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通利八正散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生活中有很多的中药材对于治疗疾病和保健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说到八正散可能大家并不是很熟悉。
但是却是很多的中成药中很常见的一种成分,同时大家也知道很多的西药治疗疾病后还是会有一些副作用的。
只是大家对于八正散不是很了解,那么,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
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
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瞿麦、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功能主治】中热泻,二便皆滞。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八正散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
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八正散的相关知识。
【
八正散是在传统的中医的理念下研究出来的,治疗效果很好,无副作用。
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对疾病的困扰,一起来看一下八正散的相关知识。
【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
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完美总结
一、感冒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二、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ào)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二)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二)虚喘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五、肺痨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七、胸痹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八、不寐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3.心脾两虚:补养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九、痫病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十、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十一、呕吐(一)实证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二)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十三、泄泻(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十四、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十五、便秘(一)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十六、胁痛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十七、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二)阴黄1.寒湿阻遏(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十八、头痛(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3.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4.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十九、眩晕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二十、中风(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 )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二十一、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十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化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bìxiè)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二十三、癃闭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二十四、阳痿1.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二十五、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二十六、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qiàn)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二十七、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二)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三)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 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二十八、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 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 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 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 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二十九、虚劳(一)气虚1.肺气虚: 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 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 益气补肾——大补元煎(二)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 补血养肝四物汤(三)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 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三)阳虚1.心阳虚: 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 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 温补肾阳右归丸三十、癌病Ⅰ脑瘤1.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证: 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Ⅱ肺癌1.瘀阻肺络证: 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证: 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证: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Ⅲ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证: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Ⅳ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证: 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证: 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三十一、痹证1.风寒湿痹(1)行痹: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juān)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三十二、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证: 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3.阳明热盛证: 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4.心营热盛证: 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三十三、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证: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证: 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三十四、腰痛1.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1)肾阴虚: 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三十五、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十六、蛇串疮1.肝经郁热证:清泄肝火,解毒止痛——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证: 健脾利湿,解毒止痛——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三十七、痔Ⅰ内痔1.风热肠燥证: 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Ⅱ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血栓性外痔血热瘀结证: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三十八、脱疽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三十九、肠痈1.瘀滞证(初期):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酿脓期):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3.热毒证(溃脓期):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四十、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3.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四十一、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或银甲丸4.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血汤5.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四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四十三、带下病Ⅰ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Ⅱ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四十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十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2.外感证:养血祛风,疏解表邪——荆穗四物汤或参苏饮3.血瘀证: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或桃红消瘀汤4.血虚证:补血益气,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四十六、不孕症1.肾虚证(1)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证: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证:滋肾养血,凋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3.瘀滞胞宫证:逐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证:燥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丸四十七、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四十八、小儿泄泻(一)常证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二)变证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四十九、水痘1.邪伤肺卫证: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2.邪炽气营证: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五十、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证: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证: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五十一.桡骨下端骨折桡骨下端(包括桡骨远侧端3cm以内)骨折ﻫ1.多为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骨折。
