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别了不列颠尼亚习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世人瞩目( ) 冉冉升起( ) 凝重( ) 掩映( )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3.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1)别了,“不列颠尼亚”。
( )(2)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 )(3)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即将告终。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掩映( ) 易帜( )3.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________。
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_____________。
4.“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5.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快乐时光修改的功效约翰是一名教写作的老师,他发现很难使学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
对他们来说,草稿即是定稿。
最后,约翰在办公室门上贴上一张大标语,通过这一方法使好多学生养成了修改文章的习惯。
标语上写的是:“哦,这很难,你知道。
我决定不下是否自杀,你知道。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场第一幕,草稿。
“生,还是死,问题就在这里。
”定稿。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1一.当堂检测(课堂10分钟)1.课文按时间顺序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请找出文中表明时间和事件的标志性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语言庄重而含蓄,全文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深刻的含义。
“从海上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海上去”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后巩固、开拓、提升(30分钟)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世人瞩.目( ) 冉.冉升起( ) 凝.重( ) 掩映.( ) 2.辨字组词撤_______ 瞩________ 幕__________ 彻___________辙_______ 嘱________ 幕__________ 沏___________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的作用是什么?(1)别了,“不列颠尼亚” ( )(2)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3)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即将告终。
”()4.身份分别为企业家、农业专家、画家的三个人应邀到神农故里观光、考察,途中经过一个长达十余里、长势旺盛、郁郁葱葱的银杏园。
面对这片很杏园,他们三人各会说什么话?企业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题(延伸内容)(一)A.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4-10《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劲jìng劲拔遒劲疾风劲草刚劲挺拔B.泊bó停泊漂泊淡泊名利水泊梁山C.应yīng应届应聘应声而落应有尽有D.鲜xiān鲜见鲜有寡廉鲜耻屡见不鲜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淘汰出奇制胜威慑厉兵秣马B.热衷磨肩接踵翱翔相辅相成C.迷惘变换莫测爆炒招摇撞骗D.诙谐头晕目眩嬉笑若及若离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A.接管B.接手C.接替D.接任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克”和“克”。
B.第16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
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
D.进人21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特快专递,到邮政汇款、163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
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KS5U+高考】.doc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班级:姓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港.督()凝.重()旗帜.()冉.冉升起()展拓.()2.选词填空(3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和。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A.装修、改建、扩建 B.扩建、改建、装修 C.改建、扩建、装修3.阅读理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1)“不列颠尼亚”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2)“日落余音”外面的引号的作用是(2分)(3)但这一次不同:之后冒号的作用是(2分)(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3分)(5)选文前四段所报道的是哪个场景?请概括出来(3分)(6)报道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请写出标志语。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学案答案
别了, “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答案一、合作探究1. 朗读课文,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主体、结语(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理清思路。
明确:(1)导语(第1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撤离香港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
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2)主体(第2—10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3)结语(第11段):为英国在香港管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2.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明确:①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②“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③“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3.文章三次写到降旗、一次升旗,各有什么意义?明确:①第一次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号角中降下,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治理权结束,香港今后再也不会有港督。
②第二次降旗,标志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结束③第三次降旗,标志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4. 文中第5段“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为何称其为“日落仪式”?这个精彩的镜头借景寓意,精彩在哪里?明确:(1)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
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没落了。
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2)这是记者捕抓到的有关英军告别仪式的一个典型镜头。
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1) 世人瞩.()目(2) 冉冉..()()升起(3) 凝.()重(4) 掩.()映(5) 洼.()窝(6) 逞.()英雄(7) 撵.()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2) 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
.......”“盲人摸鱼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回答问题。
(1) 本文是新闻报道中的新闻速写,着重于对某些精彩的场景做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由几个场景构成?在描述场景中,侧重了什么?有何深意?(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
)(2) 最后一段写到“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 香港回归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肃穆,也没有写人们庆祝回归的激动,更没有对其意义等进行分析,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何独特之处?(评价文章所运用的材料、方法的逻辑性。
