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想最全版

合集下载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2024年统编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月考试卷16

2024年统编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月考试卷16

2024年统编版2024高三地理下册月考试卷1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面是“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的天气与空气质量状况”表,与第一天相比,第二天()。

时间天气状况日平均气温最大风力空气首要污染物第一天多云15℃5级总悬浮颗粒第二天阴雨8℃8级总悬浮颗粒第三天晴3℃4级NO2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 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C.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 气温日较差较大2、【题文】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势条件是A. 单位面积产量高B. 地广人稀C. 交通发达D. 水热条件好3、【题文】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29%是陆地,71%是海洋B. 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C. 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D. 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4、沼泽地开发的合理做法是()A. 向沼泽要粮,加速大规模开垦沼泽B. 禁止开发沼泽,保护沼泽调节气候的功能C. 东北沼泽土壤内水分过多,潜在肥力不大,不利开发利用D. 沼泽开发,应坚持有利于保护沼泽、改善农业条件和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5、由于地球的自转,大气环流在南、北半球各自形成()A. 单圈环流B. 双圈环流C. 三圈环流D. 六圈环流6、同一个吊瓶中的水量()A. 一直不变B. 先多后少C. 逐渐增加D. 随丝瓜生长而定7、【题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邻省最多的省区是A. 新疆B. 湖北C. 四川D. 内蒙古8、【题文】“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地震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导致大量建筑损毁和人员伤亡,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13日下午启程赴海地进行救援工作。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

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2.结合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等海洋国土资料,说明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必备知识梳理1.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开发海洋的必要性:“能量的_”“未来的_”。

(2)我国的海洋国情①海域_,海岸线漫长,大陆架_,岛屿众多。

②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_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_。

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_资源和金属矿物、_、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④海洋_种类多,包括风暴潮、_、海水入侵等。

⑤拥有多种海洋_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⑥海洋环境状况_。

(3)规划措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_,维护_,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_,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_,提高海洋空间利用_,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维护海洋权益(1)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_、战略要地和_,发展到更广泛的_及其他相关_。

(2)海洋权益的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_和_。

(3)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_,以及大陆架海床和_等。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_。

(4)我国的海洋权益①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_和_,确立了在南海的_和相关权益。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_省设立三沙市,把_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 地理含答案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 地理含答案

高二地理(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达21.9万人,成为长三角新的人口增长极。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负增长,是长三角浙、苏、皖三省中,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下图示意2019~2023年长三角6座城市常住人口总量及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2019~2023年长三角6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总量()A.杭州增加最多B.合肥增幅最大C.温州增加最少D.宁波增幅最小2.2023年合肥成为长三角新的人口增长极,关键在于()①城市化水平高②就业机会多③社会福利好④人口回流显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为扭转安徽省常住人口现状,未来该省份可以()A.渐进式延长法定退休年龄B.加快土地流转C.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D.推动经济发展世界级非遗项目----巴拿马草帽,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原产于厄瓜多尔,昆卡(如下图所示)是巴拿马草帽的主要出产地之一。

当地人用生长在海拔约1000米的安第斯山中的托基拉草编制巴拿马草帽,用来编制的叶子必须是质地柔软的新叶。

如今昆卡当地巴拿马草帽绝大部分还是纯手工编制,一顶优质草帽常常需要耗费一位工匠数月的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巴拿马草帽被列入世界级非遗项目,得益于其()A.民族特色较鲜明B.流通性强C.编制技艺价值高D.价格高昂5.昆卡是巴拿马草帽的主要出产地之一,主要是因为当地()A.距离首都较近B.原料丰富优质C.内河航运发达D.地势平坦开阔萤石资源是现代氟化工的重要矿物原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光学工业等传统领域,中国国务院2022年批准实施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将萤石作为战略性矿产列入其中。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1982.12.10•【文号】•【施行日期】1982.12.10•【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正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赵紫阳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并审议了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草案)》和《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草案)》,决议如下:一、会议认为,国务院制定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实现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这个宏伟目标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计划。

赵紫阳总理的报告和“六五”计划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是积极的、可靠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提出的主要措施是符合实际的,是有力的、可行的。

