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指饮食物、痰涎等胃内容物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是胃
病 失和降,胃气上逆的表现。
变
声
实:病程短,发病急,声高力,嗳出气味酸、腐、
音
胃气上逆
臭、吐物腐败。
呕
虚:病程长,起病缓,声低无力,呕吐物,嗳出
吐
气味无特殊臭味,吐物清稀。
第一节 听声音
病
呕吐呈喷射状者——热扰神明,或因头颅外伤,或因脑髓有病
声 咳”声音。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或有害气体刺激等而
音
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
咳 嗽
第一节 听声音
重浊紧闷—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
病
咳声不扬,痰稠而黄,不易咳出——热邪犯肺,
变
肺津被灼
声
实证—
咳嗽痰多,易பைடு நூலகம்咯—痰湿阻肺
音
咳声有力 百日咳—风邪与痰热搏结咳声如犬
咳
语声嘶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攻喉
声
多属阳证、实证,多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等。
音
6.语謇: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但吐字不清
。
语
因习惯而成者——口吃,不属于病态
言
病中语言謇涩,每与舌强并见,多因风痰阻络所致
——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
第一节 听声音
病
闻呼吸是诊察患者呼吸的快慢、是否均匀通畅,以及气息的
变 声
强弱粗细、呼吸音的清浊等。
发 声
第一节 听声音
主要是听辨患者语言的表达与应答能力有无异常、吐字的清
病 晰程度等。语言的异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变
声
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
音
——虚证,寒证
《中医护理学》第二章
① 强硬舌:舌不柔软,活动不灵,屈伸不便,致使语言謇涩,称强硬舌或舌强。
② 痿软舌:舌体软弱,伸缩无力,称痿软舌或舌痿。
③ 颤动舌: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摇不定者,称为颤动舌。
④ 歪斜舌: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舌,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⑤ 吐弄舌: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舌微露出口又立即 收回,或不时舔口唇上下为弄舌,多见于小儿先天智力发育不全,或动风先兆。
第一节 诊法
(七)望排出物
望排出物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形、色、 质、量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排出物变化的征象特点是: 排出物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排出物色白、质清 稀者,多属虚证、寒证。
(八)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诊法
望小儿指纹是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线浅表络脉的形色变 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该络脉由手太阴肺经分支而来,因此 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望指纹仅适用 于3岁以内的小儿。
得神又称“有神”,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眼明亮、灵活,语言清晰,动作自如,反应 灵敏等。得神表明人体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失神
失神又称“无神”,表现为精神委靡,目光晦暗,瞳仁呆滞,反应迟钝,呼吸微弱, 甚则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或猝倒而目闭口张、手撒遗尿等。失神表明正气大伤,病 情严重,预后较差。
2.望指纹的内容
(3)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主虚证, 为气血不足,脉络失养;滞,指络脉血流 迟缓涩滞,主实证,为邪气郁闭,食积不 化。
(4)红紫辨寒热:指纹颜色鲜红,主外 感表证;指纹颜色紫红,主内热;指纹颜 色青紫,主风、主惊、主痛;指纹颜色紫 黑,主血络郁闭,为病危之象。
二、闻诊
第一节 诊法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听声音 包括诊察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哮鸣等各种声响。 嗅气味包括嗅患者病体散发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 物等的异常气味。
第二章 闻诊8
虚证
虚实 夹杂
短气: 气急而短促,不 相接续
少气: 气微,气少不足 以息,声低不足 以听
痰饮、胃肠积滞或气滞 实证 或瘀阻所致 肺气不足或元气大虚所 虚证 致 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 虚证 虚所致
4、 咳嗽
概念: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的一种症状。 分类:有声无痰----咳 有痰无声----嗽 有痰有声----咳嗽 病位:肺,但不独见于肺脏疾病,其它脏腑 病证累及于肺亦可出现咳嗽。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
概念
临床辨证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虚、寒证 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呕吐粘痰黄水 或酸腐食物,或苦水——实、热证 ◆呕吐呈喷射状 ── 重证热扰神明 颅脑外伤 颅内有瘀血、肿瘤 ◆呕吐酸腐食糜——食滞胃脘 ◆如因进餐多发吐泻者 ── 可能为食物中毒
◆呕吐下利并作 ── 霍乱、类霍乱 ◆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 反胃,多属脾肾阳虚 ◆食入即吐 ── 多为胃热 ◆口干欲饮,饮后即吐 ── 水逆证 痰饮内停
郑声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
