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标准版本

合集下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和正确预防措施
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
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约占我国职业病总人数的90%。其中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矽肺和煤矿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煤工尘肺最多。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减少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检查时如发现有以下疾病者均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等。
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含石英的混合粉尘;
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物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危险
不同特性的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机体不同部位和程度的损害。
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吸收入血液,引起中毒作用;
某些硬质性粉尘可机械性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
生产性粉尘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范本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范本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范本粉尘作为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粉尘危害,保障员工安全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范本。

一、工厂整体控制措施在粉尘危害防控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工厂整体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按照国家标准对工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生产区域与办公区、员工休息区相分离,减少粉尘飞扬范围。

2. 配备高效的通风系统,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通风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及时排除粉尘。

3. 安装粉尘收集设备,如除尘器、集尘罩等,对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进行集中排除,防止粉尘扩散。

4. 定期对工厂进行清洁,特别是对积尘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清理,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5. 使用低粉尘或无尘工艺和设备,替代传统高粉尘排放的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产生。

二、个人防护措施除了整体控制措施,个人防护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使用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工作服、手套等,有效隔绝粉尘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2. 定期更换和清洗防护设备,确保其工作效果和卫生条件。

3. 定期检查员工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是否出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提供员工培训,加强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装备。

5. 设置洗手间、淋浴设施等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方便员工在工作结束时进行清洁。

三、法律法规遵守除了以上两个层面的预防措施,企业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确保工厂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通过各项检测评估合格证明。

2. 建立健全的工业粉尘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 配备专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协调粉尘危害的防控工作。

4. 对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对长期接触粉尘的人员,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

5. 及时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粉尘危害的监管力度,提高处罚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ZT2291_2023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_生产性粉尘

GBZT2291_2023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_生产性粉尘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主要涉及生产性粉尘的相关内容。

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作业分级,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下面将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分级标准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

根据《GBZ2.1-2024生产性粉尘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类与分级第1部分:粉尘》的规定,生产性粉尘的分级标准如下:1级职业病危害作业:含有强烈的毒性、致癌性或致畸性的粉尘。

2级职业病危害作业:含有有毒、有害或过敏性的粉尘,可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

3级职业病危害作业:含有轻度有毒、有害或过敏性的粉尘,可能引起轻度职业病。

4级职业病危害作业:含有无毒、无害的粉尘,但其颗粒形状和大小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性危害。

在进行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时,需要对工作场所中的粉尘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作业分级标准,以保证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1级职业病危害作业,需要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措施等。

禁止使用有毒、致癌、致畸性粉尘或降低其使用量,采取有效的排风和通风措施,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可能的职业病。

对于2级和3级职业病危害作业,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减少粉尘的扬尘、外泄,使用密封设备和局部排风装置,加强个体防护,如佩戴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同时,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可能的职业病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对于4级职业病危害作业,虽然粉尘本身无毒无害,但颗粒形状和大小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机械性伤害。

因此,在该作业场所需要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耳塞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工作环境的整治,防止颗粒的飞溅和飞散。

总之,生产性粉尘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为了做好对生产性粉尘的防护工作,需要根据其危害程度进行相应的分级,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三篇)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三篇)

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悬浮微小颗粒物质,通常由原材料破碎、磨削、切割、挤压、喷涂、混合等操作产生。

这些粉尘在空气中悬浮并可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预防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和危害十分重要。

下面将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生产性粉尘的预防与控制。

一、预防生产性粉尘的产生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制造颗粒物较大的原材料时,可以使用粉尘较少的设备和工具,或者通过使用封闭式设备来减少粉尘的扩散。

2. 控制原材料:合理选择原材料,减少粉尘产生。

有些原材料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粉尘,可以考虑替代或者改变生产工艺以减少粉尘量。

另外,对于颗粒状的原材料,可以通过湿法处理来降低粉尘产生。

3. 设计安全通风系统:建筑物和设备的设计应考虑到通风系统,以便有效地处理生产性粉尘。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将粉尘及时排出工作区,减少室内粉尘的积聚和扩散。

