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粉尘危害:1.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控制粉尘危害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安装合适的通风设备和管道,将空气从工作区域中吸入并排出,以保持空气清新。

这可以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并最终降低工人暴露于粉尘的风险。

通风系统应根据工作区域的特点和粉尘的特性进行设计,并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封闭式工艺: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工艺,可以采用封闭式工艺来控制粉尘危害。

通过在生产设备的周围建立封闭结构,可以防止粉尘逸出到工作区域。

封闭式工艺可以通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显著降低工人接触粉尘的风险。

3.湿度控制:湿度控制是降低粉尘浓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干燥环境中,粉尘会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进入工人的呼吸系统。

通过增加工作区域的湿度,可以增加粉尘的重量,使其更容易沉降在地面上或其他表面上。

这样可以阻止粉尘悬浮在空气中,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4.防护设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PPE)也是控制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一些工作场所,即使采取了其他技术措施,仍然可能会产生粉尘。

在这种情况下,应向工人提供合适的PPE,如防尘口罩、护目镜和手套等,以保护工人免受粉尘的危害。

5.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工作区域和生产设备也是控制粉尘危害的重要步骤。

通过清除积尘和污垢,并定期检查和维修通风系统和其他设备,可以确保工作区域保持清洁,并减少粉尘的积累和扩散。

总的来说,控制粉尘危害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措施。

这些技术措施应根据不同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进行定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改。

同时,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高也是确保控制措施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粉尘危害,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

吸入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疾病等。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防治粉尘危害至关重要。

为了降低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进行防治。

下面将从源头控制、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详细介绍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源头控制1.设备封闭和密封对于产生粉尘的设备,可以采取封闭和密封措施,防止粉尘通过设备的间隙和缝隙逸出。

例如在研磨、搅拌等过程中安装密封罩,使用密封性能好的设备和配件等,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发。

2.润湿剂和粘结剂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润湿剂和粘结剂来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在拆除混凝土或其他建筑材料时,可以先喷洒水或涂抹粘结剂,使粉尘颗粒附着在表面,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3.合理振动一些振动设备在运行时容易产生大量粉尘,可以通过改变振动频率和强度,减少设备本身和研磨、搅拌等过程中的粉尘产生。

4.选择低粉尘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低粉尘产生和散发的原材料,以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

二、工程控制1.通风系统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工作场所和粉尘来源的特点,采用机械通风、局部通风等方式,及时排除空气中的粉尘。

对于一些易产生大量粉尘的区域,可以设置高效过滤装置和净化设备,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2.隔离和封闭对于一些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可以采用隔离和封闭的措施,将粉尘源与作业人员和生产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粉尘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3.湿式除尘器在一些高粉尘浓度的场所,可以使用湿式除尘器进行粉尘的净化处理。

湿式除尘器通过水膜的方式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下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4.粉尘收集对于一些易产生粉尘的设备和作业过程,可以设置粉尘收集系统,将产生的粉尘集中收集,通过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粉尘的扩散。

三、行政控制1.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粉尘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范文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范文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范文Introduction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源。

生产性粉尘不仅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和设备的正常运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从源头控制、工艺控制和个体防护三个方面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方法。

Source Control源头控制是最有效的防止粉尘扩散和形成的方法之一。

首先,一个好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设计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使用封闭系统来降低粉尘的散发。

其次,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是必不可少的。

设备的不正常磨损和破损往往是粉尘释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确保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必须定期检查、修复和更换磨损的部件。

此外,合理的物料处理和储存也可以减少粉尘的生成。

例如,使用密封容器储存易粉尘化的材料,以防止其扩散到空气中。

Process Control工艺控制是预防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首先,合理的排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排风系统应能够及时排除产生的粉尘,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

其次,湿式工艺和高效过滤器的使用也是减少粉尘的重要方法。

湿式工艺是利用水或其他液体来控制粉尘的生成和扩散,有效减少粉尘的空气悬浮浓度。

高效过滤器则可以捕捉空气中的微粒,防止其进入室内环境。

此外,调整工艺参数和配比,优化工艺流程,选择低粉尘原材料等也可以有效控制粉尘的生成和扩散。

Personal Protection个体防护是生产性粉尘控制中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尽管源头控制和工艺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但个体防护仍然是确保工人安全的必要手段。

