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合集下载

科学常识题

科学常识题

41.经常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是(B)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氯氟烃;D.臭氧。

42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是(C)A.吸收红外线;B.吸收热辐射;C.吸收紫外线;D.吸收核辐射。

43.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D)A.煤气;B.碳酸气;C.氮的氧化物;D.氟里昂。

44.作为穿甲炮弹弹头的特殊装药的是(D)A.黑色火药;B.黄色炸药;C.无烟炸药;D.铝热剂。

45.烟花爆竹造成的危害主要有(D)A.水污染、噪声及炸伤事故;B.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C.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火灾;D.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火灾及炸伤事故。

46.多少根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的总量如果直接注入人体,能够致死?(A)A.20根;B.1根;C.100根;D.无法确定。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香烟的过滤嘴可以除去烟雾中的有毒物质;B.有过滤嘴的香烟毒性比无过滤嘴的明显降低;C.吸有过滤嘴的香烟不会危害健康;D.香烟的过滤嘴并不能除去烟雾中的有害成分。

48.大气污染包括(B)A.氮、硫、磷等的氧化物及“光化学烟雾”的污染;B.氮、硫、碳等的氧化物及大气飘尘的污染;C.氮、硫、碳等的氧化物及“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氮、硫、磷等的氧化物及大气飘尘的污染。

49.由于二氧化硫污染而造成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是(C)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B.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C.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D.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50.导致日本水俣病事件的罪魁祸首是(C)A.汽车尾气;B.多氯联苯;C.甲基汞;D.四乙基铅。

51.大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A)A.煤和石油的缺氧燃烧;B.有机物质的腐化分解;C.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有机物的反应;D.动植物呼出的废气。

52.土壤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的肥力要素是(C)A.氮、磷、钾、钙;B.碳、水、氧、氮;C.水、肥、气、热;D.氮、磷、钾、水。

53. 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含有的少量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宜选用(A)A.二氧化碳;B.盐酸;C.碳酸氢钙;D.氢氧化钙。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摘要: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有效缓解旱情、保障农牧业安全生产等至关重要。

飞机增雨作业是红河州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飞机增雨作业技术的日渐完善,人工增雨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此过程中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使飞机增雨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飞机增雨作业进行概述,并重点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有效管控措施,以期能够为最大限度规避作业风险,提升飞机增雨效果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管控引言红河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及云南省东南部,全州总面积为3.293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起伏明显,包括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隶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加剧变暖,红河州干旱、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其中干旱作为红河州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由此产生的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

为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及危害,红河州积极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且表现出作业时间长、面积大、播撒部位均匀而精准、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不仅显著增加了红河州降雨量,还有效保障了当地农牧业的高产稳产,而且在生态环境修复、重大社会活动及森林草原防火等气象保障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飞机增雨工作当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直接影响了飞机增雨作业安全性及其顺利开展。

因此,如何有效管控作业风险,确保科学开展飞机增雨作业被引起高度关注。

1飞机增雨作业概述飞机增雨作业指的是飞机搭载要素探测设备、地空通信系统、催化剂撒播设备等先进设备,将催化剂播撒于高空当中,人为影响局部地区的大气物理过程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作业当中最常用的方法即为向高空喷射高温燃烧的碘化银催化剂,这一催化剂在遇冷之后将形成结晶体,后形成小冰晶。

一旦人工增雨区域冰晶浓度较高,其降雨量将随之增加。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是指中国科学家李磊领导的一种人工增雨技术,旨在通过改变云体内的微物理过程来促使云体产生降水。

具体原理如下:
1. 云体选择:李磊人工降雨技术首先通过雷达等设备监测云体,并选择适合进行人工增雨的云体。

2. 云体刺激:利用飞机或火箭等工具向云体中喷洒一定量的云雾化剂,例如碘化银等。

云雾化剂中的颗粒可以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在云体内凝结成液态水滴。

3. 云滴生长:云雾化剂中的颗粒与水蒸气结合形成云滴后,云滴会通过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相互碰撞和融合,逐渐增大,形成降水中的雨滴。