)4.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
全县有大小风口84 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 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
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1) 语段中画线句有重复的地方,能否改成“全县大小风口和大小沙丘,成百上千,调查队一一查清,一一丈量,编了号,绘了图”?(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通讯稿,很重视“以言见人”,请分析以下语言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
i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培练优习《别了,“不列颠尼亚”》(语文人教必修1)
《别了,“不列颠尼亚”》培优练习一、能力拓展提升A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张柏楠:搭建“天梯”的摆渡人神舟五号成功后,张柏楠从“中国飞船之父”戚发轫的手中接过帅印,担起载人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未来空间站的设计总管的重任。
而戚发轫在评价他时,只微笑着说了一句话――“像我,比我懂得多。
”张柏楠说,比起航天老前辈们,他只是“人生机遇比较好”;比起一些年轻人,自己只是比他们早些介入了飞船的研制。
肩担“摆渡”之责和神舟五号一人一天飞行相比,神舟六号要实现两人多天飞行。
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多天,衣食住行,每日三餐,冷凝水的收集,进出轨道舱安全等诸多新问题,一下子凸显在了这位新总师和他的团队面前。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行一天,都是呆在返回舱里,可神舟六号飞船两名航天员衣食往行都要进入轨道舱。
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首先要打开连接两个舱的舱门。
打开舱门风险相对不大,可关键问题是航天员在关闭舱门后能不能够保证密封,保证在再进入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1971年6月30日,俄罗斯“联盟11号”飞船返回时,在168公里高度,就因返回舱舱门故障,导致了三名航天员牺牲的悲剧。
这个连接两个空间的舱门,可以说是一个生命之门,也是一个生死之门。
“航天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是张柏楠挂在嘴上也记在心里的一句话。
张柏楠说,搞航天,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敢于赢得胜利。
路铺中国载人航天神五突破载人飞天,神六实现两人多天,神七突破出舱活动,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突破载人交会对接……每艘飞船型号的更新,都意味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巨大跨越。
张柏楠说:“小步快跑,这就是神舟系列飞船发展模式。
”突破和跨越的背后,带来的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张柏楠常说:飞船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载人系统有8万多个点、几十万条软件,恰似一个环状链条,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哪一环都至关重要。
他像战略家一样,组织实施好每一个步骤。
繁忙的工作让他深深地体会到,“搞工程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要靠一个团队,团队个个都能干才行。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WORD完美格式.《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0分)1. 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事件。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在1997年6月30日开始的。
4点30分,________,4点40分,__________,6点15分,__________,7点45分,__________,子夜十分,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__________,新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__________。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2. 文中第8段中的“子夜”就是“半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子夜”而不用“半夜”3.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的深刻含意是什么?语言特点是什么?4.①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
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②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③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④此时,雨越下越大。
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1) 第④段中的“此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装修”“改建”“扩建”填入文中空缺处。
3.1《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原卷版)
第三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训练一、语言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1分)香港的春天,每一缕风都是香的,每一滴水都是香的。
早在十三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同胞的祖先就蹲在香溪边,蘸着香溪水,反反复复地磨着石器骨针,熬着日落月升,陪着溪畔的花儿春开冬眠。
时光流淌到文明时代,花香水汽,涓流成江,渔民们每天荡舟碧水,“香江,香江”在唇边念念不忘,自然就叫开了。
还有一种说法:一百多年前,五洲四海的香料登陆香港,汇聚于此,什么印度的檀香、肉桂、胡椒、花椒、八角、丁香、茴香、姜黄,阿拉伯半岛的海枣、麦拉卜、小豆蔻、干酸橙、乳香、蔷薇水、玫瑰水、藏红花、安息香……全世界的香,能熏死人的香料,悄悄地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安慰着人们的食欲,也安慰着少女的情怀。
香水的神奇令人无法抗拒:婴儿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她)入世的是香水,姑娘嫁人沐浴更衣要喷香水,贵客临门时客厅和主人要喷上香水迎宾,人离世时也要喷上香水升上天堂。
从生到死,香水陪伴,氤氲百年。
朋友,请到香港来吧,美美地香一回吧,做一回长眠花魂的香梦……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思想有三个条件:(一)事理;(二)心理;(三)伦理。
B.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C.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
”(《板桥集·题画》)D.“的(de)”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早在十三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同胞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香溪边。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夸张是对事物特征的夸大(或缩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夸张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语文版八上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练习维度A基础知识1 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接载.()凝.()重掩映.()瞩.()目2 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凝重:严重 B子夜:午夜C易帜:变换旗帜。
D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3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的作者是。
4 香港回归祖国,本课文主要选取了以下这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请根据要求填写时间或事件。
时间事件4点30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7点45分子夜时分升五星红旗,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恢复主权。
7月1日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5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6 仔细阅读以下句子,结合课后的附文,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①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落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②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维度B阅读能力训练阅读下列新闻,回答问题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报北京4月8日电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宣布,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届时,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广告界代表将云集北京。
