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艺术构图与刀法
紫砂陶刻之书画艺术
艺作品的个 性和气质。 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 , 来表现该作品的
思想 、 感 情、 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 最 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 色彩 、 材料 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作品或古朴端庄、 或高贵典雅、 或霸气十 足, 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艺术的特 是用各种 刀法来表现线条的粗细和力度的刚柔及墨的韵味 ,在紫砂坯体上巧 妙运用指 、 腕、 肘各部分的力量 自如地刻画 , 章法构图 、 方圆曲直、 刀 路的交叉等诸多变化, 以表达出作品的整体意念及思想感情。
因为每—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睛、 一种思想 、 一种
境界的, 不管是刀法 、 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 感 情、 思想相一致。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 、 感f 青 丰满而浓烈 , 它 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 有人曾说“ 一 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 , 但不能没有传承” , 紫砂陶刻 , 就是中国民族千 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的制作工艺同行 , 受到了几乎同样的高度赞誉。宜兴紫砂长盛不衰 , 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同紫砂陶刻的文化艺 术品位及其内涵是分不开的。 它具有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 、 淳朴雅致 的迷人风采 、 精湛绝伦的手工工艺。 可以通过紫砂陶刻完成陶刻艺术 家与制壶艺术家的相互交流,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与鉴赏者的心灵交 流。紫砂陶刻是一种情感和生命的形式 , 交流有多种形式, 可以通过 语言作思想交流 , 通过艺术形象作心灵交流。 宜兴紫砂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 一种文化、 一种实用、 一种欣赏 、 成 为 材料与审美相结合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紫砂壶以素 面为主 , 为了提高它的观赞} 生 和文化品味 , 不少艺人对紫砂壶进行表
浅论紫砂书、画陶刻的刀法
度最 大 的基 本操作 技法 。 紫砂 陶刻 常见 刀法有 :双 刀直 人法 、单 刀加 刀 法 、 刀法 ( 三 由双刀直 人 法和单 刀 加刀 法 演变 而来 ) 、
沙地 法 、 冲刀法等 等 。 以点 、 、 的表 现形式 刻 出绢 线 面
秀飘 逸 的神韵 。深厚 苍劲 的金 石味 内涵装 点 于紫砂
化. 索然无 味 。 沙地 法是传 统 中的挑 沙刻法 , 刀尖 紧密 排列 , 用 有规 律 着 沙而成 , 一般 应 用 于 阳刻 底 面 , 图案 、 如 古
第4 3卷 第 4期
3 8 21 0 0年 8月
江
苏
陶
瓷
Ja gu C rmis in s ea c
Vo. 3No4 1 . . 4 A g s,01 u ut 2 0
浅 论紫砂 书、 画陶刻 的刀法
周伯 其 ( 石 ) 木 ( 宜兴 2 4 2 ) 1 2 1
紫砂 陶刻是 独 特 的工 艺技 法 ,它 的特点是 以刀
练、 传神 的效果 。 花 鸟 画题 材 广泛 , 刻绘 时需注 意线条 的刚与 柔 、 面与线 的变 化 , 刀收笔 不忘 骨法 用刀理 念 , 干与 起 老 新 枝 的处 理 、 卉 的特 征 、 花 花瓣 与 叶的 表现 、 的动 鸟 感 及 嘴、 、 眼 羽毛 的刻绘 刀法 都有不 同的变化 。要 对 生活认 识不 断领悟 和加 深 ,刀法刻 技不 断提 高 而无
双刀 直入 法 的刻 绘 中。所 以 , 刻好 书法 , 要 必须 学好
绘 要简 练 、 确 , 刀要 潇洒 脱 落 , 防俗 与 匠气 产 准 运 谨
生 ,刻 刀表 现衣纹 时要 注意线 的变 化 ,长线 条 中有 曲 , 逸豪 放 不粗 犷 ; 线 中有 厚 重感 , 飘 短 使人 物 的动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
紫砂壶(陶刻)刻绘艺术形式及其刀法文章来源:张大林刻绘艺术官方网站紫砂陶刻艺术又名紫砂壶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着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所以自古以来便有文人雅士吟诗作画于紫砂壶上,再用钢刀进行篆刻做为装饰。
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固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名家张大林老师讲解紫砂壶陶刻常见的刀法:陶刻的执刀方法与执毛笔大体相似:"指实、掌虚、腕灵".执刀不能执死不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牢固地执住刀管,不同的是大拇指与食指需前后转动刀管,这就是刻绘的主要基本技法"捻管法",使刀游走于360.中,上下左右运动自如。
这也是陶刻中难度最大的基本操作技法。
图片: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单刀侧入法刻绘(以刀代笔)完成紫砂陶刻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
