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1答案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解: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西方经济学作业1一.填空题1,资源配置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4,价值判断5,反,同6,替代,收入7,供给量,供给8,同9,价格10,富有11,全补12,富有13,消费者14,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15,消费者均衡16,消费者联系17,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18,机会主义行为19,边际产量递减20,平均产量21,收益递增22,扩张二.选择题DDACC CACBD BCDBB三.判断题对对错错对错错错对错对对错对错四.计算题1,均衡价格是商品供给(S)与需求(D)相等时的价格所以:D=S 即350—3P= -250+5P均衡价格:P=75此时的均衡数量为D=S=1252,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d=(△Q/Q)/( △P/P )销售增与率为:△Q/Q= Ed×( △P/P )=2.4×25%=60%因此该商品价格下降25%后,降价前后的收益变化为:1.20×(1-25%)×800×(1+60%)-1.20×800=1152-960=192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192(元)3. 根据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公式和己知数据,从边际效用表可知: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与3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

这是因为:10×4+20×3=100,符合消费者均衡限制条件:P x?X+P y?Y=M70/10=140/20=7,符合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 x=MU y/P y五.问答题1,春节期间,铁路运输要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只能满足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如果严格限制票价,供给远小于需求,为黑市交易造成条件,管理成本太大。

为切实管理好铁路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峰、加大其它交通工具运力。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修整篇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修整篇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修整篇)一、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 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 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或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021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与答案

2021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与答案

2021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与答案-西方经济学(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分配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基于某种价值判断是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商品价格与需求变化的反方向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化导致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化方向相同。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商品价格上涨5%,需求下降8%时,商品需求旺盛.灵活性当商品价格下降5%,需求增加2%时,商家第1页共34页产品属于缺乏弹性的需求。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则两种商品是互补的。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理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理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在不违反合同的情况下,代理人以损害委托人利益为代价实现自己的利益。

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升后降的,反映了边际产量的下降规律。

20.边际生产曲线和平均生产曲线在平均生产曲线的最高点相交。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1-6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1-6作业)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重难点解析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参见教材P33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 /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参见教材P40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西方经济学作业1一.填空题1,资源配置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4,价值判断5,反,同6,替代,收入7,供给量,供给8,同9,价格10,富有11,全补12,富有13,消费者14,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15,消费者均衡16,消费者联系17,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18,机会主义行为19,边际产量递减20,平均产量21,收益递增22,扩张二.选择题DDACC CACBD BCDBB三.判断题对对错错对错错错对错对对错对错四.计算题1,均衡价格是商品供给(S)与需求(D)相等时的价格所以:D=S 即350—3P= -250+5P均衡价格:P=75此时的均衡数量为D=S=1252,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d=(△Q/Q)/( △P/P )销售增与率为:△Q/Q= Ed×( △P/P )=2.4×25%=60%因此该商品价格下降25%后,降价前后的收益变化为:1.20×(1-25%)×800×(1+60%)-1.20×800=1152-960=192降价后总收益增加了192(元)3. 根据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公式和己知数据,从边际效用表可知: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与3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

这是因为:10×4+20×3=100,符合消费者均衡限制条件:P x?X+P y?Y=M70/10=140/20=7,符合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 x=MU y/P y五.问答题1,春节期间,铁路运输要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只能满足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如果严格限制票价,供给远小于需求,为黑市交易造成条件,管理成本太大。

为切实管理好铁路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峰、加大其它交通工具运力。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西方经济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和6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和6给出了三套题答案(03任务_0001、03任务_0002、03任务_0003、06任务_0001、06任务_0002)。

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3和6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答: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标签: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_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012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参见教材P33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参见教材P40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标准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说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应与供应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应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应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意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首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时机或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至6章(20201025105759)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至6章(20201025105759)

形考任务1 (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 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 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 5%,而需求量减少 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 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 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 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 互补 关系。

12 .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 弹性的商品。

13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 ,则税收就主要落在 消费者身上。

14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边际效用 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 .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 ,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都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原理,但它们所涉及的经济范畴有所不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其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规律。

这意味着,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虽然会增加总产量,但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增加的产量会逐渐减少,最终导致边际产量为零或负值。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将会增加,但产量增加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则是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产量的速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当生产规模较小的时候,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快速增加总产量,即出现递增的规模报酬;但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对总产量的增加效果变得越来越小,即出现递减的规模报酬。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规模时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成本和效益。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都是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它们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成本和价格等因素,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各种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如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企业可以制定出最优的生产和销售策略,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成本最小化原则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各种成本因素,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使得生产成本最小化。

虽然成本最小化原则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但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 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 边际产量先上升, 后下降, 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 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 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 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 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 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 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

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 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SMC 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SAC 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 点 N ,在交 点 N 上, SMC=SA ,C 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 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 N 点称为收支相抵点。

如图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长期总成本曲线( LTC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LMC ) 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 SAC )、短期总成本曲线( STC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SMC )的关 系;(2)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 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它表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 也等于固定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 零,总成本也为零。

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 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 的包络线。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 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 U 形曲线。

所不同的是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 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 的相反数,因此,可以得到公式,。

答 : 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 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 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C 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 Pl 和 Pk 是已知的。

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

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

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最大产量。

作业 2 结合我过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答:(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

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用语,在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内涵;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

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

社会公平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贫富差距过大时更应注重社会公平. 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般规律。

所谓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所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

换句话说,社会已经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任何浪费资源的现象,以致每个劳动者都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效率。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怎样使国民收入更快更好的增长?居民消费和政府购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本题目的训练,增强学生对消费与政府购买等行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的认识,加深对政府经济实施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相关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注意相关的计算公式;4.字数控制在800 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2.分析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收倾向t 、初始消费C0、对国民收入的影响;3.分析消费C、投资I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4.政府收支T 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此处有千余字,自己减到800 左右)1.理解三部门条件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原理及经济含义;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

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工资+利润+地租+利息+税收=消费+储蓄+税收如果用T 代表税收,就可以写在:Y=C+S+T从需求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的购买支出来代表。

这样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购买支出如果以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就可以写成:在国民消费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的地方,表明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发生,这就是国民消费曲线的截距a。

在国民消费曲线与45 度线的交点E的左边,国民消费大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经济出现超支现象,拉动国民收入向 E 点移动。

而在点E的右边,国民消费小于国民收入,即C<Y,国民储蓄致使消费不足,国民经济也向 E 点回落。

因为国民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1,所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的绝对数值也相应增大,但消费的增加速率总是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速率。

在实际生活中,国民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个不变的正常数。

凯恩斯认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理,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要小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简单地将将来的收益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而是要将将来的收益贴现成现在的钱,扣去风险后与现在的投资进行比较,只要大于和等于零就可以考虑投资。

当然实际的投资还有考虑其他因素。

4. 政府收支T 和政府购买G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答: 政府购买增加,会增加总支出,政府购买是总支出的一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也会增加总支出,因为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但是如果政府需要实现预算平衡时,T=TR+G,这时增加TR意味着降低G,G的乘数效应大于TR的乘数效应,因此当TR的增加以G的下降为代价,则总支出会降低。

G的每一分钱都形成对商品的需求,而TR进入消费者口袋之后,要存下一部分,剩余的才形成消费需求。

作业 5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