八 正 散
八正散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 .[异名] 八珍散(《世医得效方》卷16)、八正汤(《宋氏妇科》)。
[组成] 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 .[用法] 上为散,每N--钱(6g),水一盏,人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SJL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3服)。
[功用]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1.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小便浑赤,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2.心经热毒证。
口渴引饮,烦躁不宁,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诸证,皆系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亦用“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
”膀胱乃津液之腑,吴谦说:“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
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
若水道不输,则内蓄喘胀,外泛肤肿,三焦之病也。
若受藏不化,则诸淋涩痛,癃闭不通,膀胱之病也”(《医宗金鉴》卷29)。
湿热阻于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尿频尿急,溲时涩痛,..淋沥不畅,小便浑赤,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
邪热内蕴化毒,挟湿热上蒸。
津液被灼,则口燥咽干,口渴引饮,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不宁。
苔黄脉数,亦为湿热之象。
[配伍意义]本方集多味清热利水通淋药于一体,着重于“清”、“利”、“通”,乃治热淋之常用方,亦治石淋、血淋。
方中以瞿麦、篇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君药。
其中瞿麦“苦寒,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湿热,为治淋要药”(《本草从新》卷3),并能兼走血分,活血以通淋。
萹蓄利水通淋,尤对湿热淋证较好。
木通、滑石、车前子、栀子清热利湿通淋,共为臣药。
其中木通苦寒清热利水,宣通湿滞,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之热下行;滑石性寒沉降,善能滑利水道,使湿热既渗,渴即自止;车前子利水通淋而不伤气,水道利则清浊分,故《医方考》卷4云:“木通……通其滞”,“车前、滑石滑其着。
八正散——精选推荐
⼋正散【组成】车前⼦瞿麦萹蓄滑⽯栀⼦⽢草炙⽊通⼤黄⾯裹煨,去⾯,切,焙,各⼀⽄(各500g)【⽤法】上为散,每服⼆钱(6g),⽔⼀盏,⼊灯⼼,煎⾄七分,去滓,温服,⾷后,临卧。
⼩⼉量⼒少少与之(现代⽤法:⽔煎服)。
【功⽤】清热泻⽕,利⽔通淋。
【药理作⽤】具有改善肾功能、促进尿液排泄、促进肠胃蠕动、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突变等作⽤。
【中医证】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尿时疼痛,淋沥不尽,灼热,尿⾊混浊,甚则癃闭不通,⼩腹急满,⼝⾆⼲燥,⾆红,苔黄腻,脉滑。
【西医病】急性膀胱炎、急性输尿管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淋证者。
【⽅证分析】本⽅所治之证乃湿热浸淫,壅滞⽓机所致。
湿热浸淫,蕴结膀胱,⽔⽓内停,则尿频,尿急,尿时疼痛,淋沥不尽,灼热,尿⾊混浊;湿热胶结,⽔道不通,则癃闭不通;湿热壅滞,⽓机不⾏,则⼩腹急满;湿热壅滞,⽓化不利,⽔津不⾏,则⼝⾆⼲燥;⾆红,苔黄腻,脉滑,皆为湿热浸淫之征。
治当清热泻⽕,利⽔通淋。
⽅中⽊通、滑⽯,通利⽔道,泻热利湿,共为君药。
⽔湿内结,以车前⼦、瞿麦、萹蓄助⽊通、滑⽯清热利⽔通淋,共为⾂药。
热结于内,以⼤黄泻热祛湿,使湿热从⼤便⽽去;栀⼦泻热燥湿,使湿热从⼩便⽽去;灯⼼利⽔通淋,共为佐药。
⽢草益⽓,清热解毒,缓急⽌痛,并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以奏清热泻⽕,利⽔通淋之效。
【临床运⽤】.⽤⽅要点:本⽅是治疗湿热淋证的基础⽅,临床应⽤以尿频,尿急,尿⾊混浊,⼩腹1.⽤⽅要点:急满,⾆红,苔黄腻,脉滑为辨治要点。
2.加减⽤药:.加减⽤药:若⼤便⼲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若尿痛明显者,加⾚芍、⽣地黄,以凉⾎养阴⽌痛;若⽯淋者,加⾦钱草、海⾦砂、鸡内⾦、⽯韦,以通淋利⽔;若⼼烦明显者,加⽵叶、知母,以清⼼除烦等。
.注意事项:寒湿证者慎⽤本⽅。
3.注意事项:【附⽅】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茯苓六两(180g)当归去芦⽢草⽣⽤,各五两(各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150g)⾚芍⼭栀各⼆⼗两(各600g)。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八正散加味
名医印会河教授三十八方集验-八正散加味
[方剂组成]木通10克,车前子10 包).篇蓄10克,大黄10克,滑石15克(包).甘草梢10克,瞿麦10克,栀子10克,柴胡30克,五昧子10克,黄柏15克
[功用] 利水通淋
[主治病证] 小便时阴中键痛,或见寒热尿黄赤而顿、急则不可待。
舌红.苔黄。
脉数。
[辨证要点] 本证多系珏尿系日细菌感染而发生的炎症。
~般以尿前阴中涩痛为主,井伴尿急、尿频,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
尿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及少量蛋白
[主证] 泌尿系感染,急性前列隙炎.肾盂肾炎等
