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
试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试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付 兆华 /山东 省沂 水县 沂水 镇 企业办
【 摘 要】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等矛盾,本文提 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选择。 【 关键 词 】 农业 ;发展 ;战略 ;选择
农业是 国 民经济 的支柱 ,世界上各类产 品 中只有农 产品特别是 粮 有机 农业 。积 极实 施名 牌战 略 ,把 传统 农 艺精 华与 现代加 工技 术 紧 食 才 能保 障人类 生存 的基本 需要 ,科学 发展 到 今天 ,还没 有任 何 科 密 结合 起来 ,形成 “ 人无 我有 、人有 我优 、人优 我精 、人精 我特 ” 学技 术能替代农 业 以一种 非农方式 生产食 品。农业 的稳 定持续发 展对 的农 产 品种植 模式 。加 强农 产 品质量标 准 和检 验检测 体 系建设 ,保 国 民经济 健 康 发展 、对 社 会安 定 及社 会效 益 的实现 具有 重 要 意义 。 证农 产 品 的质 量 和食 品安全 ,以实现农 业 的持续 、健 康发 展 。基层 由于种种原 因我 国农业 在运营 中还 存在一些 不尽人意 之处 。各级政 府 政 府要 及时转 变 职能 ,变管 理为 服务 ,通过 建立 多层 次 、全方 位的 要从 实际 出发 ,针对 农村 经济 发展 中遇 到 的困难 ,围绕优 化 市场环 服务 体 系 ,帮助农 民抢 抓市 场机 遇 ,大力 发展订 单农 业 、合 同农业 境 、搞好 服务 指 导 、加强 基础设 施 建设 等重 点工 作 ,调整农 村 和农 和 创汇 农业 ,正确 处理 好生 产与 市场 的关 系 ,克服结 构调 整 中的盲 业 结 构 ,促 使 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 持 续 、稳定 、健 康 的发 展 。 目性 和 分 散 性 。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工商管理学院15旅专升本2班H1585211朱莹莹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
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
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
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
(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目前,很多人不知道地质公园这一名词,有的人把它狭义的理解为地质公园就是地质遗迹保护,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组织有关学者去宣传讲解,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地质公园,研究和建设地质公园。
(3)有的地质公园规划不合理,在主要景区增建了人工建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的美感。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D IX a —fn , U J g—x e C E i jn A io e g W i n u , H N Y n— a
r eateto eer n e l m n, C i s Aa e y o giu ua c ne, B in 0 0 1 C i ) p r n f R s c a d D v o e t hn e cdm A r l rlSi cs D m ah ep e f ct e ei 1 0 8 , hn jg a
现 行 的 农业 宏 观 管 理 体 制 和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战
巨的任 务 。
略基 本不 能 适应 加 入 WT O后 新形 势 的要 求 ,必 须
调整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的 战 略 和方 向 以理 论 创 新 推 动 体 制创 新 、 制 创新 支 撑科 技 创新 , 体 才能 从 根本
中 图 分 类 号 : 0 S一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7 3 2 0 )0— 0 5— 7 10 9 5 (0 2 1 0 o 0
Dic s i n De l m e S r t g o r c t a Sce e nd s u so on veop nt t a e y f Ag i ulur l i nc a Te hno o y c l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两方面入手。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
未来展望看好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认识到农业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我国农业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农民增收、农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问题意识、影响因素、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未来展望、政府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 引言1.1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渐减少,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基础。
我国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涵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等多个品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居全球领先地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偏低,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农业经济现状中,虽然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农业依旧是农村的支柱产业,直接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生计。
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解决。
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不够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率偏低。
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严重,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转变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地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农业地质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作者:陈海龙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20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历年来湖南农业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以及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初步分析探讨了农业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农业地质工作首要任务是解决现有突出的而“农学”中无法解决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地质地球化学问题。
并结合某一区域“专属性”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开展“资源-产业-新农村”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有利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农业地质综合调查评价模式,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农业地质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地质;农业经济;研究方向;湖南中图文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Geology—Take Hunan Agricultural Geology as an ExampleChen Hailong(Huna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15)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geology work in Hunan Province over the years,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contents of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wa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primary task of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work was to solve the exist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which could not be solved in "agronomy"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roblems are discusse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natural resources advantages of a certain reg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geolog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s mutually promoted and interdependent by “resources industry new countryside”. I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funda mentall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geology are prospected.Keywords: agricultural geology; agricultural economy; research direction; Hunan0 引言農业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自从19世纪中叶法鲁(F.A.Fellow)和李希霍芬(F.V.Richthofen)最早提出农业地质一词以来,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定义。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