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出绢秀飘逸的神韵。
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双刀正入法双刀正入法是两面用刀起底,刻出的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犹如碑碣石刻,比较端庄严谨。
单刀侧入法单刀侧入法运刀需胸有成竹,下刀可轻可重,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
陶刻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难度。
从陶刻的刀法来说,要充分表现刀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
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陶刻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下面请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来给我们讲解几幅图片:此壶是生坯也就是未经过烧制的紫砂壶原坯体,很容易破碎,图上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书画作品这幅图就是烧制好的紫砂壶了,大家比较一下.上面这几幅都是张大林老师单刀刻绘的紫砂壶精品,未烧制的生坯.中国刻绘艺术家张大林老师正在紫砂壶生坯上创作以上两幅是张大林老师在紫砂风水大缸上以刀代笔进行创作.看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
以刀为笔玩转紫砂陶——浅析宜兴紫砂陶刻装饰手法
【 考文 献 】 参
[】 1 良绍 紫砂赏 玩 台湾艺 术园书 公司 ,1 9 年版 93 【 ] 荣 中国陶 瓷文献指 南 轻工业 出版社 ,1 8 年 版 2徐 98 [ ] 庆正 简 明陶瓷词典 . 3汪 上海辞典 出版社 ,1 8 年版 99
以刻 为 本 的 陶刻 ,刀 法至 关 重 要 ,然 而 刀 法在 很 大 程度 上 是 靠模 拟 笔 的 表现 形 态 而产 生 的 。 笔法 的 体 现 同 时也 有 赖于 刀 的 灵活 运 用 。 因此 二 者 的 交融 、 良
上 的创 新 往往 是 借 助 于某 种 传 统 去发 展 ,比 如清 末 康
有 为 先 生 为 改 当 时 毫 无 生 气 的 “ 阁体 ” ,提 出 了 馆
供 春 、 时大 彬 ,清代 的陈 鸣远 、邵 大 亨 ,无 一 个不 是
艺 惊 四座 。
“ 学 ” 书风 ,实 质 是把 一 千 多 年前 的 北 魏 时期 ,魏 碑
随字 贵 。欺 哄 紫 砂 玩 家 ,漫 天 要 价 ,这 ~ 错 误 的 概 念 ,误 解 了陶 刻 的 存在 价 值 ,也 阻碍 了 陶刻 艺 术 的 发
展 与进 步 。
流 ,透 过 艺 术 的形 象做 心 灵 的 交 流 。紫 砂 陶 刻 ,既 是
物质 产 品 ,又是 精 神 产 品 ,她 将 诗 书 画铭 吸 纳 交融 , 使 其充 盈 文 化 味和 书卷 气 ,满 足 了人 们 的审 美情 趣 与 鉴 赏需 求。 紫砂 陶刻 装饰 是一 门学 问 ,也 是 一 门对 文 化人 具 有 特 殊魅 力 和 诱惑 力 的艺 术 。在 今 天 ,文人 参
关键 词 :宜 兴紫砂 ;陶刻手法 ;以 刀为笔
紫砂陶刻的用刀之法
应 的改 刀 。 单 刀 法 以 刻 刀 的 中侧 锋 斜 力 表 现 , 具有 运 刀柔 软 而 又 富有 弹 性 的特 点 , 因而 字 迹 流 畅 , 且 线 条 皆 自然 而 有 变 化 , 能 刻 出干 净 利 落 的痛 快 效 果 , 但 要 注 意 行 刀 的沉 浮利 钝 、 深 浅
注意笔画的起落和收笔 , 既能放得开 , 又 能 收 得 拢 。 欣 赏 一 件
紫砂作品 , 人们往往强调刀功 。 用 刀 是 一 个 极 其 复 杂 微 妙 的 过
碑 文 铭 刻 和其 它 陶瓷 刻 绘 。 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 多 角 线 条 等 复 杂 的造 型 上 进 行 刻 画 。书 画 题 材 的取 舍 与 笔 法 基 本 上
刻 装 饰 工艺 。 紫 砂 陶 的雕 刻 不 同于 一 般 的 雕 刻 , 也有别 于漆雕 、 木雕 、
各种运 刀的作用 , 特别讲究用 刀的金石 、 绘画 、 篆 刻 诸 艺 术 融 于一体 , 神韵 怡 然 , 彰 显 笔 墨 艺术 与 工 艺 技 巧 高 度 结 合 的高 雅
风貌 , 形 成 了具 有 民族 工 艺 特 色 的 艺 术 。
双 刀法 具 有 端 庄 厚 重 的气 息 , 同时 转 折 处 剁 成 圆 笔 , 给 人 一 种
朴 实大 方 的感 觉 。 空刻 , 即 单刀 侧 入 法 。 是指不借用画稿 , 在 确 定 大体 轮 廓 安 排 后 , 徒 手 在 壶 坯 体 上 直 接 用 刀镌 刻 , 这 要 具 备
平 以及 装 饰 技 能 。
中间剩余 的部分 用刀 1 2 1 刮平 , 使其 凹面平 光 。 故 而也称为 “ 刻
陶刻略谈
养书 画功力 以及人格素 质来综合 表现作者 的艺术素 养。 近 年 来 书 画 界 和 紫 砂 壶 有 着 不 解 之 缘 , 存 风 格 的 追 求 上 各 有 特 色 , 推 动 了 紫 砂 陶 刻 艺 术 的 发 展 。 用 笔 和 用 刀 的 变 化 突 出 了 个 人 的 风 格 ,毒 法 的 布 局 上 亦 是 千 变 万
宜 兴紫砂 陶刻 以温润 朴茂 的 “ 五 色 土 ” 为 载 体 ,独 具 匠 心 的 表 现 形 式 ,淳 朴 雅 致 的 迷 人 风 采 , 精 湛 绝 伦 的 手 工 工 艺 与 紫 砂 同 行 , 与 紫 壶 同 誉 。宜 兴 紫 砂 陶 长 盛 不
衰 , 在 于 她 丰 厚 的 文 化 底 蕴 ,这 同 紫 砂 陶 刻 的 文 化 与 艺
用 当 ,刻 画 必 须 注 意 行 刀 的 浮 沉 利 钝 ,深 浅 宽 窄 ,笔 势