4. 降水形成:随着云滴的增大,当云滴的质量超过一定值时,重力将使其下降,形成降水,即雨滴或雪花。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增雨技术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云体的性质、环境条件和气象参数等。

因此,人工增雨只是一种尝试,不能保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阅读精选(1):是采取往天空打干冰,干冰在升到必须高空中会解体吸热升化变化气态,周边的水蒸气会被气温下降而聚积成内含超多水份的密云,当水云到达必须程序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量时,开始降雨。

阅读精选(2):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超多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

原先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

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飞机作业一般选取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

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必须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状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内含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超多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到达必须体积后降落。

一次森林灭火中飞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

一次森林灭火中飞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

6 飞 机 增 雨 及 其 效 果 检 验
中雨 , 降水 为 1 ~ 0mm, 自然 降 水 区降 水 为 小 雨 , 量 0 2 而 雨
5 0 mm 。 ~1
61 作 业 情况 . 通 过对 2 1 0 0年 7月 3天气 形 势 , 星云 图 , 卫 多普 勒雷
() 量分析 : 2定 7月 3 日 工 增 雨 两 架 次 , 行 7h 影 响 飞 ,

1 — \ <—一 、— —


动 的状 态 ,在 新疆 西 北部 和 内蒙 东北 部 各有 一 个低 涡 。 新
疆 西北 部低 涡 的减 弱 东移 , 3日影 响 火 场地 区 。内蒙 古 到

,,—
东北 部 的低 涡则 向北 移动 ,在 3日 0 : 80 0两 者合 并 为高 空
—爵 一__- -k
| ■ I f
- l w
图 1 0 0年 7月 3日 1 :0沿 5 。 北 部 林 火 区 ) 02 1 40 2 N( 东西 向水 成 物 垂 直 剖 面 。 图 : 水 ( 色 阴影 )冰 晶数 浓 度 左 云 填 ,
( 色等 值 线 ) 等 温 线 ( 色 等值 线 ) 右 图 : 霰 ( 色 阴影 )雨 ( 红 , 紫 。 雪+ 填 , 红色 等 值 线 ) 等 高 线 ( 色等 值 线 ) , 紫
52 云剖 面和 作业 条件 分析 预报 . 潜力 区云 体 垂直 结 构 分 析显 示 : 7月 3日 0 :0 4 日 8O —
0 :o 黑 龙 江林 火 区 域存 在 过 冷水 , 00 , 主要 位 于 0 1 — 0℃层 之 间 ( 度 3 8 0 52 0 m) 具 有 一 定 的 增 雨 潜 力 ( 图 高 0 ~ 0 , 见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冷云催化: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水汽充足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因此无法自然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凝结核,增加冰核的数量,从而促进降水。

暖云催化:在温度高于0℃的暖云中,水汽丰富,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盐粉、尿素、氯化钙等吸湿剂,增加云中的水滴,使其增大到一定程度,从而形成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飞机播撒。

飞机在云中飞行时,通过机翼或尾部播撒催化剂,如碘化银、干冰等,这些催化剂可以迅速凝结水汽或形成冰晶,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从而增加降水量。

使用催化剂的火箭弹发射。

火箭弹携带碘化银等催化剂,直接轰击雷雨云,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从而促进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地面燃烧。

在地面燃烧碘化银等催化剂,通过产生的烟雾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促进降水。

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碘化银、干冰、盐粉等,这些催化剂可以产生凝结核、制冷剂或吸湿剂,从而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形成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9-24T11:49:28.76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8月下16期作者:艾沙江·卡德杨波[导读] 飞机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飞机增雨作业的要求较高,在作业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际,首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气象局艾沙江·卡德杨波 841000摘要:飞机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飞机增雨作业的要求较高,在作业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际,首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引言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湖泊萎缩、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水库蓄水量减少等造成的植被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以及干旱化等问题比较显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等生态建设离不开降水等气候条件。