4. 建立作业规程和操作程序:制定规范和操作程序,明确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如戴防护口罩、穿防尘服等。

二、控制生产性粉尘的扩散和危害1. 封闭式操作:通过封闭生产设备和流程来控制粉尘扩散。

例如,在切割或磨削操作中,可以使用封闭式设备,并与抽风系统相连接,将产生的粉尘直接排出。

2. 风管抽风系统:在生产工作区域安装风管,通过风机将室内的粉尘吸入风管,进而通过过滤器等装置过滤清洁并排出。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粉尘浓度。

3. 适当湿法处理: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封闭式设备控制的操作,如搅拌、破碎等,可以在操作过程中使用湿法处理。

湿法处理通过在操作区域喷洒水雾,使粉尘浸湿,从而减少粉尘的扩散能力。

4. 合理运输和存储: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物料,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选择封闭式容器和运输设备,并确保存储区域通风良好,以减少粉尘扩散。

5. 健康监测和培训:定期进行员工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2篇)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8 页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粉尘的性质:为了有效的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必须掌握粉尘的性质,以便根据卫生的要求,结合产尘源特点和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尘措施。

1、粉尘的分散度:粉尘是由粒径不同的尘粒组成,粉尘的分散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粉尘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粉尘中微细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高,粗颗粒占的百分比大,表示分散度低,分散度高的粉尘不易被除尘器捕集。

2、粉尘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粉尘的重量3、粉尘的粘附性:指粉尘尘粒间相互凝聚的能力,粉尘的粒径越小,粘附性越强。

4、粉尘的荷电性:由于尘粒间的摩擦、碰撞和吸附使粉尘具有荷电性。

5、粉尘的湿润性:粉尘是否容易被水湿润,对除尘器的效能有很大影响6、粉尘的燃暴性:有些粉尘(如镁粉、炭化钙粉)与水接触后会引起自燃或爆炸,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若存在着能量足够的火源,也会引起爆炸。

粉尘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生产过程中,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

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

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皮毛引起的皮炎),急性中毒(如铅烟、锰尘等),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性物质粉尘)。

影响粉尘的致第 2 页共 8 页病因素:粉尘的沉积量、粉尘的致病性、吸入量。

1)、粉尘在肺泡里的沉积量是发生尘肺病的首要条件,粉尘粒径越小、表面活性越大、所带电荷越多、越容易在肺泡内沉积。

2)、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不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越快,危害越大。

3)、粉尘的吸入量,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浓度越高、有尘作业的劳动强度越大、接触粉尘的时间越长,粉尘的吸入量就越多,越容易得尘肺病。

粉尘爆炸(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与预防标准版本

粉尘爆炸(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与预防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32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粉尘爆炸(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与预防标准版本粉尘爆炸(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分析与预防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引言(1)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的粉末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因素是发生粉尘爆炸。

面粉厂、纺织厂、硫横厂、饲料加工厂、塑料加工厂、金属粉末加工厂、糖厂、煤矿等存在可燃粉尘的工厂都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研究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粉尘爆炸,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的特点(2)1. 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率高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种类不断扩大,使用量不断增加,使粉尘爆炸潜在的危险大为增加。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

粉体的深细加工已经成为当今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生产超细粉的产品日渐增多,粉尘粒径越小,爆炸下限越低,最小点火能量越小,粉尘爆炸的感度增加,由此,粉尘爆炸的事故率大为增加。

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天有一起谷物粉尘爆炸事故发生,英国近10年发生粉尘爆炸243起。

2. 粉尘爆炸事故危害性大粉体的深加工使粉尘愈来愈细。

粉尘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燃烧越完全,燃烧速度越快,升压速度越快,爆炸压力越大。

为了实现高效、节能,生产设备朝着大型化发展,大容积设备爆炸发生时会有较多粉尘参与爆炸,爆炸压力增大;同时大容积设备的强度比小容积设备高,如果不能及时泄爆,发生爆炸时会产生较大的压力。

