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中心化的生态系统
新媒体人员需要了解的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发机制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发机制一、编辑分发和社交分发互联网内容分发主要可以分为3种类型:编辑分发、社交分发、算法分发。
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内容主要是:编辑分发:平台编辑给你推荐的内容;社交分发:你的关注的用户生产/筛选的内容;算法分发:机器算法给你推荐的内容。
其中编辑分发出现的时间最早,在互联网诞生之前就有了。
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我们看到的节目都是编辑筛选出来的。
这种内容分发是中心化的,一个编辑团队决定了广大的用户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内容。
编辑分发的模式会带来两个弊端:第一,首先因为是人工审核,随着的内容量的激增,编辑团队的人员必须要扩充才能保障内容分发效率,否则会导致优质的内容得不到分发。
而内容的边际效益随着内容量的增加是递减的,所以人工审核所代表的编辑分发肯定没有未来。
一旦内容量出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审核人员的成本是巨大的。
第二,编辑因为自身的专业性可以筛选出优质的内容,但是优质的内容不一定是用户喜欢的内容。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编辑分发无法覆盖长尾用户的口味。
社交分发把内容的筛选权还给了用户,所以社交分发是去中心化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消费特定内容。
而用户对于内容的诉求是多种多样。
因此大量长尾领域的自媒体开始崛起,不管你所处的领域多么的小众,只要内容够干够硬,那么就会收到关注。
因为再冷门的需求,放在14亿人口的基数,沉淀出的用户量是很可观的。
二、算法分发内容分发的最终目标就是高效的连接用户与内容。
随着内容量的激增,用户找到目标内容的成本越来越高。
与其让用户自己筛选内容,为什么不让平台帮助用户过滤出有价值的内容呢?2006年,张艺谋筹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去世界各地寻找灵感,他们一行人在麻省理工体验了一把当时还属于先锋科技的算法推荐。
根据用户的特征标签,给用户推荐相匹配的内容,这就是算法分发。
从抖音给我推荐婚纱、相亲广告来看,字节的算法还是挺准的。
我还没说,就给我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微信公众号一直是典型的社交分发产品,但是今年开始有点往算法分发上转变。
张小龙8小时演讲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8小时演讲一、微信回顾微信自2010年11月19日启动至今433天,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
二、用户篇(一)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
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生,知道他们的欲望,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来运转。
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出来。
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
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产品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如果一个产品计划的逻辑,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看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二)了解人性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饥渴,保持一个觉得自己很无知的状态。
但是对用户来说,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饥渴在哪里。
第二点,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所以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最重要的是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最后是对于人性的分析。
这个人性不是说产品需要,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
1、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2、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是创新的动力(例如:语音查找联系人)。
3、时尚是驱动力。
人是跟风的,“因为别人都在用”。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但不要太“工具化”。
4、人没有耐心。
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
5、人不爱学习。
微博的衰落,是否是RSS(订阅BLOG,订阅新闻)的原因?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三)了解群体心理什么是产品体验?总结一个字的话,产品体验就是爽,作为两个字来说是好玩。
群体是有一个趋同性的。
另外一个观点是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微信去中心化和中介化,张小龙真的想好了吗?
微信去中心化和中介化,张小龙真的想好了吗?去中心化也好,去中介化也罢,只有平台、商家和用户三方都觉得满意,这才是微信商业化最公众平台一旦明确了方向,以张小龙的性格就会坚持到底。
但愿张小龙的选择是对的。
几天前,张小龙的一次视频演讲震动了整个科技界,这个被誉为神一样的行事低调的产品经理目。
笔者百度了一下,发现当天关于他的报道不下于百条,各大科技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次提出的关于微信工作平台发展的八大方向。
虽然在笔者看来这和他一年前接受媒体采访表达的意因为这是公众形式的表达,所以在外界看来,张小龙正式向外界发声了,微信也已明确了未来的发笔者反复读了几遍这篇三千字的文稿,虽然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商榷,但是有两点着实让笔者非除中介化;二是去中心化。
关于这两点,笔者不敢苟同,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看法。
微信天生就是中心化平台如果笔者说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的APP,我相信已经没有多少人反对了。
为什么?因为今信它似乎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社交、办公、阅读、购物、乘车……只要你愿意找,什么都可以项基本需求吃、喝、玩、乐、购基本都覆盖到了。
大凡每个人手机上的安装的社交软件不会超过五微博,陌陌以及其他。
但是打开频次最高的却是微信,你可能一天才打开两三次微博,但是你可能次朋友圈了。
它的朋友圈就像qq的说说,它的公众平台就像是精简版的qq空间,它的各种订阅号体、门户网站的版面,它的摇一摇就像是不能说的“陌陌”。
它的每一个功能你都会找到与之相对也正是因为它的超级APP的功效,才使得它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拥有无限的想象一对一的强连接,将各种各样的人通过朋友圈、公众平台串联起来。
它已经霸占了所有的流量、交(因支付这一块还没完全普及,相对较弱),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中心化平台。
去中心化,只是天去中心化,微信电商怎么做退一万步讲,假如微信真的能做到去中心化,那么微信电商该怎么做。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街头小贩,因为没有统一的平台管理,条文法规,各种微商,各种假劣伪冒大行其道。
用去中心化的思维抗衡淘宝 全面解读张小龙微信发展八大趋向 ... ...