人工增雨作业不仅是农业抗旱、预防与扑灭火灾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缓解空气质量、保障生态文明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疆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当做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在强化各地州人工影响天气队伍以及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的建设,为新疆生态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给予强有力保障。

人工增雨作业常见方式是利用地面燃烧炉、高炮、火箭、飞机等装备来开展,主要是将催化剂放入云中,从而达到干预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实现人工增雨的目标。

在这些作业方式中,利用飞机直接对催化剂进行播撒的方式效果最好,飞机作业具备机动性强,作业面积达、播撒均匀以及影响范围广等优势。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是一种特殊的飞机,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无法下雨或降雨不足的地区,通过向云层喷洒化学物质促进云层内水滴的形成降雨。

这种飞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云的物理特性,云内水滴大小和密度不同,通过向云层喷洒亲水性强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云内水滴变得更加密集、更容易结成雨滴。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是亲水性高的碘酸钾、氯化钠以及液态丙烯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云层内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高密度的云滴,云滴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水滴,最终形成雨滴。

人工增雨飞机一般在云层低于4000米高度飞行,喷洒的化学物质数量和喷洒时间根据云层情况和需要降雨的地区而定。

人工增雨技术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 -。

人工增雨总结及技术总结

人工增雨总结及技术总结

人工增雨总结及技术总结人工增雨是一种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时期人为引发降水的一种气象调控技术。

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云的物理性质或气象环境条件来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最早应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增雨技术也逐渐完善和提高,成为气候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增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喷射催化剂:在云中喷洒催化剂,通过与云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云粒子,促使云的凝结和冷却,增加降水。

2. 云碰撞:通过飞机喷洒大颗粒的冰核,使云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再使用化学物质或机械手段使冰晶聚集形成较大的雨滴,增加降水。

3. 雷电引爆:利用人工电场或雷管等技术在云中引发雷电,通过雷电的放电作用来诱发降水。

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农业灌溉、旱灾救灾、城市供水、森林火灾控制等。

在干旱地区,人工增雨可以增加降水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业产量;在干旱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增雨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在山区和森林火灾等植被火灾发生时,人工增雨可以抑制火势,降低火灾的危害。

人工增雨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降水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首先,人工增雨只是通过人为手段引发降水,不能改变降水的分布和时空格局,也不能解决长期的干旱问题。

其次,人工增雨技术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高,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和云层特征。

此外,人工增雨技术还存在经济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

总之,人工增雨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气象调控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降水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和缓解干旱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增雨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严格的监管,以确保人工增雨技术的安全、可行和可持续发展。

干冰人工降雨原理

干冰人工降雨原理

干冰人工降雨原理
干冰人工降雨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干冰的蒸发冷却效应来增加云的湿度,促进云的降雨。

具体来说,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如下:
1.首先,需要将干冰装入飞机的货舱中。

干冰是利用压缩空气将氧化过的炭黑冷却到极低温度,然后将其包装成球形或颗粒状的物质。

2.然后,飞机飞到云层附近,将干冰投放到云层中。

干冰在空气中解冻,蒸发当干冰在空气中解冻并蒸发时,会产生大量的蒸汽。

这些蒸汽会提高云内的湿度,促进云的降雨。

3.当云的湿度足够高时,就会发生降雨。

因为云的降雨是由水滴或冰晶形成的,所以干冰人工降雨后产生的雨水中会含有少量的冰晶。

4.干冰人工降雨的原理与自然降雨的原理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云的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时发生降雨。

不同的是,干冰人工降雨是人为制造云的湿度,而自然降雨是由自然环境中的水蒸气自然浓缩而成的。

干冰人工降雨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控制降雨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应用于农业灌溉、水库补给、森林防火等领域。

但是,干冰人工降雨的成本较高,目前还有待推广应用。

人工降水的原理

人工降水的原理

人工降水的原理
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飞机、火箭向空中发射催化剂,把云中的水滴或冰晶携带到高空,再让它们降落到地面。

