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导学案设计语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说课稿
队列表演(一)说课稿一、说教材。
《队列表演(一)》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三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掌握其计算程序,理解其计算的道理;特别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与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从内容到形式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
这样就为四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打好了基础,即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的计算程序迁移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14×12的横式笔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4×12的竖式计算。
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第二个问题结合点子图解释第一个问题中竖式每一步和意思,促进对竖式的理解;第三个问题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的程序(法则),能根据计算程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就是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
竖式计算时,每一次数字运算的结果都应该写一它合适的位置上。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小学生活,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于知识储备上,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方法,其中用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用列表法计算的方法为后面学习用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教师主要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法和教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思想。
五、说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本节课将使用实物展台和多媒体相结合,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成果。
六、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docx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学校准备秋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 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板书问题并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14× 12=或 12× 14=﹙教师板书)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算式中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你的记忆力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师:怎样计算 14× 12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方法一:师:出示点子格,让学生列算式:﹙﹚×﹙﹚=﹙﹚﹙﹚+﹙﹚=﹙﹚算式 14× 6= 84、 14× 6= 84、 84+ 84= 168方法二:师在出示另外一种算法:生:列算式 14×6× 2,并计算。
方法三:师:大家再看下面的算法,还能列出算式吗生列算式 14× 10= 140、14× 2= 28、 140+28= 168方法四: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大家再想一想!﹙﹚×﹙﹚=﹙﹚﹙﹚×﹙﹚=﹙﹚生:列算式 10× 10= 100 10× 4=40 10× 2 = 20 2×4= 8 100+ 40+ 20+ 8= 168师:最后一种算法,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计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 3.2《队列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
《队列表演(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能力目标: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洁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标: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讲解、同桌交流、板演评价等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力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方法,探索新的知识,从而轻松学到新知识。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呢?(课件展示情境图)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二)探索新知1、理解题意:2、探索计算方法:方法一:把12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行,一部分是2行,分别乘14以后,再把积相加就是所求结果。
14×10=14014×2=28140+28=168方法二:14×12=14×6×2=84×2方法三:10×10=10010×2=204×10=404×2=8100+20+40+8=1683、将算式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方法一:方法三:4、正确解答:14×12=168(人)答:共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5、总结:(1)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加:将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用第二乘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乘得的两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2)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乘:将一个乘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按照递等式的算法进行计算(3)拆两乘数分别成两数相加:将两个乘数分别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将这四个数分别相乘,最后乘得的四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导学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导学案设计课题队列表演(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利用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是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点:1.关注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主探究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探究就会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
所以,在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时,同时提出指导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几种算法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法之间虽然形式不同,但思路是相通的,从而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点子图学生准备:点子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回顾已学知识,导入新课。
(5分钟)1.口算,说说算法。
13×4=15×3=24×10=18×20=2.导入: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口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算一算。
18×3=34×2=26×20=50×10=23×4=40×12=二、探究新知。
(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看图,列出算式。
2.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1)请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根据圈的过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算法。
3.课件出示用列表法计算14×12的过程。
提问:这个计算过程你能看懂吗?每格中的数据分别是怎样得到的?它跟教材32页点子图的哪种算法是一致的?4.指出列表法是点子图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但比点子图算法要简便。
5.练习巩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5×11和23×12。
1.读题、看图,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和图意列出乘法算式:14×12或12×14。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队列表演》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队列表演》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队列表演》教案板书教学设计队列表演(一)课时 1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要点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乘法的意义。
沣东新城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附页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要点与个性化修改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二、教学新课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2)、展示学生的想法: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
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养成积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直尺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50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20 × 20 = 40 × 50 = 38 × 20 =二、情景引入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14×12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队形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让学生体验到队形表演的乐趣和挑战3.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合作性和集体意识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调整队形的基本步骤和要点2.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3.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4.小组协作演练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本节课的热身活动是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热身运动,为后续的队形练习和调整打下基础。