[加减] 痛甚者加琥珀末3克(分吞)。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4、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6、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9、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10、自汗盗汗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11、血证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八正散加减治疗下焦湿热病症
川 续 断 、 韦 、 内 金 各 1 g 海 金 沙 1 g 金 钱 草 石 鸡 2, , 5 3 g 日 1剂 , 煎 服 。 二 诊 : 5剂 后 , 便 畅 通 , 0。 水 服 小 腰 脊 酸 痛 , 时 有 痛 感 , 寐 尚 可 , 乏 , 脉 无 变 尿 纳 疲 舌 化 。尿 常 规 : 细 胞 ( + , 细 胞 少 许 , 白 转 阴 。 红 +) 白 蛋 湿热有下行 趋势 。前方 去木 通 , 小 茴香 、 仁 、 加 桃 红 花 各 1 g 继 服 5剂 。 三 诊 : 便 畅 行 , 痛 , 数 减 0, 小 无 次 少 , 腹 痛 减 轻 。舌 淡 , 白 , 细 略 数 。前 方 加 生 腰 苔 脉
拟 八 正 散 加 减 : 蓄 、 麦 、 通 、 草 、 膝 各 1 g 蔚 瞿 木 甘 牛 O ,
诊 。患 者 近 1周来 恶寒 发 热 , 频 、 急 、 痛 , 色 尿 尿 尿 尿 深黄 , 秘 , 便 曾用 西 药 未 效 。检 查 : 红 苔 黄 腻 , 滑 舌 脉
数 。尿 常 规 : 球 ( + 、 细 胞 ( + 、 脓 +) 红 + ) 白细 胞 ( + 、 + ) 蛋
陆广龙 朱传 秀
上 方 去 肉桂 , 生 地 黄 、 门 冬 、 参 各 1 g 加 麦 玄 0 。再 服 5
剂 后 , 症 消失 。 诸
泌 尿 系 结 石
适 用于 尿路结 石伴 感染 者 。以八 正散加减 , 清热利
( 南 东 方 医 院集 团 总院 , 淮 安徽 淮 南 2 2 0 ) 3 0 1
地黄 、 白术 、 丝 子 各 1 g 继 服 5剂 。 四诊 : 述 症 菟 O , 上 状 基 本 消 失 , 排 出 赤 豆 大 小 结 石 1枚 , 查 腹 部 平 并 复 片 , 石 阴影 消 失 。 结 体 会
八正散临证举隅
八正散临证举隅关键词八正散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失眠青春期痤疮八正散是临证治疗热淋的代表方剂。
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扁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栀子、大黄清热泻火。
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
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我们临床辩证加减应用以下诸症,效果满意,举例如下。
前列腺肥大患者,男,65岁,2003年6月25日初诊,患者自诉下腹坠痛,小便频数,滴沥不尽,出现尿等待现象,时有小便灼热,尿色黄浊,舌红苔黄,脉弦数,触诊前列腺肥大,B超查前列腺炎伴肥大。
证属湿热蕴结下焦,兼有瘀滞,治宜八正散加减,原方加王不留行、穿山甲、赤芍、川牛滕、黄芪、升麻、柴胡。
寓有“提壶揭盖”之意,服药1个月,症状消失,小便通利。
膀胱结石患者,男,36岁,2003年9月6日下午5:00初诊,自述下腹疼痛剧烈,不能行走,服去痛片无效,来院B超检查发现膀胱结石,如豆粒大。
证属湿热蕴结膀胱,运用八正散加味,黄芪、石苇、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枳实。
每日1剂,并嘱患者多饮水,并服颠茄合剂,服药10余剂,B超复查结石已排出。
失眠患者,女,42岁,2006年8月3日来诊,失眠1个月,加重7天,每天夜晚休息,时寐时醒,入眠困难,自述每晚只能睡2~3小时,伴急噪易怒,胁肋胀痛,心烦口渴,口苦,小便黄,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证为不寐(失眠),证属肝胆经湿热,以八正散加味治疗,原方加炒枣仁、珍珠母、夜交藤、竹叶,服药15剂病愈。
青春期痤疮患者,女,21岁,2007年9月12日来诊,面部痤疮上年余,每吃辛辣食物加重,症见面部痤疮,红肿瘙痒,乳房胀痛,心烦易怒,口苦,不欲饮食,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证属肝胃郁热,火毒上攻,八正散加减,原方加焦山楂、炒白术、公英、栀子。
服药1个月,嘱患者忌辛辣刺激之品,面部痤疮消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讨论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历代医家应用,方中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木通清热刺湿,栀子、灯心草泄火,大黄通滞行血,炙甘草调和诸药。
八正散在治疗月经不调中的运用
66Chi ne se Jour na l of I nf or m at i on on TC M M a y2008V ol.15Suppl.八正散在治疗月经不调中的运用李萍,张嘉丽,闵泽春(三峡大学护理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宜昌443000)关键词:月经不调;八正散中图分类号:R271.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304(2008)S05-0066-01《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因此,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量少等。
月经不调多因肝脾肾三脏和气血冲任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多从疏肝、健脾、补肾、调理气血冲任论治,而鲜有清热、除湿为调经治法。
笔者在临床诊治中,发现湿热内蕴胞宫、冲任二脉失调之月经不调亦很常见,用具有清热除湿的八正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月经先期案例1:患者,女,27岁,2003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半年余,甚则1月二至,经量尚可。
曾以滋阴凉血固冲治疗而效果不明显。
末次月经:2003年6月26日。
舌红,苔黄腻,脉细。
辨证:湿热下注胞宫,冲任失调。
药用瞿麦12g,扁蓄12g,车前子18g,滑石18g,木通6g,牡丹皮12g,白芍12g,地骨皮12g,玄参12g,忍冬藤18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2g,石莲子15g。
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3次,每次3剂。
7月24日月经来潮。
其后随访,周期正常。
按:月经先期多从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摄血辨治,本例前期滋阴凉血固冲不效,根据患者舌红、苔黄腻的体征,从湿热内蕴胞宫,热迫血络而辨治。
拟八正散加忍冬藤、生薏苡仁、败酱草助其清利湿热之力;牡丹皮、白芍、地骨皮、玄参、石莲子凉血固冲获效。
2月经后期案例2:患者,女,40岁,2005年4月15日初诊。
