治仁者见仁,各具特色,而诊断是治疗的首要前提㊂临证时,在明确疾病诊断后辨证施治,尽可能采用创伤小㊁疗效好的中医药治法㊂在治疗时,因时㊁因效制宜为中医骨科治疗的临证原则,并加强辨证为纲,方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㊂(收稿日期:2018-11-02)赫烜从肝肾论治久咳经验总结张丽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ʌ摘要ɔ 本文总结了赫烜从肝肾论治久咳的临床经验,并附临床医案加以分析㊂ʌ关键词ɔ 久咳;肝肾论治;经验介绍;赫烜中图分类号: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19.1105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㊂咳嗽属于西医上呼吸道感染疾病㊂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效果尚可,但若失治或治疗不当,易成久咳,一般病史较长,病机复杂,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体质虚弱者更易受天气㊁饮食㊁劳累等多种因素影响反复发作㊂赫烜教授是山西省首批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其结合自身长期临床经验,从肝肾论治咳嗽,并自拟止咳方治疗久咳,取得较好的疗效㊂笔者有幸跟随赫烜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久咳的经验总结如下㊂1 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咳嗽多为外感六淫,从口鼻而入,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或嗜食辛辣,辛辣助火,灼津生痰,阻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吐痰;或脾失健运,湿聚为痰,痰浊干肺;或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水汽不能蒸化,化为痰饮,阻塞气道;或肾阴亏损,虚火内炽,灼伤肺津,肺失清肃而致咳嗽气喘㊂所以,多从肺㊁脾㊁肾论述咳嗽㊂赫烜教授认为,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不仅与肺㊁脾㊁肾有关,还与肝有关,且在临床中发现久咳患者以肝肾咳多见㊂五脏六腑皆使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㊃咳论“对 五脏咳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19,V o l.27N o.11有具体的描述: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㊂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㊂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肢下满㊂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㊂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㊂ ‘类证治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㊂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五脏均可使人咳嗽且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赫烜教授认为肺病日久后与肝㊁肾密切有关㊂肝属木,肺属金,在正常情况下,肺气主降,肝主升发,一升一降,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正常,则病无所生㊂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肺的宣降,使肺气上逆而咳嗽㊂若肺病日久,肃降失常,气机不能正常运行,影响肝主疏泄功能,肝失疏泄又会加重肺病的迁延和发作频率㊂故会出现金克木㊁木侮金的情况,造成升降失司,气血逆乱,从而引发咳嗽㊂肾属水,肺属金,肾主封藏而纳气,肺主肃降司呼吸,气主于肺而根于肾,肺肾乃金水相生之脏,为母子关系㊂‘医权初编“谓: 肺为肾母,母虚不能生子,子虚令母愈虚,金水不能相生,其咳愈甚㊂虚则补其子,故以补肾愈㊂ 久咳必归肾,伤及下元,损及气根,造成气体吐纳失常㊂所以,慢性咳嗽日久,肺脏受损,会影响肾脏的生理功能,肾不纳气,从而引发咳嗽㊂故认为久咳不仅与肺有关,也与肝㊁肾有密切关系㊂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相互为用㊂肝肾同居下焦,阴阳相互滋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㊂肝肾经络相交,隶属于奇经,所以古人提出 肝肾同源,肝肾同治 之说㊂‘医宗必读“谓: 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㊂ 故临床治疗中常兼顾两脏㊂2治法治则赫烜教授认为久咳的治疗一是以补肝肾为主,补肝肾能够增加机体活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正气足则有利于祛除邪气,同时可恢复肝肾功能㊂肝主疏泄㊁肾主纳气的功能正常,则咳嗽可除,故肝肾不足是久咳的主要原因㊂二是兼顾润肺,因咳嗽之病,多责之于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为娇脏,易受邪侵㊂而对于久咳或邪祛大半而咳嗽不止者,多因肝肾亏虚,肺失濡养,肺气壅遏不宣,肺气上逆而咳嗽,故需通过润肺以调节肺的功能,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正常,则咳嗽可愈㊂此外,兼顾祛痰㊁止咳,扶正培本㊂赫烜教授以养肝肾为本,令气津得复,正旺而邪祛,配伍润肺化痰㊁止咳行气之品,可使痰祛肺宣,正复邪祛,咳嗽自愈㊂临证中将以上两点联合应用,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使久咳的治法治则更加完善㊂3临证拟方,通权达变自拟止咳方:黄精㊁百合㊁百部㊁仙鹤草㊁紫苏㊁苦杏仁㊁蝉蜕㊁炒紫苏子㊁清半夏㊁炙甘草㊂黄精有补肾润肺之功,且能补益脾气,补土生金,适用于肺肾两虚之劳嗽㊁久咳㊂临床研究证实,黄精可明显提高免疫力低下人群的血清补体水平[1]㊂百合㊁百部以润肺为主,其中百合能补肺阴,清肺热,兼有止咳祛痰㊁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久咳造成的虚烦不寐多梦者,‘名医别录“记载百部 主咳嗽上气 ,药理学研究显示百部所含生物碱能降低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2]㊂仙鹤草味苦㊁涩,性平,归肺㊁肝经,具有收敛止血㊁止痢㊁杀虫功效,可以治疗肺脏和肝脏功能失调所致病证,用于各种出血证㊂研究证实,仙鹤草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强的抗炎㊁抗菌㊁松弛平滑肌作用,且止咳作用显著[3]㊂紫苏味辛,性温,归肺㊁脾经,能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2]㊂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㊁胃㊁肺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是燥湿化痰㊁温化寒痰的要药㊂炒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㊁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㊁止咳平喘㊁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痰壅气逆㊁咳嗽气喘㊁肠燥便秘㊂苦杏仁性微温,味苦,有小毒,主入肺经㊁大肠经,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善止咳化痰而平喘,对肺系咳嗽有效,无论外感内伤,新病久疾,凡涉肺脏,多用之㊂蝉蜕入肺经,以宣肺为主,能疏散风热,息风止痉,利咽止痒,解痉缓急,疏利气道,有缓解嗓子疼痛的功效㊂甘草调和诸药㊂纵观全方,共奏补肝肾㊁润肺止咳之功,标本同治,疗效显著㊂赫烜教授认为对顽固性咳嗽可以加用一些虫类药物㊂中医认为 