2. 讲解队形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某支队伍优美的队形和动作,介绍队形调整的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练习和调整做好铺垫。
3. 基本队形练习和调整(2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学生可以根据基本队形图示进行练习和调整,也可以自行设计变化后的队形。
4. 队列动作演示(15分钟)指定的某个小组在组合好队形后,进行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动作可以简单,但要协调一致,体现集体精神。
5. 团队协作演练(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队形和动作,进行演示和调整,以及小组之间的对抗,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和点评(10分钟)教师利用此环节归纳总结并点评学生们的表现、技巧、细节和感受,给出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调整过程、队列动作演示、团队协作演练等,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队形表演知识和技能。
2.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协作程度等,以及从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思考1.队形表演可以促进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此类活动需要全面的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将队形制作好,为孩子们展现基本的参考。
3.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练习过程中的细节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点评。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队列表演,提升其队列表演技能和表演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了解什么是队列表演;2.学习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3.掌握队列表演的表演标准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如行走、转向、定点停等;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队列表演的整体精度。
四、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讲解教学、模仿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打乒乓球、下象棋等简单的活动,热身学生身体和大脑,以便开始队列表演的学习。
2. 学习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1.行走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行走的技巧,如自然直立站立、目视前方,固定重心,摆动手臂等。
2.转向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转向技科巧,如转向时应先看清前进方向,双脚分开,身体转向相应角度,重心转移至前脚等。
3.定点停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定点停的技巧,如可以通过平移攒腰、小步跳跃、双脚合拢等方式完成。
3. 练习队列表演1.熟悉队列队形:让学生分为不同的队伍,通过服务队形来练习左右队形、梯形队形等;2.练习队列表演技能:提供实战演练机会,如在操场和队伍中模拟队列表演。
4. 评价队列表演1.运用轮换发挥所有学生的表现,并设立提高标准及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价。
2.坚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表演。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队列表演技能,如行走、转向及定点停等,也掌握了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如何表演。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表演技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不同的表演场合。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队列表演的相关知识。
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变化、列队的方法、行进间的动作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同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具体的队列表演方面,部分同学可能还存在着行进间动作不规范、队列队形变化不熟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队列表演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队列队形的变换和行进间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变换、行进间的动作。
2.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变换速度和整齐度,行进间的动作协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队列表演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队列队形的变换、行进间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队列队形的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总结提升: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总结提升队列表演的技巧。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队列表演知识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队列表演的关键知识点。
例如:•队列队形变换•行进间动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队列表演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2 队列表演(一)》导学案
2队列表演(一)
项目内容
1.口算。
80×12=13×50=20×50=90×15=
2.你能用原来学过的方法计算出13×11吗?
3.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
分析与解答:
借助点子图计算。
方法一:把12行点子平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有6行,先算出其中的一部分,再乘2 。
14×12=14×6×2=168
方法二:把12行点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有10行,另一部分有2行,分别计算出结果再相加。
14×10=14014×2=28140+28=168
方法三:把12行分成10行和2行,把14列分成10列和4列,分别算出10行10列、10行4列、2行10列、2行4列各有多少个,再用加法求出总和。
10×10=10010×4=4010×2=202×4=8
100+40+20+8=168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可以借助点子图,把几十几
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结果相加。
5.计算。
11×24=22×14=13×21=32×21=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计算。
参考答案:
1. 96065010001350
2.13×10=13013×1=13130+13=143 5.264308273672。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 》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队列表演(一)。
(教材第32~33页)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结合实际,灵活思考,多种方法解题。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队列表演”。
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大家仔细看。
(教师播放课件)生1:他们的队列很整齐。
生2:我注意到了一个数学问题,就是队形在变化,但是总人数不变。
师:生2观察到了要点,真棒!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队列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师板书课题)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主题图,学生观察。
师: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画怎样的图形来表示。
生:我认为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
如果画人物图太费时了,没有必要。
师:你真聪明!那你知道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吗?圈一圈,算一算。
生:我知道队伍有12行,每行14人。
师:那怎么列式呢?生1: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12。
生2:我同意,我是根据每行人数×行数=参加队列表演的人数来列式的。
师:你们说得不错。
那我们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学生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
生1:横着平均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人数都有6行,每行都有14人。
则每部分的人数是14×6=84(人),两部分的总人数是84×2=168(人)。
14×12=14×6×2=168生2:横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人数有10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10=140(人);第二部分的人数有2行,每行都有14人,人数是14×2=28(人)。
所以,两部分的总人数是140+28=168(人)。
14×10=14014×2=28140+28=168生3:把点子图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有10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10×10=100(人);第二部分有10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10×4=40(人);第三部分有2行,每行有10人,人数为2×10=20(人);第四部分有2行,每行有4人,人数为2×4=8(人)。
《队列表演》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前练算】
1.计算出结果:(课件出示)
6×3= 15×4= 18×2=
16×30= 170×40= 180×20=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探究新知】
任务一:学校准备队列步伐表演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怎样列式?