1年来,患者月经周期延迟7d以上,甚则40~50d一至,量少色黯,经前双乳胀痛,心烦易怒,舌红,苔厚黄腻,脉弦细。
膀胱湿热八正散
膀胱湿热八正散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滑石、石韦、蒲公英各30克,车前草15克,瞿麦、萹蓄、山栀、灯心草各10克,木通、大黄(后入)、生甘草各6克。
水煎服。
可以做成散剂,每次服用6克,用灯心煎汤送服。
其中,滑石、木通、萹蓄、瞿麦、车前子,这都是清热利湿利尿的。
栀子泄三焦之火,大黄涤荡脏腑邪热。
这是一个通关斩将的组合,速战速决。
这个配伍,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下焦湿热,也就是膀胱湿热之气。
脾胃虚寒者,肾气不足者,要慎用。
八正散为祛湿剂,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其证因湿热下注膀胱所致。
湿热下注蕴于膀胱,水道不利,故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湿热蕴蒸,故尿色浑赤;湿热郁遏,气机不畅,则少腹急满;津液不布,则口燥咽干。
治宜清热利水通淋。
方中以滑石、木通为君药。
滑石善能滑利窍道,清热渗湿,利水通淋,《药品化义》谓之:“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
篇蓄、瞿麦、车前子为臣,三者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常用品。
佐以山栀子仁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以增强君、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大黄荡涤邪热,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
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缓急止痛,是为佐使之用。
煎加灯心以增利水通淋力。
[配伍特点本方集大队寒凉降泄之品,泻火与利湿合法,利尿与通腑并行,诸药合用,既可直入膀胱清利而除邪,又兼通利大肠导浊以分消,务使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共成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剂。
运用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本方苦寒清利,凡淋证属湿热下注者均可用之。
(6)汤头歌利湿之剂
(6)汤头歌利湿之剂利湿之剂湿邪分外湿和内湿两类。
由淋雨涉水,或衣里冷湿,或居处卑湿,致湿邪从肌表而入的称“外湿”。
若因过食瓜果生冷,或恣饮酒酪,或素体脾虚,致湿邪内停的称“内湿”。
外湿多病在肌表经络,内湿则多病在脏腑,所以一般治外湿宜发汗解肌,治见湿宜健脾渗利。
但外湿药忌大汗,此虚必须注意。
至于外湿稽留而内入脏腑,或内湿泛溢而外涉肌表的,又当外内兼治。
湿是阴邪,治宜辛湿化燥,但若湿与热并,或湿郁生热时,又须采用苦寒燥湿。
若湿积成水,壅盛而肿为胀的,可根据二便是否通利,分别用攻逐峻利,或温阳利来治疗,并结合邪正虚实的不同,适当配合培益脾土的方法作为辅佐。
因此,利湿剂就是祛除湿邪从肌表或二便外出的类方剂。
1、五苓散(张仲景)行水总剂。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猪苓汤名四苓散,无寒但渴服之灵,猪苓汤除桂与术,加入阿胶滑石停,此为和湿兼泻热,疸黄便闭渴呕宁。
本方治疗足太阳经的邪热传入膀胱腑,见到发热恶寒,烦渴饮水,水入就吐,小便不利,以及水肿,身体酸重等症。
方用白术、猪苓、茯苓各十八铢(汉代一两等于二十四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也可用官桂)半两,共研细末,每次用白饮汤(即米汤)调服方寸匙(二钱)。
猪苓、茯苓,淡渗通膀胱而利水。
泽泻泄膀胱之水,使小便通利,因之传入膀胱腑的邪热可从小便排出。
再加白术健脾燥湿,使脾强而能制水。
桂枝解肌通阳气,既除表邪,又助诸药利水行小便。
若用官桂就增强了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小便通畅,引导水湿人下窍出。
因此,本方有利小便、去水湿、消暑气,清热解烦渴的作用,是行水利湿的主要方剂。
本方除去桂枝叫做“四苓散”,治疗没有寒热,只见口渴不能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者还见大便下利等证,非常有效。
“猪苓汤”就是本方中除去桂枝和白术,加入阿胶、滑石,五味药各用一两,水煎分三次温服,有和中利湿泻热的作用,治疗湿热互相引结的黄疸,小便色红而难出,口渴,饮水便呕吐,以及大便下利,心烦不得睡眠,咳嗽呕渴等症,用本方煎服就能安宁。
方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二妙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八正散
方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二妙散,甘露消毒丹,三仁汤,八正散真武汤《伤寒论》[组成] 1、茯苓三两(9 g) 2、芍药三两(9 g) 3、白术二两(6g) 4、生姜切,三两(9g) 5、附子一枚(9 g)炮,去皮,破八片[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温阳利水。
[主治] 阳虚水泛证。
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方解] 真武汤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基础方。
盖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肾,脾阳虚则湿难运化,肾阳虚则水不化气而致水湿内停。
肾中阳气虚衰,寒水内停,则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四肢,则沉重疼痛,或肢体浮肿;水湿流于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眩。
若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耗阴伤阳,阳失温煦,加之水渍筋肉,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
其证因于阳虚水泛,治当温阳利水为基本治法。
君药附子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化气行水,兼暖脾土,温运水湿。
臣药茯苓、白术、生姜,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
佐药生姜、白芍,生姜温散,助附子温阳散寒,合苓、术宣散水湿。
白芍作用有:一、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柔肝缓急止腹痛;三、敛阴舒筋解筋肉瞤动;四、防附子燥热伤阴,利于久服缓治。
如此组方,温脾肾助阳气,利小便祛水邪。
[运用]1.辨证要点真武汤为温阳利水之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阴盛阳衰而下利甚者,去芍药之阴柔,加干姜助温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加吴茱萸、半夏助温胃止呕。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
