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第三章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含答案)
3.3 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说明海浪、海啸、风暴潮的形成和影响2.说明潮汐的形成、时间分布特征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说明洋流的性质及其影响知识点01 海浪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2,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浪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波浪。
3,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应避开大的海浪。
4,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5,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即学即练1】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巴鲁市发生7.7级地震。
截至10月2日,已经造成1234人死亡。
下图为地震后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照片反映的海水运动形式为()A.风浪B.潮汐C.海啸D.风暴潮【答案】C【分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受强地震影响,海水波动形成巨浪,这种巨浪被称为海啸,C正确。
风浪是在海上最常见的风浪,也就是受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波浪。
A错误。
潮汐是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具有规律性,危害比较小,B错误。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D错误。
故选C。
【点睛】海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风浪、波浪、海啸、风暴潮等形式都属于海浪。
知识点02 潮汐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二)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二)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
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入海径流影响大。
下图示意冬季北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描述图示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成因。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东低西高(孟加拉湾表层海水盐度低于阿拉伯海);东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北向南升高;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北向南降低。
(2)阿拉伯海周边地区河流稀少,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孟加拉湾周边地区有河流入海,陆地淡水汇入量大,对海水的冲淡作用强。
解析:本题以海水盐度分布图设置问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读图,等值线图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先整体描述,再关注特殊。
整体特点:图示海域的盐度大致西高东低,阿拉伯海的盐度整体高于孟加拉湾;特殊表现:孟加拉湾的海水盐度大致由北向南升高,阿拉伯海的盐度大致由南向北升高。
(2)结合材料读图分析,阿拉伯海周边地区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注入的陆地淡水少,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孟加拉湾周边地区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众多,径流量大,注入的河流淡水多,对海水稀释作用强。
小提示: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最主要是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③的名称是_______,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__________,⑧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
(2)图中________(填序号)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水位迅速上升,从而形成城市内涝;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名称)。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四)综合题1、读表层海水平均温度、盐度的纬度分布曲线图。
完成下面各题(1)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____向两侧的____和____海域递减。
(2)影响盐度的因素(外海或大洋)____、____、降水量;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____影响。
(3)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
(4)海水密度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____,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5)海水密度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因____而异。
(6)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____增加而递减,但____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7)海水温度的水平变化:从____向____递减。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时间:季节来看:____季高,____季低。
答案:(1) 副热带海域赤道两极(2) 温度蒸发量入海径流(3)35‰(4)增大(5)纬度(6) 深度 1000(7) 低纬(赤道)高纬(两极)夏冬解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海水盐度、密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1)据图可知,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赤道(低纬)和两极(高纬)海域递减。
(2)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有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温度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域盐度高,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入海径流的影响,径流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大,海水盐度低。
(3)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4)据图可知,海水密度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海水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
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
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
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九)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九)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
雷州半岛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半岛的西南部的苞西盐场为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6-9月为该盐场晒盐的黄金季节,此时盛行偏南风。
下图为雷州半岛及其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
海水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
当河水中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就成为咸潮。