可是,这种办法也有局限性,如果云中的水滴或冰晶数量太大,或在降落过程中被大风吹散了,就会产生不了降水。

据报道,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开展的试验研究工作已有30年历史。

我国最早的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是在1960年开始的。

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增雨(雪)技术、人工消雾(霜)技术、人工消雹(冰雹)技术和人工防雹作业等方面。

据报道,在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中,最成功的是人工降雨和人工防雹。

人工降雨主要是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催化剂,使云中形成降水。

飞机人工增雨主要是在云中播撒干冰等吸湿性材料,以增加云层中的凝结核数量,促使更多的小水滴变成大水滴从云层降落到地面。

此外,还有利用火箭将干冰等吸湿性材料发射到高空,然后在火箭附近放下一定量的干冰或其他吸湿性材料以增加云层中的凝结核数量等办法。

—— 1 —1 —。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

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人工降雨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增加降雨量或改变降雨分布的技术。

它是一种主动干预气候的手段,主要应用于干旱、缺水等水资源紧张地区。

人工降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云的物理特性和人工影响云内的物理过程,改变云内的水汽分布和温度分布,从而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形成降雨。

实现人工降雨的方法主要有云间种植、云体激发和人工云的方法。

一、云间种植云间种植是利用飞机或火箭喷洒云种剂来改变云的物理特性,从而诱发降雨。

云种剂通常包括冰晶、盐晶或超细颗粒物等,它们具有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作用。

1. 云间种植的原理飞机或火箭在云层中释放云种剂,云种剂的粒子与云中水汽相互作用,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为了促进云间种植成功,一般会选择云底高、云厚、云内存在充足凝结核的云。

云种剂通过凝结核作用,使水汽凝结成小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形成降雨粒子。

2. 云间种植的方法云间种植主要有空中种植和地面种植两种方式。

空中种植主要是利用飞机在云层中投放云种剂。

飞机通常在云层顶部飞行,以避免遭受大气阻力。

当飞机投放云种剂后,云种剂会迅速与云内的水汽发生作用,形成水滴或冰晶。

这些水滴或冰晶随风漂流,通过与周围的水汽发生碰撞,逐渐增大成为降雨粒子,最终形成降雨。

地面种植主要是利用地面发射装置将云种剂送入云层中。

地面种植主要应用于对低云进行种植,因为低云更加稳定,云层厚度比较小,飞机无法降低高度进入云层。

地面发射装置通常是通过火箭、炮火或喷洒等方式将云种剂释放到云层中。

二、云体激发云体激发是利用飞机喷洒物质从云中激活云体内的自然降水工作过程,从而增加降水。

喷洒的物质通常是冰晶和吸湿性强的物质,如食盐颗粒。

通过增加冰晶数量或增加云内结冰核的数量,使云体内的自然降水过程得以激发。

1. 云体激发的原理云体激发利用的是云内的自然降水过程。

云中的水汽在云底板的种子活化下,首先凝结成冰晶或水滴,然后冰晶或水滴在云中上升和碰撞的作用下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雨粒子,从而形成降雨。

揭秘1959年辽宁首次进行人工增雨飞机火箭一起上

揭秘1959年辽宁首次进行人工增雨飞机火箭一起上

揭秘1959年辽宁首次进行人工增雨飞机火箭一起上1959年辽宁首次进行人工增雨辽宁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干旱,主要是春旱,约占干旱总数的70%以上。

据档案记载:发生在4-6月份的春旱,两年一遇;发生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夏旱七年一遇;“秋吊”四年一遇。

特别是辽西地区降水量更少,几乎是十年九旱。

由于水资源总量贫乏,严重地影响着辽宁地区的农业生产。

为了缓解旱情,气象科学家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经多次试验人工降雨获得成功。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降雨已普遍应用于农业等领域。

