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校办企业监管问题的探讨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李丹【摘要】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及改革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与提质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有必要对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推进改革的建议.【期刊名称】《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作者】李丹【作者单位】武汉长职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尊重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许多高校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列为大学办学的重要评估指标。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高校校办企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庞然大物。
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经常可见多头管理以及监督力度缺失的问题。
企业领导从业行为监管不够严格,存在无偿占用资产和企业改制行为缺乏规范的问题。
部分企业领导未能依法依规履行国有资产报批报备程序,薪酬待遇和兼职任职管理混乱,导致出现高校“管资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管事没有权”的局面。
一、我国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一)企业监督管理部门队伍构建缺乏科学性目前,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均设有监督管理部门,但是其部门管理人员都是由高校内部领导担任。
校外培训机构排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
校外培训机构排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选篇一:校外培训机构排查工作情况汇报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减”,持续巩固我县校外培训治理成果,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
近日,县教育局集中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县科技局、县消防支援大队等部门参加“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在__月__-__日期间对__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等机构开展检查工作。
本次专项行动聚焦解决当前校外培训存在的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严查重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查处,“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以及以夏令营、研学旅行、托管班等名义违规培训等问题开展专题整治,坚决防范“黑培训”“黑机构”等侵害群众利益情况发生。
二是规范培训机构收费行为。
守护学生家长所交预收培训费用安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和预收费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加强价格监测,防止恶意涨价,严查校外培训机构超时段(一次性收费或变相收费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超限额(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超过5000元)收费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防范化解“退费难”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使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坚持“一机构一策”,多措并举解决“退费难”问题。
四是强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
对照《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开展全面安全排查,对发现的风险点和安全隐患要以零容忍态度即查即改,切实抓好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
下一阶段,县教育局将持续加大对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排查整治力度,全面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监管,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推动校外培训治理走深走实。
切实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主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强化工作合力,用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举措,治理好校外培训,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两会代表谈如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两会代表谈如何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否上培训班,是家长们一直纠结的问题。
去吧,孩子累,花费又贵;不去吧,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一味地攀比报班却导致校外培训市场过热,培训机构无序发展,学生和家长反而不堪重负。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期通过更大的力度、更综合的手段来治理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难题。
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为何屡禁不止?四部门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怎样落地?怎样正确地看待校外培训机构,从根本上给校外培训热“降温”,让孩子能高效地学习、符合规律地成长?一起来听听代表委员和专家们怎么说。
1治理校外培训机构,重在“规范”坚决关停不合规机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对不合法、不合规机构坚决关停培训机构热的现实原因,仍然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不均衡分布,导致了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这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政府要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秉着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理念,今后要把更多的资源向薄弱校倾斜,特别是加强薄弱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提升。
前不久出台的专项治理通知,为治理培训机构乱象下了一剂猛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要加快建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长效机制。
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培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类似不合法、不合规,尤其是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有关部门一定要联合起来,坚决关停。
南昌师范学院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叶存洪: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治理,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该补证照的补证照,该收缩其营业范围的收缩其营业范围,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
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和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参与的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向社会公布“白名单”“黑名单”,并可实现网上查询,让那些有安全隐患、无资质、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市场;要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将治理成果加以固化;要持久发力,形成长效机制,一抓到底。
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11-07CATALOGUE 目录•引言•民办高等学校现状及问题•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案例分析与发展趋势•结论与讨论01引言民办高等学校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当前民办高等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学校的影响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02分析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策略和未来趋势03为民办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02民办高等学校现状及问题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57所,在校生658.7万人,占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5%。