用去中心化的思维抗衡淘宝全面解读张小龙微信发展八大趋向 ... ...不管你同不同意,今天微信确切地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连接了可以连接的一切。
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商业,人与设备之间自由、无碍的连接,创造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态、新部落。
注:今天,本年度最后一次微信公开课上,“微信之父”张小龙通过视频首次详细阐释了他的微信公众平台理念,(钛媒体前文有详述:《张小龙:微信不是建造自己的宫殿,有八个原则》),钛媒体作者褚伟2012就详细解读了张小龙提出的八大观点:第一:鼓励有价值的服务解读:用平台吸引用户,用内容留住用户公众平台的诞生,很大一部分是博客的衰退,让一群“无根”的自媒体人无枝可栖。
如果说新浪博客成就了一批意见领袖,那么微信公众平台成就的更多的是草根的自明星。
微信公众平台使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到来。
光有平台和用户也不行,关键是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内容。
为了保护内容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微信公众平台出台了各种措施,发现侵权举报、禁止诱导、恶意营销等,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以流传。
点评:注重原创的公众账号和自媒体将会在微信上铸建自己的平台。
第二点: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解读:让人与商业得以直接交易对于传统商家来说,地理位置永远是一个痛点。
很多商家借助自己店铺的地理优势,使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沉浸下去了,微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线上线下得以贯通。
为社会上各种“手艺人”提供了更多平等的机会。
既节省了店铺成本又提高了交易效益。
点评:LBS+O2O可能是微信未来商业化发展的重大趋势第三点:消除中介解读:微信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介化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有的商业交易可能都依赖于非常多中间的环节,造成了消费者和商家不能直接交流,一部分中介凭借这种信息不对称肆意抬高商品价格。
利用微信消费者可以直接和商家对话,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中介化。
点评:微商代理将会慢慢走向末路第四点:去中心化解读:用去中心化的思维抗衡淘宝淘宝的中心化遭到成千上万的卖家唾骂,但又无可奈何。
张小龙范文
张小龙范文张小龙,字眉山,号小龙,江苏常州人。
世界著名IT企业腾讯公司创始人、腾讯微信创意总监。
他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界的“神犇”,被评为2014年《财富》世界50名最伟大领导者,对中国互联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小龙于1991年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毕业后进入微软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他就职期间负责开发产品,为微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0年,他开始筹备创办自己的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和市场调研,最终于2005年创办了腾讯微信。
腾讯微信的成功,使得公司成为国际上最领先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一。
我认为张小龙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大学期间,他就展现出了对IT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天赋,勤奋学习,广泛积累知识,使得他具备了成为一名杰出的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
其次,他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
在创办腾讯微信之前,他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准确把握到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因此选择了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创业领域。
再次,他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创办腾讯微信的过程中,他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始终坚持下来,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张小龙的成功启示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能力,要有勇于创新的态度,要有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我们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要懂得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张小龙不仅是中国互联网界的杰出人物,也是全球技术创新领域的杰出代表。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勤奋学习,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这个概念。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个性化”。
首先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可能有一些误差,互联网的产生便是为了为了信息传播去中心化,采用“包交换”的原理避免中央网络受到攻击致使整个网络瘫痪;另一方面,互联网中所说的去中心化不仅仅局限于用户生产内容这个维度上,而更应该依托于场景中或者解决方案中,来阐释我们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最后,讨论到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也不适合直接给互联网企业套上这么一个概念,说到某家企业是去中心化的企业更多是说这家企业的管理方式上去中心化,或者该企业的产品运用去中心化思维。
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表现为个性化,换种说法其实是相通的:移动互联网运用去中心化的思维和方式颠覆传统行业。