八正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车前子的功效性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1)《神农本草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2)《名医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
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
”(3)《本草纲目》:“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
”中药车前子的作用利尿作用。
正常人内服车前子煎剂10g,有利尿作用,但煎剂总容量及每日入水量均无记载,缺乏严格对照。
正常人及家兔服车前草种子煎剂则无明显利尿作用。
平车前种子亦无利尿作用。
车前子当茶喝可降低尿酸。
尿酸超标禁忌吃含漂呤多的食物,如豆制品,动物内脏,波菜,每天要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泄。
采一些车前草煎水,当茶饮。
买一些薏米仁熬水当茶饮。
都可促进尿酸的排泄。
降低血压。
车前子能增加对水分、钠盐、尿酸、尿素的排泄,还可抑制肾脏草酸钙结晶沉淀,能降低血压,其中对舒张压的降低很有疗效。
单味车前子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
治淋证,水肿。
本品甘寒而利,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
治疗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常与木通、滑石、瞿麦等清热利湿药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对水湿停滞水肿,小便不利,可与猪苓、茯苓、泽泻同用;若病久肾虚,腰重脚肿,可与牛膝、熟地黄、山茱萸、肉桂等同用,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缓解痛风症状。
痛风患者在常规用药后,症状虽有缓解,但足趾等部位疼痛仍不减。
选用车前子煎汤代茶饮,对缓解痛风症状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车前子含腺嘌呤、琥珀酸,能抑制嘌呤酶,因而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结石的形成,并促使痛风石溶化,达到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
治泄泻。
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
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若脾虚湿盛泄泻,可配白术同用;若暑湿泄泻,可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如车前子散(《杨氏家藏方》)。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八正散-祛湿剂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考点精讲:八正
散-祛湿剂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我们特整理了一些方剂歌诀,方便大家复习理解。
快来看看这些方剂歌诀吧,你都知道吗?
汇总推荐:2019中医专长医师资格《方剂歌诀》19个祛湿剂考点速记小结!
【考频指数】★★★★
【考点精讲】
八正散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混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剂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趣味歌诀】
石老通宿等车去黄山。
【方剂鉴别】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同具清热通淋之功,均可治疗淋证。
八正散集
大队寒凉降泄、清利湿热之品,故专于清热利水通淋,主治热淋;小蓟饮子则以凉血止血药与利水通淋之品为伍,故宜于膀胱有热,灼伤血络之血淋。
【考情分析】
八正散掌握组成、功用和主治,治疗湿热淋证,临床运用于治疗淋证、癃闭等小便和膀胱的疾病。
八正汤-祛湿剂
八正汤-祛湿剂八正汤《太平惠民和机剂局方》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各9g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滑石清利湿热,利水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共为君药。
萹蓄、瞿麦、车前子均为清热利水通淋要药,合滑石、木通则利尿通淋之效尤彰,同为臣药。
山栀子仁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大黄荡涤邪热,通利肠腑,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有佐使之功。
煎加灯心则更增利水通淋之力。
配伍特点:集寒凉降泄之品,纳通腑于清利之中。
在八正散中,大黄煨用,则意不在攻逐实积,而在泄热降火,使湿热之邪直下大肠而去。
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甘草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琳消。
清热利湿通淋药应用区别瞿麦、篇蓄:两者均为清热利水通淋药,用治热淋、石淋、尿涩热痛,两者常相须为用。
但篇蓄长于清利下焦湿热,故也可用于湿热泻痢、湿疹、湿疮、阴痒等;且能“杀三虫”,用治蝈虫、蛲虫、钩虫病。
瞿麦则能破血通经,故可用于妇女经闭或月经不调。
通草、木通木通在古代本草文献中常称为通草,如《神农本草经》。
大约公元8世纪以后有文献记载称为木通,如《食性本草》。
明代以后则普遍采用木通名。
现在所称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于燥茎髓,两者均能利水通淋、通乳,常用于湿热淋痛、妇女产后乳少。
但木通苦寒,清心火作用较强,并能通血脉,治痹痛。
通草甘淡微寒,利尿作用较木通缓和。
木通、关木通、川木通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者均味苦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功效。
但关木通有毒,所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害,《中国药典》自2005年版后已不予收载。
故现在木通多用木通科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或毛茛科川木通。
木通、川木通不良反应小,功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