(1)A、B两处海区盐度较低的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珠江口咸潮多发的季节为________,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3)除海盐资源外,海洋也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请列举三例人类已开发利用的海洋能源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苞西盐场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
答案:(1) B B处位于珠江入海口,陆地径流的汇入稀释海水盐分(2) 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3) 石油天然气潮汐能(4)海水的盐度较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位于沿海地区,滩涂面积广,地形平坦。
解析:本大题以雷州半岛及周边海域近海表层8月盐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咸潮形成原因,海洋能源资源、盐场形成条件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从图中看,A和B都位于沿海地区,B处有西江注入,A处没有河流注入,可推测出B处因有河流稀释作用,盐度较低。
(2)由材料“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可知,河流枯水期时,水量少,易出现咸潮。
珠江口为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海水倒灌易出现咸潮。
(3)沿海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另外人们也开发利用了潮汐能。
(4)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可从气温、降水、地形等方面来回答。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01-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从水循环的蒸发及水汽输送等环节入手,蒸发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参与,水汽输送也需要太阳辐射能参与,故图中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源于太阳辐射能。
2.【答案】C【解析】森林砍伐,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图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④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
3.【答案】B【解析】南水北调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北方,改变了地表径流,图中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
4.【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为水汽输送;b、g为降水;c、h为径流;d、e、f为蒸发、植物蒸腾。
海陆间水循环依次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径流等环节。
5.【答案】C【解析】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6.【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看出趵突泉水位持续降低,可能是由于今年春季降水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也可能由于人类用水过度,南部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降低与南水北调没关系。
7.【答案】C【解析】从水循环示意图可以看出趵突泉补给区位于南部区,若补给区受到污染,泉水的水质就会变坏;同时南部山区降水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趵突泉水位的高低;城市地面硬化,不会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图中所示径流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量大,不会导致城市内涝。
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修垸工程为地表水利工程,直接影响地表径流,故D选项正确。
9.【答案】C【解析】平垸工程即扒坝还湖,使得耕地面积减小,湖泊面积扩大。
洞庭湖面积扩大,使得湖泊调蓄洪峰的作用増强。
C选项正确。
10.【答案】B【解析】除了平垸工程,洞庭湖区还可以通过退耕还湖来缓解洞庭湖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
故选B。
11.【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叙述中可以得知,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下渗,这就减少了地表径流,D选项正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六)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六)综合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³,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粮食生产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材料2:黄河流域图示意图(1)分析黄河径流量小的自然原因。
下表:黄河两河段用水结构(2015年)(2)比较表中a、b两河段用水情况,说出两河段的用水特点(3)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答案:(1)①流域降水量少,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补给少,晴天多,蒸发旺盛。
②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能力差,地下水补给少。
③流域面积小,集水面积小,获得水量少。
(2)b河段与a河段用水占比差异:农田灌溉b河段小于a河段;林牧、渔、副用水相等;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均高于a河段;农田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差异大.(3)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工业水循环使用;生活方面宣传节约用水。
(合理得分)解析:本题以黄河流域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河流的径流量大小关键看其补给水源。
黄河流域整体降水少,受雨水补给较小,且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晴天,加剧了河水的蒸发。
其次,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较差,受地下水的补给相对较小。
最后,相比于长江而言,黄河的流域面积相对较小,尤其下游河段为地上河,集水区域狭窄,径流量相对较小。
(2)结合表格信息对比用水差异即可。
读表可知,相比而言,b河段的农田灌溉用水比例较小,但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比例均相对较高,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例和工业用水比例两河段差异较大。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综合测试03-答案
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从流量曲线图可以看出,河流流量与雨量呈正相关,可以推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故选A项。
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河流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根据河流汛期及降雨量可以判断可能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故选D项。
3.【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①曲线相对平缓,②则相对多变。
假设①早于②,则原因可能是观测站上游开荒种田面积扩大,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若②早于①,则原因可能是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或者大面积植树造林,调节下游流量的能力增强。
可以推知①应该晚于②,观测站上游地区修建了大坝,使得①径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大坝修建之前的②的变化幅度。
故选C项。
4.【答案】D【解析】根据水循环原理,⑦、⑤分别为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泉水属于地下径流,A项错误;①⑧⑨为蒸发,②④为大气降水,③为水汽输送,⑥为下渗,B项错误;⑨⑧④表示陆地内循环,C项错误;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D项正确。
5.【答案】B【解析】泉群出现停喷是地下水减少所致,地下水来自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降水较少,补给不足,同时,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不足也是主要原因,A、C项错误,B项正确;该地为水资源调入区,不是调出区,D项错误。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
