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轮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一、选择题(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a和b在同一条直线上向右运动,物体a在前且一直做匀速运动,物体b在后先做匀减速再做反方向匀加速运动,行驶中物体a和b相遇两次,用v-t图象表示两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用x-t图象表示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能正确反映物体a和物体b运动关系的图(取向右为正方向)是()
解析:图A中物体b的速度没有反向,A错;图B中,两物体不可能相遇,B错;图C中物体b不是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C错;图D满足题中所述运动,D对.答案: D
2.以24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6 m/s2,则刹车后()
A.汽车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4 m/s
B.汽车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2 m/s
C.汽车在前2 s内的位移为36 m
D.汽车在前5 s内的位移为45 m
解析:汽车刹车时间为t0=4 s,刹车位移为x0=242
2×6
m=48 m,到第4 s末汽车已停
止,汽车在5 s内位移为48 m,D错误,根据位移x=v0t-1
2at
2可知第1 s内的位移x1=21 m,平均速度v=21 m/s,A、B均错误;汽车在前2 s内位移为36 m,C正确.答案: C
3.(2014·西安市质检二)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大于()
A.3μmg B.4μmg
C.5μmg D.6μmg
解析:纸板相对砝码恰好运动时,对纸板和砝码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2m+m)g=(2m+m)a,对砝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μmg=2ma,联立可得:F=6μmg,选项D正确.
答案: D
4.(2014·大连市一模)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其所受水平拉力F、地面摩擦力F f的变化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由图象可知:在0~t1,物体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合力为零,即水平拉力F1与地面摩擦力F f1等大反向,且F1沿正向、F f1沿负向;在t1~t2,物体沿正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合力为零,即水平拉力F2与地面摩擦力F f2等大反向,且F2沿正向、F f2沿负向;在t2~t3,物体沿负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合力为零,即水平拉力F3与地面摩擦力F f3等大反向,且F3沿负向、F f3沿正向,即水平拉力F在前两段时间内为正值,后一段时间内
为负值,选项A、B错误;地面摩擦力F f在前两段时间内为负值,后一段时间内为正值,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 D
5.如图所示,沿水平面运动的小车里有用轻质细线和轻质弹簧A共同悬挂的小球,小车光滑底板上有用轻质弹簧B拴着的物块,已知悬线和轻质弹簧A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30°,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小球和物块质量均为m,均相对小车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小车一定水平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B.弹簧A一定处于拉伸状态
C.弹簧B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3
3mg
D.细线拉力有可能与弹簧B的拉力相等
解析:因弹簧B处于压缩状态,所以物块的合力一定水平向左,即小车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即小车可能向左加速,也可能向右减速,A错;当系统的加速度a=g tan θ,弹簧A 不受力作用,即处于原长状态,B错;当a=g tan θ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弹簧B的弹力大
小F=ma=3
3mg,C对;令细线对小球拉力为F T,弹簧A、B的弹力分别为F1、F2,则对小球水平方向有F T sin θ-F1sin θ=ma,对物块F2=ma,所以F T一定大于F2,D错.答案: C
6. (2014·福建卷·15)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x、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解析: 本题是从图象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理规律结合数学解决问题. 滑块沿斜面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故滑块下滑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a 不变,选项C 、D 错误.
设斜面倾角为θ,则x =h sin θ=v 0t -12
at 2,故h -t 、x -t 图象都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
答案: B
7.(2014·四川卷·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 本题需考虑速度之间的关系及摩擦力与Q 重力之间的关系,分别讨论求解. 若v 1>v 2,且P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于Q 的重力,则可能先向右匀加速,加速至v 1后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此过程如图B 所示,故B 正确.若v 1>v 2,且P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Q 的重力,此时P 一直向右减速,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若v 2>v 1,P 受到的滑动摩擦
力向左,开始时加速度a 1=F T +μmg m
,当减速至速度为v 1时,摩擦力反向,若有F T >μmg ,
此后加速度a 2=F T -μmg m
,故C 正确,A 、D 错误. 答案: BC
8.(2014·商丘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 随拉力F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图线可知( )
A .甲的质量为2 kg
B .甲的质量为6 kg
C .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D .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
解析: 由a -F 图象可知,当F <48 N 时,甲、乙两物体相对静止.当F >48 N ,甲、
乙两物体相对滑动,此过程中,F -μm 甲g =m 甲a ,对应图线可得:m 甲=ΔF Δa
=6 kg ,将F =60 N ,a =8 m/s 2,代入上式可得μ=0.2,B 、C 正确.
答案: BC
9.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 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 =0时,将质量m =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 )
A .传送带的速率v 0=10 m/s
B .传送带的倾角θ=30°
C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D .0~2.0 s 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f =-24 J 解析: 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在传送带上先以a 1=10 m /s 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再以
a2=2 m/s2的加速度继续加速;t=1.0 s时物体获得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v共=10 m/s,选项A正确.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①
mg sin θ-μmg cos θ=ma2②
联立①②得:θ=37°μ=0.5选项C对、B错.