生产中对于可能产生粉尘飞扬的设备和场所必须尽可能密封,在密闭设备里粉尘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密闭性越好,爆炸产生的压力也越大。

现代生产的工艺参数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等特点,这增加了系统发生粉尘爆炸时的初始压力和紊流度,从而加大爆炸后果的严重程度。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性粉尘及预防知识范文(二篇)

生产性粉尘及预防知识范文(二篇)

生产性粉尘及预防知识范文生产性粉尘是指工业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危害。

预防生产性粉尘的积累和散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下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以及可能的癌症。

首先,要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类型。

生产性粉尘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行业,如建筑、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和化工等。

在这些行业中,产生的粉尘可能是冶金废料、砂石、木屑、金属粉末等。

了解粉尘的来源和类型,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要采取措施控制粉尘的产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封闭式设备和系统来减少粉尘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湿式清洁和真空清洁等方法,将粉尘及时清除。

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和过滤器也是防止粉尘产生过量的重要措施。

另外,员工应该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

呼吸器是防护员工呼吸系统免受粉尘侵害的重要装备。

不同类型的粉尘需要使用不同等级的呼吸器进行防护。

此外,员工还应佩戴护目镜、防护服和手套等装备,以保护眼睛、面部和皮肤免受粉尘的伤害。

此外,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也是防止粉尘积累的关键。

通风系统可以将空气中的粉尘排除,使工作环境保持清洁。

如果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局部通风系统,以将粉尘排除到室外。

同时,要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以提高其效果。

再者,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生产性粉尘积累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设备和表面,可以减少粉尘的积累。

此外,还要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和组织,避免杂乱和堆放过多的材料和废弃物,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最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也是预防生产性粉尘的重要举措。

员工应该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掌握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的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作业规程。

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减少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预防生产性粉尘的积累和散布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完整版)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完整版)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1.1 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2.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Ⅲ级危害Ⅰ级危害Ⅳ级危害Ⅱ级危害2.2 本标准将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的石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2.3 根据产生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附录A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补充件)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

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

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A.2.1 分析步骤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医疗保健宣传第24期前言接触粉尘可导致尘肺,目前,在国家规定的115种职业病中,尘肺占13种。

我国是世界尘肺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尘肺病人的一半。

全国每年有1万多新增病例,约有5000人死于尘肺。

另外,全国还有疑似尘肺者60多万人。

主题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内容什么是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人们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如采矿与矿石加工、纺织工业、皮毛工业、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的加工、成品包装等。

如果在上述这些生产过程中,无良好的防尘措施,均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

目前在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中,主要在生产课制成区,员工接触一般性粉尘;公用课锅炉房,员工接触煤粉尘;技术课化验,部份员工接触炭黑粉尘;机械课电焊作业员工接触电焊烟尘;成品课员工接触一般性粉尘(上述由工环课提供)。

粉尘分类及健康检查周期规定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从医学卫生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指粒径在5μm以下,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肺泡的粉尘微粒,其危害性很大)、非呼吸性粉尘。

在国家制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中,将粉尘危害因素分为无机粉尘和有机粉尘两类。

其中无机粉尘又分为矽尘、石棉,体检周期为1年;煤尘、碳黑、石墨、滑石、云母、水泥、陶土、铸尘、铝尘、焊尘,体检周期为2年;其他粉尘;体检周期为3~5年。

有机粉尘体检周期为3~5年。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

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如二氧化硅等尘)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第2部分:化学物;——第3部分:高温;——第4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1部分,是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 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89.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标题: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1.2 皮肤危害:接触粉尘会引起皮肤瘙痒、干燥等皮肤问题。

1.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会导致眼部不适、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二、粉尘的来源2.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来自于原材料加工、磨削等过程。

2.2 建筑施工:建筑施工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水泥、石膏等建筑材料的加工。

2.3 农业作业:农业作业中的粉尘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三、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3.1 佩戴防护装备: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3.2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以减少粉尘浓度,降低危害。