1.生独立列式。
2.同伴说说你会怎么计算?
任务二:试着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根据(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探讨交流算法。
2.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说说你的理解。
方法一:把12拆成6×2的形式进行口算,如下
图:
方法二:把12拆成10+2的形式进行口算,如下图:
方法三:把14和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的形式,再进行口算,如下图:
3.小组讨论:比较几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哪种更简便?
课堂小练
算一算并说说计算过程。
15×11= 23×12=
课堂小练
课本33页第4题解决问题。
【当堂检测】
1.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2.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第5题,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乘法速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2019年春季晋江市潘径实验小学肖清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32-33。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上册时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及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而在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是利用点子图、表格法探索算法和算理。
本节课也是借用点子图进行直观运算的基础上,再用橫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并引导学生体会列表计算是用点子图计算的抽象形式。
为接下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做好铺垫。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自主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会比较困难一点,特别是在平常上课比较少用这种模式上课,因此在课堂上利用半辅导半自主学习的方式去引导学生。
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橫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考考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了没有,课件出示14×2= 140×2= 14×20= 140×20=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是根据哪个算式算出来的?(14×2),这个算式我们早就会算了,看来我们的新知和旧知之间是有联系的。
那还记得我们刚学习计算14×2时用了哪些方法吗?(口算法、表格法、还利用了点子图)那这些方法和旧知对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会有帮助吗?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以位数(整十数)及之前学习乘法时的计算方法,唤起学生的记忆,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做铺垫】二、探索新知(一)出示情境: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列出算式吗?12×14或14×12,师:你为什么用乘法?(出示点子图)师:观察这算式,我们学过吗?你会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板书)(二)自主探索活动一:自主探索算法,理解算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新知识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去探索14×12可以怎么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队列表演(一)》教案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师:大家都知道了什么?师:为了让大家好观察,淘气用下面的点子图表示队列。
课件出示:学生题意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后回答: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学生:本题实际是求12个14是多少,算式是12×14。
学生茫然。
通过说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题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入点子图,为后面的计算做准备。
学生分组尝试,并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自由说说。
在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的时候,老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通过相互交流、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于发展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根老师一同完善算式,并写出答语。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表格方法计算,让学生自由说说,有机的将知识串联起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算一算,强化学生对表格方法的训练。
师: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师:应该怎么列式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说得真好!12×14等于多少呢?怎么计算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师:咦,刚才淘气不是制作了一份点子图吗?我们尝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看看能不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找到方法了,谁愿意分享一下呢?反馈:方法一:我是每6行圈在一起。
14×12=14×6×2=84×2=168方法二:我把10行圈一起,把剩余的2行圈14×10=140 14×2=28 140+28=168方法三:我是这样圈的。
10×10=100 10×4=40 10×2=204×2=8 100+40+20+8=168……师: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计算的方法,我们一起自豪的写出答案好吗?师:看到大家的积极思考,老师倍感欣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老师也找了一种与你们不同的方法,你们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案
《队列表演一》教案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通过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学校准备夏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板书信息并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14×12=或12×14=﹙教师板书)(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师:怎样计算14×12呢?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方法一:算式算式14×6×2。
方法二:算式14×10=140、14×2=28、140+28=168方法三:算式10××4=8100+40+20+8=168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
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看一看,想一想是怎样算的,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集体交流: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三)反馈达标1.竖式计算2.海象爸爸和妈妈的体重各是多少千克?(1)爸爸的体重是你的32倍(2)妈妈的我的体重只有33千克。
(3)体重是你的23倍(四)成果检验1.你有那些收获?2.完成作业(练一练第2/5题)。
队列表演(一)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3.2 队列表演(一)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取信息,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借助点子图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与结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说说你观察到什么?有12行,每行有14人。
2.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3.谁能解决这些问题?12×14(二)讲授新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根据圈的过程写算式,探索14×12的计算方法。