首先,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耳塞等必须正确使用并及时更换。

工人应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佩戴和调整这些防护装备,以确保其有效性。

其次,定期培训和意识教育也是个体防护的重要方面。

工人需要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防护方法,以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控制粉尘的技术措施

控制粉尘的技术措施

控制粉尘的技术措施概述粉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粉尘的生成和扩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控制粉尘的技术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收集和处理、通风和防护措施等。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控制粉尘生成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改变生产工艺、使用低尘材料以及改进设备等手段来减少粉尘的产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源头控制技术措施:1.设备封闭: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可以进行封闭处理,减少粉尘的扩散。

例如,在破碎机、研磨机等设备周围设置密封罩,防止粉尘外泄。

2.湿式处理: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水或其他液体,将粉尘湿化,减少粉尘的飞扬。

例如,在研磨过程中使用湿法研磨,可以有效地降低粉尘的产生。

3.真空吸尘:在粉尘产生的地方设置真空吸尘设备,及时清除粉尘,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4.粉尘抑制剂:使用特殊的粉尘抑制剂,可以降低粉尘的飞扬和扩散。

这些抑制剂能够与粉尘颗粒结合,使其变得更重,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粉尘量。

收集和处理除了源头控制,收集和处理粉尘也是控制粉尘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收集和处理技术措施:1.集尘器:使用集尘器可以有效地收集和过滤空气中的粉尘。

常见的集尘器包括布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和电除尘器等。

2.粉尘处理:收集到的粉尘需要进行处理,以便安全处置或回收利用。

常见的粉尘处理方法包括烧结、压制和焚烧等。

3.分离器:对于粉尘与其他固体或液体混合的情况,可以使用分离器进行分离。

例如,使用离心机可以将液体与固体粉尘分离,从而减少粉尘的含量。

通风措施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粉尘的扩散和浓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通风措施:1.局部排风:在粉尘产生的地方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及时将粉尘排出室外,减少粉尘的积聚和扩散。

2.通风换气:通过增加室内外气体的交换,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减少粉尘的浓度。

可以使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来实现。

3.防护罩:在需要保护的区域设置防护罩,阻挡粉尘进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护技术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护技术

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护技术1.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控制粉尘危害可采用湿式作业,安装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2.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采样方法。

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有:采用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和个体防护、替代措施。

3.噪声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工程控制、方向和位置控制、封闭、使用消声器、外包消声材料、减振、屏蔽、吸声处理、隔离作业人员、个体防护。

4.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基础隔振;个体防护。

5.辐射以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和吸收活动,称为辐射。

工业活动中的电离辐射有α、β、γ辐射及x光射线,最常见的辐射源是x 光机和用于无损测试(NDT)中的同位素。

非电离辐射主要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辐射(由无线电设备及微波设备发射)、激光。

电离辐射的控制在于对辐射源的出现和使用进行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

6.高温、低温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Ⅲ、Ⅳ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危害是指工作场所中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危害。

粉尘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的伤害。

为了防治粉尘危害,工作场所应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保护工人健康。

本文将从粉尘危害的特点、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技术措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粉尘危害的特点1.1、危害部位广泛:粉尘危害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1.2、危害物质多样:粉尘危害物质种类繁多,包括矿物粉尘、化工粉尘、金属粉尘、木材粉尘等。

1.3、危害程度严重:长期接触粉尘会导致矽肺、尘肺、铅中毒等职业病,影响工人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2.1、降低粉尘产生源降低粉尘产生源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首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的密封性、严格控制粉尘物料的运输和储存、使用无尘作业工艺等。

2.2、粉尘削减技术采用粉尘削减技术是有效减少粉尘危害的手段之一。

粉尘削减技术包括湿式除尘、抑尘剂喷雾、静电除尘等。

2.3、粉尘排风技术采用粉尘排风技术是有效控制粉尘浓度的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将产生的粉尘迅速排出作业场所,降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

2.4、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保护工人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2.5、房屋修复采取房屋修复措施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对工作场所的房屋进行修复,及时维修漏水、砌体裂缝等,减少粉尘产生。

2.6、机械防护设备采用机械防护设备是防治粉尘危害的有效手段。

如安装粉尘遮断板、吸尘设备等,减少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2.7、教育培训加强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培训,提高工人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健康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三、技术措施的应用3.1、建立健全的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建立健全的粉尘危害防治管理制度是保障工人健康的重要保障。