风盛则挛急 ,故治疗宜疏风解痉,而虫类药大多有疏风解痉之效,故而选用㊂常用药物有蜂房,多用于治疗痹证㊂蜂房有解痉㊁消炎㊁抑菌的作用,无论寒㊁热㊁虚㊁实之咳喘证,均可取得佳效[4]㊂天花粉和前胡常作为对药使用,既能润肺清热,又能祛痰止咳㊂天花粉味甘㊁微苦,性微寒,归肺㊁胃经,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主治热病烦渴㊁肺热燥咳㊁内热消渴㊁疮疡肿毒㊂前胡味苦㊁辛,性微寒,归肺经,能降气化痰,散风清热,有祛痰作用㊂(下转第10页)民族医药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n.2019,V o l.27N o.11日2次,静脉输注㊂同时给予蒙药口服:早餐前口服那仁-满都拉-11味丸15粒(共3g);午餐后口服德都古日古木-7味丸15粒(共3g),沙日-汤散(共3g);晚餐后口服巴特日-7味丸9粒(共2g),壮伦-5味汤散(共3g)㊂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㊂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血小板(P L T)上升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效果㊂治愈:P L T>100ˑ109/L,好转:P L T90~100ˑ109/L,无效:P L T<90ˑ109/L㊂3.2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3.3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 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布病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治疗组4037(92.5)һ2(5.0)1(2.5)对照组4029(72.5)9(22.5)2(5.0)注:与对照组比较,һP<0.054讨论布病是由粘虫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原为牛㊁羊㊁猪等兽类之间传染的疾病,人类通过接触病兽或食用染粘之食物而得病㊂粘虫侵犯血液系统后可出现血小板降低㊁鼻出血㊁皮肤紫癜等症状,属传统蒙医 痹病 范畴,又称 新痹病 ,治疗以杀粘虫㊁调黄水㊁补肾㊁通脉为原则[3]㊂那仁-满都拉-11味丸具有温肾㊁利水㊁消食㊁燥希日乌苏等功效;忠伦-5味汤具有祛热㊁舒筋散结㊁通络止痛㊁祛燥黄水等功效;德都古日古木-7味丸具有清血热的功效,用于治疗肝瘀血热㊁目肤发黄㊁尿黄等病证;沙日-汤散具有清瘟㊁解毒㊁凉血等功效;巴特日-7味丸具有清瘟㊁解毒㊁消粘㊁止痛㊁散瘀等功效㊂蒙药治疗布病,能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减轻西药带来的肝肾损害和消化道不良反应㊂蒙西医结合治疗布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效果优于西医单独治疗效果㊂布病治疗原则为早期㊁规范㊁足量㊁联合用药㊂对布病而言,预防是关键,接触病畜时需戴手套㊁口罩㊁护目镜㊁防护服,肉类及乳类食品建议熟后食用㊂布病的并发症较多,可累及骨关节㊁消化道㊁呼吸道㊁血液㊁神经等多个系统,并发症破坏力强,致残率高,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一定要做好布病的预防工作,加强对布病的科普宣教工作㊂参考文献[1]李福兴.实用临床布鲁氏菌病[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孙海波,张恩慧.22例具有血小板减少体征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的治疗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12):1412.[3]德恩金,辛智利,梁秀文,等.布鲁氏菌病蒙西医结合与传统治疗效果对比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 175-176.(收稿日期:2018-10-09)(上接第8页)4病案举隅患者,男,73岁,2018年4月24日初诊㊂患者因感冒后咳嗽㊁咳痰3个月,给予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也曾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差㊂现症见:咳嗽日久,咳声短促无力,有痰,量少,咽干不适,舌淡㊁苔少,脉细缓㊂既往有间质性肺炎史,右肺尖结核病史㊂中医辨证:咳嗽(肝肾亏虚兼痰浊阻肺)㊂给予自拟止咳方加减㊂处方:黄精9g,百合9g,百部15g,仙鹤草12g,紫苏9g,苦杏仁9g,蝉蜕9g,清半夏9g,炒紫苏子9g,天花粉24g,前胡9g,蜂房9g,炙甘草6g㊂7剂,每日1剂,水煎服㊂2018年5月2日二诊:患者诉咳嗽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嘱其继服上方7剂,症状基本消失㊂按语:患者年事已高,本就肝肾亏虚,又复感外邪,病程较长,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滋生痰邪,上注于肺,阻塞气道,发为咳嗽㊂病机为肝肾亏虚兼有痰浊,在自拟止咳方的基础上,以养肝肾为本,正旺而祛邪,配伍润肺化痰止咳之品,咳嗽自愈,故加入天花粉㊁前胡祛痰止咳,加入蜂房以加强疏风解痉之力,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更强,从而有效治疗咳嗽㊂5注重查找病因若咳嗽日久不能治愈,要考虑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咳嗽变异性哮喘㊁精神性咳嗽㊁左心功能不全㊁胃食管反流㊁鼻液后滴综合征等疾病,尽早对症治疗㊂参考文献[1]王慧,袁德培,曾楚华,等.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34(2):58-60.[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张东,邬国栋,张述禹.仙鹤草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业,2004,13(6):79-80.[4]游志红.露蜂房治疗咳喘心得[J].中国民间疗法,2000, 8(4):6.(收稿日期:2018-10-20)。
从“肝肺”论治慢性咳嗽临床举隅
酮 的作 用 , 引起 蜕膜组 织变性 、 死 , 坏 黄体 溶解 , 胚囊 使
坏 死 , 可作 用 与 下 丘 脑 和垂 体 的水 平 , L F H 且 使 H、 S 下降 , 黄体溶解 从而使 妊娠不 能维持_ 。 _ 藏红花 和米非 5 ]
司酮 联合 , 以互 相补 充 , 可 米非 司酮 尽 快杀 死 胚胎 , 藏
闭 瘾 瘕 , 后 瘀 阻 , 毒 发 斑 , 郁 痞 闷 , 悸 发 狂 。 产 温 忧 惊
( 收稿 2 0 — 7 0 ; 回 2 0 — 22 ) 0 90—9 修 0 9 1 - 9
西班 牙 和伊 朗等 国, 在我 国的上 海 、 江 、 苏 、 浙 江 山东 、 北京 等地有栽培 _ 。 1 藏红花 昧甘微 酸 , ] 性平温 , 毒 , 无 人 心、 肝经 。功能 活血化 瘀 , 凉血 解毒 , 解郁 安神 , 于经 用
红 花 、 红花 或西红花 。 番 目前 , 红 花 的 主 产 地 在 希 腊 、 藏
[ ] 史 帆 , 小 萍 , 玉 琳 . 位 妊 娠 药 物 保 守 治 疗 不 6 叶 郭 异 同 用药 方 法 疗 效 观 察 []陕 西 医 学 杂 志 ,0 9 3 ( )8 58 6 J. 2 0 ,8 7 :9 —9.