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突破——从现在到未来”进行三天的论坛演讲,结合世界经济走势及科技。
发展情况就世界广告传播业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
会间还将举行小型的企业商务交流会、广告经营单位形象展览、中国广告作品和广告历史文化展览、广告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展览等。
据39届世界广告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兼大会新闻发言人时学志介绍,世界广告大会是国际广告协会举办的世界广告界最大规模的活动,每两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举行,至今已举办了38届。
中国曾派代表团参加过十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1年11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向国际广告协会积极申请并取得了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主办权。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对应练习--别了,“不列颠尼亚”
3别了,“不列颠尼亚”基础过关练(2020广东梅州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前,中国大地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慷慨赴难。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B.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生取义C.爆发鼓舞挺身而出舍生取义D.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B.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4.(2019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下面是写作材料收集完毕后的处理方式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2021年同步练习卷(12)(附答案详解)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2021年同步练习卷(1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瞩目冰凌盐碱地欺软怕硬B. 嘱托陵墓百页箱铺天盖地C. 缄默斑痕白内障来龙去脉D. 箴言暮蔼趵突泉自力更生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花儿喜欢肥沃的土壤,那是它们的家园;而我喜欢鸟语花香的社会,我渴望没有硝烟的世界,那才应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______ ?是人类!是那些利益熏心的人们!曾几度在电视上看到西方列强,动辄______ 对某某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让原本和平安宁的家园瞬间变得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地。
因为战争,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常受到军事______ ,失去了自由。
战争带来的罪恶______ ,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终生难忘。
人类本应该让战争成为历史的______ ,不应该让战争的阴云时常笼罩在人们的头顶。
人类需要安宁,世界需要和平,衷心祝愿地球上遍布着橄榄绿,天空中飞翔着和平鸽。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我时常看到电视中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B.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呼唤。
C.我时常电视中看到那些被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期待。
D.我时常看到电视中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们,呆滞的目光里流露出更多的无奈和期待。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的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的又是谁B.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的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的又是谁C.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又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D.是谁让幸福的生活变得动荡痛苦,又是谁把肥沃的土壤变得贫瘠荒芜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宣告管制有目共睹陈迹B.宣布控制有目共睹遗迹C.宣布管制引人注目陈迹D.宣告控制引人注目遗迹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课后知识总结
新闻与报告文学单元《短新闻两篇》第一课《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知识及语言积累一、文化常识积累(1)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遵循................的原则,同时具备三要素:....5W1H及时、准确、真实。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一般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新闻的形式丰富多样,一般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等。
(2)新闻的重要形式——消息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一般由以下六部分构成:①标题:用来标明作品的内容,具有眉题(肩题)、主题和副题三种表达形式。
②讯头:用来交代消息的来源,如“本报讯”。
③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用以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通常由消息中最精辟、最新鲜的事实或者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最常见的几种写法如下:A.叙述式。
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
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
”(《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消息的导语) B.提问式。
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
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C.描写式。
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
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
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
(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D.评论式。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别了,“不列领尼亚”》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别了,“不列领尼亚”》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别了,“不列领尼亚”》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注和解释。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让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别了,“不列领尼亚”》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 学习重点:(1)课文《别了,“不列领尼亚”》的基本内容。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达纲练习
《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步达纲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着陆〔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岸〔pō〕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二、以下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淹映陈迹飘扬b.仪势离任港督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三、依据语言环境说明词语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2.一百零一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四、阅读练习〔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很多港督曾对其进展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依次可否进展调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这那么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表达?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德育考试市各学校:三日内选派三名“三好”学生,参与德育考试竞赛。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有点特别的故事。