根据文字材料,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大。
说明该河上游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
下游地区2月份径流量大,8月份径流量小,即下游主要是在冬季补给,故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所以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高山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
故选C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判读。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下游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该气候区河流大多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B:____,D: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均有环节是____和____,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循环。
(3)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4)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使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20日至7月21日,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
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
材料二: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_;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____。
(2)______(填序号)增加,_______(填序号)减少将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3)请试着为缓解城市内涝提出建议。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
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
(1)推测①②③④四地中地势较低的两地,并说出推测依据。
(2)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色林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推测色林错湖面不断增大可能影响的农业类型并说出理由。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
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九)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九)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
海冰对于环斑海豹在波罗的海的生存具有特别的意义。
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
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
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
下图示意波罗的海多年平均海冰分布状况。
简述波罗的海利于海冰形成的条件,并分析气候变暖对该地环斑海豹的威胁。
答案:条件: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域封闭、海面平静;纬度较高,封冻期长。
威胁: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解析:本题以波罗的海为区域背景,主要考查海冰形成的条件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难度一般,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和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即可。
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根据材料信息,波罗的海冬季海冰状况年际变化较大。
海冰要形成,需要考虑气温、海水性质及海水的流动情况。
根据波罗的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波罗的海有多河流注入,盐度低,海水易结冰;海域封闭、海面平静,利于海水结冰;纬度较高,气温低,封冻期长。
根据材料信息,冬季环斑海豹集中分布在有良好雪盖层的海冰区。
幼海豹通常在2月或3月初在成年海豹挖掘的变形冰体附近的雪下兽穴中出生,随后的4~6周时间在兽穴中完成重要的脂肪积聚。
随着气候的变暖,波罗的海环斑海豹的生存面临威胁。
环斑海豹主要生活在海冰覆盖的海域,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冰融化,海冰覆盖面积减小,环斑海豹的栖息、繁殖空间减少,生存竞争加剧;同时冰面表层积雪减少,导致兽穴存续期缩短,幼海豹面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海冰提前消融,导致海豹生物节律(生物钟)紊乱。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六)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六)综合题1、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
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九寨沟降水量柱状、气温曲线统计图。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
请结合材料一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答案:(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水分下渗(⑨)。
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
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和九寨沟湖水季节变化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
(1)根据水循环的类型的环节分布图可知,①是发生在内陆的植物蒸腾;②表示大气降水;④在湖泊上空为地表水蒸发,⑥发生在海洋的海水蒸发;⑦表示在定向风的作用下的水汽输送;⑧表示地表径流;⑨表示下渗。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2)1~4月九寨沟降水少,大气降水对湖泊的补给少;此时段,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少,补给湖泊水源少;加上湖水的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水不断减少,经过累积减少,4月湖水水位达到最小值;由图可知,5月降水量开始明显增加,气温回升,使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多,补给湖水量增多,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小提示: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二)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二)综合题1、读某海域洋流及污染分布图,完成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西侧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简述判断依据。
(2)在澳大利亚大陆东侧洋流所在海域画两条过洋流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描述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海水污染扩散的方向,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寒流;寒流由纬度较高海域流向纬度较低海域。
(2)见下图:(3)向东、向南扩散(由近岸向海洋扩散)。
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地理简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读图可知澳大利亚西侧的洋流是从高纬度地带流向低纬度地带的,因此可知其西侧的洋流为寒流。
(2)洋流是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之一,暖流流经海域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域,寒流反之。
从图中获取信息,澳大利亚大陆东侧洋流自纬度较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纬度较高(水温低的)海域,所以该洋流的性质是暖流。
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所以两条等温线中温度较高的t1纬度较低(在北侧),t2纬度较高(在南侧)。