GBZT-2291-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24是中国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有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标准,其中第1部分涉及生产性粉尘的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分级。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包括危害特性、危害评估、危害控制等内容。

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分级根据其危害程度和作业性质进行,分为四个级别:A、B、C和D级。

A级为最高级别,D级为最低级别。

危害程度较高的作业应属于较高级别,反之则属于较低级别。

危害特性是判断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特性包括粒径、浓度、毒性和爆炸性等因素。

粒径越小,对呼吸系统的危害越大;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毒性较高的粉尘更易导致职业病;具有爆炸性的粉尘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根据这些危害特性,可以对生产性粉尘进行分类和分级。

危害评估是确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关键步骤。

危害评估需要考虑到粉尘的暴露水平、工作条件、作业时间和个人防护设备等因素。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关于粉尘暴露水平的数据,然后根据暴露水平的达标与否确定作业分级。

危害控制是降低生产性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GBZT-229.1-2024对危害控制提出了要求,包括使用工程控制措施、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总的来说,GBZT-229.1-2024对生产性粉尘进行了详细的作业分级,包括危害特性、危害评估和危害控制等内容。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同时,企业和管理部门也应该重视该标准的实施,加强对生产性粉尘危害的防控工作,促进工作场所的健康发展。

如何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如何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如何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是一种常见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防止财产损失,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术措施,帮助您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粉尘爆炸。

1. 建立爆炸危险区域:首先,需要根据粉尘爆炸的潜在风险,将工作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爆炸危险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比如,对于高风险区域,可以采用粉尘收集系统、防爆隔离装置等。

2. 粉尘收集系统: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有效的粉尘收集系统是防止粉尘爆炸的关键。

可以使用集中式或局部式的粉尘收集系统,将产生的粉尘及时清除和处理。

同时,确保收集设备的密封性和性能,防止粉尘泄漏。

3. 作业角度改变:通过改变作业角度,减少或避免粉尘产生。

可以使用吸尘装置、湿式清洁等技术手段,将粉尘的产生降到最低。

4. 防爆隔离装置:在生产设备和设施中,安装防爆隔离装置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防爆隔离装置可以有效地阻止火焰和爆炸气体的扩散,降低爆炸风险。

常见的防爆隔离装置包括阻火器、防爆门等。

5. 合适的材料选择:在选择生产设备、工具和材料时,要优先考虑其防爆性能。

选择具有防爆标志和防爆性能的设备能够有效地降低爆炸风险。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件和设备,防止粉尘积聚和漏气。

7. 培训和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关于粉尘爆炸防范的培训。

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熟悉正确的处理方法和紧急逃生程序。

总之,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对于公司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爆炸危险区域、应用粉尘收集系统、防爆隔离装置、合适的材料选择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地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

此外,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是确保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物质会形成可燃的粉尘,如木材、面粉、化工品等,如果这些粉尘积聚到一定程度,加上火源或高热源的作用,就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范文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范文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范文生产性粉尘是工程环境中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生产性粉尘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如何控制生产性粉尘,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一、设备与工艺改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通过设备和工艺的改进来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这包括对设备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以提高其粉尘抑制能力。

例如,可以安装高效过滤装置,通过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来降低粉尘的排放。

此外,可以采用封闭式操作系统,减少粉尘的外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

其次,工艺改进也是减少生产性粉尘的关键措施。

可以通过改变生产流程,减少粉尘的产生。

比如,可以使用湿法加工代替干法加工,并加强对湿法操作的管理和维护,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另外,合理布局生产流程,将粉尘源与人员隔离,可以有效地减少粉尘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二、防护措施与个人防护除了设备与工艺改进外,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首先,可以在粉尘源处设置防护措施,如安装局部抽风装置,将粉尘源的粉尘直接抽出,减少粉尘扩散的机会。

此外,可以使用密闭操作装置,将粉尘隔离,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员工造成污染。

其次,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人员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尘服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阻挡粉尘颗粒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保护员工的健康。

三、定期维护与清洁定期维护与清洁同样重要,可以保持设备和工作区域的清洁,减少生产性粉尘的积聚和扩散。

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清除积尘,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粉尘的外溢和泄漏。

同时,定期清洗工作区域,保持干净整洁,减少粉尘的积聚和扩散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粉尘超标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班讲义第五章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班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坐、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府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没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技术措施粉尘危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的危害。

粉尘危害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和防治粉尘危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措施。