刻做后 穹窿穿刺术 , 出 5 抽 mL不 凝 血 。 断 : 诊 口服 超 量
藏红花 而引起 输卵管 妊娠 流产 。 严密观 察 F, 取 口 在 采
服 米 非 司 酮 5 mg 每 l h 0 , 2 1次 , 用 3 。 第 4 连 d d复 查 血 pHC — G< 2 0 u L, 0 0 / B超 检 查 子 宫 直 肠 窝 积 液 缩 小 , 临
医案医话 ・
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思路与方法
㊃争鸣㊃作者单位:102488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祝广钦(硕士研究生)㊁胡孙林(本科生)㊁孙霄(硕士研究生)㊁孙一珂(博士研究生)㊁张海蓉(博士研究生)㊁王若冲(博士研究生)㊁张亚鹏(博士研究生)㊁马淑然];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宁夏(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祝广钦(1998-),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天人相应理论与系统中医学㊂E⁃mail:tongtongxing@通信作者:马淑然(1964-),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天人相应理论与临床实验研究㊂E⁃mail:mashuran64@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思路与方法祝广钦 宁夏 胡孙林 孙霄 孙一珂 张海蓉 王若冲 张亚鹏 马淑然【摘要】 风袭于外,肝必内应”,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以 风”为主,是一个由咳嗽逐渐发展为哮喘的动态阶段,其病程与病机展现出 由外及内,日久则伏”的特点㊂中医学将以 风”为因的疾病责于肝之失常,本文基于此进行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探索,并根据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分期与病证的标本,以 祛外风 煦肝风 搜伏风”为基本方法,从理论基础㊁病机阐释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分别论述了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依据与临床价值㊂疾病初起,拟 祛外风”为首则,以防肺风扰肝;至中期须用 煦肝风”法治本,以平肝气之乱;久病入络,则以 搜伏风”为要,防肝风之受引复动;三法相辅相成,分期分层次地应用,共奏良功㊂【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从肝论治; 肝风; 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3.023 1970年,Stanescu 和Teculescu 声称其认识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症状仅有咳嗽而无喘息的哮喘㊂1972年,Gluser将这种特殊的哮喘命名为 变异型哮喘”[1]㊂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已将此类疾病从咳嗽与哮喘中分离出来,单独命名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 asthma,CVA)㊂本病患者众多,且具备一定的 咳 喘”转化性,因而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疾病研究热点[2]㊂CVA 的病因病机,以及其临床的症状表现都具有以风”为主的特点[3],因此医家们多将CVA 归为 风咳”[4]㊂既为咳,病机当在肺气失宣;而‘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又将其责于肝之失常㊂‘杂病广要“言: 人之为风,有外之风,亦有内生之风 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因㊂”故本病主位在肝肺,是为 风袭于外,肝必内应”的病理逻辑㊂然而,目前中医学界对CVA 进行的临床探索中,从肺论治者众,从肝探讨者寡,从肝论治的实践与研究值得探索㊂1 风袭于外,肝风内动,日久风伏自古以来,中医界多认为咳嗽之病因与风㊁痰㊁瘀有关,而其中尤以风为首,由此医家们多将CVA 归为 风咳”[4];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中,普遍将CVA 归类为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其病程存在慢性气道炎症㊁支气管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5],认为其典型症状即咳嗽的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强直㊁痉挛之状态[6],恰属于中医学 风”的病理范畴㊂学界关于CVA 发病机制的探讨很多,如晁恩祥[4]认为CVA 挛急性咳嗽的发作是由于风邪伏肺;刘圣康等[7]认为,CVA 病属风疾,将其风之动归因于虚,认识到了内风生成之因与内外风之间的关系;杜渊等[8]以 风㊁痰㊁瘀”为小儿CVA 的核心病机,分急性期㊁中期㊁缓解期论治,探讨了 风邪再生”的机制;李彦军等[9]提出五脏伏风是CVA 发病关键,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外风㊁肝风与伏风对于本病的影响㊂笔者团队在此基础上认识并提出,CVA 的病程是一个由咳嗽逐渐发展为哮喘的动态阶段,其中 风”的病机展现出 由外及内,日久则伏”的特点,可分 风袭于外” 肝风内动”与 日久风伏”三个随疾病进展而彼此叠加的阶段性病机,治宜分阶段运用或联用 祛外风-煦内风-搜伏风”之法㊂1.1 风袭于外,同气相召,肝风欲动程钟龄‘医学心悟“言 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自外击之则鸣 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外风和内风是致咳的两大关键病因㊂武维屏 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之论[10],为从肝㊁肺论治CVA 提供了思路㊂外风犯肺,肺气失宣发为咳嗽的机制,学界探讨者甚,此风咳初起之征兆也㊂而‘素问㊃咳论篇“言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外风在直袭于肺以外,对其余脏腑仍存在某种致咳的影响㊂以侯岁明[11]为代表的学者肯定了这一观点,并认为外风致咳亦责于肝气之应: 风袭于外,肝必内应,风气相招也㊂”可见,外风致咳非独犯肺,亦能扰肝,内外风气相召,而在体内形成肝风欲动的整体环境㊂若仅注意肺气的受邪与失宣,忽略肝肺互相引动的风气之扰,或解一时之急,而肝风欲动的环境已成,如若再逢外风之扰,必当反复㊂1.2 肝阴亏虚,挟风内刑,木击金鸣CVA进展一段时间后,肝风频频受扰, 欲动”终成 已动”㊂此时表现出的咳嗽症状不再是普通的肺气上逆,而是刺激性的㊁难以平息的气道痉挛;为外风所引动的肝风上扰气道,发为肝风性的气道痉挛与喘嗽㊂李冠仙‘知医必辨“[12]言 上而侮肺,肺属金,原以制肝木,而肝气太旺,不受金制,反来侮金,致肺之清肃不行,而呛咳不已,所谓木击金鸣也”,大抵如是㊂叶天士[13]言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可见内风本为生理之风,是阳气在体内运转而成的温煦之风;其既生于肝,本意便为柔化肝之刚强㊂其之所以挟相火化肝风㊁失温煦而动乱,盖因肝阴血之不足㊂如‘本草经解“言: 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以不胜,病咳逆上气矣㊂”受外风之扰动,肝气郁而难畅,壅为肝火,内风柔煦不及,则被肝火裹挟,共化为病理之肝风,进一步造成肝风内动的环境;此时肝风上袭肺位,使肺失肃降㊁气机紊乱,反应于气道则发为咳喘,此 木火刑金”之理也㊂如‘临证指南医案“之言: 肝风妄动,旋扰不息,致呛无平期㊂”肝风内动致风盛挛急有两大成因:一是外风干扰太强,引动内风;二是肝虚阴不制阳,阳欲化风㊂当人体进入肝风内动之环境后,肝气必乱而过旺,此时肺金难制肝木,肝亢直逆于肺,则击金而鸣,故见 呛无平期”㊂1.3 风扰日久,伏风入络,引则复动CVA经年不愈,进展到后期,始向经典哮喘恶化㊂此时其咳象已发作剧烈,一遇风便反复㊂此时肝阴血亏虚已甚,经络空虚,如叶天士 久病入络”之说,风邪既有伏处,与痰㊁瘀交错,更难祛除㊂外风复扰,肝风复应,伏风随之复动,故迁延难治;若伏风久与痰瘀互结,形成宿根,则恶化为支气管哮喘,为时晚矣㊂1.4 