术品位 及其内涵 是分不开 的。 紫砂 陶刻 是紫 砂主 要装饰技 法 之一 .它以 刀代笔 , 以 刻 代 绘 融 诗 、书 、 画 、刻 诸 艺 术 于 一 体 . 具 有 强 烈 的 民 族 风 格 和 地 方 特 色 。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发 展 的 为 壶 体 的 主 要 装 饰 , 并 有 历 史 各 阶 段 著 名 的 篆 刻 书 法 名 家 参 与 ,如 郑 板 桥 、 瞿 子 冶 、 朱 石 楼 、梅 调 鼎 、吴 昌 硕 、任 伯 年 、 吴 大 徽 、 于 右 任 、 蔡 元 培 等 ,清 代 以 后 陶 刻 装 饰 发 展 成 为 一 道 专 业 的 生 产 工 序 ,题 材 和 形 式 极 为 广 泛 , 山 水 、
花 鸟 、人 物 、 博 古 图 案 等 均 是 入 画 素 材 ,而 书 法 是 必 不
方寸之间 刀笔乾坤--谈紫砂陶刻的技艺运用与意境塑造
722021年04月第54卷常2期方寸之间刀笔乾坤——谈紫砂陶刻的技艺运用与意境塑造范嘉豪(宜兴214221)摘要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它以紫砂坯体为载体,把诗、书、画融入紫砂作品的主题表达中,较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及人文内涵。
如果说素面无饰是紫砂材质本色之美的话,那么紫砂陶刻装饰则以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内涵容量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
紫砂陶刻虽然从属于具体的紫砂作品,但其本身也有独立的技艺规律与艺术特性,只有掌握了其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陶刻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紫砂作品的装饰与主题表达。
关键词紫砂陶刻;技艺;技法;意境;人文紫砂陶刻是紫砂作品最主要的装饰方式之一,是一门独特的技艺,它以紫砂坯体为载体,以刀代笔,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元素融入紫砂作品的主题表达中,较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更体现了一种深远的人文情怀。
紫砂陶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出现到成熟的过程,起初是以壶底落款的形式出现,刻画很粗糙,还谈不上技艺。
随着紫砂壶逐步成为主流的品茗用器,吸引了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的创作,壶腹用陶刻装饰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紫砂壶也多了一份文雅之气。
如果说素面无饰是紫砂材质本色之美的话,那么紫砂陶刻装饰则以独特的形式特征与内涵容量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力。
到19世纪初,陈曼生倾心于紫砂诗文书画的铭刻,开创了紫砂文人壶品种。
实际上,明清时期,宜兴紫砂进入勃兴阶段,文人墨客都以用紫砂壶品茗为荣,士人与壶手通过融洽无间的合作和探索,不仅提升了紫砂茶器的人文价值,也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紫砂陶刻装饰技艺。
现当代,以一代陶刻艺术巨匠任检庭为代表的陶刻艺人更是把紫砂陶刻技艺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
紫砂陶刻虽然从属于具体的紫砂作品,但其本身也有独立的技艺规律与艺术特性,只有掌握了其内在规律,才能不断提升陶刻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紫砂作品的装饰与主题表达,呈现出更多面的精神维度。
陶刻装饰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画面谋篇布局的能力,意境的设计需要人文学养的支撑,决定了作品的格局与眼光;二是具体的刻画技能,技艺技法的运用取决于先天的悟性及后天的积累,决定了作品的工艺水平。
宜兴紫砂陶刻工艺浅述
后人称其曼生壶 , 即曼生十八式 , 盛极一时 。尤其是曼生壶的 瓶》鲍志强大师刻有《 ; 枫桥夜泊》 一诗的圆形挂盘等等 , 皆为 书法及镌刻技法, 为后人开创了新的风范, 拓展了紫砂艺术发 颇负盛名的紫砂陶刻佳品。紫砂陶刻艺术包含了中国书法的 展的空间 , 了一代又一 代紫砂陶刻人 , 民国七艺人之首 刚柔并济 , 的点 、 、 影响 如 绘画 线 面结合及墨色的浓 、 , 淡 用刀的深浅 , 的一 代紫砂陶刻大师任淦庭 以及他的弟子 , 中国工艺美术 线条 的粗细 , 现 力度 的刚柔等诸多变化 , 借此表达作品的整体艺 大师谭泉海 、 鲍志强等。 术效果和思想感悟。 以说 , 可 紫砂陶刻是另一种书法的表现形 宜兴紫砂陶刻就是在紫砂 陶器的半成品上 , 先用毛笔写 式 , 也是一种艺术 的再创作 , 它是 中国民间文化的艺术结晶。 好墨稿 , 然后用刀依迹刻划 , 最后经高温煅烧而成 。紫砂陶刻 总之 , 陶刻艺术不但要注重形式 、 内容及技艺手法上的变 的刀法主要借 鉴我国古代篆刻而形成 的一种独特 的刀法 , 经 化 , 最主要 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 、 书画功 底等等。因为表现形
底部 略收 。 瓶面刻有山水国画、 高山流水 、 花木成荫 、 古桥上有 缓缓行走的高士 。 整体作品古朴高雅 , 精美绝伦。 镌刻者刀 笔 刚劲 , 脱利落 , 别是桥上 身着古 装的老者 , 洒 特曼生, 祖籍浙江钱塘 , 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问人(78 16 ~ 12 年 ) 82 其善书法 、 画、 绘 篆刻 , 古文经书有深入 的研 究 , 对 尤 为迷恋石刻及碑 贴 , 被誉为西泠八家之一 。他倾心于紫砂铭 刻, 经常构思作画 , 自在砂壶上镌刻诗文 。陈 曾在毗邻宜 并亲
