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八、太息 、呵欠、喷嚏
1、太息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 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此熟悉之 即可。 2、突发喷嚏,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 属外感风寒之“表寒证”。 若是久患外感或阳虚之人突发喷嚏,则 是阳气回复,病趋好转之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呵欠:是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 的一种表现。因困而欠者,不属病 态。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 阴盛阳衰,体虚之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值得注意的是,应掌握下述语言异 常的临床意义,如: (1)神志清楚,语言蹇涩——中风先 兆或中风后遗症。 (2)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 复言——夺气,为中气大伤之症。 (3)神志昏迷,不知言语——中风、 痫病、厥脱病、小儿惊风。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呼吸: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2)错语: 神识清楚, 语言错 乱,语后自知言错。 虚证:多因久病体虚,年老 体衰所致。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 滞阻遏心窍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呓语:梦中说话,吐词不清, 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胃气 不和所致。亦有久病体衰者。 (4)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 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或痰火 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 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中医诊断学
5.呻吟 (1)特征——病痛难忍所发出的 痛苦哼哼声。 (2)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 或胀满不舒。 (3)辨证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低微无力——久病、虚证。 理解呻吟、辨别证候,可结合姿 态变化以判断病痛的部位。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6.惊呼 (1)特征:无外界刺激突然发出的 惊叫声。 (2)临床意义:多是剧痛或惊恐。 (3)辨证: 成人——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惊风、惊恐、脘腹疼痛、 此外,痫病发作时,常伴有喉中发 食积、虫积等。 出如猪羊鸣叫的声音,多因风痰随 气上逆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咳声重浊—实证(外感风寒或痰 湿聚肺)。 2、咳声低微—虚证(肺气虚损)。 3、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热证 (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4、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或阴 虚肺燥。 5、咳有痰声,量多易咯—痰湿阻肺。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6、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尤其是 白喉病情重危,必须治疗及时。 (1)顿咳——咳声短促,呈现阵发 性痉挛性,声音连续不断,咳后有 鸣啼样回声。(风热痰搏结) (2)白喉——咳声如犬吠,声音嘶 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 攻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嗅气味一般规律是: 气味酸腐臭秽——实热证。 微有腥臭——虚寒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一、病体气味
(一)口鼻气味 1.口气: 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 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内有宿食。 口出臭秽气:胃热。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疡疮。
第 三 章 闻 诊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 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 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时数】 2 学时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鸣如水流声──水饮(流走肠间) 鸣如气击声──中虚(肠胃空虚) 鸣如雷鸣声──风寒湿邪(下迫 肠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第二节
嗅气味
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 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 体、分泌物、排出物,如口 气、汗气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 产物,异常气味则是邪气干 扰气化,气血津液发生质变 的结果 嗅气味可以探测内脏气血津 液的寒热,燥湿变化。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少气与短气的特征及区别: 少气、短气临床常见,故应理解 并掌握之。 (1)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纯虚无实。 (2)短气——呼吸粗急短促,气苦 有所窒,有虚实之分。
《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决》说:“短气者, 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九、肠鸣 (自学)
肠鸣是腹中胃肠时蠕动漉漉作 响的症状。其病理表现是“鸣声高 亢而频急”。其病变原因有“水饮 停聚于胃”、“中气不足”、“胃 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 “胃肠气虚”、“胃肠气滞”等。 可见引起病理性肠鸣的成因多多, 辨证应注意结合望、问、切诊,综 合判断。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七、嗳气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 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 为噫气。属胃气失和而上逆。 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 症时,不属病态,不治自愈。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 停滞,属实证。 2、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 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 气犯胃,属实证。 3、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 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 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4、嗳气频作,无酸腐气体,兼见脘痛者, 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谵语和郑声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 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 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心气 大伤之虚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独语、错语、呓语、狂言的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 不足或气郁痰结所致,见于癫病、 郁证。
a:
四、咳嗽:
咳嗽,乃肺失肃降而上逆所 表现的一种症状,可见是肺 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 脏腑的病变亦可出现咳嗽, 故《素问· 咳论》中说:“五 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 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 主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性质。其咳声的特点及临床意 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4)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4.鼻鼾 因为鼻鼾既见于熟睡时,又见 于昏迷中,所以应注意其鉴别。 前者多见于慢性鼻病,睡姿不 当者,后者则多有高热、神昏等 兼症,多见于中风入脏之危候。
2013-6-17
a:
毒、霍乱、类霍乱的特点。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六、呃逆 1、含义:指胃气上逆,从咽而 发,不由自主,声短而频,呃 呃作响的一种冲击声。 2、临床意义:胃气上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ຫໍສະໝຸດ Baidu
(1)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 响有力——实证,热证。 (2)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 力——虚证,寒证。 (3)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 轻者,多可不治自愈。 寒、热客胃。 (4)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 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亦可致短暂 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 之呃逆,此不属病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五、呕吐 : 饮食食物、痰涎从胃中 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有呕、吐、干呕之不同。临 床意义为胃气不降。(或曰 “胃气上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 物清稀——虚寒证。 2、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 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 水——实热证。 3、喷射状呕吐——热扰神 呕吐之成因较多,辨证时应结合望、问、 明,或脑外伤或脑瘤。 切诊,综合分析。此外,应了解食物中
闻呼吸的要点主要是:呼 吸节律均匀度、气息的强弱 粗细、呼吸音的清浊三种情 况。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一)呼吸声的意义
1、病人呼吸正常——形病气未病。 2、病人呼吸异常——形气俱病。 3、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 实证。 4、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 虚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二)病态呼吸:
1、喘与哮的特征、区别与联系: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喘分虚实,哮辨寒热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喘分虚实:
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 粗声高息涌,胸中胀满,惟以呼出 为快——风寒袭肺,痰热壅肺。 虚喘——病势缓慢,时轻时重,喘 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 “喘粗气热为有余,喘粗气寒为不 为快,动则喘甚——肺肾亏虚。 足;息高者心肺有余,息弱者肝肾 不足。” ——徐灵胎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a
声音包括声腔声调、语言、呼 吸气息、咳嗽、呃逆、呕吐等方 面。肺主气司呼吸,咽喉有声带, 主发音,由于肺气出入的作用, 通过咽喉、舌、唇齿、鼻腔共同 协调而形成声音,发音由口腔而 出。 :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 发其声。”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鼻臭:鼻出臭气,流浊涕经常不 止的,鼻渊证。 (二)汗气异常: 汗出腥膻: (羊膻气)风湿热邪久 蕴皮肤(风温、湿温热病)。 汗出臭秽: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湿热内蕴 (狐臭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痰、涕之气:
痰浊腥臭──热毒肺痈 鼻涕腥臭──湿热鼻渊 痰涎清淡──寒饮内停 鼻涕清淡──风寒感冒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 表达和应答能力及吐字的清晰 度,“言为心声”,语言的异 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语言异常的一般规律: (1)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 续——虚证、寒证。 (2)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 实证、热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声重 (1)特征—语声重浊沉闷。 (2)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外感风寒:兼见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等症。 鼻渊:声重而鼻流稠浊黄涕。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音哑、失音:
(1)特征:语声嘶哑,称“音哑”,语而无 声为“失音”。 (2)临床意义:实证、虚证、妊娠。 (3)辨证: 新病(金实不鸣):风寒、风热袭肺 或普浊壅肺 久病(金破不鸣):肺肾精亏,虚火上炎。 妊娠(子喑):生理现象。胎儿压迫肾之络脉, 肾精不能上荣舌咽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病变声音:
主要是辨病人的语声、鼻鼾、 呻吟、惊呼等语声、语调及异 常声响,来判断正气的盛衰, 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1)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 续——阳证、实证、热证。 (2)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 —阴证、虚证、寒证。
(二)、正常声音:
1、正常声音的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正常声音的发出,是宗气充沛, 气机调畅的标志。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
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 化……。如男性声音低沉重浊, 女性声音较高尖清亮,小儿声音 清脆娇嫩,老年人声音浑厚平稳 等。
中医诊断学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 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 声音、语言等各种变化来辨 别病变。由于声音和气味都 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 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 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 诊察病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听声音 一、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 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 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 之虚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013-6-17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各种病变声音的变化及其一般 临床意义 (二)疑难点 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 语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 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 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2013-6-17