救肺能解一时之急,疗肝可为治本之道综上所述,中医学视角下,CVA是典型的直接病位在肺,间接病位在肝之病患[14],具备 风袭于外,肝必内应”的病理逻辑,并可概括出 风袭于外,肝风内动,日久风伏”的病程特点㊂拾‘内经“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言,知其病性属风,当知其位在肝;从肺论治可解一时之急,从肝论治方是治本之道㊂2 从肝论治咳喘的理论基础2.1 体阴而用阳,肝为五脏万病之贼肝属厥阴风木,又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其用阳,性本喜动,疏阳易亢;其体阴,功在藏血,泄血易亏㊂自古徂今的医家们已认识到了肝功能关系系统对人体生理㊁病理变化过程的巨大影响㊂如魏之琇‘续名医类案“[15]云: 肝为万病之贼㊂”刘鸿恩‘医门八法“[16]曰: 诸病多生于肝,肝为五脏之贼㊂”黄元御‘四圣心源“[17]则言: 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㊂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㊂”如今,现代系统科学把人的生命运动视作一个有机㊁复杂的开放巨系统,肝功能关系系统作为其中的运动着的一个功能子系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系统各司其职又彼此交互,共同维持人的生命运动[18]㊂如清代魏念庭‘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四时之气始于春,五脏之气始于肝”之言,肝功能关系系统 主疏泄,调气机,主藏血”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在与其他脏腑功能关系系统协作运动的生理㊁病理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位置与序位㊂综观古今各医家所论,大多肯定肝在各脏疾病的发病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使动作用㊂2.2 生成之终始,肝肺分主气之升降古时医家对肝肺的认识始于‘素问㊃刺禁论篇“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论㊂其后讨论甚多,诸如‘素灵微蕴“ 阴阳之升降必由左右 右为肺金,左为肝木”之论,‘本草述钩元“ 木主升,金主降,升降相配”之论等等,大都认为肝之疏泄功能与肺之收敛功能对立统一,分主一身气机之升降㊂而肝与肺对气机升降影响之有别,则在于两脏腑之本性㊂肝性喜动喜升,则肝之疏泄功能在于鼓动脏腑始生之气,主司气之疏通发泄;肺性喜润喜降,则肺之宣肃功能常在于收敛运行一周的脏腑之气,主司气之循节有律㊂正如‘素问㊃天元纪大论篇“言: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㊂”肝木为始,主起而渐动之兴也;肺金为终,主周而复始之期也㊂可见,历代医家对于肝肺生理关系的认识,主要在于 肝始而肺终”,肝升气而肺降气,肝兴气而肺律气,肝肺分主气之升降也㊂这就决定了病理层面上,肺之罹患盖源于肝之始乱㊂2.3 肝刚而肺娇,肝木横恣可侮肺金历代医家对待肝肺之病理关系,常从气机升降失常而论[19]㊂如朱震亨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之论,李冠仙之 肝气旺盛,不受金制,反来侮金,致肺之清肃不行”之论等,大都从此而论㊂张介宾在‘类经“[20]中言道: 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反为所苦㊂”‘类证治裁㊃肝气肝火肝风“亦有言: 肝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㊂”其皆阐述了肝郁自伤而导致肝肺气机升降失司㊁气行上逆发为喘嗽的病理路径与发病机制㊂如‘素问㊃五运行大论篇“言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足,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一方面,肝既为五脏气之始源,其性升发刚强,则其气固强于为 娇脏”之肺,即 肝强肺娇”,故肝易侮肺而乘之;另一方面,肝本内寄相火,常处于 阳有余”之状态,肝木过郁必将化火,相火妄动克制肺金,则肺易受其刑,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21]所言 肝中所寄之相火,因肝木横恣,更挟虚热而刑肺”㊂3 祛外风 煦肝风 搜伏风”的诊疗思路与方法CVA是一个由咳嗽逐渐发展为哮喘的动态阶段㊂学界关于CVA论治的方法很多,朱毅等[22]对经方治疗CVA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发现多数医家治疗中以解表化饮为主,宣肺化痰的方剂应用较广,从肝论治的思路较少;钱星佳等[23]总结发现,以 疏风之法”内外合治CVA,临床确有疗效,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肝肺同调的重要性;王友鹏等[24]从风㊁湿论治小儿CVA,明确了风邪内外相引是本病核心病机,但究其病位在肺脾肾,或因小儿肝气常有余,未能从肝论治;崔文成等[25]则以 平寒” 清热” 解痉” 柔肝”四法,从肝论治儿童CVA,疗效确切,对于成人CVA的论治有一定参考价值㊂笔者团队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认为:在其急性期的发病过程中,外感风邪是最直接且最有风险的诱发因素,是发病的导火索;但论及发病的根本原因,必须认识到与外风相应的是在内的肝气㊁肝风,以及肝风难受制约的根源所在 肝阴血之不足㊂因此,要控制乃至逆转这个疾病进展㊁恶化的过程,仅从宣肺祛风的角度出发远远不够,需要兼顾肝肺相召之风,总结为 祛外风-煦肝风-搜伏风”的诊疗思路与方法㊂3.1 祛外风 祛风为主,佐以缓肝CVA初起之时,患者往往出现受风而咳嗽不止的情况,此时病机首在风邪犯肺,次在引风于肝,扰动内风㊂患者肺受风邪,闭而失宣,多在于实,而虚尚轻,是故治以祛外风为要;既见肺闭失宣,当知风进则有动而扰肝之嫌,故应先安未受邪之地,佐以缓肝,使内风和缓,不应于外之骚动;凡风气郁闭,多郁而化热,熬津液而损之,故治应兼防阴虚㊂3.2 煦肝风 平抑相火,调肝调血病起些许时日,进入CVA的中期阶段,见呛无平期,夜间尤甚,则知肝风已动㊂此时似与初起症状相仿,只是加重;其病机却已非独肺气上逆,而是刺激性的㊁难以平息的气道痉挛㊂呛咳之反复,固因肺闭之清肃难行,更是肝风之旋扰不息;既见肝风上袭于肺,当知木始挟火,肝中相火始挟虚热以上刑,肝内阴血必虚㊂此时治疗既当平抑相火,息风止咳,又须调养肝之阴血,用药上须注意虚象既显,便不可过用清化药以致虚甚㊂3.3 搜伏风 搜剔逐邪,活血通络到了CVA的后期阶段,见患者久咳缠绵,甚则已有喘憋之症,便知风已入络,结于痰瘀,疾病欲向典型哮喘发展㊂风既入络,则肝风外风皆化其标,本在风邪之伏也㊂叶天士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因此治疗当需在中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龙㊁蛇蜕等虫药搜剔络中留恋之风邪㊂但归根结底,其内伤病情尚未如经典哮喘一般严重,不必苦寻宿根,诊疗重点仍在于络中之伏风㊂4 祛外风 煦肝风 搜伏风”思路下的方药应用基于对CVA病机的独特认识,笔者团队在临床上以 祛外风-煦肝风-搜伏风”为整体思路,分期㊁分层次地用药㊂对于CVA初起,其咳轻而气道挛急弱的患者,病位以肺为主,在气道之浅处,兼有肝风欲动之患,可用止嗽散为主方,佐以乌梅㊁防风调肝,是为 祛外风”之首则, 煦肝风”以辅之;对于CVA中期,刺激性咳嗽而呛无平期的患者,须知肺之失肃为标,肝风动摇为本,病位在气道之深者,方用麻杏石甘汤合用加味过敏煎(防风10g㊁银柴胡10g㊁乌梅10g㊁五味子10g㊁生甘草10g㊁地龙10g),此以 煦肝风”法治本,祛外风”法治标,更略用地龙以防风邪留恋之伏也,此为 搜伏风”之防变;至于CVA后期,即将恶化为支气管哮喘之时,可在前方基础上多合用蝉蜕㊁蛇蜕㊁水蛭等平肝通络之虫药,以强 搜伏风”之功㊂临床用药时,可根据患者突出症状㊁本身体质与当时的运气环境,稍作化裁:如兼有痰浊者,加二陈汤;兼有大便干者加大黄㊁芒硝;兼阴血虚者加麦冬㊁天冬㊁阿胶珠;咳久者加诃子肉等㊂5 验案举隅患者,男,28岁,2023年2月15日就诊㊂自诉其咳嗽4年,每逢春季则复发加重,咽喉及气道痒感频作,今春已咳月余,遇风而甚㊂刻下其脉弦细微数,舌红苔少而黄,舌下络脉青紫㊂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㊂处方:麻杏石甘汤合加味过敏煎加减,具体处方如下:蜜麻黄10g㊁炒苦杏仁10g㊁生石膏先煎15g㊁甘草10g㊁银柴胡15g㊁乌梅15g㊁醋五味子15g㊁防风15g㊁地龙15g㊁桔梗10g㊁蜜紫菀10g㊁蜜百部10g㊁生枇杷叶10g㊁桑叶10g㊁蜜桑白皮15g㊁制水蛭3g㊁麸炒枳壳10g㊁蝉蜕15g㊁前胡10g㊁天冬10g㊁荆芥10g㊂上药每日1剂,水煎服㊂服药7剂后,诉咳喘皆止,嘱其去麻杏石甘汤与蜜炙止咳药,再服7剂㊂随访,喜诉未复㊂按 