时断时续,语声低微——心气大伤 虚 ★ ---常见于久病、重病后期或亡阴亡阳证
独语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心气不足 虚 气郁痰阻 实 ---属阴证,常见于癫病、郁病
神识清楚 虚证——心气不足
错语 呓语
语言错乱 错后自知 实证——痰浊 瘀血 气滞 睡梦中讲话 吐字不清,语意不明 实证——心火 胆热 或胃气不和 虚证——久病虚衰出现呓语,称为虚呓 多为神不守舍所致
发声器官
声音产生
相关脏腑
临床意义 寒 热 虚 实
判断疾病性质 脏腑病变
声音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并 经相关器官参与调节而形成。在声音发出的 过程中,不仅与喉、会厌、舌、齿、唇、鼻 等器官有关;而且与肺、肾、心等脏虚实有 关。故临床根据声音的变化不仅能诊察发音 器官的病变,而且还可推断脏腑和整体的变 化。
闻诊
第二章
第一节
(一)语声
闻诊
听声音
2、音哑或失音 暴怒高喧—耗气伤阴 久病重病—脏气将绝之症候
妊娠后期—胞胎阻碍肾之络脉,“子喑 ” 生理现象。
3、呻吟—疼痛难隐之叫声。“护处必痛” 4、惊呼—突发惊叫声。见剧痛、惊恐、小儿惊风、精神失 常等。
第二章
第一节
(二)语言
闻诊
听声音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实证。
第二章
第二节 二、 病室气味
闻诊
嗅气味
●有血腥气—失血证或手术后病人;
●有腐臭气—疮疡溃腐患者;
●有尿臊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 ●有烂苹果气味—多见于消渴病晚期; ●上有尸臭味—脏腑败坏。
第二章
【检测】 1.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D)
闻诊
A.风痰阻络
B.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
●呕吐酸腐—食滞胃脘;
●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胃降浊功能受阻,多为脾肾阳虚。 ●口干欲饮,饮入即吐—水逆,痰饮停胃,胃气上逆
第二章
第一节
(六)呃逆
闻诊
听声音
因胃气上逆,气冲咽部而发出的一种短促冲击声,
声短而频,呃呃作响。唐以前称为“哕” 。 ●偶尔呃逆—不属病态; ●新病呃逆,呃声高亢—多属寒邪,或热邪客胃。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
痰瘀、气郁阻遏心神。
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 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 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第二章
第一节
(二)语言
闻诊
听声音
5、狂言—精神错乱,狂躁妄言,不避亲疏,语无伦次。多因情
四诊法
医学领域术语
01 定义
03 闻诊
目录
02 望诊 04 问诊
05 切诊
07 史料记载
目录
06 特点及原理 08 脉经记载
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 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古称“诊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 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它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 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 的方法。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
感谢观看
特点及原理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 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 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史料记载
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到晋国,正遇上赵简子患重病,已经昏迷5天,不省人事。他的亲 人和幕僚非常担心,请扁鹊来给赵简子治病。扁鹊通过切脉,察觉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轻微跳动,又通过问诊,了 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于是断定赵简子是由于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一时昏迷,并没有死。经过 扁鹊精心治疗,3天之内,赵简子的病就好了。这说明,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四诊法有深刻的科学基础。中国古 代医学经典《内经》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是说,人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 对人体机能的活动有影响。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一定的自然环境又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季节 气候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差异等等。就连一天24小时的变化对人体机能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内经》指出: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人体内阳气 的活动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而这一变化趋势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体温度日波动曲线是十分吻合的。 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都有着似昼夜的节律性变化。科学事实证明,古代中医学的 认识是很正确的。至于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身心机能的影响就更大。上面谈到的那个赵简子,因为在政治斗争中 用脑过度而昏迷不省人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中国古代医学家很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生病 的外界环境,有助于寻找到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从而确诊。古代中医学还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 种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和病理上是相互、相互影响的。“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机体的外部表象与 内部情况存在着确定的相应关系。