八、太息 、呵欠、喷嚏
1、太息是病人在情志抑郁时发出的长吁 或短叹声,为肝气郁结所致。此熟悉之 即可。 2、突发喷嚏,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者, 属外感风寒之“表寒证”。 若是久患外感或阳虚之人突发喷嚏,则 是阳气回复,病趋好转之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呵欠:是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 的一种表现。因困而欠者,不属病 态。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 阴盛阳衰,体虚之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值得注意的是,应掌握下述语言异 常的临床意义,如: (1)神志清楚,语言蹇涩——中风先 兆或中风后遗症。 (2)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 复言——夺气,为中气大伤之症。 (3)神志昏迷,不知言语——中风、 痫病、厥脱病、小儿惊风。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呼吸: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2)错语: 神识清楚, 语言错 乱,语后自知言错。 虚证:多因久病体虚,年老 体衰所致。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 滞阻遏心窍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呓语:梦中说话,吐词不清, 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胃气 不和所致。亦有久病体衰者。 (4)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 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或痰火 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 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中医诊断学
5.呻吟 (1)特征——病痛难忍所发出的 痛苦哼哼声。 (2)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 或胀满不舒。 (3)辨证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低微无力——久病、虚证。 理解呻吟、辨别证候,可结合姿 态变化以判断病痛的部位。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6.惊呼 (1)特征:无外界刺激突然发出的 惊叫声。 (2)临床意义:多是剧痛或惊恐。 (3)辨证: 成人——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儿——惊风、惊恐、脘腹疼痛、 此外,痫病发作时,常伴有喉中发 食积、虫积等。 出如猪羊鸣叫的声音,多因风痰随 气上逆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咳声重浊—实证(外感风寒或痰 湿聚肺)。 2、咳声低微—虚证(肺气虚损)。 3、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热证 (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4、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或阴 虚肺燥。 5、咳有痰声,量多易咯—痰湿阻肺。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6、顿咳和白喉的咳声特征,尤其是 白喉病情重危,必须治疗及时。 (1)顿咳——咳声短促,呈现阵发 性痉挛性,声音连续不断,咳后有 鸣啼样回声。(风热痰搏结) (2)白喉——咳声如犬吠,声音嘶 哑,吸气困难。(肺肾阴虚,火毒 攻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嗅气味一般规律是: 气味酸腐臭秽——实热证。 微有腥臭——虚寒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一、病体气味
(一)口鼻气味 1.口气: 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 或口腔不洁。 口出酸臭气:内有宿食。 口出臭秽气:胃热。 口出腐臭气:多是内有溃腐疡疮。
第 三 章 闻 诊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 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 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时数】 2 学时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鸣如水流声──水饮(流走肠间) 鸣如气击声──中虚(肠胃空虚) 鸣如雷鸣声──风寒湿邪(下迫 肠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第二节
嗅气味
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 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 体、分泌物、排出物,如口 气、汗气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 产物,异常气味则是邪气干 扰气化,气血津液发生质变 的结果 嗅气味可以探测内脏气血津 液的寒热,燥湿变化。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少气与短气的特征及区别: 少气、短气临床常见,故应理解 并掌握之。 (1)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纯虚无实。 (2)短气——呼吸粗急短促,气苦 有所窒,有虚实之分。
《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要决》说:“短气者, 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九、肠鸣 (自学)
肠鸣是腹中胃肠时蠕动漉漉作 响的症状。其病理表现是“鸣声高 亢而频急”。其病变原因有“水饮 停聚于胃”、“中气不足”、“胃 肠虚寒”、“感受风寒湿邪”、 “胃肠气虚”、“胃肠气滞”等。 可见引起病理性肠鸣的成因多多, 辨证应注意结合望、问、切诊,综 合判断。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七、嗳气
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 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 为噫气。属胃气失和而上逆。 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 症时,不属病态,不治自愈。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 停滞,属实证。 2、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 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 气犯胃,属实证。 3、嗳声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 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 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4、嗳气频作,无酸腐气体,兼见脘痛者, 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谵语和郑声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 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 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心气 大伤之虚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独语、错语、呓语、狂言的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1)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 不足或气郁痰结所致,见于癫病、 郁证。
a:
四、咳嗽:
咳嗽,乃肺失肃降而上逆所 表现的一种症状,可见是肺 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 脏腑的病变亦可出现咳嗽, 故《素问· 咳论》中说:“五 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 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 主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性质。其咳声的特点及临床意 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4)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4.鼻鼾 因为鼻鼾既见于熟睡时,又见 于昏迷中,所以应注意其鉴别。 前者多见于慢性鼻病,睡姿不 当者,后者则多有高热、神昏等 兼症,多见于中风入脏之危候。
