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某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1)(正式考试版)
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3.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4.《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5.《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
河南省郑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A。
一夫一妻多妾制习俗长期延续B。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2、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范蠡、白圭、桑弘羊等用阴阳五行推算年景丰歉的循环规律,都以2年或3年为周期.这种循环论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经验依据。
其主要依据是A.小农脆弱的程度B.农业休耕的制度C.占卜决事的经验D.天人感应的学说3、有学者认为,古代推行的某种制度是该王朝“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体现,它增大了地方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促进了地方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
此学者论述的制度属于A.郡国并行制B。
节度使制 C.转运使制D。
地方三司制4、唐朝时期,面对乘除算法难以被人理解和掌握的窘境,数学家边冈“用算巧,能驰搏反复于乘除间,由是简捷之术兴”。
这有利于A。
数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B.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C.降低明算科考试的难度D.十进位制计数法的成熟5、南宋宫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
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A。
受到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 B.管理较为松散C.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D。
控制商业经营6、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材料信息说明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D。
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7、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宜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离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
最新-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腐败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这主要说明()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全由门第决定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河南郑州四中2019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
河南郑州四中2019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闻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源于以下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2、观看右图我们能获得的最准确历史信息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实行巩固了周的统治B、西周末期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关系紧张C、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造成分封制衰落D、战国时期诸侯征战造成统一趋势逐步形成3、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关于该机构的设置,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能够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5.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以下有关文中所提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B、奠定了中国封建地方行政差不多框架C、我国古代地方实行县制的开端D、完全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局面6.《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要紧缘故是〔〕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8、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入学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含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载,“周公反政”时“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会群臣于闳门,训《皇门》:“弗肯用先王之明刑”,将致臣属“非休(注:美)德以应”。
这说明周初注重()A.重臣扩权震慑君王B.劝诫君主勤政修德C.宗亲定规凝聚族群D.修德重刑推动法治2.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3.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则三省互相兼矣”。
这有助于()A.裁汰官吏冗员B.促进科学决策C.推动政务统一D.规范行政流程4.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
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
嘉庆帝更是把和珅贪墨所得收入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
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A.维护君主利益B.清除政敌势力C.保持官场稳定D.提高行政效率5.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后()A.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D.清廷完全沦为洋人朝廷6.如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7.“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B.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C.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8.“文革”初期,中国同30个国家先后发生了外交纠纷,甚至到了要断绝外交关系的边缘。
2017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先祖太王有三子,依次为泰伯、仲雍、季历。
太王以季历贤能且爱其子姬发。
泰伯知道父亲心思后,偕二弟三次逃避王位继承。
被孔子称赞为‚大德‛。
这表明A.西周时宗法制尚未完善B.孔子反对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春秋时宗法制瓦解D.泰伯辞让符合儒家孝悌伦理25.在古希腊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自己,研究自我‛。
下列言论中,与材料中所说的‚追求‛一致的是A.格物致知 B. 知识就是感觉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认识自己26.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
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
这说明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D.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2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28.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尽快做些功夫,奉上帝之命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正是他们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②表明对教会禁欲主义的反抗③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④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29.《全球通史》评论说: 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1729年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回国的日期,逾期未归的那些海外的中国人将不许回国。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O 分)本卷共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公元府323 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相地而衰征”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燔诗书而明法度”D.“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2.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 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A.指明内阁成员可有可无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4.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
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
有田方为福。
”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
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5.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洛阳白马寺洛阳龙门石窟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
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南昌起义C.台儿庄战役D.西藏和平解放7.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8.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河南省郑州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
河南省郑州四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2、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5.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7. 唐甄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A. 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8.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2.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
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24.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有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25.“君主近臣,代起朝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2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7。
1585年(明万历十二年,)广东顺德县耕地总量88.4万亩,据县志记载亩产约1.8石米,米时价约每石0.5两白银,官府计划征收土地赋税约5.8万石米,实际征收入库2.9万两白银.对该史料分析正确的是(明朝起止时间: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①明朝顺德县农民的农业税负担沉重;②明朝中期顺德县以货币形式征收农业税;③当年顺德县农民的粮食结余足以维持温饱;④明朝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8。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四地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 .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 .郡的地位比县高 D .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2.《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 A .提升御史地位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抑制丞相职权 D .完善监督体制 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 .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 .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 .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4.读下表,苏州与松江两地市镇数量迅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表: 苏州、松江市镇数量统计表 时间 苏州府 松江府 1551—1722年 128 113 1723-1861年 157 167 1862-1911年 264 369 —-摘编自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 A 。
地缘经济因素的强大助力 B.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C。
经济重心南移的深远影响D。
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5.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6.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学期】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题扫描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学期河南省郑州市、平顶山市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试题(扫描版)2017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A A B C C A D B A B D D A序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B B D D C B C D D C C A B B A第二部分主观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
共40分。
)31.(14分)(1)巡视有法律保障或重视巡视立法建设;巡视官员的品级较低,但权力较大;巡察方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或巡视官员选拔条件严格。
(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有好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腐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好处巩固统治或有好处社会的稳定。
(6分)(3)要不断加强巡视立法建设或巡视制度要法制化、科学化;要不断加强巡视官员的选拔;要不断创新巡视方式,提高巡视的时效性。
(一点1分,任意两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32.(12分)(1)数量少,基础薄弱;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
(6分)(2)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国内教育近代化的促进;留学生归国创业,引进先进技术;民间投资热情提高。
(一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33.(14分)(1)观点:女子应该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分)背景:启蒙思想的传播;美国独立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
(6分)(2)应取之向:追求教育公平或废除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