由于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域,表现为海水等温线向南发生弯曲。
本题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利用图像(等值线)表达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3)由图和图例可知,原油污染海域位于北部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污染主要向东、向南扩散。
澳大利亚大陆东岸近岸海域污染比较集中,由近岸向海洋扩散。
故其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
2、下图为北纬26°某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的环节:①____,②____,③___,⑤____。
(2)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是人类主要对水循环中_____环节(填编号)施加的影响;天人中学校道由原为硬化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最主要是对水循环中_____环节(编号)、施加影响。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基础知识手册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mm,被称为世界的“旱极”。
然而,“旱极”却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请从逆温的角度分析智利西海岸雾的形成过程。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
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试分析布哈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3、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再加上长期的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和____(填环节名称),我国西部地区的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和____。
(2)修建“母亲水窖”,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和____环节(填环节名称)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
(4)根据水循环原理,如果水资源出现枯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
(5)水循环除了能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外,其意义还有哪些?(6)一般降水时间____(填“长”或“短”),地面坡度____(填“大”或“小”),植被覆盖率____(填“高”或“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突袭郑州让城市内涝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很多人认为,我们应该从巾吸取教训,抓紧时间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很多学校积极尝试建设“海绵校园”,下图为洛阳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海绵校园”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
(2)分析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再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两条可行的建议。
答案:(1)蒸发(蒸腾);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下渗,减小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下渗多,有利于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城市蓄水量;涵养水源,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
(3)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解析:本题以海绵校园为试题背景,涉及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1)由材料信息“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海绵校园”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即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以增加水分的蒸发。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贮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减小地表径流,可有效缓解城市内涝;植被具有截留水分、涵养水源的功能,可增加水分的蒸发,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一)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
(1)分别说出①②两个环节的名称。
(2)根据图中信息,分别比较①②两个环节及③④两个环节水量的大小。
(3)某地区对土地进行平整,降低地面坡度,指出这一举措对当地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的影响。
答案:(1)①降水,②水汽输送。
(2)①大于②,③大于④。
(3)地表径流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增大。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应用能力。
(1)图的水汽由海洋上空输送到陆地,然后在陆地形成降水,故①②分别是降水和水汽输送。
(2)②是由海洋输送到陆地上空的水汽,部分水汽遇冷形成降水,②大于①;由海洋蒸发到空中的水汽,部分形成降水,部分输送到陆地,③大于④。
(3)平整土地,降低坡度,减少了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小提示:2、读下图,回答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____④____⑤____(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填数字)的直接影响最大。
答案:(1) 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2) 海陆间陆地内海陆间水循环(3)⑤解析:本题以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基础环节考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相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位置不同,我们把发生在海洋和陆地间的水循环称为海陆间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内部的水循环称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上的水循环称为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参与范围最大的水循环,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
(3)“南水北调”是将长江路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华北、西北地区,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的分布状况,即对⑤的直接影响最大。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综合题1、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线段标出箭头,以表示完整的水循环过程________。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______(写字母)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有利于H环节进行的是()(多项选择)A.持续的中雨或小雨B.短暂的特大暴雨C.地形坡度大D.地形坡度小E.植被覆盖良好F.植被覆盖差(4)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水循环的类型)(5)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拟开展“闽江水的自然净化”课题。
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至少写三点)答案:(1)(2) F 缓解北方地区缺水问题(3)ADE(4)海陆间循环(5)闽江水污染现状;闽江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闽江水的补给和排泄);影响闽江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气候与闽江水位、水质变化的关系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理野外调查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可知,图中缺少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蒸发等箭头标志环节,在图中标示出即可,如下图:(2)南水北调属于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干预,图中F环节为地表径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南方地区的水调往华北地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3)H环节为下渗环节。