民主不意味着无政府,去中心化也不意味着不要中心,而是多个中心,一个中心下又有多个小中心。
诚然,企业规模化和品牌化不可逆,互联网领域寡头化也非常明显,但这些中心化的平台也越来越注重完善自己的商业生态圈,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些寡头企业发展大方向更趋于“生态网络”而不仅适用“一个中心”来定义,这些更大的生态网络因为用户需求的扩大必然更需要与其他网络相连接,那么这个过程体现的恰恰是去中心化。
一月上旬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的演讲将其作为顶级产品经理的素养表现的淋漓尽致,适逢百度卖贴吧案沸沸扬扬,百度贴吧的商业化与微信的商业化一对比自见分晓,这便是不同产品经理对产品的不同理解和做法。
张小龙认为:流量大的未必是好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未必能获得巨大的流量,所以从平台的角度会扶持它。
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便用“自己在朋友圈分享文章和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分享的不同效果”为例子说明:去中心化扁平公正地对待每件事,但并不保证任何结果的产出。
微信公众平台主张让创造发挥价值,尊重和保护原创,是在去中心化的产品中用中心化的方式扶持有价值作品的传播,这个做法背后的观点我接下来也会说明我的想法。
说到微信的商业化,它是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仍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完全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三个段子看产品之神张小龙:7星级产品经理背后
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
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
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疑惑。
2、优雅的解决。
当微信在2014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事业群,从几十人迅速扩充到1000人之后,张小龙和微信高层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纯血的微信团队。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说,张小龙看到一个很蠢的方
案时,他会盯着自己说,“Lake,你应该多读点书啊。
”当曾鸣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问他的下属,“你确定你这个流程会让你很爽吗?你不会把自己搞糊涂吗?”他们甚至用“优雅”一词来形容正在做的事情。
“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
”
3、商业化。
这是微信的难题,也是张小龙如何突破的坎。
另一个段子:如今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
”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
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覆盖300万科技商业人群的每日一干货)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张小龙的产品之道
张小龙的产品之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众多优秀的产品经理中,张小龙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以微信的成功为人所知,而他的产品之道可以给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教训。
一. 瞄准用户需求张小龙强调产品设计的核心应该是用户需求,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在微信的发展过程中,张小龙一直坚持用户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优化和改进微信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 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张小龙非常重视这一点。
他认为用户体验是产品的灵魂,只有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良好,才会持续使用和推荐给其他人。
在微信的设计中,张小龙注重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上手,并且提供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
三. 追求创新和突破作为一位出色的产品经理,张小龙一直追求创新和突破。
他不满足于现有的产品形态和功能,一直在寻找新的产品思路和突破口。
微信的成功也源于张小龙对于社交和移动支付的创新理念,他将微信从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打造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交和商务平台,引领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方向。
四. 精益求精的态度张小龙一直以来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不断追求产品的完美和创新,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
他注重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仔细挑选和考虑,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他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产品开发和测试,共同打磨出一款最优秀的产品。
五. 及时响应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产品改进的重要依据,张小龙十分重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他鼓励用户积极反馈问题和需求,并及时响应和解决。
通过不断改进和修复用户反馈的问题,他使得微信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得到了提升。
总结:张小龙的产品之道可以总结为瞄准用户需求、注重用户体验、追求创新和突破、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及时响应用户反馈。