因此,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1]。
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研究概况;特点;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一、我国生态农业研究概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生态农业,在学术界得到了接受,并对生态农业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试验和示范。
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战略、模式和技术3个方面。
1.1宏观战略研究最早的宏观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理论以及技术体系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途径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
经过学者的讨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首先,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然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漠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变化、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应对加入wto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2]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
其次,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追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保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与经济高度协调的生产体系,是综合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生态农业评价体系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目前主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农业的效果等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法已经能够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最广泛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
最后,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的方向发展。
1.2生态农业模式一是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目标制定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的关键领域。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和目标制定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农业规划的战略思考是指对农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进行思考和设计。
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社会发展趋势等因素。
首先,要考虑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有效的农业规划需要确保国家有足够的粮食供应,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进大豆育种等手段来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规划要注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另外,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压力,农业规划应注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规划的目标制定是指根据战略思考确定农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确定农业发展目标时,需综合考虑国家发展阶段、农业现状和需求等因素。
首先,要确定粮食安全目标。
根据国家的人口规模和粮食消费需求,确定合理的粮食生产和储备目标,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要确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需求,确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目标,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注重农村非农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最后,要确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制定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目标,推动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形势下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1-10-22T05:44:57.05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6期作者:刘强任瑞[导读] 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项行业发展迅速刘强任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030000摘要: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项行业发展迅速,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困难,包括地勘单位主业不突出、地质勘查工作分工不明确、事业单位与企业混合经营管理、地质勘查技术及装备水平偏低、地勘人才逐步流失等。
针对地质勘查行业管理部门,提出了建立稳定的地勘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主体分工框架、营造有利于地勘单位发展的投资环境等建议。
针对地勘单位,提出了构建常态化的地勘事业工作机制,完善工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人员效率,找准定位,深入市场,加强与市县政府部门的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发展形势;建议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地质勘查行业要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时代地勘行业的主体包括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相关企、事业单位。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地质勘查行业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从要素投入驱动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要求地勘行业推动地勘经济发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地勘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
农村绿色发展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发展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农村绿色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以下将从各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落实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事农业生产。
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农村绿色发展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绿色产业,鼓励他们种植绿色农产品,发展绿色畜牧业,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为了实现农村绿色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对农田土壤、水资源和植被的保护,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建设农村绿色基础设施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