实现了“六五”计划,就可以取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就可以为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发展以至1990年以后10年的经济振兴创造更好的条件。

会议批准赵紫阳总理《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和根据这个五年计划制定的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对于计划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和解决。

二、会议认为,第六个五年计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

国民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农业生产全面高涨,农村经济日益兴旺;轻工业生产迅速增长,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有了改进;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市场商品供应日益充裕,物价基本稳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会议对国务院这两年的工作表示满意。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2最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

(1.0分)A.游牧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 √答对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的体现包括()。

(2.0分))A.道家的“道法自然”B.佛家的“三世”和“尊重生命”C.墨家的“节用”和“民本技经”D.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仁民爱物”我的答案:ABCD √答对3.城市的功能包括()。

(2.0分))A.管理B.服务C.创新D.集散我的答案:ABCD √答对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分))A.源头保护制度B.损害赔偿制度C.责任追究制度我的答案:ABC √答对5.工业文明的产业结构必须转型,工业文明时代的()必须向生态文明转变,必须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导下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文明对传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再生产诸环节的运营方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2.0分))A.政治B.经济C.金融D.法律我的答案:ABCD √答对6.生态安全的特点包括()。

(2.0分))A.生态危机影响深远化B.生态危机后果严重化C.生态安全“代际”化D.生态安全全民化我的答案:ABCD √答对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

(2.0分))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我的答案:ABCD √答对8.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会议成果包括()。

(2.0分))A.就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B.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C.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D.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我的答案:ABCD √答对9.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2023山东省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3山东省公需课题库及答案

2023山东省公需课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

对[2]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新中国历史上都没有完美的方案。

对[3]要通过出局反观的我,不断地促进思想解放,让思想配合身体和感觉,去更好地适应、改造世界,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融合。

对[4]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的特点是相对自然展开,在每一个阶段和环节有时间和空间去解决存在的问题,现代化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的叠加性不强,带来的难度相心不大。

对[5]根据本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体现为“3+4+1”。

错[6]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应当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

错[7]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对[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对[9]以乡镇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错[10]人口老龄化规律: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越来越老龄化,活力下降。

对[11]黄河是我国第一长河。

错[12]我们党现在已经从“革命党”转变成了"执政党"。

错[13]在单位,如果能够通过行动,长期创造出一种“争创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主义氛围,那么沟通的效果就能达到最大化。

错[14]黄河曾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忧患,水沙之害天下之冠!对[15]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的关键,是头脑内思想的碰撞、交流和搏杀。

对[16]根据本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为“3+4+1”。

错[17]《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降低人为活动过度影响,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着力减少过度放牧、过度资源开发利用、过度旅游等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对[18]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容纳的生产力没有完全释放之前,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革命还不能出现。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3.11•【文号】国土资发[2008]53号•【施行日期】2008.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 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全国地质勘查活动的重要依据。

要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正确引导地质工作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等地质勘查活动必须根据规划进行部署,商业性地质勘查活动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二、地质勘查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先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实施的协调与支持,增强地质勘查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能力,拓宽地质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领域。

三、地方各级政府应按照规划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加大财政对地质勘查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先行作用。

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地质勘查市场,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拉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四、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勘单位改革的领导,深化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途径。

研究制定地质勘查领域的配套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组织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做好省级地质勘查规划调整完善,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2024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264

2024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264

2024年牛津译林版必修2地理上册月考试卷26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读“北京市不同地域总人口分布示意图”和“北京市不同地域总人口密度示意图”;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最少,住房条件最好B. 北京市中心区地价提升,商业、服务功能愈加突出C.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减少,标志着北京市进入逆城市化D. 北京市中心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老化,是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2、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这表明有利于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森林草原广布③沿海地势低平④气温适宜降水适中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下图中的各字母表示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小麦种植区的是。

A. b和dB. a和dC. a和eD. b和c4、我国北方地区在早春播种时多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A. 改变质地,增加通气B. 提高地温,保持水分C. 加快有机质积累速度D. 增加水分,加强淋溶5、下图表示长三角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Z”字形都市圈发展地带。