他的成功经验给予了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们很多的启示和借鉴。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张小龙是Foxmail创始人,*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今天作者给大家分享一篇张小龙在广州的经典演讲*的四个价值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小龙演讲:*的四个价值观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这句话也是腾讯内部的宗旨。
真正把用户价值做到产品里的人不多,很多产品只是以此为口头禅,但*是真正这么坚持的。
无论内部外部的资源互换合作,往往都是把用户价值放在末位。
*现在最难得的不是做多少事情,而是挡掉多少事情。
在*里不会突然有系统信息出现,会尽量保持系统的纯净。
早年有些腾讯内部的事,说通过*官方发一下就可以了,但*没有同意。
有一个故事,腾讯微博已经停止运营,但其公众号还在发信息,而且拥有 1 亿粉丝。
但这从用户角度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对用户只是骚扰,张小龙发现当天就将其关闭了。
也就是说,即使是内部的号,只要妨害用户价值,就会被封掉。
外部也要有公平公正的规则来对待用户。
*不会提供特权,没有可能让好友超过5000人。
白名单是系统的瑕疵,比如提高*红包的限额。
白名单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举手之劳,本来有这样一个名单,但前不久关闭了,因为这会在用户中会造成攀比现象。
如果这个需求真的很强,系统会通过指定规则来满足,而不会以白名单实现。
这不是*产品的方向。
第二,凸显出有价值的内容。
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要聪明就可以了。
曾经在公司内部传过一篇亚马逊CEO 的文章叫《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欺骗用户可能可以带来流量,但对用户不好。
我们对于订阅号里的下发消息非常严格,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每次还要限定几条,外界难以理解,但*看过来,用户真的没有时间看你发那么多内容。
如果你拥有非常多的粉丝,但不是吸引过来的,而是骗过来的,也违背了用户价值第一的考量。
*鼓励用户去退订对他没有价值的公众号,不去关注骚扰自己的信息。
*绝不允许骚扰用户,很多人会想用各种方法去欺骗用户,获得流量和点击,但最终会把用户赶走。
小程序将会给创业者带来什么新机遇?
小程序将会给创业者带来什么新机遇?才一年时间,小程序几乎就成了所有公司的标配,电商小程序的流量环比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同领域的电商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大型品牌借助小程序,完成线下到线上O2O 的转型;传统垂直电商,则借力小程序这股东风扭转局势,乘风而起;同时,微信公众号自媒体借助电商小程序,火爆卖货也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小程序刷频背后,互联网创业者的狂欢与惶恐小程序来了,刷屏的不是科技圈,而是创投圈。
小程序上线刷屏,除了微信用户对这一新功能的关注好奇外,另一个很重要影响是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掀起了一阵旋风。
这阵旋风里,既有创业者对抓住新一轮微信红利与机遇的渴望,也夹杂着大家在变革到来之际担心被时代抛弃的焦虑与惶恐。
微信产品发展重要节点在微信产品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每一个重要产品的发布几乎都伴随着一次互联网创投圈的共振。
和公众号步履瞒珊的起步不同,微信10+亿用户的流量价值让小程序基本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甚至在小程序本体还未上线的情况下,与之相关的生态已逐步建立起来。
从小程序初显雏形的第一天开始,创业者和开发者就不停揣测着这项改变带来的价值,随着规则一天天明确,他们的困惑不断被解答,但又会随之陷入到新的迷茫当中。
小程序的商业化机会究竟在哪里?对创业者来说,小程序极有可能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效率和体验上带来颠覆,让低成本试错成为可能,同时改变移动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推广方式。
从效率上来说,小程序产品在微信Web+框架下的开发速度是远比原生应用更快(甚至比单纯的H5也要更快),跨平台的适配性更高,开发成本更低。
创业者选择用小程序创业,则拥有了更多机会:小程序将成为一个超级生态流量入口张小龙表示未来小程序将成为万事万物的表达方式,人们对于线上线下都用小程序去触达,建立一个不仅仅电商而是全方位的微信生态系统。
小程序占据着微信10.4亿天然免费流量,在小程序的规划中电商很重要的一环,也正因为如此,当人们的生活都基于小程序展开,小程序生态系统中流量的导入和留存都将大大增加,从商业角度考虑,小程序变成了人们生活的日常生态体系,也自然成为一个对电商巨大利好的超级流量入口。
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方向
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方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大量使用的应用之一。
微信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之一,以其易用性、功能丰富性和粘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拥有了数亿的用户。
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也日渐完善。
本文将从微信的初创、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未来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及未来方向。
微信的初创微信是由腾讯推出的一款社交应用,于2011年1月正式发布。
在微信发布之前,中国的市场上已经存在不少社交应用,但是微信凭借其简单易用、实时通讯的特点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创始人张小龙曾说过:“我想开发出一款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讯工具”,从而打造出了以各种便捷方式展示真实身份的社交模式。
而微信的核心技术也在此期间被夯实:高效的字符传输方式、新闻推送、公众号及朋友圈等功能。
微信生态系统的发展随着微信受欢迎的程度日益提高,微信生态系统逐渐完善,现已形成了具有多种产品、广泛影响力的生态布局。
目前,除了微信本身外,微信的系列产品还包括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音乐、微云等众多产品。
同时,微信也推出了多种应用程序接口(API),以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其中包括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产品,这些都使得微信的生态系统愈加完善。