中医四诊概要
中医四诊概要太原肛肠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杨乃栋2010-1-20《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问而知之,谓之功;闻而知之,谓之圣;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诊法(四诊)是中医获取人体信息,认识疾病的路径,是每个中医工作者的基本功。
俗话讲:“上有蒲田之草,下有涓涓细流。
”中医在“司外揣内”推断思维的基础上,构造了别阴阳,辩脏腑,论虚实,定治则的独特理论体系。
这种无损伤,无痛苦的诊察方法,在辩证求因及审因论治中起重要的作用。
尽管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临证时望形色、观舌苔、切脉、按腹等检查手段仍是中医工作者诊断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章望诊望诊一般分为①全身望诊,②局部望诊,③望排出物,④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望神一、望神的医理和意义通过望神来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分析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所谓“神”一般有多种含义:一是指精神意识,二是思维活动,三是面色眼神,四是形体动态,五是语言呼吸。
可以说神是对人体生命的高度概括。
关于神的产生及其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的关系,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
认为神的产生既赖于先天之精,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
只有当后天之精充足,由精所生化的气血津液充盛,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才能表现的有神。
由此可见,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盛则同盛,三者衰则同衰。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抗病能力增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亚健康状态),一般预后好。
如果精气亏虚,则体弱神衰,抗病能力弱,有病则重,一般预后较差。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正如《内经》所云:“得神者昌,失神则亡。
”古人讲;“人有三宝: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
”二、望神的主要内容:A、望二目因两目通于脑,目的活动直接受心神的支配,故眼神是心神的外在表现。
正如《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谓之精。
”目的视觉功能可反应脏腑精气盛衰,故望神重点是观察两目。
四诊(望闻问切)技法管理制度
四诊(望闻问切)技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管理目的为了规范医院四诊(望闻问切)技法的应用,提高诊断效果和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检验师等。
第三条术语定义1.四诊技法:指中医诊断中常用的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技术方法。
2.望诊:指通过察看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舌质和皮肤等情况进行诊断。
3.闻诊:指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脏器器音和脉搏等情况进行诊断。
4.问诊:指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其病史、症状等情况进行诊断。
5.切诊:指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推断患者体内疾病情况进行诊断。
第二章四诊技法的应用第四条技术要求1.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坚固结实的中医理论知识,熟识四诊技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医务人员应重视察看力和诊断本领的培养,通过实践经验提高四诊技法的应用水平。
3.医务人员在应用四诊技法时应保持专注,认真听取患者的描述,通过综合分析推断患者的病情。
第五条望诊技法的应用1.医务人员应准确察看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苔、舌质和皮肤等情况,记录认真察看结果。
2.医务人员应将望诊结果与患者的病情、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结果。
第六条闻诊技法的应用1.医务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声音、脏器器音和脉搏等情况,推断是否异常。
2.医务人员应了解不同声音、器音和脉搏的含义,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推断。
第七条问诊技法的应用1.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询问其病史、症状等情况,做到细致入微。
2.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回答,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记录认真的问诊结果。
第八条切诊技法的应用1.医务人员应娴熟掌握脉搏的触诊方法和诊断要点,记录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规律等情况。