读下图;对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但服务范围较小C. 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服务范围较大D. 南京和杭州的服务范围基本上相互独立6、珠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A. 光照条件不同B. 热量条件不同C. 水分条件不同D. 土壤条件不同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并回答。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12.11•【文号】自然资规〔2019〕1号•【施行日期】2018.12.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的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以下简称“两部”)精心组织,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扎实推进,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上图入库、落到实地,取得积极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对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巩固划定成果,有效解决划定不实、非法占用等问题,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从严保护。

坚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意识,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素,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点拨高考】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国家战略主要有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路一带、亚投行等。

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考查重点,如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等。

【知识梳理】一、主体功能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如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1、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12.31•【文号】•【施行日期】2015.12.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5年12月31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二五”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实践证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亿万农民是衷心拥护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

一方面,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成为全党共识,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带来持续牵引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农村各项改革全面展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2024年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0题)

2024年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0题)

2024年公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60题)1.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B)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A.尚未B.已经C.差不多2,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C)。

A.重要任务B.基础任务C.首要任务3.加快发展(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A.数字经济B.未来经济C.新兴产业4.(多选)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ABC)发展。

A.高端化B.智能化C.绿色化5.(多选)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ABC)、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A.新一代信息技术B.人工智能C.生物技术6.(多选)(AB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专家认为,首次单独成章把三者放在一起,一体部署,这是意义深远的重大创新。

A.教育B,科技C.人才7,必须坚持科技是(八)、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A.第一生产力B.第一产业C.第一优势8.(多选)深入实施(ABC)o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9•坚持创新在我国(C)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A.经济B.社会C.现代化10.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四个面向是指(八)OA.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B.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创新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C,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群众11.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八)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A.实体经济B.虚拟经济C.未来经济1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新格局,推动O取得新突破,促进()加快崛起,鼓励()加快推进现代化。

依次填入的答案为(八)cA.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东部地区B.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C.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东部地区13.培养造就大批(八)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农业地质浅析

农业地质浅析

农业地质浅析一、农业地质所谓“农业地质”是:研究大农业生长的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学科.(一)开展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1、为大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划提供科学基础依据;2、为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品质提供地质科学基础依据和矿物岩石应用材料;3、使地学与农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促进大农业生产不断向纵深发展,为"科技兴农"增砖添瓦;(二)开展农业地质的作用农业的基础是土壤,土壤的基础是地质大农业地质学是地质与大农业紧密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是大农业生产的基础科学,研究大农业地质学不论是对近期的大农业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科技兴农都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三)农业地质的研究内容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农业地质背景、国土资源的生态地球化学、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社会经济现状、国土资源(含海洋、滩涂)的开发现状、区域地球化学和成矿区带地质地化等调查。

2.技术研究技术研究,包括调查方法与手段、质量保证体系与样品保存、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评价模型与实验检验、专题研究与区域重大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问题调研等。

3.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将资料与信息转变成数字地图,提升资料的应用范围、应用水平、应用层次,包括资源开发、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决策、农业区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经济作物和名优土特产发展布局、食品安全、沿海滩涂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修复、非点源污染防治、地方病防治、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社会经济宏观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进展(一)国外农业地质研究进展国际农业地质工作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地重视环境地质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二)国内农业地质研究进展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6万平方公里。

地质单位十四五规划建议范文(精选多篇)

地质单位十四五规划建议范文(精选多篇)

地质单位十四五规划建议范文(精选多篇)地质单位十四五规划建议4篇地质单位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第一,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日期】2024.02.23•【文号】发改环资〔2024〕226号•【施行日期】2024.02.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4〕2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应急管理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局、矿山安全监管部门:近年来,我国矿井水保护和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利用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统计底数不清晰、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装备不完备、保护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支撑能源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主要针对煤矿矿井水,非煤矿矿井水保护和利用参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处理能力和加强管网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政策标准为支撑,推进矿井水源头保护、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约束激励,有效缓解矿区煤水矛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国矿井水利用量持续提高,利用率不断提升,其中黄河流域力争达到68%以上,矿井水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0年,矿井水管理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矿井水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点击可放大)
(3)限制开发区域 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
➢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 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 位。
新知学习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一)概念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二)内涵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 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 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 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 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四)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1.划分依据 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 2.划分种类 (1)优化开发区域 (2)重点开发区域 (3)限制开发区域 (4)禁止开发区域
备注: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 课堂练习:了解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 前各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运用网络等 手段,获取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及 相关资料。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2.17•【文号】农建发〔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农建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遵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要求,我们会同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编制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现予印发。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地区的实施方案,2022年6月底前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2022年2月17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4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障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意义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