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绿色发展需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企业发展、引导农民就业创业等方式,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育社会力量等途径,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保障农村发展的稳定和有序。
七、建设农村文化生态农村绿色发展需要建设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传统文化保护等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探析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探析摘要阐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必要性,提出了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涵义;必要性;战略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347-01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搞好农业工业,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迅猛发展。
1农业经济发展的涵义严格地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意味着一个原来或多或少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农业经济,具有能够产生和支持每年一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能力。
另外一种常用的发展指标是人均gnp的增长,这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是指快于人口增长率的产量增长。
农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二是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
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提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五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
第二十二节 浅谈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重庆136地质队十三五蓝图
伍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地质延伸业。依靠科技 创新,从矿产勘查、岩土工程、钻探项目 、测量测绘、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入手,增 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拓宽服务社会的市 场空间。 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打造 环境地质业,挺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开发领
重庆136地质队十三五蓝图
2016年广东地质局年度工作会议
做好广东建筑余泥受纳场安全隐患专 项整治等工作 。 其次,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 的需求。围绕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带 来的地面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土地 占损、地质灾害、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地 面沉降等矿山环境问题,积极主动争取相 关项目;大力支持政府开展地质环境和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工作,积极开展地 下水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地下水污染调
浅谈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总要求,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总要 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和共享发 展的发展理念下,地勘单位要积极适应社 会发展变迁,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和地方 经济中去,用绿色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和绿色发展,才可能求发展求生存。
地勘队伍发展思考
一、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是对企 业或者按照企业化管理单位的基本要求, 使之路人皆知,成为单位成员的共识。 二、培养过硬的队伍,提高业务水平(人人上 讲台,个个当老师)。 三、遇到相关的应急事件,不讲价钱,勇于 冲上,能够打赢。 四、借船出海,合作共赢(资质借用利弊) 。
2016年广东地质局年度工作会议
发挥地质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基础 性先行作用;强化城市基础地质调查、支撑城市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 行;重点开展土壤地球化学环境、地面沉降对地 质环境的影响等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研究,提 出治理恢复、规划管控等意见建议;针对地下水 、浅层地温能、地下空间等战略性地质资源进行 勘查、评价、监测,争取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评 价体系,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基 础支撑。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选择
收入也基本不会受到什么影 响. 留在农村 的农 民就相对增加 了收入 仍 进而实现其 同富裕 . 进而有利 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33 坚 持 科 教 兴 农 战 略 -
2 世纪后半 叶. 0 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 , 正在形成 一场全球性 的 “ 的绿色革命” 新 为此 . 中国政府 已明确 提出了“ 科教兴农” 战略。 进入 2 世纪 . 0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 , 世纪 6 年 2 O 0 代之后 . 世界农产品成倍 增长 . 基本养活 了全球 5 多亿人 口。但另一 O 方面 . 人均耕地 、 淡水资源数不可逆转地下 降. 中国农业面 临着土地 沙 化、 环境污染加重 . 资源环境的压 力。 因此, 中国 2 世纪要实现农业 现 l 代化 . 达到中 国人 自己养活 自己的宏大 目标 , 根本出路是坚持科 教 其 兴农 战略. 走可持续集约农业的道路 . 中国农业的必然选择。 这是 34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 当前 . 国农业环 境问题十分严重 . 我 最为紧迫而且影响 面大 的问 题主要为 以下七个方 面 : 一是水土流失 问题严重 ; 其 其二是农业 生态 技术落后造 成 自 身污染 日 益加剧 : 其三是工业 “ 三废” 对农 业环境的污 染正 由局部 向整体 蔓延 : 四是土地 沙化 与沙尘暴呈加剧之势 : 其 其五 是干旱缺水 问题 日益突出 : 其六是生 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 其七是 农产品污染问题加 重. 身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人 根据《 全国环境保护工 作(9 82 0 ) 19 ~ 0 2纲要 》 要求 . 当前及 以后要采取如下措施 : 一是加强环境 宣传和法制工作 完善生态环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 . 加强环境和生 态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 是实施污染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 二 程计划 。 实施污染总量控制 , 是实现环境保护 目标 , 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 转变 . 障环境 安全的重要举措 . 实控制污染物 的排放 量 . 保 切 实现“ 增 产不增污” 要全面贯彻落实《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把 目前生态环 , 境最 为脆 弱 . 对改善全 国生态 环境最具影响 的黄河上 中游地区 、 江 长 上 中游地 区 、 风沙 区和草原 区作为重点 . 抓好 长江黄河上 中游等重 点 地 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 、 天然林资源保 护工程 、 防护林体 系 建设 工程和退耕还草工程 三是合 理利用 自 然资源 , 实现农业 与农 村 经济和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今后 3 年. 国耕地总量减少的趋势 0 我 难 以扭转 必须继续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 土地 、 切实保 护耕 地资
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发展 我 国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 对策 。
关键 词 : 业 区 域经 济 ; 展 战 略 ; 农 发 开放 型 经 济 ; 业结 构 产
中 图分 类 号 :- :331 文 献标 志码 : S9F2. A
文 章 编 号 :6 4 l6 ( 0 ) — 1 80 17 一 1 1 0 8 4 0 1- 3 2 0
2 我 国 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发 展 历 程
我 国农 业 区域 经 济 的 发 展 主 要 经 历 了 3个 阶 段 .