2.医务人员应将切诊结果与其他三诊技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
第三章诊断结果的管理第九条诊断结果的报告1.医务人员应将四诊技法的结果进行记录,包含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结果。
中医诊断学教案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短气:呼吸短促,气息不畅。
虚证多见于肺脾气虚,实证多见于痰饮、气滞、瘀血阻肺。
4. 少气:呼吸微弱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语声低微——肺肾气虚,诸劳虚损,久病体虚。
(四)பைடு நூலகம்嗽
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通过辨咳声、痰的色、量、质,来辨寒热虚实。
2.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症状。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多见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虚证。
3.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症状。多见于心气虚,神失所养;痰气郁结,阻蔽心窍。亦可见癫证、郁证。
4. 错语:语言错乱,言后自知症状。属虚证(心脾两虚,神失所养);实证(痰湿、瘀血、气郁阻碍心窍)。
嗳气低沉、断续,伴纳呆食少见于脾胃气虚。嗳气频作、连续,伴脘腹冷痛属于寒邪客胃。
(八)太息(叹息)
情绪抑郁,胸闷不畅,发出长吁、叹息声为肝气郁结所致。
(九)喷嚏
肺气上冲于喉鼻而突然发出的声响,多见风寒表证或久病阳虚而阳气回复。
(十)肠鸣
脘腹肠鸣漉漉如饥肠,得温得食则减,受寒、饥饿加重多见胃肠虚寒证。
5. 狂言:狂躁多言,语无伦次,伴精神失常。多属于痰火扰神,阳证、实证。
6. 语言謇涩:说话不流利,吐词不清晰。属风痰阻络,多见于中风先兆、后遗症。
(三)呼吸
健康人呼吸均匀,气息通畅,频率适中,成人16-20次/分钟。
呼吸快速有力,气促息粗属实证、热证,邪气壅肺,息道不利所致。
呼吸缓慢无力,声低气弱属虚证、寒证,肺肾气虚,宣降乏力所致。
吐声微弱,吐势徐缓,吐物清稀为虚寒证。有力较猛,污浊(粘痰黄水、酸腐食物)为实热证。喷射状呕吐伴头剧痛、项强为火热上冲扰神(颅内压增高),病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称为反胃,多见于脾胃阳虚证。口干欲饮,饮入即吐称为水逆,属痰饮内停。
《中医诊断学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四五 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三)以常衡变 (四)因发知受
(一)整体审察 (二)四诊合参
(三)病证结合 (四)动静统一
(二)注重中医临 床思维的培养
(一)注意中医诊 断基础理论的学习
(三)强化临床实 践与技能训练
上篇
第一章 望诊 第二章 闻诊
第三章 问诊 第四章 切诊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七章 病位辨证
1
第三节 气血辨证 第四节 津液辨证
1
第一节 脏腑辨 证
2
第二节 六经辨 证
3
第三节 卫气营 血辨证
4
第四节 三焦辨 证
5
第五节 经络辨 证
下篇
第八章 中医诊 断思维与应用
第九章 中医医 案与病历书写
第一节 中医诊 断思维方法
第二节 中医诊 断思维的应用
第一节 中医医 案
第二节 中医病 历书写
主要参考书目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 中 医 诊 断 学 全 国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医药行业高等教 育 十四五 规划教 材》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脉象
中医
原理
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证
意义
胸胁
病
阴虚证
气 注意事项
肾
方法
小儿 思维 肺
情况 血 气血
目录
01 《中医诊断学》编委 会
03 编审专家组
《中医诊断学》融合
02 出版数字化资源编创 委员...
04 编写说明
05 绪论
07 下篇
目录
06 上篇 08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从理论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方法构建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知识框架,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 医诊断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八纲、病性、病位辨证的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思维和方法,熟悉医案与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诊歌诀(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歌诀第一章问诊1.问寒热(1)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
(2)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
2.问汗★★★★★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
3.问疼痛(1)问疼痛的性质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
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
(2)问疼痛的部位①问胁部★★★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
肝络失养阴虚证,寒凝肝脉胁肋痛。
4.问睡眠睡眠卫气阴阳关,理出灵枢口问篇,失眠嗜睡须详辨,各种病因察相兼。
(1)失眠失眠又称不寐证,阳盛阴虚不得眼,惊悸纳少心脾弱,心肾不交潮热烦,胸闷口苦痰热扰,脘胀食滞卧不安。
(2)嗜睡嗜睡多眠神疲倦,阳虚阴盛有湿寒,身重脘闷湿困脾,脾气虚弱倦懶言,心肾阳衰但欲寐。
病后嗜睡正未复,邪闭心神意识障。
5.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饮水津液添,渴饮多少病态关,不渴喜热属寒证,大渴饮冷实热烦,大渴尿多身消瘦,肾阴亏竭消渴传,阴虚湿热不多饮,漱水瘀血吐饮痰。
(2)问食欲与食量食欲食量问可知,纳呆神疲脾胃虚,身重便溏湿困脾,厌油身黄肝热郁,厌食嗳腐伤食滯,胃火亢多食善饥,多食易饥便溏泻,胃强脾弱不化湿,胃中嘈杂灼热感,饥不欲食胃阴虚。