1.环境工程措施环境工程措施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防治粉尘危害的一种常见方法。

包括以下措施:-安装粉尘收集设备:例如,安装灰尘收集器、除尘器等设备,有效收集和清除产生的粉尘,防止其进入工作区域。

-通风系统改善:通过合理设计、改善和维护通风系统,将工作场所的空气进行循环和清新,从而有效降低粉尘浓度。

-封闭工艺:对于易产生大量粉尘的工艺,可以采取封闭式操作,将粉尘限制在封闭设备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设备改进和工艺优化通过改进设备和工艺,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布,进而降低粉尘危害。

具体措施包括:-设备封闭:对于易产生粉尘的设备,可以封闭其关键部位,如破碎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封闭设备可以阻止粉尘散布到周围环境中。

-设备改进:对于旧设备,可以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粉尘收集和排放控制设备,提高粉尘收集效率和环保性能。

-喷淋系统: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喷淋系统,喷洒水雾进行湿化,有效地降低粉尘的扬尘性。

3.个人防护装备除了环境工程措施和设备改进,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也是必要的措施。

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选择适当的防尘口罩,如N95口罩等,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保护呼吸道免受粉尘污染。

-防护眼镜:佩戴透明、防飞溅的安全眼镜,防止粉尘进入眼睛。

-防护服和手套: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防止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4.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进行维护和清洁,是防治粉尘危害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清理积尘:定期清理设备、工作场所和通风系统中的积尘,减少粉尘的积累和扩散。

-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修复或更换。

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危害的基本措施

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危害的基本措施

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危害的基本措施1.工艺措施:通过合理设计生产工艺,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粉尘。

例如,在控制生产速度、粉碎过程中增加水雾、调整物料粒径等方面进行优化,降低产生粉尘的量。

2.环境控制措施:通过改善环境条件,降低粉尘扩散和浓度,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装置防护罩、设备密封,加装局部排风装置和通风系统,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安装合适的过滤器等。

3.个体防护措施:对工人进行相关的个体防护,避免吸入粉尘。

例如,工人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以降低接触粉尘的风险。

4.定期清洁:对设备、工作区域、地面、墙壁等进行定期清洁,及时清除积尘,减少粉尘的聚集和扩散。

5.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相关职业的工人进行粉尘危害防护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护知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和应对粉尘危害。

6.健康监测:建立健康监测机制,对从事粉尘有害工作岗位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和粉尘暴露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情况,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

7.废气治理:对产生粉尘的废气进行有效处理和治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使用湿式除尘设备、电除尘器等。

8.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粉尘危害防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防护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9.技术改进: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减少粉尘危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封闭式工艺、无粉尘操作技术等先进措施。

10.法律法规的遵循: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粉尘危害防控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综上所述,工业生产过程中采取基本措施来防控粉尘危害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健康风险,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工艺、环境、个体、管理等多个方面因素,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的性质: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6、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粉尘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

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

影响粉尘的致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

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

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的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病。

2、对生产的影响:(1)、对产品的质量、精度的影响(2)对设备的影响,增加转动部件的磨损,(3)造成材料的消耗等3、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环境污染内、破坏生态环境生产性粉尘尘源分类:根据尘源产生特点及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归纳为3类: 1、机械振动性产尘:由于机械振动,使机械设备内、外产生压力差,而造成粉尘飞扬。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粉尘危害,必须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分别是隔离控制、技术控制和个体防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级预防模版。

一、隔离控制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转。

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风扇和吸尘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

2. 在密闭空间中,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粉尘扩散。

例如,可以设置防护罩和隔离墙,将粉尘限制在特定区域内。

3. 采用湿式清洁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扩散。

对于干式清洁方法无法避免的情况,应尽量使用低排放的粉尘清洁设备。

4. 加强室内通风系统,提高空气质量。

可以安装高效过滤器,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确保员工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

5. 尽量避免粉尘在工作场所内积聚,定期清洁和清理工作。

在储存和处理粉尘物料时,采取密封和盖好的措施,以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二、技术控制1. 使用低粉尘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产生的潜在来源。