新时代地勘工作的新思想

新时代地勘工作的新思想

对地质工作 要求:
推进绿色发展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地质新时代的新特征
变化
空间
对象
环境
荒无人烟的野外
环境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矛盾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与地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地质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人类活动的最密集地方也是地质工作最应该发挥作用的 地方。
新疆有色地勘局701队 艾尔肯·吐尔孙
2017.12.25
中共十九大 作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义矛盾 的转化 等战略判断
提出了 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等一系列
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
专列一段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全面部 署。为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6、只有坚持功勋地质队的文化传统,发扬可可托海精神,才 能从历史中吸取养分,实现继承与发展。 三光荣、功勋地质队、可可拖好精神。。。。 传播正能量。
国家有关指导
国家有关指导
地质灾害治理
资质
•评估 •勘查 •设计 •施工 •监理
国家有关指导
国家有关指导
服务 一流
管理 一流
成果 一流
新时代
地勘强队
2、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利用创新思维和方法,突破传统观念;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
3、只有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发挥作用。
要支撑好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和旅游地质等重要工作。
4、只有立足服务,才能社会和公众获得认可,形成良性循环 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想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是“十壹五”规划实施的第壹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

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壹年,“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是《决定》赋予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壹,“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是其中壹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这些均和农业地质工作密切相关,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地质必将在改善农业土壤和水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细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成功尝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

壹、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以来,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调查工作更是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农业地质工作得到迅猛的发展,到2005年年底,农业地质调查面积覆盖了105万平方公里。

1、农业地质的概念及服务领域“农业地质”壹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壹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地质”的概念逐渐成熟,且形成了当下的概念: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可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概念又有所扩大,它广泛地涉及到农村、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4个方面。

目前农业地质调查主要是以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为调查对象,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农林牧等广义农业地质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评价工作。

农业地质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测定土壤、浅层地下水及水体中元素且查明其分布,研究元素从岩石→土壤→水→农作物(养殖物)→人体的生态循环过程以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农业环境变化的对策和评价建议,建立我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优质安全农业体系、政府宏观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和建设良好人类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地质环境、保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应该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工作,仍要服务于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

要服务的农业也是广义的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农业环境、农民生产生活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农业地质学是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工程地质学、农学、环境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及和其相关学科的壹门综合学科。

2、国际农业地质发展现状国际农业地质从产生到当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逐渐由过去只注意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发展到当下越来越多地重视地质环境和地质生态工作。

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

随着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国际地科联(IUGS)全球地球化学工作组承担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欧洲26国正在执行这壹计划。

2004年4月国际水文学和挪威地质调查局在奥斯陆的会议上提出了全球大流域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这些大计划的实施使得人们认识到了局部地区的地质背景是受大构造单元或大流域所控制。

3、国内农业地质现状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地质工作主要在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化肥农药矿产勘查等方面取得壹些成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

20世纪80~9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以地域名优特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品质和地质环境的关系、矿物元素特别是各种微量元素对农产品的影响等,这些工作为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我国制订了《全国农业地质发展规划要点》,启动了“覆盖中部农业主产区,重点安排东部经济区,优选西部农牧区”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把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延拓、扩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4、新时期我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壹是获得50多种元素和指标的高精度数据。

这套数据系统地展示了我国重要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以至生命学等各学科领域建立了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

二是发现壹批可能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异常及大面积土壤重金属异常等,且引起国家重视,最近国务院决定投入10亿元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就是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的结果。

三是揭示了自工业化以来各种重金属分布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从我国西部(成都盆地)、中部(江汉平原)至东部(珠江三角洲)地区,重金属污染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分布面积增大,含量强度增高,元素种类增多。