该患者就诊时已咳嗽4年,且好于春季发病,根据就诊证候,辨病㊁辨证为CVA之肝气犯肺证,病性虚实夹杂,外受风寒而内热㊂患者平素胸闷易怒,可见本有肝郁;又逢春季肝主时令,其气盛而过用,外实内虚㊂虚,则阴血过泄耗于其内,肝风遂动;实,则外风内火击于气道,发为咳喘㊂案中,咽喉气道痉挛瘙痒,是为外风引动肝风上扰㊁肺热阴伤之故;脉弦细微数,其弦一为春之当令,二为肝之壅郁,其弦细而数,方知阴液有虚;舌红苔少而黄,为肝之火炽,煎熬阴血,继而阴血不足,虚火杂生;舌下脉络青紫为肝络之瘀阻㊂遍观患者之证候,则可见由外风引肝风而起㊁虚火与实热夹杂,上灼则伤肺阴,气道痉而咳喘发㊂根据患者临床证候,全方先 祛外风”,立解其咳喘难解之窘急;急标既解,则 煦肝风”,不予更泻,重在补肝肺阴,平其风动,借时运以复其肝之敷和;并 搜伏风”,添虫药剔除内恋之邪,防其伏风复动,标本兼治,疗效确切㊂6 结语CVA具有向经典哮喘发展的倾向性,多被视作经典哮喘的前发征兆㊂笔者团队总结认为CVA病因以 风”为主,病程与病机展现出 由外及内,日久则伏”的特点㊂故本文基于 风袭于外,肝必内应”的辨证思路,总结提出 祛外风-煦肝风-搜伏风”分层次从肝论治CVA的诊疗方法,此法临床实践疗效显著,值得同道借鉴,以期为CVA的临床治疗提供新帮助㊂参考文献[1] Miss International morning.Cough variant asthma(Review)[J].Journalof Clinical Pediatrics,1996,14(3):204⁃205. [2] ZHOU G H,ZENG Q C,WEI W,et al.A pilot study of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s in patients with cough cariant asthmaand classicbronchial asthma[J].Journal of Asthma,2021,(4):1⁃16.[3] 于晓敏,李国华,杨广源.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3):150⁃152.[4] 晁恩祥. 风咳”证治探要[J].江苏中医药,2008,53(7):8⁃9.[5] GAO J,WU H G,WU F.Small airway dysfunction in patients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CPulmonary Medicine,2021,21(1):49.[6] 苗青,刘永革,王燕,等.不同致敏模式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34(1):84⁃90.[7] 刘圣康,崔红生,王成鑫,等.从风与湿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J].环球中医药,2020,13(4):663⁃665.[8] 杜渊,王蔚,马君蓉.从风痰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J].四川中医,2014,32(2):47⁃48.[9] 李彦军,马淑然,肖延龄,等.论风邪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0):47⁃49. [10] 冯淬灵,武维屏.武维屏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8):574⁃576. [11] 侯岁明.浅谈行痹治肝与和解少阳[J].河北中医,2001,23(3):233⁃234.[12] 马培之,李文荣,邵同珍.马氏医论㊃知医必辨㊃医易一理㊃和缓遗风合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4⁃115.[13] 清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4] 刘宇,白丽,王盛隆,等.基于 从肝治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0):1798⁃1802. [15] 清㊃魏之琇.续名医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908.[16] 清㊃刘鸿恩.医门八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4[17] 清㊃黄元御.四圣心源[M].李玉宪,主校.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1⁃22.[18] 祝世讷.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阐释[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7⁃21.[19] 李映霞,王开盛,徐超.从肝论治肺系疾病思路浅析[J].江西中医药,2022,53(12):12⁃14.[20] 明㊃张介宾.类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5.[21] 清㊃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85.[22] 朱毅,赵稼萤.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方治疗研究进展[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5(2):86⁃90,94.[23] 钱星佳,吕红.从 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1):48⁃51.[24] 司秀影,梁嫄,刘洋,等.从 风” 湿”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58⁃61. [25] 郭米兰,张慧敏.崔文成从肝论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之经验[J].江苏中医药,2022,54(6):29⁃31.(收稿日期:2023⁃04⁃20)(本文编辑:韩虹娟)。
疏肝宁肺治顽咳
和诸 药 。诸 药 合用 旨在使 肝 木 条 达 ,郁 热却 除 ,肺 气
得利 ,又 调理 脾 胃 ,顾 护少 阴 ,药 到则 咳能 已矣 。
3 病案举 例 邵某 ,女 ,4 7岁 。某 事 业 单 位 职 员 。2 0 0 5年 8
咳嗽 往 往 加 剧 ,或 有 咽 干 喉 痒 、鼻 塞 流 涕 ,或 有 胸 闷 ,甚 至气 窒 ,或 咳引胸 胁 疼 痛 ,烦 躁不 宁 ,舌 边 尖
微 寒 ,泻 肝 火 ,降 气 行 血 ;茯 苓 培 土 益 金 ,能 下 能
泄 ,泄肺 之 郁 邪 , 以顺 气 机 ;薄 荷 、绿 萼 梅 轻 扬 升 浮 ,善解 风 热 之邪 ,疏 解 肝 郁 ;丹 皮 主 清 阴分 伏 火 , 通 血脉 ,除 血热 ,更 兼平 肝 ;焦苔 薄黄 或薄 黄微 腻 ,脉弦 、或 弦 数 、或 弦 滑 、或
弦细 。 1 病 理 机 制 认 识
热 下行 ,秉 肃 降 之 气 以敷 条 达 之 用 ;黄 芩 清 气 分 热 ,
又 助柴 胡 解 少 阳之 邪 ;桔 梗 禀 至 清 之 气 ,具 升 浮 之
性 ,兼微 苦 之昧 ,故 能 清能 降 ,又 为肺 部 引 经药 ;三
脾论 治 ,或从 肾论 治 ,效 果 不甚 理 想 ,究 其 原 因是 肝
失疏 泄 ,肝木 失于 条达是 成 人 慢性 顽 固性 咳嗽 的一个
至关 重 要 环 节 ,但 又 不 完 全 等 同 于 古 人 所 云 的 “ 肝 咳” 。肝 主疏泄 ,肝 气 郁 结 或 升 动 太 过 ,影 响 肺 气 的
叶青 昧 苦 辛 ,性 凉 ,清热 活 血 ,擅 治 “ 咳” 顿 ;玄 参 气轻 清 而苦 ,人心肺 以清上 焦 之 火 ,体 重 浊 而咸 ,人 肾以滋少 阴 ,补 肾水 而 清肺 热 ;木蝴 蝶 疏 肝 和 胃,清 肺利 咽 ;浙 贝 、枳 壳 清热 宣 肺散 结 ,主胸 胁逆 气 、咳
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
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王金娥;刘晓红;张皓翔;李光熙【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8)4【摘要】[目的]基于“肝常有余”理论,探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思路。