有个地方叫香港,它以前被英国管着。
但是后来,香港要回到咱们中国啦。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的就是英国离开香港的事情。
就好像有个小朋友来咱们家玩了很久,现在要回家了一样。
在那一天,很多人都很开心,因为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小朋友们,能明白吗?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以前呀,香港被英国占着,咱们心里都不好受。
但是后来,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英国就得把香港还回来。
当英国的旗子降下来,咱们中国的旗子升上去的时候,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
这就像是咱们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拿回来了一样开心。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意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阅读理解》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
香港本来就是咱们中国的,被英国拿走了那么久。
终于到了要回来的那一天,大家都盼着。
看着英国的人离开,就好像把不好的东西送走了。
香港又能和祖国妈妈在一起啦,大家都特别高兴。
小朋友们,要记住这段历史哟!。
别了,不列颠尼亚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答案注音并解释词语凝重(níng)庄重。
掩映(yǎn yìng)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子夜(zǐ)半夜。
....陈迹(chén jì)过去的事情。
瞩目(zhǔ mù)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冉冉升起(rǎn rǎn)慢慢地。
展拓(zhǎn tu?)施展开拓。
...易帜(zhì)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这里指降英国国旗,升中国国旗。
.文本阅读1、本文的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分别是哪些段落?导语(1)主体(2-10)结语(11)背景(4、7、11)3、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这篇通讯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探究案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提示:标题有两层意思:①从字面上看,参加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②从象征意义上说:“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强调作用:标题是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
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引人注意。
2、为什么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体现出英国还末任港督离任时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晴天,前途无限光明。
3、谈谈第4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4、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内涵?提示: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
6别了,“不列颠尼亚”(附答案)
七星中心学校二0一三年下期导学案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主备教师:李平义审核教师:导学案小主人:班级:组次: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型学习目标1、了解通讯的特点。
2、了解本文以进间顺序组织材料写作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
学习重点与难点 1、了解通讯和新闻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预习案】一、导入新课,让课代表谈谈香港问题的由来。
二、知识链接什么是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三、我会学。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标好各段段序。
3、字词学习,根据意思找词语。
庄重()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半夜()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过去的事情。
()四、我会问每小组提交一到三个问题,展示时抽签决定你们的问题。
【展示案】五、我会说1、本文是事件通讯,讲的是当时重大历史事件,那你知道文章报道了哪一件事吗?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综合提升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综合提升积累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就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_____________。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地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_______________。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风景让人__________________,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奇思妙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眼花缭乱C.突发奇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扑朔迷离B.突凝奇想拍案叫绝活澜壮阔扑朔迷离D.奇思妙想拍案叫绝波涛汹涌眼花缭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B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C.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D.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B.所有的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人类提出C.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D.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恶劣的经济形势冲击下,公司终于宣.告.破产。
B.这次考试很难,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C.他沉默地走进来,一脸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
D.我们之间的友谊建立在彼此信赖..的基础上。
5.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 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1.选择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A.降落(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泊(pō)...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凝重:严重
B、子夜:午夜
C、易帜:变换旗帜
D、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②、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________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③、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______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A、消失往往流传终生
B、消失常常留传终身
C、消逝常常流传终身
D、消逝往往留传终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
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
C、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5、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上升,中国恢复从此对香港行使主权。
B、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事情的发生,我怎么也睡不着。
C、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D、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