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优势。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各类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办高等学校存在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待遇、编制等原因,民办高校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存在困难,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办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差异,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资金不足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收入,而学费收入受到政策、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
03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制定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标准,明确各项办学指标和教学要求。
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加强对民办高校设立的审批,确保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和能力。
严格审批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对民办高校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监管完善民办高校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办高校的合法地位和权益保障。
落实优惠政策制定并落实民办高校优惠政策,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积极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
保障学生权益完善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学生在校的合法权益。
建立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两部门联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整顿违规办学,规范培训市场
两部门联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整顿违规办学,规范培训市场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超纲教学、违法违规办学等,不仅降低了教育质量,而且也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及有关政府部门应当联合起来,积极开展整治工作。
本文将着重探讨联手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意义、措施、难点和前景。
一、意义1.保障教育质量当前,由于门槛低、利润高的原因,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现象严重。
一些不良机构开展虚假宣传、违规办学等行为,存在严重的教育乱象。
而学校与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则可保障学生在校外接受培训的环境与质量。
2.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更加优越的发展机会,往往会选择报考校外培训机构。
然而,这些培训机构往往需要收取高昂的费用,使得学生和家庭负担过重。
通过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可以促进其合规发展,保障学生与家庭的合法权益。
3.提高教育公平收费过高、对学科难度不相符的培训往往让成功之路更复杂,并使得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聚焦学校,在学校制度下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生和家庭的基本权益。
二、措施1.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了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学校和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确保培训机构合法经营、规范管理。
包括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审批准入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在营业执照、门面租赁、税收上实行规范管理。
2.实践规范化管理学校及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实践规范化管理,制定培训机构管理规划,建立线上/线下监督机制,确保整个过程可持续且稳定。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市场和机构,实际掌握行业要求和标准,制定通用的规范化评估模板,细化认证要求、内容和真实性、可操作性等考核标准。
3.建立社会机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并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联动的整体协商与协调机制,强调各种平等合作、共同实现培训目标。
学校行业乱象整治实施方案
学校行业乱象整治实施方案当前,学校行业存在着一些乱象,如校园欺凌、教师违规收受礼金、学生作业抄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秩序。
为了有效整治学校行业乱象,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校规校纪、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和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师生员工都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园秩序。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教师遵守教育规范,不得违规接受礼金、辅导班补课费等。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怀和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三、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包括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等。
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健全学生奖惩制度,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严肃校园秩序。
四、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监督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维护校园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对于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见要认真对待,及时进行整改。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相信学校行业乱象将得到有效整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秩序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都能够共同努力,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监管的若干思考
【摘要】2017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
非营利民办高校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财务监督、正确处理利益关联方的经济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管理改革,从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以及社会监管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财务监管,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真正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5一、我国现行经济发展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民办高校756所(民办本科434所,民办专科322所),在校生649.60万人。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加了教育消费,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繁荣。
但是,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类别的明确界定、不同类别下发展改革的前景等。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2017年9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明晰了“非营利”的内涵,民办高校是否营利属性和定位不再模棱两可。