连, 才能表达 出作 品的神韵。 刀侧入法则较不易掌握 , 单 须具 备双刀正入法 的基础 , 扎实 的运 刀技巧 , 方可为之。操刀时必
简析陶刻艺术的刀法
陶刻画 装饰 作 出巨大 贡献 的 首推陈 鸿寿 ,字 子恭 ,号 曼
生 ,乾 隆 嘉 庆 时 代 人 ,擅 长 书 法 、 篆 刻 ,是 著 名 的 “ 西
泠 八 家 之 一 ” 。 嘉 庆 年 间 任 溧 阳 县令 ,酷 爱 紫 砂 ,闲 暇 之 余设 计 、手绘 出许 多壶 体造 型 。后来 这些 壶形就 叫做 “ 曼生 十 八 式 ” 。 “ 曼 生 十 八 式 ” 造 型 设 计 简 洁 、 明
刀 依 样 镌 刻 ,此 法 最 适 合 陶 刻 初 学 者 。 而 空 刻 却 是 在 印
快 ,适 宜 装 饰 壶 体 , 并 请 紫 砂 艺 人 杨 鹏 年 兄 妹 等 制 作 ,
由此 开 创 了 紫 砂 茗 壶 史 上 的 伟 大 创 举 。
需 要 陶 刻 装 饰 的 紫 砂 产 品 , 除 了 茶 壶 还 有 花 盆 、花 瓶 、餐 具 等 。几 乎 囊 括 了 所 有 的 紫 砂 品 种 。 陶 刻 不 只 是 装 饰 的 手 段 ,或 是 简 单 的 点 缀 ,它 是 以 自 己 的 艺 术 底 蕴 进 行 二 度 创 作 。 特 别 是 空 刻 ,刀 如 游 龙 , 虽 仍 是 装 饰 的
般 都 是 先 在 陶 坯 上 书 画 ,然 后 依 著 字 画 雕 刻 。 刻 字 耍 划
平 竖 直 , 刻 得 珠 圆 玉 润 ,刻 画 耍 刻 得 有 来 龙 去 脉 , 以 结
构 相 称 ,刀 法 分 明 。 而 雕 刻 用 刀 法 则 可 归 纳 为 “ 划 、 自古以来 , “ 字 依 壶 传 , 壶 随 字 贵 ” ,对 宜 兴 紫 砂
基 础 和 艺 术 气质 。
陶刻刀法风骨神韵
风骨神韵
范小 君 江苏 宜兴 宜兴 2 1 4 2 2 1
艺术 。陶刻 艺术 的特 性是 用各 种刀法 来表 现线 条的粗 细和 力 度的 刚柔及 墨 的 韵 味 ,在 紫 砂 坯 体 上 巧 妙 地 运 用 指 、 腕 、 肘 各 部 分 的 力 量 自如 地 刻 画 ,从而 表达 出作 品的整 体意 念及 思想情 感 。陶刻 有刻 底和 空刻 两种形 式 。 刻 底 是 用 毛 笔 在 坯 体 上 打 好 墨 稿 ,或 用 蜡 纸 把 书 画 稿 印 在 坯 体 上 ,
然后 用刀依 墨稿刻划 ; 空刻是 直接用 刀在坯体 上刻划 。提升式、 内容
及 手 法 上 的 技 巧 ,最 主 要 的 是 作 者 的 文 学
素 养 、 书 画 功 力 以 及 人 格 气 质 整 体 的 表
现 。 因 为表 现 形质 的 笔 法 、 技 法 、章 法 只
提 是 要 有 一 定 的 书 画 基 础 和 艺 术 气 质 。 在 紫 砂 壶 面 上 刻 画 要 经 过 自 己大 脑 的 想 象 , 必 要 时 还 要 按 照 壶 面 形 状 及 画 幅 的 大 小 对 画 上 的 翘 诗 、落 款 、 印 章 的 位 置 作 出灵 活 的 处 理 ,以 取 得 整 体 和 谐 ,交 相 辉 映 的 艺 术 效 果 。 陶刻 是在 紫砂 陶坯 凹凸不 平 、多角线 条等 复杂的 造型上 进行 刻画 。 诚 然 ,书 画 雕 刻 是 紫 砂 工 艺 过 程 中 最 后 的 一 道 工 序 ,书 画 题 材 的 取 舍 与
在 陶 坯 上 书 画 ,然 后 依 著 字 画 雕 刻 。 刻 字 耍 划 平 竖 直 , 刻 得 珠 圆 玉 润 , 刻 画 要 刻 得 有 来 龙 去 脉 ,以 结 构 相 称 , 刀 法 分 明 。 而 雕 刻 用 刀 法 则 可 归
陶刻艺术创作的刀法技艺
【 关键 词 】陶刻 刀法 ;装饰
宜 兴 紫 砂 作 为 民 间 艺 林 中 的 绚 丽 奇 葩 , 它 存 性 能 、用 途 和 艺 术 风 格 上 别 具 一 格 , 它 集 实 用 和 鉴 赏 于 一 体 , 以 简 练 大 方 之 型 、淳 朴 典 雅 之 色 、 安 详 恬 适 之 态 ,深 得 海 内 外 藏 家 喜 爱 。 陶 刻 作 为 紫 砂 装 饰 的 主 耍 手 法 之 一 , 历 代 被 文 人 雅 士 所 重 视 。 陶 刻 , 从 简 单 到 繁 琐 , 从 朴 素 到 有 理 想 , 紫 砂 陶 刻 的 历 史 就 是 紫 砂 艺 术 从 实 用 到 艺 术 追 求 的 过 渡 史 。 紫 砂 历 史 源 远 流 长 , 而 自 陶 刻 艺 术 诞 生 以 来 ,紫 砂 、 陶 刻 与 书 法 有 着 扯 不 断 的 联 系 , 存
壶 体 之 上 ” 。 作 为 艺术 门 类 ,陶 刻 有 它 的 个 性 ,并
非 中国的 I l J 水 画 、花 鸟 画 都 能 搬 在 紫 砂 壶 上 ,荇 顾 不 得 紫 砂 壶 巴 掌 大 的 天 地 ,把 一 幅 花 鸟 画搬 在 紫 砂 壶 上 .密 密 麻 麻 ,窒 息 得 喘 不 过 气 ,京 尤 没 有 美 感 可 言 。 花 乌 画 、I I J 水 画 、人 物 画 要 成 为 陶 刻 画 ,首 先
可 粗 可 细 ,或 剐 或 划 , 粗 犷 豪 放 ,耐 人 寻 味 , 这
样才能 反映 出紫砂 陶刻 的艺术 特点 。
紫 砂 陶 刻 艺 术 作 品 可 以 以 写 宴 、 兮 张 、变
形 、 抽 象 等 为 表 现 手 段 ,从 而 达 到 不 同 的 艺 术 装
饰 效 果 ,给 人 以 不 同 的 思 想 感 受 。 一 件 好 的 陶 刻 作 品 , 能 使 人 存 特 殊 的 审 美 享 受 中 潜 移 默 化 地 升 华 情 感 、 陶 冶 精 神 、培 养 美 感 。 紫 砂 陶 的 雕 刻 不 同 于 一 般 的 雕 刻 ,它 是 存 紫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艺术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是属于一种社 会形态,都是要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想法,都是要具有 一定的思想水平的。理想的陶刻工作者有很好的创作能 力,具备较高水平的工艺技术。很多的匠人都是刻画与 制壶都会,从构思到成型,过程都是相当统一、和谐 的。陶刻的技法有两种,“空刻”、“刻底子”。空刻 没有规范,由擅长书画的人并且有一定刻绘经验的人来 完成,整个过程一定是快捷并且变化有致的。刻底子相 对就简单一点,只要依照墨迹刻绘就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日本中国陶