(3)问口味询问病人口味异,可察病性和虚实,口甜脾湿口苦热,酸腐伤食淡脾虚,口咸肾病与寒证,临证详辨病可知。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概念:听辨病人的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 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病变 声响,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断方法。 内容: 1、声音——发声、音哑与失音、鼻鼾、呻 吟、惊呼、喷嚏、呵欠、太息; 2、语言——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 语、言謇; 3、呼吸——喘、哮、短气、少气; 4、咳嗽; 5、胃肠异常声音——呕吐、呃逆、嗳气、 肠鸣。
第二节 嗅气味
嗅气味可了解病证寒热虚实,一般气味酸腐臭秽者, 多属实热;气味偏淡而腥臭者,多属虚寒。 一、病体气味 (一)、口气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口臭 多为口腔不洁、龋齿、便秘 或消化不良。 口气酸臭,伴食欲不振,脘 多属食积胃肠。 腹胀满 口气臭秽 多属胃热。 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 多因内有溃腐脓疡。 口气臭秽难闻,牙龈腐烂 为牙疳。
(四)、二便之气 须结合望诊综合判断。 大便臭秽难闻者,多属肠有郁热;大便溏泄而腥者,多 属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而臭如败卵,常夹有未消化食物,矢 气酸臭者,为伤食,由食积化腐所致。 小便黄赤混浊,气味臊臭者,多属膀胱湿热;尿有烂苹 果气味者,为消渴。 (五)、经、带、恶露之气 月经臭秽,多属热证;月经气腥者,多属寒证。 带下黄稠臭秽者,多属湿热;清稀气腥者,多属寒湿。 崩漏或带下奇臭,五色并见者,多属癌症,病情危重。 产后恶露臭秽,多由湿热或湿毒下注。 (六)、呕吐物之气 清稀无味,多属胃寒;酸腐臭秽,多属胃热。气味酸腐, 有不消化食物者,为食积。呕吐脓血腥臭者,为内有痈疡。
一、声音
意义:声音的发出,不仅是口鼻等发声器官直接作用 的结果,而且与肺心肾等脏腑虚实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正常声音:发声自然,声调和畅,柔和圆润,语言流 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示气血充盛,宗气充沛,气机 调畅,发音器官及相应脏腑功能正常。性别、年龄、情绪 等对正常发声有极大的影响。 (一)、发声 注意声音的高低清浊。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连续者,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语声低微细弱无力、懒言沉静、断续者,多属虚证、 寒证、阴证。 声重:指语声重浊,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导 致肺气不宣,鼻窍不利所致。
问诊
津亏 失血 伤阴
局部
头汗、半身汗、手足汗、心胸汗等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问诊
名词解释
经常日间 汗出过多 活动后尤 甚。 —气虚、 阳虚
自汗
睡后汗出
盗汗
醒后则止
—阴虚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问诊
问疼痛
病机
实—邪气壅盛,阻滞气血、经络,
“不通则痛”
虚—阴阳气血不足、脏腑经络失 于濡养,
“不荣则痛”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病案
例二 男性患者,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每天傍晚开始
发热达40℃,下半夜自汗身凉,大起大落,巳有 半年。平时手心微热,两足不温,腰以下特别痠 痛,大便数天一次。舌苔厚腻,脉沉细无力。诊 断为下焦阴阳并虚,中气不振,用黄芪、生熟地、 归身、苁蓉、升麻、白术、泽泻等甘温除热,次 日晚上热即平静。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
述
方法:有目的,有步骤,重点突
出,内容全面,避免套问、暗示,
态度和蔼。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问诊
内容:姓名、性别、
一、一般情况 促年住使龄址病、、人婚生姻活就、习诊职惯的业、主
内容、意义要症状或体征
主
二、主诉
取得与疾病有关的治 疗提供依据
内
容
四、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中医诊断学
名称
胀痛 重痛 酸痛 灼痛 冷痛 隐痛
窜痛 刺痛 绞痛
问诊 问疼痛性质
特点
痛而有胀感 疼痛并有沉重感 疼痛而有酸软的感觉 疼痛有灼热感而喜冷 疼痛有冷感而喜暖 疼痛不剧烈,但
连绵不止 疼痛部位游走不定 疼痛如针刺锥穿 痛势剧烈如刀绞割
中医诊断学
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太息 、呵欠、喷嚏
1、太息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 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此熟悉之 即可。 2、突发喷嚏,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 属外感风寒之“表寒证”。 若是久患外感或阳虚之人突发喷嚏,则 是阳气回复,病趋好转之兆。
3、呵欠:是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 的一种表现。因困而欠者,不属病 态。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 阴盛阳衰,体虚之故。
第二节
嗅气味
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 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 体、分泌物、排出物,如口 气、汗气等。
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 产物,异常气味则是邪气干 扰气化,气血津液发生质变 的结果 嗅气味可以探测内脏气血津 液的寒热,燥湿变化。