面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民办高校“营利”与“非营利”的选择成为摆在举办者和利益关联方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那么,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如何提高办学效益、增强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财务监督、正确处理利益关联方的经济关系,如何在财务管理和监督方面进一步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亟需深思的问题。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相关问题1.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概念和性质2016年11月我国通过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2017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民办教育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进行设置和管理,使用不同的税收制度、会计制度、拨款制度、捐赠制度等。
非营利民办高校以非营利为办学目的,强调公共利益办学,实行学校法人制度,全部资产归学校法人所有。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1
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2022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材料一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便捷、快递物流服务业的不断进展,国内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销售量增幅连续三年超过了160%。
问题也随之而来:驾乘人员缺乏平安防护意识,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汽车交通事故中,由于不系平安带被甩出车外造成伤亡事故的比例也高居首位。
有关讨论表明,正确佩戴平安头盔、规范使用平安带能够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如何教育引导驾乘人员正确佩戴平安头盔、规范使用平安带,已经成为交通平安管理和道路执法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2022年1月1日,J市出台了《J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必需佩戴平安头盔,《条例》还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未佩戴平安头盔,将处以警告或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为推动该条例落实,J市还开展“一盔一带”平安守护行动。
依据新出台的《条例》,J市H区交管部门加强执法管理,坚持现场查处与自动抓拍相结合,明确惩罚范围,全面加大查处力度。
2022年,全年共查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平安头盔、汽车驾乘人员未使用平安带违法数量同比分别上升131.6%、78.3%,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平安头盔、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平安带非现场查处周违法量分别下降41%、79.6%。
法律的震慑作用、警示作用得到彰显,群众平安头盔佩戴率、平安带使用率明显提升。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全国交通平安直播月’活动现场,我是H区交巡警小谢。
今日,我们通过H区交警平台进行‘一盔一带’平安守护行动直播……”民警“主播”小谢对着手机,在直播间里展现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4种平安头盔,讲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并邀请搭档演示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具体解读道路交通平安法中关于使用平安带的规定。
“这场直播不错,有意义!”“支持文明出行!”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教育公平公立教育VS私立教育
教育公平公立教育VS私立教育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然而,教育公平的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之间,如何实现更为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的优缺点,分析二者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的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公立教育的特点公立教育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并运行的学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所有学生提供义务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普及性和包容性公立学校通常是免费的,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或社会地位。
这种普及性使得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政府监管公立教育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和指导,以确保教学质量和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普遍遵循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政策,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资源分配尽管公立学校同样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其资源分配是基于政府的预算安排,这使得一些经济较弱地区的学校获得额外支持,以帮助改善教学条件。
教师资格与培训公立学校教师通常需要经过正式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受到定期考核。
这确保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质量。
二、私立教育的特点私立学校是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创办的教育机构,通常需要收取学费以维持运营。
其主要特点包括:灵活性与创新性私立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上 often 更具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这使得他们能提供更丰富多样的选修课和特色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优质资源通常情况下,私立学校拥有更好的设施、较小的班级规模和拥有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由于资金来源相对充裕,私立学校往往能提供更优质的硬件环境和教学资源。
入学标准私立学校一般会设定较高的入学标准,只有成绩优秀或经过选拔的学生才能被录取。
这使得其生源往往更具竞争力,而可能导致生源不均的问题。
非公有性质私立学校不受国家直接管理,其课程和政策制定更加自主,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缺乏透明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国家开放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国家开放大学)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校(站、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我国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行政监督是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监督和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监督体制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维护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以及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使其积极作用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行政监督体制;必要性;问题;对策;体系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它通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作风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防止官僚主义、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保证行政管理活动严格依法办事,确保国家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现。
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行政行为尚未完全通过法制形式加以严密规范,某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权钱交易等现象还很严重,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政权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监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行政监督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现行的行政监督体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需切实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及特征(一)行政监督的内涵和特征所谓“监督”,就是监督和被监督。