在辽宁地区,第一次人工降雨则始于1959年。

辽宁历史上多旱少雨新中国成立前,辽宁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1949年全省人口17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只占20%左右。

由于旧社会的水利建设规模很小,人们抗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正常年景,农民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因为是靠天吃饭,遇到雨水充足的年景,粮食丰收,农民的生活就有了着落。

遇到旱灾,则“赤地千里,人民流离失所,食草根树皮,冻饿死者屡见不鲜”。

从1902年至1949年的47年间,辽宁就发生了12次比较严重的旱灾。

据史料记载,1920年辽宁大部分地区发生旱灾:春旱数月,井涸泉干,颗粒无收,辽宁遍地灾民。

1939年辽宁的丹东、朝阳发生旱灾,农民颗粒无收。

1941年绥中县从春至秋一直大旱。

1948年铁岭、锦州地区发生旱灾。

铁岭地区7-8月没雨,农民以豆饼充饥。

由此可见,旱灾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命。

实用文档旱灾是辽宁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先后发生了七次大旱。

1957年在朝阳、锦州、大连、丹东等地区发生旱灾,这也是建国后第一个大旱之年,全省农田受旱面积为59.93万公顷,成灾面积为29.93万公顷,全省因旱灾减产粮食6.19亿公斤。

1958年、1972年和1982年,我省也出现严重旱情。

1989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是一种能够在干旱区域进行人工增雨的飞机。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飞机装置的喷洒系统,在云层中释放云雾化剂,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滴,最终形成降水。

具体来说,人工增雨飞机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增雨:冷雾增雨法和热雾增雨法。

冷雾增雨法是利用飞机喷洒系统喷出高压的云雾化剂,将云层中水汽凝结成微小的云滴,最终形成降雨。

而热雾增雨法则是利用飞机喷洒系统释放蒸气,让蒸气与云层中的水汽混合,形成云滴后降雨。

除了释放云雾化剂和蒸气,人工增雨飞机还会利用飞行轨迹和飞行高度的变化,寻找到最适合增雨的云层,并进行针对性的增雨作业。

总之,人工增雨飞机是一种高科技的增雨工具,通过释放云雾化剂和蒸气,利用飞行轨迹和飞行高度的变化,实现在干旱区域进行人工增雨的目的。

- 1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工增雨的定义和原理;2.掌握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工增雨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1.人工增雨的原理和方法;2.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人工增雨的原理;2.学生掌握有关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的具体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人工增雨的概念,并引入话题:现在的城市为什么少下雨?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生活的影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讲解教师讲解人工增雨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讲解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的步骤: -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包括大气温度、水汽含量和降水形势等。

- 第二步:选定合适的目标区域,通过卫星图像、雷达图像等手段将目标区域的降雨信息传递给飞机上的作业人员。

- 第三步:根据目标区域环境和天气条件,安排飞机的飞行路线,确定喷撒时间和喷撒剂量。

- 第四步:利用飞机上的装置,向目标区域喷洒人工增雨剂,促进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云滴,然后逐渐成为雨水。

3.操作教师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模拟飞机实施人工增雨的过程,掌握其中的具体细节和技巧。

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工增雨的优缺点,并组织讨论,让学生能够合理地分析和评价人工增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5.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请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讲述人工增雨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并分析人工增雨的优缺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就是传授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模拟方法操作,提高学生对人工增雨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拓展环节中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竞赛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工增雨与人工消雨的原理

人工增雨与人工消雨的原理

人工增雨与人工消雨的原理人工增雨(Artificial Rainfall Enhancement)和人工消雨(Artificial Rain Suppression)是通过一系列的人为操作来诱导和改变自然降水的过程,以实现增加雨量或减少降水量的目的。

其原理涉及云物理学和气象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人工增雨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冷云增雨、暖云增雨和离子云增雨。