艺交流协会 1988年版
CERAMICS SCIENCE & ART 133
在工具的选用上,我们一般会使用小刀,这种刀具 有细长的特点,在篆刻印章的时候,我们也喜欢用大 刀。在布局上,一定要使用灵活,观察作品的面积是否 适合。陶刻的内容,要讲究作品的意义,是否具有警世 或者积极的意思,还要与作品造型是否匹配,否则就算 拥有一定水平的技术,也刻画不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在 处理作品的时候,还没下笔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没有完成 的部分,只有这样相互补充,才能使一件作品具有深层 次的意义。陶刻作品作为载体又具有一定延伸意义,只 有相互补充,才会具有深刻的意义。
2.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艺术已经是紫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
过钢刀的刻绘,将中国传统文化刻于壶上,用阴刻、阳 刻、琢砂等不同的技法,使作品体现出一定的艺术特 色,深刻的书画功底都有助于陶刻作品的完善。自从明 代正德年间,供春留名以及万历年间大彬的落款,都使 紫砂作品有了一定的艺术气息,这些文化艺术的加入, 都使紫砂作品更加具有金石韵味。
各种不同造型的紫砂作品中,陶刻书法是最杰出 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字体,都舒展了一种流畅的文人气 息。陶刻大家的传世作品中,一定会有一些让我们眼前 震撼,作品中也一定包含了他们的风骨。陶刻书法是以 真性情来书写的,像一座座丰碑使人们心灵产生共鸣。 陶刻书法中的笔墨韵味,依照器型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 装饰,将书法变得立体起来,释放出不一样的风韵,折 射出大千世界。
紫砂陶刻,刀下五问?
紫砂陶刻,刀下五问?紫砂陶刻,是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为一体的艺术;是文人、陶工合作或集文工与一体的结晶;也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民族装饰风格的艺术珍品。
1.陶刻有几种刀法?•双入正刀法两面用刀起底,用刀法是两面用刀起底,用刀要挺秀,刻出底面为三角底、平圆底、沙地自然形底等,如有碑刻精神,有精细工整、严谨端庄、清秀之态。
•单刀侧入法运刀前必须胸有稿底,自由奔驰,有天空行马。
刀法多变,可轻可重,或虚或实、或刮或割,用刀流利,意到器隧,横直不拘,粗犷豪放,耐人寻味。
2.陶刻怎样用刀?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
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
3.陶刻如何取材?•切合壶形如:圆壶类可以铭:“圆融无碍法界法门”(意为:德无不备,障无不尽,事无不偕,行无不正,是为圆融);石瓢壶可以铭:“三心不可得,一瓢可得也”(典出《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名联词句如:“闭门即是深山”(典出陈继儒《小窗幽记》联: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三心不可得,一瓢可得也”(典出《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切合饮茶如:“煮甘泉烧红叶,一榻清风半轮明月”;何如玉川翁松风煮秋水...•铭堂号姓氏在紫砂壶上刻上堂号、家训、姓氏等更能体现出家族的底蕴,更是个人回溯历史、追寻来处的一份寄托,一份对乡土的热爱。
•摹名家笔迹更加体现品味,同时对刻绘的功力有所要求(例如书法大家笔墨,二王、米芾,又或者皇帝御笔等)。
4.陶刻如何构图?在美术创作中,构图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紫砂陶刻的构图,反映作者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性,展现艺人人格魅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只有合理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和艺术形象的视觉冲击力产生的美感,才能得到具有艺术震撼力的作品。
在构图的形式上,可以采取中国画中“S”形的构图、“C”形的构图、“三角形”构图等一些常见的构图形式;在远近、高低的经营上,又要讲求疏密、虚实之对比,以及画面轻重、大小的感觉。
论陶刻艺术的刀外功夫
这一方面 。老一辈 的陶刻艺术家任淦庭先生为我们树立 了榜
样 。 明末 清初 。 由于 紫砂 壶 声 誉 月 兴 日隆 , 一 批 著 名 书 画 金 石
1 具备较高的审美眼光
学好美学 , 探 求规 律 。美 学 是 研 究 和 探 讨 自然 界 、 社 会 和
艺 术 领 域 中美 的规 律 和 原 则 的 科 学 。 紫 砂 壶 造 型 和 装 饰 经 过
第4 6卷 第 6期
2 2 2 0 1 3年 1 2月
江
苏
陶
瓷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Vo 1 . 4 6 . No . 6 De c e mb e r , 2 0 1 3
论 陶刻艺术 的刀外功夫
黄卫 民( 沙溪道 人 )
( 宜兴 2 1 4 2 2 1 )
平陶刻艺术 品 , 而只是一件普通商 品。 ” 这一段话讲得非常好 ,
它 的要 点就 是 说 , 一 名 陶刻 作 者 如 果 掌 握 的知 识 有 所 局 限 , 即
使他 的刀法用得再熟练 , 其 陶刻作 品也进不 了艺术 品的行列 。
这 就告 诉 我 们 一 个 道 理 : 陶刻 艺 术 的 刀 外 功 夫 十 分 重 要 。那 么, 我 们 如何 在 陶 刻艺 术 的 “ 刀外功夫” 上下功夫呢?