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察是指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群众、社会******和其他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
企业监督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有关“企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有关“企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1.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开
展。
整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监督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果。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监
督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监督范围不全面:一些企业的监督工作只关注某些领域或方面,导致其他领域或方面
存在漏洞。
整改措施包括扩大监督范围,加强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全面监督,不留死角和盲区,确保企业运营的全方位合规。
4.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的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监督
效果不佳。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同时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确保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符合要求。
5.信息化程度低:一些企业的监督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
低下。
整改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加强数据分析和应用,为监督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支持。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 雪 张 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摘 要:自2018年5月开始,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相关文件。
本轮改制以建立高校资产经营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企业关停并转,理顺高校和企业的内部管理关系,促使高校回归主业,用市场手段发挥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
高职院校如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顺利推进自身校办企业改革,并针对自身成果转化的科技含量低、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缺乏、社会影响力不够等问题,强化监管、服务功能,探索适合新一轮高职院校大发展的战略要求,需要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功能定位、职权划分、人员配置、市场运作机制等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企业改制;成果转化;资产经营公司自2018年5月起,党中央、国务院陆续颁发有关高校校办企业改制文件,各地迅速出台符合本省实际的相关文件,就本轮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操作方式和路径进行了明确。
本轮改制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改制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高职类院校如何顺利完成本次改制,并在改制后如何完成自身功能定位,高职类院校如何针对自身特点,发挥好资产监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强化自身功能定位,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新时期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主要精神(一)做强做实是目标对比不同时期国家省市对高校所属企业改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5年启动的校办企业改制以规范管理为主,通过初步设立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资产经营公司,并以之为主要方式,建立了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但之后高校有关后勤管理、投资运营、创业园管理、科技创新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仍大量存在,部分企业未完全转移至资产经营公司,高校对保留企业的管理权和功能使用存在担忧,部分省市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畏难情绪、认识不清等问题,存在改革不彻底、未完成等情况。
而自2018年开始的第二轮高校所属企业改革,则是在充分总结上一轮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企业在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剥离和关闭与高校企业协同发展不强的企业,促使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主业,同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其主要目的是做强、做实高校企业。
监管学校食堂餐饮公司制度
监管学校食堂餐饮公司制度背景学校食堂作为学生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餐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制度旨在强化对学校食堂餐饮公司的监管,确保学生饮食的质量和安全。
规定内容1. 食材采购1.学校食堂餐饮公司必须妥善保管所有进货凭证,包括供货商提供的检验报告、原始购货票据、运输记录等资料,方便产品批次追溯与投诉核查。
2.食材应从合法、规范、无公害、无污染的生产商或合格的批发市场采购,不得采用已过期、严重受损或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一次性塑料制品。
3.对于重要食品原材料,应该建立对应安全保障习惯,如,进口水果、海鲜等,须定期送检;进口冷冻肉食品从采购到统计销售均需要记录,用于抽查可能出现的问题。
4.厨房内的餐具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使用之前应该经过清洗、消毒并对经常消毒的餐具进行检验。
2. 食品加工制作1.食品加工制作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于高风险原材料,必须进行全程追溯并记录核查。
2.对于生食,必须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度,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做法进行加工。
3.食品油、豆腐、豆浆、米饭等食品不得在街边公共环境进行烹调制作。
4.厨房在天然气或燃气一类燃料的使用上要注意防火、防爆等措施。
3. 食品储存1.进货食材应尽量做到即时、定量采购,尽量避免长时间贮存。
2.确保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即要避免食品受到阳光、雨水、毒素等污染,储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
3.对于容易腐败变质、易感染细菌的食品,要严格控制储存环境和时效。
4.在食品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储存要求,分装有单独的包装袋和标签,标注储存时间和型号,标识生产日期和批号。
4. 卫生保洁1.食品加工、制作、储存、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坚持卫生、洁净和安全的标准。
2.按照相关规定,制定食堂保洁计划,并按时执行和记录,要做到日常消毒、深度清洁、定期验收等工作。
3.食堂内要保持通风、温度适宜、湿度适宜等环境卫生条件,厨房设施、器具要定时清洗、消毒。
4.食堂管理员要定期岗前培训倡导正确做法,同时关注巡检中的卫生问题。
分级分类监管的解决方案
分级分类监管的解决方案方案一分级分类监管的解决方案一、方案背景1. 背景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企业经营、环境保护还是产品质量监督等,监管任务日益繁重且复杂。
面对海量的监管对象,传统的“一刀切”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监管的需求。
2. 现状目前,监管资源往往有限,而监管对象在规模、风险水平、合规性历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在金融行业,大型金融机构和小型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和监管要求本应不同,但现行监管可能未充分体现这种差异,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可能放过一些高风险行为,又对一些低风险对象过度监管。
3. 意义分级分类监管能够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使监管更加科学、灵活。
对于高风险对象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公共利益和安全;对于低风险对象减少不必要的监管负担,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目标1. 总体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同时提升监管对象的合规性和整体社会经济效益。