3.3 定期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住宅环境,减少粉尘积累。

四、粉尘危害的应急处理4.1 紧急情况下迅速脱离粉尘环境。

4.2 立即用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

4.3 就医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五、粉尘危害的监测与评估5.1 定期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2 风险评估:对粉尘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 健康监测:对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健康问题。

结语: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只有充分了解粉尘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重视粉尘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

GBZ/T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 年 3 月 10 日发布,自201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第 2 部分:化学物;——第 3 部分:高温;——第 4 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 1 部分,是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来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重要性。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研磨、切削、挤压、搅拌等工艺操作。

这些粉尘可以包括金属粉尘、木材粉尘、化工原料粉尘等,它们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易被呼吸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生产性粉尘环境中,工人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肺部感染等健康问题,甚至导致职业性肺病和职业性皮肤病。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来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放标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排放进行限制,确保排放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 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限值,确保工人在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3. 个体防护标准:规定工人在接触生产性粉尘时应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减少粉尘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4. 生产工艺控制标准:规定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如封闭式操作、局部排风、湿式作业等,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重要性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降低工人患职业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最后,它可以降低企业因职业病引起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具,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培训工人关于粉尘危害和防护知识,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并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共同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

劳保防护中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范文生产性粉尘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其主要来源包括煤炭、金属粉尘、化工原料等。

虽然生产性粉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劳保防护措施,以期减轻这种危害带来的影响。

首先,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工人在接触粉尘时,常常会吸入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这些粉尘容易沉积在呼吸道的上皮组织上,引发咳嗽、气喘、喉咙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粉尘还会造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

其次,生产性粉尘还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害。

一些金属粉尘和化工原料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接触这些物质会导致皮肤过敏、干燥、瘙痒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中,还会引发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此外,生产性粉尘容易黏附在皮肤上,使皮肤变得粗糙、干燥,甚至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另外,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中,还会对眼睛产生严重伤害。

粉尘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容易悬浮在空气中,进入眼睛后会造成眼部干涩、疼痛,严重时可能引起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眼部疾病。

对于一些特殊的粉尘,如金属粉尘和化工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毒性物质,暴露在这些物质的刺激下会导致眼部组织损伤甚至失明。

总之,生产性粉尘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长期暴露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劳保防护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严格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采取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并在必要的位置设置抗风围挡,防止粉尘扩散到工作区以外的地方。

其次,工人在接触粉尘时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比如,在呼吸系统方面,可以使用口罩、防尘面具等防护装备,过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保护呼吸道的健康。

在皮肤方面,可以佩戴工作服和手套,减少粉尘对皮肤的直接接触。

在眼睛方面,可以佩戴防护眼镜或面屏,防止粉尘进入眼睛。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

粉尘危害的三级预防模版粉尘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粉尘危害,必须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分别是隔离控制、技术控制和个体防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级预防模版。

一、隔离控制1.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和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转。

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风扇和吸尘设备,保证其正常工作。

2. 在密闭空间中,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粉尘扩散。

例如,可以设置防护罩和隔离墙,将粉尘限制在特定区域内。

3. 采用湿式清洁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扩散。

对于干式清洁方法无法避免的情况,应尽量使用低排放的粉尘清洁设备。

4. 加强室内通风系统,提高空气质量。

可以安装高效过滤器,过滤掉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确保员工呼吸的空气是清洁的。

5. 尽量避免粉尘在工作场所内积聚,定期清洁和清理工作。

在储存和处理粉尘物料时,采取密封和盖好的措施,以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二、技术控制1. 使用低粉尘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产生的潜在来源。

使用闭路冷却系统、喷雾剂和湿式加工等技术,降低粉尘产生的程度和数量。

2. 选择低粉尘产生的材料和产品,减少粉尘危害。

在进行采购和选择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低粉尘产生和排放的产品。

3. 对于存在粉尘危害的工作环节,改变工艺方法,采用封闭式操作、集中供气和抽风等措施。

例如,在木工作业中,可以采用封闭式的切割机床,降低粉尘产生和扩散。

4. 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和粉尘暴露机会。

自动化生产线和机械化设备可以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粉尘,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粉尘危害。