持续的中雨或小雨延长了下渗的时间,有利于下渗。
而短暂的特大暴雨下渗时间相对较少,不利于下渗。
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不利于下渗,地形坡度小,地表径流速度慢,有利于下渗。
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水速,有利于水分的下渗,植被覆盖差,不利于下渗,故选ADE。
(4)陆地水资源更新主要受海陆间循环的影响,海陆间循环沟通海洋和陆地,对陆地水资源更新的作用影响最大。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五)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五)综合题1、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维持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为____和____。
(2)其中箭头②表示的环节为____,箭头⑧表示的环节为____。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填序号),具体的影响方式有____、____(至少列举两种方式)(3)简要说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 太阳辐射重力势能(2) 水汽输送植物蒸腾(蒸发)④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3)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使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维持水循环的主要驱动力为太阳辐射和重力势能,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导致水发生三态变化,降水和径流都是在重力势能的参与。
(2)箭头②表示是海洋上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箭头⑧是由植物指向空中的,是植物蒸腾(蒸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④(地表径流),如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等。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使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蒸发要吸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会释放出热量,地表径流可携带泥沙等,促使地球上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形成);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小提示:2、下图为地理事物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水循环,水循环最主要的动力是____。
如③为塔里木河,那么该循环类型为____循环。
(2)若图示循环为海陆间水循环,那么①表示____,③表示____。
在四个环节中,人类活动对____(填数字)环节影响最为深刻,如____,能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____,能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布。
(3)若图示循环为北半球的热力环流,丙丁两地为近地面,丙位于丁地的北面,那么③的风向为____风,①的风向为____风。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永暑岛是建在永暑礁上的人天岛,面积居南海岛屿中的前三位。
永暑礁为具有上土下岩的二元地质结构珊瑚礁,“下岩”是形成于末次冰期及以前的礁灰岩(保留了原生生物的骨架孔隙),渗透性强;“上土”是末次冰期后由珊瑚碎屑和砂土沉积形成的礁砂砾土层,渗透性较弱,海水不易渗入,地表淡水却容易下渗留存。
建岛2年后,在该岛发现了地下淡水资源,其形成和更新都比大陆快。
(1)形成珊瑚礁上土下岩渗透性差异与海平面升降有关,分析这种渗透性差异形成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永暑岛地下淡水形成和更新都较快的原因。
(3)有人认为永暑岛应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末次冰期时气温较低,海平面下降,礁灰岩暴露在海平面以上;(礁灰岩)受流水、风力、海浪等的侵蚀,溶蚀孔洞发育,(保留了原生生物的骨架孔隙,)孔隙较多较大,渗透性强;末次冰期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下沉积的珊瑚碎屑和砂土,颗粒较细,形成的礁砂砾土层孔隙较小,渗透性较弱。
(2)永暑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面积较大(有足够的宽度),可以积累足够的地表水;土层(主要为珊瑚碎屑沉积物)渗透性较低,海水不易渗入,地表淡水却容易下渗留存;地势平坦,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淡水水量较少(体积较小),埋藏较浅,所以更新时间较短。
(3)赞同:永暑岛地处热带,有独特的热带海岛风光,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永暑岛位于南海航线,且有机场,能够满足游客的进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增长快,客源市场广阔;南沙区政府所在地,有地下淡水资源,有一定公共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
不赞同: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客源市场距离较远;属于海岛,交通不便;岛屿面积较小,接待能力有限;人工岛生态环境较脆弱,大量游客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当地淡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游容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建岛时间不长,公共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三十七)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水循环示意(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C____,H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增大或减小),H____(增大或减小)。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量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
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
答案:(1) 水汽输送下渗(2) H 减小增大(3) 陆上内循环夏季减少蒸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C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H表示地表水下渗。
(2)由于路面硬化,直接导致下渗减少,直接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H环节。
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则会导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增大。
所以图中的G减小,H增大。
(3)坎儿井位于我国西北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该地区所属于的水循环类型应为陆地内循环。
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更大,地表径流量更大,同时蒸发更为旺盛,水循环最为活跃。
新疆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坎儿井开挖暗渠可有效减少蒸发。
小提示: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现在饮用崂山水的人很少了。
二十多年前进行的引黄济青工程,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但目前这个水是不够用的,必须有一些水源来补充。
现在海水淡化、脱盐技术的发展足可以使海水变为纯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所以可以作为新的解决水源的方向。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七)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十七)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奎屯河(如下图)发源于天山山脉,上游地区冰川广布,下游流经灌溉农业区,注入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