1.先试着圈一圈,然后再列出算式。
2.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圈的,并说一说圈的理由。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想法和算法后,准备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汇报。
4.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三)重难点精讲1、重点理解课本32页出示的三种方法:(1)转化法:把12转化成6两个6,分别与14相乘后,再相加。
(2)分解法一:把12行分为10行和2行,再分别与14相乘后,再相加。
(3)分解法二:把12行分为10行和2行,把14列分为10列和4列,求出4部分的积后再相加。
2.仔细观察课本30页的问题2.(2)你能算出上面算式的结果么?(3)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四)归纳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用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五)随堂检测1.一共有多少箱水果?圈一圈,算一算。
2.填一填,算一算。
3.计算。
六、板书设计队列表演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法;分解法;列表法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一练第4、5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养成积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直尺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504=408=324=15622020=4050=3820=二、情景引入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1412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个人学习、分享交流。
师:拿出老师发的点子图,请你圈一圈,然后用算式表示出你圈的过程。
1、请学生分析点子图和人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3、用算式表示圈的过程。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结合圈的过程将算式写出来。
(2)、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
(要求说明白怎么圈的,怎样列式,听的同学要质疑)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展示学生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分享想法(实物投影、教师板书)板书可能出现的分法:127214621410+1421210+124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下册三乘法三下队列表演一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队列表演一》导学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我会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算理。
2.我会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学习其他同学的不同方法。
3.我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方法,并能选择合理简洁运算方法。
● 读题-收集信息-理解题意-列式学校举行列队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加列队表演? [探究导学]列式1.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有( )和( ),要解 决问题可列式为( )。
● 圈一圈,算一算。
[探究导学]1独立探究算法1.在下面的点子图中圈一圈,算一算,并用算式表示你的想法。
学习目标问题1 想一想:三年级上册利用点子图直观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我的计算过程:求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就是求 ( )个( )相加的和是多少?问题1问题2[探究导学] 2 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导学]3 表格法方法一:×14() +()=()方法二:×() +()+()[探究导学]4知识联系● 巩固新知1、算一算,用点子图、表格或算式表示你的想法。
15×11 23×12● 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方法:方法一:可以先把一个乘数分成整十数和( )位数,用它们分别去成另一个乘数,最后把所得的积相( )。
方法二:把两个乘数都分成( )和( ),然后把这四个数两两相( ),最后把所得的积相( )。
1.你有什么收获?2.你有什么疑惑?回顾整理选择合理简洁运算方法。
练习3.解决问题(1)一共需要多少元?(2)海象爸爸和妈妈的体重各是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
(一)》导学案设计
课题
队列表演(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利用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是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点:1.关注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主探究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探究就会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
所以,在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时,同时提出指导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能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了几种算法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法之间虽然形式不同,但思路是相通的,从而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点子图
学生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回顾已学知识,导入新课。
(5分钟)
1.口算,说说算法。
13×4=15×3=
24×10=18×20=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口算,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算一算。
18×3=
34×2=
26×20=
50×10=
23×4=
40×12=
二、探究新知。
(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看图,列出算
式。
2.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1)请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根据圈的过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算法。
3.课件出示用列表法计算14×12的过程。
提问:这个计算过程你能看懂吗?每格中的数据分别是怎样得到的?它跟教材32页点子图的哪种算法是一致的?
4.指出列表法是点子图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但比点子图算法要简便。
5.练习巩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5×11和23×12。
1.读题、看图,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和图意列出乘法算式:14×12或12×14。
2.(1)拿出点子图,在小组内讨论或独立思考,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学过的乘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每组有几种算法就派几名同学进行汇报,解释自己的算法。
①把14或12拆成10和几相加的形式,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再把得数相加。
②把14和12都拆成10和几相加的形式,再进行计算。
3.明确列表法与教材32页点子图的第三种算法是一致的。
4.明确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常用的方法就是列表法。
5.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与同伴交流,订正答案。
2.下面是用点子图计算14×12的过程,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表格计算。
14×11
13×12
三、巩固新知。
(10分钟)
请学生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下面各题,然后用列表法再算一遍。
12×1313×11
分别借助点子图和列表法进行计算。
4.解决问题。
一本故事书13元,三(1)班有33人,每人买一本这样的故事书,一共需要多少元?
四、全课总结。
(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说出自己学到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