2. 分解目标- 在三个月内确定分级分类的标准,包括风险评估指标、规模指标等。
- 半年内完成对主要监管对象的初次分级分类评定。
- 一年内通过分级分类监管,使高风险对象的违规行为减少30%,低风险对象的发展活力提升20%。
三、资源调配1. 团队组建- 从现有监管部门抽调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核心团队,包括行业专家、数据分析人员和执法人员。
- 招聘外部顾问,如风险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提供专业意见。
2. 其他资源- 调配充足的资金用于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 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如工商登记信息、税务数据等。
四、实施步骤与计划1. 第一阶段(1 - 3个月):标准制定- 开展行业调研,分析不同监管对象的特点和风险因素。
- 组织专家研讨会,制定分级分类的初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规模、经营历史、风险暴露程度等指标。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2. 第二阶段(4 - 6个月):对象评定- 依据制定的标准,收集监管对象的相关数据。
心得体会监督委员及感悟大全(17篇)
心得体会监督委员及感悟大全(17篇)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认识自己的成长。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示范,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注入自己的独特风格。
生活委员心得体会感悟生活委员是指负责班级日常管理、组织活动、关爱同学等工作的核心人物。
作为一名生活委员,我深深感受到了在班级管理中所接受的成长与锻炼。
在我担任生活委员期间,我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实践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将分享我在担任生活委员期间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日常管理。
作为生活委员,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日常管理。
我发现日常管理实际上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管理好了班级日常生活,才能够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和舒适。
在管理过程中,我收获到了不少经验。
例如,在整理课桌时,我会找到一种方法来让桌子变得更加整洁,使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更高。
此外,我们还维护了班级卫生环境,定期清洁清扫。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平衡好不同的时间和任务,以及如何团结同学们。
第三段:组织活动。
组织活动是生活委员的另一个重要职责。
我们需要为班级策划各种不同的活动,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丰富有趣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校庆日活动中,我负责组织一个趣味运动会。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团队精神鼓舞同学们,并且注重安全。
通过这个经历,我学到了如何更好的组织活动,如何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四段:关爱同学。
作为一名生活委员,我们的工作也包括关爱同学。
在我担任生活委员的期间,我更加感受到了班级关爱的重要性。
例如,当我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时,我会第一时间询问他们,并给予他们我能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我深深感受到,当我们关注同学们时,他们将会感到更加温暖和舒适,并且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五段:感性体悟。
正如日常管理、组织活动和关爱同学般,作为一名生活委员,我在自我行动中得到了深入的体悟。
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报告
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报告1.引言1.1 概述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报告旨在对民办非企业办学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其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本报告还将探讨民办非企业办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政府和社会应对其的策略和措施。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民办非企业办学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民办非企业办学的健康发展和规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
在引言部分,将对民办非企业办学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并阐明撰写该报告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民办非企业办学的定义和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民办非企业办学的意义和价值,并探讨政府和社会应对民办非企业办学的策略和措施,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将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分析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和挑战,以及探讨政府和社会应对其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明确民办非企业办学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引起社会对民办非企业办学事项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改进,为我国教育体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2.正文2.1 民办非企业办学的定义和特点民办非企业办学是指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事业。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办学:民办非企业办学是由社会力量兴办的,不受政府直接管理和资助,融入了市场化的办学机制,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2. 公益性质:民办非企业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教育的公益性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
3. 创新性:由于不受政府控制,民办非企业办学可以更加灵活地引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及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有些学校周边小商店销售一些“三无”产品,该怎么办
有些学校周边小商店销售一些“三无”产品,该怎么办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少三无产品的销售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然而,在一些学校周边小商店,仍然存在一些销售三无产品的商家,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困扰,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制要扼制小商店销售三无产品,就要加强监管,推行责任制。
教育局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学校周边小商店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检查。
同时,对小商店销售三无产品的,应当要求商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进行惩罚。
这样就可以让商家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杜绝“三无”产品的销售。
二、宣传知识,提高认知度在校园内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三无产品的认知度和警觉性。
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讲座,向学生们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检测方法,告诉学生们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卫生,从而避免被“三无”产品所害。
三、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立学校周边小商店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让消费者对小商店的原产地、经营执照等信息有所了解。
在这个平台上,消费者还可以对小商店销售的食品进行评价,让其他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到食品的安全情况,选择更为安全的食品。
四、打造品牌,提升信誉度专业的机构可以促使学校周边小商店拥有一个更好的知名度和口碑。
可以考虑对学校周边小商店进行一些推广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其存在,选择更为放心、安全的食品。