近50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奎屯河源头的补给水量呈增加趋势,但艾比湖的湖面却不断减小,湖滨地区生态恶化,成为我国西部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
目前奎屯河上游建有多座水库大坝,主要用于防洪、发电和灌溉用水需要。
通过气象观测发现,将军庙水文站与乌苏市气象站测得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1)结合材料,分析奎屯河将军庙附近河段的径流量变化特征。
(2)指出将军庙水文站与乌苏市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奎屯河源头的补给水量增加,但艾比湖的湖面却不断萎缩,试分析湖面变化的原因。
答案:(1)以积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融化量小,径流量小。
(2)将军庙水文站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高于乌苏市气象站。
该地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盛行西风携带水汽到达天山北部,受地形抬升,会形成地形雨;乌苏市气象站位于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盆地边缘,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或将军庙水文站海拔较高,水汽受地形抬升明显,降水较多)。
(3)气候变暖,湖水蒸发旺盛;上游修建水库大坝以及农业灌溉用水,入湖水量减少。
解析:本题以奎屯河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径流量的变化特征、降水差异成因、湖面变化的原因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由材料可知,奎屯河(如下图)发源于天山山脉,上游地区冰川广布,下游流经灌溉农业区,注入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
结合图,可知奎屯河将军庙附近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以积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结合其补给类型分析径流量变化特征即可。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四)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四十四)综合题1、读“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处是______渔场,它的形成与_______暖流和_______寒流在此交汇密切相关。
(3)乙处是________渔场,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两海域,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考虑洋流对航海的影响,轮船从A城驶往B城时可借助于____________;轮船从B城驶往A城时可借助于____________。
(填写洋流名称)答案: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北海道日本千岛秘鲁有上升流,大量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 C 同纬度海域,C有暖流经过,D有寒流经过北赤道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解析:本题以太平洋海区洋流图为区域载体,考查洋流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1)根据图示洋流流经周边的地区,和洋流的流向判断洋流名称和寒暖流性质。
图中②③在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①④位于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①在美国西海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②在南美洲西海岸,为秘鲁寒流,③在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④在北太平洋中部,为北太平洋暖流。
(2)图示甲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而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其形成是由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使得海水剧烈扰动,饵料丰富。
(3)图示乙处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而形成的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为补偿上升流,表层冷海水被信风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饵料,鱼类资源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 活动1.植物界:海上藻类 陆上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界: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问题:环境变迁一方面导致生物的灭绝,另一方面促进生物的进化。
如中生代末期的生物大灭绝,后期出现了新的生物物种。
活动2.材料一:化学演化 生物演化(1)环境变迁影响生物的进化,而生物的进化又会影响环境变迁活动3.能论证,从已知证据确凿说明;或不能论证,从已知证据不确定性加以说明。
气候异常说;物种入侵说;疾病说等活动4.(1)因果关联图(G 和K 可互换)大气组成成分二氧化碳的变化影响大气环境,进而影响水、岩石、生物等环境要素,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破坏森林,改变了大气组成成分,而大气组成成分的变化影响环境变迁,而环境变迁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
三.目标自检1.C 2.C 3.A 4.C 5.B6.(1)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会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2)发展生产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重视和保护环境,必须妥善安排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否则就会引起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D I M FB L J A G EC HK1.二、师生互学 活动1.(1)(2)对地表塑造:加快岩石圈的风化河流水文: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幅度增大 地下水:蓄水量减少土壤: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动物:动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气候: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地表水汽蒸发量减少,气候变干;温差变大。
地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地质灾害加剧 (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表达的严谨与规范) 活动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 植被 沙漠(荒漠) 土壤 (2)位于我国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水系发达,平原地区河网密布,属外流河,水循环活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布;土壤呈酸性且有机质含量少而贫瘠。
活动3.活动4.略(具体内容见教材) 活动5.略(具体内容见教材) 三、目标自检1. C2.A3.C4. A 综合题 5.(1)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E .氮气、水汽 G .氧气(游离氧) H .无机物 M .水肥。
(2) 6CO2 + 6H20 =C6H12O6 + 6O2(3) ①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现代大气成分。
②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6.(1) ① D ② A ③C ④B(2)水、土地(顺序可以互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3)D7.(1)气温降水(顺序可以互换)(2)降水量增多(3)森林减少(4)温度提高有机质分解加快,降水增多淋失增多。
(5)从美国大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草原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多少与草本植物丰歉程度有关,降水多的地方,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单位面积森林提供的有机质数量少于草本植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会降低;美国南部森林,由于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的分解、淋失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又会降低。