每个 阶段都有 特定 的重心 。 第 一 阶段 是农 村经济 阶段 长期 以来 . 农业 区域 经济 主体就 是农村 经济 . 农业 区域经济 的关 注点 和工 作着 力 点是 农 民种 什么 和养 什 么 . 以及 如何种 、 如何
S r t gc Th n i g o h vk n n t e De eo m n fAg iu t a u Re i n lEc n my i r Co n r n Ou u t y
维普资讯
第 4期 总第 1 8 7 期
20 0 8年 8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Ag iu t rl ce e rc lu a S inc &Te h l g a d Eq i m e t c no o y n u p n
N o. o a o.7 4 T tlN 1 8
3 结 构化 。农 业 区域经 济结 构 化是 指一 个农 业 )
农业 区域经 济也 有一些 农业 区办 国营和集 体企业 . 但 大 多规 模 小 . 术 程度 低 。 经济 总量 在 农业 区域经 技 其 济 中所 占份额很 小 。这 一阶段 . 区域 问 的农业 区域经
Ab t a t h e eo me to g iu t r lr go a c n my i a mp ra tis e i h n s c n mi e eo me t I h s p p r t e sr c :T e d v lp n f rc l a e i n le o o s n i o t n s u n C i e e e o o c d v lp n . n t i a e , h a u d v lp n a c a a trsis d v lp n r c s n xsi g p o lms i h e eo me t fa rc l r lrg o a c n my w r n ・ e eo me t l h r c e t , e eo me tp o e sa d e it r b e n t e d v l p n g u t a e i n le o o e e a a i c n o i u lz d a d t e h o n e me s r sw r u r a d fri e e o me t y e n h n t e c u tr a u e e e p t o w r o sd v l p n . f t Ke r s a rc l r l e i n l c n my d v lp n t tg ;o e c n my i d s ils u tr y wo d : g u t a go a o o ; e eo me t r e y p n e o o ; n u t a t cu e i u r e sa r r
关于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袁琳琳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种子管理站【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所以对农业的需求不断加大,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转变,农村产业结构开始逐渐呈现多样化发展模式,新时期社会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增加农业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本人从我国农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探析,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现代农业带来了一些困难。
我国近年来开始倡导城乡经济共同发展,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业产业规模开始在不断扩大。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呈现粗放形式在发展,加之现在工业的不断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最后总质量,所以很难满足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已经开始向农业渗透,所以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新时期发展下必须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研究和实施。
一、科学合理增加农民收入虽然我国一直加大对农业建设的投入,目的是想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尽管如此,但是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偏低的问题也一直表现的较为明显,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加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建设的不断发展,把过多的经历都放在工业发展的问题上,所以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开始把经历和目标逐渐放在工业生产上,使得农村劳动力明显减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情况,农业收入相对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国城乡收入一直未能达到真正的平衡,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放在合理增加农业收入的角度上,有效增加农业收入。
现代工业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限制性的影响,但同时也可以作为农业快速发展的契机。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我国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发展目标,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将农业与工业进行较为有机的结合,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加工,最终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使得工业的基础设备以及结构布局适用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同时还有效的减少了工业废水对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
收稿 日期 农村建设的首要任 务和重要产业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在当前 ,我国 现代 农业 发展 背负 着重 大包 袱 ,面 临着 日益激 烈 的 国际竞争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迫切需要。如何 推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构建一个以产 业理念创新为核心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以组织保 障制度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框架 , 描绘 个 3 年跨 度 的我 国农 业 发展 路线 图 ,具 有积 极 0 的理论 意义 与现 实意 义 。
展路线 图,具有积极 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发展战略 ;路线 图
中图分类号 :F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 5( 0 8) 512 .7 6 22 7 2 0 0 —7 1 0
我 国是 世 界上 最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拥有 庞 大 的 农 业 生产 和农业 人群 ,承担 着 养活 世界 上最 大规 模
生 态 环 境 2 0 , 75: 7 112 0 8 l () 12 -7 7
Ec 1 g n n iO me t O O y a d E vr n n
ht:w j ec. m t / ww esi o p/ c E malei r e si o — i d o@j c. m : t e c
一
1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特点
世界农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 一是以传
统 种养 殖业 为产 中环 节 ,向生 产资料 投 入 、农 产 品 加 工流 通及 涉农 服务 等产 前 、产后 环节 延 伸 ,形 成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