不 断 丰 富 了 紫砂 陶刻 的用 刀 技 法 。特别 是 清 代 的 陈 曼 生 。 “ 西 冷八大家 ” 之一 , 书画 、 金石功底深厚 , 篆刻技艺 十分精到 , 在
们在欣赏壶铭 时感到分外 的惬意 。 增 添了该壶无尽 的美 感 , 这
也是“ 曼生壶” 魅 力 所 在 的原 因之 一 。 美学有其最基本的规律 ,
刀尖上的国粹——浅谈陶刻技法创新表现
65艺术论丛刀尖上的国粹——浅谈陶刻技法创新表现杨皓然摘要:紫砂陶刻技法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魅力深邃悠远。
如同其他技艺一样,面对纷繁复杂的21世纪,紫砂陶刻艺术也需要新的创意与提升,才能使紫砂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关键词:紫砂陶器;陶刻技法;刀法技巧;陶刻艺术的创新紫砂是中国陶瓷艺苑中的瑰宝,它以紫砂泥为原料,经精心设计制作,极具东方特色富有鲜明的地域性。
而在其数百年的发展中,作为重要装饰手段的紫砂陶刻艺术,也随之变化、发展和丰富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形式。
紫砂陶刻大多以中国传统书画为题材,尽管它与纯粹的书画创作有相同的意趣追求,但因二者所需载体不同工具也不同,加之紫砂器本身具有材质与造型的美感,必须多角度地将绘画、书法与器皿协调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又能完整表达创作意图。
所以在创作时,书画结构就需要整体疏密相间,布局错落有致,画面虚实结合。
陶刻学习之初并非难事,只需反复练习,就可掌握一般雕刻技巧,但是若想达到一定艺术高度,则绝非易事了。
作为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功底和高超的技艺,它是实现作品艺术性的基础。
而创作者艺术修养的高低则决定了作品是否形神兼具、和谐统一,是否具有艺术价值等。
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陶刻技艺,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我们现代陶刻艺术者的一条必经之路。
只有将传统文化精髓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陶刻语言,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优秀作品。
紫砂作品可供刀笔驰骋的天地很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刻出无限的意境,是每一个紫砂陶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想寻求陶刻技法的突破,不得不细细品味作为主要题材的国画艺术。
国画在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在技法上,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当笔者尝试让工笔与写意在紫砂陶器上发生碰撞的时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做到主体形象的准确。
突出主体的同时,注意它与所处周围环境的关系。
图1秋趣苹果缸(图1),该作品沿用了传统苹果尊的器型特点,古朴庄重,丰盈浑圆,以花鸟写意为主,辅以工笔勾勒,创作构图疏密有致,刻工随性而不随意。
浅论紫砂陶刻构图——作品“金雀群栖图挂盘”创作感悟
《金雀群栖图挂盘》
盘》就借鉴其中一些作品的构图方式如:《寒雀图》、 《竹雀图》、《竹雀双兔图》等。鸟儿离不开树,是以 刻画麻雀先刻树,在挂盘有限的空间当中倘若塑造一棵 参天大树,那势必会挤压麻雀的创作空间,且麻雀的身 躯很小,树刻画的轮廓越大,两者就越不成比例,所以 在这件作品上不如刻画一截枝头,在小树叶的衬托下, 五只麻雀姿态各异,其中的区别需要通过下刀的虚实变 化来加以区分,同样这还能显示出光线的变化,下刀越 深越密,光线越暗,而下刀越轻,轮廓也就越虚化,显 然处于阳光之下,这时候通过五只麻雀从左到右的逐渐 变化,就可以表现出阳光与视线的方位,这样一来景深 就被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了配合这一景深的形成,树枝 的刻画也需要与之适应。由于树木的生长总是会追逐阳 光,所以越接近阳光的树枝就会越细,在这件作品中也 是如此,树枝从右往左延伸,刻画得越来越细,跟光的 强弱形成对应。
作品“金雀群栖图挂盘”刻画的是一群大小相近的 雀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麻雀 的身影,这是一种极平面的鸟类,出入于寻常百姓家, 在创作中通常作为黎民百姓的象征。从创作的内容就可 以理解,其表达的主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安逸祥和,且 在现实生活中,数只雀鸟聚集在同一枝头的场景往往存 在的时间很少,想要捕捉到活泼好动的麻雀聚集在一起 嬉戏的画面,往往只有优秀的摄影师才能够做到,而在 紫砂陶刻创作中,却可以通过刻刀来重现这一情景,创 作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合理的构图设计,让这些活 泼好动的小生灵组成一幅优美而祥和的画面。
紫砂陶艺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紫砂陶刻作 为其伴生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并不算太过悠久,但却 是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门类,在历代创作者的不断探索 和传承下,已然结出了优秀的艺术果实。在紫砂陶刻伴 随紫砂壶诞生的时期,这一创作形式还是十分简单的, 但却极大地表现出了创作者的情感流露,哪怕是 紫砂陶刻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情感的表达。随着紫砂陶 艺逐渐发展成熟,紫砂陶刻所创作的内容也逐渐拓展延 伸,字画结合的传统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就出现在各种 紫砂器上,陶刻艺术从原本单纯的装饰技法,成为了有 独立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以紫砂陶刻艺术为核心的紫砂 器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作品《金雀群栖图挂 盘》从宋画中汲取灵感,遵循“大道至简”的文化特征, 用淡雅的色调,明亮而不炫目的构图来展现美的境界。