[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肝常有余”理论与儿童的生理、病理联系着手,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和论治规律,并阐释化肝煎的来源、方义及其在儿童慢性咳嗽中的应用,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结果]“肝常有余”理论分别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生理上的“有余”体现了小儿良好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状态;病理上的“有余”指生理上的“有余”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转化为病理上的“亢盛”表现,是小儿疾病向“易实”转化的病理基础。
由此探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通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多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症状特点多表现为春季多发、情志异常、夜间发作、病程日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调肝,同时联合治肺诸法,以达肝肺同治。
化肝煎的主要功用是疏肝解郁、降逆散火,符合小儿慢性咳嗽的核心病机特点,临证可加减使用。
文末所举小儿慢性咳嗽医案辨证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证,治以疏肝泻火、化痰止咳为主,方用化肝煎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肝常有余”理论可用于指导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运用化肝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有据可循,疗效显著,可为今后中医药早期干预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总页数】5页(P429-433)【作者】王金娥;刘晓红;张皓翔;李光熙【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相关文献】1.基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理论探讨小儿痛风治疗思路2.“软肝煎”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3.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思路4.基于“病机-方-证-药”分析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机制5.胡世平教授基于“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探讨肝癌治疗思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浅论治疗慢性咳嗽之中、西医区别究竟为何
浅论治疗慢性咳嗽之中、西医区别究竟为何对于慢性咳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定义是怎样的。
其实,对于那些咳嗽时间已经超过3周以上的,并且又没有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在临床中就被称之为慢性咳嗽。
有很多人觉得慢性咳嗽并不是什么大病,因为其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好像除了咳嗽也就没什么症状了。
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慢性咳嗽,就可能引发其他疾病,进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而在对慢性咳嗽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又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那么你知道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区别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简单科普一下关于慢性咳嗽之中、西医区别究竟为何吧!西医视角下的慢性咳嗽及其治疗方法1、病因在西医视角下,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大多由疾病因素所致,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
比如,支气管类疾病,像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能引发慢性咳嗽;又如,肺部疾病,像肺结核、肺癌等,也会引发慢性咳嗽,并且这类咳嗽多呈现出持续性,有高调金属音,也可能是刺激性呛咳。
同时,其他的系统疾病,如食管反流性疾病、鼻后滴流综合征等,也会导致慢性咳嗽出现。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非疾病因素也会引发慢性咳嗽症状,比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情绪中时,就可能诱发慢性咳嗽症状;又如,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抑制剂等药物时,可能到时咳嗽受体被激活,这时就会引发慢性咳嗽。
2、临床表现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咳嗽进行分析,其属于多种疾病的一个基本症状,可作为一种放射性防御动作,比如通过咳嗽可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气道异物咳出。
当然,也存在不良影响,比如长期咳嗽会导致呼吸道内的感染扩散;又如,剧烈的咳嗽极易发生呼吸道出血问题,严重的还会引发自发性气胸等病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在面对慢性咳嗽时,需要积极找寻病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另外,依据慢性咳嗽的症状表现,西医临床诊治中将其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类。
干性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而湿性咳嗽常伴有咳痰症状。
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思路和经验
慢性咳嗽中医治疗思路和经验咳嗽是肺疾病临床症状表现,我国传统中医对咳嗽治疗的相关研究经过历代积累,为临床治疗提供宝贵经验。
今天,既要继承这些宝贵的经验方,也要进行创新。
慢性咳嗽界定标准一般是咳嗽连续时间在8周以上时间,中医辨证思路明确,中医名医张景岳提出:“以表里为纲,外感和内伤”,表证为余邪未清,里证有虚实之分,其中虚者会引起内伤,实者会表现出寒、热、风、痰、瘀等症。
本文对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进行辨证分析,以此总结学术经验,探讨中药配伍规律,以此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发扬传统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和经验,仅供参考。
1.慢性咳嗽病证分析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也是独立性病证,有“百病唯咳嗽难医”的说法,治咳难度很大。
咳嗽成为顽固疾病,持续咳嗽存在,也称作慢性咳嗽。
西医将之分成慢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呼吸综合征及变应性咳嗽等在中医都归类于咳嗽的范畴。
研究发现,咳嗽初诊时治疗主要是祛邪,辨证重点是痰,当咳嗽有痰,表明痰为水饮聚,有痰有湿,所以,治疗基本原则是燥湿化痰,在常用药物方剂中药物可以选择半夏、南星、苍术、白术等。
其中半夏、南星每日用量控制在15g,无需煎,将生南星与金锁温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治疗痰湿。
将生半夏配合黄连、干姜和黄芩也能起到兼顾肺胃的作用。