()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 3 的妇女和老人 ,接 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农 业科技创新合力 给低碳农 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带 来 良好 的平台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农 业对外开 放不断 深化 , 不足 ,科技成 果转化率低 ,
农业部就推 广了十大类型生态农 业模式 。近年来 ,叉形成了 个农 业大 国 ,化肥 、农 药 、农膜 、除 草剂 等广 泛而大 量使 趋严重。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 些新 的以 “ 三低”为特 点的生态 农业模式 ,如绿色 、有机 用,使我国农业污染问题 日
一
/1 3 2 农业 ,立体种 养节地 、节水型农业 、节能农业等 。这 些农 业 总污染量 的 1 —/,不 仅成为水体 、土壤 、大气污染的重要 模式的低能耗 、低排放和低污染 ,有 效促进了生态环境 的修 来源 ,而且对农产 品安全 、人体健康构 成严重威胁 。 日趋严 复和农村 的内涵发展 ,为我 国低碳 农业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 重的农业 污染使农村环境压力增大 ,低碳农业的发展面 临严 峻挑战。 础。 ( )新农村 建设 的顺利进 行为 低碳农业 的发展 提供 了 2 ( )农业科技创新合力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近年 3 D 有力支持 。党的十六届五 中全会提 出把 我国农村建设 成经 济 来财 政对 农 业科研 的公 共 投资 强度 一直 处在 占农 业 G P的 05 . %左右 ,农业科研 投入不足 极大 阻碍 了农业科 技创新 的 2 繁荣 、设施 完善 、环境优美 、文 明和谐的新农村 。低碳 农业 名农业科技 人员 ,农业科 是一种绿色高效 农业 ,其发展离不 开现 有的农业生产 环境 的 速度 。我 国每万农村 人 口中仅有 4 技人 员数量偏少 在一定程 度上 影响了农业 科技 的研 发推 广。 支撑 ,离不开农 业科技创新的推动 ,离不开农业法制建设 的 保障 ,更 离不 开高 素质 的农 村居 民 ,新农 村建 设则 从 “ 生 据农业部科技 司统 计表明 ,我 国每年农 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 % 0 ( 发达国家 7 % 一 0 ,巨大的农业潜在 生产 力难 以 0 8 %) 产 、生活 、乡风 、村容 、管理 ”等 方面为我国低碳农 业的发 足 4
积极建设有机农业,践行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
积 建 有 农 ,行 国 持 农 发 战 极 设 机 业践 我 可 续 业 展 略
王 晶
( 吉林省 人 民政府 发展 研 究 中心 , 吉林 长春 10 51 30 1
摘 要 : 农业现代 化过程 中, 在 全球 范围内环境 与发展 的矛盾越 来越突 出。 由于可持续 生产 意识 淡薄, 长期 以来大量化 肥农 药的使用和养殖业成规模性地扩大 , 使耕地和江河湖 泊受到深度污染 , 农产 品成 了人类健康的潜在 杀手。 随
着 时间的推移 , 各种污染 源和 污染物的防治任务 变得极为艰 巨, 有效 的可用资源越来越少 , 我国农业发展 的成本 急剧增加。 1世纪的农 业以质量为特征。 统农 业与生态农 业并存 的中国在新世纪伊始加快深化有机农 业的推 2 传
进 工作 , 并取得 了一定成效。 越来越 多的实践和经验证 明, 抓住 时机 、 积极建设有机农 业是 尊重 自然 生态规律 、 促 进 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 、 实现 可持续农 业发展战略 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 有机农业; 可持续农业 ; 发展 战略
标准 来指 导农 业 生产 和产 品加工 . 来 产生 了一 些 相 后 应 的认 证 管理 机构 。 其后 的 2 O年 间 , 在英 国 、 士 、 瑞 日
本 等 国分 别 在 国家 范 围 内创 建 了相 对 规 范 的 有 机农 保 和食 品安全 . 日本 甚 至将 消费 和 生产 的关 系 努力 在 业体 系 随着政 府 自觉倡 导 的全球 性生 产运 动 的广 泛 发展 成 消 费者 与生 产者 之 间 的合作 伙 伴关 系 . 同促 共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精细农业”发展模式探析X子睿梁静农学院经贸系102206 XX工程技术大学政法系123000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依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
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布局的指向,随之形成城市。
这种区位优势所决定的产业分工强化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单一产业结构,也使城市的发展直接受制于自然资源的约束和影响。
资源型产业盛,城市盛;资源型产业衰,城市衰。
由于新材料新能源广泛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和市场体制的确立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国目前已有51个资源型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20年还将有近百个城市成为资源型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依赖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既具有一般城市的功能,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依托的矿业城市。
因此,要探讨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就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研究转型的思路。
本文结合笔者对XXXX 等矿业城市的调查研究,对矿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如何发展“精细农业”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分析我国矿业资源型城市大多数是建国以后建立的,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城市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
我国矿业城市大多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因而计划经济的色彩极为浓厚。
我国有名的资源型城市,基本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从规划、建设、投产到销售都是国家一统到底。
因此计划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和渗透远远超过综合型城市。
计划经济体制下,矿产枯竭了,国家会统一安排部署,成建制的迁移,国家会安排建设项目,以使矿业城市继续发展。
正因为国家统一计划安排,我国的矿业城市发展积累了许多问题。
在工业化初期,我国矿业城市与农业一样,承担起社会经济建设原始积累的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仅以XX为例:截至到2000年,累计上缴国家利税3165亿元,此外,国家还拿走了原油差价4000多亿元。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二、宏观环境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在国内宏观环境的支持下进行推进。
目前,我国农民数量众多,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此外,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技术创新与科技支持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支持。
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包括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低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通过研发先进的农业科技,如机械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主要依靠天然资源和传统农业知识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也不稳定。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繁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之一。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