微信小程序,是微信生态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产品。
它是一种应用程序,用户无需下载,可直接通过微信使用,可以快速启动并完成多个任务,从而极大地减轻了用户的使用难度。
这种快速便捷的应用方式,使得微信小程序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成为微信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小程序也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商业化模式,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移动营销渠道。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生态系统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子品牌,也是微信生态系统中传播企业信息和运营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可以将最新资讯、活动、推广等信息直接推送给关注者,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增加用户的粘性度,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微信张小龙,FoXmail创办人,微信之父,腾讯企业高级副总裁。
张小龙疲惫地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张小龙疲惫地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作者:吴晓波来源:《中国商人》2016年第01期有一次,听一位90后同学演讲,他说,“我们90后,都是玩儿着就把公司办了”。
台下的大叔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半年后,我去他的公司玩儿,办公室里已经有近百号人,那个90后leader忙得每根头发都竖起来了。
我问他,开会吗?开会。
有管理章程吗?有管理章程。
有月报吗?有月报。
有KPI吗?有KPI。
员工可以自己填工资条吗?这个,好像不行。
好玩吗?能把公司玩儿着就办好的那个天才,现在肯定还不是受精卵。
还记得有一次,是三年多前,我去携程调研,CEO范敏接待我。
那时,去哪儿刚刚嗷嗷地冲上来,范敏对我说,携程现在的员工过万,去哪儿不足千人,不过,“如果去哪儿要真的大起来,恐怕也得万把人”。
2015年夏天,我去北京见庄辰超,去哪儿很快要搬总部,人员果然逼近一万了。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轻模式。
”然而现在,京东8万人,阿里巴巴3万人,腾讯3.6万人,百度3.5万人,万人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应该够十根手指了。
轻吗?过去十多年来,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既是一场思维革命,同时又是一场工具革命,当它如血管般地渗透到每个产业的尾端时,它既在颠覆世界,也在颠覆自己。
特别是在移动端逐渐替代PC电脑的过程中,一些过往被视为铁律的“互联网真理”似乎也面临一次价值重估。
比如“平台为王,流量分发”。
在很长时间,流量分发是最大的互联网生意模式,你只要能够不择手段地把人圈进来,在亿级流量基础上,你就可以坐地卖任何东西给你的用户。
但是在今天,平台流量的价值正在下降。
在双十一,以阿里如此强悍的平台和流量能力,仍然需要大规模的地面造势及新旧媒体广告投放才能聚拢生意。
也是在2015年,一下子冒出很多新闻客户端,有的通过送米送油送话费的方式,获得了千万级用户,有的宣称要在未来三年内做到亿级规模,这显然是“平台为王,流量分发”的逻辑。
可是,从美国《赫芬顿邮报》的现状看,“网页搜索和社交分享成为新闻网站最主要的导流手段,社交分享甚至已为新闻网站贡献30%到50%的流量。
张小龙的微信创新
张小龙的微信创新近年来,中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其中,张小龙是备受瞩目的一位。
作为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以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将微信从一个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发展成为了一款拥有数十亿用户的综合社交平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张小龙在微信创新中所做出的贡献。
一、用户体验的革新张小龙在创立微信时,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注重简洁、便捷和高度互联的交流方式。
与当时主流即时通讯工具相比,微信具备了更广泛的功能,包括即时消息、语音、视频通话、朋友圈等。
这样的创新,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的社交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粘性。
二、社交功能的拓展除了传统的即时通讯功能,张小龙还推出了许多社交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中,朋友圈是微信最具代表性的功能之一。
通过朋友圈,用户可以发布动态、分享生活,与好友互动。
这一功能的推出,不仅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朋友的动态,还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营销和自我展示平台。
三、商业化的探索微信作为一款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社交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商业机会。
在此背景下,张小龙开始探索将微信打造成为一个商业化平台。
通过微信支付的引入,用户可以便捷地完成线上线下的支付行为,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
同时,还推出了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和推广渠道。
四、开放生态的建立为了更好地推动微信的创新与发展,张小龙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通过开放API接口,开发者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构建自己的应用和服务,从而丰富了微信的功能和体验。
与此同时,微信还积极与其他应用和平台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作为中国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微信也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张小龙将微信推向全球市场,与世界各地的用户建立联系。