冷云增雨是利用引起云体冷却的方法来激发云中的水滴凝结,形成降水。

常见的方法包括:1.飞机撒播云性冰核:通过飞机将一定量的冰核材料撒播到云层上方,使水滴在冰核上凝结成冰晶,再通过降温达到足够大小时,降落为雨滴。

2.烟雾增雨:在云层中撒播一定量的烟雾微粒,利用烟雾颗粒作为冷凝核,促使云中水汽凝结成水滴,形成降水。

暖云增雨则是通过给云层提供额外的热量,使云中水滴增长到足够大的大小,从而形成降水。

常见的方法包括:1.火箭撒播云性催化剂:通过从地面发射火箭装载的云性催化剂,将其撒播到合适的云层中,引发水汽的凝结和成长。

2.雷电增雨:利用人工制造的电场或雷电活动,促使云中的水滴、冰晶碰撞、合并增长形成降水。

离子云增雨原理是利用人工产生的离子云对云层进行调控。

通过用高压电场使空气中的空气分子电离产生离子,通过电场作用和气流传输离子云至云层,最终促使云滴凝结、增长并坠落为降水。

而人工消雨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云碱化和凝结剂使用。

云碱化是通过撒播碱性物质(如氨、氢氧化钠、硫酸铵等)来中和云中的酸性粒子,减少云滴的数量和大小,从而减缓降水的形成。

这种方法适用于出现大雨或冰雹可能对农作物、建筑物等带来较大破坏的情况。

凝结剂使用是通过添加一些具有亲水性的化学物质(如硝酸钾、硫酸铵等),促使云中的水汽更快地凝结成雨滴,从而提前消耗掉云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减少降水量、改善天气状况或调节局部气候的情况。

无论是人工增雨还是人工消雨,其原理都是通过改变云中水汽含量、粒子大小、水滴凝结速率等因素,从而干预和调节降水过程。

人工驱雨原理范文

人工驱雨原理范文

人工驱雨原理范文人工驱雨,又称人工降雨,是指人为干预自然过程中的降水形成过程,以实现影响天气条件的目标,如增加降雨量或改变雨季分布等。

人工驱雨主要通过云间飞机撒沙、冰核剂或化学物质等人工干预方式来实现。

人工驱雨的原理主要有:云间飞机撒沙法、云间飞机撒冰核剂法、飞机撒化学物质法、火炮撒爆破物质法、超声波法等。

云间飞机撒沙法是利用飞机飞越云层时产生的静电效应将带电的沙尘颗粒抛撒到云层中,沙尘颗粒会起到云凝结核的作用,促进水滴的凝结,从而增加云层内的水滴含量和云层厚度,进而增加降水量。

云间飞机撒冰核剂法是将冰核剂抛撒到云层中,形成冷冻核,通过冷冻核作为凝结核,促进云层中的水汽冷凝成冰核,并通过雪、雹和雾凇等形式降落,从而实现增加降雨量的目的。

飞机撒化学物质法是将化学物质喷洒到云层中,化学物质会与云层中的水汽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云滴或冰核,进而促进降水的形成。

常用的化学物质有碳酸钠、碳酸铵、碱金属云凝结剂等。

火炮撒爆破物质法是利用火炮或炸药等手段将爆破物质撒落到云层中,爆破物质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使云层中的水汽蒸发凝结成云滴,进而形成降水。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作用,通过产生空气振动和温度变化等效应,改变云层中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降水的形成。

超声波法可通过放置在地面或飞机上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使超声波传播到云层中,改变云层内的温度、压强和湍流等参数,从而改变降水形成的过程。

在实际的人工驱雨操作中,通常需要结合多种原理与方法进行综合干预,以增加驱雨效果。

从技术层面上,如何合理选择驱雨方法和确定操作参数,是影响人工驱雨效果的关键因素。

此外,人工驱雨也需要考虑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其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总之,在人工驱雨的过程中,通过人为干预云层中的物理、化学和声学等特性,以达到增加降雨量或改变降水形态等目的。