七、保障农民权益和生活改善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农民的权益和生活改善。
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提升农民技能,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分析【摘要】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阐述了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农业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与现代农业的比较。
结合展望,政府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未来,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需要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竞争力。
相信在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下,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我国、现状、特点、问题、挑战、对策、比较、展望、政府、措施、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基础,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对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生产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农业正经历着转型和升级的过程。
如何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挖掘传统农业的潜力,促进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深入分析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传统农业的特点、问题和挑战,研究传统农业的发展对策和措施,比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差异,对于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性和价值,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传统农业的特点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发展方向,以及与现代农业进行比较。
研究传统农业的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传统农业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对于农民生计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
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一年, “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是《决定》赋予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这些均与农业地质工作密切相关,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地质必将在改善农业土壤和水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
、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工作更是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 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5 万平方公里。
1、农业地质的概念及服务领域“农业地质”一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地质”的概念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现在的概念: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但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概念又有所扩大,它广泛地涉及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4 个方面。
目前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广义农业地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
农业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测定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并查明其分布,研究元素从岩石-土壤-水-农作物(养殖物)-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农业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建立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政府宏观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良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地质环境、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应该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工作,还要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要服务的农业也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农业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农业地质学是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工程地质学、农学、环境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及与其相关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
2、国际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国际农业地质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随着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际地科联(IUGS)全球地球化学工作组承担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欧洲26 国正在执行这一计划。
2004 年4 月国际水文学与挪威地质调查局在奥斯陆的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大流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这些大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局部地区的地质背景是受大构造单元或大流域所控制。
3、国内农业地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20 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地质工作主要在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化肥农药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以地域名优特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品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矿物元素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等,这些工作为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 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覆盖中部农业主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部农牧区”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4、新时期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