刻瓷5种技法
刻瓷5种技法介绍刻瓷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一种将纹饰刻在瓷器表面的技法,以提升其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刻瓷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技法来实现不同的效果和图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刻瓷的5种常见的技法,帮助读者了解刻瓷艺术的魅力。
一、葵花刻瓷葵花刻瓷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刻瓷技法。
它以葵花为主要图案,通过精细的刻面来表现葵花的美丽和细腻。
在刻制过程中,工匠需要运用不同的刀法和力度来刻出花瓣的层次感和细腻度。
葵花刻瓷常用于制作茶具、花瓶等器物,以其高雅的形态和精美的纹饰受到人们的喜爱。
葵花刻瓷的特点: * 纹饰细腻:葵花刻瓷注重表现花朵的细节,花瓣之间的纹理可以清晰可见。
* 色彩丰富:葵花刻瓷常采用多种釉料配合,使花瓣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
* 表现层次感:葵花刻瓷通过深浅不一的刻面来表现花瓣的层次感,使图案更具立体感。
二、景泰蓝刻瓷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瓷釉技法,与刻瓷相结合,产生了景泰蓝刻瓷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景泰蓝刻瓷在刻制过程中,首先将瓷器涂上一层蓝色的釉料,然后在釉料上进行刻画。
刀法需要轻巧而精准,以不破坏釉面为前提。
景泰蓝刻瓷常用于制作饰品、摆件等精美小件,以其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绚丽的花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景泰蓝刻瓷的特点: * 纹样华丽:景泰蓝刻瓷常以传统的纹样和花鸟图案为主,极富装饰性。
* 蓝色鲜艳:景泰蓝是一种独特的蓝色,使刻瓷作品更加鲜艳动人。
* 釉面保护:景泰蓝刻瓷的釉面能够保护刻面,延长作品的寿命。
三、徽派刻瓷徽派刻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它源于中国的徽州地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徽派刻瓷注重图案和纹饰的精细刻画,力求表现出瓷器的质感和层次感。
常用的图案有山水、花鸟、人物等,通过刀法的变化和纹饰的装饰,体现出徽派刻瓷的独特风格。
徽派刻瓷的特点: * 简练而精致:徽派刻瓷强调简练而精致的作风,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纹饰的细腻。
* 形态典雅:徽派刻瓷作品形态典雅,以端庄、稳重为特点。
艺术刻瓷的技法和创作简述
艺术刻瓷的技法和创作简述艺术刻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将陶瓷制作和雕刻技艺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精湛的刻瓷技法和创作手法,艺术家们能够在瓷器上刻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艺术史上,刻瓷作品一直以其精美绝伦的品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接下来,我们将从技法和创作两个方面来简述一下艺术刻瓷的特点和魅力。
一、技法1. 刻划刻瓷的基本技法之一就是刻划。
刻瓷艺术家们以专业的刀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造型特征、动态线条、平面形象等巧妙的刻划在瓷器表面。
这种技法需要艺术家对刀法的熟练掌握和对形象特征的深入了解,使得刻瓷作品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2. 彩绘除了刻划技法,彩绘也是刻瓷技法中的重要一环。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独特的彩绘手法,将各种色彩表现在瓷器表面,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艺术。
彩绘技法的运用可以使刻瓷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丰富了刻瓷的艺术表现形式。
4. 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它是一种在釉上彩绘的工艺。
景泰蓝工艺在刻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效果。
通过景泰蓝技法,刻瓷作品能够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更加华丽的装饰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作1. 古代题材在刻瓷创作中,古代题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向。
古代题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刻瓷技法能够将古代题材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刻瓷作品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历史韵味。
2. 自然风光自然风光是刻瓷创作中的另一个常见题材。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刻瓷技法,将各种自然景色、植物花卉等刻画在瓷器表面,展现出自然的真实与美丽。