通过这种‘形象提升’来吸引消费者,加强市场竞争,从而杜绝“三无”的存在。
总之,对于学校周边小商店销售三无产品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全方面的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及打造良好品牌形象,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好工作,使学校周边小商店健康、安全以及卫生生产。
五、加强食品检测,保障安全除了其他方面的努力,监督并加强食品检验也非常重要。
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ACCOUNTING LEARNING227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魏国敏 中央民族大学摘要:高校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以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其主要业务内容。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的组织结构、业务活动、资金来源渠道、流程管理模式都产生较大变化,高校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风险隐患加大,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高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016年4月,针对高校财务业务活动开展的特点,教育部办公厅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要求各部属高等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内控实际,按照指南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学校的内控控制体系框架,加快组织部署相关工作。
在该指南的指导下,许多高校已经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内控试点工作,也相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高校管理者对此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由于工作量较大,在内控方面都是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内控是否发挥了真正效用,导致内控措施流于形式,管理成效不佳。
本文首先研究了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内控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一、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一)高校内部控制的特殊性近年来,高校自主办学权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其经济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资金来源渠道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这也使得其资金监管的难度加大,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增加。
高校不同于企业和一般的事业单位,其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基础业务和服务保障业务两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业务指的是其教学和科研业务,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强化科研管理是其基础业务的主要内容。
服务保障业务是为基础业务提供服务,具体包括预算、采购、收支、基建、资产业务等。
多元化的业务活动使得高校的内部控制范围更加广泛,特殊的业务内容也就要求其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业务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学校防止校外培训机构侵害学生利益方案
学校防止校外培训机构侵害学生利益方案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很多家庭选择了将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各种培训。
然而,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的增多,一些学生利益也受到了侵害。
为了保护学生利益和健康成长,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造成伤害。
1.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合作与监督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合作协议,与校外培训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学生利益得到保障。
其次,学校应该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其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学校应该采取行政手段予以处罚并取消合作。
2. 提供多样化的学校内培训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减少他们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意愿。
例如,在校内增设音乐、美术、体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内举办讲座和训练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监督学生学习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校联谊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内的教育资源和培训项目,提供给他们更多选择。
同时,学校也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
4.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校外培训机构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校外培训机构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教授他们如何应对和报告不当行为。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
5.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保护学生权益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学校可以邀请法律专家来开展法制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权益的知识。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展望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展望作者:臧洋王淼来源:《中国市场》2021年第26期[摘要]经营性资产可以为高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
但目前高校在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方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严重影响了经营性资产对于高校的积极作用。
文章首先对高校经营性资产及其包含范围进行概述,其次指出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校经营性资产;门面房;产权[DOI]10.13939/ki.zgsc.2021.26.072近年来,我国在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而高校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利用自身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和教育资源等优势逐步创造出一定规模的经营性资产。
这种经营性资产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1]。
但是,在高校经营性资产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1 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含义及范围概述在生产和流通中能够为社会提供劳务的资产叫作经营性资产,高校经营性资产是指把原本非经营性资产用于进行有盈利性目的的经营,主要包含实物资产、货币资产及无形资产等。
高校经营性资产包含:①教室、报告厅、体育馆、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用于教学的行政用房,用来对外开展有偿的服务项目;②校区附近用于商业经营、对外出租的土地好房屋,校内用于社会运作的房屋及设施等;③校内经营的企业和用来办公的学校房屋和土地等。
2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 产权不够明确高校经营性资产存在产权不够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在非经营性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的过程中产生,比如高校利用学校校名和一些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在对外投资时,缺少资产评估环节,在办理审批手续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产权登记时流于形式,没有进行清查工作,导致资产性质和产权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对校办企业监管问题的探讨
作者:蒋美荣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04期