同时,微信还支持多语言功能,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在张小龙的带领下,微信不仅在中国成为了一款卓越的社交平台,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认可。
张小龙自信创造财富的例子
张小龙自信创造财富的例子
微信巨大的用户量让张小龙越来越自信,因为他的想法被得到验证和肯定,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度规则,让用户在她的规则之下喜怒哀乐。
8小时的内部演讲,178页的PPt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
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
次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曾鸣描述起张小龙思考时的样子。
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和淘宝店一样。
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
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张小龙:用极简主义改变组织管理
新掌门张小龙如何避免团队官僚化(附:张小龙的内部公开信)来源:经理人分享时间:2014-05-07 22:19:58腾讯宣布再次执行组织架构调整,微信毫无悬念的实现跨组织跨团队的整合,原本分散于各个业务系统的微信相关团队被剥离出来整合为一个新的事业群,也就是全新的腾讯微信事业群(WeiXin Group)。
据腾讯官方信息披露,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都全部整合进入这个事业群内。
腾讯微信业务的缔造者张小龙(Allen zhang),毫无悬念的担任微信事业群总裁。
在微信事业群成立之际,Allen zhang便发布了一个针对微信事业群全员的邮件,自媒体官号“刘琪的商业观察”今天披露了这封信的细节,张小龙在信中发布了7大行动准则,这些行动纲领,大都是原本张小龙在QQ邮箱及微信团队内大力推行,并行之有效的“工作灵魂”,现在,面对被并入的电商以及财付通等大量风格不同,且比原本庞大很多的新团队,张小龙重申了这些纲领,有着明确的统一文化,加速磨合,迅速发挥整合效应的目标。
在信中,张小龙将微信事业群的正式成立看作一个里程碑——腾讯完成了对微信业务的第一阶段孵化,正式推入战略级、集团化和商业化的轨道——负责以微信为基础建设移动互联网社交、开放和O2O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信与线上娱乐、生活和商业化综合性服务,创造更多价值(对微信业务的准确描述,代表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腾讯将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其位置相当于过往QQ对于互联网)。
在总结微信辉煌的历程的同时,张小龙也强调了过往工作理念哲学的有效性,并希望之前微信团队的一些理念继续保持和发扬。
1、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的来考虑的。
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
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_演讲稿范文_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小龙在腾讯内部长达8小时的演讲一、产品经理要求1、了解人性2、了解群体心理3、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可建造系统,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4、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质量要求品位/细节体验品位;作品而非产品;工匠而非设计师二、了解人性1、人是懒惰的2、人是跟风的、别人都在用,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3、人没有耐心4、人不爱学习5、人们对随机好奇6、伟大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满足人性贪嗔痴7、不要改变人们的常识习惯,要设计时顺应日常习惯三、了解群体心理1、重视?丝用户群,他们有存在感的渴望2、为群体效应而做,容易传播放大3、没有设计,只有解决问题;避免战略行为代替真实需求:打通、整合、拉动、导入、多平台、全面4、需求不来自调研,用户群大部分都是中庸普通的,他们的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他们是怎么想怎么看的;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大部分产品特性都是没有什么价值意义的;5、需求不来自分析,大部分产品经理的分析都是过于理性,而真实的用户都是感性。
爽、好玩,胜过功能。
做3秒就想用会用的功能。
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需要重新设计6、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从别的产品里借鉴思考,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功能特性背后的心理诉求7、需求不来自讨论。
多在微博上观察普通用户在干什么、他们的时代潮流趋势是什么、在什么场景下、他们感受如何;从用户交流中发现创新;关注用户们称赞太好玩了的功能特性;忽略评论家,没有任何意义,仁者见仁8、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
你不要以为自己特殊,其实你很中庸普通。
满足自己需求就是满足用户需求。
四、像上帝一样道生一一生二的建造系统建立规则1、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心理诉求。
没有被解构、洞穿的需求都是耍流氓的伪需求,必须要归结到人的最本质人性。
需求来自对当下生活潮流的理解2、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目标问题定位不细分3、产品是演化而来,而非规划出来的。
微信的野望:未完成的微信,未到场的张小龙
微信的野望:未完成的微信,未到场的张小龙2022微信公开课的内容引发作者思考,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之际,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微信的连接能力将会进一步加强,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等工具也将更好为产业赋能,从而就形成了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商业生态。
未来,微信将会致力于完成未完成的。
1月9日,2022微信公开课Pro版如期而至。
今年主题是【未完成 Always Beta】,张小龙也并未到场,原本万众期待的出场,最后通过录像的方式地呈现。