这种创作能够使刻瓷作品具有更为清新自然的艺术气息和更为优美绝伦的艺术效果。
4. 当代题材在当代创作中,艺术家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当代题材进行创作。
通过现代图案、当代艺术元素等刻瓷技法,使得刻瓷作品更具时代感、更富有现代气息,使得刻瓷艺术更贴近当代生活,更具有时代的感知和审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
响
陶 刻 是 指 存 半 干 的 坯 土 上 ,用 竹 刀 或 金 属 刀 等 刻 纹 样 。 它 以刀
代 笔 , 以 刻 代 绘 , 融 诗 、 书 、 画 、刻 诸 艺 术 于 一 体 , 具 有 强 烈 的 民
紫
族 风 格 和 地 方 特 色 。 陶 刻 一 般 分 两 科, ,一种叫 “ 刻底子 ” ,即先用
一
关 键 词
一
砂 切 壶 题 原 、 有 切
的 壶 艺 、
陶 术
怀 、 深 厚 的 书 画 陶 刻 功 底 、 浓 厚 的 文 化 艺 术 气 息 。 自明 代 『 f = 德 、赢
靖 年 问 供 春 竹 刀 留 名 ,明 代 万 历 年 问 I t , J 大彬 竹刀代 笔以 “ 大彬 ”潜
必 能准确 体现 理想 的艺术 效果 。陶刻 是追 求 “ 诗 、书 、 文 陶 刻 艺 术 ,存 壶 上 凝 炼 出如 惊 涛 拍 岸 的 万 整 松 风 ,
让 方 寸 紫 砂 , 容 纳 了 樱 个 世 界 ,有 了 一 砂 一 世 界 之 妙 趣 意 境 。
毛 笔 在 坯 体 上 书 画 ,再 用 刀 潲 着 迹 镌 刻 ,说 白 了 就 是 “ 依 葫 芦 画 瓢”: 另 一 种 则 是 空 刻 , 以 刀 代 笔 。 商 接 在 泥 坯 上 运 作 。 双 刀 正 入 法 、 单 川 侧 入 法 还 足 , J 、迟 刀 、轻 刀 等 各 种 技 法 , 凡 刀 锋 所 及 ,
陶 刻 的 构 图 种 类 电 有 多 种 ,方 法 可 以 用 疏 、 南 、 聚 、散 网 个 字
来 彤 容面 。 甯与 聚 是画 上 砂壶 的 宴起 处 ,疏 和 散 是指 的审 虚美效 处 ,正 如疏可 紫砂 陶 刻装 饰向 对紫 到 了锦 上 添花 的画 艺术 果 跑 马 、 南 不 通 风 一 样 ,观 者 能 存 画 而 上 看 出 大 的 节 蚕 感 来 。 但 空 不 一 摘 要 一陶刻 装饰 对 紫 砂壶 审 美的 影 响是 双 层性 的 , ~ 方 是 简 单 的 空 白 .如 八 大 I 【 J 人 的 化 与 画 ,常 常 只 画 一 花 一 鸟 , 简 单 至 极 ,纸 h 留 出 了大 面 积 的 空 白 ,掺 画 面 空 虚 处 ,让 观 者 自 己 去发 挥 想 象 , 可 以 想 象 成 天 空 . 或 白云 ,或 水 波 ,极 大 的 想 象 余 地 。 任 何 一 种 形 式 的 陶 刻 装 饰 ,都 必 然 有 两 种 最 基 本 的 耍 求 。一 是 仵 紫 砂 器 的 生 坯 上 打 稿 ,然 后 再 运 用 陶 刻 技 法 进 行 “ 刻 ” ,这 是
紫 砂 陶 刻 艺 术 是 紫 砂 文 化 艺 术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紫 砂 陶 刻 饰
也 是 紫 砂 壶 艺装 饰 技 艺 之 一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是 通 过 钢 刀 雕 刻 , 将 中 国 传 统 诗 、 书 、画 、 印 集 于 壶 上 , 通 过 毛 笔 画 稿 、 或 者 捉 刀 直 接 刻 ,采 取 阴 刻 、阳 刻 、琢 砂 等 技 法 技 艺 ,表 现 出 具 有 浓 郁 的 人 文 悄
【 参考文献 】 1 1 《茗 壶 竞 艳 》 李 景 端 、王 教 盘 主 编 江 苏 译 林 出 版 社 1 9 9 2 年 版
大 家都 能做到 的 ,构 图比例 十 目 对来 i  ̄h - h 较 得 心 应 手 , 也 是 一 种 最 为 稳 妥 的 装 饰 ;另 一 种 是 空 刻 , 所 谓 空 刻 , 就 是 不 需 耍 墨 稿 , 商接 紫 砂 器 的 生 坯 上 进 行 陶 刻 装 饰 , 这 就 需 要 陶 刻 师 傅 很 深 的 书 画 功 底 、 巧 妙 的 思 维 构 图 、经 验 丰 富 的 陶 刻 实 践 , 才 能 根 据 不 同 的 壶 形
另 一 方 而 .不 得 当 的 陶刻 装 饰 影 响 了 紫 砂 壶 原 有 的 艺 术 审 美 , 弄 巧 成 拙 。 紫 砂 陶 上 合 理 贴 切 的 刻 饰 ,更 能 向 人 们 视 觉 传 达 紫砂 陶 的 审
美情 趣。
陶刻 艺 术 构 图 与刀 法
孔 良法
江苏宜兴 宜兴 2 1 4 2 2 1
外 ,更 彰 显 了 中 华 民 旗 书 法 、绘 画 、彩 绘 等 我 国 特 色 的 紫 砂 技 法 ,
构 弄 一 图 巧 方 成 面 刀 拙 ,
法 。 不
得
的 陶 刻
饰
突 出 了宜 兴 地 域 人 文 特 点 。 但 是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对 紫 砂 壶 原 有 的 特 质 及 紫 砂 壶 精 、气 、 神 、 韵 内 存 表 达 后 的 影 响 , 有 优 点 好 处 ,也 有 缺 陷短处 ; “ 矗 随 字 贵 , 字 随 壶 传 ” ,陶 刻 装 饰 的 艺 术 审 美 也 须 深
刻 术 切 艺 审 意
美
款 ,清 代 金 石 篆 刻 家 陈 曼 生 连 同 文 人 加 入 紫 砂 壶 艺 的 设 计 、创 作 、 装 饰 等 , 进 一 步 推 动 了 紫 砂 壶 艺 陶 刻 装 饰 的 系 统 化 与 理 论 化 ,深 化 了紫 砂 文 化 艺 术 的 文 人 气 息 与 令 石 趣 味 。 自 从 有 了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紫 砂 壶 在 原 有 “ 素 心素面 ”的特 征之
选 择 不 同 的 装 饰 风 格 及 装 饰 题 材 , 是 考 验 一 陶 刻 师 傅 最 好 的 方
法。
陶 刻 装 饰 蚶 紫 砂 壶 审 美 的 影 响 是 双 层 性 的 ,一 方 面 紫 砂 陶 刻 装 饰 对 紫 砂 壶 起 到 了 锦 上 添 仡 的 艺 术 美 效 果 :切 题 、 切 壶 、切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