由于痰属湿,观察痰黄表明火,痰绿为风,可以选择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和紫地丁、鱼腥草等药物,专门用于治疗风火引起的痰疾。
医圣张仲景的化痰峻剂,选择桔梗白散和皂荚丸,将桔梗配合皂荚,具有破坚散结的功效,配合川贝和枇杷叶,可以帮助润肺化痰。
现代研究发现,佛耳草和矮地茶均有较强的化痰效果。
中医认为治痰先治气,对痰在上时可以选择瓜蒌、杏仁,对痰在中时可以选择枳实和川朴、柴胡、郁金等,均有较好的顺气作用。
痰而咳,胸闷及气促症状,选择泻肺方剂,例如:葶苈子、熟军和白芥子、桃仁等类药物。
为避免咳痰时间过长,使痰瘀到经络,可以选择三棱、郁金、蜈蚣、地龙及川芎、丹参等药物。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30T06:37:10.7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罗阳晨[导读]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罗阳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咳嗽在内科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加重其心理负担。
目前关于咳嗽的发病机制并未统一,但经研究证实,咳嗽的诱发因素较多,例如寒冷刺激,在相关诱因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咳嗽反射敏感性增高。
慢性咳嗽主要是指咳嗽症状发生以后持续时间超过3周,但是同时未见肺部其他明显症状发生,临床上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群体感冒后。
西医学者经深入研究后表示慢性咳嗽患者大多伴有气道慢性炎症,因此针对此现象主要采取抗炎对症治疗,但是应用对症处理措施以后取得的疗效并不理想。
而中医学对慢性咳嗽的表述不同,比如“百日咳”、“久嗽”、“久咳”以及“内伤咳嗽”等,认为咳嗽和外邪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具有直接联系,在治疗时应注重整体治疗,同时调理多个脏器功能,进而获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中医疗法;慢性咳嗽;研究进展咳嗽也是呼吸系统防御反射的重要表现,发生此症状以后可以进行气道异物以及分泌物的清除,但是过多咳嗽可判定为病理状态。
在自然、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咳嗽已逐步发展成为了呼吸科、社区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1]。
据统计数据表示,在我国专科门诊中,因咳嗽症状接受诊治的患者比例可以达到80%之多,慢性咳嗽在就诊患者中的所占比例为34%,全球范围内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有9.6%[2]。
慢性咳嗽在发病过程中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症状可持续8周以上,采取胸部X射线检查,所得结果表现为正常,该病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逐步降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具有高发病率的同时缺乏显著的治疗措施[3]。
本文就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措施进行综述,具体内容总结如下:1.从中医角度看待慢性咳嗽从中医角度来讲,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咳嗽其发病机理主要为风寒入体以及外感风热,导致患者长时间存在咳嗽症状[4]。
韩明向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韩明向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谢先余;韩明向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7(29)6
【摘要】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影像
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不明原因咳嗽,属于中医学“久咳”“顽固性咳嗽”的范畴。
由于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容易失治误治,导致咳嗽迁延难愈。
故《医学真传》日:“诸病易治,咳嗽难医。
”
【总页数】4页(P797-800)
【关键词】慢性咳嗽;从肝论治;名医经验
【作者】谢先余;韩明向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
【相关文献】
1.韩明向教授从风痰阳虚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J], 谢先余
2.叶人主任医师从肝胃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J], 黄佳杰;方媚媚;袁拯忠;叶人
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韩明向教授治疗慢性咳嗽临证经验 [J], 杨勤军;韩明向;李泽庚;王传博;童佳兵;张星星;吴迪
4.李伟林"从肝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J], 项紫艳;李伟林;周志强;李文斌;吴罗金;徐霄
莎
5.从肝肺不调论治慢性咳嗽临证经验 [J], 黄雪梅;丁兆辉;何军;万丽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咳嗽从脾论治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1 1
郑州,4 5 0 0 0 8 ;2 . 河南 中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河南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1 7 - 0 0 5 0 — 0 2
[ Ke y wo r d s ] C h r o n i c c o u g h ; S p l e e n ; T r e a t i n 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6 0 . 2 0 1 3 . 1 7 . 0 2 8 咳嗽是 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清除外界侵入 逆 。肺之病变从脾论治具有经脉循行 的理论基础 。 《 素问 ・ 咳论篇》 :“ 五脏六腑 皆能令人 咳,非独肺也 ” ,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 ,痰 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 白或带灰色 ,进甘 甜油腻食物加重 ,胸闷,食少 ,体倦 ,大便
时溏 ,舌 苔 白腻 , 脉 象儒 滑 ,此 为 痰 湿 蕴 肺 证 ,当 燥 湿 化 痰 , 理气 止 咳 。方 用 “ 二 陈 平 胃散合 三子 养 亲 汤 ”加 减 ,两方 同 治
阴阳引肩背 ,甚则不可 以动 ,动则 咳剧 ” 。另有 “ 久 咳不 己, 则三焦受之 ,三焦咳伏 ,咳而腹满 ,不欲 饮食 ” ,此 又从三焦 的角度阐述 了与脾 的关系 。 以上从五脏分布 、经脉运行、医家名著 中,可以看 出,脾
虚 痰 浊 为 久 咳 不 愈 的一 个 重 要 病 理 因 素 。
..
5 0 . .
C 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3 V o 1 . ( 5 ) No . 1 7
小儿咳嗽从肝论治
小儿咳嗽从肝论治
李俊彪;彭靖欧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3
【摘要】小儿咳嗽从肝论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医科李俊彪,彭靖欧关键词小儿咳嗽,从肝论治咳嗽是小儿常见的病证,临床治疗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清肝、平肝、疏肝、敛肝、养肝等法,选择不同的药物每获良效,故不揣浅陋,介绍供同道斧正。
一、清肝泻肺...