然而,人工驱雨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大尺度气候系统中的影响和控制方面。

不同云系飞机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及效果评估1

不同云系飞机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及效果评估1

不同云系飞机增雨作业条件分析及效果评估1摘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常规气象资料和地面降水等资料,选取云南省2019年B-3833的精准飞行的增雨个例进行作业天气条件、作业方式和作业效果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1) 影响普洱和丽江飞行的主要天气系统分别为切变线(低槽切变、低涡切变)、台风外围、孟湾低压、高原槽波动、副高控制。

降水云系以对流云为主,其次为积层混合云。

2) 统计了判断不同云系飞机增雨作业潜力的雷达回波指标,包括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含水量、回波强度大于30dBz的面积。

3)总结了在不同云系中飞机实施增雨的作业技术:对流云可以采用绕云擦边作业的方式进行,对流云群采用非强中心穿云作业的方式,发展中弱雷雨云采用上升气流区来回作业的方式,层积混合云可以在非强中心开展作业。

层状云采用由云的移动方向下游向上游蛇形逼近的作业方式。

既保证了安全性,也提高了增雨效率。

4)利用区域历史回归分析对B-3833增雨飞机飞行的15个成功个例进行了统计检验,得到 2019年平均相对增雨率为13.63%,相对增雨量为3.45mm,增雨效果明显。

关键词:飞机增雨;效果检验;作业技术;云南1引言云南地理环境特殊,地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差异,历年气候变化显著。

干旱已经成为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利因素之一。

2019年云南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20%以上,部分地区偏少50%以上,对库塘蓄水、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面对降水偏少的严峻形势,云南省人影中心高度重视,与普洱、丽江旱情比较严重的州市共同合作,首次开展专项精准飞机增雨作业。

飞机增雨作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科学工程,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工作,对解决水资源缺乏,增加水库蓄水量,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和缓解干旱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人工增雨的关键技术是选择何种云,在云中什么样的部位,播撒多少适量的催化剂才能达到播撒增雨效果。

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

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

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人工影响降水,又称为人工增雨,是指通过人为手段来促使降水的形成和增加的一种技术。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希望能够掌握天气,尤其是希望能够主动地影响降水,以应对干旱和水资源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降水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出了各种方法和技术。

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

物理原理主要包括云物理学和云微物理学。

云物理学研究云的形成、演变和降水过程,通过改变云内的物理过程来影响降水。

常见的方法有云催化、云碰撞和云消亡等。

云催化是通过向云中喷洒云雾增雨剂,如碘化银颗粒、干冰等,使云颗粒继续增大,从而促使云滴凝结和降水。

云碰撞是通过发射火箭弹或飞机尾部的火箭喷气来改变云滴的大小和分布,从而促使云滴之间发生碰撞,并形成降水。

云消亡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干冰或干冰颗粒,使云中的水汽迅速冷却结冰,从而使云中的水汽减少,云消散。

化学原理主要包括云化学和云微生物学。

云化学是指通过改变云中的化学成分来影响云滴的形成和降水的发生。

常见的方法有云碱化和云酸化等。

云碱化是通过向云中喷洒碱性物质,如氨水、碳酸氢铵等,来改变云滴的酸碱性,从而促进云滴的凝结和降水。

云酸化则是通过向云中喷洒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等,来改变云滴的酸碱性,从而促使云滴的凝结和降水。

除了物理原理和化学原理,人工影响降水还涉及到大气科学和气象学的知识。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通过对大气环流、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控制和调节,来影响降水。

气象学研究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改变天气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路径,来影响降水。

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实现精确和可控的人工增雨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云的性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等。

另一方面,人工影响降水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并且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

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浙江)
*十里不同天。

(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

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

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

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

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

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

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

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

(《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

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

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

(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

(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

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

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

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

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

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

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

(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

(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

(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

(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

(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

(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

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

(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

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

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

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

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

(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

(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

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

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

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

(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

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

(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

(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

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

(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

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

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

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

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

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

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

(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

(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

(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

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

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

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

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