回顾这些年,微信里程碑式的发展可谓是跨越了非连续性,持续实现了第二曲线的增长,公众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工具的涌现,都在不断丰富着微信生态。
尽管如此,但微信依旧还有未完成的事项:微信近期内可能会怎样更新?如何解决公众号打开率下滑的现状?搜一搜和小程序是何种关系?这些未完成的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产品态度,蕴含着哪些底层逻辑?微信一直被视为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重要的一张船票,那么将带领腾讯驶向何方呢?一、依旧未完成,依旧克制:坚持去中心化,注重推送长期以来,张小龙带领的微信团队始终怀着克制的态度。
正如视频中所提到的信息互联的影响,因为微信不经意的动作都将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变化,而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小龙会说出这番话:“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毫无疑问,这表明了微信坚持去中心化,注重推送而不是分发的产品态度,这也是因为很多用户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
不得不说的是,同样出于克制,朋友圈好友数量上限是否会突破5000,也是微信团队值得反复思考的事情。
基于影响的不确定性,背后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贯穿着微信的成长之路,所以张小龙对于微信进化的总结,来了句“伴随着未知和不安”。
二、依旧未完成,依旧敬畏:重视创造的权利,短内容或成重点张小龙在视频中提到了微信新版本的小预告,那就是微信的短内容,因为希望能满足每个人表达自我的需求,重视用户能够创造内容的权利。
产品经理张小龙微信公开课PRO演讲: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
又是一年微信公开的课的时候,一起来看看今年的张小龙给大家分享了哪些内容~以下是演讲全文: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
很抱歉这次没有来到现场,在这里跟大家打个招呼。
其实我是故意不来现场的,记得第一次公开课,我提到说,参加各种会议可能是很浪费时间的。
我还说过,用产品说话,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家也看到,微信从来没有开过发布会。
我认为,新版本的启动页,就是微信的发布会,它直接覆盖几亿用户。
但同事们说服我说,公开课不是发布会,而是面向开发者的会议。
确实,外界可能也会对微信有好奇甚至误解,所以公开课确实是一个微信对外阐述自己想法、理念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去年,我就想,微信团队现在这么大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早期的“怎么做”,到现在的“做什么”。
早期我们聚焦于每一项功能,思考怎么做才是最完美的。
现在是思考,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尝试的,以及如何组织起来做。
对团队来说,早期是考验我们的产品能力,现在更考验的是我们的组织能力。
我希望我们团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深入的思考者。
所以去年,我就在想,我不一定每年都来公开课讲。
今年,我更乐意把时间让给我的同事们,让他们来给大家带来我们团队的思考。
当然,我个人也有一些小的思考点,可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每天有数亿人花这么多时间,花在手机里面浏览各种信息。
而微信,可能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
所以我也经常会思考,微信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传递的工具或者说平台,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起信息洪流的流向的变化。
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
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
类似的,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人们看到屏幕上的视觉信息,超过了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信息。
人们看到的是远方的图像,听到的是远方的声音。
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根据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大会上发表的视频演讲整理
首先很遗憾这一次不能来现场跟大家交流,因为一些近期的事情。
但是我也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微信对于开放平台
的一些理念和方向。
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
己的品牌。
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
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
众平台的时候。
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我
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曾经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
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
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
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
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
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
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
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
一些 H5 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
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
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
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第二点,我们是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那什么是地理的限制?