8.东北:增施有机肥,最好是农家肥、桔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华北:减少水分蒸发和合理灌溉相结合的措施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的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主学习二、师生互学活动1.(1)略(见教材P:85)(2)A.热量差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可以不用回答)B.水分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归纳:①减少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纬度、热量②渐减森林、草原、荒漠干湿度、水分根据以上知识与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活动2.(1)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纬度越低,山地(海拔相同,且足够高)自然带数量越多。
(3)相同纬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相一致。
(5)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同一纬度阳坡高于阴坡。
(6)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不写,图中没有体现)活动3.(1)A.亚高山寒性灌丛草甸带;B.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理由:垂直方向上水热状况差异,形成垂直方向上自然带的分异。
(2)喜马拉雅山南侧自然带比北侧自然带多。
因为南侧相对高度大,垂直方向差异明显。
(3)能;因为山麓自然带与当地纬度(水平)方向上的自然带一致。
活动4.(1) 低,因为南坡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量比北坡丰富,雪线高度低。
(2) 高,因为南坡和北坡相比受中纬西风影响小,降水较少;南坡气温较高。
纬度、降水、坡向。
纬度越低,雪线越高;降水量多,雪线较低;向阳坡比背阴坡雪线较高。
(3)A、B.活动5.略活动6.活动7.略三.目标自检选择题1.B2.A3.C4.D5.A6.B7.C8.C9.C 10.D 11.B 12.B综合题13.(1)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赤道、纬度(3)地方性、地形(埃塞俄比亚高原)(4)寒流、714. C D B A15.(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温带季风气候(2)干湿度、水分(3)雨(水)热、水稻、水、小麦、草场、水果第三章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C 2.B 3.A 4.C 5.A 6.A 7.D 8.D 9.C 10.C 11.D 12.C 13.A 14.C 15.B 16.C 17.C 18.A 19.B 20.B 21.B 22.C 23.C 24.B 25.C26.D 27.D 28.C 29.A30.B 31.A 32.C 33.D 34.B 35.B二、简答题36.②①③④⑥⑤37.(1)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2)植被稀少(荒漠景观)(3)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气候干旱;B距离海洋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少,降水稀少(4)水分(5)石油(6)土壤盐碱化38.(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3)因地制宜(4)该地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39.(8分)(1)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热量(2)丙乙甲(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雨热同期,风向随季节而变化(4)纬度相对高度(或相对海拔) (不分顺序)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Ⅰ一.自主学习1. 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地形影响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2.(略)二.师生互学活动1.(1)条带状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2)大团块状 C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更加便利,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活动2.(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
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
(2)C (3)D (4)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策等。
活动3(略)三.目标自检1.D2.B3.A4.D5.(1)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复杂的丘陵地区或山区。
(2)北方,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南方,聚落规模较小,分布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案Ⅱ一.自主学习1.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
2.(略)二.师生互学活动1.(1)公路、铁路(航空)(2)D(3)高原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原缺氧活动2.方案②,理由:线路较短,绕开了城市,避免造成城市的交通拥堵;在山坡地段与等高线平行,沿线坡度小,工程量小,技术要求不高。
活动3.(略)三.目标自检1.B2.D3.C4.D5.(1)②(1分)地势平坦,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2分)。
(2)方便C村居民出行,增加线路货、客流量,提高经济效益(2分)(3)画图(1分)在该位置开凿,运河的里程短,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分)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主学习三个时期分别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长短不一;影响是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加剧旱涝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农业减产、影响人类健康等等。
二.师生互动活动1.(1)①元古代震旦纪、古生代石炭纪至二叠纪、新生代第四纪。
②温暖期偏长。
③中生代侏罗纪温暖干燥④在地质时期,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的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2)略活动2.(1)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近5000年来,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度;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2)基本一致,正相关。
活动3.(1)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原因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2)约1908年~1945年和约1977年~1997年(3)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1%,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4)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加剧旱涝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农业减产、影响人类健康等等。
三.目标检测1~3. BCC 4.(1)全球变暖(2)一是自然原因,我们正处在间冰期,自然原因使气温不断上升;二是人为原因:其一是人为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二是毁坏林草。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自主学习略二.师生互学活动2.(1)费以石油为主。
③50-60年代前,以煤炭为主;而后石油、天然气的比例逐渐上升,并以石油为主导;80年代后,水电与核电上升的比例较快。
④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
活动3.(1)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英文名也对)(2)石油、煤矿、铜矿;石油、煤矿;非可再生(3)①水热条件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