四是成为农业种植业区划和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

浙江省依据调查成果,对萧山地区农业因地施种,进行“北菜南移”。

同时在浙北地区发现富硒土壤2200平方公里,发展富硒农产品。

四川在成都地区依据地球化学图元素分布状况,趋利避害,实现无公害早熟梨、优质杏和蘑菇等种植。

山东省开展了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农业地质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农业生产五是为评估土地环境及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提供质量指标。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土地存在地球化学质量问题,且波及包括水体、大气及植被在内的整体生态环境。

江苏省南京地区依据有益、有害元素分布特点,进行土地等级划分和质量分析,向省政府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六是丰富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

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第四系沉积分层、分区及沉积环境演化、变迁等研究提供了新参数、新信息,使这方面研究形成更多新的生长点。

七是取得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第壹环境)。

系列基准值数据代表未受工业化影响的自然地质环境,将成为客观评价环境变化的尺度,具有永久性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基础地质、土壤类型及资源分布的未受干扰的信息(见表1)。

表1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第Ⅰ、Ⅱ环境元素背景、克拉克值、黄河下游潮土比较等,随着工作的广泛进行,预计这方面会取得更多的进展。

九是初步形成壹套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法和思路,有力地支持了工作的发展(如图1)。

十是培养了壹批农业地质的专家学者,锻炼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队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手段,在农业地质调查研究评价技术方面取得了壹些创新的成果,保证了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的更好发展。

二、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1、农业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1)农业地质需要适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壹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农业要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农业地质要为其发展找寻良好的生长环境或者为模拟其生长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自然式”向“设施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经过精心设计,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成壹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壹体,农业地质要摸清“设施式”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绿色、精细、旅游等特色农业。

图1黄河三角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分区图三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化学化”向“生物化”转变的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已普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这虽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

未来农业,将进入壹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

农业地质要掌握农业环境现状,为生物化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要适应国际农业从“地面”向“太空”扩展的发展趋势。

农业地质工作要向太空发展,发展月球农业地质、太空生态农业模拟等研究工作。

(2)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战略决策,对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地学相关的诸多领域需要地质工作提供多元化、多方位服务,社会服务功能由主要为矿山建设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扩展到同时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等服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基础地学信息也将成为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制定规划的重要依据。

国土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工程选址、海洋开发,以及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乃至医疗卫生、旅游观光等诸多领域,迫切需要有效的地质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

总之,“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长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农业地质就是地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壹个新的领域,新的方面,是壹个创新之举。

(3)农业地质工作必须适应农业地质自身的发展趋势——农业地质工作越来越转向重视农业地质背景的研究。

——农业地质工作非传统农用矿物岩石的利用领域将进壹步扩大,土壤改良和作为肥料方面将进壹步引起重视。

——更加注意总结和研究农业地质学理论和方法。

——土壤的研究工作和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结合越来越紧密,土壤地质在国内外农学界发展迅速。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农业地质背景研究的关键。

(4)农业地质工作需要不断满足新的需求——要为全面性的农业区划,提供基础性的综合地质科学依据。

——要为单项农作物、林木、果树、药材、牲畜禽渔业的发展布局,提供优势地质背景区依据。

——要为农业的引种、播种、栽培等工作,提供较高成功率的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依据。

——要为提高农、林、果、药材等作物的单产,提供运用矿物岩石改良土壤的改良剂。

——要为提高畜牧业的产量,提供矿物岩石添加剂、饲料和改善养殖种植物化条件。

——要为农业生产提供矿物肥和矿物复合肥。

——要为科学利用土壤提供地球化学背景依据。

——要为新农村建设选址提供地质信息(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地球化学、地下水、废物处理等等多个方面)。

——要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特色地质信息。

2、农业地质调查存在的问题(1)对农业地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对地质工作同时是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大家似乎更多地关注矿产勘查工作,对农业地质等新领域重视度不够,甚至有忽视此项工作现象。

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思路部署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农业地质工作和农业生产的结合不够紧密,基本上处于地质领域范围内农业地质工作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