0~2.0 s摩擦力做功W=μmg cos 37°x1=μmg cos 37°·x2
=-24 J,选项D正确.
答案:ACD
二、非选择题
10.(2014·高考冲刺卷五)2013年7月1日,宁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行,到长三角各个城市坐火车就像乘公交一样快捷.目前我国高铁常使用自动闭塞法行车,如图所示,自动闭塞法是通过信号机将行车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每个闭塞分区的尾端都设有信号灯,当闭塞分区有列车B占用时信号灯显示红色(停车),后一个闭塞分区显示黄色(制动减速),其他闭塞分区显示绿色(正常运行).假设列车A制动时所受总阻力为重力的0.1倍,不考虑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如果信号系统发生故障,列车A的运行速度是30 m/s,司机看到停在路轨上的列车B 才开始刹车,要使列车不发生追尾事故,则列车A司机可视距离不得小于多少?
(2)如果信号系统正常,司机可视距离取(1)中列车A司机的可视距离,列车设计运行速度为252 km/h,当司机看到黄灯开始制动,到红灯处停车.每个闭塞分区多长?
解析:(1)列车紧急制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1mg=ma
所以加速度大小为a=0.1g=1 m/s2
如果信号系统发生故障,要使列车不发生追尾事故,则列车A司机可视距离不得小于列车A的紧急制动距离,由运动公式v=2ax1
代入数据得可视距离不得小于x1=450 m.
(2)当运行速度为v2=252 km/h=70 m/s时,紧急制动距离x2=v22
2a
代入数据得x 2=2 450 m
信号正常,当司机看到黄灯开始制动,到红灯处停车.每个闭塞分区的长度为x 2-x 1=2 450 m -450 m =2 000 m.
答案: (1)450 m (2)2 000 m
11.如图甲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由粗糙的AB 段和光滑的BC 段组成,质量m =1 kg 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在平行斜面的恒定外力F 作用下由A 点加速下滑,运动到B 点时,力F 突然反向(大小不变),其部分v -t 图如图乙所示,物体滑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取sin 37°=0.6,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
(1)外力F 的大小及物体在AB 段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体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 (1)由v -t 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为a 1=Δv 1Δt 1
=10 m/s 2 在BC 段加速度为a 2=Δv 2Δt 2
=-2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在AB 段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在BC 段有mg sin θ-F =ma 2
联立并代入数值得F =8 N ,μ=0.5.
(2)由运动学规律知物体从B 到C 经历的时间为t 2=Δv a 2=102
s =5 s 物体从A 到B 发生的位移为x 1=v 2
t 1=5 m 物体从B 到C 发生的位移为x 2=v 2
t 2=25 m 物体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大小v =
x 1+x 2t 1+t 2=5 m/s. 答案: (1)8 N 0.5 (2)5 m/s 12.如图所示,微粒A 位于一定高度处,其质量m =1×10-4 kg 、带电荷量q =+1×10-6 C ,塑料长方体空心盒子B 位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B 上表面的下
方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 =2×103 N/C ,B 上表面的上方存在着竖直向下
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12
E .B 上表面开有一系列略大于A 的小孔,孔间距满足一定的关系,使得A 进出B 的过程中始终不与B 接触.当A 以v 1=1 m /s 的速度从孔1竖直向下进入B 的瞬间,B 恰以v 2=0.6 m/s 的速度向右滑行.设B 足够长、足够高且上表面的厚度忽略不计,取g =10 m/s 2,A 恰能顺次从各个小孔进出B .试求:
(1)从A 第一次进入B 至B 停止运动的过程中,B 通过的总路程x ;
(2)B 上至少要开多少个小孔,才能保证A 始终不与B 接触;
(3)从右到左,B 上表面各相邻小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多大?
解析: (1)A 在B 内、外运动时,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μMg M
=μg =1 m/s 2 B 全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通过的总路程x =v 222a
=0.18 m. (2)A 第二次进入B 之前,在B 内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qE -mg m
=10 m/s 2 A 第二次进入B 之前在B 内运动的时间t 1=2×v 1a 1
=0.2 s 在B 外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12qE +mg m
=20 m/s 2 运动的时间t 2=2×v 1a 2
=0.1 s A 从第一次进入B 到第二次进入B 的时间t =t 1+t 2=0.3 s
A 运动一个周期
B 减少的速度为Δv =at =0.3 m/s
从A 第一次进入B 到B 停下,A 运动的周期数为n =v 2Δv =0.60.3
=2 故要保证A 始终不与B 相碰,B 上的小孔个数至少为2n +1=5.
(3)由于B 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0.6 s 速度减为零,由逆向思维可知,B 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0.6 s ,每经过0.1 s ,其位移大小之比为1∶3∶5∶7∶9∶11,共有36(1+3+5+7+9+11=36)份,所以,从右到左,B 上表面各相
邻小孔之间的距离分别为Δx 1=9+1136x =0.1 m ,Δx 2=736x =0.035 m ,Δx 3=3+536
x =0.04 m ,Δx 4=136
x =0.005 m. 答案: (1)0.18 m (2)5 (3)0.0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