【总页数】2页(P30-31)
【关键词】咳嗽;从肝论治;中医药疗法;儿童
【作者】李俊彪;彭靖欧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中医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110.5
【相关文献】
1.从肝肺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 [J], 郑丽;李江全
2.史纪教授从"肺病治肝"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撷萃 [J], 冯斌;冯艳;史纪
3.从肝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J], 于素平;管志伟;成淑凤;宋桂华
4.从"痰热郁肺、肝热生风"论治小儿咳嗽诱发惊厥验案1则 [J], 魏腾飞;梁娟娟;刘
维忠
5.从肝论治小儿慢性咳嗽 [J], 蔡淑君;王丽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6910(2012)09-0044-02·临床经验·
从肝论治慢性咳嗽
弋巧玲
(登封市人民医院,河南登封452470)
摘要中医对于咳嗽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咳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诊断要点、证候学研究方面缺乏规范及标准。
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咳”“内伤咳嗽”范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论述了因五脏六腑功能失常而致咳嗽的规律。
历来医家多遵“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之说而从肺脾肾论治;但临床实际发现,从肝论治咳嗽,亦可取得不错疗效。
本文深入探讨从肝论治咳嗽之机制,有其现实必要性和临床实用性。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2.09.023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
历代医家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1]。
“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为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元代朱震亨《活法机要·咳嗽》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但临床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在五脏咳中,临床上以肝咳最为常见,是由于肝气郁结,肝气犯肺,引发咳嗽。
兹将临床点滴体会,析诸同道,以期抛砖引玉。
1理论依据
《素问·咳论》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究其原因,肝之经脉,上入隔膜,布胁肋,再沿喉向上进入鼻咽部,分支从肝分出,过隔膜,注于肺。
肝主少阳春温、升发之气,肺主太阴秋燥、肃降之气。
其在机体,肝主疏泄,其气升发调达;肺主肃降,其气清肃下降。
肝自左而升,肺主右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生理上,肝气升动,则气机调畅,血行通利;肺气肃降,则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临证指南医案》[2]曰:“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
”病理上,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机体气机升降,导致肝肺气机升降失常,则变生诸多病证。
如外感六淫,或痰浊上犯,肺的功能失常,“清肃之令不行,升降之机亦窒”,或“治节不行,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王氏医案释注·卷八》),导致肺失清肃,气滞不畅,可出现胸闷咳嗽、喘息气急等症。
肝主藏血,为多血之脏,常苦血郁气滞,须赖清阳调配和协,始能条达舒畅,促进血行,帮助消化。
如其清阳伏郁,常病气逆郁滞,反悔肺金而为咳;抑或阴虚血郁火旺,亦能伤灼肺金而为咳,此即通称肝木横逆,木火乘金而伤及肺脏之证;肝经循行,其弥布胁肋,循喉咙之后,“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于肺”。
若肝失疏泄,郁久化火,上犯肺金;或肝经实热,湿热内壅,火热循经上逆于肺,则亦可使肺失肃降而作咳喘。
2辨证论治
肝之经脉,上入膈膜,分布胁肋,并注于肺。
肝主疏泄,具少阳升发之气,宜升;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宜降。
升降适宜,以维护肺气的正常呼吸功能。
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日久化火,木火刑金,肝火熏灼肺经,阻碍肺气肃降而引起咳嗽,且牵引胁肋部位或左、或右、或两胁疼痛不已,转侧不利。
稍有不慎,则咳嗽、胁痛加剧,咳甚则胁痛愈剧,胁愈痛则咳愈甚。
此肝火上犯于肺之咳,肝邪冲逆于经之痛。
这些表现与“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转,转则两胁下满”之肝咳病状大致相同。
本证以肝病为本,肺咳为标,治当清泻肝经有余之火,改善疏泄之职;肝火得清,肝郁得疏,升降适度,肺气宣利,则咳嗽顿减。
2.1清泻肝热
症见咳嗽,咽痒,无痰,口苦而干,伴胸胁胀满,心烦不安,头目眩晕,太息嗳气,咳甚则呕,夜间难眠,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质红,脉滑或弦数。
多由肝经热盛,复感风热,木火弄金,肺气上逆。
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车前草、当归、蝉蜕、牛蒡子、桔梗、僵蚕、射干、地骨皮。
·
44
·中医研究2012年9月第25卷第9期TCM Res.September2012Vol.25No.9
2.2疏肝解郁
症见咳嗽,咽痒,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咽部有阻塞感,伴胁胀胸闷,胃纳不佳,口干嗳气,时时欲呕,大便秘结或溏泄;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细。
多因风邪外袭,气机郁滞,肝疏泄失常,化火上犯肺咽。
给予四逆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佛手、川楝子、黄芩、射干、蝉蜕、僵蚕、桔梗、香附。
2.3滋养肝肾
症见咽痒即咳,咳声嘶哑,咽干口燥,痰少而黏,甚则无痰,心烦易怒,腰膝酸软,失眠心悸,眩晕耳鸣,或见齿鼻衄血,男子遗精早泄,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或滑数。
给予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北沙参、白芍、当归、枸杞子、天冬、麦冬、川楝子、地骨皮、茜草、栀子、桔梗、白前、香附、僵蚕。
2.4调和肝脾
症见咽痒咳嗽,痰少而黏,咳吐不利,咽干口燥,夜咳较甚,胸闷胀满,倦怠乏力,不耐劳累,纳呆腹胀,大便溏薄,时有呕恶;舌薄白或腻,舌质淡,脉弦滑。
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枳壳、川芎、郁金、黄芩、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半夏、桔梗、射干、天竺黄、桑白皮。
2.5清肝活血
症见咳嗽日久,咽干而痛,吞咽受阻,咽痒即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胁胀胸痛,咳即加重,低热少寐,大便不爽,饮食少进,咳即呕吐;舌苔薄黄或微腻,舌质红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给予柴胡疏肝散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郁金、枳实、青蒿、知母、生地黄、牡丹皮、鳖甲、丹参、黄芩、射干、僵蚕、桑白皮。
3病案举例
患者,男,60岁。
2009年2月12日初诊。
主诉:慢性咳、痰、喘史10余a,发作2个月。
现症:咳嗽而喘,胸闷气急,心烦口苦,痰黄而黏,面潮红略有浮肿,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
X片检查: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源型心脏病。
中医诊断:咳嗽,喘证,证属肝郁化火,肺热炽盛。
治宜疏肝清肺利水,处方:柴胡、前胡各10g,赤芍、白芍各18g,青皮、陈皮各10g,姜竹茹9g,姜半夏9g,瓜蒌12g,枳壳、枳实各12g,车前草20g,猪苓、茯苓各24g,黄芩15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咳喘明显缓解,面浮尽退。
守方14剂。
三诊:咳喘基本缓解,无明显浮肿,前方加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及杜仲、狗脊之品,培补肺脾肾以巩固疗效。
按平素肝气郁结患者,由于气机不畅也可影响肺的宣肃功能而使水饮停聚,上迫为喘,外溢为肿,且气机不畅最易郁而化火,此型常见于慢支伴急性感染。
本例患者咳喘气急、痰黄,伴胸闷、口苦心烦,面潮红、大便干结乃一派肝郁化火之象,采用大柴胡汤加味,并重用黄芩以疏肝清肺,理气化饮;再与活血利水之剂合用,使喘肿得以明显的缓解。
4讨论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也可引起。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肝咳”“心咳”之说,《素问·咳论》曰:“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
”《灵枢·经脉》曰:“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因此肝脏患病可累及于肺。
从五行关系讲,肝属木,肺属金,在正常情况下,肺气主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肺主肃降,而肝主升发,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则气机升降正常。
肝气郁结,失其升发疏泄功能,就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使肺气上逆而至咳嗽,因此利用疏肝理气之法治疗此类咳嗽,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明代王纶《明医杂著·卷二·咳嗽》曰:“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
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
病本虽分六气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
盖肺主气而声出也。
”治法须分新久虚实。
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治虚之法也。
所以,咳嗽的治疗必须在治本的基础上,着重调理肝脏,兼顾其他脏腑,才能标本兼顾,获得整体调治之功。
至于药物的选择,尚需下功夫学习,以获取更好的疗效,达到阴阳平衡,维护脏腑正常功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2-06-09
(编辑马虹)
如果是“中医研究”的论文
———您就投《中医研究》杂志吧!
·
54
·
中医研究2012年9月第25卷第9期TCM Res.September2012Vol.25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