使用闭路冷却系统、喷雾剂和湿式加工等技术,降低粉尘产生的程度和数量。

2. 选择低粉尘产生的材料和产品,减少粉尘危害。

在进行采购和选择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低粉尘产生和排放的产品。

3. 对于存在粉尘危害的工作环节,改变工艺方法,采用封闭式操作、集中供气和抽风等措施。

例如,在木工作业中,可以采用封闭式的切割机床,降低粉尘产生和扩散。

4. 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和粉尘暴露机会。

自动化生产线和机械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粉尘,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粉尘危害。

5. 配备粉尘监测仪器和报警系统,及时检测和提醒粉尘浓度的变化。

监测仪器可以帮助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及时的数据依据。

三、个体防护1. 配发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空气呼吸器等。

根据粉尘浓度和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确保员工的呼吸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

2. 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相关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1. 粉尘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浓度、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危害性质
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
2. 分散度: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μm的 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
3. 溶解度与密度。溶解度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与粉尘作用性 质有关,密度的大小与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关。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
(1)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2)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3)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二、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国 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 存在手臂振动的作业:操作锤打工具,手持转动 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 使用农业机械。
• 振动的控制措施:
• 1)控制振动源; • 2)改革工艺,采用减震和隔振等措施;
(二)分类 • 根据粉尘性质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金属性、人工无机性粉尘。 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动物性、人工合成有机粉尘。 3、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与其生物学作 用及防尘措施也有密切关系。
•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三、辐射

2024年生产性粉尘的控制(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的控制(三篇)

2024年生产性粉尘的控制粉尘危害非常普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大约近上亿劳动者接触粉尘。

xx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联合委员会提出一项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除矽肺的国际规划,号召世界各国行动起来,在xx年前明显降低矽肺的发病率,在xx年消除尘肺这一职业卫生的问题。

我国粉尘危害异常严重,尘肺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全国登记接尘人员近xx万,国有企业粉尘监测合格率一般在60%左右,乡镇企业约在35%;粉尘危害异常严重的私营企业几乎没有粉尘检监测、检测记录。

(一)法律措施1.立法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1956)、《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1958)、《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xx)、《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xx年5月1日开始实施)、规定粉尘47项标准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2)xx)。

2.执法国家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实行卫生监督制度。

(二)技术措施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的根本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作、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溢;用含石英低,危害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

2.湿式作业是一种相对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原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当采用密闭通风的方法。

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抽出的含尘空气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三)卫生保健措施1、接尘工人健康检查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要求的水平时,可佩带防尘用具(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防尘口罩)作为辅助的防护措施。

控制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控制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控制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

“革”即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粉尘的危害;“水”即采用湿式作业,防止粉尘飞扬;“密”是用密封方法防止粉尘进入空气;“风”是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将粉尘抽离现场,使之降低到国家标准允许浓度以下;“护”即加强个人防护,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等级防尘口罩保护劳动者;“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必要的措施及防尘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教”是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和防尘教育;“查”即执行粉尘作业工人就业前和定期体检制度。

粉尘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控制和降低粉尘造成的危害,确保矿区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安全,制定如下粉尘防治措施:1、技术措施1.1运输道路防尘技术措施1.1.1采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和铺设洒水管路,在关键地段设臵自动喷水设施的技术措施防治粉尘。

生产部负责在关键地段铺设洒水管路,并设臵自动喷淋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

1.1.2抑尘剂防尘技术措施利用抑尘剂保湿、粘接、成膜、成壳的抑尘、防尘功效,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减少环境污染。

洒水车盛水时,利用水的冲击力和人工边投放边搅伴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态环保型固体抑尘剂按比例分多次投放至水厢,搅伴均匀后喷洒;或将液体抑尘剂原液直接倒入洒水车水厢(水厢内必须要有部分水,避免粘附水厢底部),再按比例一次性加入所需用水,利用水的冲击力稀释溶解后进行喷洒。

1.2设备、装臵和车辆防尘技术措施1.2.1采剥车间要加强ROCD7-11液压履带钻机管理,确保捕尘装臵完好、正常使用。

1.2.2采剥车间、擦洗车间分别负责对所属挖掘机和装载机等辅助设备的空调或电扇进行修复,并加强管理,确保完好、正常使用。

1.2.3易产生粉尘的擦洗装臵(包含新增破碎装臵)采用湿式作业。

1.2.4改变剥离运输车辆排气管的布设方式,禁止排气管管口朝向地面位臵安装。

2、管理措施2.1洒水降尘要求做到无大量尘土飞扬或形成尘雾,无矿区作业人员、周边村社村民投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 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

(二) 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