2013-6-17
a:
毒、霍乱、类霍乱的特点。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六、呃逆 1、含义:指胃气上逆,从咽而 发,不由自主,声短而频,呃 呃作响的一种冲击声。 2、临床意义:胃气上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ຫໍສະໝຸດ Baidu
(1)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 响有力——实证,热证。 (2)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 力——虚证,寒证。 (3)新病呃逆,其声有力—— : 轻者,多可不治自愈。 寒、热客胃。 (4)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 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亦可致短暂 气怯——胃气衰败之危候。 之呃逆,此不属病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五、呕吐 : 饮食食物、痰涎从胃中 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 有呕、吐、干呕之不同。临 床意义为胃气不降。(或曰 “胃气上逆”)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 物清稀——虚寒证。 2、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 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 水——实热证。 3、喷射状呕吐——热扰神 呕吐之成因较多,辨证时应结合望、问、 明,或脑外伤或脑瘤。 切诊,综合分析。此外,应了解食物中
闻呼吸的要点主要是:呼 吸节律均匀度、气息的强弱 粗细、呼吸音的清浊三种情 况。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一)呼吸声的意义
1、病人呼吸正常——形病气未病。 2、病人呼吸异常——形气俱病。 3、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 实证。 4、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 虚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二)病态呼吸:
1、喘与哮的特征、区别与联系: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 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喘分虚实,哮辨寒热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喘分虚实:
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 粗声高息涌,胸中胀满,惟以呼出 为快——风寒袭肺,痰热壅肺。 虚喘——病势缓慢,时轻时重,喘 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 “喘粗气热为有余,喘粗气寒为不 为快,动则喘甚——肺肾亏虚。 足;息高者心肺有余,息弱者肝肾 不足。” ——徐灵胎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a
声音包括声腔声调、语言、呼 吸气息、咳嗽、呃逆、呕吐等方 面。肺主气司呼吸,咽喉有声带, 主发音,由于肺气出入的作用, 通过咽喉、舌、唇齿、鼻腔共同 协调而形成声音,发音由口腔而 出。 :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 发其声。”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鼻臭:鼻出臭气,流浊涕经常不 止的,鼻渊证。 (二)汗气异常: 汗出腥膻: (羊膻气)风湿热邪久 蕴皮肤(风温、湿温热病)。 汗出臭秽: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湿热内蕴 (狐臭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痰、涕之气:
痰浊腥臭──热毒肺痈 鼻涕腥臭──湿热鼻渊 痰涎清淡──寒饮内停 鼻涕清淡──风寒感冒
a: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 表达和应答能力及吐字的清晰 度,“言为心声”,语言的异 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语言异常的一般规律: (1)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 续——虚证、寒证。 (2)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 实证、热证。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声重 (1)特征—语声重浊沉闷。 (2)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外感风寒:兼见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等症。 鼻渊:声重而鼻流稠浊黄涕。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3.音哑、失音:
(1)特征:语声嘶哑,称“音哑”,语而无 声为“失音”。 (2)临床意义:实证、虚证、妊娠。 (3)辨证: 新病(金实不鸣):风寒、风热袭肺 或普浊壅肺 久病(金破不鸣):肺肾精亏,虚火上炎。 妊娠(子喑):生理现象。胎儿压迫肾之络脉, 肾精不能上荣舌咽所致。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三)病变声音:
主要是辨病人的语声、鼻鼾、 呻吟、惊呼等语声、语调及异 常声响,来判断正气的盛衰, 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1)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 续——阳证、实证、热证。 (2)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 —阴证、虚证、寒证。
(二)、正常声音:
1、正常声音的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正常声音的发出,是宗气充沛, 气机调畅的标志。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2、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
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 化……。如男性声音低沉重浊, 女性声音较高尖清亮,小儿声音 清脆娇嫩,老年人声音浑厚平稳 等。
中医诊断学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 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 声音、语言等各种变化来辨 别病变。由于声音和气味都 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 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 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 诊察病情。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听声音 一、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 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 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 之虚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013-6-17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各种病变声音的变化及其一般 临床意义 (二)疑难点 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 语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3-6-17 中医诊断学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 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 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20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