当我们在构思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我们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
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其实带动人们的交流跨越了一种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
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流里面。
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
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
限制。
当时我们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我们就用这个来举例。
譬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
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
在移动互联网世道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点,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消除中介可能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
因为所有的商业可能都依赖于非常非常多中间的环节,但是我们自从做公众平台以后,我们是希望商家能够通过公众平台直接提供一种服务。
那这种服务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商家也卷入到公众平台,消费者也卷入到公众平台,那么他们是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的。
这种模式可能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商家是很难直接和消费者对话的。
公众平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我们非常鼓励商家和消费者能够在公众平台里面直接的对话,这也是为什么在公众平台里面看起来大家是可以在一个会话的窗口里面和商家直接作一种对话。
第四点,我们希望我们的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对去中心化可能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我们的理解是说,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
相反,我们鼓励第三方去中心化地组织自己的客户。
举个例子,譬如说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来在 PC 互联网时代,可能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里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反而认为流量的入口可能在二维码里面。
所以微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大力的推动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
因为在线下的流量来说,人们需要有一种介质,能够让手机连接到某一种服务,那从线下来说我们认为二维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到现在为止你很难看到在微信里面有一种中心化的一种公众号的一种存在形式。
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得意,因为一个新的用户装了微信以后,他确实在微信里面找不到一个叫做公众号或者公众平台的入口。
他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的话,可能看不到任何公众号的存在,看不到公众平台的存在。
但是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很活跃,他们的活跃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
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这是我们对于去中心化在微信里面的一种体现,同时我们也鼓励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务商能够通过公众平台,自身的去组织各种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于公众号的订阅会采取比较谨慎的一种措施。
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很多人问我们: 微信这样子的话什么都可以做。
他们也会担心说如果他们做的事情微信做了怎么办。
但是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
其中一个原因是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搭建
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
简单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 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
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
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第六点,希望我们的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很多朋友会说,微信的平台规则似乎不太明朗,或者说我们的规则不太清淅。
以至于说,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些混乱,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并不认为一个规则100% 很确定的系统就是一个好的系统。
相反,我们认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一个更加
能够获得动态稳定的系统。
所以,我们认为第三方跟我们一起来共同建造一个系统,而不是我们做好了一个完整
的系统。
既然是一起来做,我们认为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自我完善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比
较僵死的一个系统,甚至整个系统也是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定义出来的。
所以,你会看到微信会不断的有些变化,公众平台不断的有些变化。
我们的变化是让
我们的系统能够获得一种动态的稳定。
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
大家会发现在微信里很少会提供一个中性化的流量入口,但是并不妨碍很多需要流量
的场景应用能够被活跃起来。
譬如说微信里的微信红包、微信游戏,甚至包括一些硬
件相关的譬如运动类的手环。
手环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会把手环的记步数据标准化,使得一个手环的用户可以和其他手环用户进行一个 PK,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流量的一个场景。
我们在后期也会不断地发掘这种流量场景并且把它提供给平台的用户。
第八点,就是用户价值第一
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微信的一些理念,但是最终都必须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否则
的话可能会损害到整个平台的健康。
所以你们会看到譬如朋友圈的管理,用户是需要
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内容,但是我们又会去治理它,让一些骚扰到用户或用户
不愿意看到的内容清理出去。
对于公众平台,就像订阅号一样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这是符
合 2/8 原理的:20% 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 80% 的用户在朋友圈里
去阅读这些内容。
我们很高兴这个流量能够发生作用,但是一切都是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以上八点是我们对于公众平台的方向与理念的一些思考,在这里分享出来,也希望第
三方的开发者对于我们平台能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
之所以利用这次机会来讲述我们的理念,是受到前几天一个小事情的触动。
因为我以为大家对于微信鼓励的方向应该是非常清晰的,但看起来好像不是我们想像
的那样,所以这里确实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视频跟大家作一次交流。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花时间来听,并且预祝大会能够圆满成功!
写在后面:
张小龙作为微信之父,每一次公开发言和对微信方向的调整,都让众人所关注。
微信,如今作为最大的移动社交平台之一,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微易销作为微信
第三方平台,致力于做中国最大的移动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商,一直紧跟微信的最新步伐,不惜一切力量帮助用户打造微信的价值,让微信更智慧的连接一切。