嗅气味一般规律是: 气味酸腐臭秽——实热证。 微有腥臭——虚寒证。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 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 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 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 声音、语言等各种变化来辨 别病变。由于声音和气味都 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 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 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 诊察病情。
第一节 听声音 一、声音:
第 二 章 闻 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 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 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时数】 2 学时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各种病变声音的变化及其一般 临床意义 (二)疑难点 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 语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呕吐 : 饮食食物、痰涎从胃中 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有呕、吐、干呕之不同。临 床意义为胃气不降。(或曰 “胃气上逆”)
1、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 物清稀——虚寒证。 2、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 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 水——实热证。 3、喷射状呕吐——热扰神 呕吐之成因较多,辨证时应结合望、问、 明,或脑外伤或脑瘤。 切诊,综合分析。此外,应了解食物中
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 发其声。”
(二)、正常声音:
1、正常声音的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正常声音的发出,是宗气充沛, 气机调畅的标志。
2、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
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 化……。如男性声音低沉重浊, 女性声音较高尖清亮,小儿声音 清脆娇嫩,老年人声音浑厚平稳 等。
值得注意的是,应掌握下述语言异 常的临床意义,如: (1)神志清楚,语言蹇涩——中风先 兆或中风后遗症。 (2)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 复言——夺气,为中气大伤之症。 (3)神志昏迷,不知言语——中风、 痫病、厥脱病、小儿惊风。
三、呼吸:
闻呼吸的要点主要是:呼 吸节律均匀度、气息的强弱 粗细、呼吸音的清浊三种情 况。
a:
毒、霍乱、类霍乱的特点。
六、呃逆 1、含义:指胃气上逆,从咽而 发,不由自主,声短而频,呃 呃作响的一种冲击声。 2、临床意义:胃气上逆。
(1)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 响有力——实证,热证。 (2)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 力——虚证,寒证。 (3)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 轻者,多可不治自愈。 寒、热客胃。 (4)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 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亦可致短暂 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 之呃逆,此不属病态。
(三)病变声音:
主要是辨病人的语声、鼻鼾、 呻吟、惊呼等语声、语调及异 常声响,来判断正气的盛衰, 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1)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 续——阳证、实证、热证。 (2)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 —阴证、虚证、寒证。
2.声重 (1)特征—语声重浊沉闷。 (2)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外感风寒:兼见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等症。 鼻渊:声重而鼻流稠浊黄涕。
a:
喘分虚实:
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 粗声高息涌,胸中胀满,惟以呼出 为快——风寒袭肺,痰热壅肺。 虚,喘粗气寒为不 为快,动则喘甚——肺肾亏虚。 足;息高者心肺有余,息弱者肝肾 不足。” ——徐灵胎
a:】
2.少气与短气的特征及区别: 少气、短气临床常见,故应理解 并掌握之。 (1)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纯虚无实。 (2)短气——呼吸粗急短促,气苦 有所窒,有虚实之分。
3.独语、错语、呓语、狂言的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 不足或气郁痰结所致,见于癫病、 郁证。
(2)错语: 神识清楚, 语言错 乱,语后自知言错。 虚证:多因久病体虚,年老 体衰所致。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 滞阻遏心窍所致。
(3)呓语:梦中说话,吐词不清, 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胃气 不和所致。亦有久病体衰者。 (4)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 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或痰火 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 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1、咳声重浊—实证(外感风寒或痰 湿聚肺)。 2、咳声低微—虚证(肺气虚损)。 3、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热证 (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4、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或阴 虚肺燥。 5、咳有痰声,量多易咯—痰湿阻肺。