摘要:校办企业是依托各高校科研成果、技术力量、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既是各高校产、学、研成果结合的充分体现,也为各高校带来了较高声誉和丰厚的利润收人。
但由于各种原因,对校办企业监管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本文从完善内部控制、强化对校办企业领导的管理、加强财务监管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对校办企业进行监管的策略。
关键词: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
一、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简史及现状
高校的校办企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依托各高校科研成果,技术力量,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是各高校产、学、研成果结合的充分体现。
由于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注册资金不实,投资主体地位不落实等各种问题,200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文件《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要求各高校对校办企业进行改制,实现校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构建高校投资防火墙。
到目前为止,各高校对校办企业的改制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各种原因,校办企业在改制以后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某些校办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清,缺乏制衡,董事会如同虚设,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某些企业领导政治觉悟低,意识形态责任不高,能力不强;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财务制度混乱,财务信息失真,甚至存在随意使用,挪用资金等情况,校办企业变成某些个人的谋私利的小金库,如有着浙大“首富”之称的浙江大学原副校长褚健的落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利用校办企业进行利益输送。
二、高校对校办企业监管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各高校对校办企业监管现状,从中央巡视组对各高校巡视反馈意见中可大致看出,如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7年6月16日在“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专栏”中公布了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4所中管高校党委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从反馈情况专栏中可以看出,14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都存在对校办企业缺乏监管或校办企业存在廉洁风险等问题。
由此可见,各高校对校办企业监管不严、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
高校出现对校办企业监管不严、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各高校校办企业在完成企业改制以后,通过组建经营资产有限公司、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或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等等来对校办企业进行监管,但由于没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和监管制度,权责不明,导致许多事情出现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情况;或者这些监管单位或部门实质上监管的权力很小,很多事项还是必须由学校领导班子来做出决策,身为教育专家对于治学是内行,但对企业
管理未必是专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不力。
对校办企业的监管不严,必然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各高校必须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监管。
三、加强对校办企业监管的策略
(一)制定完善校办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校办企业通过制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对校办企业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管。
通过明确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预算、运营分析、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校办企业董事会还应当定期组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论报告,并报所属高校备案。
(二)健全校办企业领导的管理体系
企业领导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发挥着主导和示范作用,通常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来带动影响整个企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带领企业稳健发展。
各高校校办企业领导政治素质的高与低、能力的强与弱,作风的好与坏,也都关系着校办企业的形象与未来。
所以,各高校作为校办企业的出资人,更要强化对校办企业领导的管理,从发展战略角度来实现对校办企业的监管。
完善校办企业领导选拔和考察制度,重点考察拟选拔对象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综合能力、廉洁从业等方面情况。
只有加强对校办企业领导的管理,才能实现对校办企业更高一层次的监管,同时也为企业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作用。
(三)加强财务监管
1.规范财务制度。
校办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统一规范财经管理制度,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随意进行取舍。
财务报告所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应当真实可靠;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符合规定,不得虚列、隐瞒或随意改变确认的方法;也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和分配方法。
各高校作为校办企业的出资人,对企业在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等执行的情况也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障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实行委派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对校办企业可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
对委派出去的总会计师,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委派总会计师的职责,定期向委派单位进行汇报。
同时也要加强对委派总会计师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委派总会计师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督促其提高在财务管理、组织核算、财务监督、服务决策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
能力。
学校实行委派总会计师制度,更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加强对校办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避免国有资金流失。
3.重点加强资金、资产的管理。
各高校对其校办企业应重点关注其资金流向,资产的增减。
因为一旦资金管理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严格规范对外筹资、投资的审批程序,使用大额资金的支出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严禁一人完成资金的整个业务流程。
定期对资产实物进行盘点,账实不符的找出原因,防范国有资产非正常损失流失。
四、结语
俗话说,善用规矩,才有方圆。
各高校对校办企业的监管,应从内部控制制度、企业领导的管理体系、财务监督等方面去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只有“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才能更好的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办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青网.“校办企业管理混乱”是谁之过?[EB/OL].http:///cmsp/2017-06—17/1071156.html,2017—6—17.
[2]財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D].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87—206.
[3]梁文静.加强异地子公司监管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42-44.
[4]杨建华,李娜集团如何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管探讨[J].商业会计,2013,(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