5. 配备粉尘监测仪器和报警系统,及时检测和提醒粉尘浓度的变化。

监测仪器可以帮助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提供及时的数据依据。

三、个体防护1. 配发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空气呼吸器等。

根据粉尘浓度和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确保员工的呼吸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

2. 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相关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627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
防标准版本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微粒。

职业健康中的“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也叫生产性粉尘。

即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如矿山开采、粉碎、金属切削、研磨、电焊、铸造等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

劳动者如果长期在生产环境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就可以产生以肺部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

这类疾病在我国已成为对劳动者危害最大的职业病。

一、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很多,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有些工艺产生
的粉尘浓度还很高,严重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质的破碎和加工: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等。

(3)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烃类热分解产生的炭黑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二、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一)按粉尘的性质分类:①无机性粉尘:包括非金属矿物粉尘(如砂、石棉、煤);金属矿物粉尘(如铁、锡、铅、铝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

②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甘蔗、茶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树脂、有机染料、塑料、化纤);③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两种或多种混合存在。

此种粉尘在生产中最常见(如清砂车间的粉尘含有金属和型砂尘)。

(二)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①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

②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③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
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

三、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
(一)粉尘的化学组成:这是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据其化学成分不同可分别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例如,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而且含矽量越高,病变发展越快,危害性就越大;石棉尘可引起石棉肺;如果粉尘含铅、锰等有毒物质,吸收后可引起相应的全身铅、锰中毒;如果是棉、麻、牧草、谷物、茶等尘,不但可阻塞呼吸道,而且可以引起呼吸道炎症和变态反应等肺部疾患。

(二)浓度和暴露时间:浓度和暴露时间也是决定其对人体危害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剂
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三)分散度:分散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因为分散度越高,粉尘的颗粒越细小,在空气中漂浮的时间越长,进入体内的机会就大,危害越大。

(四)硬度:硬度越大的粉尘,对呼吸道黏膜和肺泡的物理损伤越大。

(五)溶解度:有毒粉尘如铅等,溶解度越高毒作用越强;相对无毒尘如面粉,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尘很难容解,在体内持续产生危害作用。

(六)荷电性:固体物质在被粉碎和流动的过程中,相互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的离子而带电,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有90%-95%的带正电或带负电,同性电荷相排斥,异性电荷相吸引,带电尘粒易在肺内阻留,危害大。

(七)爆炸性:有些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遇
到明火、电火花和放电时会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重危害。

煤尘的爆炸极限是35g/㎡、面粉、铝、硫磺7g/㎡、糖为10.3g/㎡.
四、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

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他五部分。

(一)尘肺:尘肺是指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五类:①矽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②硅酸盐肺:长期吸入含有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

③炭黑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尘肺。

④混合型尘肺:长
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如煤矽肺、铁矽肺等)所致的尘肺。

⑤其他尘肺:长期吸入铝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铝尘肺,或长期吸入电焊烟尘所引起的电焊工尘肺等。

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

(二)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三)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
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四)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和间质性肺炎等。

(五)其他: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触放射性粉尘可致肺癌、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瘤。

沥青粉尘沉着于皮肤,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

五、尘肺的预防:尘肺是常见的职业病,尘肺预防是职业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尘肺的预防工作,各级厂矿企业和安全监管部门,在防尘工作中结合国情,总结了非常实用的“革、水、密、风、护、管、教、查”防尘八字经验。

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即湿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教,指宣传教育;查,是指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
检查。

粉尘的防护对策应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及方式、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治理。

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

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②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
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③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④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⑤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
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⑥卫生保健措施: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23号令),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从事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是可建立职工的基础健康资料,二是,可排除活动活动性肺结核、慢性肺支气管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病等职业禁
忌症。

对在岗和离岗的粉尘作业职工应视情况不同,每隔1-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尘肺损伤。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