6、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尤其是 白喉病情重危,必须治疗及时。 (1)顿咳——咳声短促,呈现阵发 性痉挛性,声音连续不断,咳后有 鸣啼样回声。(风热痰搏结) (2)白喉——咳声如犬吠,声音嘶 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 攻喉)
《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决》说:“短气者, 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
a:
四、咳嗽:
咳嗽,乃肺失肃降而上逆所 表现的一种症状,可见是肺 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 脏腑的病变亦可出现咳嗽, 故《素问· 咳论》中说:“五 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 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 主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性质。其咳声的特点及临床意 义。
九、肠鸣 (自学)
肠鸣是腹中胃肠时蠕动漉漉作 响的症状。其病理表现是“鸣声高 亢而频急”。其病变原因有“水饮 停聚于胃”、“中气不足”、“胃 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 “胃肠气虚”、“胃肠气滞”等。 可见引起病理性肠鸣的成因多多, 辨证应注意结合望、问、切诊,综 合判断。
鸣如水流声──水饮(流走肠间) 鸣如气击声──中虚(肠胃空虚) 鸣如雷鸣声──风寒湿邪(下迫 肠间)
因此,可辨脏腑气血的寒热虚实以及 邪气之所在。
一般是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证; 而无臭或略有腥气者,多属虚寒证。 特异气味,则属病情严重, 病室气味,则是病体气味和排出物 气味散发所致,说明病情严重或卫 生护理较差。
A型题 1E 2E 3A 4D 5B 6C 7D 8C 9A B型题 1C 2B 3E X型题 1 ABC 2 BC
闻诊小结
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 声音的产生与气之盛衰有密切关系。 气味的产生则与排出物有关。听声 音之大小、高低、清浊,可区别寒 热虚实。“言为心声”,语言错乱 多是心的病变,为神明失守所致。 其中狂言、谵语多实证,多热证; 郑声、独语多虚证、寒证。
呼吸、咳嗽,病在乎肺;呕、呃、 嗳气是胃气上逆,太息责于肝,欠 由乎心肾。 嗅气味可分病体和病室气味两个 方面。病体之气味主要是由于邪毒 使人体脏腑气血津液产生败气,以 致从体窍和排出物发出臭气。
a
七、嗳气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 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 为噫气。属胃气失和而上逆。 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 症时,不属病态,不治自愈。
1、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 停滞,属实证。 2、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 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 气犯胃,属实证。 3、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 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 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4、嗳气频作,无酸腐气体,兼见脘痛者, 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a:
6.惊呼 (1)特征:无外界刺激突然发出的 惊叫声。 (2)临床意义:多是剧痛或惊恐。 (3)辨证: 成人——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惊风、惊恐、脘腹疼痛、 此外,痫病发作时,常伴有喉中发 食积、虫积等。 出如猪羊鸣叫的声音,多因风痰随 气上逆所致。
a: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 表达和应答能力及吐字的清晰 度,“言为心声”,语言的异 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 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 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 之虚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
声音包括声腔声调、语言、呼 吸气息、咳嗽、呃逆、呕吐等方 面。肺主气司呼吸,咽喉有声带, 主发音,由于肺气出入的作用, 通过咽喉、舌、唇齿、鼻腔共同 协调而形成声音,发音由口腔而 出。 :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
(六)呕吐物之气 淡清无味──虚寒 气味酸馊──食滞 秽浊酸臭──实热 气味平淡──气滞
二、病室气味
♣病室臭气触人──瘟疫重症 ♣病室有血腥气──大失血 ♣病室有尿臊气──尿毒症(水毒) ♣病室有烂果味──消渴病危重期 (糖尿病酮中毒) ♣病室有尸臭味──脏腑败坏之症 ♣病室有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三)痰、涕之气:
痰浊腥臭──热毒肺痈 鼻涕腥臭──湿热鼻渊 痰涎清淡──寒饮内停 鼻涕清淡──风寒感冒
(四)二便之气
1、大便之气──肠间病变 腐臭难闻──热滞肠间 淡腥臭微──脾胃虚寒 酸臭如败卵──食滞肠间
2、小便之气──膀胱与下焦病变 臊甚──湿热下注 淡甚──下焦虚寒
(五)经、带、恶露之气 气味重浊──下焦湿热 气味腥淡──寒湿下注
一、病体气味
(一)口鼻气味 1.口气: 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 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内有宿食。 口出臭秽气:胃热。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疡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