这套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二是发现一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等,并引起国家重视,最近国务院决定投入10亿兀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就是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的结果。
三是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从我国西部(成都盆地)、中部(江汉平原)至东部(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污 染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分布面积增大,含量强度增高,元素种类增多。
四是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
浙江省依据调查成果, 对萧山地区农业因地施种,进行“北菜南移”。
同时在浙北地区发现富硒土 壤2200平方公里,发展富硒农产品。
四川在成都地区依据地球化学图元素分 布状况,趋利避害,实现无公害早熟梨、优质杏和蘑菇等种植。
山东省开展 了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 当地农业生产五是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
地球化学资 料表明,土地存在地球化学质量问题,并波及包括水体、大气及植被在内的 整体生态环境。
江苏省南京地区依据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点,进行土地等 级划分和质量分析,向省政府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六是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
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第四 系沉积分层、分区及沉积环境演化、变迁等研究提供了新参数、新信息,使 这方面研究形成更多新的生长点。
七是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一环境)。
系列基准值数据代表未受 工业化影响的自然地质环境,将成为客观评价环境变化的尺度,具有永久性 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基础地质、土壤类型及资源分布的未受干扰的信息(见 表1)。
f • r 、 » * /—I —, .黄河下游潮土本区土壤第I本区土壤第n克拉克值(ppm )项目元素环境样品泰勒(佃64)(ppm)(ppm)环境样品(ppm )Fe 47000 29000 (河北)24932 27237 Mn800600905.6011822.1304I 、n 环境元素背景、克拉克值、黄河下游潮土比较表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第八是为能源资源潜力评价提供资料。
如华北平原地热资源评价、油气异 常等,随着工作的广泛进行,预计这方面会取得更多的进展。
九是初步形成一套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有力地支持了工作的发 展(如图1)。
十是培养了一批农业地质的专家学者,锻炼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队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手段,在农 业地质调查研究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的成果,保证了农业地质调查 工作的更好发展。
二、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1、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1)农业地质需要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一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农业 要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农业地质 要为其发展找寻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自然式”向“设施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经过 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一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 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农业地质要摸清“设施式”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绿色、 精细、旅游等特色农业。
24.2023 22.5703 78.1215 38126 17255 57.3253 0.1288 0.0238 10.2008 401 619 16892 16046 0.974W M Z .*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1 *'wrKi-r丄*'I ,1 —. ■IIIIIIiKM-■I■,卩r -r- I 二妬一雋口区!A>1 ' J'Ih厂'J…V H,畋”■llA东油田III IrIIII丨rf邑巡辛;9樋\--- . -.I H -- -----■IP =-,二占y •'二————■-—- _---------- 二-r ->--,— J 一- -LE L ■—P —1 - ■. - ---------------- —™4弐二- -£I n'l l我竄、: H ' I_—I r ''一-谒少备I 兰还*—F吋=* \『九k - J11 I I一—I ——-图1黄河三角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三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化学化”向“生物化”转变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
未来农业, 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
农业地质要掌握农业环境现状,为生物化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地面”向“太空”扩展的发展趋势。
农业地质工作要向太空发展,发展月球农业地质、太空生态农业模拟等研究工作。
(2)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决策,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地学相关的诸多领域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方位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基础地学信息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工程选址、海洋开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乃至医疗卫生、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有效的地质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
总之,“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农业地质就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方面,是一个创新之举。
(3)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地质自身的发展趋势——农业地质工作越来越转向重视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