(2分)变革:废除奴隶制;削弱财产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制约;促进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美国黑人解放运动发展等。
(一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4.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2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A.发挥政府协调经济建设作用B.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C.政府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D.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1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20.下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阶段
数量
地区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亚洲
1
13
欧洲
1
14
非洲
14
19
美洲
1
13
大洋洲
-
5
合计
17
64
据此可知,该时期
A.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B.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得到拓展
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外交发展D.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 卷(选择题)1.有研究表明: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而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A.封建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C.汉字的人文传承功能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可以看出文字承载的更多是与社会发展有关的事情,故C 项正确;当时不是封建社会,排除A ;功用没有重人变化,排除B ; D 项表述绝对化,排除。
【答案】C【解析】2.下表是对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领袖的描述,这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领袖的文化索养高B.青铜器B.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趋势明显C.游牧民D •儒学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部分少数民族领袖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据此可知,游牧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故答案为C项;材料呈现是局部信息,无法得出少数民族领袖文化素养高,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少数民族领袖的爱好,没有涉及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措施,排除B 项;材料仅仅涉及少数民族领袖喜欢儒学,没有涉及儒学在民族融合中的作用,排除D项。
3.《宋史•吐蕃传》记载,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诸国商人多绕道部州(今青海乐都)贸易,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
这反映出当时A.战乱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B.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C.青藏地区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D.宋朝政权积极维持与西域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高昌……诸国商人多绕道部州(今青海乐都)贸易,西域诸国与宋朝通使亦取道于此。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并立局面并未阻隔中外贸易。
故答案为B项;战乱会阻碍,而非促进边疆地区商业的发展, 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青藏地区政局信息,无法得出C项说法,排除;材料仅仅涉及西域诸国积极联系宋朝,没有涉及宋朝对西域诸国态度的信息,排除D项。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3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嘉庆帝认为军机处承办事务“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办理军国机要,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供军机处负责监察事务和封驳审议诏令的相关信息,AD两项不符合题意;嘉庆帝认为,军机处“非专职运筹决胜〞,所以对其定位并不是承办全国军务,B选项错误。
2.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开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战国B. 汉代C. 隋唐D. 宋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生进入仕途,以学者兼官僚为主的“士大夫政治〞开始奠基于西汉时期,B选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不是进入仕途的重要依据,A选项错误;隋唐和宋明时期,士大夫政治在科举制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开展,“开始奠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D两项错误。
3.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开展为单而大图或双而合式〔见以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 戏曲艺术开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 插图模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群众化的阅读需求,故材料说明当时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故C正确;插图模式突出图画内容,不能说明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A排除;戏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说明戏曲艺术开展臻于完善,故B错误;材料没有将市民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比拟,不能说明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故D错误。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缺图.doc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四中高三第一次调考(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下列权限中,属于秦朝御史大夫的是()A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B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C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D 主管地方监察与司法事物2、表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的制度有()①编户制度②两税法③一条编法④摊丁入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3、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4、读《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的变化表明()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A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导致了市民文学兴起B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影响文化发达地区变迁C宋代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D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5、明朝后期开始,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与来华的欧洲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书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对这一现象评价不正确的是()A给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西学东渐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历程C欧洲启蒙运动受到中国文化影响D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6中国古代,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各个家族经常在家内举行仪式祭拜家族的祖先,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其后代孜孜不倦的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们的活动和仪式(这种活动到今天仍在部分地区延续)。
这一做法的积极意义是()A增强对祖先的崇拜、迷信和神秘感 B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C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 D悼念逝者,寄托哀思7、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忘”。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8、汉武帝以后的封建社会,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政治影响长盛不衰,其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改造了儒学并加以利用,得到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唯一可以利用的思想工具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扩大了儒家思想的政治影响D研究儒学的学者众多,儒家思想不断发展9、苏轼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其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主要描写的是()A古战场景色 B农村风光C爱国志士形象 D市民的生活面貌10.史学界认为,明清的抑商政策从内部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阻滞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日益腐败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5、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这主要说明()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全由门第决定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7.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了两张与秦朝历史相关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就邮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威力B.秦王朝统治下的人民负担沉重C.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D.秦代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8.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没有实权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③最初是临时机构④始终由高官任职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0、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11.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
这些资料说明(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12.据史籍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14.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
这一主张(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D.重视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15.《南江县志•棉布谣》:‚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据材料分析,该民谣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6.‚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都洛阳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17.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日中而市,交易而退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8.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19.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20. ‚良知犹主人翁,私欲犹豪奴悍婢。
……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
‛与材料观念不符的是( )A.存善去恶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格物致知21.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22.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
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23.‚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②抨击神权③离经叛道④男尊女卑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25.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26.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赞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火药的发明C.纸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27.《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28.‚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
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
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29.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请判断与柳公权的书法风格最为相近,同样人品高尚,书法为后人学习,并有许多著名临摹楷体碑帖流传的盛唐时代书法家为( )A.张旭B.颜真卿C.怀素D.欧阳询30.一位著名的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他所说的‚古‛与‚近‛指的是()A.唐、宋 B.晋、唐 C.宋、元 D.元、明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材料三《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於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
(3分)(2)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什么?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8分)(3)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有何主要异同?(4分)32.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
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4分)(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并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政治、思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